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烷理化性质表

戊烷理化性质表
戊烷理化性质表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一、目的 1、学习应用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3、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原理 1、叶绿体色素: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 高等植物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两种)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b(简写为chla、chlb,其结构式见图7-3),chla通常呈蓝绿色,而chlb呈黄绿色,chlb是chla局部氧化的衍生物。chla是chlb的三倍,二十世纪30年代,知道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50年代末期,人工合成了叶绿素a,其它色素也几乎在同时发现。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两种,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二倍。一般植物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到四倍;胡萝卜素:C40H56 (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 叶黄素:C40H54(OH)2 (同分异构体很多)。 2、理化性质:这二大类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为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 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在碱的作用下,可使其酯键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叶绿酸的盐,能溶于水,但由于它保留有Mg核的结构,仍保持原来的绿色。而类胡萝卜素中,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β—胡萝卜素水解可生成2分子维生素A,叶黄素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二元醇,不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根据这一点,可以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开。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其中的Mg被H所代替形成褐色的去Mg叶绿素:去Mg叶绿素能与其他金属盐中的铜、锌、铁盐等代H,又重新呈现绿色,比原来的绿色更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3、功能: 1.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根据功能来区分,叶绿体色素可分为二类: (1)作用中心色素: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部”,呈蝌蚪型,大卟啉环由四个小吡咯环以四个含有双键的甲烯基(-CH=)连接而成。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其“头部”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而其“尾部”是叶绿酸的双羧基被甲醇和叶醇所酯化后形成的脂肪链,具疏水亲脂性,可以与膜上的双卵磷脂层结合,因此,这决定了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是有规则的定向排列。极少数具特殊状态的chla分子,其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易被光激发而使电子与电荷分离,引起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反应,因此这些chla分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称“作用中心色素”; (2)天线色素(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包括大部分chla 和全部chlb、胡萝卜素、叶黄素。这些色素排列在一起,象漏斗一样,把光传递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引起光化学反应。类胡萝卜素还是一种保护性色素,在光过强时,可耗散过剩激发能,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防止光合器官被氧化损伤。 3、形成条件: 叶绿素的形成

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乙酸[含量>80%];醋酸;冰醋酸危险货物编号:81601 英文名:acetic acid UN编号:2789 分子式:C2H6O2分子量:60.05 CAS号:64-19-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熔点(℃)16.7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密度(空气=1) 4.1 沸点(℃)118.1 饱和蒸气压(kPa) 2.07/20℃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53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免经皮); LC50:13791 mg/m3 1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 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 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 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急救方法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 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 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④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39 爆炸上限(v%)17.0 引燃温度(℃) 463 爆炸下限(v%) 4.0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 建规火险分级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冻季应保持库温 高于16℃,以防凝固。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 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 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 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叶绿素理化性质及含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乙)指导老师: 廖敏 成绩: 实验名称: 叶绿素理化性质和含量 实验类型: 定量探究型 同组学生姓名: 方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 分析。原理如下: 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 分开; 3.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可依次被H+和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4.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 、b 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吴主光 学号: 3110100403 日期: 2013.10.17 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 装 订 线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具、各种容(量)器、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定性分析: 鲜叶5g+95%30ml(逐步加入),磨成匀浆 过滤入三角瓶中,观察荧光现象:透射光绿色,反射光红色。 皂化反应(3ml):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5ml和H2O1ml分层后观察:上层呈黄色,为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下层呈绿色,为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取代反应(1):加醋酸约2ml,变褐(去镁叶绿素);取1/2加醋酸铜粉加热,变鲜绿色,为铜代叶绿素。 取代反应(2):鲜叶2-3cm2,加Ac-AcCu 20ml加热,观察: 3 min变为褐绿色的去镁叶绿素, 5 min后,变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测定: 皂化反应的上层黄色石油醚溶液(稀释470nm OD 0.5-1) 反复用石油醚粹取,直到无类胡萝卜素,离心得叶绿素(盐)(稀释663nm OD 0.5-1) 在400-700nm处扫描光谱,分别测定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峰. 叶绿素定量分析:鲜叶0.1g,加1.9mlH2O,磨成匀浆,取0.2ml加80%丙酮4.8ml,摇匀,4000转离心3min,上清液在645,652,663测定OD,计算Chla,Chlb 和Chl总量的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分析表[整理]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分析表[整理]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分析表 UN.1202 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淡黄色液体。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凝固点(?) 0 相对密度(空气=1) 4.0 理化 沸点(?) 282—338 相对密度(水=1) 0.82—0.86 性质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 (MPa) 饱和蒸汽压(kPa) 4.0 燃烧热 (MJ/?) 33 最小引燃热量(mJ) 无资料 溶解性: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无资料接触限值 3(mg/m)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毒性:LD:7500?/? 50毒性皮肤接触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及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健康健康危害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危害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毒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及 冲洗皮肤。就医。健康 危害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急救措施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 医。 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燃烧性易燃闪点(?) 不低于55 0.7,自燃温度(?) 爆炸极限(v %) 5.0% 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特性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危险性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 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已灭火方法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采用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 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 泄漏应急处理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区域。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或储罐。远离热源和火种。与可 储运注意事项燃物、有机物、氧化剂隔离储运。夏令炎热季节,早晚运防护

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实验日期 同组姓名

摘要:为探究植物叶绿素理化性质,根据不同的叶绿体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吸附剂上的吸附性差异,本实验在提取菠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后,利用纸层析法将不同的色素分离的方法,对植物叶绿素的理化性质进行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1、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分子吸收光能后,从基态转变到激发态。叶绿素分子有两种单线激发态,对应两个主要的光吸收区。 分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不超过数纳秒(10-9秒) 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衰变(Decay)。 叶绿素a:C 55H 72 O 5 N 4 Mg,MW=893.4891 叶绿素b:C 55H 70 O 6 N 4 Mg,MW=907.4727 胡萝卜素:C 40H 56 , MW= 536.8726 叶黄素:C 40H 56 O 2 , MW=568.8714 实验目的: 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菠菜 2、实验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 管等 3、实验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 醋酸铜 三、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 (2)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 3 ,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ml; (3)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 2、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 (1)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0.5cm的

乙酸,醋酸的理化特性表

乙酸;醋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 英文名:Acetic acid 分子式:C2H4O2 分子量:60.05 CAS号:64-19-7 RTECS号:AF1225000 UN编号:2789;2790 危险货物编号:81601 IMDG规则页码:8100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具腐蚀性。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 熔点:16.7 沸点:118.1 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汽压(kPa):1.52/20℃ 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在水中沉底,与水混合释放热量。可产生刺激性蒸气。冰点为62°F(17℃)(酸可能结冰,胀破容器)。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UN:2790(质量含量大于10%,但少于80%的溶液);2789(质量含量大于80%的醋酸溶 液) 临界温度(℃):321.6 临界压力(MPa):5.7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1~0.17 燃烧热(kj/mol):873.7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39 最小点火能(mJ):0.62 自燃温度(℃):463 爆炸下限(V%):4.0 爆炸上限(V%):17.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强酸、脂肪胺、链烷醇胺、异氰酸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乙醛、2—氨基乙醇、 氨、硝酸铵、氯磺酸、铬酸、亚乙基二胺、二甲基胺、卤化物、过氧化物、高氯酸盐、高 氯酸、高锰酸盐、异氰酸磷、三氯化磷、叔丁醇钾及二甲苯不能配伍。腐蚀铸铁、不锈钢 和其他金属,放出易燃的氢气。能腐蚀多种橡胶或塑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储 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人水路,通知有 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 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 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冬天要做好防冻工作,防止冻结。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 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 械设备和工具。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 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如有可能,用安全掩埋法处 置。

试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试验目的1学会

实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三、实验器材 新鲜的植物叶片。 研钵;漏斗;100ml三角瓶;玻璃棒;剪刀;滴管;培养皿;定性滤纸条(5cm×1.5cm)。 毛细管;试管;试管架;石棉网;烧杯(100ml);酒精灯;铁三角架;刻度吸量管2ml、5ml各1支。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2、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体积比) 3、醋酸铜粉末;5%的稀盐酸 4、甲醇、KOH 五、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

物质的性质,鉴别及推断

考点名称: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二)、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淀粉水解: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培养基:将细菌接种在平板上,置37度温箱中培养24h,加革兰氏碘液于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呈蓝色者为阴性,无蓝色为阳性。 甲基红试验:是根据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这个原理进行的测验。 产氨实验(乙酰胺肉汤)原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一种脱酰胺酶,可使乙酰胺经脱酰胺作用释放氨,滴加纳氏试剂(碘化汞钾),氨在碱性条件下与碘化汞钾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操作:将纯培养物接种到装有乙酰胺肉汤的试管中,在36℃±1℃下培养20h~24h。然后向每支试管培养物加入1~2滴钠氏试剂,检查各试管的产氨情况,如表现出从深黄色到砖红色的颜色变化,则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 吲哚试验:是指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则为吲哚试验阳性。 过氧化氢酶试验(又名:接触酶试验) 一、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 二、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临用时配制。 三、试验方法挑取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一接种环,置于洁净试管内,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2mL,观察结果。 四、结果于半分钟内发生气泡者为阳性,不发生气泡者为阴性。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精品文档 . 表-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乙酸正丁酯;醋酸正丁酯;乙酸丁酯危险货物编号:32130 英文名:butyl acetate;butyl ethanoate UN编号:1123 分子式:C6H12O2分子量:116.16 CAS号:123-86-4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熔点(℃)-73.5 相对密度(水=1) 0.88 相对密度(空气=1) 4.1 沸点(℃)126.1 饱和蒸气压(kPa) 2.00/2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3100mg/kg(大鼠经口); LC50:948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对眼及上呼吸道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吸入高浓度本品 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 统的症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皮肤接触可 引起皮肤干燥。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22 爆炸上限(v%)7.5 引燃温度(℃) 370 爆炸下限(v%) 1.2 建规火险分级甲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 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搬运时应轻装 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 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 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 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 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 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 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 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 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三、实验器材 新鲜的植物叶片。 研钵;漏斗;100ml三角瓶;玻璃棒;剪刀;滴管;培养皿;定性滤纸条(5cm×1.5cm)。 毛细管;试管;试管架;石棉网;烧杯(100ml);酒精灯;铁三角架;刻度吸量管2ml、5ml各1支。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2、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体积比) 3、醋酸铜粉末;5%的稀盐酸 4、甲醇、KOH

五、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暗处放置3~5min,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它剪成长约10cm ,宽约1cm 的滤纸条。 (2)用毛细管吸取色素提取液。在滤纸条的一端(约距这一端的1cm处)划出一条滤液细线,等滤液干燥后,再重复划4~5次。 (3)将滤纸条的另一端(约距这一端1cm处)折成“V”字形,并将它挂在放有层析液的烧杯壁上(注意:色素线要略高于层析液面,且滤纸条下端最好不要碰到烧杯壁),盖上培养皿。 3.叶绿体色素的性质鉴定 (1)荧光现象的观察 取1支20ml刻度试管加入5ml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在直射光下观察溶液的透射光与反射光颜色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2)皂化作用(绿色素与黄色素的分离) 在做过荧光现象观察的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试管中加入1.5ml 20%KOH-甲醇溶液,充分摇匀。片刻后,加入5ml苯,摇匀,再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1.5ml 蒸馏水,轻轻混匀(勿激烈摇荡),于试管架上静置分层。若溶液不分层,则用滴管吸取蒸馏水,沿管壁滴加,边滴加边摇动,直到溶液开始分层时,静置。可以看到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叶绿素a和b (以及少量的叶黄素);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溶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3)H+和Cu++对叶绿素分子中Mg++的取代作用 取上述色素乙醇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5%HCl数滴,摇匀,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当溶液变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微微加热,观察记载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六、注意事项

烧碱理化性质表

标识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CAS号:1310-73-2 RTECS号:WB4900000 UN编号:1823固体;1824溶液 危险货物编号:82001 IMDG规则页码:822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739℃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丁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 热。具有强腐蚀性。 易燃性(红色):0 反应活性(黄色):1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 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 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 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 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雨天不宜运输。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高浓度对水 生生物有害。 包装方法:小开口塑料桶;塑料袋、多层牛皮纸外木板箱。 ERG指南:154 ERG指南分类: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不燃的)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0.5mg/m3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OSHA 2mg/m3;ACGIH 2mg/m3[上限值]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毒性:IDLH:10mg/m3

乙酸理化特性表

乙酸81601(8.1类酸性腐蚀品) 包装:小开口铝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 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 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包装类别:Ⅱ 物质名称: 乙酸英文名称Acetic acid 危规号:81601 分子式CH3COOH 分子量60.05 物化特性 沸点(℃)118.1℃比重(水=1) 1.05 饱和蒸气压(kPa) 2.07熔点(℃)16.7 ℃ 蒸气密度(空气=1)1.52/20℃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临界温度321.6℃燃烧热873.7kJ/mol 外观与气味无色透明液体或结晶,有强刺激酸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酸酐、乙酸盐及乙酸酯,塑料、染料、药物、杀虫剂等及食物添加剂。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39℃爆炸极限 4.0~17.0 自燃温度463℃建筑火险分级乙 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雾状水、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活泼,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对铅及其他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 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口√ 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LC505620ppm(小鼠吸入)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1 V-P试验 原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培养基配制方法: 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K2PO4):5g;蒸馏水:1000mL;PH:7.0~7.2,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剂:40%NaOH(或KOH),a-萘酚。 试验方法: 将试验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 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2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培养基配制方法: 与V-P试验培养基一致。 试剂: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试验方法: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3 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 蛋白胨:2g ,K2HPO4 :0.2g ,NaCl:5g ,糖(醇、糖苷):1% ,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NH4)2HPO4:1g ,MgSO4:0.2g ,KCl:0.2g ,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先调PH 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

穿心莲内酯提取精制理化性质鉴定

穿心莲连内酯提取精制探索资料准备全过程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主产于广东、福建等省,华中、华北、西北等地也有引种。 穿心莲内酯化学结构式 穿心莲内酯,分子式C20H30O5,天然植物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份,具有祛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对细菌性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痢疾有特殊疗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本品为二萜类内酯化合物,均难溶于水,通常仅能口服给药。 穿心莲内酯又名:穿心莲乙素,雄茸内脂。 物理性质:白色方棱形或片状结晶(乙醇或甲醇),无臭,味苦。在沸乙醇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略溶,极微溶于氯仿,在水或乙醚中几乎不溶。熔点230~231℃,(α)17D -126.6±2°(冰醋酸),[α]D –112.7 (c,0.53,MeOH),与碱性2% 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显紫红色,异羟肟酸铁反应呈阳性。密度(21℃)1.2317g/cm3。UVλEtOHmax nm (ε),223(12300); IRvKBrmax cm-1: 3448,3390~?279(OH),1828,1647,906 (C=CH2),1727 (α,β-不饱和γ-内酯),1672 (共的C=C); 13CNMR。 制备方法:穿心莲叶用95%乙醇浸泡,所得乙醇浸泡取液用活性炭脱色,脱色液蒸馏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静置得到粗晶品,粗晶加15倍量95%乙醇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静置重结晶,得淡黄色重结晶品,再经蒸馏水、氯仿、甲醇洗涤精制得到穿心莲内酯成品。对生药计,总收率1-1.5%。 (一)目的要求 学习中药中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从穿心莲中提取、分离穿心莲内酯的操作方法。 2.学习穿心莲内酯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

过乙酸溶液理化特性表

过乙酸溶液(过氧乙酸)52051(类有机过氧化物)包装:装入塑料桶,密封后再装入全木箱,每箱净重不超过20kg;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物质名称:过氧乙酸、过乙酸英文名称 peracetic acid CAS NO: 79-21-0 分子式:C2H4O3分子量: 危险货物编号:52051(类有机过氧化物) 沸点(℃)105 比重(水=1)(20℃) 饱和蒸气压(kPa)(25℃) 熔点(℃) 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硫酸。外观与气味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41 爆炸极限爆炸上限%(V/V):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灭火剂水、泡沫和二氧化碳剂灭火器 灭火方法水、泡沫和二氧化碳剂(灭火器)进行扑救。不得用干粉扑救过氧乙酸火灾。 危险特性易燃,加热至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有强腐蚀性。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 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 禁忌物强还原剂、强碱、金属盐类。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钾、氧化锰。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 急性中毒LD501540 mg/kg(大鼠经口);1410 mg/kg(兔经皮) LC50450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自然金: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2 -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具有延展性。鉴定特征: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比重大、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化学性质稳定,只溶于王水。 自然硫:物理性质:硫黄色,条痕白色至淡黄色,晶面呈金刚光泽,断口 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鉴定特征:黄色、油脂光泽、硬度小、性脆,有硫臭味,易溶于CS2,易燃、火焰呈蓝紫色。 石墨:物理性质:铁黑至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 呈土状者光泽暗淡,不透明。性软,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鉴定特征:铁黑色、条痕亮黑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小、染手。与辉钼矿相似,但辉钼矿具更强的金属光泽、比重稍大,在涂釉瓷板上辉钼矿的条痕色黑中带绿,而石墨的条痕不带绿色。 辉铜矿(Cu2S):物理性质: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条 痕暗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0}不完全,硬度2.5-3,比重5.5-5.8,略具延展性。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小、弱延展性,小刀刻划可留下光亮沟痕。 方铅矿(PbS):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有平行{100} 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互相垂直。鉴定特征:铅灰色,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比重大。有Pb的被膜反应,溶于HNO ,并 3白色沉淀。 有PbSO 4 闪锌矿(ZnS):物理性质:颜色变化大,从无色到浅黄、棕褐至黑色,随 成分中铁含量的增加而变深,亦有绿、红黄等色、系由微量元素引起;条痕由白色至褐色,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具平行{110}的六组完全解理,硬度3.5-4、比重3.9-4.2,不导电。鉴定特征:颜色变化大,可据晶形、多组解理、硬度小鉴别。 辰砂(HgS):物理性质:鲜红色,表面呈铅灰色之锖色;鲜红色条痕;金 刚光泽,半透明。鉴定特征:鲜红色的颜色和条痕,比重大。 黄铜矿(CuFeS2):物理性质: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 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比重4.1-4.3,性脆。鉴定特征: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区别。 斑铜矿(Cu5FeS4):物理性质: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或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