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病理生理

呼吸病理生理
呼吸病理生理

呼吸生理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包括三个环节来完成:1、外呼吸:肺通气及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胸廓。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因素:1、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2、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

动力:气体进出肺是由于大气和肺泡之间存在压力差,此压力差产生于由呼吸运动使肺的张缩引起的肺内压变化,一旦呼吸停止,可以人为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如: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节律性的挤压胸廓等。主要决定于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

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它引起胸廓张缩,由于胸膜腔和肺的结构功能特征,肺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肺容积的这种变化又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直接推动气体进出肺。

阻力:1、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占70%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占30%,以气道阻力为主

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在被扩张变形时,会产生回缩力,回缩力的方向与肺扩张的方向相反,因而是吸气的阻力,即肺的回缩力构成了肺扩张的弹性阻力;顺应性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比顺应性: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肺总量大,其顺应性也较大,单位肺容量下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三分之一来自肺组织本身,肺扩张越大,肺的回缩力和弹性阻力也越大;三分之二来自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决定的,它能:1、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当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弹性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弹性阻力减小,顺应性增大,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无变形时不表现有弹性阻力,若被牵引向内缩小,起弹性阻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被牵引向外而扩大,起弹性阻力向内,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胸廓的顺应性可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性病变等而降低。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占80-90%,健康人平静呼吸时,总气道阻力为1-3cmH2O,受气道流速、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的影响。流速快,阻力大,流速慢,阻力小。气流形式有层流和湍流,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气流太快和管道不规则容易发生湍流,如气管内有粘液、渗出物或肿瘤、异物等易致阻力增加,流体的阻力与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主要受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儿茶酚胺使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2α使之收缩),前三种均随呼吸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气道阻力因而也出现周期性的改变,吸气时,跨壁压增大,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是气道管径增大,阻力减少,呼气时相反。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比值(增大则意味通气过剩,肺泡无效

腔增大,减小则犹发生功能性动-经脉短路

组织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氧气由血红蛋白运输,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的最大氧量叫氧容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为氧含量,氧含量/氧容量即血氧饱和度

二氧化碳主要由碳酸氢盐形式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调节形成了呼吸节律

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在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氢离子浓

度升高时受到刺激,主要在机体低氧是维持对呼吸的调节。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在于调节脑脊液的氢离子浓度,是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酸碱

环境。,

呼吸功能不全

原因及发病机制:

1、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呼吸肌活动障碍: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等,由过量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所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本身的收缩功能障碍如呼吸肌疲劳、营养不良致呼吸肌萎缩、低钾、缺氧、酸中毒致呼吸肌无力。胸廓顺应性降低: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限制胸廓的扩张。肺顺应性降低: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胸腔积液及气胸

2)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气道阻碍分为:中央性: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若阻塞位于胸外(如声带麻痹、炎症、水肿)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位于胸内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周围性:小气道阻塞。如copd,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通气功能障碍是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其比例相当于呼吸商。

2、弥散障碍: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1)肺泡膜面积减少: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

2)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纤维化

3)血与肺泡接触时间缩短:体力负荷增加

弥散功能障碍时,因为二氧化碳的弥散系数比氧气大20赔,所以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降低,不会使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3、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动脉栓塞、DIC、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正常或降低。

4、解剖分流增加:支气管扩张症

呼吸衰竭发生的机制中,单纯的通气不足、弥散障碍等较少,往往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肺总量=潮气量(TV)+补吸气量(IRV)+补呼气量(ERV)+残气量(RV)

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正常为1500ml-2000ml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为400ml-600ml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为900ml-1200ml

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正常为1000-1500ml,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时增加。

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其中,第1秒钟内呼出的气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

分钟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正常6-9L/分

肺换气:混合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和二氧化塘由于压力差与血液进行交换。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6、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成人一侧肺脏标本,胸膜表面可见絮状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切面病变区域失去海绵状结构,质地变实,颜色灰白、干燥且略呈颗粒状。 7、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小儿肺脏,各肺叶表面及切面均见散在的灰白、灰黄色,小实变区(直径1厘米左右)大小相近,边界不清,微隆起于表面,亦可见数个小实变区融合在一起。病变区多含细小支气管,管腔中常有脓性分泌物,故剖检时如用手压之可有脓液由细支气管中流出。肺边缘可见略隆起的灰白色半透明区,为代偿性肺气肿。 8、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成人肺标本,切面可见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可大于正常2倍左右,扩张的支气管有的己延伸至胸膜下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粘膜粗糙,腔内可见脓性渗出物,支气管壁增厚,周围肺组织有实变或纤维化。 9、肺癌(carcinoma of lung):中央型肺癌,癌组织常可破坏支气管并向周围肺组织内直接浸润扩展,逐渐形成巨大肿块,切面可见肺门及其周围有灰白色,不整形的癌结节,其中可见被癌组织埋入的支气管。周围型肺癌,癌肿多位于肺叶的周边部,呈结节状或球形,切面灰白、灰褐色,界线相对清楚,癌灶一个或多个。弥漫型肺癌表现为较小的癌结节,呈弥漫性分布。 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grey liver stage of lobar pneumonia) 肺泡壁毛细血管大多呈闭锁状。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有增无减,红细胞 消失,代之以大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5、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低倍镜下,病灶呈灶状分布,多数实变区内有细小支气管。 高倍镜下,病灶中少数支气管粘膜已被破坏,部分脱落至管腔之中,其中亦可见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实变,.肺泡腔内也充满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白细胞,肺泡壁有充血及炎细胞浸润。病灶周围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6、矽肺(silicosis) 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矽结节,矽结节由胶原纤维呈同心圆层状排列而成,其内缺乏细胞成分,是为胶原性矽结节。如有早期矽结节,则主要由吞噬矽尘微粒的巨噬细胞构成,为细胞性结节。在病变区及其周围肺泡间隔及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常 沿血管和支气管方向走行,呈条索状。病变周围尚可见到代偿性肺气肿之改变。 #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怎样形成的?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环节是什么?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几期?各期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西医综合】四大系统之经典总结(生理病理内科外科)(打印版)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生理 一、肺通气: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补充: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胸膜腔密闭。 2.在平静呼气末和平静吸气末,两者具有相同的:肺内压。 3.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增加,受影响最大的是: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150ml)×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频率-150 ×呼吸频率,若潮气量减为原来的1/2,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 肺通气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不变,肺泡通气量减少。] 4.对肺换气而言,浅快呼吸不利于呼吸,原因是:解剖无效腔的存在。 5.肺扩散容量(D L )是指气体在单位分压差(1mmHg)的作用下,每分钟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 一种指标。正常成人安静时,CO 2的D L 约为O 2 的20倍。间质性肺 炎时,由于有效扩散面积减少、扩散距离增加,肺扩散容量降低。 6.体内PCO 2最高、PO 2 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7.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反应慢、阈值低;肺萎陷反射的感受器阈值高。 8.轻度缺氧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9.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O 2和CO 2 潴留,长时间的 CO 2潴留使中枢感受器对CO 2 的刺激发生适应,而外周感受器对低 O 2 刺激的适应很慢,在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低O2。 10.CO中毒的机制:既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妨碍Hb与O2的解离。 11.CO中毒时虽然缺氧但不出现:PaO2降低、呼吸加深加快、紫绀(血 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至5g/dl以上所致)。 12.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肺淤血、肺不张和肺组织纤维 化时肺顺应性↓,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顺应性↑。 13.气道阻力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影响,而管径大小受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二章呼吸衰竭得病理生理 呼吸机治疗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得急、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为了正确 与有效地应用呼吸机,有必要了解呼吸衰竭得病理生理. 第一节呼吸衰竭得定义 为呼吸衰竭下一个总得确切得定义就是困难得.一般临床所指得呼吸衰竭可概括为:由于呼吸系统或其她疾患引起得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O2并CO2潴留而产生得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得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PO2低于60mmHg,Po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对于在静息时PoCO2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同程度得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得病人,并不就是呼吸衰竭,而就是呼吸功能不全. 有呼吸功能不全得患者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第二节呼吸衰竭得分类与病因 一般认为呼吸衰竭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与外周性呼吸衰竭两大类, 一、中枢性呼吸衰竭 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常见病因育下列数种: 1.缺O,性脑损害:循环骤停、严重长时间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一严重缺O2导致呼吸中枢受损.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等,血接压迫呼吸中枢与神经或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使呼吸中枢受损. 3,中枢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茁性脑炎、延髓及脊髓灰质炎等. 4.药物或毒物得影响:大剂量镇静、催眠、安定、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一抑制呼 吸中枢. 5.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外伤、高位截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 阻断呼吸中枢与外界呼吸器官得联系. 二、外周性呼吸衰竭 由于周围性神经、肌肉、胸部、肺、气道等功能障碍导致得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 或周围器官性呼吸衰竭. 1,周围神经系统与呼吸肌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血、破伤风、重症肌无力、隔肌运动障碍、箭毒中毒、肉毒中毒等。 3.胸部病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开放性胸部外伤等。 4.肺部病变:肺泡、肺间质与肺血管病变、广泛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水肿、肺梗塞,肺闭塞性血管炎,新生儿透明膜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性肺毒害(氯、二氧化硫等)、全肺或肺叶切除、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哮喘持续状态,阻塞性肺气肿等)等病变。 5、上呼吸道梗阻:急性喉炎,喉痉挛、气道异物等. 关于呼吸衰竭得分类,还有以下得分法; 1.按病变所累及得功能部位不同,可分为泵衰竭与肺衰竭,前者指因呼吸驱动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制而引起得呼吸衰竭:后者就是指因气道堵塞、肺本身或肺循环病变引起得呼吸衰竭. 2.按呼吸功能障碍就是偏重于通气功能不全或就是氧合功能不全分为通气衰竭与氧与衰竭两类. 3.按起病得缓急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前者在数小时乃至数天内发展起来,后者经过长期过程逐渐发展起来.慢性呼吸衰竭又可固某些原因而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习题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2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B.PaO2<9.3 kPa C.PaCO2>6.67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E.PaO2<8.0 kPa伴PaCO2 >6.67 kPa 3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气道阻力增高 C.肺泡面积减少 D.肺泡壁厚度增加 E.肺内V/Q比例失调 4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胸廓顺应性降低 C.肺顺应性降低 D.气道阻力增加 E.弥散障碍 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 A.中央性气道阻塞 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 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 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 E.小气道阻力增加 6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困难加重是由于 A.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疲劳 B.胸内压增高 C.肺泡扩张压迫小气道 D.小气道阻力增加 E.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7肺水肿病人仅在运动时产生低氧血症,是由于 A.肺泡膜呼吸面积减少 B.肺泡膜增厚 C.肺泡膜两侧分压差减小 D.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 E.等压点向小气道侧移动 8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是 A.PaO2降低 B.PaCO2正常 C.PaO2升高 D.PaCO2升高 E.PaCO2降低 9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肺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10死腔样通气是指 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生理死腔扩大 11真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 E.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 12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予100%氧,吸入15min,观察吸纯氧前后的PaO2,如变 化不大,属下列何种异常? A.功能性分流 B.解剖性分流 C.弥散障碍 D.死腔样通气 E.通气障碍 13ARDS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机制是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答案] D [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 [答案] D [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 [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答案] C [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答案] A [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

(完整word版)呼吸衰竭第八版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病因】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二)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五)神经肌肉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

第一节肺炎(Pneumonia) 1、概念:肺部的血管系统对各种致炎因子产生防御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多指终末气道、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分类: ●按病因: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 ●按范围: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 ●按性质: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肉、芽肿性、浆液性、干酪性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 急性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 ●主要表现: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铁锈色痰、血白细胞上升、咳嗽、呼吸困难、 肺实变体征,青壮年(男性)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90~95%由肺炎链球菌(或肺炎杆菌金葡溶血链流感嗜血)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2、发病机理:肺炎球菌有荚膜,对组织有抗吞噬作用。机体对肺炎球菌有过敏现象。细菌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浆液、纤维蛋白原渗出引起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病变发展迅速,炎症经肺泡孔、支气管累及肺段或整个肺叶。而局部不一定有肺炎球菌的出现。 (二)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改变: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扩张和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内容的改变。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conges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水肿、呈暗红色。临床病理联系:细菌(+):毒血症 (2)红色肝样变期(red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渗出物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肉眼观:病变肺叶呈暗红色,切面成颗粒状,质地变实,类似于肝。肺实变(consolidation of lung):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②胸膜渗出:胸痛、摩擦音;③红细胞:铁锈色痰;④无效灌注:缺氧 (3)灰色肝(样)变期(gray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减退而呈灰白色、质实如肝。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好转②无效灌注减少:缺氧改善 (4)溶解消散期(resolution):肺泡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肺泡腔渗出物内容降解、吸收、排出。临床病理联系:好转、痊愈 几点说明:①分期相对,可有局部不同步②病变性质为渗出性,愈后不留疤痕③抗菌素的使用使临床四期变化不明显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由于病人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缺陷,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金葡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过低

病理学练习题(含答案):A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纤维蛋白等渗出物不能完全被溶解,由肉芽组织长入机化,病灶肉眼上呈灰褐色肉样纤维组织,故名。 2.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遭破坏,形成直径>2cm的气囊,成为肺大泡。 3. 特点是癌细胞界不清,核大,呈空泡状,核仁清楚;癌组织中和癌的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故有此名。 4. 常见于肺。其特点是肿瘤中央有较多的纤维瘢痕。腺癌多见。 5. 是一阻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后,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肺气道阻塞,并伴随临床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 6. 为硅沉着症的基本病变之一,肉眼上呈针尖大、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结节,质硬,触之有沙粒感。镜下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呈同心圆排列,结节中可见一内膜增厚的血管。 7. 癌细胞小,胞质少,核相对大,深染,一端较尖,形态上像麦粒,故名。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很差,多早期血道转移,预后差。 8. 肺尖部肿瘤可以压迫或侵蚀邻近的颈交感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颈交感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皮肤无汗等。 二、A型题 1E2D3C4B5A6C7E8B9D10E11A12E13A14B15E16A17D18E19A20D21B22E23E24A25C 26A27B28A29C30E31D32E33B34C35E36B37D38A39B40E 三、X型题 1.ABC 2.ABCD 3.ABDE 4.ACDE 5.ABC 6.CDE 7.ABCDE 8.ABCDE 9.ABCD 10.BE 11.BCDE 12.ACDE 13.BCDE 14.ABCD 15.ACD 四、问答题 1. 答案要点:①慢性阻塞性部疾病时一组主要因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肺内气道阻塞而伴随临床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②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③小气道是指内径<2mm的细支气管或终末细支气管,特点是腔窄、壁薄、平滑肌较厚、软骨片缺乏和纤毛上皮细胞减少;④上述四种疾病主要都是因为病变累及小气道所致,故肺阻塞性疾病又称小气道病。 2. 答案要点:①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慢性疾病、胸廓运动障碍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肥厚、扩大和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病;②致肺心病的原发性肺脏病变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③慢支引起肺心病是因为慢支是由于细支气管炎及其周围炎,使肺通/换气功能下降,造成缺氧,肺小动脉痉挛,长期痉挛引起肺小动脉硬化;慢支管壁炎症可波及肺小动脉,造成小动脉炎,使后者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慢质伴有肺气肿,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毛细血管网减少;④矽肺和严重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肺内有广泛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也都可以引起肺心病。机制是:结节性病灶和弥漫性纤维化对肺内小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3呼吸功能不全(张玉平)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A.声带麻痹 B.支气管炎 C.胸膜增厚 D.气管异物 E.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答案] C 2.一位患者肺泡气PO2为102 mmHg (13.6 kPa),动脉血PO2为60 mm H g (8.0kPa),说明有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肺泡膜厚度增加 D.阻塞性通气障碍 E.肺毛细血管壁受损 [答案] A 3.I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肺泡气氧分压 C.静脉血氧分压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答案] D 4.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吸入氧减少 [答案] B 5.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狭窄 C.肺泡膜面积减小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弥散膜厚度增加 [答案] D 6.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

C.气体密度 D.气流速度 E.气道形态 [答案] A 7.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作用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 C.睑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 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答案] D 8.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A.外周血管扩张 B.血容量增多 C.血液黏滞性增高 D.心肌缺氧 E.肺血管收缩 [答案] E 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的特征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E 10.某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60mmHg(8.0 kPa),吸纯氧30分钟后无改善,最可能属哪种异常 A.解剖分流增加 B.功能分流增加 C.弥散障碍 D.肺泡扩张受限 E.气道阻塞 [答案] A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A.休克 B.严重创伤、感染和烧伤 C.氧中毒 D.急性心肌炎 E.急性胰腺炎 [答案] D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最不可能是 A.细胞毒素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 B.中性粒细胞在肺血管中被物理性扣留 C.呼吸肌萎缩

病理学练习呼吸系统疾病。

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二、A型题 1.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于: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肺脓肿 D.肺结核球 E.慢性支气管炎 2.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40岁以上男性多见 B.常见反复咳嗽、咳痰 C.可伴喘息症状 D.常伴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E.可进展为肺心病 3.以下哪种疾病能够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A.肺脓肿 B.肺泡细胞癌 C.慢性支气管炎 D.大叶性肺炎 E.肺结核 4.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I型变态反应 B.呼吸道反复感染 C.白喉杆菌感染 D.饮酒过度 E.支气管壁先天发育障碍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是: A.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B.粘液腺肥大、增生,粘膜上皮杯状细胞多 C.上皮纤毛倒状,脱落 D.软骨变性、萎缩 E.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 6.小叶中骨型肺气肿病变主要累及: A.各级支气管 B.管径<2mm的小支气管 C.呼吸性细支气管 D.从终末细支气管至肺泡 E.肺泡管、肺泡囊 7.下列哪种类型为不累及肺泡的肺气肿? A.小叶中央型 B.中叶周围型 C.全小叶型 D.不规则型

E.间质性肺气肿 8.下列哪种类型的肺气肿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 A.小叶周围型 B.全小叶型 C.间质性肺气肿 D.肺大泡 E.不规则型 9.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 A.支气管 B.管径<2mm的小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 D.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肺组织 E.肺泡 10.发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为: A.支气管腺体肥大增生、上皮杯状细胞增多 B.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C.肺组织纤维化 D.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E.细支气管主肺泡间隔破坏,弹性减弱 11.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 A.肺泡的纤维素性炎症 B.肺的出血性炎症 C.肺的化脓性炎症 D.肺的肉质变 E.以上都不是 12.关于大叶性肺炎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由细菌感染引起 B.病变多从肺泡开始 C.炎症不破坏肺泡壁结构 D.患者常有胸痛及咳铁锈色痰 E.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13.以下除了哪项我,均为大叶性肺炎的合并症? A.蜂窝肺 B.脓气胸 C.纤维素性胸膜炎 D.肺肉质变 E.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14.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多种致病菌可引起小叶性肺炎 B.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C.病变呈灶状、小叶状分布 D.常在患传染病后发病 E.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15.能找到核内包含体的肺炎是: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泡状核细胞癌:鼻咽癌中未分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片状或不规则巢状分布;癌细胞胞质丰富,境界不清,常呈合体状;瘤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有1-2个大而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或癌巢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敏感。 2.肺肉质变: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肺组织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3.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4.硅结节:为境界清、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粒感的结节。由于二氧化硅粉尘在肺内蓄积,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硅尘微粒,形成结节。早期结节为细胞性结节,晚期结节胶原化形成胶原性结节。 5.燕麦细胞癌:肺癌中小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燕麦形或梭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称为燕麦细胞癌。 6.红色肝样变期:大叶性肺炎发病后第3-4天,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 7.中央型肺癌:肺癌中最多见的一种肉眼分型,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在肺门部形成肿块。 8.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9.肺透明膜: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在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的内表面可见薄层红染的膜状物,称透明膜,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及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 10.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SiO2的粉尘微粒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病变特点为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11.支气管扩张症:是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 12.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1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在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14.病毒包涵体:病毒性肺炎时,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浆内可见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细颗粒状,其周围有常有一清晰透明晕的球形结构。

呼吸病理生理

呼吸生理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包括三个环节来完成:1、外呼吸:肺通气及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胸廓。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因素:1、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2、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 动力:气体进出肺是由于大气和肺泡之间存在压力差,此压力差产生于由呼吸运动使肺的张缩引起的肺内压变化,一旦呼吸停止,可以人为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如: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节律性的挤压胸廓等。主要决定于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 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它引起胸廓张缩,由于胸膜腔和肺的结构功能特征,肺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肺容积的这种变化又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直接推动气体进出肺。 阻力:1、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占70%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占30%,以气道阻力为主 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在被扩张变形时,会产生回缩力,回缩力的方向与肺扩张的方向相反,因而是吸气的阻力,即肺的回缩力构成了肺扩张的弹性阻力;顺应性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比顺应性: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肺总量大,其顺应性也较大,单位肺容量下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三分之一来自肺组织本身,肺扩张越大,肺的回缩力和弹性阻力也越大;三分之二来自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决定的,它能:1、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当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弹性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弹性阻力减小,顺应性增大,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无变形时不表现有弹性阻力,若被牵引向内缩小,起弹性阻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被牵引向外而扩大,起弹性阻力向内,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胸廓的顺应性可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性病变等而降低。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占80-90%,健康人平静呼吸时,总气道阻力为1-3cmH2O,受气道流速、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的影响。流速快,阻力大,流速慢,阻力小。气流形式有层流和湍流,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气流太快和管道不规则容易发生湍流,如气管内有粘液、渗出物或肿瘤、异物等易致阻力增加,流体的阻力与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主要受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儿茶酚胺使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2α使之收缩),前三种均随呼吸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气道阻力因而也出现周期性的改变,吸气时,跨壁压增大,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是气道管径增大,阻力减少,呼气时相反。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比值(增大则意味通气过剩,肺泡无效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14年护理专升本内科护理学辅导大纲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咳嗽的两面性。 2.咳痰的分类。 3.咳嗽咳痰的常见原因:重点记忆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脑炎、脑膜炎、食管刺激(反流性食管炎)、胃等刺激;胸膜疾病; 4.护理评估:请记住套路:1)病史评估;2)身体评估(症状和体征);3)心理和社会评估;4)辅助检查的评估。(遇到这类题目,如某病人的评估要点,只要从这四个方面去进行,适当充实些内容即可。 5.常见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请精记)注意护理诊断的陈述方法:PE(护理问题,病因)两者缺一不可,且E一定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写,不要笼统,越精确越好。如肺炎链球菌肺炎:与痰液粘稠、胸痛有关;如昏迷患者:与意识障碍有关; 6.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措施(精记) 1)比如有病人发生咳嗽、咳痰、痰液粘稠,不容易咳出,简述其主要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措施。(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中都有类似的题目表述) 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有关;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注意为病人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导致咳嗽、咳痰加重的诱因;做好饮食护理。2)做好病情观察:如咳嗽、咳痰情况、生命体征、伴随症状等;3)促进

有效排痰:可根据病人情况进行指导病人有效排痰、湿化气道、胸部叩击与震荡等;(如果是支扩患者,一定要写上体位引流);4)做好用药护理,如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物等护理;5)做好心理护理,如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等不良情绪,予以及时心理疏导等。 2)细节记忆: 如:(1)适宜的室温(18-20℃)、湿度(50-60%)(2)饮食护理:慢性咳嗽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充足摄入水分,每日1500ml/d以上;(3)病情观察内容:主要症状体征的特点、变化;伴随表现;重症患者观察生命体征;警惕窒息的先兆表现等;(4)简述促进排痰的方法:指导有效咳嗽、湿化气道、胸部震荡和叩击、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5)各种促进排痰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有效咳嗽的训练方法?(7)湿化气道的注意事项?(8)胸部叩击与震荡的注意事项?(9)机械吸痰的注意事项?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念; 2.病理生理: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分型和常见对应疾病:吸气性,大气道的狭窄、痉挛等,特征是:喉鸣音、三凹征、吸气延长;呼吸性:COPD、支气管哮喘、慢支,特征是:呼气延长、干啰音/哮鸣音;混合型:重型肺炎、肺结核、胸腔积液、气胸等; 4.护理诊断:详记。1)气体交换受损;2)活动无耐力;*只要有呼吸困难这个症状就可以做出这两个护理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

教案 姓名梁秀玲讲师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时间2015.5.15 节次5-7节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随软组织凹陷)。 (2)喘鸣(wheeze) :吸气性和呼气性。 (3)肺部听诊不固定和固定的中粗湿啰音、细湿啰音。 2. 血气分析 5′ 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6.67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50mmHg(6.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5%时为呼吸衰竭。 3.肺脏影像学胸部透视、摄片,胸部CT,核磁共振(MRI)。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组织学检查,肺泡灌洗液分析等。 §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简称上感, 5′俗称“感冒”,是小儿的最常见疾病。 [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 [临床表现] (掌握)10′(一)一般类型上感(略)提问:因为每个人都有亲身经历。 (二)特殊类型上感10′ 1.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10′[并发症] 3′在婴幼儿多见。可波及临近器官或向下蔓延。 [实验室检查] 5′ 血常规、咽拭子培养、抗“O”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了解)5′1.流行性感冒 2.急性传染病早期 3.急性阑尾炎 4.过敏性鼻炎 [治疗] (了解)5′1.一般治疗休息、饮水、隔离、预防并发症。 2.病因治疗抗病毒、抗生素合理的使用。 3.对症治疗降温、镇静、局部用药等。 [预防] 2′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避免交叉感染不滥用药物。

郑大《病理生理学》呼吸功能不全

1、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8.0kPa(6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6.7kPa,PaCO2>8.0kPa D、PaO2<8.0kPa,PaCO2>6.7kPa 2、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下降 B、PaO2下降,PaCO2正常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3、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弹性阻力增加 D、气道口径变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D、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2、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呼吸中枢机制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中央气道阻塞 D、弥散障碍 3、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 A、脑血管扩张 B、皮肤血管扩张 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 D、脑血管收缩 4、肺泡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产生的血气变化可有

A、PaO2降低 B、PaCO2升高 C、PaCO2降低 D、PaCO2正常 5、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产生呼吸窘迫的直接原因是 A、PaCO2增高 B、PaO2降低 C、肺内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D、呼吸肌活动障碍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正确错误 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正确错误 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降低,Cl-进入红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排Cl-减少,血C l-可在正常范围。 正确错误 4、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aCO2升高超过10.7kPa(80mmHg)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 正确错误 5、呼衰时各种机能变化的最基本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错误 1、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弥散障碍 D、肺换气障碍 2、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 A、PaO2<4.0kPa(3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8.0kPa(60mmHg) D、PaO2<8.0kPa,PaCO2>6.7kPa

9呼吸衰竭(150题)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 一、A1/A2型题 (B)1.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吸100%O215Mmin,发现吸纯氧前后PaO2变化不大,应属下列何种异常? A、功能性分流 B、解剖性分流 C、弥散障碍 D、V/Q<0.8 E、V/Q>0.8 (D)2.一侧肺发生肺不张患者,其血气变化为: A、PaO2↓,V/Q>正常 B、PaCO2↑,V/Q>正常 C、PaO2正常,V/Q>正常 D、PaO2↓,V/Q<正常 E、PaO2↓,V/Q=正常 (D)3.肺气肿患者易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小气道阻塞 B、小气道痉挛 C、小气通管壁增厚 D、气道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 E、小气道壁顺应性降低 (B)4.V/Q值大于0.8可见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死腔样通气 C、弥散面积减小 D、阻塞性通气障碍 E、功能分流增加 (C)5.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 B、PaO2↑,PaCO2↓ C、PaO2↓,PaCO2↑ D、PaO2正常,PaCO2↑ E、PaO2↓,PaCO2正常 (A)6.下列哪项可引起呼吸衰竭? A、外呼吸功能障碍 B、内呼吸功能障碍 C、一氧化碳中毒 D、血液与组织间气体交换障碍 E、组织利用氧障碍 (E )7.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 A持续给高浓度氧B给纯氧C给高压氧 D间断给高浓度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 (B)8.呼吸衰竭时,合并下列哪一种酸碱失衡易发生肺性脑病?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碱中毒 (C)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气道口径变小 D、气胸 E、弹性阻力↑ (C)10.死腔样通气是指 A、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B、各部分肺泡V/Q比例自上而下递减 C、部分肺泡V/Q比例升高 D、V/Q比例<0.82 E、肺动-静脉短路开放(B)11.肺的弹性阻力增大时: A、肺顺应性增大 B、肺顺应性变小 C、肺顺应性不变 D、肺顺应性先大后小 E、肺顺应性先小后大 (E)12.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根炎 C、胸腔积液 D、化脓性脑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D)13.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3、风湿病。 4、心功能不全。 (二)学习任务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肺炎 3、慢性肺源性心脏 4、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5、肺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老年人为多见。临床上以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上述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晚期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呼吸道反复感染 ②理化因素?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因素。 ③过敏因素。 ④其他因素。 (2)病理变化 ①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杯状细胞增生。 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 ③支气管壁平滑肌、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④喘息型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有时管壁软骨可以发生变性、纤维化、骨化和钙化。

(3)、临床病理联系 ①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粘液脓性痰。 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③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双肺布满哮鸣音。 ④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气肿 (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②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 (2)病理变化肉眼观,肺气肿呈弥漫性,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苍白,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触之捻发音增强。镜下见,末梢肺组织膨胀,肺泡间隔变窄、断裂、互相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气囊腔。 (3)临床病理联系可出现气短症状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闷。3. 支气管哮喘 (1)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对属于外因型的具Ⅰ型变态反应的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 过敏原:花粉、尘埃、动物毛屑、真菌(曲菌)、某些食品及药物等。 发病机制:过敏原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消化道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呼吸道T淋巴细胞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分化为Th1及Th2型细胞,释放多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如Th2可释放IL-4 及IL-5。IL-4可以促进B 细胞产生IgE,刺激肥大细胞增生。致敏的IgE包裹的肥大细胞与抗原发生反应。IL-5能激活嗜酸性粒细胞,也与抗原发生反应。除此外,吸入的抗原还可直接刺激粘膜下副交感神经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病理变化 肉眼观:肺轻度膨胀,支气管腔内见粘液栓,支气管壁轻度肥厚,并发感染时管腔内出现脓性渗出物。 镜下观: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粘膜下明显水肿,有淋巴细胞及嗜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