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_殷海艳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_殷海艳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_殷海艳

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实验样机介绍

本次实验所用的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样机由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汽车热泵用涡旋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车内换热器、车外换热器、制冷膨胀阀、制冷膨胀阀、单向阀、喷射器、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等器件组成,系统流程图如图2.1,系统实物图如图3.1。

样机的具体配置如下:

1)压缩机

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是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汽车热泵用涡旋压缩机(见本文2.2节),型号:ER28320A-n65H。其基本参数如表3.1,实物如图3.2。

2)车内、外换热器

此系统车内换热器采用的是汽车厂商提供的蒸发风箱,内置平行流换热器,自带鼓风机,外形实物图见图3.3,由于传统电动空调车外换热器(冷凝器)采用微通道平行流的换热技术较适合单冷模式,在作热泵用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平行流换热器作车外换热器(蒸发器)时,低温蒸发温度容易使换热器结霜,除霜后排水也存在困难。因此在本课题的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车外侧换热器采用的是管翅式换热器。车外侧换热器的外形尺寸:386mm (高)*38mm(宽)*597mm(高),翅片厚度为0.12mm,俩翅片之间的间距是2.2mm,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是3排,迎风面积0.2m2,实物图如图3.4。

3)喷射器经济器组件

喷射经济器組件主要由一个板式换热器,一个喷射膨胀阀和一个干燥瓶组成,其工作由电磁截止阀控制,其实物图如图3.5所示。

3.2实验测试系统介绍

3.2.1实验测试系统

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实验在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焓差实验室中开展(如图 3.6)。该汽车空调性能洽差实验室参照ASHRAE51-75,JB/T6914-1993《汽车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GB/T21361-2008《汽车空调器》,GB/T21360-2008《汽车空调器用制冷压缩机》等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该实验室可实现模拟需要空调车外换热器的环境温度,对系统在不同环境工况下进巧性能参数的测试。该汽车空调综合性能焓差实验室满足国家的相应标准,测试指标及范围均达到国家要求的空调设备需要的实验水平,其对模拟的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达到0.3℃左右,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达到5%左右。

3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空调

本课题研究的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如图2.3所示。该系统主要组成:双级压缩中间喷射的汽车热泵用涡旋压缩机(见下文第2.3.2节)、四通换向阀、车内换热器、车外换热器、制冷膨胀阀、制冷膨胀阀、单向阀、喷射器、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

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选用的是当前汽车空调普遍采用的R134a,虽然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以CO2为制冷剂的热系系统的性能要比R134a为制冷剂的系统更优,二氧化碳作为汽车空调重点研究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低温特性,但CO2为制冷剂的系统压力过高,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不利。而且目前管路工艺和部件都很难达到产业化要求,还需要对汽车空调的各个部件重新进行设计,成本过高。而R134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工质,管路、车内空调箱的生产配套及工艺比较成熟,有利于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产业化。

最后在压焓图上对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循环原理进行了论述并作了热力计算,同时列出了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与普通的热泵系统相比时具有的优势。

该焓差实验室主要装配实验室的外围保温结构、空气处理机组、温湿度的采样装置、空气流量的测试装置、控制系统及测量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其中测试室:蒸发器室(长7米x 宽4.8米×3.4米)和冷凝器室(长7米×宽4米×高34米),两室均设有宽1.1米,高2米的门和在门上有长0.5米,宽0.4米的观察窗。其维护结构采用的是100mm厚的聚氨酯彩钢库板,室内外地面是在100mm厚的聚氨酯彩钢库板上铺设2mm的不锈钢板。焓差测试的本体的蒸发器侧风洞开口尺寸为0.8m×0.5m,风洞测试风量的范围为:200~2500m3/h;冷凝器侧的风洞开口尺寸为09m×0.6m,其能够测试的风量的范围为:400~6000m3/h测试本体包括内装静压测量、空气温湿度测量,其本体的内外材质均为不锈钢,中间保温厚度为100mm。焓差室房间温湿度的实现和控制:室内、外侧环境控制分别配置一台空气处理机,机组内均配备有蒸发盘管、电加热、电加湿和风机;室内侧配有2台型号是MT5OHK4CVE的压缩机,室外侧配有1台型号是MTZ125HIU4VE和1台型号是MTZ80HP4VE的压缩机,可根据不同的温湿度设定要求确定压缩机的开机台数;室内、外侧的干球温度均通过电加热控制,室内侧的湿球温度通过电加湿器控制。送风方式均采用上送下回的方式,由机组出风口送至测试间上方,通过穿孔板均匀的送至测试环境间,以保证房间内温度要求。

焓差实验室测试室外观图

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焓差实验室的控制面板(如图3.8)预先输入实验需要的参数:车内、车外的环境温度,实验开始后,数据传递系统将所设定的温度和湿度传递给冷热机组和加湿机组,从而实现对蒸发器室内和冷凝器室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进行。当环境条件稳定时,开始实验,此时冷热机组和加湿机组根据环境条件的细微变化进行温度和湿度补偿,从而保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保持不变。本试验装置可实现对实验需要的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参数测量,并且其整个数据记录过程都通过具备打印功能的个人电脑控制。

焓差实验台数据采集仪及控制面板外观图

3.2.2测试原理

1)冷媒侧

①对于蒸发器:制冷量一蒸发器中制冷剂质量流量×(蒸发器出口焓值-膨胀阀出口焓值)

②对于冷凝器:换热量一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冷凝器进口焓值-冷凝器出口焓值)

2)空气侧

原理:两器(蒸发器或冷凝器)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量是由测试的经过两器的进、出口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和空气的流量等参数来计算的。该换热量即由空气经过换热器的质量流量乘以其进出口的焓差而得。

3.2.3实验测试仪髅及精度

1)温度测量

实验系统采用型号为PT100温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精度达到A级,测量精度为±0.1%,布置在压缩机的进出口。实验室标配的测试系统温度、压力的通过管段采样点(图3.9中红色传感线即为温度测试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系统中,这样可以直接测试出管道里冷媒的温度,而不用考虑环境对测量的不利影响,比将热电偶贴在管壁上测量温度要精准很多。蒸发器室和冷凝器室空气侧的参数如风量、进出口空气的温度通过实验室装置的日本千野PT100温度计进行测量,该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50~150℃,测量精度为±0.1℃。

温度、压力测试管段

湿度测试连接的数据采集器是型号为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器,并与实验室中的个人电脑相连接,所有的测试数据都在个人电脑里完成实时的记录和储存。

数据采集页面

2)压力测量

蒸发器和冷凝器进出口的压力测量采用EJA110传感器,该型号测压传感器测量精度为±0.1%,测量范围0-3MPa。如上述所说,压力测试传感器也是同测试温度的传感器一同布置在采样管段里(图3.9中黑色传感线即为压力测试传感器),从而能够精确测量压缩机进出口等位置的冷媒的压力。

3)流量测量

该实验室采用的流量测量装置是型号为的KHRONE的流量测量传感器,该型号流量计量程为0-15kg/min,传感精度为0.2%,该流量计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系统冷凝器后,制冷膨胀阀前用来测量系统在制冷运行时时系统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其实物如图3.11)。

KHRONE流量计

在测试中使用的全部的测试设备均能满足实验精度的需要,实验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精度如下表3.3。

3.3实验方案

3.3.1实验测试相关标准

1)JB/T6914-1993《汽车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

2)GB/T21361-2008《汽车空调器》

3)GB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等空调行业标准,对于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实验工况的规定,目前行业还未制定明确的相应的标准,所以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试验工况主要参照了家用空调制冷性能实验的标准,设置车室内的干球温度:20℃,湿球温度:15℃。

3.3.2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样机系统流程和参数测试点布置

该实验首要目的是测试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工况下的制冷性能,采用型号为ER28320A-1165H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汽车热泵用涡旋压缩机的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型汽车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见本文2.1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被测系统的性能,将车外换热器和车内换热器被分别安装在两个保温与隔热性能良好焓差室风洞内,带中压吸气口的涡旋压缩机,喷射器经济器、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贮液器安装的台架放置在与车外换热器同一间焓差室内。在所有连接的管道外面包裹上具有保温作用的海绵和锡箔纸。在系统中总共布置的压力测点有5个,温度测点有10个,这些测点的测试数据可以表现出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中压吸气口的压力、吸排气口的温度等参数和输入功率等参数。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连

接及测试点的布置见图3.12。

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连接及测点布置

温度测点和压力测点具体说明

系统样机及测点连接实物图

3.3.3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制冷性能测试实验工况

该实验主要研究车室外环境温度对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其性能台架实验工况如表3.5。

3.4实验结果及分析

汽车空调制冷性能的好坏的指标主要用制冷量、压缩机输入功率、蒸发压力、冷凝压力、

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COP等重要参数来评价。

在低温工况下,低温热泵系统关闭喷射回路的截止阀即不带喷射经济器的普通热泵系统,其制冷性能实验结果如图3.14a和b所示。由图3.14a可以看到,车室外环境温度由10℃降低到0℃时,系统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由93.85℃上升到118.65℃。且随着车室外环境温度的继续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其排气温度会高于满足压缩机安全运行的极限:120℃,其系统无法继续运行。由图3.14b中带喷射经济器与不带喷射经济器在相同的车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制冷量对比可以看出,随着车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制冷量都逐渐降低。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车室外环境温度时,带喷射经济器的低温热泵系统的制冷量要比不带喷射经济器的普通热泵系统的制冷量要高。在车室外环境温度为0℃℃时,压缩机转速为3000pm时,不带喷射经济器的普通热泵系统的制冷量约为1.99kW,而带喷射经济器的低温热泵系统其制冷量为2.56kW,制冷量升高了28.6%。

本节主要在确定车室内温度(干球温度20℃,湿球温度15℃)的基础上,变化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转速对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空调系统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性能测试的结果如图3.15a-f所示。

从图3.15a(图中下方曲线代表压缩机的转速为5000rpm,上方曲线代表压缩机的转速为2000rpm)可以看到在压缩机转速相同的时候,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温度随看车外环境的干球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在图中还可以看出当系统处于相同的车外环境温度时,系统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在车外环境温度低到-15℃时,压缩机转速为5000pm时,系统的蒸发温度约为-25.08℃,压细机转速为2000pm时,系统的蒸发温度为-22.31℃:在车外的环境温度在10℃时,压缩机转速在5000rpm时,系统的蒸发温度

约为-9.57℃,压缩机转速为2000rpm时,系统的蒸发温度为0.55℃

如图3.15b和c所示,处于相同的压缩机转速频率时,(图中上方曲线代表压缩机转速为3000rpm,下方曲线代表压缩机转速为2000rpm),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空调系统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都随着车室外环境的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为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压缩机第二级吸气口吸入来自喷射回路的工质冷却降低了经过第一级压缩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制冷剂工质再经过第二级压缩后排气温度降低,当车室外环境温度低至-15℃时,压缩机转速为4000rpm时,其排气温度为54℃左右,图3.15b中还可以看到,在相同的车室外环境温度下,压缩机的转速越高,其排气温度越高。而在实验测试中,当车室外环境为-15℃时,当压缩机转速达到5000rpm时,其排气温度只有80℃左右,远低于普通压缩机所允许承受的最高排气温度为120℃

如图3.15d所示,在相同的压缩机须率的条件下,带中间喷射器的准二级压缩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循环的制冷量随着车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为如上所述,蒸发温度也随着车室外的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蒸发温度下降,将导致压缩机吸气压力的降低,从而制冷剂的比容增大则会引起压缩机的输气量和系统的制冷剂流量都会降低造成压缩机的功耗(从图3.15e中可以看到压缩机的输入功率随着车室外干球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和系统制冷量的降低,所以当车外环境温度由10℃降低到-15℃时,压缩机转速为2000rpm时,带中间喷射器的准二级压缩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从2.52kw降低至1.32kW,降低了约474%;压缩机转速为4000rpm时,系统的制冷量从3.64kW降低到2.8lkW,降低了22%;压缩机转速为5000rpm时,系统的制冷量从4187kW降低到3.52kW,降低了17%左右:且比较图3.15d和3.15e,发现系统制冷循环的制冷量降低幅度比压缩机输入功率降低幅度大,因此造成图3.15f表现的随着车外环境温度的降低,系统的制冷COP也逐渐减小从图3.15d中可以看到系统制冷量在压缩机高转速时要比低转速时要高,因为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空调系统压缩机转速提高也就提高了系统制冷剂循环量,所以图3.15d和图3.15e中可以看到压缩机转速较低的曲线在下方。而且在车外环境温度相同的时候随着压缩机转速增加,其输入功率的增大速度快于系统制冷量的增加速度,随意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大,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呈现减小趋势。在-15℃时,压缩机转速在5000rpm时,其COP为1.85。

3.5本章小结

本章节首先介绍了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样机的具体参数和配置,焓差实验室的测试系统装配以及实验方案,实验测试原理及主要的测试设备,还有实验中测点的具体布置等实验前准备。

然后对实验最终数据行了整理,就车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压缩机转速对系统制冷性能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压缩机转速下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的电动汽车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蒸发温度、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系统的制冷量以及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和系统的制冷COP随车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系统的蒸发温度、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制冷量和压缩机的功耗(输入功率)以及系统的制冷COP都随着车室外环境温度的减小而减小。

另外,该热泵系统在各个车室外环境温度下的最大制冷量都能达到4kW;在车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低至-15℃℃时,双级压缩喷射涡旋压缩机的转速为6000rpm时,排气温度约为78.19℃,系统循环的制冷量为4.19KW,制冷COP为1.75。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样机在-15℃的车室外环境中不仅能提供足够电动汽车采暖需求的热量,而且能够稳定可靠运行。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供电动汽车使用的普通热泵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较高和制冷性能衰减的问题。

第5章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火用分析

本文的第二章中的2.4节以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对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它可以发现系统循环中哪些部件能量损失大,但未能考虑到能量质量的变化,系统耗能的真正原因不能被发现。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能够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的乃至全部的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

究其热力循环系统中不可逆损失发生环节及其原因,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对系统进行损失分析,较准确地反映出系统能量利用中的薄弱环节是极其有必要的,也称为可用能,是系统中可以被转换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不可以转换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就称其为火用损失

5.1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火用分析

5.1.1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失

本节联系能量的“量”与“质”,考虑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的不可逆性,忽略管道的损失,对带回热器的汽车空调系统各个部件列出火用损失方程,分析系统的火用损失4,其P-h图如图2.6所示。

1)双级压缩带中压进气口的压缩机火用损失

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压缩机,其压缩过程在上文2.2节中已详细介绍。

压缩机的火用损失主要是由气体之间的摩擦损失、内部传热损失以及运动部件损失。对于带中压吸气口的压缩机来说,其输入火用为输入电机的电功率E xw及通过吸气口和中间进气口流入工质的焓火用e xh1和e xh7,输出火用为通过排气口流出工质的火用e xh3,假定压缩过程是在定熵绝热的条件下开展的,其火用损失为: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内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 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电动汽车空调与普通空调装置相比,电动汽车空调装置以及车内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八、、? 1)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运动的车辆上,要承受剧烈而频繁的振动与冲击,要求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根据现状和实际使用需求叙述了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热泵发展趋势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内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

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1.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电动汽车空调与普通空调装臵相比,电动汽车空调装臵以及车内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运动的车辆上,要承受剧烈而频繁的振动与冲击, 要求电动汽车空调装臵结构中的各个零部件都应具有足够抗振动冲击的强度和良好的系统气密性能; 2)电动汽车大部分属于短距离代步,乘坐时间较短,加上电动汽车内乘员 所占空间比大,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多,相对热负荷大,要求空调具有快速制冷、制热和低速运行能力; 3)电动汽车空调使用的是车上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源,压缩机工作效率高, 控制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4)汽车车身隔热层薄,而且门窗多,玻璃面积大,隔热性能差,电动汽车 也不例外,致使车内漏热严重;

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性能试验研究上课讲义

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性能试验研究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人类越来越多的使用燃油汽车,汽车尾气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 气候极端变化。我国的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极其有限,早在2009 年,石油消费进口依 存度就突破了“国际警戒线”(50%),高达52%。汽车保有量却是逐年增加,如果 汽车几乎完全依赖于化石燃料,很容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甚至导致燃料的供应 中断。再者,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PM10(可吸入颗粒物)、NOx(氮 氧化物)、SO2(二氧化硫)和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 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纯电动汽车是以电能驱动的,具有燃 油汽车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污染少、噪声低。其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 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 减少,且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发出的噪声较燃油汽车发动机小得多;二、能源的利用具有 多元化,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如煤、核能、水力、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获得, 能源利用更加安全;三、可在夜间利用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起到平抑电网的 峰谷差的作用;四、效率更高和控制更容易实现智能化。 作为一种具有环保和节能优势的先进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纯电动汽车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得到商业化的应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起步 较晚,但国家从维护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和实现我国汽车工 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八五”开始到现在,电动汽车研究一直是国家计 划项目,并在2001 年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 机构,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与此同时,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地方政 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计划实现电动汽车在本地的产业化。 电动汽车代表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各国政策的扶持为电动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 路,近年来,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的发展态势,据国外著名金融杂志 JP Morgan 报道,预计到2020 年全球将有1100 万辆电动汽车上市销售,这意味着到那时电动汽车将分别占有北美20%和全球13%的市场份额,但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遇到 很多技术问题,特别动力电池技术,续驶里程的提高和充电网络的建设等问题。 空调系统作为改善驾驶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汽车安全性及为乘员营造 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的重要手段,对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电 动汽车用空调系统与普通的汽车(内燃机驱动)空调相比,由于原动机不同而引发一系 列新变化。主要体现在:1)普通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依靠发动机通过一个电磁离 合器驱动,而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自带电动机独立驱动;2)电动汽车没有用来采暖的 发动机余热,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采暖用的热源,必须自身具有供暖的功能,即 要求制冷、制热双向运行的热泵型空调系统。 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供暖和除霜所需能量均来自于整车动力电池。作为电动 汽车功耗最大的辅助子系统,空调系统的使用将极大的降低其续驶里程。因而,通过优 化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其性能对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推广电动汽车的应 用有着重要意义。 1.2.2 热泵式汽车空调研究现状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随着 汽车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空调系统已经成为 现代汽车上必不可少的装置。汽车空调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如需要承受频繁的震动和冲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3.1、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方案

电动汽车加装空调系统方案 现阶段的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主要分两种: 1、热电(偶)空调控制系统 2、热泵型空调控制系统 热电偶空调控制系统具有很多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特点,并且与传统机械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热电空气调节具有以下特点: a)、热电元件工作需要直流电源; b)、改变电流方向即可产生制冷、制热的逆效果; c)、热电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时间很短,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 d)、调节组件工作电流的大小即可调节制冷速度和温度,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001℃,并且容易实现能量的连续调节; e)、在正确设计和应用条件下,其制冷效率可达90%以上,而制热效率远大于1; f)、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电动汽车的整备质量;可靠性高、寿命长并且维护方便;没有转动部件,因此无振动、无摩擦、无噪声且耐冲击 但是对于热电(偶)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目前存在着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较低,制冷性能不够理想,并且热电堆产量受到构成热电元件的蹄元素产量的限制。不具备电动汽车

空调节能高效的要求。这使得电动汽车空调更倾向于选用节能高效的热泵型空调。 热泵型空调控制系统是在原有燃油汽车上进行改进的,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制冷、制热效率高,相关企业开发的全封闭电动涡旋压缩机,是由一个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通过制冷剂回气冷却,具有噪声低,振动小,结构紧凑,质量轻等优点。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所优先选用的空调系统为冷暖一体式热泵型空调控制系统。加热系统采用传统的PTC加热系统,制冷系统采用蓄电池直接驱动电动压缩机,通过脉宽调制对压缩机转速进行调整,从而调节制冷量,冷凝设备主要用的是平行流冷凝器,蒸发设备主要用的是层叠式蒸发器,节流装置仍然是热力膨胀阀,制冷剂仍然是R134a。 空调各部件尺寸根据各个供应商送样决定。

【CN210047289U】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46808.3 (22)申请日 2019.03.19 (73)专利权人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城东闸 头 专利权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季晨捷 芮富林 王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3107 代理人 徐斌斌 (51)Int.Cl. B60H 1/00(2006.01) B60H 1/32(2006.01) F25B 30/02(2006.01) F25B 4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 系统,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电 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换热效率低 的技术问题。本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 机、室外换热器、室内冷凝装置、气液分离器、电 子膨胀阀一和换向阀,换向阀具有阀口一、阀口 二、阀口三和阀口四,阀口一可选择地与阀口二 和/或阀口四连通,阀口二可选择地与阀口三连 通;阀口一通过冷媒管道分别与压缩机的出口和 室内冷凝装置的冷媒出口连通,阀口二、室外换 热器、电子膨胀阀一、阀口四通过冷媒管道依次 连接,阀口三通过冷媒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连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 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210047289 U 2020.02.11 C N 210047289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047289 U 1.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内冷凝装置(3)、室外换热器(5)、气液分离器(13)和电子膨胀阀一(7),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和入口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室内冷凝装置(3)的冷媒入口、气液分离器(13)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4),所述换向阀(4)具有阀口一(41)、阀口二(42)、阀口三(43)和阀口四(44),所述阀口一(41)可选择地与阀口二(42)和/或阀口四(44)连通,所述阀口三(43)可选择地与阀口二(42)连通;所述阀口一(41)通过冷媒管道分别与压缩机(1)的出口和室内冷凝装置(3)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阀口二(42)、室外换热器(5)、电子膨胀阀一(7)、阀口四(44)通过冷媒管道依次连接,所述阀口三(43)通过冷媒管道与气液分离器(13)的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阀口一(41)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电磁阀(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向阀一(6)和室内蒸发器(11),所述单向阀一(6)并联于电子膨胀阀一(7)上,且所述单向阀一(6)的入口与室外换热器(5)的端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11)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单向阀一(6)的出口、气液分离器(13)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11)入口端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电子膨胀阀二(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池冷却箱(10),所述电池冷却箱(10)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单向阀一(6)的出口、气液分离器(13)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池冷却箱(10)入口端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电子膨胀阀三(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蒸发器(11)的出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3)的入口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单向阀二(12),所述单向阀二(12)的入口与所述室内蒸发器(11)的出口连通,所述单向阀二(12)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3)的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冷凝装置(3)为室内冷凝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冷凝装置(3)包括介质换热器(14)、暖风芯体(17)和水泵(16),所述介质换热器(14)具有冷媒层和冷却液层,所述室内冷凝装置(3)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分别设置于冷媒层的两端,所述冷却液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水泵(16)、冷却液层和暖风芯体(17)通过冷却液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却液闭合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液壶(15),所述补液壶(15)的入口通过冷却液管道同冷却液层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补液壶(15)的出口通过冷却液管道同水泵(16)的入口连通。 2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电气 一、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现代汽车所装备的电气系统,按其用途可大致归纳并划分为下面四部分: 1.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前两者是并联工作,发电机是主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升高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使之保持稳定。 2.用电系统 汽车上用电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动系:主要机件是启动机,其任务是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它是汽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点火系统或传统点火系统的全部组件。其任务是产生高压电火花,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3)照明系统:包括车内外各种照明灯以及保证夜间安全行车所必须的灯光,其中以前照明灯最为重要。军用车辆还增设了防空照明。 (4)信号系统:包括电喇叭、蜂鸣器、闪光器及各种信号灯等,主要用来保证安全行车所必要的信号。 (5)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指由微机控制的装置,包括:电子控制点火装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等,分别用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和操纵自动化等性能。 (6)辅助电器:包括电动刮水器、低温起动预热装置、空调器、收录机、点烟器、防盗装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调节器等。辅助电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向舒适、娱乐、保障安全方面发展。 3.检测系统 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水温表、油压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各种报警灯,用来监测发动机和其它装置的工作情况。 4.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包括中央接线盒、电路开关、保险装置、插接件和导线等,以保证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汽车电气系统电系的特点 汽车电气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低压 汽车电系的额定电压有12伏(V)、24V两种,汽油车普遍采用12V电系,而柴油车多采用24V电系。电器产品额定运行端电压,对发电装置12V电系为14V;对24V电系为28V。对用电设备电压在0.9~1.25倍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动时应能正常工作。 2.直流 汽车电系采用直流是因为起动发动机的启动机,为直流串激

电动汽车空调的现状与发展

电动汽车空调的现状与发展 The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空调的结构,制冷系统原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并且为了提高其舒适性,分析发展趋势以及更好的汽车空调新技术。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electrical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comfort, and want to find out new technology of air conditioner to make it better. 关键词:电动汽车(Electric automobile)电动汽车的结构(Electrical automobile’structure)空调系统(air conditioner)现状(present situation)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trend) 前言: 汽车空调在当今社会的汽车配置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各种季节、天气及其它行驶条件下,大家都希望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状态。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而对于新一代的纯电动环保型汽车来说空调的设置无疑与现在的主流汽车有所不同,但匹配空调系统又是

完全必要的,所以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是现今市场的急切需要的。 正文: 电动汽车的结构: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1. 电源 电源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源是铅酸蓄电池,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由于比能量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寿命较短,逐渐被其他蓄电池所取代。正在发展的电源主要有钠硫电池、镍铬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等,这些新型电源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 动机调速控制装置 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是为电动汽车的变速和方向变换等设置的,其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压或电流,完成电动机的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的控制。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电动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轩小波1,2陈斐1,2 1.上海新能源汽车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制冷研究院 摘要:基于一款电动汽车空调设计了热泵空调系统试验台架,研究了不同压缩机转速和环境温度条件下双换热器和三换热器系统对热泵空调换热性能、总成出风口平均温度及系统COP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高双换热器系统和三换热器系统的换热性能越高,且三换热器系统的性能优势越明显;压缩机转速为5500rpm、室外环境温度为7℃、1℃、-5℃工况下,三换热器系统较双换热器系统总成出风口平均温度分别高8.0℃、7.2℃和6.1℃,系统COP分别提高15.0%、16.5%和18.2%,提高了电动汽车乘员舱的舒适性和能效比。 关键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实验研究三换热器系统系统COP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Shanghai 201108 Abstract: Designed a test bench of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an electric car air-conditioning. The impact of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ransfer performanc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outlet assembly and the syste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base on two exchangers system and three exchangers system, under different compressor speeds and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er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higher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two exchangers system and three exchangers system, transfer performance advantages more obvious of the three exchangers system. Under compressor speed is 5500rpm, ambient temperature is 7℃,1℃,-5℃conditions, average temperature of outlet assembly of the three exchangers system higher 8.0℃, 7.2℃and 6.1℃than the two exchangers system,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increased 15.0%, 16.5% and 18.2% respectively, and the electric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 is also improved. 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ree heat exchangers system syste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1前言

电动汽车热泵系统简述

第16卷第7期 身| >1" f 寶;謂2 0 1 6 年 7 月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78-81 电动汽车热泵系统简述 陈雪峰叶梅娇黄一波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电动汽车塑调系统采用的制冷和采暖技术,并着重对车用热泵技术进行了详 细的说明。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泵;空调;采暖 Introduction of heat pump system in electrical vehicles Chen Xuefeng Ye Mengjiao Huang Yibo (B Y D A uto Industry Company Lim ited ) ABSTRACT It was introduced the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technology of electric car air conditioning ? especially in heat pump . KEY WORDS new energy;electric car;heat pum p ;air -conditioning;heating 传统燃油汽车中,汽车空调在制冷时由于压 缩机需要发动机驱动,会增加一定的油耗,但因 该部分油耗较低,对续航里程影响不大。而在采 暖时,由于利用的是燃油车发动机余热,并不会 造成多余油耗,对续航里程几乎没有影响。而对 于纯电动汽车,空调又由电能驱动,且消耗电能 较多,因此,空调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不 容忽视。 1纯电动汽车空调目前使用状况 1.1当前电动汽车采用的制冷技术目前,已上市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制 冷技术与传统燃油汽车采用的空调制冷技术原理 相同,都是通过改变制冷剂的物理状态进行制冷。 这种制冷技术成熟度高、应用面广,其C O P 值可达 到2.0以上。 纯电动车在夏季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时, 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车能耗约由于当前电 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不宽裕,如何进一步降低汽 车空调制冷时的能耗受到业内关注。 1.2当前电动汽车采用的采暖技术 当今上市的纯电动汽车普遍使用P T C 水加热 器系统或P T C 风加热器系统来实现乘员舱采暖功 能(图〗、图2)。 图1 PTC 风加热器图2 PT C 水加热器对于纯电动车来说,一般使用P T C 风加热,此 种方式只需要将传统汽车空调暖风芯体替换为 P T C 风加热器,再辅以必要的控制设备,就能直接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陈雪峰,比亚迪n 个:.1:业川似公氷笫丨‘ /I :,业部空调丨:厂厂K : ?从事新能源n 个:热竹理系统研究。

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性能研究由于纯电动汽车无发动机冷却热源用于冬季车内供热,开发冷暖两用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已成为当前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准双级压缩循环原理,结合工质R134a的低温特性和系统设备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解决了R134a热泵空调系统低温环境工况下高效可靠供热运行技术,为开发适合纯电动汽车的高效热泵空调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数学模型。包含混气型涡旋式电动压缩机、车外换热器(冷凝器)、车内换热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混气换热器(中间换热器)以及循环工质R134a热物性参数数学模型,并根据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耦合性能,形成预测该系统性能的系统数学模型。 模拟分析了车外环境温度、混气比率等因素对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二者变化趋势相同,吻合较好。 (2)设计了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运行工况和实际需要实现中压补气和低压混气两种热泵供热循环技术,可实现不同工况下对电动汽车制冷、制热、车外换热器除霜等多种基本工作模式,通过压缩机降温增效混气系统和辅助电加热器使该系统能够在室外-20℃超低温环境温度下高效稳定地进行制热循环。 (3)设计并搭建了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性能实验平台。通过该实验台分别完成了电动汽车制冷、普通制热、低温制热和车外换热器除霜等基本工作模式下系统的性能实验。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显著降低,当车外环境温度为-20℃时仍正常运行,压缩机排气温度可有效控制在80℃以下,解决了非混气热泵循环排气温度过高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系统制热量明显提升,在车外环境温度为10℃时,非混气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为4200W左右,混气型低温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在5300W左右,制热量提高了20%以上;系统低温工况运行效率较高,在车外环境温度为-20℃时,系统COP达1.5左右,高于电加热供热、热电半导体供热等其他供热方式。(4)提出了提温增焓逆循环快速融霜技术方法。 经实验研究,在0℃至-20℃的环境温度下,利用该快速融霜技术方法可在50~100秒时间内完成车外换热器的完全融霜,实现了快速融霜。(5)依据模拟与实验结果对纯电动汽车用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纯电动汽车车载低温热泵空调系统,在大型人工环境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的车载性能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车载系统在标准制冷工况、标准制热工况、低温制热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系统性能,并通过压缩机的变频转速控制和PTC(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辅助热源保证了系统在高温和低温环境温度下车内温度维持在舒适范围,实现了系统高效节能与可靠运行的统一。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指南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指南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依据标准 (1) 3.1 欧盟标准 (1) 3.2 美国标准 (1) 3.3 国家标准 (1) 3.4 行业标准 (2) 3.5 企业标准 (3) 4 基本要求 (3) 5 空调系统结构布置与设计内容....................................... (4) 5.1 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4) 5.2 HVAC总成选型与布置设计 (4) 5.3 空调控制面板设计 (5) 5.4 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 (5) 5.5 压缩机选型设计及压缩机安装支架设计 (7) 5.6 冷凝器及储液器设计 (7) 5.7 冷凝器风扇的选型与安装结构设计 (7) 5.8 制冷管路设计 (8) 5.9 电气控制原理设计与协调 (8) 5.10 空调系统的性能指标及系统试验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 (10)

目 次 本指南是充分借鉴公司电动车型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及积累的数据、结合公司现有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编写而成的,旨在指导公司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期望在空调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本指南将在本公司所有电动车型空调系统设计中实施,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指南概述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依据标准、基本要求、空调系统结构布置与设计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新产品空调系统的设计,老产品改进和改型的空调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J B022 电动汽车HVAC总成技术条件 Q/J C021 空调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指南 Q/FD TSF6 001 整车空调系统环模试验及路试技术要求 3空调系统设计依据标准 以下标准是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性能和结构应依据的标准,空调系统国内国外设计指标及试验项目详见各标准内相关规定。 3.1 欧盟标准 672/2010/EU机动车辆玻璃表面的除霜和除雾系统 2006/40/EC 机动车辆空调系统的排放 ECE R100 关于认证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涉及施工安全与功能安全的特殊要求 ECE R122 关于M类、N类 及O类车辆在其加热系统方面认证的统一规定 3.2 美国标准 SAE J 2344-2010 电动汽车安全指南 SAE J 902-1999 乘用车前风窗除霜系统 SAE J 381-2000 载货车、大客车及多用途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试验规程和性能要求 49 CFR 393 G77 加热器 FMVSS 101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FMVSS 103 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 FMVSS 302 内饰材料的易燃性

电动汽车空调的取暖方案

电动汽车空调的取暖方案 电动汽车具有悠久的历史,存在的时间并不比内燃机汽车短。早期的电动汽车由于受到蓄电池等因素的限制,其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消耗电能。一种方法是在对蓄电池充电的同时为车室内提供暖气,此方法只适用于短距离的驾驶。即在电动汽车开始运行阶段,车室内能保持舒适的温度,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空调系统的性能迅速下降。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独立的小型燃油装置提高电动汽车车室内的环境温度,此方法虽能较好的满足车室内供暖的要求,但是燃烧产物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室内取暖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采用PTC加热器、空调座椅、热泵空调系统等方法。 1、采用PTC加热器取暖 PTC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当PTC热敏电阻的温度超过居里温度时,其电阻值会急剧增加,从而使加热器的功率变得很小。目前,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大部分电动汽车均采用PTC热敏电阻做成的加热器来提高车室内的环境温度。 利用PTC热敏电阻制成的加热器为电动汽车车室内供暖时,虽然具有恒温发热、无明火、温升速度快、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不需要控制系统等优点,且不需要改动暖风机总成的壳体,但是能耗较高。当车室内要满足除霜、取暖等相关法规要求时,PTC 需要达到3kW以上的功率。这样不仅会对蓄电池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产生异味,存在安全隐患。由于PTC加热器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取暖装置,其最大能效比仅为1。对于电动汽车而言,PTC加热器并不是最佳的取暖方案。 2、采用电机冷却液余热,同时辅助PTC加热器取暖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因此可采用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类似的取暖方法,即利用电机冷却液的余热来提高车室内的环境温度。当冷却液的余热无法满足车室内取暖的要求时,此时再辅以PTC加热器取暖。 由此可知,采用此方法为电动汽车的车室内供热时,在PTC加热器不工作的情况下,几乎不消耗电能,但是需要增加一些管路、阀门、加热器等部件,同时还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3、采用空调座椅取暖 当直流电通过不同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时,除了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会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