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做各种弹簧

UG做各种弹簧
UG做各种弹簧

大家好,小生自学UG,有些东西希望能跟大家分享,如有不足,请高手多多指教

画弹簧不会表达式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开始了

画一条直线,如图,长度是弹簧的总高。

拉伸她,注意了,这个尺寸是弹簧中心半径,2.3画出的弹簧外径=2.3X2+簧丝直径。这是为什么呢?

选择曲线是第一步画的线,选择面是刚拉伸的面。

指定新的位置,在线上从上一步选线的箭头方向点两个点,有了下图

依次对四个点设置参数如下四个图,注意在过渡选项

大家不要急,学的不是知识,学的是一种心态!

大家不要急,学的不是知识,学的是一种心态!

大家不要急,学的不是知识,学的是一种心态!

角度规律,话不多说,自己看

学的是一种心态!心态!

学的是一种心态!心态!

学的是一种心态!心态!

学的是一种心态!心态!

继续

这里不做解释,你懂的!

看完下面的就让你知道神马弹簧都是浮云

还有中间那个箭头是控制弹簧左旋还是右旋

看这是不是浮云!

统统都是浮云!

再来一朵浮云

浮云飘过!

这里总结lengt是控制半径的

在脊线上的位置是特征点,控制变螺距的位置

过渡控制各面是相切的,面相切是必须的,谁家弹簧

不相切!

角度规律是控制弹簧密度的,配合在脊线上

的位置控制了螺距和总圈数!

到此结束,下次介绍函数的应用和函数控制的弹簧,你懂的!

疑问联系我肆五一八七叁六零一

如有不足,敬请指教!

UG规律曲线公式大全

U G规律曲线公式大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U G中的规律曲线在ug里我们必须把方程都转换为参数方程,参数方程大家在高中的时候都学过,圆的参数方程不是难事,即;x=r*sint,y=r*cost,因为ug 里的t是永远只从0递增到1,而我们实际要求的t要从0到360,所以把方程变一下,即;xt=r*sin(360*t),yt=r*cos(360*t),(因为ug默认x,y变量为xt,yt所以一般把x,y写成xt,yt,当然你写成x,y也行只要在形成规律曲线时改过来就行了),好,这样就可以用规律曲线形成圆了,如果再稍微复杂一点呢? 现在再来讲一个如下图的弹簧的方程。 我的方法是先分析曲线在x,y平面投影的曲线方程,显然该投影曲线是一个半径不断变化的圆,而半径 的变化规律为常数加上一个正弦曲线,即;r=a+b*sint.如是把圆的参数方程里的r替换一下,即 xt=(a+b*sint)*sint yt=(a+b*sint)*cost (这里面的t只是代表其为一个变量,真正出表达式的时候要赋予变量范围的) x,y平面投影的曲线写好之后再来看z方向上的曲线方程,显然是一个正弦(或余弦)曲线,但是该曲线

必须与x,y平面的正弦曲线错开一个90度的相位,为什么?(留给大家去分析,不难想的!) 即;zt=b*cost 好,方程都已经分析完了,现在就要赋予变量不同的变化范围,例如,螺旋圈数啊,螺旋半径啊等等, 这也不难,这儿就不讲了。 下面是图示弹簧的方程! a=360*t n=20 t=0 R=40 r=10 xt=(R+r*sin(a*n))*sin(a) yt=(R+r*sin(a*n))*cos(a) zt=r*cos(a*n) 下面再给几个其他常用的曲线方程。 渐开线方程(用于齿轮) R=40

ug各种弹簧建模资料

弹簧的画法 1、一般弹簧 2、矩形弹簧、 3、锥形螺旋弹簧(盘弹簧) 4、纺锤形螺旋弹簧 t=0 xt=-sqrt(8)*(1-t)+sqr t(8)*t yt=2-0.25*xt^2 zt=0 5、椭圆弹簧 =1 r1=2 r2=1

n=5 a=0 b=360 s=(1-t)*a+t*b xt=r1*cos(n*s) yt=r2*sin(n*s) zt=t 6、闭合端部的弹簧 一个闭合端部的弹簧需要三条规律曲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简单螺旋线,在两端的可变螺距的螺旋线。闭合端部必须相切到顶部z平面与主螺旋线,利用指数方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z值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指数等于主卷螺距除以闭合端的高度。

(1)建立单位为mm的新零件 (2)输入公式 Active_coils=11 //中间弹簧卷数Wire_dia=0.095 //弹簧线径 Closed_height=Wire_dia+0.1 //考虑最后卷的间隙 Dir=1 //改变螺旋旋转方向 Free_length=7 //弹簧自由长度OD=2.19 //弹簧外直径 Total_coils=13 //螺旋总卷数angle_offset=(Total_coils-trnc( Total_coils))*360 //0 angle_offset_ini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360 //360

height=Free_length-Wire_dia-Closed_height*2 //中间螺旋高度 pitch=height/Active_coils //中间螺旋螺距 exp=(pitch/Closed_height*(To tal_coils-Active_coils)/2) //指数 radius=(OD-Wire_dia/2) //螺旋线半径 t=1 //规律参数 xt=cos(Dir*360*Active_coils*t +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x规律 xt1=cos(Dir*360*(Total_coils-

高级曲面建模实例教程

CAX|CAD|CAE|CAM|CAPP|PDM|PLM| 网址大全:https://www.360docs.net/doc/b37093967.html, Pro/E高级曲面建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个具体实例操作的讲解,阐明Pro/E高级曲面建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Pro/E曲面ISDX 一、前言 因本人水平有限,理论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现就一些实际的曲面构建题目写出我自己的解法,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题目来自icax论坛,但解法均为本人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知识准备 1主要涉及模块: Style(ISDX模块)、高级曲面设计模块 主要涉及概念: 活动平面、曲面相切(G1连续)、曲面曲率连续(G2连续)、Style中的自由曲线/平面曲线/cos曲线、自由曲线端点状态(相切、法向、曲率连续等) 2主要涉及命令: 高级曲面命令(边界曲面)、曲线命令及Style中的操作命令 三、实例操作

下面我们结合实际题目来讲述。 1. 1.题目一:带翅膀的飞梭,完成效果见图1: 图1飞梭最终效果图 原始架构线如图2所示:

图2飞梭原始架构线图 首先我们门分析一下,先看效果图应该是一个关于通过其中心三个基准面的对称图形,那么从原始架构线出发,我们只要做出八分之一就可以了。很容易想到应该在中心添加于原有曲线垂直面上边界曲线,根据实际情况,我先进入Style 中做辅助线,如图3所示: 图3Style辅助线操作图 图3中标示1处选择绘制曲线为平面曲线(此时绘制的曲线在活动平面上,活动平面为图中网格状显示平面),标示2设置曲线端点处垂直于平面,标示3处设置曲线端点曲率连续。设置方法为,左键点击要设置的端点,出现黄色操纵杆,鼠标放于黄色操纵杆上,按住右键1秒钟以上便会出现菜单,如图4左图所示。

ug表达式之详细解规律曲线

信息” T 对象”来显示规律样条的非参数或特征信息。 Z 分量 规律曲线通过X 、Y 及Z 分量的组合来定义一条规律样条。必须指定每个组件的规律类型,可通过 规律子函数进行指定。可用 的选项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恒定 允许您给整个规律函数定义一个常数值。系统会提示您只输入一个规律值(即该常数)。 线性 用于定义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性变化率。 三次 用于定义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三次变化率。 沿着样条的值-线性 使用沿着脊线的两个或多个点来定义线性规律函数。在选择脊线曲线后,可以沿着这条曲线指出多个点。系统会提示您 在每个点处输入一个值。 沿着样条的值-三次的 使用沿着脊线的两个或多个点来定义一个三次规律函数。在选择脊线曲线后,可以沿着该脊线指出多个点。系统会提示 您在每个点处输入一个值。 根据等式 使用一个现有表达式及参数表达式变量”来定义一个规律。 允许您选择一条由光顺连接的曲线组成的线串来定义一个规律函数。 规律曲线 2008-01-15 12:33:30作者: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规律曲线”选项用于使用规律子函数创建样条。规律样条定义为一组 及Z 分量。必须指定每个分量的规律。 要创 建规律曲线: 使用规律子函数,为 X 、Y 及Z 各分量选择并定义一个规律选项 (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规律曲线”选项用于使用规律子函数创建样条。规律样条定义为一组 的规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X 、丫及Z 分量。必须指定每个分量 要创建规律曲线: 1. 2. 3. 使用规律子函数,为X 、Y 及Z 各分量选择并定义一个规律选项。 (可选步骤)通过定义一个方位和/或基点,或指定一个参考坐标系来控制方位(样条的方位) 用于个人学习 选择确定”或应用”来创建曲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 可以通过 la 根据规律曲线

ug各种弹簧建模资料

.闭合端部的弹簧 一个闭合端部的弹簧需要三条规律曲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简单螺旋线,在两端的可变螺距的螺旋线。闭合端部必须相切到顶部z平面与主螺旋线,利用指数方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z值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指数等于主卷螺距除以闭合端的高度。 (1)建立单位为inches的新零件 (2)输入公式(考别下面的内容并保存为*.exp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ug公式里面) ------------------------------------------------------------------------------------------------------- Active_coils=11 //中间弹簧卷数 Wire_dia=0.095 //弹簧线径 Closed_height=Wire_dia+0.1 //考虑最后卷的间隙 Dir=1 //改变螺旋旋转方向 Free_length=7 //弹簧自由长度 OD=2.19 //弹簧外直径 Total_coils=13 //螺旋总卷数 angle_offset=(Total_coils-trnc(Total_coils))*360 //0 angle_offset_ini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360 //360 height=Free_length-Wire_dia-Closed_height*2 //中间螺旋高度 pitch=height/Active_coils //中间螺旋螺距 exp=(pitch/Closed_heigh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 //指数 radius=(OD-Wire_dia/2) //螺旋线半径 t=1 //规律参数 xt=cos(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x规律 xt1=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x规律 xt2=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x规律 yt=sin(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y规律 yt1=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y规律 yt2=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y规律 zt=t*height+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中间螺旋z规律 zt1=(t^(exp)*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上端部螺旋z规律 zt2=(-t^(exp)*Closed_height)+height+Closed_height*2+Wire_dia/2 //下端部螺旋z规律--------------------------------------------------------------------------------------- (3)利用law curve建立三条规律曲线 (4)tube(Outer diameter=Wire_dia,Inner Diameter-0) 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UG规律曲线公式大全[1]

U G中的规律曲线 在ug里我们必须把方程都转换为参数方程,参数方程大家在高中的时候都学过,圆的参数方程不是难事,即;x=r*sint,y=r*cost,因为ug里的t是永远只从0递增到1,而我们实际要求的t要从0到360,所以把方程变一下,即;xt=r*sin(360*t),yt=r*cos(360*t),(因为ug默认x,y变量为xt,yt所以一般把x,y写成xt,yt,当然你写成x,y也行只要在形成规律曲线时改过来就行了),好,这样就可以用规律曲线 形成圆了,如果再稍微复杂一点呢? 现在再来讲一个如下图的弹簧的方程。 我的方法是先分析曲线在x,y平面投影的曲线方程,显然该投影曲线是一个半径不断变化的圆,而半径 的变化规律为常数加上一个正弦曲线,即;r=a+b*sint.如是把圆的参数方程里的r替换一下,即 xt=(a+b*sint)*sint yt=(a+b*sint)*cost (这里面的t只是代表其为一个变量,真正出表达式的时候要赋予变量范围的) x,y平面投影的曲线写好之后再来看z方向上的曲线方程,显然是一个正弦(或余弦)曲线,但是该曲线 必须与x,y平面的正弦曲线错开一个90度的相位,为什么?(留给大家去分析,不难想的!) 即;zt=b*cost 好,方程都已经分析完了,现在就要赋予变量不同的变化范围,例如,螺旋圈数啊,螺旋半径啊等等, 这也不难,这儿就不讲了。 下面是图示弹簧的方程! a=360*t n=20 t=0 R=40 r=10 xt=(R+r*sin(a*n))*sin(a) yt=(R+r*sin(a*n))*cos(a) zt=r*cos(a*n) 下面再给几个其他常用的曲线方程。 渐开线方程(用于齿轮)

最全的UG方程曲线及详细表达式

在UG中利用【规律曲线】|【根据方程】绘制各种方程曲线: 1、极坐标(或柱坐标r,θ,z)与直角坐标系(x,y,z)的转换关系: x=r*cos(θ);y=r*sin(θ);z=z 2、球坐标系(r,θ,φ)与直角坐标系(x,y,z)的转换关系: x=rsinθcosφ;y=rsinθsinφ;z=rcosθ 在UG表达式中输入的theta=θ;phi=φ;r=rho 【注:所有UG表达式中,必须先在名称栏输入t,公式栏输入0,类型为恒定的, 即无单位。t是UG自带的系统变量,其取值为0~1之间的连续数】 1.直线 直线的数学方程为y-y0=tan(θ)*(x-x0),若直线经过点(10,20),倾角θ为30°,长度L为40,即UG表达式为: theta=30 L=40 xt=10+L*cos(theta)*t yt=20+L*sin(theta)*t zt=0 效果如图1 图1 图2 2.圆和圆弧 圆的数学方程为(x-x0)^2+(y-y0)^2=r^2,若圆心坐标为(50,40),半径r为30,即UG 表达式为: r=30 theta=t*360 xt=50+r*cos(theta) yt=40+r*sin(theta) zt=0 效果如图2

3.椭圆和椭圆弧 椭圆的数学方程为(x-x0)^2/a^2+(y-y0)^2/b^2=1,若椭圆中心坐标为(50,40),长半轴a为30(在X轴上),短半轴b为20,即UG表达式为: a=30 b=20 theta=t*360 xt=50+a*cos(theta) yt=40+b*sin(theta) zt=0 效果如图3 图3 图4 4.双曲线 双曲线的数学方程为x2/a2-y2/b2=1,若中心坐标为(0,0),实长半轴a为4(在x轴上),虚半轴b为3,y的取值范围为-5~+5内的一段,即UG表达式为: a=4 b=3 yt=10*t-5 xt=a/b*sqrt(b^2+yt^2)或xt=-a/b*sqrt(b^2+yt^2) zt=0 做出一半后进行镜像复制,效果如图4 5.抛物线 抛物线I的数学方程为y2=2px,若抛物线的顶点为(30,20)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8,y的取值范围为-25~+25,即UG表达式为: p=8 yt=50*t-25+20 xt=(yt-20)^2/(2*p)+30 zt=0 效果如图5-1 抛物线II数学参数方程:x=2pt2,y=2pt(其中t为参数)。UG表达式为: p=8

UG NX各种弹簧建模的参数资料

UG NX各种弹簧建模的参数资料. 闭合端部的弹簧 一个闭合端部的弹簧需要三条规律曲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简单螺旋线,在两端的可变螺距的螺旋线。闭合端部必须相切到顶部z平面与主螺旋线,利用指数方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z值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指数等于主卷螺距除以闭合端的高度。 (1)建立单位为inches的新零件 (2)输入公式(考别下面的内容并保存为*.exp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ug公式里面) ------------------------------------------------------------------------------------------------------- Active_coils=11//中间弹簧卷数 Wire_dia=0.095//弹簧线径 Closed_height=Wire_dia+0.1//考虑最后卷的间隙 Dir=1//改变螺旋旋转方向 Free_length=7//弹簧自由长度 OD=2.19//弹簧外直径 Total_coils=13//螺旋总卷数 angle_offset=(Total_coils-trnc(Total_coils))*360//0 angle_offset_ini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360//360 height=Free_length-Wire_dia-Closed_height*2//中间螺旋高度 pitch=height/Active_coils//中间螺旋螺距 exp=(pitch/Closed_heigh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指数 radius=(OD-Wire_dia/2)//螺旋线半径 t=1//规律参数 xt=cos(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中间螺旋x规律 xt1=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上端部螺旋x规律 xt2=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下端部螺旋x规律 yt=sin(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中间螺旋y规律 yt1=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上端部螺旋y规律 yt2=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下端部螺旋y规律 zt=t*height+Closed_height+Wire_dia/2//中间螺旋z规律 zt1=(t^(exp)*Closed_height)+Wire_dia/2//上端部螺旋z规律 zt2=(-t^(exp)*Closed_height)+height+Closed_height*2+Wire_dia/2//下端部螺旋z规律 --------------------------------------------------------------------------------------- (3)利用law curve建立三条规律曲线 (4)tube(Outer diameter=Wire_dia,Inner Diameter-0)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ug规律曲线

U G中的规律曲线1.圆 t=1 r=半径 xt=r*sin(360*t) yt=r*cos(360*t) 2.空间弹簧 a=360*t n=20圈数 t=0 R=40中心圆的半径 h=10半径 xt=(R+h*sin(a*n))*sin(a) yt=(R+h*sin(a*n))*cos(a) zt=h*cos(a*n) 3.渐开线方程 R=40起点到原点的直线距离

a=720*t t=0 xt=R*(cos(a)+a*sin(a)) yt=R*(sin(a)-a*cos(a)) 4.椭圆 t=0 a=1x方向椭圆半径 b=1.5y方向椭圆半径 r=1放大倍数 xt=a*r*sin(360*t) yt=b*r*cos(360*t) 5.若正弦曲线一个周期X方向长度为50,振幅为10,即UG 表达式为: theta=t*360 xt=50*t yt=10*sin(theta) zt=0 6.余弦曲线 若余弦曲线一个周期X方向长度为50,振幅为10,即UG表达式为: a=t*360 xt=50*t

yt=10*cos(a) zt=0 7.螺旋线 若圆柱螺旋线半径r为20,螺距p为10,圈数n为5,即UG表达式为: r=20 p=10 n=5 a=t*360 xt=r*cos(a*n) yt=r*sin(a*n) zt=p*n*t 8.星形线【四尖瓣线】 星形线的数学方程:x=r*cos3θ;y=r*sin3θ。【由n+1尖瓣线通式:x=r(n*cosθ+cos(n*θ));y=r(n*sinθ-sin(n*θ))当n=3时的情况。 三角函数公式: sin3θ=3sinθ-4sin3θ;cos3θ=4cos3θ-3cosθ】若r=20,即UG表达式为: r=20 a=t*360 xt=r*(cos(a))^3

UG各种弹簧建模--王玉恒

ug各种弹簧建模 Simwe会员 alioth整理 一、闭合端部的弹簧 一个闭合端部的弹簧需要三条规律曲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简单螺旋线,在两端的可变螺距的螺旋线。闭合端部必须相切到顶部z平面与主螺旋线,利用指数方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z值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指数等于主卷螺距除以闭合端的高度。 (1)建立单位为inches的新零件 (2)输入公式(考别下面的内容并保存为.exp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ug公式里面)------------------------------------------------------------------------------------------------------- Active_coils=11 中间弹簧卷数 Wire_dia=0.095 弹簧线径 Closed_height=Wire_dia+0.1 考虑最后卷的间隙 Dir=1 改变螺旋旋转方向 Free_length=7 弹簧自由长度 OD=2.19 弹簧外直径 Total_coils=13 螺旋总卷数 angle_offset=(Total_coils-trnc(Total_coils))360 0 angle_offset_ini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360 360 height=Free_length-Wire_dia-Closed_height2 中间螺旋高度 pitch=heightActive_coils 中间螺旋螺距 exp=(pitchClosed_heigh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 指数 radius=(OD-Wire_dia2) 螺旋线半径 t=1 规律参数 xt=cos(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x规律 xt1=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x规律 xt2=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x规律 yt=sin(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y规律 yt1=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y规律 yt2=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y规律 zt=theight+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中间螺旋z规律 zt1=(t^(exp)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上端部螺旋z规律 zt2=(-t^(exp)Closed_height)+height+Closed_height2+Wire_dia2 下端部螺

UG8.0曲面建模实例

曲面建模应用实例 本章将介绍曲面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并且通过两个综合实例来详细介绍曲面设计过程。通过实例的讲解,读者可以熟悉曲面造型的一般思路和操作过程,从而深入掌握曲面造型的方法。 掌握曲面建模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方法 熟练掌握曲面造型中的常用命令

实例一:小汽车设计 这个例子通过设计小汽车模型来具体描述曲面造型的过程,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图 1 1.打开图形文件 启动UG NX8,打开文件“\part\surface modeling\ 1.prt”,结果如图2所示。 图 2 2.创建主片体 (1)创建曲面1。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

图 3 (2)创建曲面2。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择如图4所示的曲线来创建曲面。 图 4 (3)创建曲面3。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择如图5所示的曲线来创建曲面。 图 5 (4)创建曲面4。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择如图6所示的曲线来创建曲面。 图 6 (5)创建曲面5。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

图7 (6)创建曲面6。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择如图8所示的曲线来创建曲面。 图8 (7)创建曲面7。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选择如图9所示的曲线来创建曲面。 图9 3创建过渡片体 (8)创建曲面8 。隐藏曲面3、曲面4。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插入】|【细节特征】|【桥接】命令,桥接曲面2、曲面5,结果如图10所示。

UG NX 表达式 规律曲线 实例教程

我们要建立一个如下图中左侧一样的轴,它是用右侧的斜盘切割而成。那么怎么做呢? 范成法装配模拟无限逼近求差运算。。。。可不可以通过计算将右侧斜盘上点的运动数据转换求得左侧目标轴上对应点的轨迹数据呢?先做一个原理图看看. a圆与A圆向齿轮一样同步由C点向B点旋转相同角度c点与C点最终会在B点重合,那么ac的长度为ac=aA-CA,同步旋转的角度

旋转后的斜盘模型如下 斜盘与被切轴之间的关系 左边构造线部分是要求得的被切轴,被切轴与斜盘轴之间的轴心距aA=65mm,被切轴的半径r=50mm

左侧被切轴数据如下:他被右侧斜盘切出5条规律曲线,下面我们就想法求出这些曲线。 求基本曲线 如下图,y1他是右侧斜盘中间构造线旋转在左侧y4轴上切过形成的曲线。左轴a右轴A,两轴间距aA=65mm 斜盘Y1与水平y3圆夹角20度,即

Y4圆球逆时针与y1圆球顺时针同步旋转,求右边线段CE旋转到BD位置时,C点在y4圆球上形成的曲线。 y4圆球是由360度向180度方向旋转,y1圆球角

ug曲面建模实例教程茶壶建模步骤

u g曲面建模实例教程茶 壶建模步骤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茶壶建模分析 建模分析:该茶壶主要由“壶身”、“壶嘴”和“壶把”三部分组成。 “壶身”由8条曲线组成,用【通过曲线网格】命令创建; “壶嘴”由截面线串和样条曲线组成,用【通过曲线网格】命令创建; “壶把”由一圆和样条曲线组成,用【扫掠】命令创建。 “壶身”曲线组成“壶嘴”曲线组成“壶把”曲线组成 壶身曲线的构建 1、选择【俯视图】,并在【艺术曲线】工具栏中选择【直线和圆弧工具条】,在工具 条中选 择按钮,绘制半径为70的圆。 2、将图形转换到【正二侧视图】,选择【编辑】-【变换】-【平移】-【增量】命令,分别将该圆向上平移2个圆,下平移1个圆,距离均为100mm。 3、用功能修改第1、3圆的半径至100mm。 4、选择命令,将以上四个圆弧分割成四段。 5、选择命令,创建如下四条艺术样条。 6、用命令创建XZ平面与最上端圆弧的交点。 壶嘴曲线的构建 7、分别用等工具按照下列步骤绘制图形。 要点:在【直线】绘制过程中注意“终点选项”中矢量的选择;在圆弧R5的绘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中分别选择“点”。 将如下三个图素隐藏后绘制半径为15的切弧。 将如下两条直线隐藏后,绘制两圆弧之间的连接直线。

8、选择【编辑】-【变换】-【用直线做镜像】命令镜像如下曲线。 9、选择命令,修剪掉中间多余的曲线。 要点:在【设置】-“输入曲线”中选择“隐藏”方式。 10、用命令创建如下曲面,并用相同方法创建另外2个曲面。 11、用命令绘制如下样条曲线。 12、用命令创建如下曲面。(如上端圆弧不能选择,可将以前的圆弧隐藏后,重新绘制一半径为100mm的圆,并将其分割成2段后再修剪;或者在选择器中将激活。) 13、用命令将上下两平面封闭,并用命令将所有曲面进行缝合,最后用 命令将曲面向内抽1mm的厚度。 壶把曲线的构建 14、在XZ平面上,用命令创建如下样条曲线。 15、在YZ平面上,创建直径为30 mm的圆。 16、用命令创建茶壶的手柄 17、用命令修茶壶手柄多余的部分。注意【类选择器】应选择【单个面】 18、选择【编辑】-【对象显示】功能,将茶壶设置成需要的颜色。

UG建模作业资料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AD/CAM技术与工程软件应用实验项目:一种安全阀阀体的建模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1307班 姓名:学号: 实验室号:实验组号: 实验时间:批阅时间: 指导教师:成绩:

沈阳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CAD/CAM技术与工程软件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方案(程序设计说明)[包括建模思路,必要的设计说明、使用的主要命令 将该零件适当地拆分成简单的几何体后分析零件发现,该零件大体上比较规局部有一些相对不规则的地方,所以采用混合建模的方式,对于规则的几何体直接使用设计特征中的命令进行直接建模,对于其中少数相对不规则的几何体,采用草图绘制后拉伸或旋转得到相应的模型, 分析还可以发现,该零件有许多对称的图形,可以使用实例特征来进行阵列,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以节省时间。 使用的主要命令有:圆柱体,凸台,草图绘制,拉伸,回转,常规孔(简单,边倒圆,插入基准轴,实例特征等。

2、创建圆柱体 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圆柱体”命令,放置面选择XC-YC,直径为60 ,高度为13,轴方向为ZX,布尔操作选择“无”结果如图所示。

4、在凸台上创建凸台 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凸台”命令,放置于圆柱上表面,直径为50 高度为51 锥角为0°,单击应用后进入定位对话框,选择“点到点”后选择所附着圆柱上表面的外圆,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结果如下图所示。

6插入凸台 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凸台”命令,放置于圆柱上表面,直径为77,高度为8,锥角0°,单击应用后进入定位对话框,选择“点到点”后选择所附着圆柱上表面的外圆,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圆弧中心”,结果如下图所示。

ug表达式之详细讲解2 规律曲线

规律曲线 简介:“规律曲线”选项用于使用规律子函数创建样条。规律样条定义为一组X、Y 及Z 分量。必须指定每个分量的规律。要创建规律曲线:使用规律子函数,为X、Y 及Z 各分量选择并定义一个规律选项。(可... “规律曲线”选项用于使用规律子函数创建样条。规律样条定义为一组X、Y 及Z 分量。必须指定每个分量的规律。 要创建规律曲线: 1.使用规律子函数,为X、Y 及Z 各分量选择并定义一个规律选项。 2.(可选步骤)通过定义一个方位和/或基点,或指定一个参考坐标系来控制方位(样条的方 位)。 3.选择“确定”或“应用”来创建曲线。 可以通过“信息”→“对象”来显示规律样条的非参数或特征信息。 X、Y 及Z 分量 规律曲线通过X、Y 及Z 分量的组合来定义一条规律样条。必须指定每个组件的规律类型,可通过规律子函数进行指定。可用的选项有: 恒定 线性 三次 用于定义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三次变化率。 沿着样条的值- 线性 使用沿着脊线的两个或多个点来定义线性规律函数。在选择脊线曲线后,可以沿着这条曲线指出多个点。系统会提示您在每个点处输入一个值。 沿着样条的值- 三次的 使用沿着脊线的两个或多个点来定义一个三次规律函数。在选择脊线曲线后,可以沿着该脊线指出多个点。系统会提示您在每个点处输入一个值。 根据等式 使用一个现有表达式及“参数表达式变量”来定义一个规律。 根据规律曲线 允许您选择一条由光顺连接的曲线组成的线串来定义一个规律函数。

对于所有规律样条,必须组合使用规律子函数选项(即,X 分量可能是线性规律,Y 分量可能是等式规律,而Z 分量可能是常数规律)。通过组合不同的选项,可控制每个分量以及样条的数学特征。 既可以定义二维规律样条,也可以定义三维规律样条。例如,二维规律样条要求一个平面具有常数值(即,如果Z 分量由某一常数规律定义为值0,则可在Z=0 的XC-YC 平面上生成一条曲线。同理,如果X 分量由某一常数规律定义为值100,则在X=100 的ZC-YC 平面内生成一条曲线)。 规律样条是根据建模首选项对话框中设置的距离公差和角度公差而近似创建的。 任何大于360 度的规律曲线必须使用螺旋线选项或根据等式规律子函数来构建。 如果使用“编辑”→“变换”→“比例”或“点拟合”来编辑规律样条,将会移除该样条的创建参数。 如下所述,有两种控制规律曲线方向的方法。 定义方向 “定义方向”选项能够通过指定一个局部Z 轴及点(类似于使用坐标系工具中的“Z 轴、X 点”选项)来控制样条的方向。还可以使用“点构造器”选项定义一个基点。 如果没有定义方向,则使用当前的WCS。如果不定义基点,则使用当前的XC=0、YC=0 和ZC=0 作为默认基点。 坐标系 还可以通过指定坐标系(使用三个基准平面或两个基准平面和一根基准轴)来控制样条的方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如果更改基准平面和/或基准轴(通过更改与它们相关联的几何体),则样条会相应更改。 必须在创建样条之前创建参考坐标系的基准平面和基准轴。 要使用坐标系,应先指定X、Y 和Z 规律,然后在“创建坐标系”对话框中选择“指定坐标系参考”,并执行下列步骤(如下图所示): 1.选择一个基准平面作为“放置平面”。局部的Z 轴垂直于该平面,并用箭头矢量表示。如果 该矢量指向了错误的方向,则应选择“反向放置法向”。 如果选择了具有基准坐标系的任意平面,则整个“基准坐标系”用于“规律曲线”,且跳过 步骤 2 和步骤3。 2.选择另一个基准平面作为“水平参考”。局部X 轴的指向沿着两平面的交线,并用箭头矢量 指示出来。如果该矢量指向了错误的方向,则应选择“水平参考反向”。

UG最全方程式曲线及详细表达式

UG方程式曲线及表达式 作者:登科设计 在UG中利用【规律曲线】|【根据方程】绘制各种方程曲线: 1、极坐标(或柱坐标r,θ,z)与直角坐标系(x,y,z)的转换关系: x=r*cos(θ);y=r*sin(θ);z=z 2、球坐标系(r,θ,φ)与直角坐标系(x,y,z)的转换关系: x=rsinθcosφ;y=rsinθsinφ;z=rcosθ 在UG表达式中输入的theta=θ;phi=φ;r=rho 【注:所有UG表达式中,必须先在名称栏输入t,公式栏输入0,类型为恒定的,即无单位。t是UG自带的系统变量,其取值为0~1之间的连续数】 1.直线 直线的数学方程为y-y0=tan(θ)*(x-x0),若直线经过点(10,20),倾角θ为30°,长度L为40,即UG表达式为: theta=30 L=40 xt=10+L*cos(theta)*t yt=20+L*sin(theta)*t zt=0 效果如图1 图1 图2 2.圆和圆弧 圆的数学方程为(x-x0)^2+(y-y0)^2=r^2,若圆心坐标为(50,40),半径r为30,即UG 表达式为: r=30 theta=t*360 xt=50+r*cos(theta)

yt=40+r*sin(theta) zt=0 效果如图2 3.椭圆和椭圆弧 椭圆的数学方程为(x-x0)^2/a^2+(y-y0)^2/b^2=1,若椭圆中心坐标为(50,40),长半轴a为30(在X轴上),短半轴b为20,即UG表达式为: a=30 b=20 theta=t*360 xt=50+a*cos(theta) yt=40+b*sin(theta) zt=0 效果如图3 图3 图4 4.双曲线 双曲线的数学方程为x2/a2-y2/b2=1,若中心坐标为(0,0),实长半轴a为4(在x轴上),虚半轴b为3,y的取值范围为-5~+5内的一段,即UG表达式为: a=4 b=3 yt=10*t-5 xt=a/b*sqrt(b^2+yt^2)或xt=-a/b*sqrt(b^2+yt^2) zt=0 做出一半后进行镜像复制,效果如图4 5.抛物线 抛物线I的数学方程为y2=2px,若抛物线的顶点为(30,20)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8,y的取值范围为-25~+25,即UG表达式为: p=8 yt=50*t-25+20 xt=(yt-20)^2/(2*p)+30

UG NX 40建模实例教程

UG NX 4.0建模实例 内部培训教材

专题一 实体建模 实例一 连杆造型设计 1.工作图 图1 知识点: ? 拉伸特征 ? 实体倒圆 ? 镜像 ? 阵列 ? 抽壳 ? 裁剪 ? 拔模

2.学习目的和任务 1)二维图形生成三维实体的有效方法:扫描特征 2)深入学习扫描特征中的拉伸体命令 3)实体倒圆的功能 4)掌握镜像实体和镜像特征功能 3.产品分析 1)结构分析 本例中的连杆,由于其形状不规则,又含有较多的倒圆角,且各部分的厚度不相同。造型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先画二维曲线再采用拉伸的方法构造基础的实体;考虑到连杆是关于左右和上下对称的,只做1/4的实体即可;拉伸中灵活运用偏置值和起始距离等参数,可以简便地完成造型。 2)构造框图连杆建模步骤

4.操作步骤 1)绘制二维轮廓 采用草图图标,绘制下图所示二维轮廓图。 图2 2)拉伸连杆主体 图3 图4 单击拉伸命令,在选择意图对话框中选择“已连接曲线”,鼠标单击连杆主体曲线,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拉伸参数为:起始0,结束6.5,方式为创建。生成的拉伸实体如图3所示。 3)拉伸连杆头部 拉伸的方法和步骤与上面大致相同。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拉伸参数为:起始0,结束10,方式为求和。生成的拉伸实体如图4所示。 4)构造连杆的凹槽 拉伸的方法和步骤与上面大致相同。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拉伸参数为:起始3,结束6.5,方式为求差。生成的拉伸实体如图5所示。

图5 图6 5)拉伸凸棱 单击拉伸命令,在选择意图对话框中选择“单个曲线”,鼠标单击草图曲线中R25的边,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拉伸参数如下图所示,注意偏置中结束值的正负。生成的拉伸实体如图6所示。 图7 采用同样的办法拉伸连杆头部的另外一个凸棱,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偏置参数为:起始0,结束4。生成的拉伸实体如图8所示。 图8 图9 6)实体倒圆 实体倒圆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