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中心建设规划

云计算中心建设规划
云计算中心建设规划

[键入公司名称]

云计算中心建设规划书

[键入文档副标题]

刘志杰

2010/9/1

1 / 21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什么是云计算 (4)

二、云计算发展现状 (5)

(一)国外应用现状 (5)

(二)国内应用现状 (6)

三、云计算发展趋势 (7)

第二章超级计算中心与云计算中心 (8)

一、国内超算中心概况 (8)

(一)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8)

(二)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 (8)

(三)华南超级计算中心 (8)

二、国内云计算中心概况 (9)

(一)成都云计算中心 (9)

(二)北京市计算中心 (9)

(三)无锡云计算中心 (10)

三、云计算中心与超级计算中心的关系 (10)

第三章云计算中心的作用及建设意义 (11)

第四章云计算中心的主要应用 (14)

一、电子政务 (14)

二、电子商务 (15)

三、物联网 (15)

四、高性能计算 (16)

五、软件服务 (17)

第五章云计算中心建设的产品技术方案 (17)

一、方案概述 (17)

二、云基础平台 (18)

(一)绿色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18)

(二)数据中心虚拟化 (18)

三、云管理中心 (18)

四、云安全中心 (19)

(一)网络安全 (19)

(二)数据安全 (19)

(三)内容安全 (19)

五、云交付/运营中心 (20)

六、典型云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推荐 (20)

(一)国家级 (20)

(二)省级 (20)

(三)地市级 (20)

(四)区县级 (20)

第一章概述

2007年,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玛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作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C2),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此后,Google、IBM、微软等巨头纷纷宣布推出云计算解决方案,云计算开始迅速流行。

云计算将实现效用计算这一长久以来的梦想,它让软件变成更具吸引力的服务,重新定义IT硬件的设计和购买的方式,从而可能引发整个IT产业的变革。

作为国内领先的网格计算与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织女星公司已经充分做好各种技术准备,迎接“云时代”的来临。

一、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一个大型的计算中心,并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当作服务来提供,就如同电力、自来水一样按使用量进行计费。

云计算基本原理是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从而使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与互联网相似。这使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的核心是新一代数据中心技术,包括绿色IT、高性能(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以及数据中心虚拟化等。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从运行原理上看,云计算和网格计算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建立在分布式计算的基础上,只不过网格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问题,云计算则是从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的角度来看问题。

云计算可以看作是网格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融合:即利用网格分布式计算处理的能力,将IT资源构筑成一个资源池,再加上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以便用户可以方便的按需调配资源。

【云计算的分类】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为核心的计算模式,依据服务内容和层次的不同,通常包括如下三种类别:

1)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来使用内网或外网上的软件。

客户端软件通过标准的Web服务来使用网上的服务。

用户不必购买软件,只需按需租用软件。

2)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提供应用服务引擎,如互联网应用编程接口/运行平台等。

用户基于该应用服务引擎,可以构建该类应用。

3)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

用于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只需通过互联网租赁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云计算优势】

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扩展性:可以将复杂的工作负载分解成小块的工作,并将工作分配到可逐渐扩展的云计算中心;而需要增加的管理费用几乎为零。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能够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应用和用户需求。

自动性:“云”计算平台具有自动化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接口,自己申请计算资源和应用,按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环境,而整个过程是不需云平台管理员的干预,云平台只需自动记录用户使用资源的大小和时间。

有效性:基于服务为导向的架构,动态地分配和部署共享的计算资源。

灵活性:可以支持各种计算机应用类型,且同时支持消费者应用和商业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的应用。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动态性:能够监控计算资源,并根据已定义的规则自动地平衡资源的分配。

虚拟性:用户从“云”中获取计算资源,申请的资源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计算资源的物理位臵及底层的基础架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和不相关的,用户通过简单的界面使用资源,并感觉自己独享资源。

二、云计算发展现状

(一)国外应用现状

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

1)Amazon

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

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2)Google

Google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较深,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其核心云计算技术包括GFS、BigTable以及MapReduce编程模型。

2006年,Google推出GoogleApps: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连接到Google,所有的存储和计算都在Google的服务器上。

2008年4月,推出了AppEngine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是让外部开发者借助谷歌的AppEngine开发新的WEB应用,而谷歌通过自己强大的云中心向用户提供上述应用的网络服务。

2008年9月1日,Google推出了Chrome浏览器Chrome有两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技术开源,二是对GoogleAppEngine运行速度快,针对性强。

3)微软

微软“蓝天服务平台”(Azure Service Platform)是微软云计算战略的具体实现,已于2010年正式商用。“蓝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计算平台,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希望“云平台”最终同PC平台一样,能够让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的应用与新颖的服务——而这样的平台势必会造就一个全新的“云产业”,就像过去20多年里,Windows和众多合作伙伴催生出规模巨大的PC产业那样。

4)IBM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2008年8月1日,IBM宣布,将斥资3.6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

IBM在国内的无锡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云计算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软件外包业务,采用了IBM P系列和X系列服务器并部署了Xen虚拟化技术以及DB2、Webspher等应用软件。

5)其他

除了Google、微软以及IBM等IT巨头,还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在云计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以Yahoo为首资助的团队正在开发Apache Hadoop开源云计算基础软件,并广泛被IBM、Amazon等公司所采用。Hadoop实现了Map Reduce编程框架和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当前版本0.19。Yahoo部署的Hadoo集群超过20000个节点和数PB存储。Facebook的Hadoop集群超过600个节点和2.4PB存储。而IBM蓝云计划中,Hadoop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Amzon的一些云存储服务就是基于Hadoop。

(二)国内应用现状

越来越多的IT供应商将中国作为云计算业务发展的热点区域,云计算业务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服务。但现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目前现在还处于对需求的挖掘阶段,大量精力花在对开发者、行业应用者的需求挖掘

2008年3月17日,Google宣布在中国大陆推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计划。在中国的“云计算”计划中,清华大学将是第一家参与合作的高校。它将与Google合作开设“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其中,Google提供课程资料给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加工,提供实验设备,并协助学校在现有的运算资源上构建“云计算”实验环境。合作将于3月底开始。未来Google将把课程向其他学校推广。

2008年初,IBM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无锡软件园云计算中心,开始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商业应用。

2008年7月份瑞星推出了“云安全”计划。 2008年12月16日,瑞星推出“全功能安全软件2009”,宣称“云安全”时代正式开启。

国内的中国移动技术研究院在云计算领域研究较早,主要基于开源的Hadoop、Xen等技术实现大规模的海量数据挖掘。

2008年7月底,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南京市政府签订协议,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计划在2009年初将首期投资1亿元的云计算中心落户南京,并命名“商业云”。

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厂商世纪互联,在09年1月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品线,CloudEx服务。世纪互联推出的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弹性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全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

2009年底,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曙光公司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规模化云计算中心,运算能力高达30万亿次每秒,将提供高性能计算云和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

三、云计算发展趋势

【云计算引发产业变革】

毫无疑问,"云计算"将带来产业大变革。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变化将体现在5个方面。

第一,信息产业从PC 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而产业也将从PC时代的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谁拥有最多、最智能、最结构化、最相关的数据,谁就拥有优势。

由于互联网化带来的计算革命,产业的第二个变化体现在,PC功能和定义将发生很大改变,虽然PC仍是重要的工具,但PC将走向PC+:个人计算能力进入手机、电视、汽车、传感器等,只要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的时代。

第三个变化是,计算的架构从过去集中于PC或服务器的某一"端"走向"云"+"端",即"C+C"(Cloud+Client)。“云”即大型的云计算中心,而“端”则包括PC、手机、电视等终端。

第四个变化是,软件企业的业务模式从软件(Software)走向了"软件+服务"即"S+S"。

第五个变化是,市场的基础将从过去几十年来服务了第一个10亿人(1B)走向服务更多用户。云计算将会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信息社会!

【云时代中国机遇】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总体上仍相对落后,无论是云计算相关技术储备(如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模型、虚拟化、绿色计算等)还是后端支撑平台(大型云计算中心)的建设都远远不够。政府

应加大产业扶植政策力度,借此产业变革的机会,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差距。

成都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强烈信号,国内领先的高端计算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织女星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设区域云计算中心,为区域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云计算后端支撑平台,以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政府主导的区域云计算中心建设将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应用领域将主要涵盖城市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社会民生相关的行业应用。

第二章超级计算中心与云计算中心

一、国内超算中心概况

总体来讲,国内超算中心建设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数量上看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包括上海超算中心、中科院超算中心、甘肃超算中心、福建超算中心等。未来2年内,还会有华南超级计算中心、天津超算中心、湖南超算中心等。

(一)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SSC)成立于2000年12月,是2000年上海市一号工程——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之一。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可共享的高端计算平台。中心目前配有“神威I”、“神威64P”、“曙光4000A”和“曙光5000A”四套高性能计算机,总计算能力近250万亿次。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为上海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主机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在气象预报、药物设计、生命科学、汽车、新材料、土木工程、物理、化学、航空、航天、船舶等十个应用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二)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

该中心采用总中心、分中心及所级中心的三层网格结构布局,以实现统一的运维管理与资源调度,统一为用户提供服务,达到资源整合与共享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中科院超算中心2008年底装备了一套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核心基于IBM BladeCenter和SGI 超级服务器构成,峰值运算能力超过了100万亿次。

此外,2009年中科院超算中心在青岛、大连、深圳、昆明以及兰州建设了6个分中心,每个分中心运算能力达到了10万亿次每秒。6个分中心有4个基于曙光5000A超级计算机构建,其余两个分别选用了浪潮和hp的系统。

(三)华南超级计算中心

根据《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将依托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借助中国科学院的优势资源,组建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

其建设计划如下:2008年底完成计算中心组建方案的编制和论证, 2009年上半年完成计算中心建设规划制定并全面启动项目建设,2010年建成千万亿次计算能力、PB级的存储容量的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为华南地区产业发展服务。

建成后的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向东南亚、覆盖粤港澳台,为华南地区产业发展服务。

此外,“组建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已被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深圳继2008年6月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后,规划筹建的十项重大工程之一。

二、国内云计算中心概况

(一)成都云计算中心

根据成都市政府立足于打造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既定目标,在大力推动建设“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西南超算中心的构想,并计划用2-3年时间达到2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为此,成都市2008年发布的《成都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对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提出明确要求: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成都)西南网格节点的运算能力显著提升,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基本满足成都及周边地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大型工程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需求。

2009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通信枢纽,推动实施成都直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高速电路、国家数据存储灾备中心、国家(成都)高性能计算中心等项目”。

成都云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规模化的大型云计算中心,是成都地区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是成都市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成都市科技能力的集中体现。

成都云计算中心基于业界领先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作为后台硬件支撑,并部署了微软、Novell等公司软件资源与服务,通过互联网和政务网向公众以及政府提供服务。

成都云计算中心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一期2009年年底建成,规模达到30万亿次每秒,2年内将扩展到200万亿次每秒。成都云计算中心主要承载如下功能:成都地区政务信息化和业务协同的平台;承担包括研究开发、科学计算、科普教育等功能的计算中心;融合城市应急指挥、平安社区以及信息发布的市政信息化统一办公体系平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为各行业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服务的服务中心,并以成都市为中心,其辐射范围将涵盖整个四川省、西南周边省份和地区乃至全国。

(二)北京市计算中心

北京市计算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公共计算服务平台,可为政府单位和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虚拟原型制作、可视化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等,降低政府单位及中小型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工业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中国工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曙光公司联合Platform公司为北京计算中心构建了运算能力达到20万亿次每秒的公共云计算平台,面向工业领域提供IaaS和SaaS为主的云计算服务,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及产品研制能力,从而提升中国工业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优势。

北京计算中心云平台的建成,有助于打造更多更广的高性能应用解决方案,培养高性能高端技术服务人才,创造新型科研和生产手段,推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提供公共计算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北京市计算设施和技术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水平,实现北京市与全国其它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达到充分整合区域科技资源的目的。

(三)无锡云计算中心

2008年2月1日,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K-PARK)建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2008年5月10日, IBM无锡云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IBM与无锡市政府联合宣称,这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商业运营的云计算中心。

IBM无锡云计算中心是IBM公司“云计算”技术在全球最先投入商业运营的项目之一,是IBM为中国客户搭建的一个虚拟计算环境,也是中国首个“云计算中心”。无锡云计算中心是建立在IBM的“蓝云”技术之上的一个软件开发及管理公共平台。

三、云计算中心与超级计算中心的关系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IT产业发生颠覆性变革,传统以PC为核心的应用模式很可能将不复存在,未来一切应用软件和数据存储都将依赖远端的“云计算中心”!目前,全球各大IT厂商都将发展云计算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微软、Google、IBM等在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与各地政府合作建立大型云计算中心。

超级计算中心是指基于超级计算机系统对外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服务的机构或单位。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是指经过特殊优化设计的具备超强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讯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现代超级计算机基于先进的集群技术构建,能够支持大规模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并在商业计算、互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由于高端计算资源的相对缺乏,超算中心早期主要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满足气象、石油等国家战略部门高端计算需求;云计算中心主要采用商业化运作方式,其应用更为广泛,涵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联网、软件服务等,更加贴近社会民生。

云计算中心和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理念及应用模式类似,他们都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通过“按需服务On-Demand-Service”的模式将IT资源提供给用户,以此保证最佳的应用水平和服务支持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超算中心是一种早期的面向专业领域的云计算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将是超算中心未来发展的高级阶段,超级计算机则是一种理想的云计算中心后端支撑平台。

第三章云计算中心的作用及建设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电子政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应用还是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个人对信息的需求,对信息化基础设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分散投资、分散建设的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

以电子政务为例,因用户的分散、应用的差别及现有体制的原因,现各单位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每个单位各自提出自己的系统建设要求,分散投资、分散建设,缺乏以区域为单位、着眼全局的统筹规划。带来的问题如下:

1、信息很难共享

系统分散建设、独立分布,导致数据、信息很难共享。

2、设备与投资不能共享

分散建设、使用的系统,由于系统本身的差异性导致有些应用系统资源开销大,需要不断增加投资扩容,有些系统应用很少,资源闲臵,又无法被其他需求共享。

3、硬件资源浪费

系统建设都会考虑本身的峰值需求和一定时间段的性能冗余,必将造成资源闲臵、浪费。同时业务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在每天24小时内负载分布不均衡,有高峰有低估,在低负荷时,系统闲臵,性能浪费同时还要消耗电力等基本资源,造成浪费。

4、高端人才获得困难、人力成本浪费

每个独立的系统都需要单独组织维护,导致总体维护成本很高,同时每个系统规模不大、应用单一,很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整体系统维护水平很低,小规模、多数量的人力组织与使用方式,也导致了人力成本的巨大开支。

5、土地等资源浪费

分散建设的系统必然需要很多机房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不能集约化的使用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除了降低投资效率,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采用建设一定规模的云计算中心统一提供政务应用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云计算中心作为集中建设的IT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多类型政务应用的集中部署。由于多应用系统共享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采用虚拟化、云存储等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因系统集中部署,数据统一存储,可以更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使深度数据挖掘成为可能,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因为云计算中心具有相当规模,除可以部署政务应用外,也可以是一个高性能的超级计算中心,对很多教育、科研单位及企业提供高性能的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服务。高性能水平、高应用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复杂度的云计算中心可以吸引和聚集大批高端技术人才,对提升区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云计算中心作为区域高性能的IT基础设施,是集政务云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云计算服务基础平台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中心。

一个区域拥有一座高水平的云计算中心意义重大:

1.云计算本身作为信息领域的新的发展方向正在蓬勃发展,云计算中心的设立对推动区域云

计算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聚集及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支撑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云计算中心具有的超级计算中心的效能可以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而高性能计算发展及应

用水平正日益成为一个城市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等于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将能够迅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云计算中心将使城市成为具有强大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经济中心。

3.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对城市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

等都将有很好的提升和支持;同时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在新材料产业、环保新能源产业、动漫创意产业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对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包括钢铁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轻纺服装工业等方面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

4.云计算中心建设一般规模较大、投入较大,应用可以辐射周边区域,相邻区域基本不太可

能重复建设,所以抢占建设先机,对争夺区域科技发展的引领地位、争取高端产业聚集至关重要。

5.云计算中心在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和重要社会活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会带来巨大的

社会效益。对依赖于高性能计算的气象、台风等灾难性天气预报的减灾和防灾工作可以提供有力保证。

6.云计算中心的高性能的超级计算计算机作为IT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招

商引资。

7.建设云计算中心是具有高显示度的亮点工程。政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电子政务等重点工程已经实施多年,各地的建设模式基本类似,单纯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很难在建设方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而且多部门、分行业的建设投入很难产生规模影响。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因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区域影响大,可以产生长时间持续的影响,可以提升政府形象。

8.云计算中心可以作为吸引、引进高端人才的硬件条件,提升当地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

第四章云计算中心的主要应用

云计算中心可以满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联网、高性能计算、数据挖掘、软件服务以及IDC 等多个领域应用需求。

一、电子政务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存在很大问题,条块分割严重,硬件使用效率低,资源无法共享,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地方政府通过统筹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实现各个政务系统的之间的硬件共享,充分利用共享的硬件资源(计算机、存储等)实现应用系统按照需求,向“电子政务云”动态申请计算与存储能力。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各个委办局系统都能达到统一标准的运维管理,而各委办局信息中心则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各自业务系统中,不必再过分关注备份恢复、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细节中。

云计算中心可以满足交警、工商、社保、公积金、社会救助、地震、环保、气象等关系民生的部门信息化建设需求,并在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城市管理领域拥有巨大发展前景。

应用案例:

1.政务文件备份云中心

现在各个部门、各个政府机关人员驻地分散,各个IT都是独立的系统。计算机的采购和品牌也多种多样,存在千差万别。计算机出故障的概率非常大,因为某个硬盘的损坏导致系统故障和文件丢失的事件屡见不鲜。我们的云计算中心可以为政府机关提高云备份服务。

利用我们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时时刻刻做系统的镜像备份系统,保证用户在任何时刻机器出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实时恢复到原有的系统。而且云中心具有为政府服务目的,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备注:我们已经有产品,可以马上推广运行

2.政府舆情获取云中心

各个政府机关现在信息的获取还主要是通过报纸、几大门户网站等网络系统获取。而没有实在意义上的全网络关于本地信息的舆情获取系统。利用我们的云计算系统,可以实时为政府相应工作人员定制舆情获取系统。云中心因为是为政府提供服务,不存在任何的商业目的,能够客观公正的提供信息搜索功能。

备注:我们已经有证券类的信息搜索系统,需要修改为“成都市新闻”为关键字的应用。

应该在4月软促会上作演示。

二、电子商务

在未来的电子商务中,互联网计算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并根据需要而提供的服务(Utility Computing)。高效的绿色数据中心以及能支持不同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是营造下一代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所需的最基本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用户体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无线移动计算技术和搜索技术等平台技术,高性能、高扩展、高容量和高安全的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创新的基石。

云计算在电子商务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例如,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于2009年在南京成立了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并通过在线SaaS模式将阿里软件“e网打进”、“外贸版”、“钱掌柜”等企业核心管理软件交付给用户。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没有阿里巴巴这样的资金实力,无法建设运营自己的云计算中心,由政府投资建设综合性云计算中心提供给电子商务企业使用,这将会极大的推动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1.中小企业云计算财务服务

使用我们的云中心的中小企业财务系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办公环境后,不需要再建

立任何机房或者财务用机器,并购买相应的财务软件。购买我们的云计算中心提高的云计

算中小企业财务服务,可以让企业安心自己的发展,而不为这些财务系统浪费资源和人力。

备注:已经有产品,可以推广。

2.中小企业云计算开发测试服务

在中下企业的开发测试环境是中小企业也面对的问题,购买了我们的云中心中小企业开发

测试服务,就可以在不搭建任何环境下,提出要求,我们提高开发测试环境。如有并发的

测试需要,我们还可以提高上百万的测试用户进行实时测试。

备注:已经有产品,可以推广。

三、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臵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中信息交换是指在多个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为任意两个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临时互连通路,用于实现不同行业数据的格式转换,而信息处理则涉及到数据进一步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如数据的搜索查询与数据挖掘。同时,可建立集中的信息发布平台,用于满足人们对物联网信息服务需求,其中包括专用信息的发布和公用性信息的发布。

物联网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核心。由于大量的交换和处理业务,对计算平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云计算中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作为物联网基础信息交换和处理平台,助推区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在成都云计算中心,食品安全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等物联网应用已经成功部署。

应用案例:

1.成都市食品质量安全生猪溯源管理信息系统,以生猪屠宰、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质量安全

追溯为突破口,采用RFID技术跟踪生猪收购、屠宰、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建立食安、商务、工商、农委、卫生等各部门共用的统一监管平台,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短消息、电话查询到猪肉食品的来龙去脉。未来成都市在生猪溯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扩展应用到其它食品领域,基于成都云计算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为政府监管、市民查询提供有效的手段。

2.档案人事管理

通过物联网,可以将城市的档案人事实现集中存储、追踪并管理

3.城市管道管理

通过物联网可以对城市进行城市管道的管理。

4.智能交通管理

可以对交通工具、例如汽车进行跟踪管理。

5.城市社区教育

未来社区可以使用无线城市和传感网络进行覆盖,增加安全监控,数据汇集云计算中心,同时直连相关部门,如公安局等。可以把包括:社区教育、社区信息化和社区文化等,还包括政府最新惠民政策推送等等。

备注:上面可以有选择的作演示用例。

四、高性能计算

高性能计算技术在教育、科研、企业等领域应用日趋广泛,高性能计算云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研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是“世界工厂”,当前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经济、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困难。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迈向现代化,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过程,其主要的手段就是广泛采用基于高性能计算的CAD/CAE/CAM技术,实现虚拟产品设计与优化仿真,以促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高制造业产品研制能力。在汽车工业,能够基于高性能计算技术实现整车碰撞仿真,虚拟制造(三维虚拟装配、冲压仿真等),整车空气动力学设计,虚拟试车场等能够大幅提高整车研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

此外,中国将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工与竞争。高性能计算技术是生物工程、药物设计、新材料设计、新能源研发、动漫设计等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例如,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材料科学软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构建、显示和分析分子、固体及表面结构模型,并研究、预测材料的相关性质;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生物信息学软件提供了超过100000个药物及侯选药物的生物活性信息数据库、超过2000000个化合物数据库及超过100000个化合物的化合物毒性数据库;而基于高性能计算的三维动漫渲染技术是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软件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推出运行于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例如Salesforce CRM、金算盘、亿企通企业协同管理平台等,他们都以saas的方式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

传统上,应用软件开发商自己租用IDC计算和网络资源提供saas服务,由于对硬件方面并不专长,其可用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

云计算中心拥有庞大的计算资源,可以充分满足各大saas软件供应商的需求,软硬结合,使得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得到软件,而且无需维护。

应用案例:

1.金融平台应用服务案例

金融公司在开发客户、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需要建设和维护规模不同的机房。但这些都不

是金融公司应该做的业务。为此,可以使用云中心的计算和维护服务。租用云中心的计算

资源后,云中心同时提供可靠、稳定的平台维护服务。让客户从繁琐的IT建设中脱身出来,重点发展自己的专业内容。

备注:有产品可以做演示。

2.游戏运营平台

利用云中心大规模的数据和用户群,帮助游戏运营商建立运营维护服务。使现在的游戏运

营商和实际的运营分开来。游戏商可以独立开发游戏软件。云中心利用资源来进行游戏的

运营。

备注:可以做演示

第五章云计算中心建设的产品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织女星云计算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包括一个“平台”和三个“中心”。

云基础平台:其基础是构建于绿色数据中心之内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构建服务器云和存储云资源池,并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虚拟数据中心。

云管理中心:负责对虚拟数据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云安全中心:负责维护数据中心安全可信。

云交付/运营中心:将IT资源按需交付给客户,用于WEB2.0、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HPC以及数据挖掘等应用。

二、云基础平台

(一)绿色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绿色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包括高效能配电系统、水冷散热系统、PowerConf功耗管理系统等。配电系统基于业界领先的爱默生公司ups产品,功率因数达到90%以上;制冷系统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水冷散热系统,相对于传统风冷散热方式可以解决高密度服务器散热问题,同时实现节能20%以上;PowerConf功耗管理系统则从数据中心整体上对服务器功耗进行控制和调配,并可根据实际负载分配系统功耗。

基于以上几种方式构建的数据中心,可以较传统方式实现50%以上的节能,符合绿色计算的发展方向,可以大幅度降低云计算中心的运维成本。

(二)数据中心虚拟化

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以及网络虚拟化等。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主要基于Vmware、Xen以及Hyper-V等,其中Xen技术最受关注,也是云平台采用的主要虚拟化技术,开源的xencloud平台则提供了更多的云特性,可以管理大规模虚拟机集群。

存储虚拟化基于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Lionfs和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awning-RAC以及开源的Hadoop软件,可以满足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管理。

网络方面曙光与业界领导企业H3C公司合作,提供网络层数据中心虚拟化,包括IRF智能堆叠以及VLUN等技术,简化数据中心网络管理,构建更为灵活的基础网络平台。

三、云管理中心

云管理中心是云计算中心后端核心管理系统,可以对云平台进行最高级别与权限的管理。云管理中心的重要功能包括:

用户管理:用户维护、权限管理

资源管理:服务器资产管理、存储配臵管理、网络配臵管理

虚拟机管理:创建、恢复、删除、迁移、高可用、生命周期管理等

映像管理:创建、部署、备份、库管理

资源调度管理:资源动态负载平衡功能、策略配臵管理

虚拟数据中心管理:虚拟数据中心创建、虚拟资源配臵调整、应用系统部署

系统管理:系统性能监控与报告、系统故障告警功能、节电管理功能

四、云安全中心

(一)网络安全

云计算中心网络层应综合采用防火墙、VPN、IDS、IPS、VLAN、防病毒等多种手段构建立体安全的防护网络,确保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服务。

(二)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的需求包括数据保护和数据隔离。存储解决方案基于多副本技术、备份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实现对数据的保护,确保客户数据不会丢失;同时基于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不同客户之间数据的安全隔离,保护客户商业机密不被窃取。

(三)内容安全

云计算改变了用户使用IT资源的方式,大量数据和应用服务运行于云中,运营单位必须确认云中数据的内容安全以防止触犯国家相关法律。

Netfirm智能网卡可以实现对进入云计算中心的网络流量实现智能分析和内容过滤,单卡可实现

1Gbps网络流量的实时线速处理。

五、云交付/运营中心

云交付/运营中心包括两大主要模块:交付系统和运营系统。交付系统提供简单易用的WEB界面给云用户,可以实现客户注册、服务申请、计费与支付等自服务功能;运营系统则提供给云计算中心运营人员使用,实现对客户账号的管理、服务产品管理、合同管理、计费账单管理等功能。

六、典型云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推荐

(一)国家级

国家级云计算中心定位于国内顶级的综合性云计算服务中心和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除满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联网、软件服务等多个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计算需求外,还应着重在云计算相关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例如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编程技术以及云安全等。

国家级云计算中心聚合运算能力建议达到千万亿次每秒、存储能力达到10PB以上,预计总投资规模达到5亿RMB以上。

(二)省级

省级云计算中心定位于区域综合性云计算服务中心和重点产业(例如动漫、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扶植公共基础平台。

省级云计算中心聚合运算能力应达到百万亿次每秒、存储能力达到1PB以上,总投资约1亿RMB。

(三)地市级

地市级云计算中心定位于面向所在区域的专业计算云,宜选择2-3个应用方向作为重点目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扩展到更多应用领域。

地市级云计算中心聚合运算能力应达到三十万亿次每秒、存储能力达到300TB以上,总投资约5000万RMB。

(四)区县级

区县级云计算中心定位于面向所在区域的专业计算云,建议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应用方向,通过统筹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实现各个政务系统的之间的资源共享,消除数据孤岛。

区县级云计算中心聚合运算能力应达到十万亿次每秒、存储能力达到100TB以上,总投资约2000万RMB。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云计算的发展史(DOC)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b2859261.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高校云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云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孟占永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摘要:面对高校信息化管理运维存在的问题,对云计算相关技术进行学习与研究,并通过对高校IT基础架构需求分析,提出了高校私有云平台建设的需求目标,给出了私有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并对云平台的规划与设计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给出一个比较合理、适用、可扩展的云平台建设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私有云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个高校建设的应用系统从几十到几百个不等,使用的虚拟化架构也存在多样化,同时对IT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可用性不高,造成管理运维压力较大。如何更好地支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保障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态化和高可用的运行,并减少管理运维压力、节能减排,是高校IT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成为未来IT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技术支撑[1]。云计算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答案。 2高校建设云平台需求分析 2.1学校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学校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运维,建设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完成全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并完成了初步的系统与数据集成。但还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共享。计划通过虚拟化技术搭建学校私有云平台,完善智慧校园建设。 2.2需求目标 高校私有云平台建设不但要满足系统应用对底层平台的技术要求,更要服务

教学、管理、科研为中心,要将现有IT资源完成统一平台管理调度和监控,更好地保障应用稳定性并减少运维压力与成本压力。针对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和运维,云平台设计需达到基本目标如下: (1)构建具备柔性、弹性特征的IT基础设施架构 (2)满足大数据对底层的技术要求 (3)有效降低IT总拥有成本 (4)增强业务可用性 (5)提升业务响应能力 3云平台总体架构规划 3.1 关键技术选择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和基础[2],也是搭建校园云平台的主要技术。通过对前期使用过的主流虚拟化技术产品:VMware VCenter/ESX,Microsoft System Center/Hyper-V,Citrix XenServer/Xen的比较和市场调研。综合其使用和管理成本、后期技术支持、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云服务的支持能力、对大数据平台的支持能力等各个方面考虑,最终选用VMware公司的产品为基础架构配合国内知公司的云计算管理软件搭建校园云平台。 3.2 平台规划区域 管理控制区:负责整个云平台的管理、调度工作,是云平台的核心,通过主备模式部署,充分保证云平台的可靠性。 虚拟计算/分布式存储区:提供云平台的各种计算能力、自动化服务能力。采用计算、存储一体化部署模式,服务器既作为计算节点,同时也作为分布式存储节点使用。每个分布式存储节点建议使用1-2块SSD做数据缓存加速提供更高IOPS。 存储阵列区:云平台计算节点服务器通过光纤交换机与现有SAN设备相连,为云平台提供高性能的共享存储资源。 3.3 逻辑架构设计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主要集中在虚拟化程度、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的松耦合程度、自动化管理程度、绿色节能程度等几个要素。 传统数据中心基本没有实现虚拟化,而云计算数据中心最基本的是其内所有服务器、存储都是经过虚拟化的,此举比同规格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内IT设备利用效率提高60%以上(满负荷情况)。 传统数据中心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是紧耦合的,也就是说其内的IT建设是烟囱式的,根据客户需求一个项目建设一套系统,扩展起来要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所有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都是松耦合的,可以根据数据中心内各种资源的消耗比例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某种资源的配置。这样能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得资源配置优化,按照客户需求进行配置。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块化扩展能力也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扩容难的问题。传统数据中心在扩展受到系统设计、机房设计及网络设计的影响,对于机房扩容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特别是在空间和电力能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扩容是无法完成的事情,然后,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在总体空间和电力提供不变的情况通过提高单机架的容纳能力及降低PUE等方式实现“扩容”。此种能力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在土地紧张和电力紧张的城市。 自动化管理是传统数据中心没有的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管理使得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较少工作人员对数据中心的高度智能管理。此特性一方面能降低数据中心的人工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能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至于绿色节能,一般情况,传统数据中心的PUE在1.8-2.5左右,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一般低于1.6,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低达1.1甚至以下。对于规模化的数据中心,能源成本是其持续运营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要素 事实上要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成本其实与建设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也是有一定 区别的。传统数据中心(以IDC为例,不考虑企业自用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成本:购置土地相关成本,其中要考虑数据中心的位置、交通及周边环境、未来发展等方面。 土建成本:一般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标准都是较高等级的,特别是抗震、防火、防水、防风等方面的等级要求是很高的。 电力电源设施:电力引入是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重大因素,也是其位置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电力电源设施的购置、建设成本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当中只有相当大的比例。 基础网络、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网络引入是数据中心(特别是IDC)建设需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数据中心建设地点一般都选在能最接近各电信运营商的骨干节点附近。这对运营性数据中心来说是其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保证。网络安全设施也是机房安全的重要保证。 空调及消防设施建设:空调及消防对于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营有着重要作用,其效能也影响着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作者:————————————————————————————————日期: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府信息化建设 一、政务云服务模式 政务信息化是政府机关运用现代化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连网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中国传统IT的应用现状;政府信息化也将在云模式下,通过硬件虚拟化部署、信息集约化共享和平台化系统应用开发,从而有效降低信息化项目开发投资与技术运维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政府信息化领域,云服务应用最大的价值还在于能够升级信息化架构、创造新的IT 运营管理模式,以平台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各类IT信息化需求;云服务模式终将将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化IT技术革新的重要助推器,将深入到政府信息化建设与IT运营的方方面面。 二、云服务模式的政府信息化架构 在云计算应用模式下,政务信息化架构共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 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式的服务方式,统一向全地区各政府机关各类政务系统提供计算机基础设施资源与基础数据库服务,实现IT基础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云计算平台层:基于PAAS模式为政府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的技术平台。 政务云服务层:根据不同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需求,构建或升级相应的应用系统,以SAAS模式为政府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应用功能,保证各应用在实现技术方面高度一致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云计算商业计划书

云计算 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概要 (3) 第二章云计算项目概述 (3) 2.1项目基本信息 (4) 2.2项目发起背景 (5) 2.3整体建设规划 (7) 2.4项目建设意义 (10) 第三章产品及服务 (10) 3.1主营产品及服务 (10) 3.2产品及服务介绍 (10) 3.3主要服务流程 (10) 3.4经营模式 (11)

第四章市场分析 (12) 4.1 云计算市场发展现状 (12) 4.2目标云计算市场规模 (17) 第五章竞争分析 (20) 5.1市场竞争格局 (20) 5.2主要竞争对手 (23) 5.3竞争优势 (24) 第六章项目组织管理 (26) 6.1拟建公司简介 (26) 6.2组织管理 (26) 6.3团队介绍 (27) 6.4人员配置计划 (27) 6.5人力资源管理 (28) 第七章项目经营发展计划规划 (30) 7.1发展目标 (30) 7.2未来五年经营发展规划 (30)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1) 8.1投资估算 (31) 8.2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融资方案 (31) 8.4资金管理与运用 (31) 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33) 9.1基本假设 (33) 9.2营业收入估算 (33) 9.3成本费用估算 (33) 9.3相关财务报表 (34) 第十章投资者退出方式 (36) 10.1 IPO上市 (36) 10.2股权转让 (36) 10.3股权回购 (36)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37) 11.1资金管理风险与规避 (37) 11.2技术风险与规避 (37)

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方案

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方案1.验证理论、发展理论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实 用技术,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计算科学的发展也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只是在计算机这一强大的计算工具问世之前,计算只能利用人类的大脑和简单的工具,计算应用于科学研究有天然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作用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科学计算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普及,逐渐走向成熟。科学计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实验科学,并能在很多情况下,完成实验科学所无法完成的研究工作。科学计算也直接服务于实用科技,并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机会。在许多情况下,或者理论模型过于复杂甚至尚未建立,或者实验费用过于昂贵甚至不允许进行,此时计算模拟就成为求解问题的唯一或主要手段了。 目前,高性能计算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 基础学科中深入的知识发现,问题规模的扩大和求解精度的增加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资源。例如,计算立体力学、计算材料学、计算电磁学。 b) 多学科综合设计领域中大量多部门协同计算需要构建高性能的综合平台。例如,汽车设计、船舶设计。

c) 基于仿真的工程科学结合传统工程领域的知识技术与高性能计算,提供经济高效地设计与实践方法。例如,基于仿真的医学实践、数字城市模拟、核电、油田仿真工具、新材料开发、碰撞仿真技术、数字风洞。 d) 高性能计算提升众多行业服务、决策的时效性,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实时天气预报、城市交通控制、视频点播服务、动漫设计、网络游戏、基于RFID 的货物跟踪、智能电子商务。 e) 数据密集型应用需要高性能数据处理,以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带来的难题。例如,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商业智能、生物信息学、RFID 数据挖掘、金融业分析抵押借贷、移动电话流量分析。 1.1建设内容 高性能计算平台是面向全校提供高速计算服务的公共计算平台,主要运行科研计算任务,并且能够根据应用任务对硬件资源的不同需求,动态分配和调整平台资源,管理计算作业。用户通过校园网或VPN远程提交计算作业、获取计算结果,并能够根据权限调整,实现权限控制,硬件细节对用户透明。用户界面实现图形化交互窗口和SSH登陆相结合方式。 平台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管理节点、计算节点、存储IO节点、Infiniband交换机、高速存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软件方面有:64位Linux操作系统、并行开发环境、并行文件系统、作业调度管理系统、硬件集群管理系统等,利用高速infiniband网络互联构成计算环境,通过并行计算支撑软件和作业调度系统使它们协同工作。 平台支持同时运行Ansys、Fluent、Gauss、Materials Studi、ADMS、Opera、HFSS、MTSS、MAGIC、CST、Icepak等商业软件,并支持C(C++)、Fortran77/90等语言的编译和运行环境,以保证学院自编应用程序的计算求解需求。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直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视,国家提出将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近几年来,由于云计算的成本节省、效率提升等诸多优势,政务云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新阶段。 云计算给电子政务破局带来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政府认识上的提升,中国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已悄然在中国各地方政府蔓延开来。从早期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搞信息化的“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强调政府间信息交互为重点的“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如今以资源大集中为模式的“大陆式”政务建设模式,云计算为政务大集中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随之出现的政务云数据中心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发展。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与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整合与管理。整合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既要实现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的设备资源整合,也要实现对政府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下的各资源体系的整合;管理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在传统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的基础之上,重点要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统一、安全的管理,以及整合各类资源对外提供服务并实现对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推广难点和商机往往就蕴藏在整合、安全和建设管理模式之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广泛应用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云计算技术应用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越发高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云计算与传统的IT架构相比有可扩展性、简化管理、降低TCO等巨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逐步将自己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但是在迁移过程中发现目前的企业应用程序无法很好地、便利地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各大云计算供应商都提供了与传统应用程序不一样的架构,这就意味着应用程序无法轻松的迁移。业务应用的迁移存在的困难和用户对云计算安全认识的不足成为了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应用快速推广的重要障碍。 关键在整合、安全和模式创新 首先,整合资源是政务云建设的核心环节。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无论纵向的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整合,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支持,而信息获取、聚合以及推导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难点。国内近几年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电子政务)、数据(数据中心、政府容灾)几个过程,而当前以数据大集中为核心的建设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如:税务的数据大集中、政府超算中心、政府云灾备中心建设等等,都是以围绕云数据为中心的建设。然而,在过去数年中,我国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一些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散开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各种应用系统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比比皆是,各自为战、独立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在各个部门和统筹的协同办公的需求下,对政府数据中心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平台能够综合利用政府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各种资源提出了高要求,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帮助政府部门处理越来越复杂和繁重的电子政务工作。 其次,安全是政务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对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为不断增长的电子政务创造了技术条件。为此各级政府均开始了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同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但同时云数据中心下的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虚拟化技术引入对安全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同时随着资源大集中的趋势,安全问题也日渐重要,比如更多的业务集中在云数据中心被处理,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业务集中使得风险更加集中,安全威胁造成的影响面更广;云计算模式的运用,特别是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不同虚拟机因支持的业务不同,也需要实施有效隔离,防止业务间的非法访问甚至攻击。综合起来,政务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学号1307030124 天津城建大学 云计算得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周建起 班级网络一班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5月28日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Google在于2007年1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Google与IBM开展雄心勃勃得合作,要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这一计划已经在上海推出。IBM得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就是IBM接下来得一个重点业务。”这也就是IBM扩张自身领地得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得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因此IBM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成名机会,提出了“蓝云计划”。 亚马逊(Amazon、)于2007年向开发者开放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得服务,让小软件公司可以按需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得处理能力。 2007年11月,雅虎也将一个小规模得服务器群,即“云”,开放给卡内基-梅隆大学得研究人员。惠普、英特尔与雅虎三家公司联合创立一系列数据中心,目得同样就是推广云计算技术。 而另外一家以虚拟化起家得公司VMware,从2008年也开始摇起了云计算得大旗。VMware具有坚实得企业客户基础,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构建了虚拟化平台,而虚拟化平台正成为云计算得最为重要得基石。没有虚拟化得云计算,绝对就是空中楼阁,特别就是面向企业得内部云。到目前为止,VMware已经推出了云操作系统vSphere、云服务目录构件vCloud Director、云资源审批管理模块vCloud Request Manager与云计费vCenter Chargeback。VMware致力于开放式云平台建设,就是目前业界唯一一款不需要修改现有得应有就能将今天数据中心得应用无缝迁移到云平台得解决方案,也就是目前唯一提供完善路线图帮助用户实现内部云与外部云联邦得厂家。 云计算得标准也在国外快速发展,目前最典型得两个云标准就就是OVF与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导读: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一、前言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要从根本上支撑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单应用系统建设无法比拟的优势:

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动态添加应用系统)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相对传统的数据中心,硬件投资至少下降30%以上)。 二、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一)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 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实现效能最优化。 (二)大规模基础软硬件管理 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基础。基础软件资源,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硬件资源,则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主要设备: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基础软硬件管理中心,可以对基础软件、硬件资源进行资产管理;可以实现基础硬件的状态监控和性能监控;能够对异常情况触发报警,提醒用户及时维护问题设备;能够对基础软硬件资

2020年规划指南:云计算

2020年规划指南:云计算 一、制定全面的多云、边缘和场内战略 2020年,随着互联网的可执行性,各组织将继续加速数字业务时代的步伐。一个安全、分散的分布式网络和应用世界将迎来机遇时代。未来几年,预计将有30多亿新客户首次进入商业生命周期。 据Gartner估计,到2021年,将有超过250亿个连接的传感器和端点。 亚马逊、OneWeb和SpaceX等公司正在发射数千颗卫星,将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今天,全球约80亿人口中有58%的人连接到互联网。数十亿新客户和设备的增加,将颠覆每一个行业和供应链。此外,随着5G连接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区块链、物联网(IoT)、边缘和持续的云创新等技术,永远改变了技术格局,企业正经历着一场IT复兴。在2019年的Gartner技术专业人士调查中,客户报告说,由于变化的速度很快,技术的多样性,他们越来越难以做出架构决策。 为了应对这场动态和颠覆性的格局,组织必须制定一个整体的多云、边缘和场内战略,足以灵活以快速适应变化的步伐。组织还必须

计划对技能集、跨业务的供应商知识以及云管理和治理专业知识的投资。 规划考虑因素 1、制定一致的多云和混合云战略 云计划经常会被内部政治因素耽搁,一些企业内部人士不愿放弃自己的控制权。组织的其他人员可能认为,通过使用内部资源,他们可以更好地构建和保护应用程序。然而,大多数组织无法与云供应商的创新速度和规模经济相竞争。大多数云供应商都在这个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基础设施上开发增值服务,实现了大规模的自动化和商品硬件的标准化。在公有云计算领域的创新速度是最快的,反应更快的竞争对手往往会在市场中获胜。 云项目之所以复杂,主要有两个原因: ■组织通常有多个项目以不同的速度执行。一个团队可能正在选择供应商和开发架构,而另一个团队可能刚刚起步。根据组织的规模,这些团队之间甚至可能不知道彼此的计划。 ■许多人需要参与云计划,以确保实现适当的架构。许多遗留IT运营工具和流程不容易扩展到云,因此需要新的工具执行监视、配置、故障排除、备份和其他传统流程。然而,组织通常是在云团队和所需技能完全准备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些计划。 克服这些云实现问题,需要一个健全的过程。开发这个过程的起点是Gartner的“实现公有云采用框架的解决方案路径”,它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云采用框架(见图1)。

XXX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XXX高校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建设 方案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云平台技术打造大数据与高性能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总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中心总体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云数据中心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资源池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资源池规划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虚拟化软件选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云管理平台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平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数据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大数据平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大数据架构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新型分布式处理技术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分布式文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MapReduce计算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数据管理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分布式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 Hive数据仓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 大数据调优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性能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高性能平台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高性能平台总体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节点配置详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GPU节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3八路胖节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 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 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 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 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 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 ISO 17025 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 2 个 自有实验室、8 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 20 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 1 广 州 显 微 分 析 实 广 州 腐 蚀 分 析 实 广 州 花 都 户 外 试 海 南 琼 海 户 外 试 新 疆 吐 鲁 番 户 外 内 蒙 海 拉 尔 户 外 西 藏 拉 萨 户 外 试 武 汉 户 外 试 验 场 西 沙 户 外 试 验 场 沙 特 吉 达 户 外 试 海 南 三 亚 户 外 试 山 东 青 岛 户 外 试 美 国 凤 凰 城 试 验 美 国 弗 罗 里 达 试 其 它 合 作 试 验 场 验 室 验 室 验 场 验 场 试 验 试 验 验 场 验 场 验 场 验 场 场 验 场 场 场 图 1 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 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 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020年10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现状分析 (1) 1.2.工程概述说明 (2) 1.3.建设意义 (2)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4) 2.1.建设原则 (4) 2.2.总体框架设计 (6) 2.2.1.总体架构设计 (6) 2.2.2.资源池逻辑架构设计 (6) 2.2.3.资源池分域设计 (8) 2.2.4.资源池分层设计 (8) 2.2.5.资源池模型设计 (10) 第三章机房硬件及服务器建设 (11) 3.1.网络方案 (11) 3.1.1.需求分析 (11) 3.1.2.网络虚拟化技术 (12) 3.1.3.网络设计 (13) 3.2.存储资源规划 (16) 3.2.1.设计需求 (16) 3.2.2.存储池化技术 (16) 3.2.3.存储设计 (20) 3.3.服务器域规划 (22) 3.3.1.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23) 3.3.2.物理主机 (26) 3.4.中间件与数据库域设计 (27) 3.4.1.设计需求 (27) 3.4.2.虚拟机模板技术 (27) 3.5.安全服务域设计 (28)

3.5.1.设计需求 (28) 3.5.2.网络安全 (28) 3.5.3.主机安全 (31) 3.5.4.租户和权限隔离 (32) 3.5.5.虚拟机安全 (32) 第四章机房环境建设 (33) 4.1.装饰装修工程 (33) 4.1.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 (33) 4.1.2.装修材料的选择 (33) 4.1.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 (37) 4.2.供配电系统(UPS系统) (38) 4.2.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 (38) 4.2.2.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 (40) 4.2.3.供配电设计 (41) 4.2.4.电池 (42) 4.3.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 (43) 4.3.1.设计依据 (43) 4.3.2.设计目标 (43) 4.3.3.设计范围 (43) 4.3.4.新风系统 (43) 4.3.5.排烟系统 (44) 4.3.6.风幕机系统 (44) 4.4.精密空调系统 (45) 4.4.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 (45) 4.5.防雷接地系统 (46) 4.5.1.需求分析 (46) 4.5.2.系统设计 (46) 4.6.综合布线系统 (48) 4.6.1.系统需求分析 (48)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总论 1.1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2011年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会转向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1.2建设背景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

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1.3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过去的数年中全国各地区都在构建电子政务外网,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下发了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技术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至今,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当前电子政务外部平台的建设,网络的互通已经不再是政府建设的目标,政府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应当如何承载,数据应该如何整合,如何能够构建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业务数据?数据整合、灾难备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得到电子政务信息部门的高度重视,统设数据中心的模式无论从投资、管理、应急方面论证都是电子政务数据集中、数据整合的理想模式。 目前的情况,每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需要独立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每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单独打包。没有通用的架构能够让前台和后台、后台和组织外部的系统的应用连接起来进行通讯,识别和授权的功能能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找得到,但不会一个组织部重新使用,更谈不上在组织之间重新使用。 数据中心主要是G2G、G2C、G2B等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的重心与政府机构的业务紧密结合,是后电子政务时代数据大集中的体现,实现对集中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备份。 1.4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