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相关解读

费尔巴哈论相关解读
费尔巴哈论相关解读

首页→教学档案→辅导用书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时间:2007-7-26 点击:1917 [字体大小:大中小]

16.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历史背景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

《序言》

《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

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2.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为了适应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斗需要,亦即现实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为了批判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打退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为了批判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所以,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的界限,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揭示其历史背景、阶级实质和“合理内核”,指出它的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过程。

(一)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

黑格尔哲学产生时,德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屈服妥协,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

在上述背景下所产生的黑格尔哲学,其阶级实质是上升到普鲁士国家哲学地位的资产阶级哲学,它是革命性和保守性兼而有之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恩格斯通过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共同点的比较,说明了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又通过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不同点的比较,说明黑格尔哲学又是保守的,软弱妥协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这种矛盾性质,归根结底是由于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黑格尔哲学的二重性。

(二)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恩格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一个著名命题揭示了它的合理内核。这个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和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一样,具有二重性,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革命性。它的保守的方面在于,包含着对现状的肯定,即是替普鲁士国家作辩护,替现存的社会关系作辩护的。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辩证法的革命因素。这就是: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决不是某种事物固定不变的属性。在黑格尔看来,对于某一种事物来说,现实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随着条件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就会成为不现实的,就会失去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被新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所取代。

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

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所以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由此,恩格斯进一步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结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三)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体现在黑格尔所讲的发展的主体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某种神秘的“绝对精神”。在他那里,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基础。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他的哲学观点来看(“哲学的认识是这样”),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发展是无限的。但是,他的体系却硬要给人类的认识一个终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二是从黑格尔的社会政治观点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过程,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所谓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不存在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却硬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终点,硬要给人们一个所谓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这个完美的国家就是他所谓的以等级制君主政体为内容的普鲁士王国。

在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中,体系占主导地位。恩格斯说:“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黑格尔哲学的保守的体系窒息了他的革命的辩证方法,所以使他不能从自己的革命方法中得出革命的结论来。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阶级根源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这一点决定了他的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必然要产生出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恩格斯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第一,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哲学的全部发展。第二,他的辩证方法不自觉地给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哲学家们不要再去追求那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体系,而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现有条件去发现那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

(四)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恩格斯阐述了黑格尔哲学在当时德国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影响,把它称之为“一次胜利进军”。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原因是: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资产阶级内部在政治上日益明显地分化为激进派和保守派,这是黑格尔哲学解体的社会基础。从黑格尔哲学本身的特点来看,由于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这样就“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场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的主要表现是:首先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即保守派和激进派,亦即两个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学术活动团体。前者注重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后者注重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其次,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分歧,促使了黑格尔哲学的迅速分解。在恩格斯看来,在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由于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必要性,把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推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第二章

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评述。第二章恩格斯主要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阐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三章是第二章的继续,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分析批判。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即远古时代人们的灵魂和灵魂不死的观念。远古时代人们所思考的灵魂对肉体的关系,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古老的表现形式。哲学基本问题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出现之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被明确地提了出来,“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对存在,或者说精神对自然界来说,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哲学家们就是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

第二方面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关于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是可知论;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就是不可知论。所以承认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恩格斯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说,从哲学史上看,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并且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

但是,只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管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说:“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在自然观方面,他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存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性,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三)恩格斯对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的批判

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就在于,他不是把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而是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承认“理想的力量”作为标准,因而荒唐地把费尔巴哈说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针对施达克的错误,恩格斯指出:第一,施达克把对理想目的的追求叫做唯心主义是不符合哲学史的事实的。第二,施达克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违反常识的。第三,施达克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第三章

这一章,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了他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揭露了他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和道德观抽象人性论的本质,阐述了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根源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指出了《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创立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指出:“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

(一)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批判了旧宗教,但是他批判旧宗教并不是为了消灭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即批判有神的、以上帝为崇拜对象的旧宗教,建立无神的、以“爱”为崇拜对象的新宗教。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把宗教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把宗教说成是一种与人类共存亡的永恒现象,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按其本质来说,是无神论,是和宗教根本对立的。

(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在宗教哲学里,还有男女不同,性别之分,而在伦理学里,连这最后一点差别都消失了。这样,他的伦理学,他的道德观,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就是抽象的、贫乏的和肤浅的,必然陷入历史唯心论。

恩格斯阐明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第一,道德具有具体历史性。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规范,一切道德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道德规范的内容、形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第二,道德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总是具有阶级性的,恩格斯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

(三)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史观的产生

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主要是他在理论上忽视实践,在行动上脱离实践,所以,他就“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因而陷入唯心主义。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也就是说超出费尔巴哈和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他们于1845年合著的《神圣家族》开始的。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一伙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论述了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著名原理,阐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初步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第四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主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及其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恩格斯指出,与唯心主义的虚构和想象相反,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理解世界,从事实的内在联系把握事实,除此之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其它的意义。这也就是说,它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第二,它“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观点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社会生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彻底性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

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旧哲学用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客观的联系,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个别理想人物思想的实现,根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恩格斯指出:“在这里也……应该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这个任务,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

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比较,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界中,如果撇开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的话,那么可以看出,都是一些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由这些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反,人类社会却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完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这就和自然界的那种盲目的、无意志的相互作用的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恩格斯把自然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这种不同称为“根本的不同”。因此,要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发现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要困难得多。

怎样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要“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地或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意识形态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化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即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恩格斯强调指出,要研究促使广大群众和领袖人物行动起来的思想动机,即“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在这里,恩格斯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原理。

(2)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通过对采用机器大工业以后的英国和法国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个经典性的结论,即“这三大阶级(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引者注)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与此相联系,恩格斯进一步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系统论述了经济基础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哲学和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对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决定作用。恩格斯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被压迫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变成政治的斗争,变成首先是反对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斗争,必然地要具有政治的形式。恩格斯又指出,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因为对立双方争夺政治统治权的斗争,是整个阶级的行动,是敌对阶级之间利害冲突的表现,而不是离开阶级关系的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归根到底,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是围绕着经济的解放进行的,是由对立的双方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恩格斯得出结论说:“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

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

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法律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律的本质是已经取得胜利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某一种法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也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区别只是在于,依经济关系的不同,以及国家政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时采取的表现形式好一些,有时坏一些。夸大国家和法的相对独立性,割断它们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是产生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恩格斯指出,哲学和宗教与政治法律思想相比,是离经济基础较远的两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那么直接,从表面看来,它们好像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最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归根结底,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恩格斯又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科学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第一,它有了明确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把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严格地区分开来,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第二,从它的内容上说,它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即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恩格斯在这里所特别强调说明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指出:由于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创立,使一切旧哲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了。“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结束了旧哲学的统治,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这种旧哲学如果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结束语》

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哲学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阐明了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恩格斯通过对1848年革命后德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待理论的不同态度的论述,阐明哲学是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服务的。恩格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一致性。他指出,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大公无私,愈是彻底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它就愈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但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它一开始就是面向工人阶级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服务的哲学。

三、问题思考

1.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以及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的?

3.在第二、三章中恩格斯是如何分析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

4.在第四章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

(原著文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258页。)(撰写人石云霞)

--关闭窗口>--

上一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下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邓莉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邓莉。今天有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到1894年之间写了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它们是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和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密特的两封信和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到22日写给约?布洛赫、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以及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五封信。这样五封信既有恩格斯写给像弗?梅林这样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著名理论家的信,也有写给像施密特、布洛赫、博尔吉乌斯这样当时的进步的青年学生的信。在这五封信中,恩格斯和他们探讨了关于社会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信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因此,恩格斯这样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歪曲和恩格斯的身份自觉。(一)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首先,来看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是为工人阶级创立的学说,从它创立开始,资产阶级学者就一直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歪曲,到了19世纪的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对它是又恨又怕,当然要想尽办法来攻击它、来扭曲它。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保尔?巴尔特,巴尔特这个人他是莱比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鲍尔巴尔特对于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指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什么?就是认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而人或者其它一切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否定。我们今天听到经济决定论仍然觉得非常得熟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从巴尔特开始,到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已经一百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是前赴后继,但是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所以,我们今天来读恩格斯对于经济决定论

费尔巴哈论

1.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这里“保守的方面”是指_____。唯心的体系 2.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_____的伟大的基本思想。恩格斯 3.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它的宗教哲学的伦理学 4.“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_____的观点黑格尔 5.“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费尔巴哈的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___ 唯心史观 6.恩格斯分析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______。辩证法 7.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______。前者是有人的自觉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8.—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费尔巴哈论》单行本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的。马克思 9.在_____的哲学中,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黑格尔 10.在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中_____。善与恶是绝对对立的 11.______指出,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12.没有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没有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约瑟夫·狄慈根是一个_____。德国工人哲学家 13.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属于_______阵营唯物主义 14.在黑格尔那里,经济关系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______。统一的。“市民社会” 15.《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作者是_____。费尔巴哈 16.“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恩格斯分析的______的观点唯物主义 17.在宗教问题上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表现为_____。人本主义宗教上自我异化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作者是_____。马克思 19.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_______。唯心主义 20.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缺点是_____。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1._____通过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人间世界的办法,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费尔巴哈 22.“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一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是______提出的黑格尔 23._____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马克思 24.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是______。宗教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25._____把社会看作是许多单个人的机械组合。 26.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27.探究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途径是______。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提出机械的唯物主义论,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有其进步性的。同时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作出了贡献。 这本书其实字数很少,但是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后来的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具体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费尔巴哈的理论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再者,文中提到恩格斯所批判的费尔巴哈伦理学,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的原则是幸福;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而恩格斯指出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其主张“我欲故我在”,以他的人本学为基点,认为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三,为了写作一个书评。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版了一本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书名就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新时代》杂志编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有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

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是可能的!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按照老师要求,我拜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开始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读,但稍看片刻,就被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吸引。 《费尔巴哈论》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恩格斯开始从一个命题来揭示黑格尔辩证法,并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而引出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原文开始介绍了黑格尔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在当时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保守的,也就是维护当时政府的,以至于当时的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认为这是“把当时存在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毫无疑问,这是片面的,出现这种认知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看待问题。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制度建立之时,它们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丧失其现实性、不合理性,它们注定会被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 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的,之后文中提到这个观点“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对于命题的转变过程,我不甚明白,但对于转变后的命题,我有一些疑惑:现存的一切东西都会灭亡吗?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制度可能会发生更迭,但人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灭亡吗?如果这里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宇宙的层面考虑的话,毫无疑问,人类总有一天会灭亡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谈论这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更迭,总有一些东西会始终保留在人类社会中。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但对于这个命题的主要思想我还是认同的。在我看来,无论现实中遇到什么,那都是暂时的,处于顺境就应居安思危,处于逆境就要积极面对,它们总有一天会逝去,而只有我们嘴角的笑容是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永存的。这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在文中提到,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死记硬背着书本上的一条条“真理”,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能力,自己钻研,发现新知的能力很弱,遇见难题就往往如文中所说“出来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虽然这有断章取义的感觉,但这的确成为了对我的启示。 《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恩格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评判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在这一部分我看的比较糊涂,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令我印象深刻。 恩格斯在谈论到世界的可知性时写道:“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这正与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不禁为费尔巴哈遗憾。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它往往为科学所验证,然而费尔巴哈在世时,近代科学还在酝酿,这使得当时的科学发现不为费尔巴哈所知,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就可以理解了。这也不得不说机遇对人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我们正应该把握住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宗教观、道德观以及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唯心主义。在这一部分,我与费尔巴哈的一些想法相悖。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 导语:《共产党宣言》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问世于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次完整、系统而严密的阐述,它的诞生如海雾中逐渐明晰闪亮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之路探索的航道。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由于入党的原因,我也曾翻阅过《共产党宣言》,但再一次的阅读却依旧振奋我心也让我去更加深刻地思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极富文学色彩的开始,情感四溢、激情澎湃的文章,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文字中穿梭浮现,七篇序言、四章正文构成了这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细细品读,顺着篇幅回顾着一段段历史,感受着恩格斯和马克思坚实而深厚的革命友情,反思着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正视着历史,思考着矛

盾,展望着未来,我在《宣言》不断地补充和修改中看到了思考与完善的精华,不断反思亦有所收获,也更加折服于这份思想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信仰。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宣言》分为引文和正文,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正文中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作为一部宣言性文件,这部革命纲领虽然包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我们却应当对其实践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阅读,我们也看到自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问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补充完善,保存精华,弥补不足,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所说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宣言》在不断地实践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和营养,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向前迈了一大步,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成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自学和听张绪文老师的辅导后,我的体会可概括为: 一个感受,两点体会,把握三个重点内容,谈四点认识。 一、一个感受 第一次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感觉颇为费劲,除了跟这篇著作博大精深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知之甚少,二是文章语言习惯需要适应。 二、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同以往的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真正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思想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代表全体劳动人们的利益。具有革命实践性,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第二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扬弃前人的研

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先哲以精辟独到的眼光分辨出前人所创造的理论中的科学和伪科学,精华与糟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重大成果,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这种既不迷信,也不全盘否定前人的成果,而是进行科学的改造,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学术精神,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范畴,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扬弃的精神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三、把握三个重点内容 个人认为,《费尔巴哈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去读: 1、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 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首先,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就是说黑格尔已经具有了辨证的发展观(即合理内核),也是恩格斯所肯定的辩证法的部分。其次,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深刻地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的方法是辨证的,发展是无限的,不能有终点;而体系的要求则有终点,体系和方法相矛盾。最后,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2、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恩格斯在第二章、第三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局限性,强调费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而在费尔巴哈伦理学和宗教哲学中,他的唯心主义更加明显。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而在此之前,虽然施达克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但却找错了地方,按他的标准根本无法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他的标准不仅在哲学上找不到根据、违反众所周知的生活常识,还不符合历史事实。 “人在追求幸福时既能满足自己,又能满足别人”的利人利己和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费尔巴哈关于的道德的观点听起来是很美好,但却是不能现实的,甚至是贫乏和空泛的;而追求幸福的欲望的确是有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但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对于许多观点,费尔巴哈都过于重视爱,也就是感情,不论是在宗教观还是在道德观上,他都将爱看得很重,就如上帝一样无所不能,可以克服一些困难。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而设计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特别是在当现实社会是一个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更加显得软弱无力。 要知道“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普遍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任何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连爱和憎都有阶级性。 进入正文第四部分,叙述的中心就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全书的重点。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观点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 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解决“苦 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 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

徐州工程学院必读书费尔巴哈论完整版

1.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A A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物质的B前者是运动的后者是静止的 C前者是有人的自然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2.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就不一致了,这表明费巴尔哈C A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是唯物的B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是唯心的 C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是唯心 3.下列哲学家中主张世界可知的有C A.康德B休诺C黑格尔 4.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表现在C A体系是保守的,方法是革命的B方法是保守的,体系是革命的 C体系是唯物的,方法是唯心的 5.《费尔巴哈论》是一部什么著作B A经济学B哲学C社会学 6.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A A单个人的固有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绝对精神 7.恩格斯通过写《费尔巴哈论》简单而又系统的阐述了B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C唯物主义与维新主义的关系 7.唯物辩证法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C A哥白尼日心说B原子理论C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了C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9.《逻辑学》一书的作者是A A黑格尔B恩格斯C费巴尔哈 10.——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和一切不变的。A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黑格尔 11.当自然科学的发展尚处在“收集材料”的阶段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往往是——C A唯物的B辩证的C形而上学的 12.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批次区别开来,费尔巴哈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B A形而上学B唯心史观C唯物主义 1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14.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在根本上是B A唯物的B唯心的C辩证的 15.国家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决定的C A国家立法机构B法学家C社会经济关系 16.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质的,属于——阵营A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 16.道德总是历史的和具体的,抽象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这是——A A费尔巴哈的观点B恩格斯的观点C黑格尔的观点 1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B A在1843 B在1845 C在1848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摘要: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哲学先驱的关系,辩驳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广泛传播以及被广大的无产阶级所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今天, 它仍对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费尔巴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 一、费尔巴哈论的哲学基本问题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变革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既要求革命又害怕人民的两面性。他的辩证法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性和革命要求,他的唯心主义则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走向创立新哲学的“中间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转向了唯物主义。深刻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的世界观,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2.强调了实践是驳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之所以是驳倒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因为:首先,实践能够使人的认识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只要实践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世界的可知性。其次,实践能够不断创造出人工的认识工具,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的不足,扩大和增强人的感知能力。其三,实践的锻炼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凭借人脑的思维,使人们能够日益深入地、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由于根本不可能有脱离实践的所谓“先验”的认识能力,因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也是不能成立的。在这里,恩格斯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说明实践标准是证明世界性的根本依据。 3、进一步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又是通过人们活动创造的。在肯定了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后,恩格斯指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这个历史阶段上,阶级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形成了经济利益对抗的各个阶级。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对抗,又是“围绕着经济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被辩证法“毒害”?你真的了解辩证法吗? 花了两周半的时间专注阅读本书,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晦涩,但恩格斯的思想和阐述逻辑却清晰得很。一方面,自幼被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出于此书,读起它来有种正本清源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本书写得十分清晰和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源流和变更之所在写得清清楚楚。文章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回忆起中学时期,政治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已知结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创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个文本序言第四段所说的“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与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与其说《费尔巴哈论》是一场哲学界的公开“撕逼”,更不如说是恩格斯为了阐述马恩思想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联系和区别,“顺便”批判施达克的一篇文章。恩格斯试图用这个文本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已经“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如此陌生”的德国古典哲学相区分开来,纠正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揭露资产阶级试图打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阴谋。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恩格斯的叙述逻辑是首先开门见山承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中的正确成分,重点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即科学、历史、思想永远不会到达一个绝对完美的顶点,是不断发展的。旧的被新的取代,糟粕被先进取代是历史必然。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被宣告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矛盾;其次他在体系上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比在方法上多得多,即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最后一点,因为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当时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界作为唯一现实的东西,更有利于青年的反宗教活动,因此黑格尔哲学被革命青年抛弃。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被反宗教青年割弃,费尔巴哈决定转向思考唯物主义,因此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与马恩同诞生于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部分,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两年前,网上疯狂地流传一篇题为《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的文章,对中国人信奉的“辩证法”及其功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辩证地看问题”实乃诡辩术与捣糨糊术,这种“辩证法把中国人害苦了”。一些网民认为该文的批判有理有据,因此对之倍加推崇。但是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知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独断性、教条性和绝对性的方式来理解辩证法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或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本身。这就好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物质的抽象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