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温馨提示:

(1)、在距离的终点处,拿一个遮挡物,防止小车掉下去,保护我们的实验

器材。

(2)、注意小组分工,一人保护小车的安全,一人记录,一人计时,一人改变拉力(钩码)的大小。

(3)、安全提醒:不要让钩码弄伤自己或者同伴,小车不要掉到桌子下砸到脚。

9、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单,老师参与指导。

10、交流汇报:用展台展示实验记录单。

11、小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

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五)课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汇报。

2、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较高,研究结果也比较好,回家同学可以去按老师教的方法去研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的其他因素?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力学小车、秒表、绳子、垫圈、挂钩等若干;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玩具车、绳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这里有辆玩具汽车,没有任何动力装置,谁能让小车运动起来(生演示),在小车运动的过程有很多奥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车运动的奥秘(板题) 二、活动一: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推和拉能使这辆小车运动,它能使其他小车或物体运动吗? 2、学生猜想。 3、验证 学生自由选择静止的物体,验证推和拉能否使其运动,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师巡视辅导 4、汇报交流 5、得出结论 推或拉物体时,会产生力,推力或拉力能使物体运动,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活动二:小车的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演示两次玩具汽车运动(速度不同),生猜测力大小不同,师提出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系吗? 2、学生猜想。 3、制定计划 科学是非常严谨的,很多结论是需要数据来证明的,师生共同讨论,用垫圈的重量作为拉力,测量小车经历同样的路程,记录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4、验证 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温馨提示: (1)、用6个垫圈的拉力,秒表记录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2)、用8个垫圈的拉力,秒表记录小车从起点走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3)、用10个垫圈的拉力,秒表记录小车从起点走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每个实验做三遍,取合理的时间,合理分工(1人放小车、1人挂垫圈,1人计时、1人记录) 5、汇报交流 6、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我们班同学动脑、动手的能力可真不差,老师为您们点个赞; 四、科学应用 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这种现象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 动》说课稿 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一门应用学科,他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小车的运动》这一课。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是物体运动体系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运动的基本形式”做简单的了解。从本单元开始,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物体的运动做简单的定量观察。而《小车的运动》一课,是以小车为话题,按“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本课也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的一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课,它的主要教学是: 1、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直接导入“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2、用小车进行实验,探究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会控制变量。 学情分析 从小学生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体系上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三年级科学课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小车的运动》属于物体的运动的种类学习内容。通过对物体运动的距离、时间、方向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因素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对于本课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现有知识结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教学目标 在《标准》理念指导下,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在经历了“准备——上课——评课——反思”的整个过程之后,感到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从上课的体会与反思入手,谈谈我的个人收获。 一、体会和反思。 首先是选课的问题。我选择《小车的运动》一课,原因如下:(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科学素养;(二)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三)四年级的学生情绪易于调动,上课气氛活跃;(四)《小车的运动》一课为实验课, 教学目标明确,易出结论。 其次是确定上课环节。原想着《小车的运动》一课已经多次有人上过,若能在教法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则能显山露水、大气有成。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太大的距离,在两次试讲之后,我终于放弃了让学生在路面、载重、拉力,甚至车轮等因素全面探究的设想。讲课过程中总感觉英雄气短、左支右绌,毎个问题都讲不明白,每个实验也难讲透。眼看着几天的时间已经悄然而逝,我一改最初的设想,调整课的设计,从目标入手,扎扎实实地走每一步。本课的重点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是在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从而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明确了目标,就如同船只行驶在黑暗的夜里,突然寻到了灯塔,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多个实验难讲明白,我就突破一个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拉力和载重的问题是学生最易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因素。应该选择哪个因素为突破口,才能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呢?从导入开始,先是比较车速的快慢,从而引入动力这个因素,其次替换拉力的概念,提出研究的问题“拉力怎样影响车的运动快慢”,接着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重难点解决了,一个实验讲透了,再设计其它实验,也变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收获。 1、教师的规范的进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磨课过程中,起先我认为实验很简单,只是让学生说了说实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实验,过程中才发现问题重重,学生不会填实验报告单,秒表不会用,不懂实验流程,合作不默契,致使浪费了很多时间,收获还很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第一次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比较盲目,再加上平时实验机会少,对于实验器材很好奇,玩的意识大于探究。于是,在讲课时,我先进行师生配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目标,了解方法,这样,学

【精品】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车,在小的时候一定玩过许多玩具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辆玩具车,看看谁会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到台前玩玩具车。 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玩具车比赛,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观察发现。 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 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 生1:动手进行实验。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 关。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2019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

2019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汽车________、路面的________等有关。 2. (4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 (1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________,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4. (1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________,走得越快。 5. (1分)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判断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 6. (2分)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 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7. (3分)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 拉力(垫圈)实验结果 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两个 3.2 3.19 3.21 3.2

二、单选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A . 大 B . 小 三、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9. (3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等因素都有关系。 A . 斜坡长短 B . 斜坡大小 C . 重量 D . 坡面光滑(粗糙)程度 10. (3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A . 载重量 B . 拉力的大小 C . 路面的好坏 D . 坡度的大小 四、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相同,每次行驶距离不同,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确定最后结果(距离)。() 五、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汽车________、路面的________等有关。 2. (4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 (1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________,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4. (1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________,走得越快。 5. (1分)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判断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 6. (2分)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 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7. (3分)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 拉力(垫圈)实验结果 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两个 3.2 3.19 3.21 3.2

二、单选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A . 大 B . 小 三、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9. (3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等因素都有关系。 A . 斜坡长短 B . 斜坡大小 C . 重量 D . 坡面光滑(粗糙)程度 10. (3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A . 载重量 B . 拉力的大小 C . 路面的好坏 D . 坡度的大小 四、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相同,每次行驶距离不同,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确定最后结果(距离)。() 五、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2015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此篇《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由本站小编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题是《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堂科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

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男生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3-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 .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 ……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1、小车的运动

【课题】 1.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1、小车、足球、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易拉罐、计时器等。 2、温馨提示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小车)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玩小车的? 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2、那么推或拉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吗?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游戏探究 1、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辆小车,想玩吗? 请组长领小车、易拉罐等材料,各组想办法玩小车,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各小组开始尽情地玩:钻山洞、过桥等游戏) 2、交流汇报各组的不同玩法。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总结: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4、生活中哪些的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5、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开门、关门、开灯、拉车、推车等现象。 (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1、刚才我们在玩小车过桥时,有的同学发现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3、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做实验时需要哪些材料?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先讨论一下。(出示温馨提示)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实验验证。 5、交流汇报:实验怎样做?其他组补充完善:谁测量?谁记录?谁实验?在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等等。 6、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做好记录单,老师参与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 (四)自由活动 哪个组能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1、设计实验研究使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跑得快慢的因素。 2、学生制定计划,自主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斜坡越高,冲下来的就越快,跑的就越远;斜坡越低,冲下来的就相对慢,跑的就相对近。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汇报。 2、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较高,研究结果也比较好,小车的载重量是否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课下继续探究。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汽车________、路面的________等有关。 2. (4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 (1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________,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4. (1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________,走得越快。 5. (1分)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判断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 6. (2分)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 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7. (3分)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 拉力(垫圈)实验结果 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两个 3.2 3.19 3.21 3.2

二、单选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A . 大 B . 小 三、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9. (3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等因素都有关系。 A . 斜坡长短 B . 斜坡大小 C . 重量 D . 坡面光滑(粗糙)程度 10. (3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A . 载重量 B . 拉力的大小 C . 路面的好坏 D . 坡度的大小 四、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相同,每次行驶距离不同,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确定最后结果(距离)。() 五、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03-18《制作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第18课制作运动的小车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利用奇奕画王软件“以图层代替帧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方法。本节课通过制作运动的小车为范例,让学生学会导入图片到图层和调整小车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掌握制作动画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利用奇奕画王软件来制作小车运动的动画,对学生来说非常有意思,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奇奕画王软件的使用较熟悉,在本课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画制作的操作方法,并理解小车的运动轨迹。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了解小车的运动轨迹,掌握制作动画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字绘画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2. 在制作有逻辑、有创意的动画作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导入图片到图层的方法。 2. 通过了解小车的运动轨迹,学会制作动画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出有逻辑、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教学方式与手段】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播放歌曲) 师:这个小司机驾驶着他漂亮的小汽车一路奔忙,真是让人羡慕!你们也想拥有一辆这样的小汽车,对不对? 师:那今天咱们就让运动的小车开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老师要提醒一句哦,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年龄是不能驾驶真正的汽车的,国家法律规定汽车驾驶员的年龄必须是18周岁以上哦。 揭题:制作运动的小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歌曲导入,同时展示动画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背景图片到图层 师:奇奕画王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美丽有趣的背景,你们看,有黑白的背景、彩色背景、效果背景、相框、我的背景等,请试一试将合适的背景导入到图层。 学生操作:①单击“图库”单元,②单击“背景”工具,③单击“彩色背景”选项,④单击背景图。 师:如果软件中的背景图片你都不满意,想要导入一张软件以外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我们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输入图片到层”按钮,将电脑中的图片导入到层。 方法二:通过背景选项的第二页的“我的背景”的“输入图片”按钮,将电脑中的图片导入到层。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板书:背景图片合适 【设计意图】图库里有很多美丽的背景,或者电脑里的图片,学生常常被吸引,反复进行选择,在教学中需要适时的引导选择合适的背景图片。 三、导入小车图片到图层 师:背景图片选择好了,下面就要让小车上路了。奇奕画王软件里很多角色,

小车的运动

1、小车的运动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设计控制变量试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对小车的运动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 玩具小车、线绳、米尺、秒表、垫圈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让桌子上的小车离开原来的位置。 2、交流活动所得: (1)谁能说说你们小组用的什么方法使小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学生:推或拉。 (2)刚才我们同学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离开了他原来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或拉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谈话: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只要推或拉物体,物体就能运动起来?那推或拉有什么共同点?生:必须用力。

2、也就是说,推或拉可以产生力,即推力和拉力.(板书推力拉力) 3、推力或拉力到底有什么奥秘所在呢?再试试,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来玩小车。) 4、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引发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1)提出问题: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 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预设:1、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 2、可能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 3、可能与小车所在的位置的坡度有关。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先来研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3)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垫圈的个数使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小组制定并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探究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 明确:拉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慢。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比赛活动:让小车过桥、钻山洞。 (1)让学生明确比赛要求。 (2)进行比赛。 (3)请获胜组谈经验。 明确:力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推力和拉力?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姜堰市实验小学汤月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学分析: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的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这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加之他们平时与小车接触不少,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以他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来研究“小车的运动”相对容易些,操作起来不太困难。从教材来看,本节课秉承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科学方法训练,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首次引入“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再在假设的基础上学会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各种信息证据,并加以分析推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教学准备 每组一套实验研究报告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设计理念: 通过对教学对象、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等基本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理论,本节课的设计我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让他们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然后依据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制定进行实验的各种规范和要求,相互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在研讨中交流分享,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我学会”变成了“我会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首先出示两辆玩具赛车:这是什么?你能想办法使它们动起来吗?谁来试试看? 指名生上来用各自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有的用手直接推,有的用绳子的一端绑住小车,用力往前拉,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学设计

6运动的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 落下的锤子砸碎了玻璃。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这组图片中,运动的物体都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影响了其他的物体。那么运动的小车也有能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6运动的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敲击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 1、出示课本54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两幅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上面的相关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及方法。 2、实验材料:橡皮锤、音叉 3、实验方法:

第1次用橡皮锤轻轻的敲击音叉。 第2次用橡皮锤重重地敲击音叉。 4、实验要求:分别仔细听两次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5、实验要领: 两次敲击音叉是不一样的,第1次是轻轻地敲,第2次是重重地敲。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用耳朵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感受两次敲击给音叉带来的不同效果。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9、为什么轻轻地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呢?因为轻轻的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小,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而重重地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大,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活动二:撞击实验 1、教师引导:既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那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和其能量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用实验探究。 2、实验材料:小车、斜坡、木块。 3、实验要求: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4、实验注意点: 释放木块时,每次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者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用小旗或者其他标志去标记木块被撞击后的位置。 测量距离,记录数据,每次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5、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撞击实验记录表。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7、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同步练习(II )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汽车________、路面的________等有关。 2. (4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 (1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________,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4. (1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________,走得越快。 5. (1分)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判断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 6. (2分)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 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7. (3分)请你设计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 拉力(垫圈)实验结果 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二、单选题。 (共1题;共2分) 8. (2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A . 大 B . 小 三、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9. (3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等因素都有关系。 A . 斜坡长短 B . 斜坡大小 C . 重量 D . 坡面光滑(粗糙)程度 10. (3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A . 载重量 B . 拉力的大小 C . 路面的好坏 D . 坡度的大小 四、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相同,每次行驶距离不同,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确定最后结果(距离)。() 五、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