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篇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1、介质损耗与介质损耗因数:

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介质损耗指的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的能量损耗,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漏导引起的损耗、电介质极化引起的损耗、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直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里的损耗主要是漏导损耗,用绝缘电阻或漏导电流表示就可以了,因此平常讨论的介质损耗均为针对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损耗。

2、介质损耗角δ: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为φ)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

3、介质损耗正切值tgδ:

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根据推导当电介质、外加电压及其频率一定时,介质损耗P与介质损耗因数tgδ成正比,所以可以用tgδ来表征介质损耗的大小,工程上都是通过测量计算tgδ值来表示介损的大小。

4、高压介质损耗测量仪:

简称介损仪,是指采用电桥原理,应用数字测量技术,对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容量进行自动测量的一种新型仪器。一般包含高压电桥、高压试验电源和高压标准电容器三部分。

5、外施:

使用外部高压试验电源和标准电容器进行试验,对介损仪的示值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6、内施:

使用介损仪内附高压电源和标准器进行试验,直接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7、正接线:

用于测量不接地试品的方法,测量时介损仪测量回路处于地电位。

8、反接线:

用于测量接地试品的方法,测量时介损仪测量回路处于高电位,他与外壳之间承受全部试验电压。

9、常用介损仪的分类:

现常用介损测试仪有西林型和M型两种。QS1和KD9000属于西林型。

10、常用抗干扰方法:

目前介质损耗测量中常见抗干扰方法有以下几种:倒相法、移相法、变频法和移相跟踪抗干扰法等。

11、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tgδ:±(1%D+0.0004)

CX:±(1%C+1pF)

加号前表示为相对误差,加号后表示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小表示仪器的量程线性度好,绝对误差小表示仪器的误差起点低,但这两个指标是相符相成的,一般不存在相对误差大、绝对误差小的现象。校验时读数与标准值的差应小于以上准确度,否则就是超差。

12、抗干扰指标

抗干扰指标为满足仪器准确度的前提下,干扰电流与试验电流的最大比例,比例越大,抗干扰性能越好。

第二篇测量介质损耗的原理和一些常见方法介质损耗的测量,传统上有电桥法、谐振法、伏安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具有测量精度低或者操作繁琐等缺点,现已逐渐被淘汰。近年来,随着微机测量技术的发展,应用微机实现介质损耗测量系统不断涌现,介质损耗测量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时代。目前,应用微机实现的介质损耗测量方法主要有矢量法、谐波分析法、过零点电压比较法、过零检测鉴相法等。

①矢量法:矢量法是利用电压向量、电流向量求出tgδ值的方法,实质是利用了伏安法的原理。矢量法中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基波相位分离法,即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把高次谐波分量消除,把基波分离出来,再通过微机采样和数据处理计算出tgδ值,这种方法能有效克服谐波干扰带来的误差,但其测量精度受A/D变换器的位数限制,要使用高位数的A/D变换器才能获得高的测量精度;另一种是自由向量法,这种方法无须选择参考向量,依据的是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各自模的大小不变的原理来计算tgδ值的,这种方法硬件构成简单,但正弦信号的频率不稳、波形畸变、外磁场干扰及元器件误差等都易引起测量误差。

②谐波分析法:谐波分析法,就是利用数字频谱分析的方法对采样的试品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其基波分量,进而通过相位比较求出其介质损耗角δ及tgδ值。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FFT)。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测量精度,但系统频率波动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③过零点电压比较法:过零点电压比较法是测量两个正弦波在过零点附近的电压差,并由电压差来计算相位差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测量正弦波的相位差时,不采用在过零点时间间隔的方法,而采用在过零点附近测量两个正弦波差值电压的方法,因而对过零点的检测精确度没有很高的要求,比较适合用于现场在线监测。但该方法对所测量的正弦波波形要求很高:两正弦波的幅值必须相等;两正弦波的谐波分量和谐波相位要相等、两正弦波的频率及频率的动态偏移要相等;两正弦波的相位差要小。

④过零检测鉴相法:过零检测鉴相法,是利用电压和电流的过零点之间的相位差实现介损测量,该方法是目前介损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以上的几种方法具有分辨率高、线性好、易建模的优点,但对过零点的检测精度要求较高,电源谐波、过零比较器的失调电压、零点漂移等因素都会引起测量误差,必须采用相应措施消除干扰。

综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考虑到平常介质损耗的测量采用的是离线测量方式,相对现场测量干扰小,因此本系统选择采用过零检测鉴相法测量原理测量介质损耗。图3-1即为过零检测鉴相法测量原理图,利用采样电路测出电压和电流信号的过零点,通过逻辑转换形成一定宽度的时间信号t ?,脉冲宽度反映相位差,最后通过测量相位差方波的宽度即可求得试品的介质损耗角δ和介质损耗因数tg δ。该方法应用单片机技术很容易实现。

t

t

t

图3-1 过零检测鉴相法测量原理图

过零检测鉴相法的系统组成:过零检测鉴相法介质损耗测量电路主要由信号抽取单元、滤波与信号放大电路、过零比较电路、整形电路、逻辑鉴相电路组成,如图3-3所示。从试品上取得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分别经滤波、限幅放大、过零比较、整形、展宽和逻辑鉴相后转换为具有一定脉冲宽度的时间信号t ?,利用单片机的计数器测量脉冲的宽度,以数字处理方法实现介质损耗因数值的计算。同时,图3-3中限幅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经V/F 变换后输入给单片机进行计数,根据测量信号与标准信号的计数比值可计算得试品的电容值。

图3-3 过零检测鉴相法硬件原理图

第三篇KD9000介损测试仪的工作模型及仪器的检定

1、电容试品的模型

任何有介损的电容器都可以模拟成RC串联和并联两种理想模型:

串联模型并联模型

理论上串联模型tgδ=2πfRC,并联模型tgδ=1/(2πfRC),R和C基本不变,f是变化量。把45Hz、50Hz、55Hz分别代入公式,可看到tgδ分别随频率f成正比和反比。如下图所示,f对完全正比和完全反比两种模型影响较大。

但实际电容器是多种模型交织的混合模型,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计算,实际电力电容器大多数符合并联模型,如CT、套管和均压电容等,它们的tgδ多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2、KD9000介损仪采用的工作模型

因实际电力电容器大多数符合并联模型,所以AI-6000采用并联模型测量电容器的介质损耗。采用并联模型的介损电桥还有QS30、9910等,而QS37和2801电桥则采用的串联模型。所以因介损电桥采用的工作模型不同,而造成校验时同一试品条件下测量数据的差异。

这些差异只是精确校验时的差异,对一般用户的测量没有影响,一般用户不必关心您所使用的介损仪的工作模型。

3、KD9000介损仪的检定

试验室检定介损测量仪时,用QSJ3校验台检验比较准确。介损测试仪的量程和准确度都能准确的检验出来。但QSJ3比较麻烦,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大多采用标准损耗器来校验。

标准损耗器一般采用一个三电极的标准电容和多个精密电阻的串联来实现,量程

0-10%,分多个档位。标准损耗器是一个典型的串联模型。所以用KD9000做标准损耗器时要把工作模式调为串联模型,这样才能和各个档位的实际值完全对应起来。

有时在测量标准损耗器时,随着介损的增大而测量出的电容量反而减小,而实际标准电容容量是固定的,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因为没选对模型造成的。可用下面的公式校准:

C校准=C读数(1+tg2δ)

校验时,应采用全屏蔽的标准插头连接介损仪和试品,裸露的电极也会引起很大的误差。

注意:西林型电桥做三电极结构(高压极、低压极和屏蔽极)的标准损耗器时正、反接线都能做。

而M型介损电桥只能做正接线,不能做反接线,否则会烧坏标准损耗器。

第四篇常见问题

第一节表面泄漏或屏蔽不良引起正接线测量介质损耗减小的分

用末端屏蔽法测量电磁式PT、正接线测量CT或变压器套管,有时会出现介损极小或负值的现象,这主要是绝缘受潮、表面泄漏或屏蔽不良引起的,可分析如下:

示意图等效电路图

CX:试品

C1:高压端对瓷套的杂散电容

C2:低压端对瓷套的杂散电容

R:瓷套表面泄漏对地电阻

1:为试验电压

2:为仪器输入

这样,C1、C2、R形成T形网络,由于C1和R微分移相作用,使通过C2的电流超前,而使介损减小。设1为外加电压U、2接地电位,流过2的电流为:

介质损耗因数为实部电流与虚部电流之比,由于第一项为负值,故介损因数减小。

以CX=120pF,C1=1pF,C2=0.1pF,R=1000MΩ,CX无介损,按上式计算,T形网络引

起的附加介损为:-0.025%

同理,检修用脚手架及包装箱引起正接线测量介质损耗减小:试品对包装箱形成杂散电容,也形成T型网络干扰。

解决方法:

1、擦干净瓷套表面的脏污。

2、在阳光下曝晒试品或加热烤干瓷套,变压器套管吹干中间三裙。

3、高压线尽量水平拉远,不要贴近瓷套表面。

4、改用末端加压法或常规法测量电磁式PT。

5、新设备吊装前试验时,一定要拆掉包装箱和脚手架,移开木梯,解开绳套。做变压器套管时一定要放在套管架上试验,不能斜靠在墙上或躺放在地上。

第二节如何用KD9000做不拆高压引线的CVT自激法测量试验及电

用KD9000做CVT自激法测量非常方便,可按下图接线。如果C1是单节电容,母线不能接地;如果C1是多节电容,高压引线可不拆,母线也可接地,C11和C12可用常规正反接线测量,C13和C2用自激法测量。

一、接线方法如下图:

二、测量过程及电位

CVT自激法测量中,仪器先测量C13,然后自动倒线测量C2,并自动校准分压影响。

测C13时,高压线芯线和屏蔽带高压,C X线芯线和屏蔽都是低压。

测C2时,高压线芯线和屏蔽、C X线芯线和屏蔽都是低压。

三、为什么先测量C13,再测量C2

大家知道,C13电容量较小,约2万pF;c2电容量较大,至少4万pF;C N为50pF标准电容器。测量C13时,C2和内C N串连当作标准电容器,根据电容串联公式C串=(C2C N)/(C2+C N),由于C2>>C N,C串≈C N,这样C2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反之,如果先测C13,因C13容量较小,和内C N串连后,会把C13的介损加进去,造成标准臂介损增大,引起C2介损减小,造成测量误差。

四、自激法时高压线拖地会引起介损增大

自激法时高压线应悬空不能接触地面,否则其对地附加介损会引起介损增大,可用细电

缆连接高压插座与CVT试品并吊起。

上图左框内为电缆拖地时附加杂散电容的RC串联模型,使δ点的电压U N超前变成U N',相应的I N变成I N',I x相位不变,造成δ角增大,既介质损耗增大。感兴趣的用户也可用公式推导出来。

第三节BR16标准电容器的试验方法

BR16标准电容器在高压试验中经常用到,主要用做外接标准电容器或判断高压介损电桥的测量误差。也有的低压端分几个介损挡位,用于介损电桥的校验。电容量约50P,tgδ约<0.05%。它不是真正的三端结构电容器,很容易受潮,引起介损的偏差。

一、正接线

有时候10kV电压下tgδ会出负值,降为3kV时tgδ正常,这是内部受潮引起的。需更换防潮剂或把内部电容芯拿出在阳光下曝晒即可。

二、反接线

反接线测得电容量和tgδ比正接线测得的值稍微偏大一些,这是由于反接线杂散电容的影响

引起的。

三、错误的反接线

BR16做反接线时,很多人习惯把低压端和屏蔽端短起来接地,高压端加压测量,结果电容量约58P,电容量增大8P。这是因为低压端和屏蔽端短起来接地后,把高压对屏蔽端的电容量也并联进去了,造成电容量增大。所以不能采取这种方法做反接线。

介质损耗因数(tanδ)试验

align="center"> 图5-2 绝缘介质的等效电路 表5-2 绝缘电阻测量结果 绝缘电阻/MΩ(每隔60s测一次)

tanδ与施加电压的关系决定于绝缘介质的性能、绝缘介质工艺处理的好坏和产品结构。当绝缘介质工艺处理良好时,外施电压与tanδ之间的关系近似一水平直线,且施加电压上升和下降时测得的tanδ值是基本重合的。当施加电压达到某一极限值时,tanδ曲线开始向上弯曲,见图5-8曲线1。 如果绝缘介质工艺处理得不好或绝缘介质中残留气泡等,则绝缘介质的tanδ比良好绝缘时要大。另外,由于工艺处理不好的绝缘介质在极低电压下就会发生局部放电,所以,tanδ曲线就会较早地向上弯曲,且电压上升和下降时测得的tanδ值是不相重合的,见图5-8曲线2。 当绝缘老化时,绝缘介质的tanδ反而比良好绝缘时要小,但tanδ开始增长的电压较低,即tanδ曲线在较低电压下即向上弯曲,见图5-8曲线3。另外,老化的绝缘比较容易吸潮,一旦吸潮,tanδ就会随着电压的上升迅速增大,且电压上升和下降时测得的tanδ 值不相重合,见图5-8曲线4。 2.2 温度特性 图5-6 绝缘介质等值电流相量图 I C—吸收电流的无功分量I R—吸收电流的有功分量 —功率因数角δ—介质损失角

图5-7 绝缘介质简化等效电路和等值电流相量图 (a)等效电路(b)等值电流相量图 C x—绝缘介质的总电容R x—绝缘介质的总泄漏电阻I Cx—绝缘介质的总电容电流I Rx—绝缘介质的总泄漏电流 图5-8 绝缘介质tanδ的电压特性 tanδ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与绝缘材料的种类、性能和产品的绝缘结构等有关,在同样材料、同样绝缘结构的情况下与绝缘介质的工艺干燥、吸潮和老化程度有关。 对于油浸式变压器,在10℃~40℃范围内,干燥产品的tanδ增长较慢;温度高于40℃,则tanδ的增长加快,温度特性曲线向上逐渐弯曲。为了比较产品不同温度下的tanδ,GB/T6451—1999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温度t下测量的tanδ的换算公式。 tanδ2=tanδ1·1.3(t1-t2)/10 (5-2) 式中tanδ2——油温为t2时的tgδ值,%; tanδ1——油温为t1时的tgδ值,%。 3 tanδ测量方法 3.1 测量仪器及测量电压

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试验作业指导书

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目的: 能有效发现绝缘受潮、劣化以及套管绝缘损坏等缺陷;测量电容型电流互感器末屏对地的tanδ主要是检查电流互感器底部和电容芯子表面的绝缘状况。 试验仪器: 泛华AI-6000E 自动抗干扰精密介损测试仪 试验接线: (1)一次绕组对末屏tanδ 1K1 N L1L2 HV Cx CT 介损仪1K22K12K23K13K2 4K14K2CT (2)末屏对地tanδ

1K1 N L1L2 HV Cx CT 介损仪1K22K12K23K13K2 4K14K2CT 屏蔽线 试验步骤: 1) 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 向工作人员交代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后开工; 3) 准备试验用的仪器、仪表、工具,所用仪器、仪表、工具应良好并在合格周期内; 4) 在试验现场周围装设围栏,打开高压警示灯,摆放温湿度计,必要时派专人看守; 5) 抄录被试电流互感器的铭牌参数; 6) 检查被试电流互感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必要时对套管进行擦拭和烘干处理; 7) 两人对电源盘进行验电,同时检测电源盘的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可靠动作;

8)将介损测试仪水平放稳; 9)按试验接线图进行接线; 10)确认接线正确后,试验人员撤到绝缘垫上,相关人员远离被试品; 11)大声呼唱,确认相关人员都在安全距离外,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 12)正确设置仪器的参数,一次绕组对末屏采用正接线,试验电压10kV,末屏对地采用反接线,试验电压2kV; 13)得到工作负责人许可后,按下“启动”按钮开始测量,测量完毕后记录测量数据; 14)关闭仪器开关,断开电源; 15)用放电棒对电流互感器充分放电; 16)拆除试验接线(先拆测量线,再拆接地线,拆接地线时先拆设备端,再拆接地端); 17)整理仪器,记录温度和湿度,把仪器放回原位; 18)测量数值与标准或历史数据比较,判断是否合格,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标准: 交接标准: 1)互感器的绕组tanδ测量电压应为10 kV,末屏tanδ测量电压为2 kV;

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泛华电子) 1、介质损耗 什么是介质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 2、介质损耗角δ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 3、介质损耗正切值tgδ 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介质损耗因数的定义 如下: 如果取得试品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则可以得到如下相量图: 总电流可以分解为电容电流Ic和电阻电流IR合成,因此: 这正是损失角δ=(90°-Φ)的正切值。因此现在的数字化仪器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测量δ或者Φ得到介损因数。 测量介损对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是一种传统的、十分有效的方法。绝缘能力的下降直接反映为介损增大。进一步就可以分析绝缘下降的原因,如:绝缘受潮、绝缘油受污染、老化变质等等。

测量介损的同时,也能得到试品的电容量。如果多个电容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短路、断路,电容量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电容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4、功率因数cosΦ 功率因数是功率因数角Φ的余弦值,意义为被测试品的总视在功率S中有功功率P所占的比重。功率因数的定义如下: 有的介损测试仪习惯显示功率因数(PF:cosΦ),而不是介质损耗因数(DF:tgδ)。一般cosΦ

介质损耗

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所积累的电荷有两种分量:(1)有功功率。一种为所消耗发热的功率,又称同相分量;(2)无功功率,又称异相分量。异相分量与同相分量的比值即称为介质损耗。 通常用正切tanδ表示。tanδ=1/WCR(式中W为交变电场的角频率;C为介质电容;R为损耗电阻)。介电损耗角正切值是无量纲的物理量。可用介质损耗仪、电桥、Q表等测量。对一般陶瓷材料,介质损耗角正切值越小越好,尤其是电容器陶瓷。仅仅只有衰减陶瓷是例外,要求具有较大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橡胶的介电损耗主要来自橡胶分子偶极化。在橡胶作介电材料时,介电损耗是不利的;在橡胶高频硫化时,介电损耗又是必要的,介质损耗与材料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工作频率、环境温度和湿度、负荷大小和作用时间等许多因素有关。 电介质损耗(dielectric losses ):电介质中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这些热会使电介质升温并可能引起热击穿,因此,在电绝缘技术中,特别是当绝缘材料用于高电场强度或高频的场合,应尽量采用介质损耗因数(即电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它是电介质损耗与该电介质无功功率之比)较低的材料。但是,电介质损耗也可用作一种电加热手段,即利用高频电场(一般为0.3~300 兆赫)对电介质损耗大的材料(如木材、纸、陶瓷等)进行加热。这种加热由于热量产生在介质内部,比外部加热的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且加热均匀。频率高于300兆赫时,达到微波波段,即为微波加热(家用微波炉即据此原理)。 电介质损耗按其形成机理可分为弛豫损耗、共振损耗和电导损耗。前两者分别与电介质的弛豫极化和共振极化过程有关。对于弛豫损耗,当交变电场的频率ω=1/τ时,介质损耗达到极大值,τ为组成电介质的极性分子和热离子的弛豫时间。对于共振损耗,当电场频率等于电介质振子固有频率(共振)时,损失能量最大。电导损耗则是由贯穿电介质的电导电流引起,属焦耳损耗,与电场频率无关。 电容介质损耗和电流电压相位角之间的关系 又称介电相位角。反映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位相差。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根据电场频率、介质种类的不同,其介电行为可能产生两种情况。对于理想介质电位移与电场强度在时间上没有相位差,此时极化强度与交变电场同相位,交流电流刚好超前电压π/2。对于实际介质而言,电位移与电场强度存在位相差。此时介质电容器交流电流超前电压的相角小于π/2。由此,介质损耗角等于π/2与介质电容器交流电流超差电压的相角之差。 介质损耗角是在交变电场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向量和电压向量之间的夹角(即功率向量角ф)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介质损耗角(介损角)是一项反映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介损角的变化可反映受潮、劣化变质或绝缘中气体放电等绝缘缺陷,因此测量介损角是研究绝缘老化特征及在线监测绝缘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 介质损耗检测的意义及其注意问题 (1)在绝缘设计时,必须注意绝缘材料的tanδ 值。若tanδ 值过大则会引起严重发热,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可能导致热击穿。而在直流电压下,tanδ 较小而可用于制造直流或脉冲电容器。

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试验方法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EC 250(1969)《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只是去掉其中液体试样及其试验部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15 HZ~30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固体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并由此计算某些数值,如损耗指数。 测量所得的数值与一些物理条件,例如频率、温度、湿度有关,在特殊情况下也与场强有关。 2定义 2.1相对介电常数 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r是电极间及其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其电容 Cx与同样构型的真空电容器的电容C0之比: Er=CX/C0………………………………………( 1)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含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 1. 000 53。因此,用这种电极构型在空气中的电容C。来代替C。测量相对介电常数时,有足够的精确度。在一个给定的测量系统中,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是该系统中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的乘积。 真空介电常数: E0=8.854×10-12F/m≈1×10-9F/36πm………………………( 2) 在本标准中用PF/cm来计算,真空介电常数为: E0=0.08854pF/cm 2. 2介质损耗角 6 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a,是由该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的电容器上所施加的电压与流过该电容器的 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角。 2.3介质损耗因数tanδ 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是介质损耗角E的正切tanE。 2.4损耗指数E n 绝缘材料的损耗指数E n,等于该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不清tanE与相对介质常数e的乘积。 2.5相对复介电常数E 绝缘材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是由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指数结俣而得出的。 Er=Er-JEr Er=Er 式中:Er是2.1条中所定义的相对介电常数。 E=Etane 有介质损耗的电容量,在任何经定的频率下既可用电容Cs和电阻Rs的串联回路来表示:

介质损耗试验

电容和介质损耗测量 一试验目的 测量介质损耗的目的是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在预防性试验中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因为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太大,会使设备绝缘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许多能量以热的形式损耗,产生的热量将升高电气设备绝缘的温度,使绝缘老化,甚至造成绝缘热击穿。绝缘能力的下降直接反映为介质损耗因数的增大。进一步就可以分析绝缘下降的原因,如:绝缘受潮、绝缘油受污染、老化变质等等。所以,在出厂试验时要进行介质损耗的试验,运行中的电气设备亦要进行此种试验。测量介质损耗的同时,也能得到试品的电容量。电容量的明显变化,反映了多个电容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短路、断路。 二概念及原理 介质损耗是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为功率因数角(Φ),而余角(δ)简称介损角。 介质损耗正切值δ tg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 介质损耗因数(δ tg)的测量在电气设备制造、绝缘材料电气性能的鉴定、绝缘的试验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测量绝缘介质的δ tg值是判断绝缘情况的一个较灵敏的试验方法。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绝缘介质不仅有电导的损耗,还有极化损耗。介质损耗因数的定义如下:

如果取得试品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则可以得到如下相量图: 合成,因此: 总电流可以分解为电容电流Ic和电阻电流I R 这正是损失角δ=(90°-Φ)的正切值。因此现在的数字化仪器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测量δ或者Φ得到介损因数。有的介损测试仪习惯显示功率因数(PF:cos Φ),而不是介质损耗因数(DF:tgδ)。一般cosΦ

介质损耗详解

1、介质损耗 什么是介质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 2、介质损耗角δ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 3、介质损耗正切值tgδ 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介质损耗因数的定义如下: 如果取得试品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则可以得到如下相量图: 总电流可以分解为电容电流Ic和电阻电流IR合成,因此: 这正是损失角δ=(90°-Φ)的正切值。因此现在的数字化仪器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测量δ或者Φ得到介损因数。 测量介损对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是一种传统的、十分有效的方法。绝缘能力的下降直接反映为介损增大。进一步就可以分析绝缘下降的原因,如:绝缘受潮、绝缘油受污染、老化变质等等。 测量介损的同时,也能得到试品的电容量。如果多个电容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短路、断路,电容量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电容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4、功率因数cosΦ 功率因数是功率因数角Φ的余弦值,意义为被测试品的总视在功率S中有功功率P所占的比重。功率因数的定义如下:

有的介损测试仪习惯显示功率因数(PF:cosΦ),而不是介质损耗因数(DF:tgδ)。一般 cosΦ

工频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仪

工频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仪 GCSTD-C 产 品 技 术 方 案 书 北京冠测精电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材料电极液体电极

GCSTD-C工频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仪 满足标准: GB/T1409-2006 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 GB/T 5654-2007 液体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 GB/T 21216-2007 绝缘液体测量电导和电容确定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GB/T 1693-2007 硫化橡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定方法 GB/T 5594.4-1985__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__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试方法 …………………………………………………………………………………………… 一、产品概述 本仪器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介质损耗(tgδ)和电容容量(Cx)的仪器,测量各种绝缘材料、绝缘套管、绝缘液体、电力电缆、电容器、互感器、变压器等高压设备的介质损耗(tgδ)和电容容量(Cx)。具有操作简单、中文显示、打印、使用方便、无需换算、自带高压,抗干扰能力强,测试时间短等优点。 本测试仪采用变频电源技术,利用单片机和电子技术进行自动频率变换、模/数转换和数据运算,达到抗干扰能力强、测试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的功能。 二、性能特点 1、仪器测量准确度高,可满足油介损测量要求,因此只需配备标准油杯,和专用测试线即可实现油介损测量。 2、采用变频技术来消除现场50Hz工频干扰,即使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也能测得可靠的数据。 3、过流保护功能,在试品短路或击穿时仪器不受损坏。 4、内附标准电容和高压电源,便于现场测试,减少现场接线。 5、仪器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测试过程通过汉字菜单提示既直观又便于操作。 三、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1、试验环境温度:10℃~30℃(LCD液晶屏应避免长时间日照) 2、相对湿度:20%~80% 3、供电电源:电压:220V±10% 4、外形尺寸:长*宽*高=470mm*320mm*360mm 5、重量:16kg 6、输出功率:1.5KV A

介质损耗角

介质损耗角是在交变电场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向量和电压向量之间的夹角(即功率向量角ф)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 介质损耗角(介损角)是一项反映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介损角的变化可反映受潮、劣化变质或绝缘中气体放电等绝缘缺陷,因此测量介损角是研究绝缘老化特征及在线监测绝缘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 介质损耗检测的意义及其注意问题 (1)在绝缘设计时,必须注意绝缘材料的tanδ 值。若tanδ 值过大则会引起严重发热,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可能导致热击穿。而在直流电压下,tanδ 较小而可用于制造直流或脉冲电容器。 (2)值反映了绝缘的状况,可通过测量tanδ=f(ф)的关系曲线来判断从良状态向劣化状态转化的进程,故tanδ的测量是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中的一个基本项目。 (3)通过研究温度对tanδ值的影响,力求在工作温度下的tanδ值为最小值而避开最大值。 (4)极化损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尤其电容器采用极性电介质时,其极化损耗随频率升高增加很快,当电源中出现高次(如3次、5次)谐波时,就很容易造成电容器绝缘材料因过热而击穿。 (5)用于冲击测量的连接电缆,其绝缘的tanδ必须很小,否则所测冲击电压通过电缆后将发生严重的波形畸变,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数字化测量介质损耗角的方法 新闻出处:谢家琪发布时间: 2007年03月12日 摘要:总结了介损模拟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 对当前几种典型的介质损耗数字化测量方法进 行了介绍,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介损数字化测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介质损耗数字化测量 1 引言 高压电气设备中,对绝缘介质损耗的测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压预防性试验中,介质损耗因素的测量属于高准确度测量,通常是在被测试品两端加以工频50Hz的高电压(10kV),使被测试品流过一个极其微小的电流,利用电压与电流之间夹角的余角δ的正切值来反映被测试品的介质损耗大小。这种高电压、微电流、小角度的精密测量要求测量系统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现场条件下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过去介质损耗角的测量采用模拟测量方法,主要有谐振法、瓦特表法和电桥法,谐振法只适用于低压高频状态下的测量。瓦特表法是由介质损失的功率和经过的电流计算求得,瓦特表法由于测量准确度低,现已基本淘汰。电桥法是采用交流电桥差值比较原理,准确度相对较高,其典型代表是西林电桥,见图1所示。由电桥平衡条件可得出被试品的电容值Cx及tanδ: CX=(R4/R3)CN tanδ=ωC4R4

浅淡介质损耗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一.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 有何意义?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或简称介损。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是一项灵敏 度很高的试验项目,它可以发现电力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被试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局部缺陷。例如:某台变压器的套管,正常tg 值为0.5%,而当受潮后tg 值为3.5%,两个数据相差7倍;而用测量绝缘电阻检测,受潮前后的数值相差不大。 由于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对反映上述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在电工制造及电 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介损测试《规程》都作了规定。 二.当前国内抗干扰介损测试仪的现状及技术难点? 抗干扰介损测试仪的技术发展很快,以前在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的QS1西林电桥正被智能型的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取代,新一代的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均内置升压设备和标准电容,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试验结果读取方便等特征。虽然目前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发展很快,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在很多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干扰能力 由于介质损耗测试是一个灵敏度很高的项目,因此测试数据也极易受到外界电场 的干扰,目前抗干扰介损测试仪采取的抗干扰方法主要有:倒相法、移相法、异频法等。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下解决干扰的问题,但当外界干扰很强的情况下,仍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2)反接法的测试精度问题 现场很多电力设备均已接地,因此必须使用反接法进行检测,但反接时,影响测 试数据的因素较多,往往数据会有很大偏差,特别是当被试品容量较小(如套管),高压导线拖地测试时(有些介损测试仪所配高压导线虽能拖地使用,但对地泄漏电流较大),会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度。 三.什么是“全自动反干扰源”,与其它几种抗干扰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所谓“全自动反干扰源”,即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内部有一套检测装置,能检测到外 界干扰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将相关信息传送给CPU,CPU输出指令给“反干扰源控制装置”,该装置会在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内部产生一个和干扰信号幅值相同但相位相反的“反干扰信号”,与“干扰信号”叠加抵消,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由于在整个测试过程,“反 干扰源”自动产生,用户无需干预,我们称之为“全自动反干扰源”。 四.传统的抗干扰方法主要有倒相法、移相法、异频法等,其工作原理如何? 1、倒相法 将抗干扰介损测试仪工作电源正、反两次倒相测试,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达到抗干扰目的,该方法在外界干扰很弱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效果。 2、移相法 思路缘于“倒相法”,只是将工作电源倒相改为移相至干扰信号相位相同而达到减 弱干扰影响的目的,实践表明,在干扰强烈的情况下,数据仍然偏差较大。 3、异频法

数字化测量介质损耗角的方法

1 引言 高压电气设备中,对绝缘介质损耗的测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压预防性试验中,介质损耗因素的测量属于高准确度测量,通常是在被测试品两端加以工频50Hz 的高电压(10kV),使被测试品流过一个极其微小的电流,利用电压与电流之间夹角的余角δ的正切值来反映被测试品的介质损耗大小。这种高电压、微电流、小角度的精密测量要求测量系统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现场条件下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过去介质损耗角的测量采用模拟测量方法,主要有谐振法、瓦特表法和电桥法,谐振法只适用于低压高频状态下的测量。瓦特表法是由介质损失的功率和经过的电流计算求得,瓦特表法由于测量准确度低,现已基本淘汰。电桥法是采用交流电桥差值比较原理,准确度相对较高,其典型代表是西林电桥,见图1所示。由电桥平衡条件可得出被试品的电容值Cx及tanδ:CX=(R4/R3)CN tanδ=ωC4R4 目前数字化自动电桥其实只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来调节电桥的平衡,而实际的测量原理仍然是用标准电容和电阻与被试品进行比较的模拟方法。其缺点是:(1)测量程序复杂,操作工作量大,自动化水平低,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随着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的提高,强电场干扰严重,使变电站高压电器设备的tanδ测量误差过大。 (3)当试验电源有较大谐波干扰时,即使基波电压已获平衡,检流计仍不能为零,不能排除与基波相近的谐波干扰。 2 几种介损的数字化测量方法 数字化测量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传感器从试品上取得所需的信号U和I,经前置预处理电路数字化后送至数据处理计算机或单片机,算出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ψ,最后得到tanδ的测量值,见图2. 2.1过零电压比较法 过零电压比较法是测量两个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相角差小的正弦电压波之间的相角差的方法。满足上述条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电路简单,对启动采样电路、A/D转换电路要求不高,且以过零点附近两个正弦波的平均电压差来评价两正弦波的相位差,所以抗干扰扰能力强。但要求满足的测量条件十分苛刻,如要求两个被测的正弦波谐波分量和谐波相位相等,增大了测量难度[1]. 2.2过零时差比较法 这是一种将相位测量变为时间测量的方法其原理见图3.系统先通过采样电路 捕捉电流和电压信号的过零点(图3(b),(c)),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转换电路形成宽度为△t的方波信号(图3(d))。由于方波的宽度反映了电流电压信号的相位差,所以通过测量△t即可求出试品的介损值。 该方法具有测量分辨率高、线性好、易数学化的优点。但误差因素有时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从而限制了应用。其中最重要的误差原因是由于零线漂移和波形畸变而导致信号过零点偏移。

1 影响介质损耗的因素分析

1 影响介质损耗的因素分析 1.1 磁铁矿粉质量 有的选煤厂介耗很高,主要是因为原磁铁矿粉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同时,重悬浮液中掺入的煤泥量也少,使加重悬浮液稳定性变差,从而导致加重质损失明显增大。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现场实践和多年经验表明,分选混煤时,磁铁矿粉水分对介耗影响也不容忽视。不仅介质进入料桶后难于分散,而且会造成悬浮液不稳定。 1.2 重介悬浮液的粘度和固相体积浓度 影响弧形筛和脱介筛脱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重介悬浮液的粘度和固相体积浓度、原煤中的煤泥含量与合格介质悬浮液的流动性。对煤泥含量而言,喷淋水的方式和压力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对于重悬浮液的体积浓度过高未引起足够注意。当粘度急速上升,达到50%后,重介悬浮液的粘度接近最高值,重悬浮液表现为成浆流状态。这就有可能直接导致悬浮液透筛困难的异常现象,而且还会很明显感觉到脱介效果很差。固相体积浓度越高,产品带介越多,就必须排除多余的煤泥,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悬浮液流动性,从而降低介耗的目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分流量过大时,极有可能出现加大磁铁矿粉在磁选尾矿中的损失(尽管这部分损失相对稳定)。所以,必须重视重悬浮液体积浓度对介耗的影响。重悬浮液粘度过高对末煤和煤泥的分选影响尤为显著。在重介悬浮液的粘度和固相体积浓度满足分选密度要求的情况下,其主要要求是悬浮液的粘度必须低,稳定性能必须好。这样才能使固相体积浓度相对适宜。一般情况下,重介质悬浮液中额定的非磁性物含量越高,选煤厂为了要保持系统的平衡所需净化回收的悬浮液数量越少。因此,为减轻净化回收作业中的介质损失,可以在不影响分选效果和工艺许可范围内进行,这样,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工作介质中额定非磁性物含量。但是,切记不能超出上限。在介质平衡操作中,为保持介质系统中工作介质密度在规定指标上所必需的分流量往往不一致。然而,工艺上对保持非磁性物含量稳定在规定指介质的平衡操作应服从于保持介质密度稳定需要。这种情况下,它是随保持介质密度稳定,不能够得到满足,则可以考虑通过研磨来解决。 1.3 弧形筛、脱介筛的脱介效果 二者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介耗。生产中,一旦出现产品带介高,应检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脱介效果如何。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归纳出影响脱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处理能力、筛面包角、安装角度等。 1.4 分流量的调整 分选后悬浮液中有一部分在悬浮液净化回收过程中流失损失掉。但是,这部分损失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措施等进行控制和避免其损失,或者尽可能少损失,减少进入磁选机的分流量。 1.5 磁选机的分选效率 众所周知,磁选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介质的损耗,这对于选煤厂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本矿业集团选煤厂有约1%的重介质进入磁选尾矿而流失。因此,就集团公司而言,当最佳入料浓度20%时,磁选效率最高。 1.6 磁铁矿粉添加方式 为使磁铁矿粉及时添加到系统中,进入中煤及矸石磁选系统的悬浮液密度就会过低,所需的介质就不能得到及时补加,打乱系统应有的平衡状态。这肯定会直接影响到中煤及矸石产品带介增加的恶性循环,对选煤厂的生产及相关环节产生不利因素,甚至出现有的选煤厂在调试中的密度仍未正常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 ①调整冲加的水量; ②改变磁铁粉添加方式:人工将磁铁粉使高密度悬浮液能及时补加到合格介质桶,或人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QS1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 二.实验项目: 1.正接线测试 2.反接线测试 三.实验说明: 绝缘介质中的介质损耗(P=ωC u2 tgδ)以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值(tgδ)来表征,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于介质有功电流和电容电流之比。用测量tgδ值来评价绝缘的好坏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因而被广泛采用,它能发现下述的一些绝缘缺陷: 绝缘介质的整体受潮; 绝缘介质中含有气体等杂质; 浸渍物及油等的不均匀或脏污。 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平衡电桥法(QS1),不平衡电桥法及瓦特表法。 目前,我国多采用平衡电桥法,特别是工业现场广泛采用QS1 型西林电桥。这种电桥工作电压为10Kv,电桥面板如图2-1 所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⑴.检流计调谐钮⑵.检流计调零钮 ⑶.C4电容箱(tgδ)⑷.R3电阻箱 ⑸.微调电阻ρ(R3桥臂)⑹.灵敏度调节钮 ⑺.检流计电源开关⑻.检流计标尺框 ⑼.+tgδ/-tgδ及接通Ⅰ/断开/接通Ⅱ切换钮

⑽.检流计电源插座 ⑾.接地 ⑿.低压电容测量 ⒀.分流器选择钮 ⒁.桥体引出线 图2-1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 1. 工作原理: 原理接线图如图2-2所示,桥臂BC 接入标准电容C N (一般C N =50pf ),桥臂BD 由固定的无感电阻R 4和可调电容C 4并联组 成,桥臂AD 接入可调电阻R 3,对角线AB 上接入检流计G ,剩下一个桥臂AC 就接被试品C X 。 高压试验电压加在CD 之间,测量时只要调节R 3和C 4就可使G 中的电流为零,此时电桥达到平衡。由电桥平衡原理有: 图2-1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 BD CB AD CA U U U U = 即: BD CB AD CA Z Z Z Z = (式2-1) 各桥臂阻抗分别为: X X X X CA R C j R Z Z ?+= =?1 44441R C j R Z Z BD ?+= =? 33R Z Z AD == N N CB C j Z Z ?1 = = 将各桥臂阻抗代入式2-?,并使等式两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得: 3 4 R R C C N X ? = 44R C tg ??=?δ (式2-2) 在电桥中,R 4的数值取为=10000/π=3184(Ω),电源频率ω=100π,因此: tg δ= C 4(μf ) (式2-3) 即在C 4电容箱的刻度盘上完全可以将C 4的电容值直接刻度成tg δ值(实际上是刻度成tg δ(%)值),便于直读。

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测定作业指导书

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测定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绝缘油(包括新油和运行油)介质损耗因数测定,规定了试验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除介质损耗因数测定的绝缘油其它相关试验不在本作业指导书范围内,参阅相应作业指导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试验方法 3.工作程序 3.1试验设备 绝缘油自动介质损耗测量仪。 3.2作业程序 3.2.1清洗油杯 试验前(必要时:当试验结果发现异常时,如数据分散性大或不合格)将油杯先用石油醚或清洗剂清洗干净,并在烘干箱烘干,温度设为105℃—110℃,时间为2h。 3.2.2空杯试验 将空杯升温至90℃,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应小于0.0001,即确认干净。 3.2.3装取油样 空杯先用被试油样冲洗两次以上,再装油样,静置10min。 3.2.4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 对被试油样升温至90℃,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 3.2.5废油处理 1

试验完毕后,妥善处理好废油。应有专门容器存放废油,并定期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3.3试验结果判断依据 试验结果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绝缘油介质损耗值 3.4 注意事项 a)测量仪器放置地点应无强大电磁干扰和机械震动并有可靠接地。 b)油杯要干燥和清洁,试样要有代表性,装入油时不能有气泡和杂质。 c)绝缘油自动介质损耗测量仪应定期校验。 4.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的要求 a)原始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涂改,不得留有空白,并在 原始记录上注明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b)当记录表格出现某些“表格”确无数据记录时,可用“/”表示此格无数据。 c)若确属笔误,出现记录错误时,允许用“单线划改”,并要求更改者在更改旁边签 名。 d)原始记录应由纪录人员和审核人员二级审核签字;试验报告应由拟稿人员、审核 人员、批准人员三级审核签字。 e)原始记录的记录人与审核人不得是同一人,正式报告的拟稿人与审核/批准人不得 是同一人。 f)原始记录及试验报告应按规定存档。 2

介质损耗测试相关问题

介质损耗测试相关问题 一.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 有何意义?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或简称介损。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是一项灵敏度很高的试验项目,它可以发现电力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被试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局部缺陷。例如:某台变压器的套管,正常tg 值为0.5%,而当受潮后tg 值为3.5%,两个数据相差7倍;而用测量绝缘电阻检测,受潮前后的数值相差不大。 由于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对反映上述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在电工制造及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介损测试《规程》都作了规定。 二.当前国内介损测试仪的现状及技术难点? 介损测试仪的技术发展很快,以前在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的QS1西林电桥正被智能型的介损测试仪取代,新一代的介损测试仪均内置升压设备和标准电容,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试验结果读取方便等特征。虽然目前介损测试技术发展很快,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在很多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干扰能力 由于介质损耗测试是一个灵敏度很高的项目,因此测试数据也极易受到外界电场的干扰,目前介损测试仪采取的抗干扰方法主要有:倒相法、移相法、异频法等。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下解决干扰的问题,但当外界干扰很强的情况下,仍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2)反接法的测试精度问题 现场很多电力设备均已接地,因此必须使用反接法进行检测,但反接时,影响测试数据的因素较多,往往数据会有很大偏差,特别是当被试品容量较小(如套管),高压导线拖地测试时(有些介损测试仪所配高压导线虽能拖地使用,但对地泄漏电流较大),会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度。 三.什么是“全自动反干扰源”,与其它几种抗干扰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所谓“全自动反干扰源”,即仪器内部有一套检测装置,能检测到外界干扰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将相关信息传送给CPU,CPU输出指令给“反干扰源控制装置”,该装置会在仪器内部产生一个和干扰信号幅值相同但相位相反的“反干扰信号”,与“干扰信号”叠加抵消,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由于在整个测试过程,“反干扰源”自动产生,用户无需干预,我们称之为“全自动反干扰源”。 四.传统的抗干扰方法主要有倒相法、移相法、异频法等,其工作原理如何? 1、倒相法 将仪器工作电源正、反两次倒相测试,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达到抗干扰目的,该方法在外界干扰很弱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效果。 2、移相法 思路缘于“倒相法”,只是将工作电源倒相改为移相至干扰信号相位相同而达到减弱干扰影响的目的,实践表明,在干扰强烈的情况下,数据仍然偏差较大。 3、异频法 这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工作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即与工频不同,这样采样信号为两个不同频率信号(测试电流和干扰电流)的叠加,通过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对信号滤波,衰减工频信号,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实践表明: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优于“倒相法”和“移相法”,但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由于干扰影响,数据仍有偏差,甚至出现负值。另外,由于其自身原理特点存在几个方面的矛盾:

有关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篇关于介质损耗的一些基本概念 1、介质损耗与介质损耗因数: 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介质损耗指的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的能量损耗,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漏导引起的损耗、电介质极化引起的损耗、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直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里的损耗主要是漏导损耗,用绝缘电阻或漏导电流表示就可以了,因此平常讨论的介质损耗均为针对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损耗。 2、介质损耗角δ: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为φ)的余角(δ)。简称介损角。 3、介质损耗正切值tgδ: 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根据推导当电介质、外加电压及其频率一定时,介质损耗P与介质损耗因数tgδ成正比,所以可以用tgδ来表征介质损耗的大小,工程上都是通过测量计算tgδ值来表示介损的大小。 4、高压介质损耗测量仪: 简称介损仪,是指采用电桥原理,应用数字测量技术,对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容量进行自动测量的一种新型仪器。一般包含高压电桥、高压试验电源和高压标准电容器三部分。 5、外施: 使用外部高压试验电源和标准电容器进行试验,对介损仪的示值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6、内施:

使用介损仪内附高压电源和标准器进行试验,直接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7、正接线: 用于测量不接地试品的方法,测量时介损仪测量回路处于地电位。 8、反接线: 用于测量接地试品的方法,测量时介损仪测量回路处于高电位,他与外壳之间承受全部试验电压。 9、常用介损仪的分类: 现常用介损测试仪有西林型和M型两种。QS1和KD9000属于西林型。 10、常用抗干扰方法: 目前介质损耗测量中常见抗干扰方法有以下几种:倒相法、移相法、变频法和移相跟踪抗干扰法等。 11、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tgδ:±(1%D+0.0004) CX:±(1%C+1pF) 加号前表示为相对误差,加号后表示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小表示仪器的量程线性度好,绝对误差小表示仪器的误差起点低,但这两个指标是相符相成的,一般不存在相对误差大、绝对误差小的现象。校验时读数与标准值的差应小于以上准确度,否则就是超差。 12、抗干扰指标 抗干扰指标为满足仪器准确度的前提下,干扰电流与试验电流的最大比例,比例越大,抗干扰性能越好。

变压器直流电阻和介质损耗试验word版本

变压器直流电阻和介质损耗试验

讲 义 变压器泄露电流试验 1、工作目的 检查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 2、工作器材准备 温度计、湿度计、放电棒、万用表、直流发生器。 3、工作接线图

4、工作步骤 (1)将变压器各绕组引线断开,将试验高压引线接至被测绕组,其他非被测的绕组短路接地。 (2)按接线图(如图1所示)准备试验,保证所有试验设备、仪表仪器接线正确、指示正确。 (3)记录顶层油温及环境温度和湿度。 (4)将直流电源输出加在被试变压器绕组上,测量时,加压到试验电压,待1 min后读取泄漏电流值。 (5)被测绕组试验完毕,将电压降为零,切断电源,必须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拆线操作。 5、工作标准 现的缺陷也基本一致,只是由于直流泄漏电流测量所加电压高,因而能发现在较高电压作用下才暴露的缺陷,故由泄漏电流换算成的绝缘电阻值应与兆欧表所测值相近。 (3)500 kV变压器的泄漏电流一般不大于30μA。 (4)任一级试验电压时,泄漏电流的指示不应有剧烈摆动。 6、综合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 (1)工作危险点分析 1)测量前应断开变压器与引线的连接,并应有明显断开点。 2)变压器试验前应充分放电,防止残余电荷对试验人员的伤害。 3)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护。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断开电源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4)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5)注意对试验完毕的变压器绕组必须充分放电。 6)进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电流随时间急剧增长或有异常放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断开电源,将被测变压器绕组接地,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