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的几何配合图的关系。同时,为支持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在装配设计过程中反映产品功能要求信息,在装配模型中引人了设计变量约束的概念。

在建立注射模标准模架库的过程中,可采用变量装配设计的方法。变量装配设计是通过概念设计把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要求、设计意图转化为各个设计阶段都能理解和操作的设计变量和设计变量约束,各个设计阶段的装配设计和零件设计都在此设计变量和设计变量约束的指导和控制下完成。

变量装配设计原理包括四部分:

1)映射原理:用设计变量和设计变量约束把产品功能和形状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产品功能向形状的映射,通过概念设计来完成。

2)功能约束原理:通过设计变量和设计变量约束控制产品设计,控制零部件的各个设计变量及约束形成了一个设计变量约束网络,满足此约束网络的设计就是一种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和设计意图的设计。

3)三维约束定位原理:通过三维几何约束自动确定装配体中零部件的位置,三维几何约束表达的是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满足三维几何约束就能得到零部件的正确位置。

4)动态设计原理:在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约束、三维几何约束驱动下的产品设计是一种可变的设计,即动态设计,通过修改某些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约束和三维几何约束,装配设计将在所有约束的驱动下自动更新和维护,得到一个和原设计没有概念变化的设计,即相似设计。

变量装配设计把概念设计产生的设计变量和设计变量约束记录、表达、传播和解决冲突以满足设计要求,使各阶段的零件设计在产品功能和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产品功能约束下进行和完成的。

5.人工智能技术

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注塑模CAD系统,是注塑模CAD的一个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与CAD技术的结合叫做智能化设计。在现阶段,主要是专家系统在CAD中的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包括塑料材料选择、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注射成型工艺参数选择和模具费用评估等方面,正如开发专用CAD系统需要图形支撑软件一样,开发专家系统也需要专家系统开发工具,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家系统一般采用基于框架、规则、方法的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提供相应的推理机制,具有很强的符号推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专家系统还要具有开放性。

一、HSCAD实例

1.模架实例

图2-7 标准模架实例

2.成型零件生成实例

成型零件设计主要包括:调入注塑件、尺寸转换、型腔布置、虚拟模腔的生成、复制面、扫描面、边界面、拉伸面、扩张面、面分割、面裁剪、分型面定义、虚拟模腔分型和成型杆设计等。

图2-8是一制品零件,零件的总体尺寸为73mmX73mmX36mm,壁厚为2mm,选用的材料为ABS,制品内的两个圆环形凸台有一通孔。经过分析,模具的结构采用一模四腔的三板式注塑模,浇口类型为点浇口,浇口及制品均用推件板推出。由于制品内有两个圆形凸台且直径很小(4.5mm),故另外加推管来帮助这两个凸台脱出。图2-9是定义的分型面,图2-10和2-11分别是型芯和型腔。

图2-8 制品图图2-9 分型面

图2-10 型芯图图2-11 型腔图

3.运动模拟实例

运动模拟模块的主要命令有设置运动分组、设置运动参数、模拟运动、停止运动和重新开始运动等;

图2-12 制品零件图,图2-13 模具图

图2-14 模拟运动中间图图2-15 推出制品的模具图

4.完整模具实例

图2-16 模具渲染图图2-17 模具内部结构图

二、MOLDWIZARD介绍及实例

1.MOLDWIZARD设计过程演示

通过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来介绍完成MoldWizard设计的一个总体步骤,主要内容如下:● 初始化一个模具设计方案;

● 加入收缩率;

● 定义毛坯工件的尺寸;

● 修补孔;

● 创建分模薄体并关联到型块上;

● 增加一个标准模架;

● 选择增加一个标准件;

● 完成建立标准件的槽腔;

● 通过设计更改检验关联性。

MoldWizard设计过程与通常的模具设计过程相似,工具条图标的顺序也大致如此。

图 2-17 MoldWizard工具条图标

模具零件的中英文名称对照:

图 2-18 模具零件的英文名称

Fixed Half 固定部分,分模面Z+向部分。 A Plate 定模板

B Plate 动模板Moveable Half 移动部分,分模面Z-向部分。Retaining Ring 固定环Sprue Bushing 浇口套

Mounting Plate 安装板Cavity Insert 型腔,毛坯工件上分模面Z+向部分Ejector Plate 顶板Core Insert 型芯,毛坯工件上分模面Z-向部分Ejector Pins 顶杆Supports 支撑板

1)第一步调兵用一个产品模型/方案初始化

模具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是调用零件并创建MoldWizard装配体结构。MoldWizard增加一个原始模型文件到预先定义的装配体中。输入关于零件原点,收缩率,工件尺寸,分模,封闭面等信息。在这个模型的练习中简要介绍了MoldWizard的设计过程使用的模型是一个桌面记事卡盒。

图 2-19 桌面记事卡盒模型图 2-20 方案初始化对话框

◎选择Load Product调用产品模型图标:

◎打开文件mdp_tray.prt,位于tray子目录中。零件调用并且出现方案初始化对话框图 2-20。

◎选择View--Assembly Navigator,或者按图标:

◎确定这个方案使用Inch单位.

◎在Proj Path(方案路径)字段,仔细地增加/***到已存在的路径末端,

◎选择方案初始化框中的OK.

◎检查Assembly Navigator装配导航窗口中新生成的装配体文件. 模具装配结构:

图 2-21 模具装配结构

2)第二步指定一个模具座标系统/收缩率

通过转换使模具装配体的原点置于模架的中心,主平面的两侧为固定板和移动板,即定模板和动模板。当使用Mold Csys功能时:

● WCS的XC-YC平面保存作为重要的分模平面,或者作为模架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边界.

● ZC轴设置作为模具的顶出方向.

选择Mold Csys 将通过把模型装配体从WCS移到模具装配体的ACS位置来把模型装配体移到模具中适当的方位。

收缩率能够通过用各个方向的均匀收缩,或分别指定XYZ方向的收缩系数来指定.

图 2-22 模具座标系统图 2-23 计算收缩率后的模型

3)第三节毛坯/模块

模块是从所包含零件的实际曲面的模具装配中去除零件后的部分。模具的型芯和型腔部分是去除零件体积的材料后得到的部分。通过确定Z_up和Z_down余量的值(Z-Up和Z-Down表示分模线上下两侧零件的尺寸),来匹配即将使用的HASCO的AW型模架的标准板厚度。

图 2-24

★指定毛坯工件的尺寸。

◎选择毛坯图标:

将打开毛坯设定对话框,并自动将mdp_tray_prod设为当前工作零件。

图 2-25

◎选择模块厚度:Z_down =0.875,Z_up=1.875

◎选择OK接受其余参数的默认值。

4)第四步分模功能/模具工具

MoldWizard的分模功能包括所有需要的工具:

●识别分模边线或自然分模轮廓

●创建薄体从模型上延伸到工件外面

●识别属于型腔和型芯的面并提取相应的薄体

●修剪工件的拷贝体为型腔和型芯

Parting Lines 分模线

MoldWizard提供了一系列功能来自动识别分模线,检查模型上的拔模角以及封闭面上的修补孔。这里是个非常简单的图形,它能快速的找出存在的边线以及需要修补的分模面和孔。

Parting Surfaces 分模曲面

MoldWizard找出在WCS平面上的相邻的边,并且创建一个简单的分模薄体。这个薄体将自动调整尺寸来匹配毛坯工件并修剪它。

Extract Regions 析出区域

MoldWizard能为型腔和型芯识别并创建"析出区域"特征,将分模薄体和修补薄体结合在一起完成指定每一个模块的修剪薄体。

MoldWizard Tools 模具工具

作为设计过程的延续,在分模零件上使用指定的工具.

为什么要修补一个开放的区域? MoldWizard将用分模零件上的图素修剪出芯和腔,我们指定一个分模面,并且识别分模实体的哪个区域属于芯或腔.

修剪操作需要一个完整的面.如果在实体上有孔,修剪面上会有间隙.不能定义缝内的外形,修剪将失败.

我们创建补面来区分型腔和型芯接触的区域,可以不用实际的实体将它们分离。用模具制作者称作"封闭"和MoldWizard名词"修补"来生成一个参考面完成型芯和型腔相邻部分的修剪薄体的定义。Search Parting Lines对话框包含一个Auto Patch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此功能能适应大部分修补情况.

图 2-26

Cavity and Core 型腔和型芯

MoldWizard能够由前面提到的分模功能中的薄体指定型芯和型腔部分。

给出一个槽中的拔模角示意图(截面AA),封闭或修补面必须创建在上面的面上,在tray的型腔一侧。MoldWizard将自动识别下图所示开放的区域。下面将用对话框提供的选项选择自动处理型芯或型腔一侧。

图 2-27

★识别分模图素并创建分模曲面

◎选择分模图标

分模功能的Auto Process(自动处理)特征是默认选项(图 2-28)。为帮助你理解对话框的处理顺序,我们把它关上。

◎选择Parting Lines 分模线.

分模线对话框图 2-29出现。

图 2-28 图 2-29

◎选择Search Parting Lines 搜寻分模线.

对话框图 2-30出现。

◎选择应用.

MoldWizard找出并突显分模线.产品设计顾问和自动修补现在激活.

图 2-30 图 2-31

◎选择自动修补

MoldWizard找出并突显两个需要修补的开放区域.默认的方式是型腔侧,可以自已决定.

◎选择Auto Patch.

◎选择Patch Loops Selection对话框中的Back.

搜寻分模线对话框出现.已经尝试着找出了分模曲线和用于修补的边循环。必须确认以完成这个处理过程。

图 2-32 图 2-33

◎选择OK退出搜寻分模线对话框.

系统现在用默认的几何体创建颜色显示分模循环,分模线对话框再次出现.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需要其它操作,但在这个例子里,已经完成了指定分模线.

图 2-34

★创建分模薄体。

◎选择Parting Surfaces分模曲面功能.

将出现创建分模曲面对话框.

◎选择创建分模曲面.

图 2-35 图 2-36

★生成型芯和型腔的表面的薄体

◎选择Extract Regions析出区域(即型芯和型腔的区域)

★修剪链接的毛坯工件为型芯和型腔

◎选择Cavity_Core.

◎选择Create Cavity.

图 2-37 图 2-38

选择薄体框出现,分模曲面和型腔区域突显.

◎在选择薄体对话框中选择OK.

◎检查这个mdp_tray_cavity.

你看到的这个实体是链接到分模零件的主物体上.型腔或型芯的实体是可以用UGS CAM来加工的。◎选择OK返回分模零件的显示.

图 2-39 图 2-40

◎选择Create Core.

接着,Select Sheets对话框将出现.这一次,分模曲面和型芯区域将突显.

◎选择OK.

MoldWizard将生成芯块,并再次显示View Parting Result对话框.

◎检查新创建的芯块

图 2-41 图 2-42

◎选择OK返回显示分模零件.

MoldWizard离开收缩零件的显示层保留显示型芯分模薄体.型腔和型芯以及其它的层设置在文件mold_default文件中.

◎当前显示层1为工作层,其它层为无效.

◎用WINDOW下拉菜单改变显示零件为mdp_tray_top.

图 2-43

现在可以看到毛坯工件成为型芯和型腔,收缩后的零件包含在其中,我们稍后将用WAVE功能把这些实体关联到原始零件mdp_tray上。

5)第五步库

MoldWizard提供了电子表格驱动,全定制,可扩充的库,流行的HASCO,DME,OMNI都包含在模架库中。标准件管理包括镶件,侧滑块和斜顶,浇口,流道和电极.

★选择模架

◎用ZOOM IN/OUT 调整显示到合适尺寸

◎选择模架图标:

对话框出现.

我们将用HASCO项,接受大多数的默认选项.

◎选择HASCO,显示如图 2-44

◎用下拉菜单改变AP_H为合适的尺寸,1+7/8,显示如图 2-45

图 2-44 图 2-45◎校验BP_H适合尺寸,7/8

★生成模架组件

◎选择OK,

◎ MoldWizard完成后,FIT图形.

图 2-46显示tray型腔在模板之间。

图 2-46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 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 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 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 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 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 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16.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等。 17.一般地说,材料组织均匀、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 板料,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18.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会增大拉应力,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引起拉深件拉裂,降低 极限变形。 19.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 易产生失稳起皱。

手机模具设计规范书

模具设计规范书 手机按键模具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开模评估 1,根据按键3D图档及工艺评估KEY是否可以出模,容易出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2,确定KEY型腔位置及其出模影响,进胶方式。 二,按键的排位 1,按键缩水一般为1.005,支架缩水一般为1.002。 2,排位时注意KEY视图与放置镶块是否相符(如型腔在后模,用后视图)。 3,根据型腔位置及产品工艺确定定动模镶块材料。 4,按键的排位要根据按键后处理工艺(一般为喷涂,镭雕,背面印刷,表面印刷,电镀,真空镀)及客户开模要求表合理 排布。 5,按键边框尽量为方形,长条形边框易变形。框架不可过大。 6,钢琴键进出胶口错开。 7,同一KEY平移要是整数。 8,相同工艺KEY尽量合为一框,减少分框,后续注塑,加工方便;真空镀按框计价,尽量合为一框。 9,按键排位要注意KEY大小,胶位厚薄。大小,厚薄差别太大不能在一框,否则,注塑压力不均横,注塑生产困难。 10,按键及点胶口排布要使背面流道容易走胶,且走胶均匀。

11,KEY与流道距离最小2.3MM,两KEY之间距离一般为KEY 高1.5倍(一般为3.0MM左右)。 12,流道边框中心与运水边距最小5MM(流道上放顶针,防止钻破运水)。两顶针之间圆心距离最小3.8MM。 13,电铸件中KEY边距电铸件边一般为3.0MM。KEY上下,左右距电铸件边距离要相同;两电铸件之间最小距离为 8.0MM(中间有点胶口);两电铸件螺丝孔距离太小,点胶口 位置不够,则要加大两电铸件之间距离。 14,边框角柱要有一个偏2.0MM做防呆。 15,边框较大时,边框中间加2个支撑柱,?3拔8度。 16,两边框边距最小2.5MM。 17,边框要做防呆标牌,有两个边框外形相同时,其中一个可多加一个标牌。 三,按键模具3D设计 1,产品拔模,外观尺寸偏差单边不大于0.05MM。KEY出模角度全部为减胶拔模。 2,KEY拔模,放完缩水后要与原产品对比。 3,KEY表面字符距边至少0.3MM,防止破边。 4,按键进胶方式有搭胶,让位搭胶,侧胶,点胶。 5,KEY外边四周直身位大于1.0MM时要做让位搭胶,让位做 0.2MM高,偏小0.1MM,胶口处让0.4MM。 6,边框高2.5MM,宽3.0MM;流道高1.8MM,进胶流道2.8MM,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一、模具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1、什么是模具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大到飞机、汽车,小到茶杯、钉子,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必须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是任何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所以模具又有“工业之母”的荣誉称号。 2、模具的基本分类 可分为塑胶模具及非塑胶模具: (1)非塑胶模具有:冲压模、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等。 A.冲压模——汽车外形覆盖件 B.锻造模——发动机曲轴 C.铸造模——水龙头 D.压铸模——发动机缸体 (2)塑胶模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又分为: A.注射成型模——电视机外壳、键盘按钮(应用最普遍) B.吹塑模——饮料瓶 C.压塑成型模——电木开关、科学瓷碗碟 D.转移成型模——集成电路制品 E.挤压成型模——胶水管 F.热成型模——透明成型包装外壳

G.旋转成型模——软胶洋娃娃玩具 二、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模具工业被喻为“百业之母”, 有“永不衰亡工业”之称。模具制造是制造业的根基,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产品中,六到八成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至3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可以说模具工业与各行业都密切相关, 从支柱产业对模具的需求当中可以看到模具工业地位的重要性。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它作为重要的生产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由于模具生产要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如CAD/CAE/CAM/CAPP等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光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及敏捷制造技术、高速加工及超精加工技术等等,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用模具加工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具有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特点。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模具是人性化、时代化、个性化、创造性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模具发展了,使用模具的产业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提高了。据国外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 三、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模具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80万人,2005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模具销售额610亿元,比2004年增长25%,据统计:20年前,我国模具工业年产值只有约20亿元,而现在已达到800亿元以上。

PROE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7
模具體積塊 與 元件

7-1 7-2 7-3 7-4 模具體積塊 建立體積塊-分割 建立體積塊-聚合 模具元件


7-1 模具體積塊
在分模面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準備將工件一分為二。利用分 模 面 可 將 模 具 組 合 中 的 工 件 ( Workpiece ) 分 割 成 兩 塊 , 即 公 模 (Core)和母模(Cavity)。一般而言,利用 Split(分割)的方式來建 立模具體積塊是較為快速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分割時卻有一個先決條 件,那就是先前所建立的分模面必須是正確且完整的,否則將會造成分 割的失敗。 此 外 , Pro/E 同 時 也 提 供 了 手 動 的 方 式 來 建 立 模 具 體 積 塊 , 即 Create(建立)。Create(建立)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 Gather(聚 合)及 Sketch(草繪)。Gather(聚合)指令是藉由定義曲面邊界及封 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特徵的建構方 式來產生。利用手動的方式來建立模具體積塊並不需要事先建立好分模 面,因此,在使用上並不如分割那樣容易、快速,但是卻可以省下建立 分模面的時間。 模 具 體 積 塊 是 3D、 無 質 量 的 封 閉 曲 面 組 , 由 於 它 們 是 閉 合 的 曲 面 組,故在畫面上皆以洋紅色顯示。 建立模塊體積與元件的指令皆包含在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選單中,選單結構如【圖 7-1】所示。
7-2

【圖7-1】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選單結構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在 Mold Volume ( 模 具 體 積 塊 ) 選 單 中 有 十 個 指 令 , 分 別 為 Create( 建 立 ) 、 Modify( 修 改 ) 、 Redefine( 重 新 定 義 ) 、 Delete ( 刪 除 ) 、 Rename ( 重 新 命 名 ) 、 Blank ( 遮 蔽 ) 、 Unblank(撤銷遮 蔽)、Shade(著色) 、 Split(分 割) 以及 Attach(連接)。 Create(建立) 建立一個模具元件體積塊。在輸入體積塊名稱後便可進入模具體 積選單中,可利用 Gather(聚合)或是 Sketch(草繪)的方式 來建立模塊體積。使用 Gather(聚合)指令必須定義曲面邊界 及封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
7-3

一.要做精密模具先学精密观念

要做精密模具先学精密观念 在手机冲压模具开发学习已经有一个星期了,使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其高超的模具设计水平和精密的加工工艺,而是其精密的模具开发观念. 刚去第二天,组长就对我们说要给我们灌输精密的模具观念.什么是精密的模具观念?我有些不以为然.这里做的都是薄材产品,我们以前也做过一些,我们怎么会没有精密的观念.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肤浅 我们此行学习的第一站是高速模组立.要论模具精密程度,高速端子模在这里应该算是最精密的.冲压材料一般为0.08~0.2 mm的不锈钢和铝材,冲裁间隙小到只有0.008 mm,冲小孔的最小宽度0.25 mm,冲头看上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这么小的孔如何冲制?如此小的冲裁间隙如何保证模具的制造精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翻开图面,了解模具结构,设计制造公差和其特殊的制造工艺,我们不难摸到这套模具的脉搏.所有冲孔部分从上到下都是入块, 冲头,刀口为钨钢材质,上模板,脱料板,下模板的入块孔,固定销孔JG研磨.滑动配合间隙c+0.005~0.010 mm,非滑动配合c+0.003 mm,加工精度+/-0.002 mm,主体结构导向件为滚珠套配合精密导柱,冲小孔结构采用与上模分离的局部结构,用等高套锁在下模板上.弥补冲压设备的精度误差.局部结构的导向件为精密石墨自润滑形内导柱,脱料板和下模板的内导套灌胶,弥补导向部件的加工误差,提高导向精度,以保证模板在冲压过程中位置精度.尽可能小的冲压行程,可以让冲孔冲头的长

度做到尽可能的短,适当的冲头补强可以改善冲头的强度.由此可以完全体现模具设计者趋向于高精密的设计理念,尽可能的保证模具的高品质,高要求. 现代化的加工设备,高精密的加工工艺,更是使得这些设计理念得到允分的发挥.模板热处理后经过深冷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预防模板变形,保证模板的加工稳定性.平面研磨保证模板平面度,平行度0.005 mm. 模具组立工程师的精细程度更是让我佩服.先仔细了解模具图面,熟悉产品信息.分析模具结构,理解设计意图,查收零件,倒角,抛光,刻字做记号一丝不苟.模板去毛刺,涂油防锈按步就搬,装外导柱,导套要用专用定位工具,以保证其垂直度.模板实测厚度,四点测量相差0.005 mm以内为合格.冲子,入块单配,合配要顺畅,修磨有度,判断标准明确.产品公差大多为+/-0.05~0.10 mm ,试模,调模时产品的自检要用投影仪,修模入块时精确到0.003mm. 没有精密的观念,是不可能养成高素质,也不可能装好高精密的模具. 模具开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 模具的设计 二, 模具的加工 三,模具的组立,试模与修善 三者缺一不可.一套高精度的模具要有精密的设计,精密的加工,也要有精密的装配.设计者给予模具灵魂,加工者铸就模具躯体,组立者使模具有了生命.精密的模具观念贯穿了模具制造的整个过程,观念的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零件的材料提出愈来愈苛刻的要求,一种材料不但要求某一种技术性能好,而且要求它同时具备多种优良的技术性能,以满足多种技术需要。 塑料作为现代工业中较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在性能上具有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绝缘性好、易着色等特点,其制品可加工成任意形状,且具有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应用日益广泛,在汽车、仪表、化工等工业中,塑料已经成为金属零件的良好代用材料。与相同重量的金属零件比,塑料件能耗小,且成型加工方法简单,易组织规模生产,只需一台自动化注射机,配上合适模具,就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塑料模具是利用其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它对塑料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成本起着决定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对塑料模具的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优质制品。从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单;而从模具制造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现代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只有配上相适应的模具才能发挥作用,随着塑料制品的品种和产品需求量的增大,对塑料模具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塑料模具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模具的设计已由经验设计向理论设计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采用高精度模具的加工技术以减少钳工等手工操作工作量。为减少加工后的修整,以“一次试模成功”为标准,模具测量向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在模具行业开展CAD/CAM的研究和应用,采用CAD/CAM技术能够减少试模、调整及修整工时、提高可靠性、简化设计与制图、缩短设计制造时间,从而使估价及成本合理化。显然,今后的模具制造将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控机床加工为中心。 注塑成型是塑料工业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全部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注塑成型加工产量高,适用于多种原料,能够成批、连续到生产,并且具有固定的尺寸,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速化,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注塑模具作为注塑成型加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及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研究,本次研究首先对模具设计的继承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设计研究的进程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模具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实际上就是利用一系列大型的、大规模的金属零件器具,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实现了对现有模具的改善和开发挖掘的过程。本次研究主要提出了一种设计和制造创建,进一步对下游元件和器具的加工或者计算辅助处理进行规划,因此,整个模具从设计到开发是呈现出高度的集成化。 一、集成框架的设计研究 1.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 明确集成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原来离散设计过程提供一种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作用。在之前的设计和制造研究过程中,这些功能的体现都是在一系列的设计和工具制造过程中完成的。在整个框架中,对于数据集成功能的发挥,在终端的用户采用了一种全局性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采用了一系列完全配套的设备和系统元件管理实施进行支撑。在整个框架中,对于特定的项目数据集成会将其立即的收集并进行不断的优化,方便用户对数据信息的搜集、共享,并在系统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避免数据在储存过程中产生冲突,而对于集成功能的终端,用户可以采用标准的工程序列的方式进行体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模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终端用户需要不断对每一个设计流程进行咨询和关注,保证每一个项目中的任务以及采用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当每一位独立的项目完成任务之后,相应的数据输出就会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储存,并作为相应配置数据被保存下来。 2.框架环境和功能 在本次研究的这个框架中,框架的工程环境主要包括基金模具设计和制造以及最后的集成框架等内容。在这个框架中还纳入了一个共享台、框架内核以及两个数据库。在框架中,管理数据储存主要包括了原始數据的库指针的原始数据,而框架内核主要是指将其设计成为一种制定的交易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作用主要是保障好系统使数据库的功能在工作台应用程序的直接干预之下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而CAX工具能够在整个框架的监督之下自主的进行运行,其展示出的各种项目成果的进度情况都会被框架放置于一个集成的储存模块中,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目前该框架的主要问题就是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复杂的数据和管理功能,因此,在框架制定过程中,框架的内核功能应该被划成为四个单元,也就是数据管理单元、进程管理内核以及原始数据处理单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 组长:李恩田杨明(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总经理) 成员:闫庆禹(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技术部长) 陈方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陈军(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部主任) 贺大松阳彦雄袁永富唐永艳杨宇郭晟曾欣 刘存平刘光虎罗宗平张锐丽刘勇赖啸宋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1、背景分析 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模具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模具向着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是宜宾市的重点发展产业。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函高[2011]3号文件,“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被认定的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以发展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集成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宜宾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五粮液普什集团(含普什模具、普什重机等)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年产500亿(2010年为92.6亿),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2、人才需求分析

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能应用人才紧缺。随着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逐步展开,以及宜宾以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为首的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本地区对于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的模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求的人才主要依靠本地培养。因此,培养一批稳定的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也就成了首选。 3、服务方向及技术领域 本专业以支撑“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坚持立足宜宾、面向川南、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两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懂模具CAD/CAM/CAE软件应用、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对模具进行制造、会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模具加工设备的调整与操作,生产、技术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建设基础 2001年开办模具专业,2009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随宜宾及周边地区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发展迅速,。 1、学生规模 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有在校学生共624人。 图2-1 近3年模具专业学生入学情况 2、师资情况

拉延模设计手册

拉延模设计手册 一、拉延模的分类 拉延模分双动拉延模与单动拉延模两类 1、双动拉延模是在专用的双动压力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为凸模,下模为凹模,压边圈安装在压机的外滑块上,其结构如下图,此种结构拉延模压边力较为稳定,但由于需要专用的压机,安装较为烦琐,且结构尺寸较大,现在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少。 2、单动拉延模是在单动压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是凹模,下模是凸模,压边圈由下气垫或其它压力源(例于氮气弹簧)提供压料力,其结构如下图,由于模具通用性好,现大部分拉延模为此种结构。 工作台 下模 上模 压边圈 上模垫板 内滑块 外滑块 下模 上模 工作台 压边圈 上滑块

二、拉延模的主要零件(主要为单动拉延模) 拉延模一般有上模、下模、压边圈三大部件组成(根据结构的不同要求,可能增加一此部件,例于局部的小压料板),以及安装这三大部件上的其它功能零件,主要有以下零件: 1、导向零件:耐磨板、导向腿,导柱; 2、限位调压零件:平衡块、到底块; 3、坯料定位零件:定位具、气动定位具; 4、安全装置:卸料螺钉(等向套筒,也起锁付的作有)、安全护板; 5、拉延功能零件:到底印记、弹顶销、通气管、CH孔合件; 6、取送料辅助零件:辅助送出料杆、打料装置。 三、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一)模具中心的确认与顶杆的分布 模具中心的确认通常依据顶杆的布置的需要设定。一般在工艺设计时,会按钣件的中心确定一个数模中心。顶杆的分布需尽量靠近分模线,并均匀布,通常两根顶杆之间最多空一个顶杆位,顶杆数量要尽可能多。在模具设计时首先以数模中心与压机工作台中心重合,如顶杆分布满足上述要求,则以数模中心做为模具中心。如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侧在需要更改的方向上移动(最大1/2顶杆间距),确认一个最优化的方案,同时以工作台的中心做为模具的中心。 (注:在试模压力机与工作压力机顶杆孔不致时,需设置试模顶杆,并在优先保证生产顶杆的要求下,优化顶杆部置) 模具中心与数模中心重合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图样的绘制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以及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钉销钉作图比例失真。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可避免。1. 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 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Pro/E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2010年01月18日|[字体:]| 关键词: 在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方案论证,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在产品造型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入钻研每个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 Pro/E+EMX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受力分析,模拟模型在现实情况下的使用情况,并得出模型检验结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整个注塑模设计的全过程,具备了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调研报告 1.手机壳的造型结构发展状况 移动电话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移动电话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 2.材料确定 PC/ABS合金在汽车、机械、家电、计算机、通讯器材、办公设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移动电话的机壳、手提式电脑的外壳、以及汽车仪表盘〔板)等。资料显示:PC/ABS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手机外壳。 3.薄壳制品与模具设计 薄壳制品成型时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型薄壳制品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薄壳件专用模具。与常规制品的标准化模具相比,薄壳制品模具从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脱模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也增加了30%---40% 4.塑件选择 据调查,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对于翻盖手机却相当青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中,翻盖手机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国产手机厂商了解本土消费者的心理,摒弃欧美崇尚的直板机而主推折叠机,开发出符合东方人审美趣味的机型,款式漂亮,内容丰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以上情况,选用翻盖式手机壳注塑模设计。 二、产品工艺分析 1.产品造型设计 塑件的选择:女性翻盖手机 本人负责的部分是翻盖部分,翻盖部分的特点是上盖采用复杂曲面设计,上下盖的分型面都比较复杂,而且下盖需要侧向抽芯。见图1: a)装配图 b)爆炸图 图1 塑件造型 2.塑件制品的工艺分析

精密模具设计要点

轿车精密塑料件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 轿车的塑料零部件如线圈骨架、基座、保险丝盒、灯座、片式熔断器、中央配电盒、护套、推动架、簧片排组件及外罩等大都采用注射成型,由于这些塑料件本身具有较高的设计精度,使得对这些塑料件不能采用常规的注射成型,而必须采用精密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为了保证轿车精密塑料件的性能、质量与可靠性,注射成型出质量较高、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的塑料制品,必须对塑料材料、注塑设备与模具及注塑工艺不断进行改进。 1 影响精密注塑的主要因素 判定精密注塑的依据是注塑制品的精度,即制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进行精密注塑必须有许多相关的条件,而最本质的是塑料材料、注塑模具、注塑工艺和注塑设备这四项基本因素。设计塑料制品时,应首先选定工程塑料材料,而能进行精密注塑的工程塑料又必须选用那些力学性能高、尺寸稳定、抗蠕变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材料。其次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材料、成品尺寸精度、件重、质量要求以及预想的模具结构选用适用的注塑机。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精密注塑制品的因素主要来自模具的精度、注塑收缩,以及制品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等方面。 在精密注塑中,模具是用以取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密塑料制品的关键之一,精密注塑用的模具应切实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及形状的要求。但即使模具的精度、尺寸一致,其模塑的塑料制品之实际尺寸也会因收缩量差异而不一致。因此,有效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收缩率在精密注塑技术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模具设计得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收缩率,由于模具型腔尺寸是由塑料制品尺寸加上所估算的收缩率求得的,而收缩率则是由塑料生产厂家或工程塑料手册推荐的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它不仅与模具的浇口形式、浇口位置与分布有关,而且与工程塑料的结晶取向性(各向异性)、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到浇口的距离及位置有关。影响塑料收缩率的主要有热收缩、相变收缩、取向收缩、压缩收缩与弹性回复等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与精密注塑制品的成型条件或操作条件有关。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与注塑条件的关系及其表观因素,如注塑压力与模腔压力及充模速度、注射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模具结构及浇口形式与分布,以及浇口截面积、制品壁厚、塑料材料中增强填料的含量、塑料材料的结晶度与取向性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因塑料材料不同、其它成型条件如温度、湿度、继续结晶化、成型后的内应力、注塑机的变化而不同。 由于注塑过程是把塑料从固态(粉料或粒料)向液态(熔体)又向固态(制品)转变的过程。从粒料到熔体,再由熔体到制品,中间要经过温度场、应力场、流场以及密度场等的作用,在这些场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塑料(热固性或热塑性、结晶性或非结晶性、增强型或非增强型等)具有不同的聚合物结构形态和流变性能。凡是影响到上述"场"的因素必将会影响到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形状、精度与外观质量。 这样,工艺因素与聚合物的性能、结构形态和塑料制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会通过塑料制品表现出来。分析清楚这些内在的联系,对合理地拟定注塑加工工艺、合理地设计并按图纸制造模具、乃至合理选择注塑加工设备都有重要意义。精密注塑与普通注塑在注塑压力和注射速率上也有区别,精密注塑常采用高压或超高压注射、高速注射以获得较小的成型收缩率。综合上述各种原因,设计精密注塑模具时除考虑一般模具的设计要素外,还须考虑以下几点:①采用适当的模具尺寸公差;②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③防止发生注塑变形;④防止发生脱模变形;⑤使模具制造误差降至最小;⑥防止模具精度的误差;⑦保持模具精度。 2 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 由于收缩率会因注塑压力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单型腔模具,型腔内的模腔压力应尽量一致;至于多型腔模具,型腔之间的模腔压力应相差很小。在单型腔多浇口或多型腔多浇

模具设计与制造1

一、填空题 1. 冲裁既可以直接冲制成品零件,又可以为其它成形工序制备毛坯。 2.从广义来说,利用冲模使材料相互之间分离的工序叫冲裁。它包括冲孔、落料、切断、修边、等工序。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冲孔和落料工序。 3.冲裁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 4.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圆角带是由于冲裁过程中刃口附近的材料被牵连拉入变形的结果。 42 ?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配制凸模,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3 ?冲孔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配制凹模,凸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4 ?凸、凹模分开制造时,它们的制造公差应符合δ凸+ δ凹≤ Z max -Z min 的条件。 45 ?配制加工凸、凹模的特点是模具的间隙由配制保证,工艺比较简单,不必校核δ凸 + δ凹≤ Z max-Z min 的条件,并且可放大基准件的制造公差,使制造容易。 46 ?冲孔用的凹模尺寸应根据凸模的实际尺寸及最小冲裁间隙配制。故在凹模上只标注基本尺寸,不标注公差,同时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上注明凹模刃口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为 Z min ~ Z max 。 47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于不高于 IT11 级,一般落料件公差最好低于 IT1 0 级,冲孔件最好低于 IT9 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 2 ?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 3 ?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用配合加工 4 ?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 5 ?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拉伸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4.1.1所示。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不对称拉深件 图4.1.1拉深件类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图4.1.2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的变形过程如图

图4.2.1拉深变形过程图4.2.2 拉深的网格试验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这些现象表明,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图4.2.3是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根据应力与应变状态不同,可将坯料划分为五个部分。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作者:无维网gaoch 参考文献:SolidWorks 高级教程:模具设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内容提要: ●型心和型腔 通过检测面的拔模角度对模型进行分析; 利用收缩率调整塑料产品的大小; 修复塑料产品中的未拔模面; 明确分型线和创建分型线曲面; 创建关闭曲面; 创建分型面; 创建连锁曲面; 创建切削分割。 ●修复和曲面 在输入几何体上修复未拔模面 使用直纹曲面创建拔模面 创建复杂关闭曲面 手工创建连锁曲面 使用放样曲面添加曲面 ●多个分型方向 利用底切检查; 创建侧抽芯,斜顶杆和型芯销。 ●改变方法进行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具体步骤: 型心和型腔 模具设计是由多个步骤组成。一旦你想为创建的模型设计模具,你就需要遵循几个步骤去创建型心和型腔。下面用一个实例示范了怎样为塑料畚箕零件创建一副简单的两板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 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 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手机模具设计要领

此結構因有樹酯開閉器幫助開模瞬間時,彈簧因壓縮一時無反應而增加拉力關模時因有樹酯開閉器使RP強迫先行回位造成LIFTER已定位,若LIFTER與此處*破需有脫模角(一般建議0.5度至1度)INSERT*破面無脫模角將會撞傷磨耗,故需加脫模角 ○2.Hinge公差控制組裝品質: HINGE配合處模具零件需標示公差+-0.01,確保塑膠件組裝品質,若有脫模斜度需標示前端及尾端尺寸及公差,打光等級SPI A3. ○3.單向公差修改model方式注意成品圖上的單向公差與嵌合配合處之尺寸,須將單向公差之尺寸須改為中間值,反應至3D MODEL,並於零件圖上標示尺寸 ○4. 設計模座注意事項:1.公模水路可設計在ROTARY TABLE 左右側,上方(操作、非操作、天側) , 且IN OUT儘量在同一側避免水管IN OUT相接時需繞180度(避免水路出入口環繞模具), 固定模板螺絲孔位置也儘量避免有水路 2.二色側邊進膠口, 位於三板模之剥料版與母模板間, 灌嘴口之R 避免深入模板內, 避免溢料於兩板間, 易造成模具損傷. 此處灌嘴深入模板GUIDE處以免射壓過大,造成螺絲斷裂 3.側向SPURE位置70,SPURE,200(Z方向),250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 模具设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 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 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的,SolidWorks 用比例缩放命令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零件我们以ABS 材料来做,5%的收缩率。 3. 确定分型线分型线是注塑类塑料产品中型腔与型心曲面中相互接触的边界。分型线是那些用来分割型心和型腔曲面的边界。它们也构成了分型面的内部边界。 型腔面(正拔模)是绿色的,型心面(负拔模)是红色的。任何一条被红色和绿色面共用的边都是分型线边界。 当拔模分析完成后,所有的被绿色和红色边共用的边被自动选中并被添加到分型线列表中。单击确定。 手动添加分型线:在这个例子中,当分型线命令运行时,分型线边被自动的选中。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分型线边界,这些边界被自动添加到位于分型线PropertyManager 的边线列表中。有时分型线可能会更复杂以致于软件无法自动搜索到分型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使用位于边线列表框下方的边线选择按钮去选择分型线。 4. 关闭孔和开口 在分型线建立后,下一步是决定塑料产品上哪些开放的成型区域需要关闭曲面。一个开放的成型区域或者是一个孔或者是一个开口,在注塑产品上就是模具型心型腔完全吻合形成的孔。如图所示一个简单的关闭曲面。它创建在拔模后开口较小的一侧。关闭曲面命令自动关闭塑料产品中的开放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