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练习

专题九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改编题)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因此,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新产品竞争。上述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

A.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

B.鸦片战争的影响

C.“三角贸易”的影响

D.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2.(2018·海南中考)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莱特兄弟B.卡尔·本茨

C.史蒂芬孙D.瓦特

3.(2018·苏州中考)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4.(2019·原创题)2018年7月12日,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为国产C919飞机(如图)提供动力的重大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5.(2018·呼和浩特中考)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零项 B.一项

C.两项 D.三项

6.(2018·吉安模拟)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

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工业部门

③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④都推动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7.(2018·长春中考)“互联网时代有弊有利,智能生活不再神秘。QQ微信谈天说地,扫码支付快捷便利。”其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性技术是( )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技术

8.(2019·易错题)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9.(2018·淄博中考)2013年,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上世纪末的1 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这反映当今世界呈现( ) A.经济全球化特征B.社会信息化特征

C.区域集团化特征D.文化多样化特征

10.(2018·泰州中考)“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1.(2019·原创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

12.(2019·原创题)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这主要是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

三、综合题

13.(2018·青岛中考)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

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14.(2018·张家界中考)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的重大发明各一例。这些重大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3)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三中“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导致材料三中“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几点良策。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D 6.A 7.C 8.C 9.A 10.B 11.T 12.T

13.(1)珍妮机的发明。鸦片战争。

(2)英国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式教育的发展。

(3)以资本输出为主或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4)“两弹一星”或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国家防御;加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答对任意一条即可)

(5)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政府扶持等。(答对任意一条即可)

14.(1)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2)第一次工业革命:轮船、火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3)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霸权主义、地区局部冲突、人口增长压力、生态环境问题等。

(4)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