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上课讲义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上课讲义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上课讲义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2010级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王清任治疗肚腹血瘀证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通窍活血汤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身痛逐瘀汤

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

A.归脾汤 B.四物汤 C.独参汤 D.十灰散 E.炙甘草汤

3、大补阴丸是丹溪所创的名方,它主要针对()

A、阴血虚相火旺者

B、中气不足虚火盛着

C、阴精虚相火旺者

D、里热郁结伤及阴液者

E、火邪内郁不能泄越者

4.叶天士对中风病机提出了()

A、心火暴甚说

B、正气自虚说

C、痰热生风说

D、阳化内风说

E、肝肾阴

虚说

5.李中梓治疗先天根本主张()

A、分水火

B、分表里

C、分寒热

D、分虚实

E、分上下

6.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A、刘守真

B、张介宾

C、李中梓

D、张子和

E、吴师机

7.朱震亨治疗郁证的代表方是()

A、越鞠丸

B、三圣散

C、二陈汤

D、木香顺气丸

E、逍遥丸

8.下列不属于刘完素所提出的学术观点是()

A、阳气怫郁

B、升阳散火

C、五志化火

D、六气化火

E、玄府闭塞

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下列哪一位()

A、薛己

B、张景岳

C、李东垣

D、孙一奎

E、赵献可

10.吴师机的代表著作是()

A、《医林改错》

B、《理渝骈文》

C、《血证论》

D、《宣明论方》

E、

《质疑录》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张从正学术思想的内容()

A、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B、将五运六气作为疾病的分类纲领

C、善用汗吐下三法

D、主张“治病当论药攻,养生当论食补”

E、用以情胜情法治疗情志病变

2.朱丹溪认为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A、外感风寒

B、情欲无涯

C、房劳过度

D、饮食厚味

E、情志过极

3.对于李中梓下列那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宋代著名医家

B、写有《医宗必读》一书

C、创升阳散火治疗法则

D、阐发先后天根本论

E、重视补气补阳

4.唐容川总结血症的病机有()

A。、火热炽盛 B、瘀血阻络 C、气机阻逆 D、阴虚阳盛 E、脾失统摄

5.张介宾创制的右归丸体现的治疗法度为()

A、气中生精

B、精中生气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滋阴潜阳

三、填空题(30分)

1.朱丹溪认为六郁既可单独为病,又可相因为病但以为关键。

2.张子和所言的吐法,除服用催吐药外还包括、、、等多种方法

3.叶桂重视胃阴,主张以为主的方法养胃阴。

4.吴师机治中焦病变所采用的方法是。

5.孙思邈的房事养生包括、以及房事禁忌和房中养生方药等内容。

6.唐容川认为法是“血症第一良法”。

7.李杲升脾阳擅长使用的药物是、。

8.朱震亨的代表著作是、。

9.唐容川通治血症四法是、、、。

10.王清任治气虚中风的主方是。

11.内伤热中证除病因、病机有异与外感热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的症候。

四、判断题(10分)

1.孙思邈重视养生,他提出了“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这一著名论点。()

2.张子和认为灸、蒸、渫、洗、熨、烙均属汗法。()

3.防风通圣散、双解散为李杲所创制的名方。()

4.《内外伤寒辨惑论》的作者是李中梓。()

5.唐容川在血症治疗方面力主用下法及和法,反对用汗法及吐法。()

五、简答题(25分)

1.简要说明张从正运用补发的经验(5分)

2.试分析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是如何阐发的(10分)

3.王清任治疗气血诸病的方法分哪两大类?各法组方特点及代表方济各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

试述张景岳“阳非有余”论及朱丹溪“阳常有余”论的主要内容,并将二者观点作以简单比较。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资料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50 题) 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X )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 (X )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X ) 5、测定PH值的样品可放臵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X )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02时,当显色温度在20C± 2C,比色皿为lcm 时,要求试剂空白 液不应超过0.03 吸光度。(X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X )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 定。(“)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10、在K2Cr2O7法测定COD勺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X ) 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卩m滤膜过滤,其滤液消解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

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BOD5测定。(X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X ) 14、测定挥发酚的NH3-NH4CI缓冲液的pH值不在10.0 ± 0.2 范围内,可用HCI或NaOH调节。(X ) 15、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X )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V ) 17、pH 标准溶液在冷暗处可长期保存。( X ) 18、总不可过滤固体物质通常在100C度下烘干。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5g 。( X ) 19、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卩mi ( V ) 20、水样为淡粉色时,可使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 X ) 21 、测定水样浊度超过100 度时,可酌情少取,用水稀释到 50.0mI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V ) 22、硫酸肼有毒、致癌! 使用时应注意。( V ) 23、测定水中砷时,在加酸消解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溶液如变黑产生正干扰。( X ) 2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锌粒的规格对测定无影响。( X ) 25、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 0.05?0.3mol/L(1/2H2S04),酸度高时,显色快,但不稳定。 (V ) 26、测汞水样既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也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X ) 27、EDTA具有广泛的络合性能,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组成比几乎均为l:1 的螯合物。( V ) 28、在pHl0 的溶液中,铬黑T 长期臵入其内,可被徐徐氧化,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 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共 35 分) 1.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 A.苇茎汤 B.大黄牡丹皮汤 C.普济消毒饮 D.附子薏苡败酱散 E.仙方活命饮 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 A.张机 B.王熙 C.王焘 D.孙思邈 E.巢元方 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 A.陈自明 B.陈实功 C.薛己 D.高秉钧 E.吴师机 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C.桑菊饮 D.银翘散 E.葛根芩连汤 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龙胆泻肝汤 C.理中汤 D.九味羌活汤 E.独活寄生汤 7.张从正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 B.《兰室秘藏》 C.《阴证略例》 D.《温疫论》 E.《时病论》 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吴有性 E.余霖 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吴有性 D.张介宾 E.吴师机 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刘完素 C.李杲 D.吴有性 E.叶桂 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震亨 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 A.逍遥丸 B.枳术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越鞠丸 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李杲 C.罗天益 D.薛己 E.张介宾 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缪希雍 E.叶桂 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 A.婚配要求 B.保精养血 C.择时交会 D.调治疾病 E.注意饮食 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 A.养性 B.情欲 C.饮食 D.老人六戒 E.劳倦 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龚廷贤 E.缪希雍 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 A.张机 B.李杲 C.缪希雍 D.叶桂 E.唐宗海 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50题) 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5、测定PH值的样品可放置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当显色温度在20℃±2℃,比色皿为lcm时,要求试剂空白 液不应超过0.03吸光度。(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定。(√)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10、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μm滤膜过滤,其滤液消解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BOD5测定。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14、测定挥发酚的NH3-NH4Cl缓冲液的pH值不在10.0±0.2范围内,可用HCl或NaOH调节。(×) 15、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17、pH标准溶液在冷暗处可长期保存。(×) 18、总不可过滤固体物质通常在100℃度下烘干。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5g。(×) 19、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20、水样为淡粉色时,可使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 21、测定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可酌情少取,用水稀释到5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2、硫酸肼有毒、致癌!使用时应注意。(√) 23、测定水中砷时,在加酸消解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溶液如变黑产生正干扰。(×) 2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锌粒的规格对测定无影响。(×) 25、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0.05~0.3mol/L(1/2H2S04),酸度高时,显色快,但不稳定。(√) 26、测汞水样既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也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 27、EDTA具有广泛的络合性能,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组成比几乎均为l:1的螯合物。(√) 28、在pHl0的溶液中,铬黑T长期置入其内,可被徐徐氧化,所以在加入铬黑T后要立即进行滴定。(√)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13.安谷精生:叶氏对损证中既见有精亏,又不能安谷的病证,即取中、下兼顾的治法,以达到“安谷精生”。治中损贵在“安谷”,理下损重在“精生”。以下损为主的,每以填精药中参入山药、茯苓等,“必胃强加谷者,阴药可以效灵”。以中损为主的,往往在补中药里酌加熟地等,以达到生精的作用。 14.虫蚁搜剔法:指叶天士认为络病日深,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咸之品,以搜剔络邪,并常用丸剂徐图缓取。其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用药如蜣螂、蜂房、山甲、地龙、蟅虫、全蝎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 选择和填空知识点: 总论:1.《黄帝内经》是现存唯一的著作,是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 2.各家学说的共同点:①有継承②有取舍③有发展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应用化学系《环境监测》试卷(含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的氮。 3、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5、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COD时,所用催化剂为Ag2SO4。 6、测定水样的DO,消耗L的Na2S2O3,该水样的DO(O2,mg/L)为。 7、两份水样pH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和,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1000倍。 8、I2+2S2O32-= 2I- + S4O62- 9、用容积为20L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50%(V/V),欲配制50ppm 的SO2标准气,需要加入2ml原料气。 10、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 1、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A类污染物,在总排污口采样 监测二类污染物。 A、一 B、四 C、三 D、二 2、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A条件下称重。 A、恒温、恒湿 B、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干燥后 C、105 5℃烘箱内烘干 D、室内自然干燥 3、实验数据中对于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的测量数据称为B。 A、离群数据 B、可疑数据 C、正常数据 D、剔除数据 4、环境监测实行C监测原则。 A、总体 B、平均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复习进程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监测试卷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应用化学系 《环境监测》试卷 ( 含答案 ) (说明:考试时间 110 分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成绩 一、填空(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 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 2 、水中氨氮是指以 游离氨( NH 3)或 铵盐( NH 4+ )形式存在的氮。 3 、 误差 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 、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 响地点的断面称为 对照断面 。 5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 COD 时,所用催化剂为 Ag 2 SO 4 。 6 、测定水样的 DO ,消耗 L 的 Na 2 S O 3 ,该水样的 DO(O 2 ,mg/L) 为 。 2 7 、两份水样 pH 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和,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 1000 倍。 8 、I 2+2S 2O 3 2- = 2I - + S 4 O 62- 9 、用容积为 20L 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 50 %( V/V ), 欲配制 50ppm 的 SO 2 标准气,需要加入 2ml 原料气。 10 、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 ; →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 A 类污染物,在 总排污口采样监测二类污染物。 A 、一 B 、四 C 、三 D 、二 2 、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 A 条件下称重。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 A.防风通圣散 B.地黄饮子 C.双解散 D.白虎汤 E.三一承气汤 二、名词解释题 1.河间学派 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题卷两套及答案

原色复印社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 《黄帝内经》 B . 《黄帝外经》C. 《扁鹊内经》D . 《扁鹊外经》E .《白氏内经》 2.对于医学流派的形成年代,任应秋先生的观点是(。 A .金元时期 B .战国以前 C .汉代以前 D .秦汉之际 E .宋代以前 3.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 《伤寒杂病论》 B . 《黄帝内经》 C . 《难经》 D . 《神农本草经》 E . 《中藏经》 4.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 .重视经络 C .突出治法研究 D .八纲辨证 E .用章句法注释 5.哪部医著既是一部伤寒验案集,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 A . 《千金翼方》 B . 《注解伤寒论》 C . 《伤寒百证歌》 D . 《伤寒发微论》 E . 《伤寒九十论》 6.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 .喻昌 C .张璐 D .孙思邈 E .柯琴 7.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 .温病学派 C .滋阴派 D .伤寒学派 E .攻邪派 8.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张宛丘 B .朱震亨 C .张元素 D .李东垣 E .吴又可 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李东垣 B .薛己 C .孙一奎 D .赵献可 E .李中梓 10.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 B .汉代末年的《伤寒杂病论》C. 金元时期的火热论D .明末的《瘟疫论》 E .清代中叶的《温热论治》 11.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 .唐宗海 C .张锡纯 D .恽树珏直.陆彭年 12.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A .张子和 B .孙思邈 C .吴有性 D .刘完素 E .朱震亨 13.惟一传世的唐代《伤寒论》传本收藏于(。 A . 《备急千金要方》 B . 《素问玄机原病式》 原色复印社C . 《宣明论方》D . 《局方发挥》E.《千金翼方》14.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 《伤寒论指微》 B . 《婴孺论》C. 《颅囟方》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最新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分析》期末考试试卷(B卷) 学院: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1.综合水样; 2. 等速采样; 3.硫酸盐化速率; 4.土壤单项污染指数 二、问答题(共50分) 1.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有什么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9分) 2.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实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9分) 3.比较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三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原理和优缺点。(9分) 4. 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8分) 5. 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污水灌溉,土壤被铅、汞和苯并(a)芘污染,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15分)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监测某水样的BOD5时,采用稀释法测定数据为:水样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4.73mg/L;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 2.16mg/L;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稀释水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0.12mg/L;稀释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0.04mg/L,求水样的BOD5为多少? 2. 监测某采样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用装有5 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 L/min,采样时间为60 min,采样后用光度法测定并计算得知全部吸收液中含2.0μg NO2,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5℃,大气压为100 Kpa,求大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宗教学试题整理

宗教学试题整理(2005-2010) 2005年 宗教理论 一、概念题(40) 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原始(自然)宗教世界宗教 二、简述题(40) 1、简述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2、件数中国宗教的特征 三、论述题(70) 1、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能发挥何种作用? 2、评述下文中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 法。(爱因斯坦如何界定科学、宗教?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你的评述) 科学与宗教 要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存在。但我要是问自已,宗教是什么,我可就不能那么容易回答了。即使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在这个特殊时刻使我满意的

答案,可是我仍然相信,我决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所有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考虑的人哪怕在很小程度上表示同意。 因此,我想先不去问宗教是什么,而宁愿问,一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他的志向有哪些特征:在我看来,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种超越个人的内涵的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企图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因为要不然,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了。所以,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同他自已的存在是同样必然的,是同样实实在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那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朦胧什么冲突了。因为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

中医各家试卷

三、参考试卷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参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温病学派 2、“阴阳相济”说: 3、衷中参西 4、薛己“滋化源” 5、孙思邈“养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医学流派是(1)和(2)。 2、张元素建立的两大学术理论体系是(3)和(4)。 3、张锡纯认为中药用药求(5),是重(6)也。 4、刘完素治疗肾虚足废、暴音失语用(7)方;治疗痢疾用(8)方。 5、吴鞠通认为,伤寒伤人身之(9),温病伤人身之(10)。 6、叶天士认为温邪入卫后,传变的途径(11);(12)。 7、朱丹溪治疗阴精虚而相火妄动用(13)方,治疗阴血虚而相火妄动用(14)。方8、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于明白(15)。 9、张锡纯认为大气病变主要是(16)而(17),创制的名方是(18)。 10、吴鞠通制定的清表热三法,其常用的代表方是(19)、(20)、(21)。 11、薛己论虚证,必言阴虚,此阴虚概括了(22)、(23)、(24)三脏之虚。 12、张锡纯认为治脱之药,以(25)为第一。 12、钱乙确立了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其中心主(26)、肝主(27)、脾主(28)、肺主(29)、肾主(30)。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最早提出脾统血的医家是:() A.薛己 B.朱丹溪 C.李中梓 D.孙思邈E李杲 2、对于医学派流的形成年代,清代纪晓岚的观点是() A.金元时期B.战国以前C.秦汉之际D.汉代以前 E .明清时期 3、《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A.李杲 B.张从正 C.罗天益 D.薛己 E.俞昌 4、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 A.脏腑 B.经络 C.气血 D.津液 E.阴阳 5、强调脾胃分论创立胃阴学说的医家是() A.吴有性B.叶天士C.薛雪D.吴瑭 E.喻昌 6、李东垣认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是( ) A.心肺 B.肝肾 C.脾肾 D.脾胃 E.肝胆 7、三消饮治疗() A.上消 B.中消 C.下消 D.瘟疫 E.消渴 8、叶天士认为久病() A.入卫 B.入气 C.入经 D.入络 E.入营 9、张锡纯的代表著作是() A.《潜斋简效方》 B.《古今医案按选》 C.《医学衷中参西录》 D.《归砚录》 E.《经方实验录》 10、张锡纯认为使用白虎汤的必见症是()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