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造纸】最新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包装印刷造纸】最新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包装印刷造纸】最新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最新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二章产业布局

第三章纤维原料

第四章技术与装备

第五章产品结构

第六章组织结构

第七章资源节约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九章行业准入

第十章投资融资

第十一章纸品消费

第十二章其它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前言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造纸产业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企业3600家,能力约7000万吨,纸及纸板产量达5600万吨,消费量达5930万吨,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主要特点:一是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二是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三是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五是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但同时我国造纸产业也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不合理,规模效益水平低;二是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三是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四是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五是外商投资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近年来,世界造纸产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造纸企业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正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林纸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发展我国造纸产业,必须坚持循环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加大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企业重组,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促进林纸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实施;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制浆造纸装备国产化水平;更好体现造纸产业循环经济的特点,推进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关闭落后草浆生产线,减少污染,贯彻可

持续发展方针;全面构建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产业,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

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产业发展政策,以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造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一条通过政策的制定,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辅之以政府宏观调控的产业发展新机制。

第二条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造纸产业自身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造纸产业。适度控制纸及纸板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吨,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吨,有效产能达到9000万吨。

第三条通过产业布局、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原料适合国情、产品满足国内需求、产业集中度高的新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培育一批制浆造纸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高我国制浆造纸装备研发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

第五条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到2010年实现造纸产业吨产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综合平均能耗(标煤)由2005年1.38吨降至1.10吨、污染物(COD)排放总量由2005年160万吨减到140万吨,逐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和谐的造纸产业发展新模式。

第六条明确产业准入条件,规范投融资行为和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章产业布局

第七条造纸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纤维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力求资源配置合理,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八条造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应“由北向南”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新布局。

第九条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积极性的同时,要加快培育或引进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主体,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

西南地区要合理利用木、竹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坚持木浆、竹浆并举;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要重视利用国内外木浆和废纸等造纸,原则上不再布局利用本地木材的木浆项目。

第十条长江以北是造纸产业优化调整地区,重点调整原料结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

黄淮海地区要淘汰落后草浆产能,增加商品木浆和废纸的利用,适度发展林纸一体化,控制大量耗水的纸浆项目,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确保在发展造纸产业的同时不增加或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东北地区加快造纸林基地建设,加大现有企业改造力度,提高其竞争力,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浆造纸企业;

西北地区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加快造纸产业的整合,严格控制扩大产能。

第十一条重点环境保护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布局制浆造纸项目,禁止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

第三章纤维原料

第十二条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木浆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到2010年,木浆、废纸浆、非木浆结构达到26%、56%、18%。

第十三条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木浆,鼓励利用木材采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进口木材和木片等生产木浆,合理进口国外木浆。到2010年,力争实现建设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生产能力645万吨的目标。

第十四条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同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企业建设造纸林基地要符合国家林业分类经营、速生丰产林建设规划和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且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鼓励发展商品木浆项目。依靠国内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必须同时规划建设造纸林基地或者先行核准其中的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不得以未经核准的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名义单独建设或圈占造纸林基地。承诺依靠国外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要严格履行承诺。

第十六条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建设造纸林基地和制浆造纸项目。

第十七条加大国内废纸回收,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合理利用进口废纸。尽快制定废纸回收分类标准,鼓励地方制定废纸回收管理办法,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建立废纸回收交易市场,规范废纸回收行为。到2010年,使我国国内废纸回收率由目前的31%提高至34%,国内废纸利用率由32%提高至38%。

第十八条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非木纤维资源。充分利用竹类、甘蔗渣和芦苇等资源制浆造纸,严格控制禾草浆生产总量,加快对现有禾草浆生产企业的整合,原则上不再新建禾草化学浆生产项目。

第十九条限制木片、木浆和非木浆出口,在取消出口退税的基础上加征出口关税。

第四章技术与装备

第二十条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原则。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国家造纸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造纸企业技术中心,支持重点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造纸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开发和研制,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本地化项目,提高技术与装备制造水平。

第二十一条制浆造纸装备研发的重点为:年产30万吨及以上的纸板机成套技术和设备;幅宽6米左右、车速每分钟1200米、年产10万吨及以上文化纸机;幅宽2.5米、车速每分钟600米以上的卫生纸机成套技术和设备;年产10万吨高得率、低能耗的化学机械木浆成套技术及设备;年产10万吨及以上废纸浆成套技术和设备;非木材原料制浆造纸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与研究,特别是草浆碱回收技术和设备的开发;以及节水、节能技术和设备。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

第二十二条造纸产业技术应向高水平、低消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应用高得率制浆技术,生物技术,低污染制浆技术,中浓技术,无元素氯或全无氯漂白技术,低能耗机械制浆技术,高效废纸脱墨技术等以及相应的装备。优先发展应用低定量、高填料造纸

技术,涂布加工技术,中性造纸技术,水封闭循环技术,化学品应用技术以及宽幅、高速造纸技术,高效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回收处理技术。

第二十三条淘汰年产3.4万吨及以下化学草浆生产装置、蒸球等制浆生产技术与装备,以及窄幅宽、低车速的高消耗、低水平造纸机。禁止采用石灰法制浆,禁止新上项目采用元素氯漂白工艺(现有企业应逐步淘汰)。禁止进口淘汰落后的二手制浆造纸设备。

第二十四条调整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结构,培育大型制浆造纸装备制造集团或联合体,建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集成平台,提高成套装备研发和集成能力,鼓励国外设备制造商采用先进技术与国内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合资合作,促进装备国产化。

第五章产品结构

第二十五条适应市场需求,形成多样化的纸及纸板产品结构。整合现有资源,对消耗高、质量差的低档产品,加快升级换代步伐。

第二十六条研究开发低定量、功能化纸及纸板新产品,重点开发低定量纸及纸板、含机械浆的印刷书写纸、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低克重高强度的瓦楞原纸及纸板等产品,积极研发信息用纸、国防及通讯特种用纸、农业及医疗特种用纸等,增加造纸品种。

第二十七条适时修订《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再生纸制品》,鼓励造纸企业扩大利用废纸生产新闻纸、印刷书写用纸、办公用纸,包装纸板等再生纸产品。

第二十八条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创新力度,实施名牌战略。

第六章组织结构

第二十九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制浆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形成大型企业突出、中小企业比例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三十条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发展10家左右100万吨至300万吨具有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发展若干家年产300万吨以上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第三十一条在新建大型木浆生产企业的同时,加快整合现有木浆生产企业,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木浆生产企业。鼓励发展若干大中型商品木浆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充分利用竹子资源,支持发展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的竹浆生产企业;改变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数量过多的现状,促进中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原则上不再兴建化学草浆生产企业。

第三十二条中小型造纸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淘汰产品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小企业,减少小企业数量。

第三十三条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坚持股权多元化,防止恶意并购,避免行业垄断。

第三十四条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到2010年,排名前30名的制浆造纸企业纸及纸板产量之和占总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2%提高至40%。

第七章资源节约

第三十五条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水资源、能源、土地和木材等使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造纸产业。

第三十六条增强全行业节水意识,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严格执行《造纸产品取水定额》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单位产品水资源消耗。新建项目单位产品取水量在执行取水定额“A”级的基础上减少20%以上,目前执行“B”级取水定额的企业2010年底按“A”级执行。

第三十七条严格执行《水法》、《取水许可和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和保护。

第三十八条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能耗高的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制浆造纸适宜热电联产的有利条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三十九条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防止水土流失。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四十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造纸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造纸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措施,适时修订《造纸产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造纸产业。

第四十一条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新建制浆造纸项目必须从源头防止和减少污染物产生,消除或减少厂外治理。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清洁生产。要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采用封闭循环用水、白水回用,中段废水处理及回收、废气焚烧回收热能、废渣燃料化处理等“厂内”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加大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治理力度。要采用先进成熟废水多级生化处理技术、烟气多电场静电除尘技术、废渣资源化处理技术,减少“三废”的排放。

第四十二条制浆造纸废水排放要实行许可证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建设废水排放在线监测体系,定期公布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达标企业

加大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力度,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依法责令未达标企业停产整治,整改后仍不达标或超总量指标的企业要依法关停。

第四十三条实行环境指标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并监督企业环境保护行为,积极推行环境认证、环境标识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实行环境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四条造纸林基地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遵循林业分类经营原则,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科学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毁林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第九章行业准入

第四十五条进入造纸产业的国内外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水平高、资金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度高的条件。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内,银行信用等级AA级以上。

第四十六条制浆造纸重点发展和调整省区应编制造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必须符合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总体要求,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应根据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七条造纸产业发展要实现规模经济,突出起始规模。新建、扩建制浆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达到:化学木浆年产30万吨、化学机械木浆年产10万吨、化学竹浆年产10万吨、非木浆年产5万吨;新建、扩建造纸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达到:新闻纸年产30万吨、文化用纸年产10万吨、箱纸板和白纸板年产30万吨、其他纸板项目年产10万吨。薄页纸、特种纸及纸板项目以及现有生产线的改造不受规模准入条件限制。

第四十八条单一企业(集团)单一纸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该纸种建设项目;单一企业(集团)纸及纸板总生产能力超过当年国内市场消费总量的20%,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制浆造纸项目。

第四十九条新建项目吨产品在COD排放量、取水量和综合能耗(标煤)等方面要达到先进水平。其中漂白化学木浆为10千克、45立方米和500千克;漂白化学竹浆为15千克、60立方米和600千克;化学机械木浆为9千克、30立方米和1100千克;新闻纸为4千克、20立方米和630千克;印刷书写纸为4千克、30立方米和680千克。

第十章投资融资

第五十条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指导目录、《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及指导目录。

第五十一条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度、资本金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内资项目资本金依照《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执行;外资项目注册资金依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鼓励国内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发生上述行为应按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三条加大投资监管,对违规审批、自行审批、拆分审批、擅自更改批复或备案内容等行为,撤销项目法人投资项目的资格,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第五十四条支持具备条件的制浆造纸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优先给予国内大型骨干制浆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融资支持。对违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

第十一章纸品消费

第五十五条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造纸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倡导纸及纸板产品的合理消费,在全社会建立节约用纸的意识。

第五十六条适时修订造纸产品标准,改变目前社会过度追求高白度等指标的纸产品消费倾向,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引导理性、绿色消费。

第五十七条政府采购根据实际用途,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要优先采购使用掺有一定比例废纸生产的纸产品;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减少办公环节纸制品的消耗。

第五十八条新闻出版业在保证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合理控制报刊、期刊的发行规模;积极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控制课本用纸克重;鼓励一般图书和期刊的出版降低用纸克重。

第五十九条倡导节约型模式,实现包装材料和制品的轻量化和减量化生产。在包装制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鼓励利用掺有废纸的纸及纸板生产包装制品;对于运输包装用纸箱,要发展“低克重、高强度”的瓦楞原纸和纸板;对于销售包装用纸箱和纸盒,降低包装成本,倡导适度包装,避免过度包装。

第六十条适度加大国内市场需求的纸及纸板进口量,缓解国内造纸原料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

第十二章其它

第六十一条维护国内公平市场秩序,建立造纸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避免贸易纠纷。

第六十二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第六十三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强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反映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第六十四条本产业政策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本产业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附件:

1、我国造纸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2、我国造纸产业面临的形势

3、名词解释

附件1:

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产品自给率达88.7%,基本上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600家左右,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纸及纸板企业工业总产值2622亿元,较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资产总计3228亿元,较2000年增长61.9%,年均增长10.1%;销售收入2546亿元,较2000年增长152.1%,年均增长20.0%。“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

“十五”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将纸浆、纸及纸板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为调整不合理的造纸原料结构,解决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

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通过规划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共识。随着一批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造纸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二)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和生产快速增长,生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增速,有效满足了需求。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为5930万吨,比2000年增长65.9%,年均增长10.7%,人均年消费量从27.8千克增长为45.0千克,超出亚洲人均消费量约10千克,但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6.3千克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量达5600万吨,比2000年增长83.6%,年均增长12.9%。“十五”期间造纸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纸及纸板总产值为2622亿元,比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增加值由358亿元增至727亿元,增长103.1%,年均增长15.2%;利税总额由95.7亿元增至225.2亿元,增长135.4%,年均增长18.7%;利润总额由43.9亿元增至123.2亿元,增长180.6%,年均增长22.9%;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9.6吨/人·年提高至73.4吨/人·年,年均增长19.9%。

(三)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原料结构进一步优化。木浆比重有所提高,由19%提高至22%;废纸浆比重快速增长,由41%提高至54%,非木浆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由40%降至24%。“十五”期间通过调整,纸及纸板产品开始向适应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闻纸、高档文化办公用纸、涂布纸及涂布包装纸板、牛皮箱纸板、中高档生活用纸等市场急需或短缺的产品得到较快发展,缓解了供需矛盾。中高档产品比重由“九五”时期的45%提高到60%以上。

(四)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多个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省跨地区收购兼并,向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方

向发展,一批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造纸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造纸企业有26家,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造纸业稳定发展的生力军,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2005年,年产1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90余家,其中年产能3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25家,年产能10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7家,行业前二十名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上述指标的比重分别为29.2%、32.6%和41.9%。“十五”期间,前二十名企业产量增加量占总产量增加量的44.1%,并呈逐步扩大趋势。

(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监测和对污染问题的查处力度,关停了1500多家能耗高、污染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在产量增长高达83.6%的情况下,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由2000年的35.3亿吨略增至2005年的36.7亿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则由18.6%降至17.0%,其中达标率由53.7%增至91.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287.7万吨降至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比例由44.0%降至32.4%。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吨浆、纸及纸板平均综合能耗由1.55吨标煤降至1.38吨标煤,吨浆、纸及纸板取水量平均由139吨降至约103吨。由于加大了废纸回收利用,吨纸及纸板消耗原生纸浆由平均541千克降至427千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不合理,规模效益水平低

2005年世界木浆厂(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20万吨,我国拥有木浆制浆能力的企业50余家,平均规模仅为年产10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4家。世界造纸企业(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年

产8万吨,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9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80余家。与世界前十位的纸业公司比较,我国前十名的造纸企业产量总计仅为其十分之一,销售额总计仅为其百分之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这种状况使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污染的有效防治。

(二)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纸及纸板消费的增长和现代造纸工业产能的迅猛增加,国内纤维原料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逐年增大。2005年我国纸浆消费总量5200万吨,其中木浆1130万吨,非木浆1260万吨,废纸浆2810万吨,分别占纸浆消费总量的22%、24%和54%。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比重平均为63%,而我国木浆消耗中国产木浆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从进口依存度看,2005年我国进口木浆759万吨,进口废纸1703万吨,进口木浆和进口废纸占原料总消耗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2.6%提高到40.8%。若将进口商品木浆、废纸折合成纸和纸板再加上直接进口的纸和纸板,我国2005年5930万吨的总消费中约47%要依靠进口,影响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林纸一体化发展虽已形成共识,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三)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造纸工业不合理的原料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就吨浆纸综合能耗和综合水耗来看,国际上先进水平为吨浆纸综合能耗0.9~1.2吨标煤,综合取水量35~50立方米,我国除少数企业或部分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为1.38吨左右标煤,综合取水量平均仍处于103立方米左右高位。

2005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36.7亿吨,约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0%,COD排放量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COD排放总量的32.4%。其中草浆生产线有碱回收装置的产量仅

占草浆总产量的30.0%,草类制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仍然是主要的污染源。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依然很大、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四)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

“十五”期间,除了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木纤维制浆技术及装备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外,我国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制造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国内造纸企业与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未能成为研发的主体,产、学、研、用未能形成合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很弱。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研究主要以非木浆为主,装备制造业目前仅能提供年产10万吨漂白化学木(竹)浆及碱回收成套设备,年产10万吨以下文化纸机以及年产20万吨箱纸板机等中小型设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大型先进制浆造纸技术装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五)外资利用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十五”期间,外资企业进入我国造纸产业,促进了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管理水平提高,并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当前我国木浆等造纸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而国内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大型造纸企业仍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仍应合理利用外资,鼓励外资与中国企业共同在国内建设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鼓励外资企业从国外进口木片原料在国内制浆,加快淘汰小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防止出现垄断现象。

附件2

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世界造纸工业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生产情况

2005年世界造纸工业的纸及纸板产量为3.67亿吨,比2000年增长13.3%,年均增长2.5%。2005年纸和纸板产量位居前10位的国家

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芬兰、瑞典、韩国、法国和意大利,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72.4%。2005年世界纸浆产量为1.89亿吨,比2000年增长1.0%,年均递增0.2%。其中化学浆占纸浆产量的67.1%,机械浆占18.9%。2005年纸浆产量位居前10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中国、瑞典、芬兰、日本、巴西、俄罗斯、印尼和印度,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82.3%。

(二)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消费情况

2005年世界纸和纸板消费量为3.66亿吨,比2000年增长12.9%,年均递增2.5%。人均纸及纸板年消费量为56.3千克,其中以北美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为293.0千克,亚洲和非洲最低,分别为35.3千克和6.8千克。2005年世界纸浆消费量为1.88亿吨,比2000年下降0.2个百分点。纸浆消费格局:北美洲占35.6%;欧洲占29.1%;亚洲占28.1%;拉丁美洲占4.7%;大洋洲占1.3%;非洲占1.2%。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纸浆输入地区。

(三)世界造纸工业贸易趋势

商品纸浆出口量较大的国家有加拿大、巴西、瑞典、智利、芬兰,2005年上述五国纸浆净出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51.0%。2005年纸浆进口较多的国家有中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净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42.0%。中国属净进口国,2005年纸浆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16%。在废纸贸易中,世界废纸进口量4156万吨,出口量3990万吨,净出口量2796万吨。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废纸供应国,2005年美国净出口量1411万吨。2005年中国进口废纸1703万吨,为世界第1位,占世界废纸出口量的42.7%,占净出口量的61%。

(四)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需求趋势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世界纸浆、纸及纸板需求总体仍呈增长趋势,预计纸浆年均递增2~2.5%,纸及纸板年均递增2.5~3.0%,到2010年世界纸浆需求量将由2005年的1.88亿吨增至2.08~2.13亿吨。世界纸及纸板需求量将由2005年3.66亿吨增至

4.15~4.25亿吨。从长期看,商品纸浆供应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将是短线产品。从纸及纸板供应趋势来看,在国际贸易中需求增长较快的主要品种将是未涂布的化浆纸、涂布与未涂布的含机浆纸以及特种纸。

(五)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世界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约束,造纸企业立足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加大力度,正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林纸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造纸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纸及纸板消费量指数与GDP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不确定因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仍将处于发展增长期,预计2005年至2010年纸及纸板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5%,2010年纸及纸板的消费量将从2005年的5930万吨增长到8500万吨左右,国内自给率保持在90.0%左右,人均消费量由45千克增至62千克,超过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

(二)我国造纸工业资源短缺和环保约束压力增强

造纸工业的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林业、农业、能源、土地资源等诸多方面。面对我国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造纸工业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把“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进步,使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造纸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造纸纤维原料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生纸浆和废纸进口国,2005年纸浆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16%,废纸进口量占全球废纸净出口总量的61.0%。我国造纸工业未来的发展仍将很大程度依赖进口纤维原料,世界纤维原料的供应量和供应价格必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纤维原料供应是我国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积极推进林纸一体化,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和科学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力争大幅度提高纤维原料的自给水平,是我国造纸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附件3

名词解释

1、纸浆:经过制备的可供进一步加工的纤维物料(一般指来源于天然的植物)。

2、纸浆分类:按浆的原料来源可分为木浆、非木浆和废纸浆;按生产工艺,纸浆可分为化学浆、机械浆和化学机械浆等。

3、木浆:指以针叶木或阔叶木为原料,以化学的或机械的或两者兼有的方法所制得的纸浆。包括化学木浆、机械木浆和化学机械木浆等。

4、非木浆:指以禾本科茎杆纤维类(稻草、麦草、芦苇、甘蔗渣、竹子等)、韧皮纤维类(麻类和棉干皮、桑皮、构皮等皮层纤维类)、叶部纤维类(龙须草、剑麻等)和种毛纤维类(棉纤维)为原料,以化学的或机械的或两者兼有的方法所制得的纸浆。包括化学非木浆、化学机械非木浆等。

5、废纸浆:指以回收的废纸及废纸板为原料制得的纸浆。

6、化学浆:用化学方法处理植物纤维原料,从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去相当大一部分非纤维素成分而制得的纸浆,不需要为了达到纤维分离而进行随后的机械处理。

我国造纸行业现况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造纸行业现况分析及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造纸行业2011年度发展情况,对造纸行业供需现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造纸行业整体赢利状况差、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弱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集中化和林纸一体化的解决途径。最后对未来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造纸行业;供需现况;问题建议;前景展望1 2011年度我国造纸行业发展回顾 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及自身产能偏大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造纸行业生产销售持续回落,虽然四季度为传统旺季,但2011年四季度生产销售却是环比、同比均处于下滑状态,并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从目前情形判断,2011年第四季度应该是我国造纸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并可能是行业未来两三年的低点。 1.1 2011 年我国造纸行业产销状况 2011年1~12月份,我国纸及纸板累计产量为11034.3 万吨,同比增长13.2%。分纸种来看,除新闻纸下降外,涂布类印刷纸、卫生纸、纸制品等增长依然迅猛。但就12月份来看,单月产量946.8 万吨,环比下降5.5%,主要品种纸张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显示行业景气较低。 我国商品纸浆2011年1~12月份累计产量为2276.4 万吨,同比增长12.1%,12 月份当月产量170万吨,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7.4%。可以看出2011年年底行业处于景气低谷,主要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受价格与成本的影响,纸浆产量下滑更多。 1.2 2011年我国造纸行业进出口概况 从累计数据看,2011年1~12月份累计进口纸浆1446万吨,同比增长27.3%,进口平均价格825.20美元/吨,同比上涨6.32%;累计进口废纸2730万吨,同比增长约12.1%;进口纸及纸板328万吨,同比下降0.6%。从进口纸浆的大幅增长来看,一方面是我国国内造纸行业产能增长所致,另一方面在目前浆价大幅下跌国内浆厂已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减少自产增加进口是明智选择,甚至有逐渐加大库存囤积木浆的倾向。从成品纸出口看,2007年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后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可能预示着国际市场的容量已相对有限或趋于饱和。 1.3 2011 年我国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11年1~12月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8.72 亿元(包括纸包装的投资),同比增速为31.1%,较2010年有明显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预示着一年后产能的增加。 2 我国造纸行业供需现况分析 当前纸张种类至少有几百种,大致可以归为四类子行业: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和特殊用纸,下游需求涵盖食品饮料、印刷、机械、医药等众多行业。由于造纸行业原材料价格由浆价决定,尽管子行业间的原材料结构有所差别,但是原材料价格对子行业价格的影响基本相同,子行业间赢利差异主要反映在产品价格上。产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因此对子行业间的差别分析,只需要从各行业的产品供需入手。 2.1 文化用纸:需求不振 虽然期刊、图书和报纸在短期内并不会被网络等新媒体所完全替代,但是增长速度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印刷品的生产情况来看,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来源: | 时间:2016-01-22|阅读数: 大家好!非常感谢联盟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儿讲一下关于2016年的政策解读。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是最新即将出版的第十三本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报告的几个内容。今天要讲的也就是这个总报告的题目,叫作《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今天这个内容是从“十二五”之后两年的发展状况到面向“十三五”的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从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确定面向新时期的大政方针,文化领域进入了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为“十三五”的展开布局。简单说,我们认为从2014年,也就是从“十二五”末期以来,整个的政策发展趋势的特点,或者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叫“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 今天想跟大家讲三个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总体判断,为什么把今年的发展“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状况叫作“走进‘新常态’”?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2014年以来对目前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谈到最多的词叫“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政府逐渐降低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经济发展的日益回归,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素扩张驱动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从消费角度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结束,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这是大的宏观形势。 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首先看一个发展速度来判断走进“新常态”的几个基本的观点。 1新常态”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看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结束十多年来的热运营状态,发展速度持续趋缓,日益回归常态化的一个发展速度。这里边我只讲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21351亿,与GDP的比值是3.63%。跟2012年比较来看,2012年增速是16.5%,2011年的增速还要高,从增速的情况看,应该说从“十二五”以来,文化产业的速度是逐年降低的。到了2013年、2014年增速已经接近GDP的增长速度,大概只是快一两个到两三个点,长期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关,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的效益必将递减,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态。 第二看发展动向。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向是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常态化景象。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济实际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动向。最突出的标志是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在50-60%,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20%,所以关联度较低,这是非常态。文化产业孤立于或者孤悬于国民经济之外,独立发展,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们认为这两年来,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的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常态化的开始。 第三看政策动向。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回归文化市场,法制将成为“新常态”的根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央文件是最突出的标志,这个文件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作为战略部署,所以重要的一个变化,文化产业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个文件里,我们

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介绍方式 直接减免 低税率 项目所得减免 加计扣除 减计收入 免税收入 抵免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类别 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 普遍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 中关村示范区税收优惠 一、普遍性税收优惠 免税收入 小型微利企业 再就业优惠 安置残疾人优惠 二、行业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 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事前认定) 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事前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3%、4%、6%);(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10%、30%);(五)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四项指标,须达到70分以上。

税收减免手续(国税函〔2009〕203号) 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可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进行所得税预缴申报或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前,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企业除了备案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外,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以下资料:(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二)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三)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四)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以及本通知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已享受优惠的,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09〕212号规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 企业;(二)技术转让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范围;(三)境内技术转让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四)向境外转让技术经省级以上商务部门认定;(五)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应按以 =技术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成本-相关税费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中国造纸业市场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中国造纸业市场调研报告 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造纸业市场调研报告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造纸行业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保持着快速 的增长态势。未来几年,我国造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国 外企业的纷纷涌入,如何应对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 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44亿元, 较XX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幅达到24.77%,其中造纸行 业的工业总产值比XX年增长了23.22%.工业总产值快速增 长的同时,行业利润总额也大幅度增长,XX年我国造纸及 纸制品行业共实现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20.42%.数据 表明,XX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 良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0%的人对行业发展前景

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三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将会快速发展或平稳发展。 在各种纸品行业中,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最被人们看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是最好的。 此外,新闻纸和包装用纸行业也是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分别有28.7%和11.6%的受访者认为新闻纸和包装用纸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纸品行业。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给我国造纸企业带来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严峻挑战。 入世以后,我国的关税税率逐年下调,许多国外大型造纸企业瞄准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参与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我国造纸企业和国外造纸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造纸行业的基本情况

造纸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造纸行业的现状 1、中国造纸业特点 中国造纸工业将是21世纪的“朝阳工业”。造纸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际公认的“永不衰竭”的工业。造纸业是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配套的重要原材料工业,我国造纸工业产品总量中80%以上是印刷工业重要的基础物资,又是主要的各类包装材料,以及建材、化工、电子、能源、交通等工业部门和国防军工技术配套用的重要产品。 2、中国造纸业的布局 国内造纸业的生产布局目前极为分散,有关部门已确定未来行业布局应为适应资源型布局,即逐步加快向纤维原料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转移。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福建、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扩建和改造了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重点造纸企业;广东、广西利用蔗渣资源改造现有企业;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麦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改造一批重点造纸企业,使它们上规模。从总体布局看,东部地区产量比重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产量比重在上升。 3、现代造纸产业的行业特征 现代造纸企业是用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武装的、与环境协调的、具有先进的科学管理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其共有的特点是:(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制浆造纸产业属于单位产品收益率较低,投资回收期较长的产业,一般只有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经济收益。(2)高新技术武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制浆造纸是由化学、化工、林学、机械、材料、电子、企业管理、热工、环境、信息科学等十多个领域的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3)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4)资源和能源消费特点突出。(5)污染物排放严重,同时关注与环境协调。按照目前我国造纸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必须

造纸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造纸行业研究报告民生银行研究部课题组

中国民生银行 二ΟΟ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部分造纸业发展概述 (1) 一、造纸业概述 (1) (一)造纸业的定义与分类 (1) (二)造纸业的总体特征 (2) 二、国际造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3) 三、我国造纸业的发展状况 (4) 第二部分造纸业运行环境分析 (8) 一、林纸一体化的进展 (8) 二、进出口贸易环境 (8) 三、投资环境 (8) 四、环保政策 (9) 第三部分造纸业供求分析与预测 (9) 一、造纸业需求分析与预测 (9) (一) 需求总量及结构分析 (9) (二)造纸需求总量预测 (11) 二、造纸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12) (一)供给总量及结构分析 (12) (二)造纸业供给总量预测 (14) 三、进出口总量及结构分析 (15) 第四部分造纸业重点区域分析 (17) 一、总体区域分布情况 (17) 二、重点区域分布情况 (19) 第五部分造纸业产品分析 (27) 一、造纸业产品结构变化 (27) 二、新闻纸 (28) 三、印刷书写纸 (29) 四、包装用纸 (30) 五、生活用纸 (31) 第六部分造纸业重点企业分析 (32) 一、重点龙头企业财务经营情况分析 (32) 二、上市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34) 第七部分:造纸业授信政策建议 (37) 一、造纸业授信风险分析 (37) (一)财务风险分析 (37) (二)市场风险分析 (39) 二.造纸业授信政策建议 (40) (一)造纸业授信原则 (40) (二)客户选择建议 (41) (三)产品选择建议 (41) (四)区域选择建议 (42) (五)资源与环保选择建议 (42)

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5月9日修改稿)

渝中区促进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与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区一基地”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坚持发展高端产业、高端品牌、高端人才的原则,坚持引稳结合、良性发展的原则,坚持分类处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统筹平衡、政企共赢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范围: 1.文化产业是指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九大类别,重点发展出版发行服务、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等六大领域。 2.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等三大领域。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文化与创意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在渝中区登记注册,并在渝中区依法纳税; 2.主营本办法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应占企业全部收入的60%以上; 3.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开发能力强。

第五条财税政策 1.对新入驻的总部企业,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级财政所得100万元(含)以上,从开办之日起三年内,按企业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级财政所得的70%扶持企业发展,其中,30%用于奖励班子。 2.对新入驻的符合上述重点发展领域的文化与创意企业,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区级财政所得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从开办之日起三年内,按区级财政所得的70%扶持企业发展。 3.已入驻的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区级财政所得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重点文化与创意企业,按区级财政所得的30%扶持企业发展,其中,15%用于奖励班子。超出100万元的部分,按3%用于奖励班子。 4. 已入驻的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区级财政所得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重点发展领域的文化与创意企业,按区级财政所得的30%扶持企业发展,其中,15%用于奖励班子。 5.对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贡献达到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文化与创意企业,对其高管人员个人所得税区级实得部分全额奖励给本人。 第六条补贴政策 1.房屋补贴:连续三年每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贡献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文化与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 “内容提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而且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具体比较了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我国应当注意完善的主要政策,并根据我国目前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今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策取向一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让和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其固有的特征决定仅仅依赖市场机制通常不能使其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率的程度,因而有赖于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和促进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持续、规范的发展。一、世界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新产业、新经济扩张行为,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全新的政府管理和协调方式,世界各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从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交流,以扶植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减少社会风险等,在这些条件中,政府政策作为首选的环境条件,对建立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和法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杠杆谋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更充分、更迅速地发挥聚积效应,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立法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主题。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政府针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法令,如日本继《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后颁布了《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和《技术城法》,韩国通过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台湾颁布实施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虽没有针对高科技园区的特殊立法,但有多种涉及科技活动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法律,如美国的《1976年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机构和优先目标法》、《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法国的《风险投资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新兴企业财政优惠》等管理条例,此外各国还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案。我国现已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朝阳”产业,在资金投入、税收、进出口、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产业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但尚无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全国性立法,虽然国务院和一些省人大先后制定了扶持其发展、规范其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单靠政府的行政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稳定现行政策,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法律地位,对高技术实行重点保护,从而使该产业具有优于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在我国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进行依法管理,以保障和促进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二)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由国家统一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因此,若没有可靠而雄厚的资金来源是决不可能建成的。在外国,政府的投入多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占60%~70%。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前后历时20年,共耗资13000亿日元。西班牙政府投资100亿建设卡贾图科学城。美国等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9年第71号【颁布日期】:2019-10-15 【生效日期】:2019-10-15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 1 href="#heading_1" class="txt"> 前言 * 2 href="#heading_2" class="txt"> 第一章政策目标 * 3 href="#heading_3" class="txt"> 第二章产业布局 * 4 href="#heading_4" class="txt"> 第三章纤维原料 * 5 href="#heading_5" class="txt"> 第四章技术与装备 * 6 href="#heading_6" class="txt"> 第五章产品结构 * 7 href="#heading_7" class="txt"> 第六章组织结构 * 8 href="#heading_8" class="txt"> 第七章资源节约

* 9 href="#heading_9" class="txt"> 第八章环境保护 * 10 href="#heading_10" class="txt"> 第九章行业准入 * 11 href="#heading_11" class="txt"> 第十章投资融资 * 12 href="#heading_12" class="txt"> 第十一章纸品消费 * 13 href="#heading_13" class="txt"> 第十二章其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19年第71号) 为完善造纸产业发展环境,公平市场秩序,推动造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造纸大国向造纸强国转变,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附件: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二章产业布局

造纸上市企业

银鸽投资(600069) 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制浆造纸企业,以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特种纸四大系列为主业,并利用造纸行业的废料生产生态肥料。公司拥有造纸年生产能力56万吨、制浆15万吨、生态肥10万吨。公司主要产品是以草浆为原料的中高档文化纸,产品几乎100%在国内市场销售。公司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实现造纸废料综合利用,生产具有生态技术科技的副产品“无道理”生物肥料,待二期工程投产后,将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态肥生产与销售基地。 华泰股份(600308) 公司主要从事新闻纸、文化纸的生产和销售,总产能达120万吨,其中新闻纸现有产能80万吨,是国内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新闻纸生产企业。造纸工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和资源约束型产业,规模经济性极为显著。公司08年将积极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和浆厂,以保证原料供应,实现头尾相接的产业链。 太阳纸业(002078)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高档涂布包装纸板、高档工业用原纸、高级文化办公用纸等三大系列150多个品种规格。公司目前造纸产能为130万吨,与百安国际总投资8亿元合资建设的年产9.8万吨高档激光打印纸项目已于06年3月开始土建,将于07年2月建成投产;此外,公司与美国国际共同投资4.8亿美元在兖州建立了合资公司,进行涂布白卡纸和无菌液态包装纸的生产,该项目将填补国内纸业空白,结束无菌液态包装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博汇纸业(600966) 公司属造纸行业,主要产品有“博汇” 烟卡、涂布白卡纸、书写纸、牛皮箱板纸等,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用户为大型出版社、印刷物资公司、印刷包装公司、大型烟厂等;公司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销售办事处,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澳洲、东南亚等地。07年10月份完成公开发行3456万股A股,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产品品种,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股东回报奠定了基础。 晨鸣纸业(000488) 公司是集制浆、造纸、能源生产、纸机制造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内造纸行业唯一拥有A、B两种股票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13家子公司,经济效益连续17年保持山东省同行业第一,连续11年名列全国同行业首位,公司跨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造纸企业50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公司拥有7条国际一流的造纸生产线和15条国内领先的造纸生产线,纸产品包括文化用纸、报刊用纸和包装用纸三大类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一)

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一)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一直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行税制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税收法律法规促进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如对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农业机耕及相关培训免征营业税,对提供专有技术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减免外资企业所得税,对省(部)级以上单位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等。二是适时制定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产业化等不同环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特定区域以及集成电路、软件、科研机构转制、科学普及等实体或产品给予支持,以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据初步统计,现行税制共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1类特殊区域实行了区别对待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适应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梯度开发与促进区域经济振兴的需要,如:对包括中部6省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试点、统一对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实行企业技改设备投资抵免新增所得税、科技成果转化免征相关税收、内外资项目投资总额内进口设备免税、进口科教用品免税、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实行减免税、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减免税等。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仅对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就达250亿元,2004年科技税收减免合计达到700多亿元。现行涉税法规及具体税收政策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发挥了高科技园区等特定区域的辐射和平台作用。 现行政策仍存在问题 从现行税制的运行实践分析,现行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域优惠力度大、层次多,产业优惠相对较弱且导向不够清晰。目前,21个大类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也体现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但产业税收优惠过于偏重对利润的调节,特别是区域普惠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导向功能。 税收激励政策较多偏重于创新结果而不是扶持创新过程,影响了税收政策的效果。如:企业已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研发形成科技成果转让时,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扶持科技产业化的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受制于各种因素无法充分落实;因居民管辖权、税收抵免等因素的制约,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部分成为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收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现行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几乎散见于现行税制的各个税种,但都具有特定的适用条件,如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区外企业税收待遇不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对科技企业采取增值税、进口环节税等优惠政策,影响了增值税制度的规范,也存在替代投资及财政支出等问题,越位严重。而对科技基础研究、风险投资、产学研结合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特别是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需要主管部门对优惠主体进行认定与管理,存在一定的政策“博弈”现象。 税收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实践表明,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引进设备与技术、加大研发费用投入等是市场主体增强核心竞争力、追求高收益的成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政府不能替代企业进行市场决策。税收扶持政策只是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的“引子”,着重要为企业创造公平创新的税收环境。 改革和完善主体税种,增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适应性。 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外购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仅可以进

造纸行业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是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纸张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世界最大的原生纸浆和废纸进口国),产品自给率达88.7%,基本上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特种纸是将不同的纤维利用抄纸机制成具有特殊机能的纸张,例如单独使用合成纤维,合成纸浆或混合木浆等原料,配合不同材料进行修饰或加工,赋予纸张不同的机能及用途,例如:生活用、建材用、电气制品用、工业过滤器用、机械工业用、农业用、信息用、光学用、文化艺术用、生化尖端技术用等等,只要是用于特殊用途的纸材,全部统称为特种纸。特种纸是一类品种繁多,但总产量相对较小的纸品,其一般拥有某一特定性能和用途、附加值比较高。特种纸在新兴印刷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特种纸行业市场基本上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是比较典型的朝阳产业。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是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亟需加快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环境建设明显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日益完善,造纸工业准入条件不断抬升,行业发展更加规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资源消耗大幅降低,促进了造纸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生产技

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造纸企业脱颖而出。提升产品档次和产能规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造纸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吉安映山红特种纸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重组,为实现产业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本项目建设,顺应了国内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向生产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效益的需要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发展目标、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投资行为、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及消费理念等进行了较全面及系统地规定与规范。我国纸及纸板生产消费平稳增长,满足市场有效需求,就需要形成适应不同层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纸产品结构。特种纸市场一直都被视为“小众市场”,但是它的平均利润却高于普通产品,特种纸的最大特点就是产量小、工艺复杂和价格贵。特种纸应用范围广泛性能及附加价值高,目前国产特种纸的产量很低,远远未能满足我国特种纸的使用需要,国内特种纸的供应有很大缺口。公司通过实施年产10万吨特种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建成技术起点高、装备先进、单机生产线规模大的生产线,快速提升产能规模,使公司先进产能的质量、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负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的需要 造纸工业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度高,对林业、农业、环保、印刷、包装、化工、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峡江新型造纸的比较优势较为突出,是当地的循环低碳产业,新型造纸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建议知识产权部分及其理由

一、促进文艺出版、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影视动漫、工艺美术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产品的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备案工作。对于最终获得登记的申报项目予以奖励,相关登记费用由政府给与补贴; 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企业及从业人员以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入股投资创业。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的质押办法与其它担保方案。密切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专业中介机构,尝试开展相关的认证评估等工作; 三、健全完善对文化创意市场的著作权监控机制。加强著作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进一步强化对文化创意市场中制作销售盗版产品等违法活动的查处。推进版权知识普及宣传工作。提升市民的版权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使用正版产品的积极性; 四、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对于文化创意企业就其商品与服务申请注册商标的给与奖励。保护知名文化创意企业的企业名称与字号。协助文化创意企业提升商业秘密的保护水平和力度; 五、争取政府及民间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投资,成立由政府参股的知识产权投资公司,对于本市有潜力的各类版权作品及相关产品予以优先采购。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基地,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高级专业人才。 六、为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著作权交易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增强并引导文化创意企业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和规范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著作权交易规则。 政策制定依据及说明: 1、由于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知识产权仅仅提到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所以制定本政策建议知识产权部分的思路及框架主要依据《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部分摘录如下: “到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知识产权制度文化环境显著优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的衔接,优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司法保护体制机制。以保护促创新和运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效遏制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规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升。”“企业商标注册量继续增长,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版权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8%左右,植物新品种授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大幅增长,地理标志数量稳步提高。尽快形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发机构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审查及登记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制定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和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扶持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门类齐全,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实现增加两倍,知识产权公共和社会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稳步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稳步增长,形成比较明显的知识产权审查及登记人才竞争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1万人左右。 “实施版权战略。完善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体系,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运用,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加强版权执法监管,重点打击大规模制售、传播盗版制品的行为,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及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有效应对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对版权保护的挑战,全面提升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版权国际应对体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和完善遗传资源的知情同意、惠益分享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建立传统知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 当前,我国现行科技税收法律的层次较低,权威性差,难以发挥税收 的调节作用。所以应对一些已经相对成熟的条例、法规通过必要的程 序使之上升到法律层次,既有利于克服因为经常修改而造成税法不够 稳定的缺陷,也在一定水准上提升了相关科技税收的法律效力。 从长远角度考虑,对当前零星散布在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种通知、规定中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归纳梳理,对科技税收政 策实施单独立法,消除现行法规之间矛盾、重复、庞杂与混乱的弊端,增强科技税收优惠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整体性亦很有必要。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展,应给予地方一定限度的税收立法权,使科技税 收优惠政策与中央和地方的进展战略紧密结合,中央能够集中对基础 科学、国家重点技术开发及主导性产业给予税收支持,地方则对有利 于地方经济进展,效益较为明显的技术开发项目予以扶持,进一步明 确治理权限的划分,提升行政效率。 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所以科技税 收的优惠重点应放在补偿和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风险方面,将当 前主要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给予税收优惠,逐步转化为对 科研技术开发补偿与中间试验阶段给予税收优惠,以增强科技税收政 策的一体化效应。具体来说,应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扩大研究 开发经费超额扣除政策的优惠范围,取消现行政策中“国有、集体工 业企业”及“盈利企业”和“超额扣除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的不合 理规定,规定只要研究开发费用超过上年10%以上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都可享受150%的税前扣除优惠。受惠企业因当年亏损或盈利 部分不足以抵扣规定扣除额的,可在五年内结转使用,从政策上鼓舞 企业增大对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 增值税方面。“生产型”增值税最终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是增值 税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在增值税尚未完全实施转型之前,建议在增值 税条例中增加特定扣除项目的条款,对高新技术企业购进的用于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