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 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 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机制是一定范围内社会各种组织、群体和个人对各种紧急状态采取应急反应的过 程。紧急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它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 正常生活构成威胁。应急机制包涵了应急管理各种活动的内容、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由于紧 急状态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应急机制的重点在于快速、灵活地协调各部门、组织、资源、 行动之间的关系。当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显现。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是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温家宝总理在 2005 年 7 月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上强调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 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1 ]作者根据国 内外的应急管理实践,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将应急机制的基本构成概括为以下六 个大的方面: 一、协调机制 应急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应急管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各种组织、人员、 信息、物资等资源,因此协调机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部门和 单位众多,目前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分属 16 个部门,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体 系。比如,地震预报由地震局负责,地震发生后的救护由消防、医疗等部门负责,灾后救援与恢 复由民政部门负责,这种分工表面看有利于明确职责,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由于各部门之间界 面不清而导致资源浪费、信息不畅。在紧急情况下,哪个部门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保证 每一个参与应急的组织机构都有适当的工作,都有赖于协调机制的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可 以解决在应急反应中的分工问题,而且可以在不同级别的组织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便在应急 反应资源不足时及时申请获得上一级部门提供的援助。 建立协调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协调 机构。 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在事件发生后成立一个临时性的机构来协调、 指挥应急处置中的所 有问题。 但这种临时机构无法承担日常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 评估和协调。 美国在 1979 年 整合了国家消防管理局、 联邦洪水保险管理局、 民防管理局等机构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 局(FEMA) ,负责联邦政府对大型灾害的预防、监测、响应、救援和恢复工作。9· 事件后又 11 整合了海岸警卫队、运输安全总署、保密保安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等 40 多个联邦机构, 建立了“国土安全部”,以协调紧急状态下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建立类似的常设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 其中,南宁市作为我国第一个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城市,建立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并于 2002 年 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利用集成的数字化、 网络化技术,将 110 报警服务台、 火警、 交 119 122 通事故报警台应急救助及 12345 市长公开电话,纳入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 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资源共享,使统一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上海市 也建立了上海市减灾领导小组,作为本市减灾工作的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市减灾工 作。北京市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并由市政府秘书长作为总协调人,协调突发公共 事件应对工作。当突发公共事件超出北京市控制范围时,提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首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党中央、国务院指定一名负责同志或授权中央政治局委员、北
1

京市委书记任主任,总协调人人选由主任决定,市政府秘书长配合,市委、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 和办公厅主管副主任协助,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二、指挥机制 指挥是社会组织和有组织的群体为了协调一致达到某个目标,由领导者所实施的一种发 令调度活动。指挥与协调的功能是紧密联系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中具有相同的目标。 但协调的对象一般是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而指挥则带有更明显的强 制性,必须建立等级有序的指挥关系,形成明确的指挥链,通过指令的下达和信息的反馈来实 现。在具体工作中,指挥和协调都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有时甚至 很难准确区分两者的界限。指挥机制一般应以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交通、公安、消防、 电力、水利、市政等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公共部门为主要成员,涵盖重大交通事故、消防安 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反恐与重大刑事案件、安全生产、防震减灾、 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等应急处置子系统。指挥机制通过覆盖范围广泛、报警方式多 样的应急联动中心获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专家委员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和发展趋势、救灾方案、处置办法、损失评估和事后恢复提供的建议进行决策。各类突发公 共事件专项指挥部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具体负责对突发 公共事件的预防、指挥和处置等管理工作。 三、应急预案制定、评审和备案制度 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有效的 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造成 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 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处置,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为实现 这一目的,应急预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 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论证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急情况,制定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预案。2001 年的一场小雪导致 北京交通瘫痪后,北京市建立了雪天应急预案。对雪天的交通管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 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在之后的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 2003 年 11 月的一场中雪后北 京的交通甚至好过平常,但是,这场降雪却造成了严重的“雪衰”和大量树木折断,使北京城再 次陷入尴尬,暴露出该预案仅考虑了交通问题,对降雪造成的其它问题考虑不足,缺乏科学性。 应急预案是应急行动的指导,必须符合客观情况,以便于实际操作。应急行动需要在紧急情况 下动用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因此应急预案应报上级部门批准或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应 急预案的权威性,并由上级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备案。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我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和 25 件专项预案、80 件部门预案,共计 106 件,基本覆盖了我国经常发生的突 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也已完成,许多市、区 (县) 也制定了应急预案。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 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 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即特别重大( Ⅰ) 、重大( Ⅱ) 、较大( Ⅲ) 和一般( Ⅳ)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一劳永逸。面对意想不到的各种突发性灾难,必须 重视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 体系。同时,为保证预案的有效性,必须注重预案的队伍建设和演练工作,加强应急机构、队伍 和救援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和统一接报、反应灵敏的信息平台,在 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2

四、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检测手段,对公共卫生、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等专业 部门的各种隐患进行数字化实时监测和分析,制定综合预警体系建设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对 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并根据情况向不同范围内的组织、媒体及公众进 行通告。突发公共事件虽然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在本质上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 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的因素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因素,但一般以人为因素居多。 即使在印度洋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中,造成如此重大伤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人为的原 因。 此次海啸之后,建立海啸预警机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 设,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应急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的动态信息。 预警机制的核心部分是应急联动中心,应急联动中心应逐步整合各类紧急报警服务号码, 负责接受全市范围内各种监测信息,经过电脑分析处理后即时分发给 110、119 等子系统。一 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和可能发展为严重危害的态势时,根据预案 进行统筹处理。 五、分级响应机制 应急机制的建立要遵循适度反应原则。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反应迟缓、第一救 援力量不能满足应急需要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对 SARS 的最初反 应、对印度洋地震可能造成的大海啸和对“卡特里纳”飓风的预警都是反应不足的典型案例。 但是,对突发事件估计过重、反应过度一方面会占用大量的应急资源,影响到对其他突发事件 的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心理,并在恐慌心理的作用下采取过激的非理性 行为,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应急响应也是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与政策的要求,应急预案按照制定部门与组织的级 别起码分为五个层级,即中央政府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层级,地、市政府层级,区、县 政府层级和企事业单位层级。有的学者建议在中央政府层级和省级之间添加区域级应急预 案。[7 ]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区域的大小等因素决定 了分级响应的范围。应急响应过程包括接警、响应级别确定、预案启动、应急行动、应急恢 复、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根据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应急响应可以分 为两个级别: (一) 基本响应 当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事发地应立即做出响应,按照“统一指挥、 属地为 主、专业处置”的要求,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和 医疗急救等部门应急队伍开展救援行动。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 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发出请求,协 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同时向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可通 过媒体向社会发出预警。 (二) 扩大响应 预计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决定启动相 应的应急预案。如果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进一步扩大,已经波及到本市大部分地区,造成的危 害程度已十分严重,超出北京市自身控制能力,预计凭本地区现有应急资源和人力难以实施有 效处置,需要国家或其他省市提供援助和支持,这时应向上一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请求援助, 动用更多的应急资源,保证应急所需的各种人员、装备、物资、设施及以应急管理、技术和 咨询工作的开展。 六、保障机制
3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应急反应需要法律、 技术、资金、物资、人员等方面的广泛支持保障。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种非常态事件,如 何保证各种保障的可靠性(即在紧急状况下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可能性) 就成为一个值得 注意的问题。理论上讲,应急保障最简单的模式考试,大网站收集就是储备足够数量的各种 应急资源以备不时之需,例如我们为了扑救火灾而建立的城市消防网。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 却可能由于使用效率、 有效期限等方面的问题而无法实施。 特别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无论是公众还是政府都会认为这种储备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更倾向 于将其削弱甚至取消。[8 ]为此,建立“一物多用、平战两用”的保障机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社 会可接受度。目前我国很多消防站不仅承担火灾扑救的任务,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化学 危险品泄漏事故以及群众的各种求助(如开锁、送水等)的处置中。保障机制并不仅仅是大量 救援物资的储备,而是通过物资储备、财政预算、与相关部门签订协议等方式为应急救援提 供各种保障。 (一) 立法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必须依法开展,相应法律法规是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构建和 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立法在调节利益冲突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规则来协调和解决不同 利益主体的冲突,实现良性的利益博弈。社会关系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处乃是立法的理 想目标。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出台《紧急状态法》 、建立应急管理法制 体系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行宪法只是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状态的 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总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规 定由国家主席发布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而对于自然灾害、瘟疫或其他紧急 状态没有涉及。紧急状态立法就是对上述紧急状态出现后,有关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赋予的紧 急授权制定应急性法规,协调紧急状态时期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动员国家、地区 和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对付危机,以控制紧急局势。若紧急状态解除或消失,可视情况决定终止 该紧急法规的效力。从国际经验看,国家紧急状态立法有助于明确危机状态下政府的责任、 权力和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 信息保障 准确及时的信息是进行指挥决策的必要基础,而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导致 了应急处置工作中信息的不充分,因此信息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保障机制一般以 应急联动中心为基础,成立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以信息监测、信息报告、信息共享、信息 分析、信息发布为主要构件的信息保障机制。对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 处理,按照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的原则,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并按 照预案的规定组织有关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灾情公告,以适 当的方式向媒体和市民发布相关信息。 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指 挥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各类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监控数据库、统一规范的专业数据库、基于 空间位置的应急预案库、 应急决策咨询专家库、 辅助决策知识库以及危机管理信息资源目录 体系,并进行及时的维护更新,确保数据质量。 (三) 工程保障 应急处置的工程保障涉及抗震、防汛、民防、防护林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和应急维护,城 市紧急疏散避难场所和相关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煤、水、电等生命线工程在非正常状 况下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工程保障是提高城市的备灾抗毁和生存防护能力的重要基 础。 2005 年 8 月由于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新奥尔良市防水堤多处决口,整个城市成为一座“潮湿 的坟墓”,反映了该市在应急工程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飓风过后,大量无家可归的人聚集 在体育场、会议中心等避难场所中,又由于避难所的设计和管理等问题引发卫生、治安等方
4

面的问题。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造类似的避难场所,但对进入避难所的人员数量、进 入方式、滞留时间、治安问题等都缺乏科学的预测评估。重庆天元化工厂发生泄漏事件后, 近万名被疏散出来的群众只能在大街上过夜。此外,很多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即使在正常状况 下也是整个城市的“软肋”,紧急状况下不仅要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要保证应急工作 的各种需要,其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应急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应急救援业务需求, 采取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和器材,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 用等制度,保障各种相关灾害事件的抢险和救援。同时,应注重城市应急工程设施建设,组织实 施注重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防护工程、生命线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对陈旧老化的工程 和设施应有计划地加以改造。此外,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会造成现场交通设施的破坏,为保证处 置的正常进行一般都需要在现场及相关场所实行道路交通管制,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应 急救援“绿色通道”,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交通干线、地铁、铁路、空港及有关设施,保障 交通路线的畅通。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的交通设施装备,为紧急处置工 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道路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根据各城市的 发展状况和需要,应考虑购置和配备应急专用直升机。 (四) 物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会严重影响受灾区的反应能力,在极端的条件下甚至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反 应能力,必须保证各种应急物资如水、临时帐篷、被单、食品、发电机等的必要供给。美国 的联邦反应计(FRP ,Federal Response Plan) 规定:处于高危险地区的居民和个人应对灾害有所 准备,并保证至少 72 小时内能自给自足。地方志愿者机构应尽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食品、住 所和灾害急救服务,制定在灾后 72 小时无外援的情况下照常提供上述服务的计划。应急处置 一方面要满足受害者的安置,另一方面要开展及时的搜救和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在建筑物 倒塌的情况下,会有大量受害者需要援救和医治。 在受困 72 小时后,受害者的死亡率会急剧提 高,所以搜寻和营救行动必须及时开展。为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 必须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动员能力。在保证 一定数量的必需救灾物资储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通过建立 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对储备物资的管理要积极防止储备物资被 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相邻地区可以建立物 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迅速从其它地区调入救灾物资。此外,应急的物质 资源也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五) 资金保障 应急机制的运行有赖于及时、充足的资金保障,必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基金监管、 民间援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灾 害事故紧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条款,每年按 照财政支出额的适当比例安排政府预备费,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在一般支出预算中 增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并根据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需求,逐步提高资金提取比 例。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门预算内部结构,削减部门支出预算, 集中财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另一方面经政府批准启动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必要时动用公共财 政应急储备资金。按照“急事急办”原则,简化工作环节,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还可以在资金保障机制中利用风险转移,鼓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公民、法人单位和其他组 织购买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应当购买财产保险,并为其员工购 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接受各方面的资金援助如赠款、贷款、直接支付 等。 (六) 队伍保障
5

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市政等队伍是基本的抢险救援队伍,武警和民兵预备役 部队是抢险救援的后备力量。人防、地震、防汛、森林消防、矿山、建筑工程等专业救灾队 伍,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动的骨干力量。各专业部门要落实先期处置队伍和增援队伍的组 织保障方案。进一步优化、强化以消防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抢险救 援队伍网络。 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 配备各类先进的救援装备、 器材和通信、 交通工具,制订各类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全市定期组织 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减灾演练,以加强组织协同和各专业保障,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 作战能力,确保队伍遂行和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是专业应急队伍的必要补充,要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发挥机关、企 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公益团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组建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 队伍,以在第一时间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各类应急处置队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生 产,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组织全市跨部门、跨行业的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练,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现场 处置能力,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七) 医疗救护保障 应急医疗救护工作必须坚持“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原则。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快速 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 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疗救护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发生重特大灾害后,医 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灾现场,对伤员实施包扎、止血、固定等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 运出危险区后,转入各医院抢救和治疗。化学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伤员应先安排进入相 应的专业医院救治。要根据灾害事故的特性和需要,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准备,并严密组 织实施。 (八) 治安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属地公安部门和基层政府负责治安保障,立即在突发考试,大网 站收集公共事件处置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做好现场控制、交通管制、疏散救助群 众、维护公共秩序等工作。严惩趁火打劫和制造事端的犯罪行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 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确保紧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救灾物资、装备免受 人为破坏,社会秩序保持正常。如现场有起火、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漏电、漏水、漏气等 情况发生,现场先期处置人员要立即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灭火、排爆、断电、断水、断气 等措施,清除现场危险品,避免次生危害的出现。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涉及众多的组织和部门,对处置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需要 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全方位的应急处置,这就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 应急机制。我国的应急管理刚刚起步,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可以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并 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以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的影响。
6

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中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远离威胁、提高化解危机能力,是一项重大课题。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明确要求“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对加强预警应急工作做出深刻阐述。他指出,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他要求,要有充分准备,要有戒惧之心,要有忧患意识,有的事万一发生了会怎么样,然后对万一要有所防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等认知一脉相承,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时刻保持警醒、勇于担当、永远把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 不可否认,近些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导致安全生产存在“先天不足”风险,加之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造成事故易发多发,特别是一些重特大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在实践中,预警应急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宁可千日紧,不能一时松。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应急机制,有效应对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在日前举办的省部级干部重特大事故预防、处置和舆情应对研讨班上,国务委员王勇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预警应急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在横向和纵向上理顺关系。这既包括理顺中央、地方、企业三方关系,也包括理顺指挥机构和执行部门、专业机构和综合部门的关系,真正调动各方积极性。必须加强风险评估,提高对安全生产事故系统性的认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必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对重特大事故的针对性,明确执行主体,加强联动。必须加强对现有应急管理资源的整合,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基地,建立高级别的预警应急指挥机构和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在预警应急机制建设中起基础作用。企

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涟源三小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一)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1、立即做好师生疏散和撤离工作;召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2、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5、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6、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7、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8、总务处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9、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10、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总务处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11、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

工作的处理等各项工作之中。 12、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和师生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请校医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拔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4、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拔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值日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拔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制止不法侵害,监管滋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的同时,迅速向值日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接到通知后要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总局及所属各局院、控股公司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中国冶金地质”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第三条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搞好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要实施全局统一的指挥调度、人力和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专家决策系统,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平时状态、警戒状态、运作过程和事故处置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务必使突发事故得到长效解决。 第五条各单位要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六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第七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工作。 第八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确立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第九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体现以下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第十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一条各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必须结合本单位特点,并具有以下针对性: 1. 针对重大危险源; 2.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3. 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4. 针对薄弱环节; 5. 针对重点工程。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局范围内发生的Ⅳ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臵,并配合省、市预防和处臵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基础通信网络的应急处理按照信息产业部有关规定实施,我局积极支持和配合。 1.4 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

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5 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Ⅲ级(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Ⅳ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5.1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 (1)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 万以上。 (2)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3)通过网络传播反动信息、煽动性信息、涉密信息、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76917

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补充制度 为全面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原则。应急物资储备以保障机场财产安全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二)统筹协调、相互调剂原则。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应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金。应急物资储备要紧密结合我科实际,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先急后缓,保证重点。 (三)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原则。按照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需要,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资储备,由各岗位根据岗位职责负责相应储备本办处置事件种类所需的专业应急物资和装备。 二、储备种类及任务 应急储备物资包括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用于基本物资及与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三

大类。各岗位根据各自职能,完成各自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三、储备物资管理 (一)日常管理 专业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由各相关岗位通过建立相应的储备物资管理制度自行管理。应急物资应建立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用后应尽快补充。 (二)调度管理 应急物资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一般情况下,由各岗位自行制定调用制度。发生需调用多个岗位储备的应急物资,或需要由机场统一处置并动用的应急事项时,由机场提出调用需求。 (三)征用管理 在应急储备物资不足的紧急情况下,可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严格执行。 3、配备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安全设施,确保学校的安全运营。 4、教学设备要建立完整的维修、保养制度,有专人专职负责。 5、加强安全检查,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营。 6、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工作档案,每次检查要填写检查档案,检查的原始记录由负责人员签字存档。 7、公共区域、室内项目要设置安全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场内通风良好,室内有明显的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紧急疏散学生的通道,确保学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8、学校准备紧急救护材料,为学生进行一般性突发病痛的处理和救护。 9、遇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发生时,在采取及时救助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10、保卫人员的职责范围:负责维护活动保证治安秩序、负责疏导学生、保持通道畅通安全、负责打击制止流氓、盗窃等犯罪活动及不法分子的破坏捣乱、遇到上述情况要及时通知派出所,保护好现场,由民警同志处理。

11、紧急情况或突发性事件要做好学生的疏散工作。打 开所有通道、安全门,室内项目要及时将学生疏散到室外。 12、各部门要保持通讯设施如:对讲机、手机、电话、广播等处于良好状态,随时保持通讯联络,有问题要及时通报办公室,以便及时解决。 办公室电话: 派出所电话: 15、建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 1、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前往事故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护。 2、发生重大火灾时,及时启动应急方案,并及时切断电源,疏散学生。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迅速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积极参与灭火工作并保护好现场。 3、突然发生停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通知游客进行宣传和疏导,及时启动应急方案,让学生有秩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 4、发生以上事件,在救助的同时要维护好秩序,保护好现场,及时上报公司办公室及安保。

消防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

消防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 一、消防、安全预警机制 (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二)定期开展防火安全知识教育,使社区居民正确掌握防火、灭火、避火要领。 (三)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区大综管网格平台,拓展消防、安全隐患信息搜集渠道,将消防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构建覆盖全社区的消防安全预警网络,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事故和掌握的信息,对有可能发生的某类事件、事故进行预报、告诫,提醒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提高防御火灾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四)与建设、规划、文化、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保持固定的联系渠道,建立联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互通情况,掌握各部门行政审批发证等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排查消防行政审批中存在的漏洞。 (五)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要场所,充分发挥社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的作用,及时提供各行业、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情况和经验,确保消防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措施,受理群众反映的消防安全问题,从中排查消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七)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定期进行分析研究,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判断常见火灾隐患的成灾率及火灾的后果,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消防、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一)发现火情时要立即报告119指挥中心,并要详细说明具体起火地点、燃烧物、火势大小; (二)在报告119指挥中心的同时,应立即呼叫本社区的兼职消防队到火场灭火,并组织重点单位志愿消防队进行扑救及疏散人员和物资;

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 全面构筑

汉中市积极推进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工作 为积极推进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应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汉中市委维稳办会同市信联办、公安局组织召开各县(区)维稳办主任,市维稳领导小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信访联席办等有关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了健全应急应急处置机制的措施。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级责任。市委维稳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关于成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汉中市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维稳领导小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及信联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专班,明确了应急预案中所涉及任务的具体责任。 二是修订完善预案,形成预案体系。按照全市总体预案规定,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使预案规定的各个方面环环相扣、协调一致。 三是组织实战演练,形成整体合力。由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市、县区演练,市级各责任单位进行分预案演练,进一步明确指挥体系,落实职责任务,熟悉处置程序,把握处置方法。 四是认真开展培训,提升应急水平。要求各县区、各部门都要组织应急培训,使各个层级人员准确把握、正确运用预案规定。 五是组织交流研讨,注重深化成果。主要就机制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办法,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提高。 吉林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保稳定促和谐 谈到吉林省抗洪抢险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的情况,李申学指出,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是推进平安建设、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2009年,我们按照中办发[2009]46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维稳办《关于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省维稳办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协调小组,认真组织开展了摸底调研、预案修订、完善提高、检查验收等工作。2009年7月下旬,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的发生,我们以较小的代价,成功处置取得了的较大胜利,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经受住了全面检验。 应急处置机制的首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避免伤亡、减少损失,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以抗洪抢险救灾为例,不仅要在健全事中管控和事后处理的机制建设上想办法,更要在重视水利工程设施、综治基层基础的事前防范上下功夫。扩大到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层面,不仅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硬件设施”需要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去统筹建设,综治维稳组织和制度建设等“软件工程”也需要在规划中以项目化的形式予以推进落实。只有这样,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一、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1、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事故部位或工点采取有郊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有关部门和甲方代表。 2)工程重大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用电话或电传报告所属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业主)建设单位; 3)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在三天内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 发生时间、地点、工程项目; 发生的简要经过、损失情况; 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处理方案及工程计划。 4)对工程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做到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者,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5)对造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安全生产协议制度 在进场施工前,与建设方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通过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施工责任地段与期限、安全防范内容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3、安全生产抵押金制度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办法,安全目标实现金额返回。 发生安全问题,部分或全额扣除风险抵押金,并处罚款。 完成本单位“百日安全无事故”及“安全年”目标,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4、建立工程联络制度 与业主单位、总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各其他承包单位建立工程联络制度,上报工程实施方案、工程进度,互通工程信息,合理调整工期安排,避免各专业及各承包方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交叉施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的期、安全和质量。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在工程进展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安全技术责任人,其他所有作业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应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在工程实施中,做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监督有力、执行严格、奖罚分明。 6、实行安全生产否决制度 发生重大、大事故,除进行经济、行政处罚外,实行安全生产否决制度。责任人将被撤消其进场作业资格。责任人是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将不得担任任何项目的相同职务。 7、坚持安全生产碰头会制度 每晚的工程例会后,由项目经理和项目部安质部门负责人会同各作业工班第、安全员、防护员,召开安全碰头会,认真总结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根据次日的施工任务,制定具体的安全整改、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和作必要的准备。 8、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接受建设单位、上级主管单位的工程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建议,作出积极反应,针对出现的问题,拿出具体的办法。项目部要完善自检制度,建立务实、高效的安全生产检查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平昌县第三中学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为了保证网络畅通,安全运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特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一、在学校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贯彻公安部门和省教育厅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网络突然发生中断,如停电、线路故障、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 2、学校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

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学校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三、设置网上应急小组,组长由学校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设置网络运行维护小组,成员由信息中心网络技术部人员组成,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加强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信息发布服务,必须落实责任人,实行先审后发,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嵩市镇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为全面加强我镇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原则。应急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统筹协调、相互调剂原则。我镇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镇应急管理工作里领导小组下,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金。应急物资储备要紧密结合我镇实际,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先急后缓,保证重点。 (三)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原则。按照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需要,我镇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资储备,有各职能办负责储备本办处置事件种类所需的专业应急物资和装备。 二、储备种类与任务

应急储备物资包括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及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三大类。各职能办根据各自职能。完成各自应急物资储备任务,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办:统计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金额。协同相关职能核定应急物资储备各项费用开支。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管理全镇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掌握应急物资状况,及时、准确为领导小组提供应急物资储备动态。 民政所:负责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储备调集工作。如:食品、被褥等。 城建办:负责处置建设工程事故、突发性地质灾害时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集工作。如:挖掘机、推土机等。 农林水办:负责动植物疫情防疫等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集工作。如:各种防疫药水等。 派出所:负责处置社会安全事件时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集工作。 卫生院:负责灾害发生后的救护防疫物资准备工作。 其它有关职能办按照自身承担的应急工作任务,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另外各企业事业单位、村居、学校等,储备基本的救灾和生活应急物品。 三、储备所需资金 (一)专业应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及装备器材)

学校安全应急管理

学校安全(应急)管理须知20条 1、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要本着“教育为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争取做到四个一:即学校开辟一个安全教育专栏,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每校做好一套安全应急预案,每学期至少教会学生一种安全自护自救知识。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的常识。 2、安全信息报告 学校要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和安全月报制度,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包括校内外)或其他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有关情况。紧急情况,要首先进行口头汇报,事故处理后再以书面形式上报。要说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损害情况等。任何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后,都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不报和谎报、迟报。否则,因此造成不良后果或工作被动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3、安全值班制度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领导值班、教师值日、教师护校队制度,要严格门卫检查登记管理和定时巡查等制度,严防不法分子和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寄宿制学校或有住校生的学校,必须建立领导、教师和生活指导师进行24小时值班和管理制度。完善节假日和夜间的值班巡逻工作制度,学校重点部位要安装报警系统。有条件的学校要聘请保安值勤,要在全校安装电视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装置或110联网报警系统。 4、安全隐患排查 学校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学校要定期(每月至少1次)对校园建筑物(屋顶、墙体、排水、排污及消防实施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登记,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情况严重的,一时难以消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71824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重庆浩泰能源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一月 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

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应急管理原则 3.1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3.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4.应急管理机构 4.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4.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4.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5.运行机制 5.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5.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5.2 应急处置 5.2.1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5.2.2 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垦利县卫生局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为规范我局信息应急处理的程序和内容,提高单位信息化工作小组的应急处理能力,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单位日常工作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卫生局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应坚持“积极预防,严格控制,防控并重”的原则。在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和监控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紧急情况下单位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的应急准备,健全防控措施,完善处理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做到反应迅速,处理果断,保障到位。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应急情况下应急机制的迅速启动和指挥顺畅,应设立应急小组,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应急情况的标准 (一)、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实施预警信息等级制度,按照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及对社会影响的大小,分为以下五级:

1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以及事发单位利益基本不影响或损害极小; 2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以及事发单位利益有一定的影响或破坏;对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产生一定 危害; 3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较为严重 的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 共利益产生较大危害; 4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极其严重 的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 共利益产生严重危害; 5级: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事发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有灾难性的 影响或破坏,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 利益产生特别严重的危害; 当发生3级和3级以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启动本预案,必要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特殊情况下,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二)应急响应流程

关于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规划及措施研究

关于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规划及措施研究 主要内容 1.【摘要】提要一般为200-300 字 2. 目录 3. 前言论文在此处的内容包括研究动机、问题背景,选题原因,和实际的关系、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假设或待解决的问题、名词及定义,以及研究范围和限制等。 4. 正文 5. 结论 6. 引注资料可以分为“文内夹注”与“文末引注”A.参考文献B.个人简历 7. 特别提醒: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毕业实习报告写作,不要将实习报告写成心得体会。 8. 封皮及尾页提交毕业论文的学生不必同时提交毕业实习报告,但需要使用《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封面及鉴定表格样张》作为封皮和尾页。将实习科室鉴定和实习单位意见填写在毕业论文鉴定表内,并加盖单位公章。毕业论文必须手写。 论文要求:按样本制作封面。A4纸、小四号字打印全文,大小标题的字适当大一些,全文5000字以上(5000—10000字)。 答辩要求:论文报告:5分钟,学生简述论文要点(以摘要内容为主)。论文答辩:5—10分钟,老师对论文提出有关问题,学生回答。7、附录 (1)综述(含参考文献) (2)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3)致谢 (4)个人简介 页面设置: A4纸,单面印刷; 边距:上:34mm,下:28 mm,左:31 mm,右:30 mm;无页眉。 页脚要求:页码居中,字体5号,位于下边距区内,前后不需要破折号。 文字量: 按正文文字标准,每页28行、每行35个中文字符,计

980个中文字符/页。 (三)文字要求: 1、正文 (1)中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 (2)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 (3)参考文献: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无缩进,段落悬挂与作者姓名首字符对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影响与危害 (2)分类及分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事件现状 (1)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 (2)传染病仍是全球的严重威胁 (3)农村公共卫生变化历史 (4)1975年以来全球新发现23种主要传染病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发展进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 打造一支过硬的卫生监督队伍 美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借鉴 危机应对与媒体沟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ppt 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郑立海.ppt 一、法律依据

河北培训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河北省**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组织机构 (一)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张明亮(校长) 副总指挥:贾云哲、李红(主任)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有关安全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强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抢险救灾队伍 1.抢险救灾工作组 (1)工作机构: 组长:张明亮(校长) 成员:各位教师 (2)工作职责:根据事故类别,执行领导小组组长指示或命令,由工作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现场指挥,全面组织救援抢险工作,及时抢救被困及重要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后勤保障工作组 (1)工作机构: 组长:李红 成员:李子

(2)工作职责:根据事故类别,执行领导小组组长指示或命令,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及物质供应,负责联系医院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治或进行抢救,负责现场抢修及灾后水、电等恢复工作,安排好师生生活、学习等工作,保证学校师生水、电等正常供应。 3.警戒疏散工作组 (1)工作机构: 组长:贾云哲 成员:各位教师 (2)工作职责: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执行领导小组组长指示或命令,负责设置警戒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抢险工作秩序,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配合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工作,劝阻围观人员离开事故现场,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对肇事者及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有效、安全地疏散师生撤离危险地带,安定师生情绪。 4.善后处置工作组 (1)工作机构: 组长:贾云哲 成员:相关教师 (2)工作职责: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执行领导小组组长指示或命令,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通知伤亡人员家属,落实用于接待伤亡人员家属的车辆和住宿,做好相应的接待和安抚解释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善后处理的动态。 5.通讯督导工作组 (1)工作机构: 组长:贾云哲 成员:各教师 (2)工作职责: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执行领导小组组长指示或命令,负责事故现场各小组与指挥部及外部的通讯畅通,确保指挥部对现场的指挥调控,负责对事故的原因、发展形势、产生后果进行分析、预测,并落实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具体措施的指导与施行,负责事故现场处理过程和结果的对内、外信息发布工作。 二、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学校领导,值日教师,消防安全员。 2.报警程序: (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与本预案定义的I-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导致I-IV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4、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网络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或故障,不良信息在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传播,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紧急网络安全事件。 事件分类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目的或有组织的反动宣传、煽动和歪曲事理的不良活动或违法活动。 (1)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 (2)事故灾难是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等事件。 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具体级别定义如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造成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事态的发展超出区一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2)II级(重大):造成网站或其它上一级部门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上级政府或公安部门协助,乃至需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事件。 (3)III级(较大):造成网站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只需在本区政府或区信息中心协同处置的突发事件。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构筑平安和谐的蓝山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平安和谐,自古是人们的追求与理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置,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我县如何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体系,促进平安蓝山建设,笔者就此作出如下浅析。 一、我县应急处置建设现存的困难及问题浅析。 历年来,我县在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上,尤其在处理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群体信访等突发事件处置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但依然存在着如下客观因素。 一是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我县地处湖南省南部边陲,南岭山脉中段北侧,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特殊地貌地形及经纬度,容易发生旱涝、泥石流、冰雹、雪霜等自然灾害,如“2007年雪灾”“8.16洪灾”等。加之毗邻郴粤,人员商贸流通发展快,尤其禽畜、农产品等交易活跃,在动物防疫、传染病疫情、交通安全等方面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二是应急救援基础建设薄弱。还存在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应急救援设备

器材缺失、部分应急处置专业机构软硬件配套建设不强、责任措施落实缺位、协调机制不健全、处置程序繁缛、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应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等问题,制约着应急处置的高效、快速反应。 三是全民应急素质整体偏低。全民安全生产观念滞后、应对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群众自救互救常识缺乏、全民应急警示教育推广不深、密集型人群安全防控措施难以到位、地缘民风落后、宗族械斗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舆论欠科学引导、信息共享平台未健全等。 四是行业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监管不力,行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诸如食品药品安全、学校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地方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管、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医闹医纠、群体性信访事件、征地拆迁、城管建设、社会群体治安事件等等问题有待强化建设与整治。 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应急救援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的减轻或和降低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切实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有利于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蓝山的需要。我县目前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积极应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建设“四个蓝山”提供坚实的稳定的政治基础。

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制度.doc

XX小学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一、学习会议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应急管理工作例会,会议内容为学习文件、查找隐患、制定措施、明确任务。 2、应急管理工作例会要与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工作总结紧密结合,与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和法规、制度紧密结合,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密结合,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3、特殊情况下,如国家举办重大政治活动、单位出现严重事故隐患和案件苗头时,要随时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安保工作方案,排查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值班值巡制度 1、对微机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进行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四防”安全巡查。 2、对在校园内走动的可疑人员要进行盘查询问,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3、严格执行巡查制度,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工作时间喝酒、睡觉、串岗。 4、要认真填写巡查记录,及时向政教处汇报巡查情况。 5、巡查人员要做到仪表整洁、姿态良好、服从领导、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完成巡查工作任务。 6、对敷衍了事,违反纪律,甚至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予以严肃处理。 三、信息上报制度 1、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街道办事处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4、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纪律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