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5)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6)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都会影响到蒸发的快慢。蒸发时会从液体和周围的气体中吸热,所以蒸发有制冷的效果。

(2)沸腾的条件有两条: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如: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用的时间长了的灯泡发黑;霜、雪的形成等都与升华现象有关。

2. 难点:

液体沸腾的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水的温度,并且记录在表格中,利用这些数据画出图象,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图表法。

易混点:

沸腾前在烧杯中也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的特点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小。当水沸腾时气泡的特点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

三. 知识点分析:

汽化和液化

(一)知识要点

1. 物质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又分两种方式: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 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温度称作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4. 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_______热量。

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二)学法点拨

1. 认真观察沸腾现象。

对沸腾实验的观察并不局限于沸腾本身,把沸腾前与正在沸腾的现象作对比观

察是很有必要的,粗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沸腾前没有什么特别的现象,实际上沸腾前,加热一段后,玻璃杯底部出现气泡,大大小小像珍珠一般“吸附”在杯底,偶尔有些气泡脱离杯底徐徐上升,达到水面破裂,有的在水面停留一会儿才破裂,这个现象持续一会儿,接着在底部产生了一些较大的气泡并随即破裂,撞击器底发出声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响水不开”。最后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在底部产生的小气泡一边上升,一边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释放出里边的水蒸气,真正的沸腾就开始了。

2. 比较蒸发与沸腾。

蒸发与沸腾都是汽化现象,而且都要吸收热量。它们的不同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区分:一是温度条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只能在液体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二是发生的部位,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三是剧烈程度,蒸发比较缓慢,沸腾发生得剧烈。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 物质直接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现象叫做升华,直接由________变成_______的现象叫做凝华。

2. 物质升华需要_______________,凝华则需要_______________。

(二)学法点拨

1. 准确理解“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名称都是按照“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的方式来定义的,只有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多了“直接”二字: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在许多时候,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或从气态变成固态时,往往要经过液态这个“中间”状态,但升华与凝华现象越过了这个“中间”状态,而发生“直接”的变化。

2. 了解水的各种形态。

学完升华和凝华,对物态变化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

而且它的形态变化多端。了解自然界中水的这些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对理解各种物态变化,了解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很有帮助。表格中只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如果你还知道其他形态就把它们添加进去。水蒸气不能引起视觉,在我们面前它没有什么“形态”。

【典型例题】

汽化和液化

汽化现象的理解

[例1] 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沸腾吸收热量,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小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思维分析:蒸发和沸腾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现象,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要吸收热量,故选项A错误。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液体比较容易蒸发。沸腾时液体变成气体量的多少,由外界所提供的热量多少,或者说由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决定。选项B错误。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如果外界不提供能量,液体的温度自然会降低;如果在液体蒸发时,外界向液体提供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不一定降低,甚至有温度升高的可能。例如在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液体一直在不停地蒸发,同时水温也在不断地升高。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所需热量是由外界提供的,使液体能够做到温度不变,选项C错误。

答案:D

液化现象的理解

[例2] 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乙醚,这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思维分析:实验中推动活塞,则密封的乙醚蒸气的体积被压缩,可看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部出现了液体。说明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答案:液态;压缩体积

实验与观察

[例3] 仔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则图_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min时的数据;

(3)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中画出图象。

(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

思维分析: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烧杯里的水沸腾前,由于杯底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而上升,杯中上部的水温度低、密度大而下降,从而形成对流,所以杯底部的水受热汽化产生的气泡上升,由于上部水温低,所以此时上升的气泡的体积是由大变小的;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不断地从热源吸热,致使杯底的水温较低,所以汽化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在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同。

答案:(1)(b);(a)(2)12 (3)图象略(4)98

物理与生活

[例4] 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烧开水时,壶嘴都能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热空气

D. 白烟

思维分析:冷空气、热空气和水蒸气等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人眼都不能看见。水在高温下或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冒出。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这些水蒸气的温度都高于壶外空气的温度。这些冒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低的空气,就有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所以这些“白气”其实是雾状的小水珠。是液态的(而“白烟”常指固态小颗粒)。

答案:B

信息题

[例5] 先阅读短文。再回答问题。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教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

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问题: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思维分析:先联系实际非洲地区比较炎热,食物和饮料在高温环境中易变质,再考虑水蒸发能吸热,所以洒水的原因应为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食物和饮料的温度,便于长期保存;问题(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很自然想到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从而吸收更多的热,使食物和饮料温度不致过高,起到保鲜作用。

答案:(1)利用水蒸发时吸热降低食物和饮料的温度,便于长期保存(2)加快水的蒸发

物理与生产

[例6] 制酒工业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浓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思维分析: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所以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液体的温度上升,先达到酒精的沸点,酒精大量汽化,形成酒精蒸气,当热的蒸气进入冷凝管时;温度降低,酒精蒸气液化成为液态酒精,流入锥形瓶。

答案:汽化;液化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基本认识

[例l]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 早晨有浓雾

C. 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水结成了冰

思维分析:A项是由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B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A

物理与生活

[例2] 日光灯管用久了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______现象,而钨的蒸气又在灯管壁上产生__________现象的缘故。

思维分析:日光灯两极由钨丝制成,日光灯工作时,钨丝发热,由于温度高,钨丝产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的钨变为钨蒸气。由于管壁较冷,钨蒸气又被凝华而吸附在管壁上,时间长了,管壁两头就会发黑。

答案:升华;凝华

物理与气象学

[例3]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

)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

2

个物态变化过程:a.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 干冰吸热熔解;c.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e. 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 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个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

化过程为()

A. a、c

B. a、d、f

C. b、c

D. e

很容易升华,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思维分析:干冰是固态CO

2

温度急剧降低,水蒸气凝华为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气流熔化成小水珠,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答案:B

[例4] 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A. 有时江面上弥漫大雾

B.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C.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思维分析:雾和露的形成是液化过程,冰的形成是凝固过程,而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

答案:B

实验与探究

[例5] 王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往插有小树枝的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可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是卫生球经过先升华后凝华而形成的

D.“雪景”是卫生球经过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

思维分析:卫生球本身就容易产生升华现象,对其加热现象就更明显;停止加热后,

气体遇冷又凝华,最后结在树枝上,形成人造雪景。整个过程包括了升华和凝华两个过程。

答案:C

【模拟试题】

汽化和液化

达标自查

1. 夏天在中暑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是利用___________来降低病人的体温,缓解病情。

2. 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l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3. 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归来的返回舱到达地面时表面已成黑色,这是舱面在返回的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所致,科学家们曾在其表面涂上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

A. 熔化和汽化都要放热

B. 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热

C. 熔化要吸热,汽化要放热

D. 熔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

4. 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的暴雨

B. 树叶上的露珠

C. 江面上的浓雾

D. 池塘的水会渐渐变少

5. 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____时要吸收热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相差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6. 水沸腾时,我们需给它加热,可见沸腾吸热;但水蒸发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它“加热”,为什么还说蒸发吸热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蒸发是否吸热。

所需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分析论证:

7. 在实验室研究水的沸腾时,同学们大部分都得出了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一结论,但从他们的数据记录和所作的沸腾图象来看,有的沸点是99℃,有的是100℃,还有的是101℃,请你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由此可见进行科学探究,还应具备哪一个重要环节?

8. 小明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吸入少许乙醚,然后堵住管口,用力向后拉活塞时,乙醚中产生了汽泡,一会儿,再用力向前推活塞时,乙醚又出现了。从这个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9. 蒸发有快有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蒸发快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先猜一猜这些因素有哪些,然后动手做做,看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写出你的做法。

10.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发生。请你和

同学们开展社会调查,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1. 阅读材料:

云雾是水蒸气吗?

有人说,云雾都是蒸发到空气里的水蒸气,漂浮在高空的是云,弥漫在地面上空的是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包围整个地球的空气中,不仅飘浮着很多烟、尘等固体微粒,还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是从海洋、江河、湖泊等水面和土壤、植物的表面蒸发而来的。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而成的小水珠。烧水时壶里喷出的“白气”也是如此。

自然界有很多由水蒸气___________成水的现象。白天气温较高,地面上的水大量___________,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地面上的草木、石块上_____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凝结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是雾。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由于高空温度较低,水蒸气附着在烟尘上凝结成水滴。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蒸气还会直接凝华成冰晶。大量的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中,构成我们常见的云。

(1)在文章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2)水蒸气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液化,在文章中找出可以作为证据的描述并画出波浪线。

(3)通过材料学习,可知雾是___________态的小水滴,云包括___________态的

和___________态的___________。

升华和凝华

达标自查

1. 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说明固体升华时要___________热,由此可以推断气体凝华时要___________热。

2. 列举生活中或者自然现象中的升华、凝华的例子(各举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会变黑,其物态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

4. 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5. 下列物质属于水蒸气直接凝华的是()

A. 露

B. 雪

C. 雾

D. 霜

6. 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的是()

A. 雪在太阳下融化成水

B. 冬天窗户玻璃出现的冰花

C. 倒在碗里的水会逐渐变干

D. 冰冻的衣服在0℃会变干

7.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霜的形成

B. 露的形成

C. 冰化成水

D. 水结成冰

8.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会出现严重的干旱情况。为缓解旱情,会利用有利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___________,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小雨滴降到地面上,实现人工降雨,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没有来得及___________的小冰粒,和小雨滴落了下来,就是冰雹,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

能力提高

9. 严冬的早晨,观察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冰花只出现在玻璃向室内的一面,室外的一面却无冰花?

10. 学校马上要进行文艺汇演了,在小芳编排的节目中需要有些白色雾气,请你帮她发计一下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并说明原因。

11.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夏天,冰棍从冰柜拿出来,就看到它的周围直“冒烟”,这也是升华现象吗?请你据此推测冰要进行稳定地升华,气温条件是什么?

12. 阅读材料:

人工降雨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雨是由云变化而来的。雨水有时能带来洪涝灾害,而干旱区的人则祈盼着降雨。为了减轻干旱灾害,争取农作物丰收,人们曾经采用在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它下雨的方法。人工降雨已有约50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只能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使局部的地区下雨。

这就需要研究降雨的云。云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冷云”,这种云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温度低于0℃;另一种是“暖云”,这种云全部在0℃以上。冷云有的全由冰晶组成,有的由冰晶和温度低于0℃的水滴(叫过冷却云滴)混合组成,也有上部是冰晶和过冷却云滴,下部却是由温度高于0℃的水滴组成。全部由冰晶组成的冷云,一般很难人工降雨;能人工造成降雨的冷云,必须有过冷却云滴。

自然界的冷云能够降雨,必须要具备既有过冷却云滴,同时又有冰晶两者共存的条件。因此,对于那些有着充分的过冷却云滴,而缺少冰晶的冷云,如果我们加进催化剂,使在它里面出现冰晶,那么这些冰晶就能使过冷却云滴蒸发,并将蒸发出来的水汽转移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增大变重,使得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温度升到0℃以上,融化为雨,降落下来。

科学研究表明,促使冷云中过冷却云滴部分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冷却剂,如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它能使云中温度下降,形成了许多冰晶;另一类是冰核,它能使部分的过冷却云滴冻成冰晶,或者使过冷却云滴区域内的水汽凝成冰晶。时下最常用的冰核,主要是碘化银。

当人们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或在山坡上依靠炉子热气将催化剂送入冷云中,使过冷却云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具备时,云就易于下雨了。

自然界暖云不下雨,主要是由于云内虽有许多小云滴,却缺少大水滴,只有当云内有大水滴时,大、小水滴由于下降速度不同,惯性也不同,才会发生大水滴兼并小

水滴,增大成为雨滴的过程。造成降雨现象。

所以,要使暖云人工降雨,必须加吸湿性催化剂,例如食盐、盐水、氯化钙等。这些暖雨催化剂,可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等工具将它送入云中。此外,也有利用开炮等机械击激法,促使暖云云滴碰撞并增大成雨的。

如今世界各国对于人工降雨工作已有了一定进展,但更为简捷方便的方法,包括控制降雨及数量的方法,尚待深入研究。

(1)使冷云中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哪两类?

(2)文中提到的干冰是怎样使云中温度下降的?

(3)人类已有了人工降雨的技术,但旱灾时有发生,你是怎么看的?

试题答案

汽化和液化

1. 蒸发吸热

2. 100℃的水蒸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3. B

4. D

5. 低蒸发大

分析:干湿泡温度计,是由左右两个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构成的,共用中间同一排刻度,干泡温度计玻璃泡露在空气中,显示的为室温,湿泡温度计玻璃泡外被湿布包起来,由于湿布的水分要蒸发,蒸发要吸热,因此,湿泡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干泡温度计示数,并且空气越干燥,蒸发越快,吸热越多,两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

6. 略

7. 从温度计自身及其放置部位分析;交流合作

8.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体(减压沸点降低不作要求)

9. 10略

11.(1)液化;液化;蒸发;液化

(2)(文中第三段)(3)液;液;小水滴;固;小冰晶

升华和凝华

1. 吸;放

2. 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固体香或樟脑片打开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了;霜的形成;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3. 先升华后凝华

4. 升华

5. D

6. D

7. C

8. 升华;吸收;降低;凝华;熔化;熔化

9. 因为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与室外接触温度也变为室外0℃以下的玻璃,便放热凝华成冰。

10.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可以形成“白雾”。

11. 冰棍“冒烟”不是升华现象,是液化。因为夏天气温较高,这时冰棍会熔化。据此推测,冰要进行稳定升华,气温必须在0℃以下。

12.(1)冷却剂;冰核(2)干冰升华吸热,使云中温度降低(3)技术不成熟,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不同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55相等 88相等 77相等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 = 10 。 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人教版)8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全部)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4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课本、长方体、硬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 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 3.测量硬币的直径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 10.00 10.00 10.00 10.00 长方体的宽/cm 8.02 7.98 8.01 8.00 长方体的高/cm 2.50 2.52 2.51 2.51 物理课本长/cm 26.10 26.12 26.10 26.11 物理课本宽/cm 18.00 18.00 18.00 18.00 硬币的直径/cm 2.50 2.50 2.50 2.50 回答问题 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量程 2、分度值 3、零刻度是否磨损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5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停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认识停表 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12日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V=S/t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物理实验报告1(上)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2(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 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 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答:不同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3(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Array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 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 定”)匀速拉动木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那么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 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彭原初中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7)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8)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9)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2、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 1、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 一、测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s v t 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 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 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熔化、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叙永县白腊中心校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平均速度第一次 第二次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叙永县白腊中心校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最小刻度值。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 估测温度实测温度冷)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滑轮 滑轮 细 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 ,用停表测出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__s ,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3 图2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 所用时间是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八年级 下 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四个钩码五个钩码六个钩码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 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 意义是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应该控制小车从斜面的滑 下,目的是,本次实验中 应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 面运动距离最短,速度减小的就,小 车受到阻力越。 (3)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 面运动距离最长,速度减小的就,小 车受到阻力越。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若水平木板表面完全光 滑,且水平木板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可见,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木块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 钩码,使作用在木块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 的大小;当他在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挂一个钩码时,木块保持静止不动,此 时受到的力平衡(填是或否),所受拉力大小 原因是,如果让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 (2)当木块平衡时,小华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 (选填 “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 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小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 现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验时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 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 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2014-2015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 ,分度值是0.2N 。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4N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1.5N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损坏弹簧秤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出现读数错误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0.05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 码两个钩 码 三个钩 码 四个钩 码 五个钩 码 六个 钩码 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重力G/N 0.49 0.98 1.47 1.98 2.45 2.94 重力与质量之比9.8 9.8 9.8 9.8 9.8 9.8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成正比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9.8 (用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G =mg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 验题专题训练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初中物理实验题(八下) 班级: 姓名: 一.重力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 (kg) 重力G(N) 比值G /m(N /kg) 物体1 物体2 物体3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摩擦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木块应该做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杠杆 3、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 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 是 ; (2)实验中,用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 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 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 .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2中,不改变支点O 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四.牛顿第一定律 4、如图4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 是因为 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图1 图2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2012年秋季学期 学校班级姓名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 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 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7 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8 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9 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10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3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三记录数据冷水温水热水烫水 评估交流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按课本图1-16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约为烧杯 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填入下表中,直至沸腾后几分钟停止。 5、实验结果分析: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 1.沸腾前,随着加热水的温度 不断升高 ;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继续加热水开始 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保持不变 。 2.水的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记作m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90 95 100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个塑料人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个相同的塑料人,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个塑料人的像完 全重合。这个位置镜前塑料人像的位置,注意观察塑料人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白纸上放在物体所成像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移动塑料人的位置,再一次 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物体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结论: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实验题总结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 m 2.常用单位:千米( 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 微米(μ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单位 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 t s v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1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分析海波的熔化曲线 (1)AB 段表示海波是___固__态,_吸____热(选填“吸”或 “放”),温度___升高_____。 (2)BC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液共存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 (3)CD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液态_, _吸__热,温度_升高____。 (4)海波熔点48℃。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 1.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 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 求得单一长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3.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 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4.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5.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图象】见上“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1.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 1.探究实验:水的沸腾(见右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 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 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纸板的作用:①减少热损失;②固定温度计; ③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③温度计有问题。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①水的初温太低;②水的质量太大; ③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1.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4-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实验表格】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