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808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808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考试科目代码:[808]

一、考试要求

1.本课程主要考核文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文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要求对大纲中列出的知识点有准确的识记和理解,并能运用文学基本原理解释文学现象。

2. 要求学生了解自古至今外国文学尤其是欧美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这两三千年文学史上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形成较为清晰的印象,能够对产生它们的历史条件,对它们的成就和历史作用做出公正而客观的评价,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形成恰当的理解,掌握其代表作的艺术精髓。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第二章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文学的定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第二节关于文学本质几种主要观点:摹仿说、表现说、形式说、审美意识形态说、体验说

第三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虚构与真实、无功利与功利

第四节文学的功用:娱乐、认识、教育

第三章文学源流论

第一节文学起源: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游戏说、

第二节文学发展

一、文学发展原因:时代社会原因、文学自身原因

二、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

第三节文学思潮

一、文学思潮含义

二、文学思潮特点

三、历史上的主要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文学流派

一、文学流派含义

二、文学流派的形成

三、文学流派的特点

第四章文学创作论

第一节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

一、创作主体

二、创作客体

三、创作主客体的关系

第二节文学创作过程

一、发生阶段

二、构思阶段

三、物化阶段

第五章文学作品论

第一节文学作品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第二节文学文本:

一、文学作品层面

二、文学语言:内指性、形象性、含蓄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第三节叙事性作品

一、叙事的含义

二、叙述视角

三、叙述方式

四、人物形象: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典型人物

五、叙述内容

第四节抒情性作品

一、抒情的含义及特点

二、意境的界定、意境的特征、意境的分类

第五节象征型作品

一、审美意象的含义

二、审美意象的特征

第六节文学风格

一、风格的含义及几种理解

二、风格的主要类型

三、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四、文学风格与文化

第六章文学接受论

第一节文学消费

一、文学消费的含义

二、文学消费的特征

三、文学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第二节文学接受过程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七章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文学批评标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模式: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分析批评、语言批评、文化批评

第二部分外国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1.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2.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奥德修斯形象分析

3.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特色比较

4.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主题

5.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悲剧问题

6.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主题

7.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2.但丁《神曲》的思想矛盾性问题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基本特点

2.拉伯雷《巨人传》主题

3.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期

4.卜伽丘与《十日谈》

5.《哈姆雷特》的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

6.《堂吉诃德》的思想艺术与人物形象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基本特征

2.三一律

3.高乃依与拉辛的代表作

4.弥尔顿《失乐园》主题

5.《伪君子》与莫里哀喜剧艺术特色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1.启蒙文学

2.菲尔丁和《汤姆·琼斯》

3.卢梭《新爱洛伊丝》主题

4.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形象分析5.《浮士德》的主题意蕴与艺术特色

第六章19世纪初期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2.湖畔派

3.拜伦式英雄

4.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5.雨果《悲惨世界》的思想与艺术

6.普希金和创作与“小人物”和“多余人”主题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分析

3.巴尔扎克《高老头》的思想与艺术,拉斯蒂涅、高老头形象分析

4.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5.福楼拜的小说美学特色

6.波德莱尔《恶之花》概况

7.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

8.《死魂灵》主题与果戈里的人生悲剧

9.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与《罪与罚》在人性挖掘方面的成就10.《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1.左拉与自然主义

2.象征主义

3.莫泊桑短篇小说主题与艺术特色

4.哈代《苔丝》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5.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主题与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6.托尔斯泰《复活》主题与艺术特色

7.契诃夫短篇小说主题与艺术特色

8.马克·吐温代表作概况

第九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2.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格里高利形象分析

3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形象分析

4劳伦斯《虹》的主人公与艺术特色

5.海明威的小说创作

第十章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

1.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特色

2.20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3.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前卫戏剧运动、新小说派、黑色幽默、意识流、后期象征主义等各流派

4.艾略特《荒原》主题与艺术特色

5.卡夫卡《变形记》、《城堡》主题与艺术特色

6.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主题与艺术特色

7.乔伊斯《尤利西斯》主题与艺术特色

8.贝克特《等待戈多》主题与荒诞派戏剧特色

9.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主题与艺术特色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2.满分: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文学史自考考试大纲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2、理解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伊索寓言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应用 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识记 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 2、理解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3、应用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1、识记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2、理解 荷马史诗 3、应用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3、应用 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市民文学 《罗兰之歌》 《列那狐传奇》 3、应用 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1、识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诗集《新生》 2、理解 《神曲》的主题思想

3、应用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3、应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 历史剧《努曼西亚》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外国文学史》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古希腊罗马至二十世纪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文学的发展史,主要的文学现象、文化思潮予、重要的作家及作品的赏析。要求考生熟练了解其文学发展的基本概貌,文学史上一些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及思潮,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了解文学史上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各个时期英法俄、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较具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宽阔视野鉴赏解析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 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5.古希腊戏剧 (二)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 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 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

(四)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2.巴罗克风格 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 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 (五)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 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 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 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 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 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 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 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 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 (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31文艺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631文艺理论 适用专业: 050101文艺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题纸一般由考点提供。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解释概念约40分 第二部分简答题约60分 第三部分论述题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理论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文艺理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艺现象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重点掌握的主要部分: 1、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 2、作品与形式——作者的创造活动 3、形式价值、“陌生化”概念、文学本体论 4、接受美学 5、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6、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经济基础 7、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8、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9、文学概念三义 10、文学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 11、话语蕴藉 12、艺术真实 13、文学作品的类型 14、文学作品的体裁 15、作品的本文层次 16、文学典型 17、文学意境 18、叙事的构成 19、叙述话语 20、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21、文学风格 22、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23、文学批评界定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各版本均可)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40分,共4题,每小题10分) 1、现实型文学 2、期待视野 3、话语蕴藉 4、文学意境 二、简答题(60分,共4题,每小题15分) 1、何谓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应如何理解和解释? 2、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何特殊性? 3、简述艺术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4、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三、论述题(50分,共1题)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贵于有诗。”试以一首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例,用当代文学接受理论分析其合理性。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 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 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 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 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 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文学理论流派以及代表理论作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对文学理论有总体的掌握,熟悉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文学解读和阐释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习题要点:形式主义理论批评的特色与新批评的理论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具体的文本分析示例。本单元重点、难点:1、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2、新批评、文本细读、张力、反讽。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新批评的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二章心理分析 习题要点: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本单元重点、难点:1、心理分析2、拉康的镜像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神化原型理论 习题要点:神化原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神化原型2、弗莱的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神化原型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结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结构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1.结构主义理论。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结构主义理论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五章女性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女性主义理论的三种不同流派,代表理论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女性主义。2、英美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异同。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后殖民理论 习题要点:后殖民理论流派和理论主张。 本单元重点、难点:1、后殖民主义。2、赛义德与霍米巴巴。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七章文化研究理论 习题要点:文化研究的兴起、理论发展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化研究。2、理论与文本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解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作品阅读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解构主义。2、德里达与耶鲁流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总成绩构成: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占30%。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等著,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13639 参考书: Contexts for Criticism, Donald Keesey编著,McGraw Hill 出版,ISBN:0767422961 大纲修订人:樊淑英 大纲审定人:张友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1 《外国文学》 适用专业: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 考试内容由《外国文学史》与《比较文学》两部分组成。《外国文学史》占考试总内容的70%--80%,分值为100—120分,《比较文学》占20%--30%,分值为30—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简答题(简述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两门文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作品阅读、欣赏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古代文学 1.古希腊与罗马文学。 2.荷马史诗。 3.古希腊悲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基本特点与类型。

2.但丁及其《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的产生、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 2.塞万提斯及其《堂吉诃德》。 3.莎士比亚及其历史剧、喜剧与悲剧。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与巴罗克文学。 2.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1.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2.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3.歌德及其《浮士德》。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拜伦。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第八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司汤达、巴尔扎克及福楼拜。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及哈代。 4.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及契诃夫。 5.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第九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1.自然主义与左拉。 2.唯美主义与前期象征主义。 第十章20世纪文学 1.20世纪俄苏文学与肖洛霍夫。 2.现代主义文学与卡夫卡、艾略特及福克纳。 3.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萨特、马尔克斯。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欧美部分)

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使该专业学生达到培养其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之目标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学生对外国文学要有“史”的把握,把握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国文学史知识;二是外国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对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框架进行简洁、明晰的勾勒与描绘的同时,突出四个高峰:古代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尤其加大了20世纪文学的比重。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本课程于大三第一个学期开设,是大三第二学期“外国文学(亚非部分)”课程的姐妹课程,该课程也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平行参照的体系。 【教学时间安排】上课共17周,周3学时,共51学时,其中复习一周,考试一周。 【考试安排】按学院规定,本课为闭卷考试课。考试内容主要为两部分:文学史知识和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30%。 【参考书目】 1、《欧洲文学史》(上、下),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陶德致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目录 说明 (1) 绪论 (5) 一、为什么要学习外国文学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古代文学 (5) 一、概述 二、荷马史诗 三、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概述 二、但丁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6) 一、概述 二、塞万提斯 三、莎士比亚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7) 一、概述 二、莫里哀 第五章17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8) 一、概述 二、卢梭 三、歌德 第六章19世浪漫主义文学 (9) 一、概述 二、拜伦 三、海涅 四、雨果 五、普希金 六、惠特曼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10) 一、概述 二、斯丹达尔 三、巴尔扎克 四、狄更斯 五、果戈理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31+外国文学史】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科目代码:831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一.考试性质 外国文学史考试是为我校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外国文学史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和文学理论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专业能力。 二.考查目标 外国文学史考试涵盖高等学校外国文学史这一课程的全部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有关论断。 2.准确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各国别文学的主要成就、各国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结合文学理论与方法,恰当地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有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及作品。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西方文学史100% 4.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单项选择题15分(15小题,每小题1分)

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简答题45分(3小题,每小题15分)分析题60分(2小题,每小题30分)Ⅳ.考查内容 一、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1.古希腊文学特征、各阶段主要成就 2.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历史、特征、影响 (二)古希腊神话 1.古希腊神话的谱系 2.古希腊神话特征、与其他国家神话的比较 (三)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思想艺术特征 2.两部史诗的比较 3.荷马史诗的地位及其影响 (四)古希腊戏剧 1.古希腊戏剧的产生环境、特征 2.古希腊戏剧发展历史 3.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及特点 4.古希腊喜剧 (五)维吉尔的创作 1.维吉尔创作的主要作品、特征 2.《埃涅阿斯纪》分析 二、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发展、分期 2.《圣经》文学及其影响 3.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二)但丁与《神曲》 1.但丁的创作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一.理想型文学 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 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韵母相同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尾韵。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三.剧本 1.概念: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场次分,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2.特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浓缩性,为了使舞台这块小天地尽量多的容纳社会生活反复广阔的内容,剧作家必须把生活写得高度浓缩、凝练,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剧本再现生活的浓缩性要求清洁结构单纯集中,只有使剧情高度集中概括,才能充分发挥戏剧的表现功能,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茶馆》只有三幕,却表现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跟小说相比,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戏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如果没有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出现冷场,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因此,集中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