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坚持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县委、县政府推动实施妇女儿童规划、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硬件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广泛深入宣传,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广大群众提供长期有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服务,提高了全县出生人口素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情况

xx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使婚检率下降,受这一因素影响,我县2007年—2009年出生缺陷率都较xx年的4.2‰明显上升,分别达到9.4‰、7.5‰、6.4‰。为此,2010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一方面在县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免费婚检,按照每对夫妻补助100元标准列入预算,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全县惠民便民实事;2012年又将为全县农村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入惠民便民实事。另一方面,启动了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并将婚姻登记处整合到妇幼保健院,实现了结婚登记、婚检一站式服务。

2011年—2013年,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分别发生31例、28例、1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92‰、5.65‰、3.57‰。在发生的出生缺陷中,唇裂占23%、外耳畸形占12%、神经管畸形占11.5%、多指占7%、先心病占6%,其他缺陷占40.5%。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约占60%,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占25%,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占15%。

二、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到位,健全出生缺陷预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将其列入《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下发了《xx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未来三年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目标。成立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投入保障到位。为确保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顺利开展,自2010年至今县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165万元用于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同时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县拟将产筛和新筛经费分别按照240元/人和50元/人标准纳入2014年财政预算。三是考核管理到位。县委、政府将出生缺陷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列为“民心工程”,作为相关部门重点督办事项,实行月督导通报制度。并将优生项目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加大优生检查到位率的考核权重,有力地推动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三项重点,提高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成效。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投资1700万元,迁址新建6500平方米的县妇幼保健院,同时投资100万元配齐了四维彩超、目靶X光机、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乳透等一批先进设备。投入资金130万元,为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了P2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技术保障。县卫生局建立了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妇幼保健表、簿、卡、册的登记

和报告制度,对孕妇实时动态监测,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全县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系统管理合格率达到88.65%。县计生局以P2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实行改造升级,调整、优化功能布局。从卫生部门抽调1名主管检验师充实到县技术服务站,全站13名临床医师、检验医师全部具备执业资质,同时安排27名临床医师对乡级站进行咨询指导,形成了以县站技术服务为主、乡级技术服务为补充的一体化技术服务网络。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县卫生局以出生缺陷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现场咨询、设立展板、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播放《共同关注》专题片6期,电视游走字幕200余次。县妇幼保健院开办了孕妇学校,对孕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养护进行了指导,受益孕妇达200余人。同时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网络,发动各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计生专干,深入到农村宣传新生儿出生缺陷知识及干预工程的惠民政策,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全县累计印制科普宣传资料12万份,开展优生咨询指导服务1.4万人次,发放婚姻宣传材料1.75万份,举办下乡巡回讲座40多场次,有效提高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

(三)形成联动机制,全力服务广大妇女儿童。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出缺陷干预工程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全面落实《xx 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方案》,服务广大妇女儿童。县妇联牵头起草制定了《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各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指标。县民政局认真把好婚检第一关,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婚姻当事人自觉接受婚检。在婚姻登记处设置了婚姻登记流程和免费婚检告知栏,明示免费婚检的优惠政策、医疗机构和工作流程等内容,并为每对婚姻当

事人发放免费婚检宣传单。同时,与卫生、计生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定期通报婚姻登记、免费婚检等有关数据和情况。县计生局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抓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组织镇村干部、育龄妇女小组长,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动员,让群众明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检查内容、预防保健知识等,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检查。二是提升服务技能。对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等19项服务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同时聘请专家定期巡回各乡镇开展优生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了县乡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摸清目标人群。对新婚人员、历年结婚和批准再生育但未怀孕人员、准备申请生育二胎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动态管理,确保一个不漏。四是制定服务计划。依据目标人群的数量、分布等情况,科学组织实施项目,合理安排服务日程,确保检查便民利民。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0160人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发现先天性疾病4人,初筛早期胎儿畸形32 例,分别进行了复查,并采取了治疗措施,因医学原因终止妊娠2人(死胎1人、畸形1人)。县卫生局创新工作举措,做到了关口前移。一是完善婚检科建设。在婚姻登记处独立设立婚检科,配备男女两名临床医师和必备的检查设施,严格按照《河北省婚前医学检查表》要求进行检查。医务人员同时负责发放叶酸并指导叶酸的服用,深受广大新婚夫妇欢迎。2013年,已免费开展新婚检查840人,新婚婚检率达到90%以上,未发现严重疾病患者。免费发放叶酸24899瓶,受益人群达4230人,神经管畸形发病数由2011年的4例下降到今年的1例。二是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功能,全面做好产筛工作。全县建立

了以县妇幼保健院、县直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主线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妇幼保健网络)。县妇幼保健院将产前筛查任务指标分配到各乡镇,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各乡镇卫生院为孕妇建立了健康档案,对达到孕15周的孕妇及时动员进行采血筛查。村卫生所负责按时上报辖区内妇女怀孕情况,并协助反馈筛查结果。2013年,已开展产筛采血429人,初检发现异常孕妇11人,均已联系本人进行了复检。三是落实新筛责任制。孕妇入院时,由住院护士向孕妇讲解开展新筛的意义,新生儿分娩后,落实产科接生医生新筛责任制,进行床前采血。2013年已开展新筛采血3700余人,新筛率达96%以上,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人,目前正在观察治疗。县残联认真做好出生缺陷第三级预防工作,现已对6名贫困肢残儿童实施了矫治手术,为3名聋儿购置了人工耳蜗,康复训练、指导儿童、培训家长共348人次,对13名残疾儿童累计救助3.9万元,努力提高残疾儿童生活质量。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虽然在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做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边远乡镇的宣教、监测工作亟待加强。一些偏远乡镇卫生院既缺乏宣教设备、检查设备,又缺乏妇幼技术人员,开展监测、督导、筛查及健康教育工作都有一定困难。二是婚前保健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受县级财力制约,经费投入有限,限制了婚检项目的增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力度不够,适龄青年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不足。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缺乏,提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孕妇普服叶酸有困难。很多人不重视叶酸普服工作,新婚夫妇没有怀孕计划,不能按照计划进行投服叶酸,影响

叶酸投服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为切实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程,实现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目标,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市妇儿工委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改进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为提高人口素质、建设和谐xx做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机制。将出生缺陷预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经费保障。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惠民服务。

(二)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加强诊断和治疗康复等机构的建设,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网络。加强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产前诊断等科室的建设,开展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各级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一级防治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好免费增补叶酸项目,落实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展好婚前、孕前保健和咨询指导。落实二级防治措施,提高孕期严重出生缺陷发现率,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覆盖率和产前诊断水平。落实三级防治措施,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

(四)认真研究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深入开展病因学研究,逐步探讨出生缺陷率较高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出生缺陷防控管理制度与措施

出生缺陷防控管理制度 一、落实信息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分工。 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的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信息员,负责本机构的出生缺陷信息数据的收集、录入、审核与管理工作。按要求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熟悉内容,至少一年2次。负责辖区出生缺陷防控信息收集、录入、审核与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出生缺陷信息人员的培训。 二、规范信息管理流程,认真组织实施。 (一)原始登记。按开展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建立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筛查高风险对象和阳性患儿的随访及干预情况登记。建立产科门诊服务、保健手册发放以及叶酸增补发放登记,规范使用《山东省院分娩登记》,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建立相关筛查登记。开展孕前优生单位应建立优生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高风险评估及咨询、转诊、妊娠结局随访、临床检验、超声检查等基础登记。 (二)实时录入。辖区和机构内活产数、产妇数、死胎死产数、孕产妇产前筛查人数、产筛高风险人数、产前诊断人数、诊断阳性人数等相关信息数据实时录入《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管理系统》;辖区内叶酸应服用人数、叶酸服用人数、叶酸服用依从人数、增补叶酸知识调查人数和知晓人数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相关信息数据实时录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家庭档案、早孕和妊娠结局随访、出生缺陷等相关信息资料录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三)信息报送。1、统计汇总乡级医疗机构上报的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孕前和孕早期叶酸增补季报。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完成相关统计报表的网络直报和纸质报表;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报表实行月报制。每个月完成月统计报表的纸质报表。 (四)信息审核。出生缺陷防控的信息直报工作应该执行逐级业务审核和行政审核制度。单位报表要实行双签名审核;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出生缺陷防控直报信息数据。 三、落实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数据泄漏。对信息使用的电脑要设开机和屏保密码,对出生缺陷防控信息系统内数据要严格保密,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信息系统中的任何信息,不得调用或拷贝信息数据另作他用,日常分析的数据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或利用网络传播。 四、加强质控管理,确保数据质量。严格执行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逐级做好信息质控管理。每季度一次质控,及时查漏补缺。定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18 V ol.25 No.3·6· 分娩产妇的12.2%。2015 年底“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实施,2016年上半年,高龄孕产妇人数比例达到19.9%,目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竟有60%以上为>35岁,而>40岁者更有一半以上。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人数将继续快速增长。 3 高龄孕妇自身特点 高龄孕妇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一些社会地位、有良好的健康意识,但这些条件并不能降低随着生育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3.1 不孕症与流产率明显增高 卵巢因素是生育力决定因素,即卵泡数量的减少和卵子质量的下降。卵母细胞数目自胎儿期达到顶峰,育龄期原始卵泡以1 000个/月的速度快速减少,37岁以后明显加快,至更年期剩余原始卵泡数量已<1 000个。30岁妇女每个月经周期妊娠率为20%,38岁降至13.2%,而>42岁妇女妊娠率低至6.6%。卵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异常,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继而发生种植失败和自然流产。 卵巢以外生殖器官的老化及疾病是生育力下降的次要因素,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以及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都将明显增加。这些因素将导致生殖道解剖的异常及宫腔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流产率以及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2 妊娠合并慢性疾病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患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风险增加,妊娠后生理的改变如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对孕前老化器官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导致器官超负荷运转,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这些与年龄相关的产科合并症即使在孕前检查证实健康孕妇中仍然高发且凶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死亡率在年龄>35岁以后明显增加,而>40岁孕产妇风险更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胎盘早剥和手术产并发症。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2016年上半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30.6%,大部分原因将归咎于高龄再生育所带来的产科并发症。3.3 瘢痕子宫再生育的困境 独生子女政策后近二十年,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居世界首位。前次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可能导致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首次剖宫产出现术后粘连、损伤盆腹腔脏器、切口憩室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其病情极其凶险,危及产妇生命。 3.4 围产儿结局不良 卵子质量下降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除发生自然流产外,存活胚胎发生出生缺陷,如21-三体综合征在35岁妇女中上升到1/350,在49岁女性中发生率高达1/25。由于子宫胎盘血管硬化、胎盘功能的下降以及因各种并发症被迫提早结束分娩导致医源性早产,围产期死亡、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收稿日期:2017-12-12)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 查和诊断 张莉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沈阳 110014) 【摘要】 文章对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 诊断进行介绍。 【关键词】 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85(2018)03-0006-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8.03.004 所谓出生缺陷是指胚胎不按正常口令执行发育,从而导致其结构、功能、代谢、精神、智力、行为、遗传等方面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有的出生时即可发现,有的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但不论哪种出生缺陷,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尤其在2015年,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面对“孕妇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下降、妇科疾病增加”的情况,出生缺陷风险更是增加。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那么何为“三级预防”呢?简单地说:孕前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保健措施是一级预防;妊娠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出生缺陷预防试题

出生缺陷知识培训试题 村姓名性别分数 选择题 1、出生缺陷是出生时即存在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以下是出生缺陷的是: A、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B、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C、背部及臀部有胎记 2、出生缺陷的产生于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及营养因素等 A、夫妇文化程度 B、孩子出生后体质 C、遗传因素 3、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指导的夫妇,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接受遗传咨询、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A、孕中期和晚期 B、产褥期 C、孕前和孕早期 4、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孕妇在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A、孕前

B、孕期 C、产后 5、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对给与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孕妇 B、胎儿 C、出生缺陷儿 6、下面哪项不属于婚前医学检查范围: A、严重遗传病 B、指定传染病 C、有关精神病 D、心理健康问题 7、无脑畸形和脊柱裂是常见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神经管畸形主要原因之一是。 A、孕妇经常接触农药 B、孕妇体内缺少“叶酸” C、妇女在怀孕时受到惊吓 8、神经管畸形的主要产前检测方法: A、B超检查 B、X线检测 C、CT检测

9、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妇女在计划怀孕时,要在怀孕前3个月到怀孕后3个月补充小剂量,可以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 A、碘剂 B、叶酸 C、钙片 10、人类的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结构,其结构和数目都是固定的。胚胎孕育过程中,胎儿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被称为。 A、弓形体病 B、性病 C、染色体病 11、“唐氏综合症”患儿每个细胞内都多一条染色体,是一种高发的。患儿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A、呼吸系统疾病 B、先天性疾病 C、传染病 12、育龄妇女最好不要35岁后再怀孕生育,其主要原因是。 A、孕育“唐氏综合症”患儿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B、35岁以后的孕妇大多数孕育女孩 C、35岁以后生孩子,难以恢复正常体型 13、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高发,严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所以,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夫妻应在孕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发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doc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大纲(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目录 一、政策管理培训大纲 (1) 二、出生缺陷咨询培训大纲 (3) 三、遗传病诊治培训大纲 (10) 四、产前筛查与诊断培训大纲 (20) 五、产前超声诊断培训大纲 (32) 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与诊治培训大纲 (37) 七、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治培训大纲 (54)

一、政策管理培训大纲 1.法律和行政法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12月29日)1.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年6月20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 2.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1年7月30日)2.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1年7月30日)2.3《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6年9月6日) 2.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0月25日)2.5《“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17年1月10日) 2.6《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2018年6月21日) 3.部门规章

3.1《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2年12月13日) 3.2《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2009年2月16日) 4.规范性文件 4.1《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修订)》(2002年6月17日) 4.2《遗传咨询技术规范》(2002年2月13日) 4.3《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 4.4《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 4.5《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4.6《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2009年11月16日)4.7《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2010年11月10日) 4.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规范(试行)》(2010年5月14日) 4.9《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2010年6月8日) 4.10《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年6月23日)

出生缺陷干预培训资料全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一、“出生缺陷”的概念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数年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发生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或二者共同作用。 二、目前,我国监测到的前5位出生缺陷是: 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脑积水。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是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二级预防”是通过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3“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如唇裂患儿,幼时无法吸允,喂养困难,一岁后语言功能发生障碍,对这些孩子要尽早手术修复,治疗效果极佳,越早治疗越好。 四、预防出生缺陷健康促进:

是指帮助引导待孕和已孕夫妇树立科学的优生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具体是引导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铅、汞、苯、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戒毒,远离宠物,适量运动等,确保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健康,减少出生缺陷风险因素。。 五、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倡导的主要容有: 婚姻法、遗传知识、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和适当补充营养素等。通过宣传倡导,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形成健康行为,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活动的目的: 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掌握生育健康孩子基本科学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出生缺陷高危人群: 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病症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 我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一、婚前检查 二、产前检查;免费筛查21-三体、唐筛、18-三体 三、新生儿疾病筛查 何为新生儿疾病筛查 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行专项检查,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目前我院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 在众多的新生儿疾病出生缺陷中,简称先天性甲减和苯丙酮尿症是引起儿童智能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20000名新生儿中每年至少新增添PKU1700例,先天性甲减5000余例,患者按40年生存期计算,在社会上人数达46万之多,如能对这些患儿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智能障碍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苯丙酮尿症 PKU是一个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改变预后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大多表现正常,新生儿期无明显特殊的临床症状,未经治疗的患儿3-4个月后逐渐表现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发色由黑变黄,皮肤白,全身和尿液有特殊的鼠臭味,常伴有湿疹。随着年龄增长,患儿智力低下越来越明显,年长儿约60%有严重的智能障碍;2/3患儿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 在PKU典型症状出现后,诊断并不困难,但已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故强调症状前诊断---新生儿期的早期诊断。 3、预后 出生后一个月内接受治疗者多数可以不出现智力损害,治疗越晚,对脑的损伤越明显,因此患儿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是儿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病之一,又称“呆小病”,因先天性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分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 发病率为:1:3009 2、临床表现 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落后,智能低下和基础代谢率降低。 临床特点 A.特殊面容:头大、颈短、面部臃肿、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宽平、唇厚舌大、舌外伸,毛发稀疏,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B、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浅谈围产期出生缺陷现状及三级预防措施

浅谈围产期出生缺陷现状及三级预防措施 摘要】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导致早期 流产、死胎、围产期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造 成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 生问题,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三级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80-01 我国建立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监测期为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重点监 测围产儿中23类常见的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及少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全国 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 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 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已成 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降低出 生缺陷的发生。 1.定义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 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 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 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2.我国出生缺陷现状 2.1围产期常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顺位 根据我国《中国2012年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数据表明,2000—2011年期间,先天性心脏、多指(趾)、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5类疾 病是我国围产儿前5位高发畸形。2012年这5类畸形占所有出生缺陷病例的 79.08%。 2.2诊断能力提高,检出率上升,致残致死率下降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部分对干预措施敏感的致死和严重致残 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同时,由于医疗机构对内脏畸形等出生缺陷的诊断能 力逐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等部分出生缺陷的围产期发现率上升。全国围产期神 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第1位(27.4/万)下降到2011年的第8位,为 4.50/万;2000-2011年期间,下降幅度达62.4%;其中,农村下降幅度达到72.8%,城市下降幅度达64.5%。2011年全国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000年的3.56倍, 城市为4.41倍,农村为2.97倍。 3.三级预防措施 3.1一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计划生育、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增补叶酸、孕早期保健(包 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此级预防中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目前全国婚 前医学检查率已由2005年的2.9%上升到2011年的41.0%,其中福建、广西、宁夏等地的婚检率已达到90%以上。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2011级生物制药班张丽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伴有各种残疾,给病人本人、父母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社会各方经济负担沉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新发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出生缺陷将逐 渐成为导致儿童死亡、患病、伤残及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出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预防控制出生缺陷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方面,存在研究滞后、缺 乏立足国情的疾病基础数据和干预的科学评价结果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次研究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空白,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系统工程服务,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服务。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测算我国几种 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对相应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 1.是指婴儿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 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 2.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青光眼等。但不包括出生时损伤造成的异常。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死亡和残疾,它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对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经调查研究,告诉你几个惊人的数字; 中国每年诞生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 其中约有4% 6%为出生缺陷,数量高达80万,120万 全世界每年诞生500多万出生缺陷儿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遗传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单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多基因缺陷。 2.是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如胚胎时期(怀孕的前3个月)受各种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以及怀孕期间母亲生病,或长时间在高 温高热环境工作等。 据资料报道,单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仅占10%?25%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 下,缺陷儿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或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复杂,初步统计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最新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20.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 2000年-2020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01.6/万下降至2020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

与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从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来看,2000-2009年我市依次为神经管缺陷、肢体畸形、面耳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随着医改重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我市全面实施,2010年、2020年出生缺陷顺位中神经管缺陷退居第三位,2020年神经管缺陷退至第六位,2020年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有所反弹,上升至第五位;从2020年至今,肢体畸形上升至第一。心血管类畸形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我市为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口,一是加强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2020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实现了全市覆盖,婚检率快速上升至38.66%。二是加强了孕前保健工作,做好孕前优生咨询及检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生五项检测,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均设立了孕前保健咨询门诊,为准备怀孕妇女提供孕前健康教育指导,婚育指导及遗传咨询。三是积极推进小剂量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工作进程,2008年,国家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项目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塘厦莞华医院出生缺陷预防宣传周活动总结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搞好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我院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医院由院长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计生办人员为成员的出生缺陷预防领导小组。计生办负责出生缺陷预防的宣传培训,督促落实,引导群众主动接受预防措施,负责建立完善的村出生缺陷期报制度。 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优生是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仅是计生工作的目标,也是群众的需求热点。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的关键措施,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二是要结合我院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三是要加大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计生人员培训、督促、检查和指导的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明确责任 优生涉及每个孕产妇家庭,需要育龄夫妇的参与和配合,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优生知识,让新婚家庭和孕产妇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

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出生缺陷及其预防;优生咨询;生殖健康保健;孕期保健。通过每周日举办的孕妇学校培训,使来听课的孕妇基本了解和掌握出生缺陷预防相关知识,使83%的新婚夫妇和孕期妇女接受婚前教育、孕产期教育;使90%以上的孕满28周岁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得到出生缺陷监测,对已出生缺陷儿给予相关检查和相应治疗。 四、突出重点,实施预防 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重点在宣传教育,同时辅以技术服务。因为出生缺陷预防重在预防,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优生知识,唤起全社会特别是育龄妇女及期限家庭的积极参与。内容包括:开展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加强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围产期保健,指导孕前三月至孕后三月的妇女补充叶酸等营养素,进一步降低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的发生率;加强农村妇女孕期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教育新婚或准备生育的夫妇禁烟戒酒,谨慎用药。 出生缺陷预防是一项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家庭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社会稳定。 医院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1、我院始终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做为重点,为此我院开展了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为了让群众广泛参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我们非常重视社会宣传。今年我院举行宣传活动,都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作为主要宣传内容

出生缺陷预防试题

出生缺陷预防试题 一:单选题 1.出生缺陷是出生时即存在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以下是出生缺陷的是:a A.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B.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C.背部及臀部有胎记 2.出生缺陷的产生与__c_______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及营养因素等。 A.夫妇文化程度 B.孩子出生后体质 C.遗传因素 3.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指导___c______的夫妇,选择最佳生育年龄、 接受遗传咨询、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A.孕中期和晚期 B.产褥期 C.孕前和孕早期 4.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孕妇在___b______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 别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A.孕前 B.孕期 C.产后 5.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对_____c____给予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 活质量。 A.孕妇 B.胎儿 C.出生缺陷儿 6.下面那项不属于婚前医学检查范围:d A.严重遗传病 B.指定传染病 C.有关精神病 D.心理健康问题 7.无脑畸形和脊柱裂是常见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神经管畸形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b____。 A.孕妇经常接触农药 B.孕妇体内缺少“叶酸” C.妇女在怀孕时受到惊吓 8.神经管畸形的主要产前检测方法:a A. B超检测 B. X线检测 C. CT检测 9.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妇女在计划怀孕时,要在怀孕前3个月到怀孕后3个月补充小 剂量__b_______,可以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 A.碘剂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1.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是指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之前,因发育紊乱导致。 A.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B.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C.背部及臀部有胎记、口腔有马牙 2.出生缺陷的产生与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及营养因素等。 A.夫妇文化程度 B.孩子出生后体质 C.遗传因素 3.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治疗和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B.阻断传染病的发生 C.彻底医治遗传病 4.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指导的夫妇,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接受遗传咨询、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A.孕中期和晚期 B.产褥期 C.孕前和孕早期 5.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孕妇在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A.孕前 B.孕期 C.产后 6.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对出生缺陷儿给予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孕妇 B.胎儿 C.新生儿 7.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妻来说,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A.接受孕前保健,发现是否患有影响生育和影响后代健康的疾病 B.在家中多养绿色植物 C.查皇历,为孩子出生选择一个好日子

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方案 篇一: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义岗卫生院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 1、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受孕妇女叶酸服用率达到50%。 (二)年度支持性目标 1、村级管理人员相关培训率达到80%。 2、村级保健机构相关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90%。 3、育龄妇女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 4、常驻受孕妇女叶酸发放率达到95%。 5、常驻受孕妇女叶酸服用随访率达到90%。 二、项目内容 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叶酸的组织分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管理和监督评估等。 (一)人员培训:通过村级妇幼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

对出生缺陷防治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1、培训内容 (1)项目的目的、意义和职责,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项目监督及协调等; (2)出生缺陷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出生缺陷诊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核心信息,叶酸的防治作用等; (3)叶酸的管理和使用,目标人群的随访,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等。 培训对象:乡卫生院相关人员。 4、培训方式:举办培训班,乡级培训采用例会方式进行,培训要求覆盖乡妇联等行政管理人员的80%,覆盖到乡卫生院、村医等医务人员的90%。 (二)叶酸的组织分发: 1、叶酸发放对象、服用时间及剂量。 (1)发放对象:本地户口及非本地户口的待孕妇女。 (2)服用时间: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待孕妇女服用叶酸3个月未怀孕,应继续服用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服用。 (3)服用剂量:一般待孕妇女0.4mg/天;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服用抗癫痫药等高危待孕妇女4mg/天。 2、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14.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 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 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 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 -2013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 301.6/万下降至2013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与 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二)筑牢二级预防屏障,减少缺陷儿出生。 加强了产前筛查能力建设,设立了筛查实验室。一是从2004年起,开展中孕期唐氏、神经管畸形母血清学筛查工作;2010年开始 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二 是建立了遗传试验室,积极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截止目前已完成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4500余例,发现各种异常核型438例,5例国际 首报,异常占比9.73%。三是规范了产前筛查服务流程,实现市县 联动,加强高危跟踪管理,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形成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个县区妇 幼保健院为枢纽,各级助产机构为基本筛查点的产前筛查网络系统。 (三)做好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新生儿残障的发生。 从项目开展到2014年6月底,我市遗传代谢性疾病共筛查225766例,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达99.17%,位于全省前列,达 到了国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截至目前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患儿104例,高TSH血症22例,均给予救助、随访;确诊苯丙酮尿 症患儿5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2例,均按要求给予救助、 随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复筛阳性患儿65例,给予发放宣 教手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阳性患儿16例,交治疗组。经救助过的 患儿,除1例因重症肺炎死亡外,通过连续几年监测,其余患儿体 格和智力均在正常范围。救助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患儿智力发育的正常。听力筛查于2012年启动,截止2014年6月底,共为97546名 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率已达94.45%,截止目前复筛阳性 患儿89人,均转往省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诊治,听力筛查确诊8例, 均积极申请市残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 2006年我市建立了小儿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先天性无肛门)、尿道下裂、脊膜膨出、多指(趾)等的手术治疗,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治。累计实施缺陷矫治手术400余例。 2014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贫困地 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我市五个县共14个乡镇开始运行。截止6 月底,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661例,听力筛查668例,无确诊病例。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开、规范管理、保障质量”的原则,旨在提高目标人群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和接受度, 尽早发现项目县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病苯丙酮尿症(PKU)、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对确诊为 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给予康复救助,对

201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控出生缺陷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控出生缺陷的建议 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是指胎儿出生前即已存在的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严重的出生缺陷可能会造成终身残疾,常见的出生缺陷种类主要是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愚型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XX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6%,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XX年每万人109.79 例,而到XX年上升到145.06例,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也就是说全国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形势十分严峻。从我省看,XX年全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6.41%,高于全国平均值8个百分点;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XX年是每万人68.66例,到XX年上升到的102.16例,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6万例。我市婴儿出生缺陷问题也较严重,XX年全市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左右,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多例,尽管主要指标均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值,但出生缺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视。 出生缺陷是造成婴儿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除30%-40%在出生后死亡、20%-30%经早期诊断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生活质量外,严重出生缺陷儿中有40%将成为终生残疾。调研中我们强烈感到,当缺陷儿出生那刻起,这个家庭不仅要面临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承受着挥之不去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压力,致贫返贫、拖垮家庭的情景历历在目,殷实富足的日子因出生缺陷儿而造成生活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例不胜枚举。据统计,我国累计有近3000万个家庭曾生育过缺陷

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近10分之一,每年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费用需数百亿,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费用约数百亿,而给国家造成的间接费用高达数千亿,经济负担沉重。长远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出生缺陷,尽管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残疾人却逐年增多了,这不仅仅是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势必将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大隐忧。 科学实践表明,出生缺陷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较大,但可预防、可干预、可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发病机率。核心是构筑人口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一是立足于不发生,强化一级预防,实施孕前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二是立足于出生,重视二级预防,孕期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减少患儿出生;三是立足于致残,做好三级预防,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致残。防控出生缺陷是关系家庭幸福、社会发展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历来高度关注并下大力解决的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为此,建议: (一)政府主导,大力完善出生缺陷防控的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抓好《全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细化目标,完善举措,扎实推进,一招不让地解决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协调调度、规范管理等现实问题。二是全面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原筛查的基础上,实行全覆盖的免费35项筛查,并将筛查出来的病残缺陷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坚持“免费诊疗、政府买单、城乡一致、惠及大众”的原则,以提高财政预算投入比例为主渠道,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坚持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县委、县政府推动实施妇女儿童规划、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硬件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广泛深入宣传,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广大群众提供长期有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服务,提高了全县出生人口素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情况 xx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使婚检率下降,受这一因素影响,我县2007年—2009年出生缺陷率都较xx年的4.2‰明显上升,分别达到9.4‰、7.5‰、6.4‰。为此,2010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一方面在县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免费婚检,按照每对夫妻补助100元标准列入预算,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全县惠民便民实事;2012年又将为全县农村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入惠民便民实事。另一方面,启动了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并将婚姻登记处整合到妇幼保健院,实现了结婚登记、婚检一站式服务。 2011年—2013年,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分别发生31例、28例、1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92‰、5.65‰、3.57‰。在发生的出生缺陷中,唇裂占23%、外耳畸形占12%、神经管畸形占11.5%、多指占7%、先心病占6%,其他缺陷占40.5%。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约占60%,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占25%,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占15%。

二、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到位,健全出生缺陷预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将其列入《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下发了《xx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未来三年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目标。成立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投入保障到位。为确保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顺利开展,自2010年至今县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165万元用于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同时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县拟将产筛和新筛经费分别按照240元/人和50元/人标准纳入2014年财政预算。三是考核管理到位。县委、政府将出生缺陷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列为“民心工程”,作为相关部门重点督办事项,实行月督导通报制度。并将优生项目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加大优生检查到位率的考核权重,有力地推动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三项重点,提高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成效。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投资1700万元,迁址新建6500平方米的县妇幼保健院,同时投资100万元配齐了四维彩超、目靶X光机、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乳透等一批先进设备。投入资金130万元,为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了P2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技术保障。县卫生局建立了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妇幼保健表、簿、卡、册的登记

出生缺陷预防学习宣传学习资料1.docx

出生缺陷预防宣传资料1

什么叫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出生前,由于不良的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或二者共同作用使胚胎的发育过程发生紊乱, 所导致的胎儿结构或功能异常。 出生缺陷中有些异常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异常则必须通过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轻微的缺陷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出生缺陷则可引起胎儿或婴儿 死亡、寿命缩短或导致儿童长期患病,甚至终身残疾。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 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肉眼可见的出生缺 陷达 30 万- 40 万。每200名新生儿中就有 3 — 4 例出生缺陷发生。其中神经管畸形(NTDs )患儿约占 1/ 3 。全国有 5100 多万残疾人和2200多万各种遗传病患者,全国累积出生缺陷儿家庭3000万个, 0 -14岁缺陷儿 900 万,占 2.66% 。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1.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缺陷(一个基因发生问题)、染色体异常(结构或数量异常)。 2

2 .环境因素。包括孕期营养(蛋白、营养素)、孕期疾病(糖尿病、甲亢)、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弓形虫、水痘、梅毒、艾滋病毒)、孕期用药(致畸药物、酒精、尼古丁、毒品)、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射线、噪声、高热等环境污染或职业接触)。 3.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的危害 (一)死亡率大幅升高。据卫生部的资料,我国大 城市出生缺陷已占婴儿死亡的 1 / 5 — 1 / 4 ,减少人均期望寿命 3.5 岁。 (二)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 因。 (三)出生缺陷发生后给本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不 幸,带来极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有碍于提高人 口素质。 哪些是出生缺陷高危人群 出生缺陷高危人群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人群。 主要包括:夫妻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