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三种计划方案中,B、C 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优先采用A方案,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采用B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targe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in three different plans and organs of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Methods Supine positioning in 7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the image data into the planning system,each patient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schemes,namely:(A)two tangent conformal and wedge-shaped plates;(B)2-tang tangent conformal field plus 2 wild IMRT field;(C)5 wild IMRT.To compare the three plans in the target area and organs.Results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plans,B,C target dose of two schemes of good uniformity;A scheme of the left lung low dose volume is small;the C scheme of heart by higher average dose.The difference wa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oor pulmonary function relatively can give priority to the use of A program,pulmona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good priority by B program.

Key words:Breast cancer;Radiation therapy;Conformal field;Intensive field;Dosage

保乳手術联合术后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常规治疗途径,放疗能够有效地消灭亚临床病灶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乳腺癌传统放射治疗一般采用二切线野对穿加楔形板照射技术。调强放疗技术(IMRT)是放疗领域发展的新兴方向,能更好地在减小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剂量均匀性[1-2]。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射野数目、方向、剂量优化方法对靶区及心脏、肺的影响。本文就三种计划方案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体积进行对比,以供放疗计划的方案选择时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年龄30~58岁。乳腺癌均为单侧、外上象限、腋窝淋巴结均未见转移,针对患侧乳腺进行放疗照射。

1.2摆位固定及定位CT扫描所有患者均仰卧体位,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双侧上肢外展,上举固定。在西门子公司螺旋CT上进行定位CT扫描,上至颅底,下包整个肺部。在患者体表手术瘢痕中心放置激光定位点,并以此为参考点,确定左右侧激光定位点。扫描前嘱患者平静呼吸,得到患者定位CT影像资料,将其导入Eclipse8.9计划系统。由医生对治疗区进行勾画,靶区上界在锁骨头水平、下界在乳房下皱襞1.0 cm、内侧界在胸骨旁线、外侧界为腋中线、前界在皮下5 mm、后界在肋骨表面。

1.3计划设计通过瓦里安公司的Eclipse8.9系统,针对每个病例完成三种不同的放疗计划:(A):2野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以下简称为“2F+W方案”)。(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的本底优化功能,2野IMRT 的优化时以2野切线适形野的剂量作为本底剂量进行逆向优化。IMRT野的机架角度与切线适形野的机架角度间隔5°。适形野占处方剂量的80%,即1.6 Gy;调强野占处方剂量的20%,即0.4 Gy。以下简称为“2F+2IF方案”)。(C):5野IMRT(沿靶区的切线方向均匀分布5个照射野,逆向优化。以下简称为“5IF方案”)。三种计划方案均使用6 MV X线,分次量2 Gy,共25次,总治疗剂量为50 Gy,5次/w。剂量优化、计算完成后进行剂量归一化处理,使95%的PTV恰好达到50 Gy的处方剂量。

1.4评估指标全部治疗计划完成后,对比三种计划方案的PTV靶区和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分布,以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ices,HI),患侧肺的V5、V10、V20和平均剂量Dmean,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HI计算公式为:HI=D5/D95,D5表示5%体积的PTV接受的最低剂量,D95表示95%体积的PTV接受的最低剂量。HI值越接近1,表示靶区剂量均匀性越好。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计划剂量学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剂量分布均匀度比较在PTV靶区的V50覆盖方面,三种计划都被归一化为95%,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靶区所受到的高剂量区域,即接受高于处方剂量107%的受照体积,2F+W方案与其余两种方案有显著差异(P<0.05),2F+2IF方案与5IF方案无显著差异(P>0.05)。各方案的靶区内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2F+2IF方案和5IF方案的HI值显著高于2F+W方案(P<0.05)。2F+2IF方案与5IF方案的HI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左肺受照剂量和体积左肺的V5、V10方面,2F+W方案和2F+2IF显著低于5IF方案(P<0.05),2F+2IF与5IF无显著差异(P>0.05)。V20方面,2F+2IF 方案和5IF方案显著高于2F+W方案(P<0.05),2F+2IF方案和5IF方案的V20无显著差异(P>0.05)。2F+W方案的平均左肺剂量Dmean显著低于其余两种方案(P<0.05),2F+2IF方案和5IF方案的Dmean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心脏的V30、V40方面,2F+W方案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方案(P<0.05)。2F+2IF与5IF无显著差异性(P>0.05)。心脏的平均剂量

方面,5IF方案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方案(P<0.05),2F+W方案与2F+2IF方案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

3讨论

研究表明,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不仅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且能改善远期生存质量。在左侧乳腺癌患者中,部分心脏体积总是难以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野内[3]。保乳术后放疗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心脏损害。大多数研究认为后期的放射诱导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是造成非乳腺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其发生率与心脏受照体积有关[4]。传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以切线野加楔形块照射方案为主,经临床证实其切实有效,這种方案肺组织所受到的低剂量照射区体积较小。但部分靶区体积大的患者用传统的切线野技术存在以下缺陷: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心脏、肺组织局部剂量过大。乳腺的上下部,内外侧入射区域及乳头下区域存在高剂量区,可达处方剂量的115%~120%甚至更高。许多研究证明,乳腺靶区内剂量不均匀性会直接影响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后长期的美容效果,影响患者生存质量[5]。

随着IMRT技术的广泛开展,乳腺癌的调强放疗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中是否需要革新应用IMRT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在于IMRT技术虽然可以提高靶区的均匀性,但其往往会导致肺组织受到的低剂量照射区体积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放疗后的并发症风险[6-7]。本文所述的2F+2IF 方案,由于其靶区剂量主要由其中的两个切线野给予,2个调强野主要用于改善靶区内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因此,这种方案既利用了传统切线野所带来的肺组织所受低剂量照射体积(V5、V10)较小的优点[8],又利用了调强技术带来的靶区剂量分布较均匀的优点。采用5野调强的5IF方案,由于其对患者的肺组织保护相对于2F+2IF方案并无显著改善,而对心脏的平均剂量却有显著增加,且其机器总跳数较多,每次照射实施时所需时间较长。因此,笔者认为在计划方案选择时5IF方案并非首选。

总之,结合临床实践考虑,如果患者的肺功能较差,则考虑到用IMRT所引起的低剂量肺组织受照体积增加,因而首选采用传统的2F+W方案。而在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心肺功能较好的情况下,可选择2F+2IF的方案,以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且减少每次照射实施所需时间。

参考文献:

[1]侯海玲,赵路军,李瑞英,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4):287-289.

[2]王永兵,秦艳平.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440-441.

[3]王翠兰,江其生,罗庆斌,等.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5):2964-2966.

[4]SBD Radioterapia,GN Marta,SA Hanna,et al.Treatment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for breast cancer[J].Revista Da Associao Médica Brasileira,2014,60(6):508-511.

[5]邓太美,李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优势[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462-463.

[6]沙莎,于波,舒钟琴,等.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研究[J].基础医学论坛,2016,20(25):3492-3493.

[7]李凤虎,常建英,洪卫,等.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3):1827-1831.

[8]穆毅,阮有民.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00-201.

乳腺癌手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乳腺癌手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手术后的治疗方案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手术后常见的治疗方案选择,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首先,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特点,患者可选择进行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或手术后给予化疗药物,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化疗方案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分子特征等因素。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多西他赛、卡铂等,也可根据个体化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其次,放疗是乳腺癌手术后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手术方式的不同,放疗的具体方案也不同。常见的放疗方式有整体乳房放疗和局部区域放疗,选择何种方式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除了化疗和放疗,内分泌治疗也是乳腺癌手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抑制剂来阻止或减少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降低复发

风险。常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昔芬、阿曲莫司汀等,选择何种药物需结合患者年龄、更年期状态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选择。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较为侵袭性的亚型,针对HER2受体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常用的抗HER2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可以与化疗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乳腺癌手术后的治疗方案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患者还需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的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放疗的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放疗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SBT)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靶区剂量,评价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对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及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Tis-2N0M0)患者10例,在术中瘤床放置银夹标记,将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0~1.5㎝定义为瘤床靶区(CTVTb),胸壁和全乳腺定义为临床靶区(CTV)。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了电子线补量计划和瘤床调强同步推量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所受剂量以及体积。结果: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V20、肺V10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V30和心脏V10 照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组织器官照射体积上相差不明显。但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可以缩短治疗次数。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疗法;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电子线补量放疗;剂量学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20-03 The analysis of 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SIB) technique for breast-conserving radiotherapy Simayili Maimaitiniyazi,AI Xiuqing, He Chunyu, Mukedaisi Baiketiyaer, ZHU Xiang-lu,Munire Mushajiang.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ose of the sequential boost(SBT) and the 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 (SIB) technique in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surgery,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target coverage,the doses and volume of normal tissues by the two different radiation types.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Tis-2N0M0)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surgery were selected, the region marked by silver clips, the region with extended margin of 1.5~2.0㎝ was defined as gross target volume (CTVTb), the chest wall and whole breast were defined as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 CTV). The SBT planning and SIB planning of each patient were designed by three-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Evaluating the conformality and uniformity of target coverage dose, the dose and volume of normal tissues by dose-volume histogram(DVH).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ose uniformity, conformality of CTV,CTVTb and the two different radiation types planning( P = 0.000).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olume of the lung V20 and V10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olume of the heart V30 and V10 in the two different planning.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 dose,mean dose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and the two different planning.Conclus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olume of Normal tissues ,organs and the two different planning, but the uniformity and conformality of CTVand CTVTb in SIB planning superior to sequential boost planning,he SIB technique reduced the number of treatment fractions. 【Key words】Breast cancer;Radiotherapy;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Sequential boost technique; Dosimetry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所谓的瘤床调强同步推量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三种计划方案中,B、C 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优先采用A方案,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采用B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targe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in three different plans and organs of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Methods Supine positioning in 7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the image data into the planning system,each patient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schemes,namely:(A)two tangent conformal and wedge-shaped plates;(B)2-tang tangent conformal field plus 2 wild IMRT field;(C)5 wild IMRT.To compare the three plans in the target area and organs.Results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plans,B,C target dose of two schemes of good uniformity;A scheme of the left lung low dose volume is small;the C scheme of heart by higher average dose.The difference wa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oor pulmonary function relatively can give priority to the use of A program,pulmona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good priority by B program. Key words:Breast cancer;Radiation therapy;Conformal field;Intensive field;Dosage 保乳手術联合术后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常规治疗途径,放疗能够有效地消灭亚临床病灶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乳腺癌传统放射治疗一般采用二切线野对穿加楔形板照射技术。调强放疗技术(IMRT)是放疗领域发展的新兴方向,能更好地在减小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剂量均匀性[1-2]。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射野数目、方向、剂量优化方法对靶区及心脏、肺的影响。本文就三种计划方案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体积进行对比,以供放疗计划的方案选择时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年龄30~58岁。乳腺癌均为单侧、外上象限、腋窝淋巴结均未见转移,针对患侧乳腺进行放疗照射。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推量靶区两种计划方式的剂量学比较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推量靶区两种计划方式的剂量学比较沈文同;陈毅;段隆焱 【摘要】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推量靶区的计划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并且需要瘤床推量的患者,第一阶段设计正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2Gy/次,共25次;第二阶段对瘤床即推量靶区设计处方剂量2Gy/次,共5次计划,分两种计划方式设计,一种为正向调强,另一种为电子线单野.比较两种计划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方式下推量靶区PTVtb的Dmin、Dmax、Dmean、V100%、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向调强的CI显著低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乳的乳腺靶区PTV二阶段合成的平均剂量正向调强高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第二阶段推量靶区PTVtb的剂量,两种计划方式下Dmax、Dmin、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方式下左肺的V20、Dmean;右肺的Dmean;心脏的V30、V4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的V5、V10正向调强都显著低于电子线单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需要推量靶区治疗的患者,如果左肺的低剂量体积V5、V10不要求过低的话,即肺功能较好,计划方式应首选电子线单野技术;如果左肺的V5、V10要求足够低即肺功能较差,则应选择正向调强技术.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21 【总页数】3页(P3231-3233) 【关键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调强;电子线单野;剂量学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 较 早期乳腺癌是指在乳腺组织内发现的肿瘤,通常在乳腺组织内的一处肿块。早期乳腺 癌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常规的治疗方式是接受放疗。对于保乳手术后的放 疗方式,目前有两种常见的选择,一种是大分割放疗,另一种是常规放疗。那么这两种放 疗方式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有何差异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大分割放疗是指在保乳手术后,通过高能量的射线进一步杀灭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式。与常规放疗不同,大分割放疗是在癌旁组织上方和下方各加10mm的边缘,以减少乳房癌复发的概率。而常规放疗则是将全乳房进行均匀的照射,包括手术后瘢痕和原乳腺组织。 安全性方面,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大分割放疗在保留乳腺形态的可以减少对 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的辐射损伤。大分割放疗是一种局部放疗,辐射范围小,周围正常 组织受损较少。而常规放疗的辐射范围大,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从安全性上讲,大 分割放疗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近期疗效方面,研究显示,大分割放疗在提高保乳手术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乳腺癌 复发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项针对6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高达96%,而在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92%。这表明大分割放 疗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虽然大分割放疗在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上都表现出了优势,但其并非没有缺点。大分割 放疗需要精确测量,对放疗设备的要求也更高,而且治疗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晃动 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技术条件较差的医院或者患者个人情况不适合接受大分割放疗的 情况下,常规放疗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时,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都是有效的治疗 方式。从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来看,大分割放疗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 体健康,同时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复发率。在实际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 出选择,综合考虑技术条件、患者偏好以及医疗资源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治疗会越来越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 【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 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 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最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最好,5F-IMRT其次,4F-IMRT最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最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最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 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osimetric difference in target area and normal organs between 4F-IMRT,5F-IM-RT and 6F-IMRT for left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Methods For each of 8 randomly chosen patients ,3 IM-RT plans (4F-IMRT,5F-IMRT and 6F-IMRT) were designed with Pinnacle 8.0.95%of target volume received prescribed dose 50 Gy,the dose distributions in target area and normal organs with the DVH and isodose curves .Results The dose uniformity in target area wa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of the numbers of beam .Compared with 4F-

乳腺癌放疗方案

乳腺癌放疗方案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有少数男性会患上这种疾病。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其中放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 将介绍乳腺癌放疗方案的相关知识。 乳腺癌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量射线,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以 达到治疗的效果。放疗一般会在乳腺癌手术之后进行,有时也会在手 术之前进行。 首先,我们要了解乳腺癌放疗的适应症。一般来说,乳腺癌放疗适 用于以下几个情况:术后残余病灶、淋巴结阳性、术后局部复发、高 危因素或转移风险,以及术前可缩小病灶大小。对于乳腺癌的早期患者,放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复发和死亡风险。 乳腺癌放疗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常见的包括:整体乳腺放疗、区域 淋巴结放疗、随身体电调强放疗(IMRT)、加速器模拟放疗(SIM)、部分乳腺放疗等。其中,整体乳腺放疗是指对乳房进行放疗,一般会 连续进行数周的治疗。区域淋巴结放疗是针对淋巴结区域进行放疗, 以防止潜在的转移。而随体电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的放疗方式,可以 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加速器模拟放疗和部分乳腺放疗则是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 乳腺癌放疗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乳房组织因射线而产生的皮肤红肿、乳房变硬等症状,一般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消退。此外,放疗还有可能对心脏、肺 部等器官造成影响,因此在放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

针对乳腺癌放疗的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使用保湿霜和特殊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乳房皮肤的不适感。此外,一些患者在放疗期间还可能需要 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种乳腺癌治疗的方式是化疗。与放疗不同,化 疗是通过输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乳腺癌的治疗一般是通过综合使用 多种治疗手段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而言,乳腺癌放疗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乳腺癌 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放疗方案非常重要。在进行放疗前,患者 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通过科学合 理的放疗方案,加上个性化的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将会得到 更好的保障。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X线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阿迪娜·贾库林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X线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的剂量学比 较分析阿迪娜·贾库林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不同放疗方式的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 受照体积。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3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银夹标记,其中15例行瘤床同步推量放疗,15例行瘤 床电子线补量放疗,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评价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 受照剂量及体积。结果:瘤床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 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脏V20和V10、心脏V30和V10,以及对侧乳腺 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在 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且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同步推量放疗;电子线补量放疗 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所谓的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技术(SIB)在保乳术后放疗中逐渐被应用[2-3]。本研究主要是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同一病例比较瘤 床调强同步推量与电子线补量(SBT)计划的剂量分布、肺、心脏受照剂量和体 积之间的差异,评价SIB技术的剂量优势以及适应症。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保乳术的患者,瘤体处均放置银夹,分期为 T0 ~ 2N0 ~ 1M0期,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乳腺癌。 共选择30例,年龄在37-57岁间,中位年龄47岁,其中左侧15例,右侧15例。 1.2体模制作与CT定位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交叉抱头,在患侧乳腺用铅丝 标记分界,用热塑网膜体位固定。嘱患者平静呼吸,应用CT模拟机扫描,范围 从下颌骨下缘至肝下缘,扫描层厚 5 mm,并将图像传至医生工作站,勾画靶区。 1.3 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靶区包括患侧乳房完整的乳腺组织,边界界定为: 上界在胸廓入口,下界为乳房下1~2cm,底部不超过胸壁,前界不超过皮肤, 内界胸骨中线,外界腋中线。胸壁和全乳腺定义为瘤床靶区(CTV),银夹所标记的 范围外扩1. 0~1. 5 cm为瘤床靶区(CTVTb)。危及器官包括肺脏、心脏、对侧乳腺、肝脏等。 1.4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对于瘤床调强同步推量计划CTV处方剂量为 50.4Gy/28f(1.81Gy/次),CTVTb处方剂量为60.2Gy/28f(2.15Gy/次)。对于电 子线补量计划CTV处方剂量为50Gy/25f(2.0Gy次),CTVTb处方剂量为10Gy/5f (2.0Gy次),均设5个野照射。 1.5评价指标采用DVH图进行综合评价: ⑴用VCTV(乳腺靶区容积)和VCTVTb(瘤床靶区容积)以及VCTVTb/VCTV,来反映乳腺靶区和瘤床靶区之间的比例; ⑵重要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剂量:SIB组和SBT组均采用肺脏受到≥20Gy剂量照射时的体积V20及≥平均剂量照射的体积来反映患侧肺脏受照体积;采用心脏受 到≥30Gy剂量照射时的体积V30及≥平均剂量照射的体积来反映心脏受照容积和 剂量。 ⑶两种放射治疗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指治疗体积与计划靶体积之比。 [4]V95% /VPTV,Vptv为PTV体积。适形指数越接近1说明适形程度越高。 ⑷靶区的均匀性:计算方法[5]为TH=(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靶区最大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于一些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来说,保乳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有时保乳手术之后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残留癌细胞,此时联合放射治疗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联合放射治疗的背景和意义 保乳手术是一种保留乳房的手术方式,对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来说,不仅可以避免乳腺切除带来的精神和形象上的创伤,还可以保留乳腺组织的功能,从而减少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保乳手术并不是一种完全彻底的手术方式,有时在手术后仍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残留癌细胞,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来清除这些残留癌细胞,避免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而联合放射治疗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通过放射线的作用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1. 提高治愈率: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由于保乳手术并不能完全清除所有的癌细胞,而放射治疗可以直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从而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3. 保护乳腺功能:联合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的乳腺功能。通过放射治疗可以局部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乳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让患者能够更好地保留乳腺的功能。 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保护乳腺功能,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从而减少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 促进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综合方式的一部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联合放射治疗可以与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三、联合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残留癌细胞多或未切除干净的患者,尤其是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年龄犹幼、淋巴转移等,联合放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效果对比

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65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观察组35例,1级反应29例,占82.9%,2级反应6例,占17.1%;对照组30例,1级反应21例,占70.0%,2级反应9例,占30.0%,组间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35例,局部控制率97.1%(34/35),无瘤生存率97.1%(34/35),远处转移率2.9%(1/35);对照组35例,局部控制率96.7%(29/30),无瘤生存率96.7%(29/30),远处转移率3.3%(1/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K(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乳腺癌保乳术;常规放疗;调强放疗 乳腺癌是高发于已婚女性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保乳术之后进行规范的放疗是临床治疗的标准方式,辅助放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调强放疗与切线野照射治疗是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两种方式。为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且无脉管癌栓,手术切缘阴性,无远处及淋巴结转移。2)患侧上肢功能良好,无放疗禁忌症。3)经伦理会同意,患者均知情。排除标准:术后乳房明显下垂、变形者;胸廓畸形者;心功能异常者;不配合者。患者年龄在34~68岁,平均年龄(48.5±6.0)岁;发病部位:左侧35例,右侧30例。TNM分期:I期45例,II期20例;病理分型:浸润导管癌30例,小叶癌25例,髓样癌5例,导管内癌5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两组在疾病类型、年龄、TNM分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患者卧位,使用特定乳腺托架及内、外切线等中心野加楔形滤过板,6MVX线,50Gy/25次,瘤床补量为10Gy/5次。 1.2.2观察组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治疗:患者仰卧位,专用乳腺托架固定,使用铅丝标记乳腺瘢痕、边界,将放疗部位网传到三维放射治疗系统,明确危及器官与靶区,6MVX线全乳腺照射,50Gy/25次,补量10Gy/5次。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与评估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与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 恢复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放射线的照射来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在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如何优化计划并进行评估是非常关键的。 一、放射治疗计划优化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在尽量保证肿瘤灭活 的前提下,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优化 治疗计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常用的优化技术包括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等。 1.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 IMRT是一种通过调整放疗机器在给药过程中的辐射强度和照射角 度来实现剂量分布的方法。通过IMRT,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剂量分布,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对于乳腺癌的放疗,IMRT可以实现剂量在肿瘤灶区域的更好分布,以增加对肿瘤的照射, 同时降低对心脏和肺部的照射,减少不良反应的概率。 2. 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 VMAT是一种通过调控放射束的强度和照射角度来实现剂量分布的 方法,与IMRT类似。与IMRT相比,VMAT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剂 量分布,这对提高治疗效率非常有利。对于乳腺癌的放疗,VMAT可

以实现剂量在肿瘤灶区域的更加均匀分布,以增加对肿瘤的照射,同 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3D-CRT是一种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利用CT扫描等图像技 术获取患者的三维解剖结构,然后制定三维剂量分布方案。3D-CRT对 乳腺癌的放疗仍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IMRT或VMAT的患者。然而,相比于IMRT和VMAT,3D-CRT对正常组织 的照射剂量分布较为简单,需要通过设定剂量限制来降低对正常组织 的损伤。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 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评估指标来判断治疗计划的优劣。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剂量分布、剂量均匀度、同种组织器官的最大剂 量(Dmax)等。 1. 剂量分布 剂量分布是判断治疗计划的一个关键指标,它反映了剂量在目标区 域内的分布情况。理想的剂量分布应该具有以肿瘤灶为中心的高剂量 区域和低剂量区域,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灭活和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 照射。通过评估剂量分布,可以判断治疗计划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治疗 效果。 2. 剂量均匀度

老年乳腺癌术后不同化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老年乳腺癌术后不同化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张新军;李薛鑫;赵林;英子伟;谢贤鑫;李翔;姜大庆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15(43)1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应用不同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3-2010年收治的Ⅰ~Ⅲ期可手术治疗的老年(≥6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5年随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 为FEC组、TC组和X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 研究患者共466例,其中,术后接受FEC方案者145例,TC方案者192例,X方案者129例。3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51%、60.4%、35.7%;总 生存率(OS)分别为63.4%、64.1%、51.9%。TC组患者的PFS明显高于FEC 组及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患者的PFS也高于X组(P 〈0.05)。TC组和FEC组患者的OS明显高于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C组与FE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 减少更多发生在TC组(66.1%)和FEC组(51.7%),明显高于X组的1.6%(P 〈0.05);且TC组与FEC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和心 功能减退在FEC组患者中较多见,而手足综合征在X组中较多见。结论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FEC方案与TC方案治疗效果相当,均优于X方案。3种 方案的化疗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总页数】5页(P1134-1138)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辅助化疗;安全性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保乳手术后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强放疗组(37例)和常规放疗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美容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组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34例(91.9%),2级3例(8.1%),常规放疗组1级27例(71.1%),2级11例(28.9%),两组均无3、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两组相比较,调强放疗组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患者美容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4.7%,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比较,调强放疗能够明显降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标签:乳腺癌保乳术;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并且仍在逐年增高。保乳术及术后放疗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手段[1],术后放疗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是,常规放疗仍存在一些的局限性,乳腺受照不均匀以及对心脏和肺部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很大影响。而放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剂量的均匀性,还能减少对周围器官的照射,优势明显[2]。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和放疗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保乳手术后行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放疗组(37例)和常规放疗组(38例),年龄4 2.3±11.7岁,肿瘤大小18.7±5.4mm。其中左侧乳腺原发肿瘤29例,右侧乳腺原发肿瘤46例,术前患侧腋窝均未出现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显示导管内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31例,浸润性小叶癌23例,髓样癌11例,TNM分期Ⅰ期47例,Ⅱ期28例。术中对患者同侧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清扫发现,放疗组单个可活动淋巴结阳性5例,常规放疗组3例,放置银夹标识肿瘤床。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类型、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以紫杉类为主的方案化疗6周期。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两种正向调强放疗计划比较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两种正向调强放疗计划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两种布野方式正向调强放射治疗计 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处方剂量:全乳靶区(PTV)50Gy/25f;瘤床(PTVtb)10Gy/8f。每例患者设计两 种正向调强计划,首程PTV均采用切线方向布野,后程PTVtb采用切线和切线加 正对瘤床方向布野两种设计。比较两种计划PTVtb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两程 计划叠加后比较肺的V2、V5、V10、V20、平均剂量,心脏的平均剂量和PTV的 V55、V60等指标。结果:单纯切线方向射野计划对肺和心脏保护较好,而切线加正对瘤床方向射野计划能够给瘤床靶区带来较佳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结论: 临床上针对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用切线加正对瘤床方向射野计划;而 单纯切线方向射野计划可以对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优先考虑。 关键词:乳腺癌;瘤床补量:正向调强放疗 保乳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选择[1],在肿瘤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方面能够达到 与改良根治术相似的疗效[2]。术后放疗已成为保乳术后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调强放射治疗 因其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和较低的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而被广泛重视,乳腺癌的调强放射治疗 又分为逆向和正向调强放疗。正向调强放疗因其总的治疗时间较短,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比逆向调强放疗容易而被更多采用。本研究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采用两种布野方向 的正向调强设计,比较两者剂量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术 中对瘤床放置4至5枚银夹标记。肿瘤位外上象限5例,外下象限3例,内下象限2例。计 划靶体积(PTV)457.2cm3—891.2cm3,瘤床体积(PTVtb)76.27cm3—219.9cm3。心肺功能 基本正常,接受保乳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行全乳放疗50Gy/25f后,瘤床补量16Gy/8f。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模拟定位:采用Philips Brillicance 64排大孔径CT定位,患者上身露裸仰卧于乳腺 治疗体架上,双上肢上举置于臂托架上,根据体形调节支架各关节位置并记录,于平静呼吸 下扫描,范围从锁骨上至乳腺皱折下5cm,层厚5mm。扫描前激光灯准直下摆位,并于体 中线和左右体侧分别进行十字标记。将图像用Mosaiq网络传至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 1.3靶区的勾画:在计划系统上图像重建后,由临床医生根据CT图像和瘤床银夹位置勾 画出乳腺的靶区:GTVtb、CTVtb、PTVtb、CTV和PTV,考虑射线建成效应计划靶区前界在皮 肤表面内收5mm,危及器官勾画包括:心脏、左右肺、脊髓和对侧乳腺。 1.4计划的设计:治疗计划设计:对每例患者在Pinnacle39.0计划系统采用野中野正向调 强方式设计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首程全乳腺靶区(PTV)50Gy,2Gy/次,共25次,后 程瘤床(PTVtb)补量16Gy,2Gy/次,共8次。先设计全乳腺靶区计划,选用X线6MV能量,以切线方向布野设计正向调强计划,然后对瘤床靶区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第一种:单以切线方向布野设计(同全乳腺靶区),第二种:以切线加正对瘤床方向布野设计。两程 计划设计均要求90%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靶区内不出现高于110%处方剂量体积,具 体方如下:a.利用计划系统clean ROI功能查找并清除靶区和器官自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小于0.2cc的轮廓。b.利用器官外放功能生成PTV和PTVtb在皮肤表面外扩1.5cm的轮廓PTV1.5 和PTVtb1.5。c.根据CT定位标记确定坐标原点并去床板。d.定射野中心:一般定于靶区中心 层面,避免腋窝、创口等不易皮肤标线部位,同时考虑两程靶区能共用一个中心。e.根据 PTV弧度形状确定切线野角度,当上下层面弧度不一致时要以下层面为准,这样可以避免较 多的肺体积卷入射野。先设内切野,以方便观察对侧乳腺不被切入。f.射野形状以PTV1.5外 放0.5cm进行适形,使射野在皮肤表面有2cm的开放空间,以免呼吸运动导致胸壁靶区的漏照,对侧野以拷贝方式生成。g.处方以平均剂量方式给在PTV上,也可另设一个剂量参考点(设于靶区内剂量较低区域以使靶区得到足够剂量)。h.设定计算框后两主野等权重进行计

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中的应用对比

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根治 术后中的应用对比 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__年9月-20__年9月期间本院行放疗的2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行常规分割放疗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行大剂量分割放疗10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1)210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患者;(2)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彻底;(3)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医院理论委员会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慢性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术前已行放化疗。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行放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具体为:2 Gy/次,5次/周,一共治疗5周,总剂量50 Gy。观察组患者则是采取大剂量分割放疗,具体为: 2.8 Gy/次,5次/周,治疗3周,总剂量42 Gy。两组患者的放疗范围包括胸壁和同侧锁骨上区。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放疗方案下的1、3及5年总生存率、治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5-7]。 1.4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观察患者在全程放疗结束时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以及放疗结束1个月后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8]。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采用RTOG/EORTC标准进行评价: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色红斑或干性脱发或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折以外部位融合湿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或出血、坏死。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标准:患者胸部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在照射野内发现肺组织炎症性改变,排除肺转移。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的1、3及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