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沙化,我国在林业保护方面不断提出各项

林业保护规定,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序推进。在目前,我国的七大防护林

工程对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已经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并且在林业资源

保护中,对天然林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国家通过注重保护林业资源和制度建设,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对天然林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天然林业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对天然

保护林的林业生态保护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资源

前言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使现阶段生态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关注,绿色、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量的推广下,得到人们的青睐,但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大环境来说只是

杯水车薪,因此,对于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资源保护成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1]。森

林资源有“地球之肺”的美称,林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动物们制造稳定的生

态环境,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其本身的生态价值。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巨大

的木材需求量,使林木资源遭到可怕的打击[2]。在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一年四季都有

严重的风沙问题,为抵抗风沙,涵养水源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不仅是木材产品的可持续发

展的有效方法,还是改善干燥气候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传统的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效益的做法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今,我国对林业生态

的着重保护和关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谋发展的共赢措施。

一、了解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

1.1水土流失

我国国土面积大,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雨林,南北生态差异明显,北方的大部分地

区风沙肆虐,植被稀释,一但遇到强降雨,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国际上,我国目前

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会导致淤塞河道、影响水库等水利工程效益从而引

起水灾,还会破坏耕地降低土地肥力,严重影响工农业的生产[3]。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过去

全面发展时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对当地植被进行了严重破坏,同时在发现植被破坏的严重性

后由于社会经济的需求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当地植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因此实行林业生态保护对当地生态能有效进行恢复,并

改善当前水土流失现状,这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生物多样性

天然林中生活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是属于全球的共同财产。通过对天然林

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现阶段环境状态,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对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4]。在形成多年的天然林中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抵

御外力破坏的能力为天然林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条件,在生物与环境的相辅相存过程

中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天然林可有效提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更新

世界基因库有重要意义。

1.3经济发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 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 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整改措施】保护森林措施

保护森林措施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 首先禁止乱砍滥伐,改变"靠山吃山"的落后思想。我国政府已规定,对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委严禁采伐。这对一些身居深山老林的百姓(少数民族)来说,应该转变过去"靠山吃山"的观念。山上的森林不是"上帝"只传给你的,还要留给子孙后代的。如果现在把树木砍伐光了,山秃了,几年后会带来"泥石流"等灾难。 同时,制定并实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措施如下: 对森林资源保护,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应分期分阶段和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西北、华北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发挥森林小气候作用,抗御自然灾害。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和环境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城市应大力植树造林,把城市变为理想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很低,上海市仅为人均0.5m2,距国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国外差距更大。 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发展。 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SO2、O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伤害,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1从生态平衡的观点谈保护森林的重要作用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解析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解析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 况下,不仅中国的经济会受到影响,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几乎成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提 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实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国内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工业污染的恶化和人 口增长的影响反映在环境的恶劣状况上。能源的匮乏使人们不得不更加重视生态 环境的保护。林业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不仅是 人类重要的能源供应,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足够的 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林业资源是 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在工业文明大发展的背景下,其过度开发速度远远超过了其 再生速度,这给人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但随着 近年来的发展,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的 发展,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林场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把它付诸实施。 2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2.1环境恶化严重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许多生产活动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从现实的角度看,“世界工厂”的标题是响亮的,但它增加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十分严重。 如果我们没有对调控措施做足够的研究,其他生态问题的发生将变得更加不可控制,人类的长期生存愿望将难以实现。 2.2大气污染加剧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工业生产造成空气 污染,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但 仍有城市经常出现空气质量报警现象。例如,中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全年空气质量高、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30天,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快的城市空气质量更不好。 2.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例如:2018年4月初华北西北地区低温冰冻、2018年7 月初江西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2018年9月8日,云南省墨江5.9级地震;2019年3月,四川省梁山州木利县森林火灾等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造成无数人员伤亡。洪水、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都是不可控制的,在这个阶段, 只能在预防工作、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3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生态发展的过程中,基本的工作具体包括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物种多样性,维护森林地区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其基本工作。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工 作单位对林业保护工作都制定了一定程度的规章制度,在开展市场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执法,确保基本工作效果。然而,在我国的森林保护过程中,虽然采 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威胁着林区的安全。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第一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摘要:如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程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而林业生态环境作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是在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哲学基础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剖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哲学问题;思考 1前言 作为现代林业发展重要的内容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可以说是备受关注。而要想真正做好上述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并从哲学的角度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立足现状,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2.1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林业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是林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的,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的话,就会慢慢导致林业产业的发展陷入混乱的状态;另外,如果过分强调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那么势必会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用。 2.2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充分发挥人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刻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建设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在获取良好经济收益的同时,带来最小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难题与困境: 3.1源于意识层面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看,正确的意识有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换言之,先进的意识是尤为重要的,但是,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这就在某种上阻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尤其是从政府层面俩看,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导致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建设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乱砍滥伐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林业具有显著的商品生产属性,有的地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编版)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3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 编版)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

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沙化,我国在林业保护方面不断提出各项 林业保护规定,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序推进。在目前,我国的七大防护林 工程对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已经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并且在林业资源 保护中,对天然林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国家通过注重保护林业资源和制度建设,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对天然林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天然林业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对天然 保护林的林业生态保护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资源 前言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使现阶段生态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关注,绿色、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量的推广下,得到人们的青睐,但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大环境来说只是 杯水车薪,因此,对于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资源保护成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1]。森 林资源有“地球之肺”的美称,林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动物们制造稳定的生 态环境,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其本身的生态价值。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巨大 的木材需求量,使林木资源遭到可怕的打击[2]。在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一年四季都有 严重的风沙问题,为抵抗风沙,涵养水源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不仅是木材产品的可持续发 展的有效方法,还是改善干燥气候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传统的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效益的做法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今,我国对林业生态 的着重保护和关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谋发展的共赢措施。 一、了解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 1.1水土流失 我国国土面积大,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雨林,南北生态差异明显,北方的大部分地 区风沙肆虐,植被稀释,一但遇到强降雨,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国际上,我国目前 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会导致淤塞河道、影响水库等水利工程效益从而引 起水灾,还会破坏耕地降低土地肥力,严重影响工农业的生产[3]。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过去 全面发展时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对当地植被进行了严重破坏,同时在发现植被破坏的严重性 后由于社会经济的需求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当地植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因此实行林业生态保护对当地生态能有效进行恢复,并 改善当前水土流失现状,这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生物多样性 天然林中生活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是属于全球的共同财产。通过对天然林 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现阶段环境状态,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对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4]。在形成多年的天然林中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抵 御外力破坏的能力为天然林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条件,在生物与环境的相辅相存过程 中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天然林可有效提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更新 世界基因库有重要意义。 1.3经济发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生态功能红线:指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最小生态保护空间。 重要生态功能区: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地域空间。

4.1森林及其保护教案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远祖就是从森林中起源的。而被誉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科学家们认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 ——根据林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估算 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通过列表,使学生认识到:森林被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指导学生读图4.1: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等)和人文(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两方面分析。) (2)受人为影响程度天然林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8.66 ——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认真研究的。现在的情况是开发过度了! 5.森林的价值 A.生态价值: (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B.经济价值: (1)制作家具(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6.森林的后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图4.4和案例进行探究) 总结:(1)生态失调(2)环境恶化(3)导致洪水频发(4)水土流失加剧(5)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最新范文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加快林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建设。200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林业建设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由此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1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1-2]。同时,在林业发展中要解决生产经营者的投入与收入问题,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特别要解决自主经营的林场、自然保护区内贫困职工脱贫以及生产、生活的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1.2树立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枯竭,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1.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要改变人类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努力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节约人力物力、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应当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林业发展相适应,达到生态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新的社会形式。 2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3-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

森林及其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及保护森林 ———————情景导入先思考——————— “十”字架的沉重 思考探究:(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破坏。 (2)这种问题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 提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有: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特点 (1)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2/3以上,可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 2.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及原因 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二、保护森林 1.世界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 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 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不同表现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度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2.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图解破坏森林的危害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B .无计划垦殖 C .大量使用薪柴 D .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解析:选D A 是原始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B 、C 是农业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大规模减少是由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2.下列不是森林破坏后果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儒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有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理念,佛家有缘起理论与戒杀护生的戒条,都强调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给人类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在科技、经济及人们物质生活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今天越来越显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利乐有情启示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致使人类不断地大规模的向大自然索取,导致当前社会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质恶化、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克服这种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值得现代人类学习借鉴。 1天人合一——儒家生态环保理念 1.1天人合一是儒家环保思想的哲学基础 儒家认为“天”是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的自然界,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人是天地生成的,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形成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共生共荣,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主张二者和谐统一。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的,而是协和共存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人生活在自然中,必须按照“中和”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自然的生机和谐及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对现代人类正确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根据。 1.2重物节物、以时禁发是儒家环保思想的行为法则 儒家主张人应节制欲望,以便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开发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儒家一贯反对滥用资源,提出了“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的节约论及“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4)和“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森林的生态意义论文:森林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

森林的生态意义论文:森林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 广义森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来祖先们搬出森林,但仍仰赖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与人类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已成为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破坏,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1.森林的重要性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 500l 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 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19-09-06T11:24:32.55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期作者:陈倩倩[导读]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污染和能源节约加大力度进行改善,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林业能够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呼吸到新鲜空气,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导致林业资源迅速减少,影响环境变化。所以需要保护林业资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林业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陈倩倩 身份证号:23122319930319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污染和能源节约加大力度进行改善,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林业能够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呼吸到新鲜空气,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导致林业资源迅速减少,影响环境变化。所以需要保护林业资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林业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配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生态保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基于此,在对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从而实现我国整体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1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1.保持水土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森林的涵养水源作用比较明显,能够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同时还能做好保持水土的作用,有效调节水源。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保护土壤,尤其是应对暴雨天气时,能够减少因为雨水的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流失,与此同时还能保护地表植被。2.防风固沙作用,森林能够减少暴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固定沙土,森林中的树木根系多,并且发达,不但能深入地下保护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固定土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3.调节气候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实现光合作用以及水循环,以保证基本的生长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热量作为基础物质维持树木的生长过程,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树木在进行水循环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保证周边环境中拥有大量的水汽,起到加湿作用。4.净化空气作用,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森林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此过程中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保证氧气充足。 2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加强林业产品的分类经营 地方政府在对当地的林业产品进行利用时,需要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来实现对林业产品的合理划分,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别,例如将其划分为公益林,或者是将其划分为商品林等等。在对林业产品进行经营之时,可以根据市场的现状,再结合当地林业产品的特色,来选择相应的经营方式。另外,对林业产品的种植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在实现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也促进当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对产品进行分类经营时,还可以将以下几种体系结合起来,一种是林业的生态体系;另一种是经济体系,从而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当地的生态效益。如,可以选择混农林业生产模式,也即是在经济社会与自然地理条件的背景之下,对当地森林的土地、生物资源等进行利用,在培育森林资源之时,可以种植农作物,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在当地打造一个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2.2农林结合方式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时候同时需要注意保护方式,将农业与林业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并且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农林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用地,实现农林之间的和谐发展。很多药材可以种植在林中,减少耕地面积,实现其他作物的耕种,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并且还可在林中种植适宜的药草,防止出现减产的现象,影响经济收入。 2.3林业生态保护的全局性思维 在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环节中,要具有全局性思维,更要注重调节系统中各个环节,通过科学性措施把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环境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基于此,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关注在建设中的各方面工作,例如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基础建设方案等各项工作的特点和关系,进行逐一的分析,同时也要对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整体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在林业生态保护中林业规划设计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林业规划时要有全局性思维。根据科学调研结果显示,在林业生态工程中利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设计和分析,是当前林业规划工作的重点。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在政策和制度上支持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突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开展农耕活动会对原始植被产生较大破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产品商品化水平低。对此,政府需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当地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平稳运行。此外,地方政府还需积极落实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林业建设采取有效的法律保护措施,规范生态林业的经营与发展,也可与土地资源部门合作,增强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一方面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5多品种结合 在林业建设中需要运用种植技术实现多品种种植,保证树木在种植过程中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改变当地的森林资源,树木混合种植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影响。选择种植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品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发展。 2.6林业生态保护的实践性

平远县林业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平远县林业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摘要:阐述了平远县林业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了林业生态保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林业生态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现状;平远县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100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保护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 2 平远县林业生态保护现状 平远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粤东北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韩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3.2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0%。“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 决定了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多年来,平远县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坚持以“树养人丁水养财”的理念为引导,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至2014年底,

全县森林面积161.5万亩。森林覆盖率78.05%,活立木蓄积量749万m3。与2010年同期相比,全县森林面积增长8.9 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4.35%,活立木蓄积量增长261万m3。 2.1 林地林木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编制了《平远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开展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的制度,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加强林地执法检查监督,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山林权属争议调处机构,加大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山林权属纠纷积案逐年下降。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认真做好采伐申请、伐区作业设计及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公示、凭证采伐、伐区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工作,每年林木采伐量均控制在年度限额以内,从源头上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2.2 木材流通管理得到加强 2012年,在原有5个固定木材检查站的基础上成立了流动木材检查站,成为全省29个首批开展木材运输巡查工作 的县之一,流动木材检查站坚持全天24 h巡查制度,巡查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县道、乡道和村道,更加有效地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运输木材行为。通过开展木材运输巡查,建立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木材运输执法检查新机制,全方位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管理,使全县木材运输秩序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附件: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环 境 保 护 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九日 — 3 —

目 录 1 总则 (5) 1.1工作目的 (5) 1.2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2.1指导思想 (5) 1.2.2基本原则 (6) 1.3编制依据 (7) 1.4规划期限、范围 (7) 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8) 2.1组织实施 (8) 2.2调查、收集资料 (8) 2.3编制规划大纲 (8) 2.4编制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 (8) 2.5规划论证及公众参与 (9) 3 规划成果要求 (9) 3.1规划研究报告 (9) 3.2规划附图 (9) 3.3规划文本 (10) 附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提纲 (11) 附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报告书编写说明 (14) — 4 —

— 5 — 1 总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需要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并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保护和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建设,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7〕165号),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可参照本导则编制。 则 1.1 工作目的 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维护和提高区域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 1.2 指导思想与原则 1.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附件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2013~2020年) 二○一三年十月

前言 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地貌类型和海域特征多样,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压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承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容;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011—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纲领。 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生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容。在规划体系上,“十二五”期间国家级专项规划整体预案明确将生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规划分开编制,相互衔接,以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也便于操作。为此,《规划》容界定为“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对象开展的保护与建设”。 《规划》是在国务院1998年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和2000年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基础上编制的,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将规划名称确定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二是增加了海洋区,《规划》围扩展为全国陆域、水、领海及管辖海域;三是调整了区划布局,将与其他区域存在重叠的草原区分别纳入其他区域中,将平原区单独列出;四是确定国家层面的建设重点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等集中连片区域和其它点块状分布的重要生态区域,构建“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五是细化了建设容,提出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农田、城市、海洋七大生态系统和防治水土流失、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下水资源、强化气象保障等十二项建设任务。 《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进行了衔接。《规划》是行业和地方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