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

GB/T 15683-1995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2905-1982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9-1988 粮食和油料千粒重的测定法

GB/T 4801-1984 谷类籽粒赖氨酸测定法

GB/T 2906-1982 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方法

NY/T 11-1985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 83-1988 米质测定方法

NY/T-593-2002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594-2002 食用粳米

NY/T 595-2002 食用籼米

GB/T 195557.7-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for Rice (SES),IRRI,2002

GB/T 15790-1995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1-1995 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2-1995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4-1995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3 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3.1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

3.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地方品种一般在原产地繁种鉴定。

3.1.2 田间设计

每份材料一般在一个点鉴定,若有特殊要求,则多点异地鉴定。采用育秧移栽法,一般秧龄四叶一心时单本移栽,插秧规格则遵循当地的常规方法。小区长宽比以2~3 : 1为好。播种、收获、脱粒和干燥等操作及管理方法,采用当地相应的常规方法。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去杂去劣,以保证繁种鉴定材料的遗传种性。每个鉴定材料2次重复,至少有2年重复试验。小区面积2 m2~3 m2,每区要保证60株以上,设对照品种和保护行。本田间设计适用于下面的5.1至5.62,6.1至6.18,其中不包括5.59。

3.1.3 栽培环境条件控制

试验地土质应具有当地的代表性,地势平坦,形状整齐,土壤肥力均匀。试验地要远离污染,无人畜侵扰,附近无高大建筑物。氮、磷、钾的施用量则根据土壤肥力而确定,不宜过多,一般采用当地的普通施肥水平。灌水、防治病虫害等试验地管理与大田生产基本一致。

3.2 数据采集

所有的数据应通过统一、正规和严格的鉴定评价试验,经观察记载和实验分析

获得。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在水稻种质正常生长情况下获得。如遇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应重新进行观测试验和数据采集。

3.3 变异度

当水稻种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表达在水稻种质个体间存在差异时,计算非正常表达植株占总观测植株的百分比。

3.4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和校验

每份种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等数据资料,依据对照品种进行校验。根据每年2~3次重复、2年度的观测校验值,计算每份种质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性等,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校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种质的性状值。

4 基本信息

4. 1 全国统一编号

按水稻种质类型、原产地编制全国统一编号,均由8位字符串组成。全国统一编号具有惟一性。

地方品种的统一编号:前两位为各省份代码,后五位为品种顺序号,中间加“-”符号连接,如17-00587(毛谷)。各省份代码分别为:北京 01、河北 02、内蒙古 03、山西 04、辽宁 05、吉林 06、黑龙江 07、上海 08、江苏 09、浙江 10、安徽 11、江西 12、福建 13、山东 14、广东 15、广西 16、湖北 17、湖南 18、河南 19、四川 20、云南 21、贵州 22、青海 23、陕西 24、甘肃 25、西藏 26、新疆 27、宁夏 28、天津 29、台湾 30、海南岛 31、重庆 32。

各省份选育品种的统一编号:统一编号前冠以ZD二字,后5位为品种顺序号,中间加“-”符号连接,如ZD-01006。

国外引进稻种的统一编号:统一编号前冠以WD二字,后5位为品种顺序号。如WD19818。

4.2 种质库编号

种质库编号是由 “I1A”加5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I1A00015”。其中 “I”代表农作物大类,“1”代表禾谷类,“A”代表水稻,后5位为顺序号,从“00001”到

“99999”,代表具体水稻种质的编号。只有已进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的种质才有种质库编号。每份种质具有惟一的种质库编号。

4.3 引种号

引种号是由年份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20010001”,前4位表示种质从境外引进的年份,后4位为顺序号,从“0001”到“9999”。每份引进种质具有惟一的引种号。

4.4 采集号

水稻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一般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4位顺序号组成。

4.5 种质名称

国内种质的原始名称和国外引进种质的中文译名。如果有多个名称,可以放在英文括号内,用英文逗号分隔,如“种质名称1(种质名称2,种质名称3)”。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则可以直接填写种质的外文名。

4.6 种质外文名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和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之间空一格,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如“Gui Cao 2”。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应注意大小写和空格。

4.7 科名

科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Gramineae(禾本科)”。若没有中文名,就直接填写拉丁名。

4.8 属名

属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Oryza(稻属)”。若没有中文名,就直接填写拉丁名。

4.9 学名

学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Oryza sativa L.(水稻)”。若没有中文名,就直接填写拉丁名。

4.10 原产国

水稻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 3166和GB/T 2659。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如“原苏联”。国际组织名称用该组织的外文缩写,如“IPGRI”。

4.11 原产省

水稻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参照GB/T 2260;国外引进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4.12 原产地

水稻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县名参照GB/T 2260。

4.13 海拔

水稻种质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

4.14 经度

水稻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 为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例如,“12530”代表东经125o 30′,“-10510”代表西经105o10′。

4.15 纬度

水稻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例如,“4015”代表北纬40o15′,“-3040”代表南纬30o40′。

4.16 来源地

国内水稻种质的来源省、县名称,国外引进种质的来源国家、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名称同4.10,省和县名称参照GB/T 2260。

4.17 保存单位

水稻种质提交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18 保存单位编号

水稻种质原保存单位赋予的种质编号。保存单位编号在同一保存单位应具有惟一性。

4.19 系谱

水稻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如桂朝2号的系谱为“桂阳矮49/朝阳早18”。

4.20 选育单位

选育水稻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21 育成年份

水稻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例如“1985”、“2004”等。

4.22 选育方法

水稻品种(系)的育种方法。

1 系统育种

2 杂交育种

3 诱变育种

4 倍性育种

5 分子育种

6 其他

4.23 种质类型

保存的水稻种质的类型,分为8类。

1 野生资源

2 地方品种

3 选育品种

4 品系

5 杂交稻资源

6 遗传材料

7 突变体

8 其他

4.24 图像

水稻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统一编号加半连号“-”加序号加“.jpg”组成。如有两个以上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分号分隔,如“ZD-01006-1.jpg;ZD-01006-2.jpg”。图像对象主要包括植株、花、果实、特异性状等。图像要清晰,对象要突出。

4.25 观测地点

水稻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地点的名称,记录到省和县名,如“北京昌平”。

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 亚种类型

分籼稻和粳稻,在水稻全生育期观测整个植株体。

观测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2节间距、抽穗时颖壳色、叶毛、谷粒长宽比后,按照六性状指数评分法判别籼稻和粳稻。当6个性状积分≤13时,判断为籼稻;6个性状积分≥14时,则判断为粳稻。

性状评分标准:

性状

等级及评分

0 1 2 3 4

稃毛短、齐、

硬、直、

硬、稍齐、

稍长

中或较长、

不太齐、略

软、或仅有

疣状突起

长、稍软、

欠齐或不

长、乱、

酚反应黑

灰黑

或褐黑

边和棱

微染

不染

穗轴第1、2

节间距(cm)

≤2.0 2.0~2.5 2.5~3.0 3.0~3.5 >3.5 抽穗时

颖壳颜色

绿白白绿黄绿浅绿绿叶毛甚多多中少无谷粒长宽比>3.5 3.5~3.0 3.0~2.5 2.5~2.0 ≤2.0

1 籼稻

2 粳稻

5.2 水旱性

观测水稻全生育期整个植株。

根据水稻种质的原始水旱特性、来源、株型等观测整个小区,并综合判断。

1 水稻

2 陆稻

5.3 粘糯性

成熟后,当谷粒水分降到15%以下时,观测胚乳。

随机挑选较饱满的稻谷10粒,去掉稻谷的颖壳,将胚乳横切后,目测胚乳断口处的颜色。将胚乳横切,断口处不透明,呈乳白色者为糯稻;断口处透明或部分透明(有腹白或心白时)为粘稻。用1%I2-KI溶液在断口处染色时,糯稻呈棕红色反

应,粘稻呈蓝色反应。

1 粘稻

2 糯稻

5.4 光温性

按照水稻对温光反应的特性(两性一期)差异,分早稻、中稻、晚稻。早稻光反应迟钝,温反应中等偏强;晚稻光温反应敏感;中稻光反应中等,温反应中等偏弱。

1 早稻

2 中稻

3 晚稻

5.5 熟期性

在抽穗期和成熟期观测稻穗和籽粒,并根据在原产地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来综合判断。

1 早熟

2 中熟

3 晚熟

5.6 播种期

种子播种的日期。表示方法为“年月日”,格式“YYYYMMDD”。如20050415,表示2005年4月15日播种。播种结束后,及时记载播种日期。

5.7 始穗期

每个穗的抽穗标准,以当穗部露出叶鞘外3 cm时为准。稻穗陆续露出叶鞘外时,观测小区的稻穗。目测整个小区,当小区有10%的稻穗抽穗时,记为始穗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6。

5.8 抽穗期

始穗期后,目测整个小区,当小区有50%的稻穗抽穗时,记为抽穗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6。

5.9 齐穗期

抽穗期后,目测整个小区,当小区有80%的稻穗抽穗时,记为齐穗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6。

5.10 成熟期

黄熟期后,目测整个小区,当小区有90%以上的实粒黄熟时,记为成熟期。表

示方法和格式同5.6。

5.11 全生育期

观测记载出芽日和成熟日,并计算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计算公式为:

G = M–B + 1

式中:G ─全生育日数 (d)

M ─成熟日

B ─出芽日

5.12 株高

在灌浆期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穴),测量主茎茎秆自地面至最

高的穗顶部(不包括芒)之间的距离,即为株高,精确至0.1 cm。2次重复,计算平

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矮中矮中中高高株高 (cm) ≤70.0 70.0~90.090.0~110.0 110.0~130.0 >130.0

5.13 茎秆长

在灌浆期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穴),测量主茎茎秆自地面至穗

颈节的长度,即为茎秆长,精确到0.1 c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短中短中中长长秆长 (cm) ≤50.0 50.0~70.070.0~90.090.0~110.0 >110.0

5.14 穗长

在灌浆期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穴),测量主茎稻穗的穗长,精

确至0.1 c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短短中长极长长度 (cm) ≤10.0 10.0~20.020.0~30.030.0~40.0 >40.0

5.15 穗粒数

在黄熟期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穴),考种主茎稻穗的总粒数。2次重

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少少中多极多穗粒数(粒)≤60 60~100 100~200 200~300 >300

5.16 有效穗数

凡抽穗,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均为有效穗。在黄熟期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

20株(穴),调查其有效穗数。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7 9

类别极少少中多有效穗数(个)≤5 5~10 10~20 >20

5.17 穗抽出度

在灌浆期随机测量10~20株(穴)主茎稻穗的穗抽出度,2次重复,计算平均

值。当穗颈节在剑叶鞘外时,以正值表示;当穗颈节被包在剑叶鞘内时,以负值表

示。精确至0.1 cm。

评价标准:

级别穗颈长 (cm) 穗抽出度

1 >8.5 抽出良好

3 2.1~8.5 抽出较好

5 -0.1~2.1 正好抽出

7 -5.0~-0.1 部分抽出

9 ≤-5.0 紧包

5.18 穗型

在蜡熟期观察主茎稻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

评价标准:

1 密集

5 中间型

9 散开

5.19 二次枝梗

在蜡熟期观察主茎稻穗二次枝梗着生小穗情况。

评价标准:

级别类别二次枝梗的小穗情况

1 无无二次枝梗

5 少每个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2个

7 多每个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4个,但全穗不一致

9 聚集每个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3个,且全穗一致

5.20 穗立形状

在成熟期颖果坚硬、末端小穗成熟时,目测记载整个小区主茎穗轴的直立程度。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7 9

类别直立半直立弯曲下垂夹角 ( °) ≤20 20~50 50~90 >90

5.21 结实率

在黄熟期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10~20株(穴)主茎稻穗,考种总颖花数和实

粒数,并计算实粒数占总颖花数的百分比,精确至0.1%。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结实率计算公式为:

F = N – E

× 100 N

式中:F ─结实率(%)

N ─每穗总粒数

E ─每穗空瘪粒数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不结实低中高极高结实率(%)0 ≤65.0 65.0~80.080.0~90.0 >90

5.22 千粒重

收获并风干后,按GB/T 3543.6-1995方法测定谷粒的水分。随机选取成熟谷粒

1000 粒,准确称至0.1 g,并转化为水分含量达13.0%时的重量。2次重复,计算平

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低低中高极高千粒重( g ) ≤10.0 10.0~20.020.0~30.030.0~40.0 >40.0

5.23 谷粒长度

收获并风干后,随机测量有代表性的成熟谷粒20粒,利用扩大投影仪或游标卡

尺测量,精确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短短中长极长长度 (mm) ≤4.0 4.0~6.0 6.0~8.0 8.0~10.0 >10.0

5.24 谷粒宽度

收获并风干后,每个材料随机挑选有代表性的成熟谷粒20粒,利用扩大投影仪

或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窄窄中宽极宽宽度 (mm) ≤1.5 1.5~2.5 2.5~3.5 3.5~4.5 >4.5

5.25 谷粒厚度

收获并风干后,每个品种随机挑选有代表性的成熟谷粒20粒,利用游标卡尺测

量,精确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5.26 谷粒形状

收获并风干后,测量20粒成熟饱满谷粒的长度和宽度后,计算长度与宽度的比

值,精确至0.01。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谷粒形状短圆形阔卵形椭圆形中长形细长形

长宽比≤1.80 1.80~2.20 2.20~3.00 3.00~3.30 >3.30

5.27 糙米长度

收获并风干后,随机挑选成熟度较好的20粒糙米,用扩大投影仪或游标卡尺测

量其长度,精确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短中长

长度 (mm) ≤5.5 5.5~7.5 >7.5

5.28 糙米宽度

收获并经风干后,随机挑选较饱满的糙米20粒,用扩大投影仪或游标卡尺测量

其宽度,精确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窄中宽

宽度 (mm) ≤2.2 2.2~3.2 >3.2

5.29 糙米厚度

收获并经风干后,随机挑选较饱满的糙米20粒,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厚度,精确

至0.1 m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5.30 糙米形状

收获并风干后,随机挑选较饱满的糙米20粒,用放大投影仪或游标卡尺测量其

长度和宽度,并计算糙米长度和宽度的比值,精确至0.01 mm。

评价标准:

1 近圆形

3 椭圆形

5 半纺锤形

7 纺锤形

9 锐尖纺锤形

5.31 种皮色

完全成熟后,随机挑选成熟饱满的糙米20粒,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其种皮色。若种皮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白色

2 红色

3 褐色

4 紫色

5 黑色

5.32 芽鞘色

在芽期芽鞘出现时目测芽鞘的颜色。对照标准比色板,观测50颗芽鞘。若颜色不一致,观测100粒种子,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无色

2 浅紫色

3 深紫色

5.33 叶鞘色

在分蘖盛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20株(穴)的叶鞘颜色。若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1 黄色

2 绿色

3 紫色

5.34 叶片色

在分蘖盛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整个小区的叶片颜色。若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浅黄色

2 黄色斑点

3 绿白相间

4 浅绿色

5 绿色

6 深绿色

7 边缘紫色

8 紫色斑点

9 紫色

5.35 叶片茸毛

在分蘖盛期用10倍放大镜目测记载叶片表面上的茸毛的有无和密集程度。

评价标准:

1 无

5 疏

7 中

9 密

5.36 叶片卷曲度

在盛花期目测主茎剑叶的卷曲程度。

评价标准:

1不卷或卷度很小

2正卷(叶片的两边向下弯曲)

3反卷(叶片的两边向上弯曲)

4螺旋状(叶片的卷曲呈螺旋状)

5.37 剑叶长度

在灌浆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20株(穴)主茎剑叶叶片,测量其长度,精确至

0.1 c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7 9

类别短中长极长

长度 (cm) ≤25.0 25.0~35.0 35.0~45.0 >45.0

5.38 剑叶宽度

在灌浆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20株(穴)主茎剑叶叶片,测量其最宽处的宽度,

精确至0.1 cm。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窄中宽

宽度 (cm) ≤1.0 1.0~2.0 >2.0

5.39 剑叶角度

在灌浆期每小区随机选取20株(穴)主茎剑叶,目测剑叶角度,2次重复,计

算平均值。测定时,将穗轴拉直,使其直立于地面,目测剑叶叶尖与叶枕的连线同

主茎延长线所成的夹角。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7 9

类别直立中间型平展披垂夹角 ( °) ≤20 20~60 60~90 >90

5.40 倒二叶长度

在孕穗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20株(穴)主茎剑叶下第一叶片(倒二叶),测

量其长度,精确到0.1 cm。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短短中长极长长度 (cm) ≤20 20~40 40~60 60~80 >80

5.41 倒二叶宽度

在孕穗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20株(穴)主茎剑叶下第一叶片(倒二叶),测

量其宽度,精确到0.1 cm。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窄中宽

宽度 (cm) ≤1.0 1.0~2.0 >2.0

5.42 倒二叶角度

在孕穗期每小区随机选取20株(穴)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倒二叶),目测倒二

叶角度,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测定时,将主茎拉直,使其直立于地面,目测倒二

叶叶尖与叶枕的连线同主茎所成的夹角。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直立平展下垂

夹角 (cm) ≤45 45~90 >90

5.43 叶耳颜色

在孕穗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叶耳的颜色。整个小区,

若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无色

2 黄色

3 绿色

4 紫色

5.44 叶舌颜色

在孕穗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叶舌的颜色。整个小区,

若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无叶舌

2白色

3紫色线条

4紫色

5.45 叶舌形状

在孕穗期观测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叶舌的形状。整个小区,如果叶舌形状不一致,

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无叶舌

2 尖至渐尖

3 二裂

4 平截

5.46 叶枕颜色

在孕穗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叶枕的颜色。整个小区,

若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绿色

2 紫色

5.47 叶节颜色

在孕穗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主茎剑叶下第一叶叶节的颜色。整个小区,

若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无(白)色

2 绿色

3 紫色

5.48 主茎叶片数

在水稻第一叶片展开至穗顶颖果露出期间,采用标记法,自第一叶片完全展开

起对叶片标记记数,计算主茎一生的叶片总数。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类别极少少中多极多叶片数(片)≤10 10~12 12~15 15~18 >18

5.49 茎秆角度

在灌浆期每小区随机选取非边行10株(穴),目测向外偏离最大的茎秆与地面

垂直线所形成的角度。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级别直立中间型散开披散匍匐

夹角 ( °) ≤30 30~4545~60 >60 茎秆或茎秆下部平

铺于地面

5.50 茎秆粗细

在灌浆期每小区随机选取非边行20株(穴),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主茎秆倒3

节中部的外径,计算大直径和小直径的平均值,精确至0.1 mm。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细中粗

茎秆粗细 (mm) ≤3.0 3.0~6.0 >6.0

5.51 茎秆节的颜色

在开花期目测主茎倒二茎节的颜色,对照标准比色板记载颜色。整个小区,若

颜色不一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浅绿色

2 紫色

5.52 茎秆节间色

在开花期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记载主茎茎秆节间色。整个小区,若颜色不一

致,则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黄色

2 绿色

3 红色

4 紫色线条

5 紫色

5.53 茎秆茎节包露

在开花期随机选取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穴),观测分蘖节上第三节的茎节

包裹或现露程度。

评价标准:

1 包

2 露

5.54 分蘖力

在分蘖末期随机选取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穴),测量单株的分蘖总数。2次

重复,计算平均值。

评价标准:

级别 1 5 9

类别强中弱

分蘖总数(个)>25 25~10 ≤10

5.55 倒伏性

成熟后,目测记载整个小区茎秆向地面的倾斜角度。

评价标准:

级别 1 3 5 7 9

倒伏性直中间型斜倒伏

倾斜角度( °) ≤30 30~45 45~60

>60

穗部触地

全株和稻穗

平伏地面

5.56 柱头色

在开花盛期目测记载20个主茎稻穗颖花内柱头的颜色,每个穗上观测1朵。对照标准比色板。若颜色不一致,则观察60朵小穗的柱头后,计算变异度。

评价标准:

1 白色

2 黄色

3 浅绿色

4 紫色

5.57 柱头单外露率

在开花期开花结束后,测定主茎稻穗的整个稻穗单个柱头外露颖花占全部已开花的颖花的比率。随机测定20株(穴)主茎稻穗,2次重复,计算平均值。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1)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得分评卷人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BCDE) A. 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 当归 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 A.黄芩 B.丹参 C.泽兰 D.佩兰 E.茺蔚子 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 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 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ABD) A.含蒽醌类衍生物 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 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大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中药炮制 开卷

中药炮制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 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 制方法称为炙法。 6.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 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 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 1.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2.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3. 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 5. 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醋。 6. 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8. 一般中药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7%—13% 。

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标准

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标准 一、综合管理服务标准 1、负责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每年一次对房屋及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维修计划,组织实施; 3、设立24小时热线服务值班电话,白天有专职管理员接待住户,处理服务范围内的公共性事务,受理住户的咨询和投诉;夜间有人值班,处理急迫性报修,水、电等急迫性报修十五分钟内到现场; 4、协助组建业主委员会并配合其运作; 5、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完善,物业管理档案资料齐全; 6、与业主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物业管理公约等手续;公开服务标准、收费依据及标准; 7、应用计算机系统对业主及房产档案、物业管理服务及收费情况进行管理; 8、全体员工统一着装,持证上岗; 9、每年进行一次物业管理服务满意率调查,促进管理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征求意见用户不低于总户数80%。 二、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服务标准 1、房屋日常养护维修 指为保持房屋原有完好等级和正常使用,进行日常养护和及时修复小损小坏等房屋维护管理工作,执行《房屋及其设备小修服务标准》。 1.1 定期进行房屋安全普查和房屋完损等级评定,保证房屋完好率达98%;

1.2 爱护园区内设施、设备,未经产权人同意不得对园区的结构、设施等进行改动; 1.3 及时完成公共区域及业主各项零星维修任务,零修合格率100%,一般维修任务在接报后不超过24小时完成。 2、供电设备管理维护 指为保证园区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对供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养护维修。 2.1 统筹规划,做到合理、节约用电; 2.2 供电运行和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3 配电室24小时值班,供电设备定期维护;; 2.4 加强日常维护检修,公共使用的照明、指示灯具线路、开关要保证完好; 2.5 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在接到报修后15分钟内到达现场,设备零修合格率达到100%,一般性维修不过夜; 2.6 严格执行用电安全规范,确保用电安全; 2.7 保证避雷设备完好、有效、安全。 3、给排水设备运行维护 指为保证园区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使用所进行的日常养护维修。 3.1 控制室24小时值班,加强日常检查巡视,保证给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3.2 建立正常供水管理制度,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3 加强巡查,防止跑、冒、滴、漏,保证设备设施完好; 3.4 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水质化验单、操作人员健康合格证齐全; 3.5 定期对水箱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水箱清洁卫生,无二次污染; 3.6 保证室内外排水系统通畅; 3.7 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在接到报修后15分钟内到达现

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方案

.. 专业资料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案 一、种植 1、对于供应商自有基地要求完全按照有机式种植,产品使用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除虫、除草要有完整的记录,公司不定期到基地检查是否有违规操作。 2、对于供应商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式的基地,要求供应商与农户签订有机种植合同,为农户提供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要求农户用物理式除虫,机械或人工除草,供应商对于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监督,公司不定期到种植地块进行检查。 3、水稻收割后在地里自然晾晒,水稻脱粒入库时公司要有人到场监督,现场抽样送检,重点检测农残、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残留。收获的水稻水分达到15%以下后放在指定库位拍照存档。堆放的水稻要有对应的地块标识牌,袋装的水稻求每一袋水稻都要有标示,标示上显示地块信息。为每个地块的水稻制定批号,这个批号用于产品追溯,在加工和出库的记录上都要体现,每次加工后对原粮库位进行拍照存档。 二、原粮仓储 1、水稻应存储在低温,干燥、通风的平房仓或立体恒温仓,储存温度20℃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 2、水稻在入仓前应对仓库进行杀菌、消毒、熏蒸杀虫。 3、仓储的水稻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杂质控制在5%以,成品大米储藏要求水分14.5%-15%,储藏温度20摄氏度以下。 4、原粮在仓储过程中随时注意粮食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翻

粮或烘干等措施保证粮食质量。 5、仓库要有挡鼠板、粘鼠板、捕鼠器等防鼠设施,不允使用鼠药灭鼠。 6、原粮库房和成品库房每种产品都有做好标示。标示容包括入库时间、批号、水分。 7、原粮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三、加工 1、车间部卫生要求干净、整洁,墙壁和棚顶不能有霉斑,工艺安排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2生产人员要穿干净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和网帽,头发不能超出网帽,避免毛发落入产品中。 3、在清选设备和加工设备上要加装磁力棒,至少八道道磁选去除金属杂质。用两道比重去机去除土块、头、玻璃、沙粒等杂质。最终产品不允有金属、头、土块等矿物质。 4、采用三抛三选工艺,抛光机和色选机联合使用进行抛光和色选,色选后黄米粒控制在0.1%以,糠粉控制在0.02%以。 5、大米加工过程中,在包装前工序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抽样,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垩白粒率,最后把同一批次所有样品进行混合,从中抽出两公斤送检。主要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率、垩白粒率胶稠度、杂质、农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在包装过程中检查产品净含量、产品批次信息、包装封口质量等,并做好加工记录。 6、产品定量包装前要对定量包装设备进行校正,生产过程中抽查产品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生药学 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2、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C ) A. 属名+种加词 B.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 药用部位(主格) +药名(属名) D.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3、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是指以下那种人参的鉴别特征?(B) A.红参 B.野山参 C.生晒参 D.西洋参 4、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5、以干燥管状花入药的是(A) A.红花 B.款冬花 C.金银花 D.番红花 6、花鹿茸的主产地是( C ) A. 四川、湖北 B. 山西、山东 C. 吉林、辽宁 D. 北京、河北 7、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A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8、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B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9、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0、人参粉末不含有下列那种显微特征(D)。 A.树脂道 B.簇晶 C.淀粉粒 D.石细胞 11、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醇苷类 D.酚苷类 12、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 C )。 A. 人参 B. 当归 C. 黄芪 D. 甘草 13、动物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D)。 A.麝香甙 B.麝香碱 C.麝香醇 D.麝香酮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 部局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 2、川乌和附子中水溶性强心成分是去甲乌药碱。 3、含多糖成分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茯苓、猪苓、灵芝;有毒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分类 水稻属禾本科,稻属植物,有以下四种分类: (一)、籼稻和粳稻:我们现在栽培稻的两个亚种是:籼亚种和粳亚种。籼稻与粳稻主要从地理分布和形态、生理方面进行区别。籼稻适合于高温,强光,多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弱,耐肥性较弱,叶色淡绿,谷粒细长,稃毛短而稀,易脱粒。粳稻适合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耐寒性较强,耐肥性较强,叶色浓绿,谷粒短圆,稃毛长而密,不易脱粒,米质较好。 (二)、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品种的“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区分早、晚稻品种的依据。 1、感温性:高温使生育期缩短,低温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为感温性。所有的水稻品种都具有感温性,而且晚稻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必须在18-28度以上的温度,才能开始幼穗分化。 2、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短日照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作感光性。与感温性不同,早稻感光性弱,晚稻感光性强,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所以说晚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短,感光性强;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长,感光性弱。华南的晚稻品种超过13个小时日照,长江流域的晚稻品种超过14个小时日照,就不能抽穗。 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营养生长期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消营养生长期。水稻在短日高温条件下,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即使给以任何高温短日的条件,水稻也必须经过一定营养生长期,达到一定营养生长量才能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期,它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称作基本营养生长期。 (三)、水稻和旱稻 (四)、穤稻和非穤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 rice bran power

通过直径1.0 ㎜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上的粉状物质。3.4 杂质foreign matter 除大米粒之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糠粉、矿物质、带壳稗粒、稻谷粒等。 3.5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颜色明显不同的米粒。 3.10 籼米milled long-gr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3.11 粳米milled medium to short-g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3.12 糯米waxy rice 用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又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和股程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试样所含直链淀粉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16 互混other kind rice kernel 同一批次大米中的其他类型米粒。 3.17 色泽、气味color、odour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质量标准管理规定

第三章质量标准规定 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 (一)范围 为了制订和应用质量标准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中的相互理解,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有关质量概念的基本术语,它们适用于所有领域。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中,凡引入字母索引中的术语都用半黑体字印刷,在每个术语的定义中所引用到的其他术语都列出了它们所在的编号。 给出编号的术语和定义按以下主题分类: ——通用术语 ——与质量有关的术语 ——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 ——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 1.通用术语

(1) 实体 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 注:实体可以是,例如: ——某项活动或过程; ——某个产品; ——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者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3) 程序 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注1 许多情况下,程序要形成文件(如质量体系程序)。 注2 已成文的程序,常用“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之类的术语。 注3 “书面程序”通常包括: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要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 (4) 产品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注1 产品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注2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 注3 产品可以是有意生产的[如提供给顾客或无意中形成的(如污染或有害的影响)。 (5) 服务 为了满足顾客需要,在供方和顾客接触之间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注1 接触时,供方或顾客可以由人员或设备来代表。 注2 顾客与供方接触时的活动对于服务提供可能很重要。 注3 有形产品的提供或使用可构成服务提供的组成部分。 注4 服务可以与有形产品的制造和提供结合在一起。 (6) 服务提供 为提供服务,供方必须开展的活动。 (7) 组织 具备自身职能和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社团、商行、企事业或公共机构,或其一部分,不论是否是股份制,也不论是公营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 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垦稻16等十六个品种(品系)在应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垦稻16、龙品9811-1、三江一号等几个品种(系),在生育期、抗性、丰产性等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关键词水稻;品种(品系);抗性;经济性状 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水稻生产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单品种种植面积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长此以往难以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2008年我们选择了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十余个品种(品系)进行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品系),改变当前水稻品种单一的局面。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土壤类型:平地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5,pH:6.1,养份含量:中等。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本田插秧面积25平方米。插秧规格8*4寸,穴株数3-5株。调查取2点,每点面积1平方米。 1.3试验材料及处理 处理一:合江19、处理二:龙交04-2182、处理三:三江一号、处理四:绥粳3号、处理五:龙花00-290、处理六:龙品9811-1、处理七:龙粳20、处理八:合选04-112、处理九:垦稻13、处理十:建A182、处理十一:垦粳1号、处理十二:龙育03-1804、处理十三:垦04-549、处理十四:垦03-951、处理十五:垦稻16、处理十六:糯1138、以合江19为对照。 1.4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 秧田4月7日播种,本田4月25日搅浆平地,底肥:尿素4公斤/亩,二胺7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叠岩峰牌硅肥15kg/亩。本田5月14日人工插秧。返青肥:硫酸胺3kg/亩,蘖肥:尿素5kg/亩。本田除草:30%阿罗津60ml/亩+30%阔棱除10g/亩插前封闭除草。本田防病第一遍防病:7月1日用0.5%菌毒速克20ml/亩+30%力克菌爽15ml/亩防病。第二遍防病:7月10日75%稻艳25g/亩。第三遍防病:7月21日2%加收米80ml/亩+25%使百克60ml/亩+米醋100ml/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rice bran power

茯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本品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2、鉴别 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3、检查 3.1水分取供试品适量,适当粉碎,精密称定,置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将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

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有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V 供试品中的含水量(%)=────────×100% W W 样品重(g) V 水体积(ml) 本品含水量不得过16.0%。 3.2二氧化硫残留量 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第一增补本附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测定,取本品细粉10g,精密称定,置于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400 ml(应加水至没过氮气导气管的下端),取6mol/L盐酸10ml加入带刻度的分液漏斗中连接分液漏斗,并导入氮气至瓶底,。锥形瓶内加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 ml作为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连接回流冷凝管,在冷凝管上部连接导气管,将导气管插入250ml锥形瓶底部,开通氮气,调节氮气流量为0.2L/min,打开带刻度的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流入烧瓶。加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分钟后开始用0.01mol/l, 的碘滴定液滴定,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持续30秒不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校正,每1毫升的碘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6406mg的二氧化硫。 本品二氧化硫量不得过150mg/kg。

大米的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 一般制作河粉的原料需满足表1中的质量标准。 表1 大米的质量标准 二、理化指标 1、大米加工精度 制作河粉的大米要求无谷粒、砂石、谷糠等杂质及黄粒米等变质米,其次,米的表面光泽度要高,一般制作河粉宜选用高精度的大米,不同精度的早籼米对成品河粉质量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大米精度对河粉质量的影响 标一易断颜色深光泽度较差 标二较易断颜色较浅光泽度较好 精白不断白色光泽度很好 采用精白大米制出的河粉,颜色洁白,光泽性好,韧性也很好,因此,制作鲜河粉最理想的选择是精白大米。 2、粉浆细度 粉浆细度是影响河粉熟化和韧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粉浆越细,做出的河粉表面越光滑,韧性越好。粉浆越细,产品的膨胀率、吸水性、水流性和糊化度均十分理想。这是由于颗粒越细,受热糊化的效果越好。不同目数的米粉颗粒对河粉质量指标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米粉颗粒大小对河粉质量的影响

颗粒大小/目断条率/ % 光滑度 60 2 表面粗糙 120 不断条表面洁白光滑 3、大米胶稠度 大米粉或大米淀粉制成的米粉糊或米粉胶的黏滞性长期以来被用作评价米饭结构的一种标准,这种标准是用胶稠度来衡量的。胶稠度是反映米胶(米饭糊冷却后形成的胶冻体)冷却后延展性的一项指标,即在河粉的性质上表现为黏弹性。根据规定,米胶长度40mm以下为硬胶稠度,41~60mm为中等胶稠度,即黏性较大。不同品种的大米的胶稠度如表4所示。 表4 各品种大米胶稠度 品名早籼米晚籼米粳米粳糯胶稠度/CP 35 52 75 71 从上表可知,早籼米的胶稠度最小,属硬胶胶稠度,即早籼的黏性小,所以单独用早籼米为原料做河粉,易碎、冷却后易断条。如果按一定比例加入含支链淀粉高的晚籼米进行调配,即可达到改善河粉质量的目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则有利于让淀粉颗粒晶体化,因为支链淀粉之间的长链相互作用,使得淀粉粒更具有黏性,相反,直链淀粉因其链更短而且相互作用不强烈,致使淀粉颗粒更脆弱。 由于直链淀粉能溶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且没有黏糊状感觉,冷却静置后,它的分子会重新结晶,从而使河粉具有一定的保形力和抗拉力,而支链淀粉在热水中易糊化,冷却后不产生明显的重新结晶体,给河粉生产提供了一定的黏结力,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出的河粉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必须通过采用各种大米原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先制作河粉,并对成品断条率、复水时间等质量情况进行优劣性比较,以探索大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对河粉质量的具体影响,以便作原料选择。 4、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及制成河粉的延伸性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早、晚籼米按不同比例搭配后及粳米的指标 早籼米∶晚籼米直链淀粉含量/ % 口感米粉延伸率/ % 4∶1 24.24 好10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