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

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落叶果树的休

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或者说是该地的自然环境光、热、水等能够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从而也制约了该作物在世界的分布。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针对某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各阶段对光、热、水的需求,病虫害的活跃程度等,分析该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命题多为以下方向:

1、作物喜光喜温,则

(1)考虑其所处的纬度热量带,积温条件(结合热量带的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有时候虽然某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热量似乎不足,特别是冬季气温低,但作物的生长期短,在生长期内,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特别是雨热搭配好。

(2)地形条件,地势低,热量充足

(3)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4)向阳坡

(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2、作物品质优良,稳产,高产,绿色食品等

(1)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慢积累

(4)空气洁净,水源洁净,对作物的污染小

(5)土壤肥沃,化肥施用少

(6)病虫害少(一般害虫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冬季考虑害虫虫卵过冬,春季萌发期考虑害虫孵化,害虫最喜欢气温高,干旱的环境,气温越低,害虫越不活跃)

3、在作物的生长某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若无法满足则生长发育迟缓。

例题:(2016绵阳二诊)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树喜温暖,不耐寒霜,耐旱能力强,但不耐涝。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枝梢生长的适温为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大于20℃的日均温,低于10℃新梢及花穗停止生长,在-3C时果树会被严重冻伤或冻死。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大规模芒果

生产基地,图6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攀枝花市年降水量700~1600mm不等,图7为攀枝

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攀枝花的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 N11月才

上市。2014年,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种植面积达万亩,约占全国的8%左右,实现

产值亿元。

(1)分析攀枝花市适宜芒果生长的“雨而不涝”的成因。(6分)

(2)分析攀枝花市成为我国晚熟芒果基地的原因(10分)

(3)分析攀枝花市成为我国优质芒果基地的原因(4分)

(4)你是否赞同攀枝花市扩大芒果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西南)季风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形成充沛的降水,雨季长(2分),但因山高谷深,坡度大,雨水渗流快,不易滞水(4分)。

(2)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位置偏高),冬季气温偏低(10℃左右),不利于新梢生长和开花,开花期较晚(4分);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干热风)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保障了芒果树过冬和生长(3分);9--11月,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金沙江)河谷日平均气温可达20℃左右,果实也能成熟(3分)。

(3)纬度低的(干热)河谷地区,年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3分);病虫害少,果品品质优(1分)。

(4)赞成:芒果为“热带水果之王”,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2分);攀枝花位于低纬度河谷地区,地广人稀,光、热、水等资源适宜发展晚熟芒果(2分);晚熟品种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价值高能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任答1点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成:与海南等地相比,攀枝花不具备规模优势,市场占有额小(2分);纬度较高,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栽种,易遭受低温冻害,造成减产(2分);河谷山区,土地面积小,大量种植芒果会与粮食作物等争地;或大规模种植会使市场价格走低,农户收入减少(任答1点得2分,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练习含答案 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火烈鸟是一种体羽偏粉红色的涉禽,主要分布于非洲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马加迪湖和坦桑尼亚北部的立顿湖以及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季节性高盐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猎食咸水中的原生动物、卤虫、水藻等,每年4-7月繁殖。非洲小火烈鸟会随着湖泊水位的季节变化,在南、北非洲进行小区域而大规模的迁徙。下图为非洲赤道南北地区小火烈鸟的分布范围。 (1)简述非洲多小火烈鸟栖息地有利于小火烈鸟生存的环境特点。 (2)指出小火烈鸟在非洲赤道南、北两大区域之间迁徙的季节(指干湿季),并说明理由。 (3)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有人提出开发非洲高盐水域发展卤虫捕捞业,以满足国际市场对卤虫的需求。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高盐水域卤虫丰富,食物充足;干季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少;水域盐度大,病菌少,小火烈鸟患病害概率小;气候干燥,不利于疾病传播。(2)雨季结束后到干季前期。理由:雨季后期到干季的前期降水减少,晴天多,蒸发量增大,湖水的盐度不断升高;卤虫生长繁殖快,小火烈鸟的饵料丰富。(3)赞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运输、维修、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脱贫步伐;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加强生产和技术合作;加快养殖技术的扩散。(或不赞同。理由:破坏高盐水域的生态环

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小火烈鸟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处内陆,地形复杂,终年高温,交通落后,辗转多国运输,运输成本高)2、(2019·江西宜春联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枫树性喜温凉,加拿大枫树种类多达100多种,加拿大也因枫叶而闻名世界,被称为枫叶之国。在加拿大的枫树品种中,最著名的是糖枫,其树干流出的汁液可制糖,枫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酸,深受当地人们喜爱。枫糖制作历史悠久,制作过程简单,但通常只有40年树龄的枫树才能出产有用的汁液,且采集糖枫树液需要合适的气温,只能在每年3、4月收割。下图为加拿大地形图。 (1)分析加拿大枫树种类多样的原因。 (2)加拿大糖枫树树汁含糖量高达3.5%,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你是否赞同加拿大扩大枫糖开发规模?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1)加拿大枫树种类多样的原因应从国土面积、枫树生长习性、国家传统等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枫树性喜温凉,据图可知,加拿大纬度较高,大部分领土气候温凉,适宜枫树生长;且面积居世界第二,国土面积广阔,地形类型多样,枫树种类多;枫树被定为国树,枫叶被定为国花,是加拿大的象征,因此枫树种类多样。(2)影响植被生长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温差、风、湿度、光照等因素。据图可知,加拿大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较长,日照时间长,利于糖枫树的光合作用,积累丰富的淀粉;同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且冬季漫长寒冷,枫树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少,因此含糖量高。(3)该题为开放性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类作物是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 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①寒温带。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②温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③亚热带。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红麻、苎麻等;④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黄麻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荞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 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荞麦、马铃薯、甘薯、茶等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 作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

2020高考地理双一流冲刺专题型增分练:高考非选择题专练1 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高考非选择题专练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对应学生用书P187 1.(2019·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鳀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近海,属冷水性小型鱼类,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同时鳀鱼又是海鸟的主要食物,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鳀鱼不适合食用,是秘鲁加工出口高蛋白质饲料——鱼粉的重要原料,鱼粉制作包括选料、蒸煮、压榨、晒干、粉碎等环节。近年来国际市场对鱼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利马、钦博特等地均为世界鱼粉的主要产地,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秘鲁最大的鱼粉进口国。 图甲示意秘鲁位置和范围,图乙示意2001-2013年秘鲁鱼粉出口总量与出口额关系。

(1)简析秘鲁附近海域鳀鱼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说明秘鲁限制捕捞鳀鱼对保证磷肥资源的重要意义。 (3)简述利马、钦博特发展鱼粉加工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概括2001-2013年秘鲁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1)从鳀鱼的生活习性及渔场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当地近海海域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秘鲁鳀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海域,属冷水性小型鱼类,我们可以从该海域的水温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我们可知该海域地处热带但是受到秘鲁寒流及上升冷海水的影响,水温较低(或者低于20℃)适合鳀鱼的生长;结合渔场形成的原因(洋流作用、沿海径流(外力)注入养分、大陆架等因素)和该海域近海的特征我们可知该地地处上升补偿流处,海底养分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鳀鱼提供饵料。该地气候干旱、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深浅,海底光

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2)据材料:“鳀鱼又是海鸟的主要食物,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可知过分捕捞鳀鱼,海鸟食物缺乏,会导致海鸟数量和鸟类资源的减少,进而磷肥资源减少。限制捕捞鳀鱼,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协调海鸟与鳀鱼的数量关系,以保证磷肥产量。(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靠近秘鲁渔场,原料丰富;鱼粉需要晾晒,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高温少雨,有利于半成品晾晒等。(4)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进行分析,特点为出口总量波动下降,单价总体上升,使得出口总额总体上升。具体措施,拓展鱼粉进口渠道;提升国内鱼粉产能;积极开发替代产品。 答案(1)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虽位于热带海域,但有寒流流经,水温适宜;沿岸上升流把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2)过分捕捞鳀鱼,海鸟食物缺乏,会导海鸟数量和鸟类资源的减少;但海鸟过多,又会影响到鳀鱼的产量;限制捕捞鳀鱼,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协调海鸟与鳀鱼的数量关系,以保证磷肥产量。 (3)靠近秘鲁渔场,原料丰富;热带沙漠气候区,高温少雨,有利于半成品晾晒;沿海运输便利。 (4)特点:出口总量波动下降;单价和出口总额仍总体上升。措施:拓展鱼粉进口渠道;提升国内鱼粉产能;积极研发替代产品等。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短命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是新疆植物区系中一类独特的浅根系草本植物。图甲为新疆伊犁地区地形图,图乙为伊宁市附近一气象观测站多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情况示意图。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丰富种类,感知各种农作物果实的外形特征。 2.正确区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常见的农作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实物,了解农作物的种类 1.师:孩子们,秋天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它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红薯,说一说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3.教师小结: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红薯宝宝、花生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农作物。农作物是农民伯伯在土地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那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呢? 二、观看课件,感知果实外形特征 1.播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农作物的颜色、形状。 师:你们认识的农作物真多呀,那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小结:玉米成熟后有黄色、白色和黑色,玉米籽好像一排排小牙齿,整整齐齐的排在玉米棒上;水稻成熟后是金黄色的,一串串的往下垂;土豆是黄色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就像鸡蛋一样;大豆有黄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它们是小小的椭圆形,好几粒豆宝宝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高粱是红色的,也是一串串的,就像一个大火炬。 2.说一说,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什么? 师: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许多好吃的,你知道他们都可以变成什么吗?? 三、自由讨论,判断果实生长环境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道它们生长在哪里吗? 2.根据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对农作物进行分类。 3.师:你知道除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还有那些农作物是生长在地上、地下和水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 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 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落叶果树的休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弱、. 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干湿状况B.温度 C.地形D.土地生产力 答案 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5.下列地区中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是( ) A.极端干旱区B.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 C 解析据图中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判断土地退化强度即可,二者相差越大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二者差异最大。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常见农作物认知

常见的农作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3.关注世界粮食需求趋势,确立节约、健康的生活态度。 4.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概述主要的外部特征 常见的蔬菜与野草的认识和特性的了解 教学难点常见植物的特性及节约意思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收获?”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大家说了很多自己认识的农作物,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农作物。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大家对常见农作物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根据季节选取基地农作物进行讲解 课程讲解 按照类别进行参观基地植物园: 1.粮食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 2.蔬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黄瓜、番茄、辣椒等 3.水果类: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等 收集农作物 一小组为单位收集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归纳他们的特征。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拓展 1.植物存在的意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通过对庄家、蔬菜等农作物的了解,动的农民伯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教育大家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课外实践 让孩子收集本地区的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本地区的特产信息。 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版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 性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①生长习性:水稻喜温、喜湿、地势低平。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5oN)。 ③主要分布区:"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2.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 ①生长习性: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 ③主要分布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0天——120天,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3.玉米 ①生长习性: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较长(80--140天)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油料作物 1.油菜 ①生长习性:性喜温,种子含油量为33--50%。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 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就只好迁往他处。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物对地理环境的适应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物对地理环境的 适应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长得茂盛。下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下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认为,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简析其原因。 (2)试分析纳米布沙漠白蚁巢穴深原因。 (3)尤尔根斯认为“仙女圈”形成与白蚁有关,请结合材料说明该观点。

参考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2)该地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升温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阴凉潮湿,沙漠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白蚁把“仙女圈”内的草类啃食干净,形成中央“荒漠化”;该圈内的雨水下渗更快更深,增加了地下水量;使中央土层下的白蚁巢穴阴凉潮湿利于其生存;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利于“仙女圈”附近草类的生长,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吕德里茨港建立于1883年,港口最初从事外向型渔业生产、海鸟粪生产等活动。1908年,吕德里茨港附近发现钻石矿,一大批抱有钻石梦的年轻人聚集到吕德里茨港附近的沙漠中,哪怕几个月都很难吃上一顿热乎饭。随之而来的是卡曼斯科镇的慢慢兴起,人们修建了学校、医院、娱乐场所以及大片的住宅区。但这座曾繁华一时的城镇后来渐渐落寞,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被彻底废弃,淹没在一片沙丘之中。下图为吕德里茨港及卡曼斯科镇位置示意图。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1.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2.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3.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4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我国冬小麦(暖温带或亚热带)和春小麦(中温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5茶叶: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怕涝),酸性土壤水稻:喜高温、多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6玉米:性喜高温,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 7柑橘: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8苹果: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9大豆:为中温作物,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10棉花:喜光热充足、耐旱、忌渍,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长绒绵: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的地区) 11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热带作物) 12蕉麻: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 13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壤土,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14油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热带作物) 15咖啡: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 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热带作物) 16可可: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热带作物)剑麻:喜高温耐旱(热带作物)橡胶:喜高温多雨(热带作物) 17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长日照作物 18油棕: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热带作物)枣椰: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向日葵: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19油橄榄:生长能力强,耐旱喜光,能耐较高的气温,并适于在多种壤上生长,且寿命长 20青稞:具有独特的耐高寒特点

19常见的农作物

19常见的农作物 (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第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资料: 1.调查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思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都一样吗? 2.调查搜集本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资料,思考:本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就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与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与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就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与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就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就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就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与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与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与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就是多种酶的成分与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与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就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就是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就是由于植物与

地理知识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及分布地区.docx

地理知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地区名称主要分布区生长习性农业区位的选择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喜高温多雨、地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水 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势低平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 --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淮河以南( 34°N )稻 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 粮 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食 玉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喜夏季高温多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作 米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雨,生长期较长 物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水热要求不高;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 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耐寒耐旱、适应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 3500℃积 性强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 小麦一般春播夏收糖甘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喜高温,需水肥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料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量大,生长期长分布在长江以南 ,但成都平原例外 )作甜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喜温凉,耐盐碱、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物菜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干旱,生长期短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喜高温多雨、怕红壤等酸性土壤 涝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喜高温多雨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 20°咖啡 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饮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料山地生长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较高的温度、湿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 可可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度和雨量分配均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 匀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 密。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喜高温耐旱 剑麻也叫“西沙尔麻” 。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 总产量的 60%。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喜高温湿润气候全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 纤黄麻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和肥沃的沙质土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壤 维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喜凉爽湿润气候长日照作物亚麻 和肥沃壤土 橡胶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喜高温多雨热带地区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喜高温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水 柑橘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 果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分布在长江以南 ,但成都平原例外 )

《常见的农作物》参考教案

《常见的农作物》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能力目标: 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学习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评价任务: 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

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 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红薯、水稻等。 5、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