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设计流派·文献及思潮

西方设计流派·文献及思潮
西方设计流派·文献及思潮

西方设计文化与设计美学观

设计文化:

宗教文化

巴洛克·米开朗基罗·贝尼尼

(哥特式教堂建筑:德国科隆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

宫廷文化——洛可可

(巴黎苏比兹府的公主馆·德国图鲁兹公馆的“黄金大厅”·阿曼尼埃堡镜厅)

依维里埃设计对外贸易和殖民文化

米诺斯王宫的建筑和壁画人物的“正面律”

三种希腊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罗马——圣索非亚大教堂

二战期间的装饰艺术运动吸收古埃及装饰风格·非洲原始艺术以及印第安文化元素(etc)

设计美学观:

科技至上(高技派)

功能至上

古罗马

建筑家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也是现在仅存的罗马技术论著。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新中国国成立后确立的设计指导方针:经济·适用·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美与技术结合,主张“师承自然”,反对“纯艺术”。强调将“大艺术”与“小艺术”进行融合的主张。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坚决反对脱离社会土壤的唯美主义

设计师的产品是为千百万人服务的,不是给少数人赏玩的。

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劳动的结果。

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就是人在劳动中的愉快表现,是为人民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

不要在你家放一件你认为不美的东西。

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谓大艺术(艺术)和小艺术(指设计),把艺术如此区分,小艺术就会显成是毫无价值的·机械的·没有理智的东西,推动对于流行风格的抵御能力,丧失了改革的力量;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失去了小艺术的支持,大艺术也就失去了为大众服务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庸,成为有钱人的玩物。

拉金斯(John Ruskin):

工业和美术现在已齐头并进了,如果没有工业,也无美术可言。各位如果看到欧洲地图,就会发现工业最发达的地方,美术也最发达。

新古典主义(18C末19C初)

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尔曼《希腊艺术模仿论》《古代美术史》

法国艺术家提出标准: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静穆

现代主义德国→→美国

美学观:机械化时代的设计美学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弱化设计的艺术个性,提高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率,从而产生一种标准·纯粹的形式,追求简洁化·秩序化,并常常以几何风格为特征,强调直线·空间感,排斥附加的装饰

穆特修斯(1861——1927):德意志工业同盟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辩论

19C70s,美国建筑界芝加哥学派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

提出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哪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强调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指出功能和形式的主从关系,成为20C前半叶工业设计的主流——功能主义的理论依据

→→影响赖特(Frank·Lloyd·Wright 1867——1959),

后者后来对中国古代哲学尤其老子的思想进行研究,提出“有机建筑”和“形式和功能是一回事”(Form and function are one)

代表作:落水别墅,体现天人合一

艾斯林格·青蛙设计公司——形式追随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

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1870——1933)奥地利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在欧洲建筑领域中,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者。提出著名的装饰即/就是罪恶的口号。(书名:《装饰与罪恶》)

代表作: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1923,[法国]勒·柯布西耶/埃《走向新建筑》“住房就是居住的机器”——机器美学思想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代表作:郎香教堂马塞公寓

20C50s国际设计主义运动是“功能主义”思潮的极端表现。

米斯·凡德洛功能主义思想:少就是多(减少主义原则)

代表作:西格莱姆大厦(米斯·凡德洛和菲利普·约翰逊设计)

风格:机械·单调·冷漠强调功能,反对装饰,最终导致“形式服从功能”

[美国]亨利·德雷福斯 1955《为人的设计》介绍人体工程学

1960《人体尺寸测量》一系列图表

后现代主义

源于20C60s,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它强调一种非理性·暧昧的·折中的混合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特征的风格,是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的集合。对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提出了严峻挑战,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反思,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从而产生了许多新潮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凭着知觉和好玩的心态去设计,设计变成了“玩”和“宣泄”。

代表作: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查尔斯·穆尔设计)

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总部大厦(A T&T)(菲利普·约

翰逊设计)重要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查尔斯·穆尔迈克尔·格雷夫斯菲利普·约翰逊

罗伯特·斯特恩矶崎新

矶崎新,设计过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如筑波市政中心(1979~1983)、日本兵库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的扩建部分(1986年)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1989年)等,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

迈克尔·格雷夫斯:代表作品波特兰市政1982落成。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大型建筑

佛罗里达天鹅饭店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66出版《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少就是乏味代表作品: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宾夕法尼亚费城大楼等。

1977罗伯特·斯特恩《现代主义运动之后》将后现代主义建筑分为三种类型: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今日建筑》(Architecture Today)

1977《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也有提及设计艺术的隐喻语言

20C60s设计伦理命题最早由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特别是为第三世界人民服务,而不是少数富裕阶层服务;

设计不仅仅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并为节约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提供帮助。社会型设计应该摆脱“Form follows function”,而转向“Fitness for need”。

在书中,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设计的概念。→→→后来发展3R理论(Reduce Recycle Reuse)解构主义

[美国]弗兰克·盖里——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家

代表作:1994巴黎“美国文化中心”——解构主义代表作

洛杉矶迪士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他的设计,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个体的充分表达,虽然其作品基本都有支离破碎的形式特征,但是这种破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是他对于空间本身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所谓总体性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感。

解构(Deconstruction)一词来自海格尔德《存在与时间》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是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的哲学家。1967发表了三部对哲学和文学理论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论书写学》。20C70s他继续发表了一系列惊人之作如《哲学的边缘》《播撒》《立场》等,1974年发表了文本嫁接和文字游戏的“巨型蒙太奇”——《丧钟》及《马刺——尼采的风格》《轻浮的考古学——读孔狄亚克》《绘画中的真理》等。

20C80s 减少主义/简约主义(Minimalism)

少就是美少就是多

[法国]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现代艺术思潮 简答 (1)

二简答 1、简述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着名哲学家。唯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上,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是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主要着作《论自然意志》、《叔本华全集》等。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他的哲学是康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坚持物自体,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着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亨利·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是在本身。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在意识之绵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讲话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主要着作《时间与自由意志》、《生命与意识》等。 3、以《布道后的幻想》为例简述高更艺术的意义 高更1888年的作品,描绘农夫们在听完牧师讲解圣经后产生的幻觉。强烈的色彩超出了描绘性色彩的表现范围,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的图案和弯曲起伏的线条,表现了农民式的宗教幻想。这是以色彩和结构表现出的空间。 高更放弃了以光影效果塑造形体的传统手法,也不用融合的互补色,而是以平涂的色块取得形的自由,他把色彩本身当成表现目的,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某种描绘。强烈的色彩,都是非的,完全是由画家的主观感情所决定,充分显示了高更的综合主义画风。就此而言,它标志着西方绘画时代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美术中心有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更多地是以注重观念改变为特点。 1950年代兴起抽象表现主义,只重绘画行为过程二不是注重绘画结果的行为绘画,体现了美国人自由创造的活力。出现了大色域绘画、极少主义绘画、硬边派等,这些艺术多以冷静、简单的大色块布置画面,不惨任何感情的表现。 1960年代波普艺术,首先风行美国,它使艺术与现代文明互相渗透,让艺术成为更为普及的交流手段,与现代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1970年代后,现代美术完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艺术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索艺术和艺术表现,自此以后再无风格流派可寻。 俄国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画家。是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他的抽象艺术理论把艺术活动看做是纯粹精神领域的事情,他认为被感受的东西能唤起和振奋感情。 他认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任何表现形式都是来自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是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想象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因此有直线、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构成抽象作品,并从抽象角度对点、线、面做出全面深刻的元素分析。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20世纪西方工艺设计中心转移到德国,尤其是被称为“现代设计摇篮”的鲍豪斯,为现代工艺设计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现代工艺设计的特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2、打破了传统的“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的分离;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形成之背景及原因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形成之背景及原因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鉴于本人近来对一些有关后现代主义的文字记载及理论、评论文献稍微有所涉猎,加之自己对艺术及艺术设计颇有兴趣,因而决定借此机会谈一点很不成熟的想法。可能当中会有些偏激或不全面的观点,但正如伊娃?赫斯所说:“走极端总要比创造一些普通的、平凡的、标准尺寸的东西有趣得多。”虽敝帚千金,但难免粗陋,权作抛砖引玉之言。https://www.360docs.net/doc/b411169957.html, 一 20世纪50~60年代是历史上较为痛苦的时期:残酷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苏美霸权和冷战留给世人以难以名状的恐惧,新一轮科学技术革新一方面带来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却又给予人们倍受煎熬的心灵以巨大的苦闷、压抑、疯狂和动荡。技术其实已揭开其神秘主义者及恐怖制造专家的面纱,“于是,在一个地面铺满灰尘落叶、空气和水受到污染、资源大大损耗、充满着化学物品、放射性气体和太空碎石的世界上,进步已不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在未来能否生存下去”。①各式各样的哲学和美学思潮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但遗憾的是它们在激活人们思维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泛滥的运动及主义昙花一现式的各种论调使艺术丧失了所谓的恒定性客观标准。以崇尚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在此间拖着疲惫的步伐缓慢移动着。自印象主义以来,科学的方法论和逻辑的推理形式就已开始在艺术界蔓延开来,现代主义也由此被断言“有光辉的、崭新的和更好的未来”。但到了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现代主义前进步伐嘎然而止,越南战争、种族骚动、暴力冲突、示威游行成为以美国为首现代西方社会挥之不去的鬼魅,如影随形。“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也由于底气不足而越发软弱无力,好象所有的艺术家都陷于痛苦挣扎之境地,同时彼此心中渴望着另一扇大门的开启,以便使来自不同世界的一缕曙光能早日来临。 直到这时,也就是70年代的十年间,这扇大门终于被一些先知先觉的艺术家打开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已在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艺术领域悄然兴起,并不失时机地冲击和影响着所谓的主流文化艺术。而它们的名称也不相同:“如德国:‘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 e),意大利:‘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法国:‘新自由形象’(Nouvelle Figu ration Libre),英国:‘新精神’(New Spirit),美国:‘新意象’(New Image)、‘新表现’(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 Figuration)、‘涂鸦艺术’(Graffi ti)、‘图案与装饰’(Pattern-Deccration)等”。②但总的来说用最具概括及折衷色彩的“后现代”(Post-ModernArt)一称来统范这些新绘画则可谓最合适不过的了。 二https://www.360docs.net/doc/b411169957.html, 但是,“后现代主义”并不只这么简单!如果说将黑暗的中世纪看作人性的抑制和封闭,以

世界有名地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 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 在1828 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 文 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 择了是不为人所知的。 15 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 1.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 Mosque of C órdoba (或叫做 Mezquita de C 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 784 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 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 98 棵——至少是在 18 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 700 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 罗马广场,自 12 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 “Il Campo ”, 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 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 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 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 Ryōan-ji 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 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 Ryōan-ji 花园,推测是在 15 世纪末以及 17 世纪之间建 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 15 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 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 神秘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西方艺术思潮

简论西方艺术中的唯美主义思潮 学生:张子鑫学号:0743002032 1.唯美主义运动内容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以“为艺术而艺术”为口号。以“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为特征。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而王尔德是其灵魂人物。范围波及欧洲及远东地区,领域波及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2. 唯美主义的形成过程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摘要: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而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以园林学为基础的环境系统之上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景观设计手法的比较,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对比、自然营造手法和生态设计手法中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中方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模仿、征服,注重形式上的变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手法构景手法 一、引言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过程。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景观是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便是人类对于欲望与梦想的阐述途径。但是,人类文明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类的自然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东西方对于景观设计手法存在不同的形式。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黄河自古以来便有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后现代主义景观

后现代主义景观 ——刘建平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而后现代主义景观通过批判,扬弃的吸收了现代主义景观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反理性主义、多元意义的表达与观赏者中心论等并走向了继承与延续传统历史文化等价值取向。同时形成了历史主义、地方主义、大众文化主义、隐喻主义和叙事主义等五种设计类型,具有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表演性、参与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历史主义地方主义大众文化主义 Queen Modernism landscape 1970's afterwards, think that queen Modernism arrives at from the middle transplanting building concept other culture when the world of art, same have also evoked the layer-upon-layer ripple. Modernism opposes the art outstanding person after at this time, with the art masses, use vulgar , life-rization oppose extremely elegant art interest; Advocate art between every category , art and life the boundary disappearing, work of art act on optesthesia not only, and ought to act on the sense of hearing , tactile sensation, even the sense of smell aesthetics view, the scene waits as well as the art purpose is to create an entirety, thereby, have urged "environment art to send "the earth " appearing that art sends ". Landscape passes later modern doctrine criticizing , develop what is useful and discard what is not have absorbed Modernism landscape value system , the value such as inheriting and continuing tradition history culture having formed the oppose a rationalism , multivariant significance expressing and viewing and admiring person centre theory and so on and trend has been taken face. Doctrine , localism , mass culture doctrine , metaphor doctrine having formed history at the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1.现代主义景观的概念: 1..1“现代主义景观”是一种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产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具有现代主义诸多特征的景观形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景观应该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景观。 1.2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延伸过程的现代景观,其包含一部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2.创作手法: 现代主义景观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现代主义景观始终是现代景观的主流,代表了现代景观的形式和风格。 景观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建筑中吸取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园林风格。 1 3.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1现代艺术的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绘画为主导的艺术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艺术率先反对学院派艺术,与随后涌现出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 3.2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包豪斯的理论 空间理论的影响 建筑形式的直接影响 4.现代主义景观发展历程 5.现代主义景观的设计思想 1.与古典分离 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新材料的运用和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但景观却受到土地、水、植物的限制,无法在材料上找到变革。在席卷一切批判传统、力求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景观设计师在现代主义者对传统中的对称、轴线和附加装饰的攻击中找到了变革的方向。同现代主义建筑师一样,他们宣扬功能作为设计起点的理念。艾克勃曾今说过:“现在的景观设计如果仍只考虑美观的话,那么,其就是内在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从这一点出发,在现代主义建筑和立体主义艺术对自由空间的探索下,现代景观设计运动也追求不同于传统的空间.同现代主义建筑革命一样,空间感觉与品质的转变也成为现主义景观设计变革的重要方向。 2.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转变 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设计认为自然中的空间只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才能被感知。凡尔赛宫的园林就是一典型代表。在这样的古典园林中,空间是通过一系列轴线组织起来的序列,再由中心焦点和围合要素所界定的闭合体。但在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者来看,空间是自由而活生生地呼吸着的事物,正如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所认为的:“空间是相互流动没有边界。”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前言 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 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 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 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 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 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 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 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 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 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在生态学的观念下也已经形成一系列生态化的工程技术措施,诸如为保护表层土,保护湿地与水系,模拟地带性群落,采用地带性树种,地表水滞蓄,自然化驳岸,中水利用,透水铺装等。 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

国内外景观设计公司TOP10

EDAW 易道公司,地暖公司,成立于1939 年。它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企划公司,获得 过上百项客户和行业奖项。EDAW公司通过其全球26 个办事处协力完成园林建筑、城市设计、环境和经济规划服务一中国总部在北京。易道是最早进入中国 的境外世界级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担纲的大型设计不胜枚举,包括:香港阳 明山庄、北京嘉里中心、世贸中心、苏州星加坡工业园、上海浦东中央公园、 中远两湾城、深圳金海湾花园、天津顺弛世纪城等项目。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香港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欢乐小镇、欧洲迪斯尼乐园、日本福岗“运 河城”购物中心、香港机场及铁路九龙车站、新加坡克拉克码头商场、波士顿 的码头地区公园和多个奥林匹克项目,包括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纪念广场、悉尼 奥运村、北京奥运的水上公园和伦敦2012 年奥运会的规划项目。据说大连万科 城市花园也是啊。 EDSA EDSA 是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美国的,创始人爱德华.斯通。历史、设计面跟 EDAW差不多,但它作的小区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 EDSA Orient 是 EDSA在亚洲地区的分支机构,总部在北京。其专业服务由美国EDSA 来主导。美国 EDSA总裁约瑟夫 .拉里出任 EDSA Orient的董事长, EDSA董事副总裁陈跃中出任EDSA Orient 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80 余名优秀设计师。目前, EDSA Orient 己成为中国环境景观业界内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得到众多房 地产发展商、旅游开发商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 项目包括: 四季花园(上海)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海南)

金石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亚龙湾度假酒店(三亚) 朗琴园(北京)蔚蓝海岸三期(深圳)圣美利加别墅(大连)西湖髙尔夫别墅 (杭州) 武定门公园(南京) 市政项目规划设计: 中关村科技园东入口(北京)国际休闲中心(北京) SWA 美国 SWA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景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其资深设计师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过去 的40 年,SWA的设计获得过 4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项,是建筑 E擎“全球三强”之一。另外,他是彼得沃克创办的,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很正的。 亚洲总部在香港, 06 年在深圳设办事处。 SWA全球经典 Intel 公司总部, IBM 总部大楼,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Disney World Masterplan) 美国洛杉矶时尚岛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 美国亚利桑那中心 (Arizona Center) 美国谷歌总部SGI (Google Headquarters ) 日本东京大学( Tokyo University) 北京金融街 北京联想科技园

设计思潮课件

主讲:邹伟华 绪论 设计思潮:设计思想的潮流。 设计:“设”就是“设想”,“计”就是“计划”。即做事,造物之前的设想计划。 设计思想:设计的价值、目的、设计理论要点和设计的指导思想。(社会学的特征)(1-1) 第一章设计艺术的源泉 ????第一节设计的起源 一.“生存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第二节古代设计(简介) 、中国古代的设计 建筑设计 手工艺设计 二、世界古代的设计 古代埃及的设计 古代希腊的设计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 文艺复兴之后的设计 第三节现代设计艺术的早期发展 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莫里斯) 运动的根源: 工业产品的粗糙; 手工业者为权贵服务; 社会矛盾对中世纪、哥特的向往。 拉斯金的主张: 美术与技术结合; 向自然学习; 人工创造的原则,强烈的乌托邦思想。 拉斯金的反对:反对工业化;反对非实用艺术。 二.新艺术运动(高蒂、威尔德、马金托什) 运动的根源: 工业化来势凶猛; 过份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 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主张: 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 完全向自然学习; 各国运动的根源相似,但风格都是各不相同。 运动的反对:反对工业化;反对非实用艺术。 三、装饰艺术运动(为少数人服务) 运动的主张: 主张机械化的美。

运动的反对: 反对古典主义的、手工艺的趋向。 运动的意义: 装饰艺术运动是新艺术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一场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其装饰特点,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再次受到重视。 第二章西方设计艺术思想的发展 ???? 从实用艺术转向纯艺术,从纯艺术转向实用美术; 从审美观念创造形成转向纯艺术或美的艺术,从美的艺 术转向实用美术或美术的大众化,体现着人类审美的历 程。 第一节古希腊的设计思想 古希腊艺术是一种艺术的混合体,艺术在一定程度上 技艺,体现着劳动与技术的结合。 毕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第二节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思想 莱布尼次的理性主义美学思想(德国); 休谟的“美的效用说”(英国); 拉斯金、莫里斯的思想; 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 第三章中国设计艺术思想的发展 礼乐文化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设计艺术思想 中国设计艺术中的“技艺性” 第四章中西设计艺术比较 人文背景差异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宗教信仰差异导致设计形式风格的不同 美学思想理论差异决定设计艺术的差异 第五章现代设计艺术的十大思想 第一节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经健全,同时艺术上的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现代建筑的兴起更是为艺术设计上的现代主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改革思潮终于逐渐融汇到一起,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主张: 科学性取代艺术性,称为“机械化时代的美学”; 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 发展新形式,反对传统样式和附加装饰。 现代主义设计声称是第一个从根本上实现民主原则的设计运动,具有为大众服务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改造理想色彩。 5.1.1 包豪斯(Bauhaus)与功能主义 1919年由Gropius发起成立的一所设计学校。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怎样使艺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指导老师:***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11-02 学号:

景观设计先驱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摘要: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设计纽约中央公园而声名显赫,并因创办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及设计了大量亲近普通市民的景观作品而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关键词: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一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一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知识讲解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设计思潮

规划设计思潮之 ——现代极简主义景观思潮“极简主义”是把视觉经验的对象减少到最低程度,力求以简化的、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极简主义在空间造型中注重光线的处理,空间的渗透,讲求概括的线条、单纯的色块和简洁的形式,强调各相关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合理布局。 一、极简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极简主义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它产生于美国的20 世纪60 年代,在当时,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社会的急剧变化相应的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化,人们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科技和人的异化,社会、信仰和文化的危机的推动下,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极简主义。 二、极简主义形成发展过程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20 世纪初。那时, 塞尚、毕加索和马蒂斯等艺术家的探索, 使得古典或传统艺术彻底解体。在相当短暂的历史时期内, 艺术创作的主流

发生了由具象到抽象的巨大转变。另外, 现代大都会中人们所遭遇的冷漠孤独、因文化熏陶而化为的冷峻孤傲所造成的那种明显的对传统艺术的批判意识, 对社会现实横眉冷对, 也是极简主义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渴望和追求而出现的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 三、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3.1非表现和非参照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追求的不仅是抽象,而且是绝对作品,摆脱与外界的联系,不表现或反映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不参照也不意指任何属于自然的内容或形象,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强调观者所见即为作品的真实存在。构成主义艺术家塔特林的名言“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极简主义景观大师推崇的真实就是客观存在。譬如景观设计师舒瓦茨的作品大胆前卫,形式独特。1998年建成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大楼前广场,将建筑立面上有代表性的竖向线条延伸至广场的平面中来,在入口通道的两侧,一批与线条成30 o夹角的不同高度和大小的水滴形绿色草丘从广场中隆起。平行于草丘的一批粗壮原木,被分成几段,作为坐凳。该广场具有明显的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特征,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以直线、方格为特征的城市环境中,它的景观极具个性。

中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摘自《风景园林设计》) 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园林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功能,立意布局和院内景区的各种主题分配,都体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以及宽广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现代园林的发展才会丰富多彩,同时也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1、广泛吸收现代艺术思潮,努力实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开拓。人类悠久的历史传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也在飞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既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又能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就成为了景观设计"艺术逻辑"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古典逻辑最终促使意大利台地园、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等著名园林的辉煌,如果现代逻辑不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就不可能促使园林设计的更新换代。上世纪70年代,以沃克和施瓦茨等著名景观设计师为代表,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极简主义艺术的深刻影响。当然现代景观设计非常复杂,往往不仅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现代艺术思潮时起彼伏,也促使多种艺术的交叉多样化,最终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发展状态。因此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景观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要满足时代精神的同时又能满足人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众多艺术流派的缤纷多彩,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有益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园林和景观设计领域,并未出现像建筑类设计领域发生了初期的高潮,

但是过后又出现坚定的背弃,往往都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参照。 2、充分重视现代技术对园林景观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发展,人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自然美景,还可以创造出很多美轮美奂的胜景。现代园林加入了先进技术,往往能极大改善人们用以造景的素材和方法,也带来了全新的美学观念――经过技术美学。一般古典园林会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这就导致景观的表现受到很大的限制,往往不能产生更高的影响。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它们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把很多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园林景观设计里,因此对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的大多灵感都会来源于自然,众所周知,自然景观处在不断变化更新之中。因此,季节交替、河流枯涸和植物的枯荣都会促使自然景观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现代技术因素的引入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入,比如平衡观和系统观。通过这种观念的引入,促使现代景观设计师更新了传统的设计观念,把设计堪称整体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考虑景观设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范围,这就包括与各种动植物、昆虫和鸟类的各种相关性,这些都将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所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