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35 001-2017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DBS35 001-2017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DBS35 001-2017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DBS35 001-2017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城地瓜

干系列产品

2017-12-01实施

福建省卫生和打算生育委员会公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S35

ICS

备案号:

DBS 35/001—2017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卫生打算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连城县红心地瓜干协会、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瓜(Ipomoea batatas L.)为要紧原料,按连城特色地瓜果脯加工工艺制成的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

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

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GB 1886.1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886.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卡拉胶

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2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 5009.27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蜜饯生产卫生规范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0782 蜜饯通则

GB/T 11761 芝麻

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 148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蜜饯

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21302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治理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2009)食品标识治理规定(修订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

以鲜地瓜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辅料,经选择、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分切、蒸煮、糖渍(或不糖渍),或者经选择、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打浆、熬浆(或混合调制)、成型,再经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地瓜系列果脯。

4 产品分类

4.1 分切烘烤型地瓜干

以鲜地瓜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柠檬酸、柠檬酸钠、焦亚硫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和食糖、淀粉糖、蜂蜜、食用盐等辅料,经选择、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分切、蒸煮、糖渍(或不糖渍)、热风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4.2 打浆烘烤型地瓜干

以鲜地瓜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焦亚硫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和食糖、淀粉糖、食用淀粉、蜂蜜、食用盐、陈皮、芝麻等辅料,经选择、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打浆、熬浆(或混合调制)、成型、热风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4.3 真空干燥型地瓜干

以鲜地瓜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柠檬酸、柠檬酸钠、焦亚硫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和食糖、淀粉糖、植物油、蜂蜜、食用盐、香辛料等辅料,经选择、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分切、蒸煮、糖渍(或不糖渍)、冷冻(或不冷冻)、真空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5 技术要求

5.1 原辅料要求

5.1.1 鲜地瓜:无霉变、无腐烂,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要求。

5.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5.1.3 食糖:应符合GB 13104的要求。

5.1.4 淀粉糖:应符合GB 15203的要求。

5.1.5 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的要求。

5.1.6 食用淀粉:应符合GB 31637的要求。

5.1.7 蜂蜜:应符合GB 14963的要求。

5.1.8 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要求。

5.1.9 陈皮: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要求。

5.1.10 芝麻:应符合GB/T 11761的要求。

5.1.11 卡拉胶:应符合GB 188

6.169的要求。

5.1.12 柠檬酸:应符合GB 188

6.235的要求。

5.1.13 柠檬酸钠:应符合GB 188

6.25的要求。

5.1.14 焦亚硫酸钠:应符合GB 188

6.7的要求。

5.1.15 苯甲酸钠:应符合GB 188

6.184的要求。

5.1.16 山梨酸钾:应符合GB 188

6.39的要求。

5.1.17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应符合GB 188

6.100的要求。

5.1.18 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要求。

5.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5.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

5.5 食品添加剂

5.5.1 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果脯”类的规定。

5.5.2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及规定。

5.6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治理方法的规定,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检验。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8956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同一次投料、同一生产线、同一生产班次、同规格、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组批。

6.2 抽样

每批产品按生产批次及数量比例依据国家规定的方法随机抽样,抽样数量应满足检验要求。

6.3 产品检验

6.3.1 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二氧化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6.3.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一样情形下每半年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时;

b) 要紧原料来源、关键工艺或设备有明显改变时;

c) 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又复原生产时;

d) 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出要求时。

6.4 判定规则

6.4.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6.4.2 微生物指标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6.4.3 除微生物指标外,其他检验项目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时,应从备查留样中复检不合格项,复检仍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7.1 标签、标志

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 、GB 28050和食品标识治理规定(修订版)的规定,外包装箱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7.2 包装

7.2.1 产品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9683、GB/T 21302的规定,要求封口严密,不漏气,包装标识正确,文字清晰。

7.2.2 外包装采纳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 的要求。

7.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或不清洁物品混运。运输途中要求防雨、防湿、防潮和防热。装卸时应轻拿、轻放。

7.4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卫生、安全以及有防尘、防蝇、防鼠、防晒、防雨等设施的场所,离墙离地20cm以上存放。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有异味、阻碍产品质量安全的物品同处贮存。

7.5 保质期

企业能够按照产品特性和质量水平确定保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试题库

附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 件: 人员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 题库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法律法规类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 ?农产品及制品 B ?初级产品 C ?植物产品 D ?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 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 年4 月29 日、2006 年11 月1 日 C.2007 年1 月1 日、2007 年5 月1 日 D. 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B )的规定。 A .食品安全法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 .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6.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 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 情况、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 息。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 A. 2006年 11月 1日 C . 2009年 1月 1日 8. 《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 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 .吃的 B .饮用的 C .食用或者饮用的 D .其他的 9.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A ?农产品质量安全 C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B .食品质量安全 D .农、兽药质量安全 D )。 B . 2008年 6月 1日 D . 2009 年 6 月 1

DB31 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指南

DB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2015—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导原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也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总部对其门店的食品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的用语含义相同。 3.1易腐食品 在常温下容易腐败变质,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3.2餐用具 餐具、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 4总体管理要求 4.1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应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确保所供应食品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为宗旨。 4.2餐饮服务单位应将确保食品安全作为本单位的重要政策,并向全体食品从业人员表明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单位食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 4.3餐饮服务单位应确定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目标。食品安全目标: ——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应经过适宜性、可行性的评估; ——应经过与本单位各部门的沟通; ——是否达到应可进行评估。 4.4餐饮服务单位应使全体食品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确定管理目标和制定管理措施,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 4.5餐饮服务单位应确保管理中可获得各种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资源。 5管理职责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6,共计15分评分标准:2.5答案: 1、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ADI——系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 3、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4、、挥发性盐基总氮——指肉、鱼类样品浸液在弱碱性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主要是氨和胺类(三甲胺和二甲胺),常用蒸馏法或Conway微量扩散法定量。 5、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表示单位是mg/Kg食品或食品农作物。 6、 LD50——指受试动物经口一次或在24h内多次染毒后,能使受试动物中有半数(50%)死亡的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二、填空 ,×30,共计30评分标准:1分 答案: 1、鲜奶中的乳烃素能抑制细菌生长、防腐败变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 6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 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4、通过兽医卫生检疫,可以将肉品划分安全肉、条件可食肉和废弃肉 三类。 5、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6、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有酸价、过氧化物值 和羰基价。 7、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中毒机理可以分为2类,分别是感染型和毒素型。 8、食品法典委员会将食品风险分析分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 风险情况交流三个必要部分,其中风险评估是食品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 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人们关心的重点民生问题,而农业则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产品安全,哪有食品安全? 在对某市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专项审计中发现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地按照《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食品安全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在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注重规范建设程序,履行招投标手续,以较高的标准建成了农产品食品快检室、检验室,购置了检验设备,并顺利通过本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验收。 (二)建成的农产品、食品检验室的检测工作都是由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兼任,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所人少事多,无法完成日10/15/30批次不等的检测要求。 (三)建设单位难以承担快速检测室正常运行的成本,特别是效益不高的农贸市场,尤为困难,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容易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 (四)由于目前的运行模式,农贸市场的快检人员由市场工作人员担任或兼职,不独立于市场主体,若发现不合格食品,处理问题食品的独立性和及时性无法保证,存在弊端。

若要改变目前检验室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处理通道不畅通的局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人员配置和日常管养问题。将检验室和快检室的日常管养纳入民生工程范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快速检测所需的人员和各项管养费用。由政府统一聘用从事快检的工作人员,独立于监管所和市场主体,解决快检人员兼职或由临时人员担任,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以及快检人员不够独立、易受干扰的弊端。 (二)农委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制定食用农产品准出与准入无缝衔接机制,农业部门出具快检合格证明进入市场,同批次的食用农产品将不再进行抽样快检,有效解决重复检测的问题,也降低日检测批次数量。 (三)建设基层市场监管所与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结果通报的快速通道,确保不合格食品能得到快速处置。一是依法授权市场主体在非工作时间,特别是节假日,暂时就地封存经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待监管部门统一处置;二是市场主体上传到省数据平台的检测数据,应能与属地所共享,以便属地所能随时查看辖区快速检测室检测情况,防止市场主体瞒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现象发生。 (四)农业主管部门应尽早推行农产品安全检测数据信息管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第一节概述 食品的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的制定政策和法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食品安全呢?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是个共性问题,它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欧洲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①疯牛病;②转基因食品;③抗生素抗性食品;④辐照食品;⑤肉品中的生长激素; ⑥食品中污染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 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重;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严重; 3、生物性污染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最主要因素,并主要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 4、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总的来讲,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表现在:①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0%以上; ②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处于低水平(中国饮食烹调方法为加热);③拥有一批先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A级单位);④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⑤食品供应有保障。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须忧心忡忡,全球没有100%的食品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我们的操作行为和程序,落实好各种制度,尽量降低食品的风险,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任何一种食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中,从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按来源分 这些有害物质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主要来自: ⑴环境污染物(农药、工业有害污染物、兽药、饲料等); ⑵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豆角、黄花菜、发芽土豆等); ⑶滥用食品添加剂; 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管道等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⑸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等。

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贵州米豆腐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省内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制作,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鲜见有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因此在日常监管和抽样检验工作中涉及米豆腐此类食品时常常没有标准可依,制约了米豆腐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类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亟需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地方标准。 为完善贵州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的生产要求,经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批准立项而开展《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贵州米豆腐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我贵州米豆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任务来源 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要求,经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贵州米豆腐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由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由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铜仁市碧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许锡娟、罗艳、安莎、李雪、孙海达、申鹰、李雨鑫、汪国龙、付志会、黄坤宁、谭波、周红、黄烈斌。 本标准的编制历时两年。 2015年6月~8月编制小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人员分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主要技术内容等,并对标准起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8月~12月编制小组前往贵阳、铜仁等地的米豆腐生产作坊及流通经营市场等进行摸底调查。 2016年1月~12月编制小组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实际样品检测数据,结合米豆腐生产消费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米豆腐》(讨论稿)。 2017年1月~7月,编制组召开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本标准的不完全确定、不完善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2017年8月提交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标准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均根据谷类制品及大米制品相关的《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同时参照现行地方标准《DB52/T 449-2013 贵州米粉(米皮)》,结合实际样品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米豆腐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全国大学生 首届统计建模大赛 参赛论文 题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 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参赛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参赛队员:梁一鸣、张钰烂、董西钏 联系人:梁一鸣 指导教师:吴静 2009年9月29日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 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发生三聚氰胺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政府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采用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的样本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杭州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程度,探索其影响因素及薄弱之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总指数为63.89;居民对添加剂的使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执法力度的满意度较低;此外,成熟的监管体系对于有关单位的治理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增强食品信息透明度,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宣传《食品安全法》,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风险检测与评估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惩处和法律制裁的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满意度;监管体系:建议 Abstract:Food safety issue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occurrence of the melamine and other major food safety incident, the Government pay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and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In this paper, urban residents in Hangzhou, food safety, satisfaction, sample data, through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urban residents in Hangzhou, satisfaction with food safety, and explore their impact factors and weaknesses, research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ngzhou urban residents, food safety,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index for 63.89; residents on the use of additives, pesticide residues, heavy metals content and low satisfaction with law enforcement; In addition, a mature regulatory system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relevant units of governance is essential. On this basis, we mak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food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establishment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 propaganda "Food Security Act" to popularize knowledge of food safety; the strengthening of risk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to strengthe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to increase food security question the strength of sanctions and legal sanctions. Keywords: food security; satisf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suggestion

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析

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析 在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合理的使用农药能够提升粮食产量,但过量使用会造成严峻的环境污染,并导致许多遗传疾病。近年来,由于农药在食品中残留超标而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食品安全那个全球关注的热点咨询题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农副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咨询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咨询题。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存在的困难包括:样品基质背景复杂、前处理过程繁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刻、被测成分浓度较低、分析仪器的定性能力受到限制、仪器检测灵敏度不够等一系列咨询题。如何解决这些咨询题,满足目前越来越严格的法规的要求,是许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一)、样品的净化:选择简洁、有效的样品处理方法,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 1. 溶剂萃取法: 2. 柱层析法: 3. SPE固相萃取法: 4. SF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5. SPME无溶剂固相萃取法: 二)、提升仪器的检出能力 提升仪器检测有机农药能力的方法包括:免疫法、HPLC法、GC选择性检测方法、多级质谱分析法等。 1. 使用选择性气相色谱检测器:对含氯农药使用电子捕捉检测器(ECD)、对含硫、磷、氮的农药使用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对含氮、含磷的农药使用氮磷检测器(TSD)、对含硫、含磷农药使用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 2. 使用衍生化方法的方式,改善被测物的挥发性能及色谱行为,提升检出

限。但会将大量的衍生化试剂带入色谱系统,加速色谱柱效的降低过程。 3. 使用质谱仪对被测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四极杆质谱仪的选择离子检测(SIM)、离子阱技术的选择离子储存技术(SIS)、对卤代化合物采纳NCI 技术、对低含量、背景干扰严峻难以定性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采纳串联质谱(MS/MS)的方式分析,能够获得专门好的检测成效。 串联质谱(MSMS)分析技术专门适用于分析背景干扰严峻、定性困难、样品组份含量专门低的情形。其要紧特点是在提升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提供足够的结构信息,用于结构的定性。近年来逐步被世界各国的权威检测机构用于仲裁分析。 三)、质谱的快速分析 农残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的咨询题是快速有效。瓦里安的快速质谱分析技术利用质谱强大的定性能力,在比正常的质谱分析时刻缩短2-10的基础上,将信噪比提升3倍以上。实验结果见图五。 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进展,为分析鉴定难挥发、热不稳固化合物的结构提供了专门有用的数据。 四)、结论: 在对食品、蔬菜、水果、茶叶、调味品等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工作中,按照中化人民共和国的国标,并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检测标准,需要涉及的分析仪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气相色谱:ECD测定含氯化合物、TSD测定含硫、磷化合物、PFPD测定含硫、磷、氮、铅、砷、锡等有机化合物、EI-MS/MS准确确定化合物结构,专门是同分异构体的鉴定、FID、TCD、MS 通用型检测器 进样技术:顶空、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固体直截了当进样、自动固相微萃取(SPME)、气体样品预浓缩进样(SPT) 结果要求:准确——GC/MS/MS、GC-MS 快速——Rapid-MS 液相色谱:补充GC方法、快速检测有关有机化合物 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柱后衍生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备案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解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 第三条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与规程等食品安全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生产企业所在地的食 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第五条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 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六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具体程序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由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 汉语拼音字母“DBS”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示例: DBS××/×××-×××× 代号顺序号年代号 第八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20日内报卫生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报送文件; (二)标准文本; (三)编制说明。 第九条卫生部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予以备案。

第十条卫生部定期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情况,指导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卫生监督机构、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评价情况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跟踪评价结果等情况,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标准复审,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废止。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公布后20日内重新报送卫生部备案。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废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废止后20日内向卫生部报送有关废止标准的文件。 第十四条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异议时,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批准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属科技成果,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引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大家,是人,食品是人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可如今,面对着这问题多多的食品市场,叫消费者如何才能吃到自己放心的食品,这样基本的保证都不能得到,如何可以确保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消费者处在一个危险的食品圈子里,这样那样的食品问题,究竟是中国的食品市场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还是因为其他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呢?这其中究竟隐藏了多少我们消费者不知情的原因啊。通过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严抓食品安全问题,保证食品市场健康发展。 1.3本文的框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二、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正文: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一、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制定的意义: 食用冰是炎炎夏日的最佳“搭配品”,加入各种饮品、制作成冰沙、生食保鲜等,受到大多数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多。随着央视曝光“冰块脏过马桶水”报道,很多地方陆续爆出食用冰卫生安全隐患[1]、[2]、[3]。从我省2014年抽检情况看,食用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风险食品。 随着餐饮监管的加强,国家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但是目前对于餐饮企业使用的大量自制食用冰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餐饮业食用冰的相关标准(虽然目前有《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里面有食用冰的相关规定,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标秘发(2013)180号文“关于商请明确《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范围的复函”中说明此标准不适用于餐饮业制作的冷冻产品),导致检验机构无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仲裁检验,政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罚。而对餐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标准,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指导,不利于解决或控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没有适合餐饮业食用冰相关卫生标准的情况下,为加强贵州省内餐饮服务食用冰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餐饮服务食用冰加工行为,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有效监管,提高餐饮服务提供者抵御食用冰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消费者餐桌饮食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二、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写的原则

规程的编写原则是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加工和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规程注意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 三、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主要内容提出的依据 1、定义 通过2010年至2014年承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企业食用冰的抽检工作经验,参照《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确定了食用冰的概念。 2、适用范围 根据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制作与销售情况确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3、环境设施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必须具备的相关硬件设施要求。 5、人员要求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人员要求之规定。 6、操作规范 编制操作规范的内容是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修订版)

金成东区幼儿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总结

金成东区幼儿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成东区幼儿园食堂满意度测评表幼儿园的食堂卫生安全与伙食质量紧连着千家万户,系着无数父母的心。为进一步提高食堂伙食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用餐环境,我园特向各位家长发放“幼儿园食堂满意度调查表”。各位家长阅题后,在相对应的字母打“√”。幼儿园将针对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整改,使幼儿园食堂真正为师生服务。 1 你认为食堂的菜饭是否卫生 A卫生 B.一般 C.不卫生 2 你认为食堂的饭菜是否营养 A、营养丰富 B、营养一般 C、没有营养 3 你觉得食堂菜的质量是否新鲜 A很新鲜 B、基本上可以 C、偶尔不新鲜 4 你认为冬天食堂菜类保温情况如何 A、做得好 B、我不太注意 C、偶尔不够热 5 你认为食堂饭菜的口味怎么样 A.好 B.一般 C.比较差 6 您认为饭菜的份量够吗 A.够 B.还可以 C.不够 如果不够,你觉得是哪样少了? A、米饭 B、菜 C、两者都少

7 你认为食堂的卫生情况怎么样? A、很好 B、还可以 C、不怎么样 8 你对园食堂总体的满意度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很不满意 9.你对孩子餐具的卫生情况 A卫生 B.一般 C.不卫生 10.其它建议:

金成东区幼儿园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我们向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将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实处,从问卷调查上总结:家长、教师对我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0%以上,工作上有不足之处,同时开展自查自纠。 一、基本情况: 我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现有学生260人,教职工36人,食堂有储储藏室、餐厅、备餐间、操作间、清洗区、更衣室等,其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二、食堂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学校组成了由王静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任志红副园长为分管及总务主任和卫生老师共同负责的食堂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平时对食堂卫生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确保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做到位。 三、食堂设施设备与环境卫生情况: 我园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有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点,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发放及用餐场所,通过上学期的校安工程的修缮,食堂各个操作间的布置基本达到规定的标准,墙面、地面均使用符合规定的材料建造,达到防火、防潮,可清洗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基本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品的设施和设备。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设施。我园食堂内外环境比较整洁,卫生情况良好。多年来园领导、食

基层反映: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和几点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人们关心的重点民生问题,而农业则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产品安全,哪有食品安全? 在对某市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专项审计中发现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地按照《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食品安全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在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注重规范建设程序,履行招投标手续,以较高的标准建成了农产品食品快检室、检验室,购置了检验设备,并顺利通过本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验收。 (二)建成的农产品、食品检验室的检测工作都是由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兼任,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所人少事多,无法完成日10/15/30批次不等的检测要求。 (三)建设单位难以承担快速检测室正常运行的成本,特别是效益不高的农贸市场,尤为困难,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容易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 (四)由于目前的运行模式,农贸市场的快检人员由市场工作人员担任或兼职,不独立于市场主体,若发现不合格食品,处理问题食品的独立性和及时性无法保证,存在弊端。 若要改变目前检验室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处理通道不畅通的局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人员配置和日常管养问题。将检验室和快检室的日常管养纳入民生工程范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快速检测所需的人员和各项管养费用。由政府统一聘用从事快检的工作人员,独立于监管所和市场主体,解决快检人员兼职或由临时人员担任,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以及快检人员不够独立、易受干扰的弊端。 (二)农委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制定食用农产品准出与准入无缝衔接机制,农业部门出具快检合格证明进入市场,同批次的食用农产品将不再进行抽样快检,有效解决重复检测的问题,也降低日检测批次数量。 (三)建设基层市场监管所与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结果通报的快速通道,确保不合格食品能得到快速处置。一是依法授权市场主体在非工作时间,特别是节假日,暂时就地封存经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待监管部门统一处置;二是市场主体上传到省数据平台的检测数据,应能与属地所共享,以便属地所能随时查看辖区快速检测室检测情况,防止市场主体瞒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现象发生。

长沙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长沙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第三方(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对长沙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为80.00%,群众对长沙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为85.52%和98.35%,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访问情况 1. 调查时间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扩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试点范围的通知》(食安办函〔2015〕33号)和《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工作指南》,结合长沙实际,第三方调查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于2018年6月4日至2018年6月15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人民群众对长沙市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群众对长沙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了1960个样本,其中有效样本1920个,有效率97.96%。 2. 调查区域 问卷调查的区域涉及到长沙市所有区县的35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分别设立了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社区、学校、医院区域、生产与经营单位和机关单位七个问卷调查点。 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面对面问卷调查,所有问卷由被调查对象自主填写,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通过询问的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质量检验,存在项目信息缺失或者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马上进行询问修改。 4.访问工具

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的形式,即在每个街道(乡镇)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社 区、学校、医院区域、生产与经营单位和机关单位七个问卷调查区域分别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拦截点和一个固定的访问点;访问员在拦截点拦截、接触被访者,经过初步甄别后,把符合条件的被访者引导到固定的访问点完成访问。 5. 访问员数量 本次问卷调查分四组进行,每组7名访问员,共28名访问员参加了本次长沙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每位访问员在调查前都进行了4h的培训及模拟访问。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简介、抽样过程、拦截技巧、问卷使用规范,对问卷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讲解,并进行一对一模拟访问。对于质控要点进行了重点培训,质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场白、时间要求、典型质量问题、数据录入要求、问卷配额及执行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等。 6. 平均访问时长 长沙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长沙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相关题目,第二部分为长沙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知晓率相关题目,第三部分为长沙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支持率相关题目。 每个被访问者完成长沙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填写工作平均需要30min。 (二)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1. 样本量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确定样本量时主要考虑可以接受的抽样误差水平,目前长沙市常住人口791万人左右,属于大城市的规模等级,考虑3%-5%的抽样误差水平,按照统计学原理确定本次抽样的最少样本量为1494人,考虑问卷回收的有效性,本次调查的样本量在最少样本量的基础上增加约30%,实际调查人数为1960人。 2. 抽样方法 抽样的具体方法为:长沙市所有区(县)自动全部入选,在区(县)之下,按照街道(乡镇)、不同场所、个人进行分层抽样。 首先,按城市/农村和所有行政区县交叉分层,然后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各个行政区县城市/农村人口在全市人口中的占比,分配各层样本量,并结合长沙市各地人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及备案指南

附件1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 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用参比制剂的选择和确定。 一、术语 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 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通常为被仿制的对象,如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参比制剂应为处方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品。 原研药品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 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是指在欧盟、美国、日本获准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的仿制药。 二、选择原则 (一)参比制剂首选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的进口原研药品应与其原产国上市药品一致。若原研企业能证明其地产化药品与原研药品一致,地产化药品也可作为参比制剂使

用。 (二)若原研药品未在国内上市或有证据证明原研药品不符合参比制剂的条件,也可以选用在国内上市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作为参比制剂,其产品应与被列为参比制剂国家的上市药品一致。 (三)若原研药品和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均未在国内上市,可选择在欧盟、美国、日本上市并被列为参比制剂的药品。 三、提出和推荐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上述原则,自行选择参比制剂,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参比制剂备案表见附1。 (二)行业协会可按照上述原则,组织同品种药品生产企业提出参比制剂的选择意见,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推荐。参比制剂推荐表见附2。 (三)原研药品生产企业、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生产企业其产品如可满足参比制剂的条件,可主动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申报作为参比制剂。参比制剂申报表见附3。 四、备案和审核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任务要求和拟评价品种的情况,开展先期研究,拟定参比制剂,报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在60个工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辣椒干》,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干为贵州具有特色的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目前有一个国标GB 10465-1989《辣椒干》、一个行标NY 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三个地标: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67-2005《干辣椒》、重庆市地方标准DBS 50 008-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978-2014《贵州辣椒干》。 国标GB 10465是1989年发布的,至今已有27年,该标准设置的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等检测指标要求,已不适应辣椒种植品种的发展变化,并且这些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指标,完全没有必要限制贵州辣椒干品种百花齐放、多元化的发展。而我省2014年

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DB52/T 978,也有这些指标限制,日常检测中,企业送检的干辣椒水分、不挥发乙醚提取物、粗纤维、辣椒素经常发现不合格,给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把关造成很大困惑。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担,在原DB52/T 978-2014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更加简化、适用,标准的操作性更强,并且确保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在标准编制工作中,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本次共收集19个批次的干辣椒数据,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经过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起草小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6年3月完成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辣椒》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2、标准中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指标均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外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外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外五个方面值得借鉴国外如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50年庆"第一期访谈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叶志华所长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向国外取经,应该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面对不断出现的农产品及食品安全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法规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从源头上预防重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农产品及食品的消费安全。 叶志华认为,值得我国农产品界借鉴的做法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原则性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的技术性规定和实施细则,并以政府法令和条例的形式颁布,为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例如,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加拿大的《食品药品法》、日本的《食品安全基本法》等。 第二是制订统一权威的技术。发达国家有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对涉及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性状及其产地环

境的标准,都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发布技术法规、法令和指令来强制执行。这些国家也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推荐的食品安全标准。近年来,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护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及其标准不断提高、越来越严格。 第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它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的生产程序和管理轨道。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指出,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多是通过实施技术法规、操作规范和质量认证来实现的,而且有些国家并不一定都使用农业标准化这样的概念。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为例,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农业技术法规;实施生产操作规范;实行产品质量安全和管理体系认证;提供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第四个方面是积极开展风险评估。作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国际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的通行做法。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式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由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提供权威的风险评估结论和风险管理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