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86页例2和例3,第8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三角尺、正方形纸、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二、交流共享 1、认识直角。 (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 2、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例3.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 (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

2021年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直角的认识》说课稿】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直角的认识》说课稿】《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___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___、椅子、双杆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我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主要运用以 ___法进行教学:(1)观察法:在教学中紧密 ___日常生活实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观察桌面、黑板面、等入手,找到直角的轮廓,用手去摸、去感知、展现直角的形状,再让学生看书上 ___、椅子、双杆上的直角。(2)合作学习法:我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感知直角的形状,大小的基础上发现直角,再通过摆、折、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身体验、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耳细听、用手操作,给他们创造一个主动性、 ___性和体验学习的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以猜谜语(钟表),上面的分针和时针成的角不断变化,复习角的知识,接着学生玩活动角,得到不同的角,我拿一个直角来和学生比,引出直角,这个图形叫什么?(直角)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 一、课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有理 数 乘 法 法 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 解 有 理 数 乘 法 法 则 的合理性;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 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三、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的确定、乘法运算律。积的符号 的确定,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二)、创设教学情境: 1、教材如图 ( 1 )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这可以表示为 3分钟 蜗 牛应在 l 上点 O 左 边 6c m 处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①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2、列式:为区分时间: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2)×(+3)=+6 (2)(-2)×(+3)=-6 (3)(+2)×(-3)=-6 (4)(-2)×(-3)=+6 3、观察上面四个式子,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4、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例如:(-5)×(-3) 两数相乘 (-5)×(-3)=+( ) 同号得正 5×3=15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3)=15 1 2)()2 1 ( )(2)()21 (2)()21 (=--+异号得负 =--+ 两数相乘 -+再如??????? 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 左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③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④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借助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的规律。 1.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出规律,对于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附: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类:一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给出法则,组织学生用较多的是练习法则、背法则,以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另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前一类可能会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和发展;后者不仅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数学设计采用的是较为适中的方法,没有教材中引入的那么繁琐,但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类设计的优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难教又难学。半课例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实践、合作探讨、发现的探索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如何归纳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必须解决的3个难点是:如何自然地引入带有负数的乘法;怎样体现负负得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怎样说明有理数与1和0相乘的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抢答,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入部分 有理数乘法两步骤 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练习处

3.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3、例4,第42~43页练习八第4~8题,活生生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文讲解 例3,引导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孩子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直角。 辅导精要

让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国旗上有4个角,椅子的正面有7个角,运动员身上有1个角。 用尺子和一张薄纸拓下其中的一个角,与例2的角进行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例2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斜的;拓下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竖直(垂直)的。数学上,把这种角叫做直角。例3中的角都是直角。 教师画一个直角,并写上直角号。 拿一张纸,怎样折可以得到一个直角?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把纸展开,根据折痕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直角。 重新用纸折出一个直角,用它与三角板的角进行比较,得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引导孩子想一想: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孩子可能说: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这个角比一比。 让孩子实际操作,通过测量,再判断一些具体物品的表面的角是不是直角。如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测量的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

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 教师问:你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吗?让孩子尝试画直角。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先画一条线,三角板的一边与它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一个点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一条线。 “做一做”。 第1题,找到直角后,可让孩子用三角板进行检验。 第2题,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用尺子画直角,即角的边在方格上。画两个直角,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 习题解析 第4题,可以先让孩子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再让学生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 第1 题的模仿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7 题是“做做画画” 第3 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 题是画直角标记,练习二十二第

8 题是让学生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 题是让学生指出各个角。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b.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c.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授课人:张光柱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理数乘法分类及法则的合理性。 2.在经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归纳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有理数乘法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对正数与负数相乘及法则、负数与负数相乘及法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问题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举几个例子吗?(预设学生可能举例:在某点的东边50米,西边80米,或上升50米,下降80米等,但以某时刻为基础,与时间有关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可能想不到,需要教师引导。例某时刻5分钟前,5分钟后。)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顾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及正负数可理解成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推导有理数乘法法则打下基础。 问题2: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的乘法、正数与零的乘法,哪引入负数之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几种情况?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展示交流。) 教师的引导学生从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的角度去考虑,点拨学生的展示情况,最后得出结论。(1)正数乘以正数;(2)正数乘以负数;(3)负数乘以正数;(4)负数乘以负数;(5)零乘以一个数;(6)一个数乘以零。 设计意图:数按正数、零、负数进行分类,体现分类的合理性,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如图1)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l 上的点O 。规定:区分方向与时间,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正数乘以正数 问题3:(如图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思考:(1)请你结合数轴,用数学式子表示上面的关系吗? 如图 1 2 2 6 4 l 如图2 l O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 ★这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是网络整理的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理解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理解》,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理解》中的第二课时,教材先让学生理解角,再让学生理解直角,角的初步理解这部分教材,让学生观察实物再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理解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理解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理解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对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增强对直角的理解。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能够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记,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学生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学生指出各个角。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实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学生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学生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理解的角的复习为理解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抽象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记。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发展学生的实践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实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学生用三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冀教版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再次展示上节课学生们折出的角(锐角、钝角和直角各一个)。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做出的角,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角。 2.教师出示一张做手工用的电光纸和一个练习本,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在四个角上分别点上四个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提问: (1)电光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用直角的标志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图形里标出四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操作同上)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直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说明这些角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2.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教学程序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1.加深直角的认识。这一层次,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昨天教了用手势来比划角,并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今天这点做的不够好)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doc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运算是继加法和减法运算后的又一种运算,也是有理数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学好有理数乘法运算是学好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系列活动中,学会与老师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 通过例题与练习,体验"简便运算"带来的愉悦,懂得运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依据。通过新知的导入和运用过程,感受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 【复习引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 (2)(-2)×(-3); (3)4×(-1.5); (4)(-5)×(-2.4); (5)-2×3×(-4); (6) 97×0×(-6); (7)1×2×3×4×(-5); (8)1×2×3×(-4)×(-5); (9)1×2×(-3)×(-4)×(-5); (10)1×(-2)×(-3)×(-4)×(-5); (11)(-1)×(-2)×(-3)×(-4)×(-5).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过程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 (-5); (2)3×(-5)×(-2); (3)3×(-5)×(-2)×(-4); (4)3×(-5)×(-2)×(-4)×(-3);(5)3×(-5)×(-2)×(-4)×(-3)×(-6) .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二、新课 我们以蜗牛爬行距离为例,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正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一: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答:结果向东运动了6米. 2.负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二: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3.正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三: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处,这可以表示为6cm上点O左边讲解:3分后蜗牛应为l6 3)=--(+2)×( 4.负数与负数相乘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的速度向左爬行,问题四: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讲解:3分前蜗牛应为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5.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 问题五: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答:结果都是仍在原处,即结果都是零,若用式子表达: 0×3=0;0×(-3)=0;2×0=0;(-2)×0=0. 综合上述五个问题得出: (1)(+2)×(+3)=+6; (2)(-2)×(+3)=-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直角的初步认识

2 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红旗、椅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上有角。今天老师给你们看几件东西,(出示红旗、椅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角。 生2:它们的表面都有4个角。 如果学生发现:这4个角的大小都一样,教师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直观地感受实物中角的存在】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也有角。对,就是三角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先发现三角尺的秘密。 生1: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 生2:里面的小三角形和三角尺的形状一样,也有3个角。 生3: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并且3个角的大小不一样,其中一个角大些,另外两个角比它小。 生4:我发现每个三角尺中都有一个直直的角。 师:谁知道这个直直的角叫什么角? 生:直角。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指着三角尺的直角)三角尺中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白纸,折一个直角好吗?折好以后,跟同桌比一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复习了角的组成、角的特点,又进一步感知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 2.教学例4。 (1)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 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2)用三角尺画直角。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线重合, 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好角的另一边,这样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学生动手画直角,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尺上的直角,对直角有了更深的认识,然后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画直角,使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总结提升 师:谁能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找直角—折直角—画直角”几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A类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填在括号里。 (考查知识点:认识直角;能力要求:正确判断直角)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数学广角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数学广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习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让学生观察记忆菜篮子以及蔬菜的各种特点,然后引出画家的画,从中发现绘画构图的美,再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绘画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认识“我家的菜篮子”的教学目的。 一、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说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说学习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四、说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排队,谁愿意来?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 告诉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 提问: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们把刚才的三位同学看成三棵树苗的话,那么三棵树苗之间有几个间隔?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排队人数比间隔多一,间隔比人数少一 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