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张雄文

被毛泽东称为“最会带兵打仗”,刘伯承称为“最优秀将领”的粟裕,是唯一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公开尊为“常胜将军”的将领。他在解放战争中以炉火纯青的战役指挥,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打掉了蒋介石807万军队中的245万,占总数的30.6%,居于全军四个野战军之首。

名将当然不是天生或军校培训而来,也非高级别的官衔职务所能衍生而出,而是长期一线战争实践砥砺的结果。

之前的八年抗日战争中,粟裕同样表现相当出色,与八路军将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赓、左权、聂荣臻、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人一道号称“中共十大抗日名将”,是新四军中唯一入选的将领。

这些将领中,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尚志和八路军的左权很早便牺牲,林彪打了平型关和广阳战役后便因负伤于1938年回到后方甚至前往苏联长期休养,彭德怀、刘伯承、陈赓、聂荣臻则于1943年返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直到抗战结束才返回前方,粟裕成为唯一始终在前线坚持了八年作战的将领。

一、韦岗战斗: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战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后,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长征到达北方的主力被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则被集中起来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不过万把人,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实际负责二支队。二支队下辖两个团,仅有1700余人。

1938年4月,集结完毕的新四军准备出征时,日军已击破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占领上海、南京,开始窥伺徐州,预备打通津浦线。

长江以南的新四军3个支队计划开赴江苏长江以南地带,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出征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新四军实际最高负责人项英组建一支先遣支队,先期出发,进行战略侦察,宣传抗日主张,了解日伪情况和风俗民情等。

先遣支队司令的人选,项英几经踌躇后,报请毛泽东批准,在几个支队正副司令员中最终圈定了红军时期已是军团参谋长,善于野战的粟裕。

粟裕由此踏上抗日的征途。

他带上这数百人挺进江南时,日军正向内地大举推进,蒋介石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节节败退,“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令粟裕义愤填膺。完成战略侦察任务后,他主动求战,考虑如何打一仗,以振奋江南沦陷区老百姓的信心。

在将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京沪铁路破坏40米,使其中断数小时后,他马上又决定在镇江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多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此处蜿蜒而过,日军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多达五六十辆。粟裕挑选了百余名精干人员,亲自带队乘夜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

第二天上午8点多,在中国尚未遭逢劲敌,如入无人之境的日军车队大摇大摆进入伏击圈。粟裕当即下达攻击命令,仅半个小时便解决战斗,击毙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

深知日军很快将增援,粟裕下令迅速分路撤退。当17卡车日军外加飞机、坦克前来助阵时,新四军早已无影无踪。

韦岗之战战果并不大,但因一是江南新四军的第一仗,二是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完全能打胜仗,因而这一战斗声名远扬。除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下令“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外,蒋介石也不得不传来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二、小丹阳之战:日军惊呼“新四军是个神”

先遣支队完成任务后解散,粟裕回到了已开赴江南前线的新四军二支队。

1938年6月,国民党军和日军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开始。作为友军,力量不大的粟裕在敌后积极动作,以一系列战斗行动配合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作战,诸如伏击日寇军车,首创新四军活捉日军记录,牵制了日军的不少兵力。

日军没想到早已“肃清”的江南冒出一支神出鬼没的军队,因而调整部署,调动步骑兵4500人和轰炸机20余架,兵分八路,水陆并进,意图围歼粟裕的二支队于小丹阳。

粟裕则采取三年游击战时期的“敌进我进”战术,分散为三路人马袭击日军后方当涂、陶吴和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袭击中华门。

日军气势汹汹扑到小丹阳,不见一个新四军官兵的踪影,而后方却连连告急,只得匆匆撤兵回防。粟裕乘机又下令追击,连克小丹阳等多处村镇,毙伤敌50余人,自己则毫发无损。

他的游击战令日军胆战心寒,日军无奈地说:“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三、官陡门战斗:8分钟解决战斗

粟裕随即又“神”了一回,1939年1月领兵奇袭官陡门,仅8分钟便鸣金收兵,破军杀将,大获全胜。

官陡门是安徽芜湖东北郊一座乡间小镇,与湾里机场和京芜铁路相邻。小镇东西长百米左右,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溪穿镇而过,将小镇切成两半。

因地形险要,日军在这里驻有重兵,拱卫芜湖。他们还在左右两侧四、五公里处,另设置了两个据点,与官陡门互为倚角,易守难攻。

粟裕盯住了官陡门。他认为,日军觉得这里固若金汤,防范比较麻痹,正是可出奇兵之处,因而决定亲率一个团拔掉这一据点。

从司令部驻地到官陡门,原本应当直接向西,但为了迷惑日伪军的耳目,他没有将作战任务和目标下达给部队,同时决定采取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

1月18日,粟裕率部先沿固城湖东岸北进,仅行军25公里即扎寨宿营;次日在原地停留大半天,随即突然乘船横穿固城湖,翻过湖埂后,又改乘小船沿内河西进。

午夜时,三团穿插到距官陡门40公里处的村庄,粟裕下令就地隐蔽休息。第二天午后,他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宣布攻击目标,分配了各部的任务。直到此时,麾下们才明白他兜圈子的意图。

21日凌晨,星光清冷,寒风刺骨,日军龟缩于据点,或睡觉或取暖,享受着宁静的“太平”生活。粟裕下达了突袭命令。

新四军官兵迅猛地扑向官陡门,仅8分钟便结束了战斗。300余守敌被全歼,其中被活捉57名,缴获长短枪80余支。

粟裕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击战一时传遍江南,也传到了重庆和延安。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他撰写《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一文,介绍战斗经验。不久,延安总部翻印了粟裕和参谋长罗忠毅合著的《实战经验录》,向八路军和新四军将士推广。

粟裕的游击战盛名不仅在党内声名鹊起,国民党也慕名而来“取经”。国民党第三战区派专人来到新四军二支队,请他前往传授游击战的经验。粟裕欣然前往,一连讲了几个小时,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诸多国民党将领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四、延陵战斗:受到延安总部嘉奖

武汉失守后,日军因兵力不足,停止了对蒋介石的正面战场进攻,着手巩固华北、华中占领区,将重点转向这里活跃的八路军、新四军。

蒋介石喘过气来,发现中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仅未被削弱,反而逐渐壮大,因而十分恐惧。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上,他提出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把对付中共的队伍视为头等大事。

他组建了第一游击区指挥部,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任总指挥,调集3个师的兵力监视新四军。日伪军也心领神会予以的配合,增加人马发动上规模的“扫荡”,寻歼粟裕的主力。

为集中力量对敌,新四军军部决定将陈毅的一支队和粟裕的二支队合并,不久正式改称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所辖兵力有1.4万余人。

这是陈粟搭档相得益彰的时期。陈毅长于政治,将主要精力用于统战工作,军事指挥则交给了粟裕。

江南指挥部刚成立,日军便出动一个加强中队奔袭延陵,打算夜间出动,拂晓攻击,打新四军一个措手不及。

粟裕从容调度,先让日军扑空,当日军垂头丧气回撤时,又下令埋伏已久的王必成第二团半道杀出来,会同其他部队,将日军的加强中队全歼,击毙中队长武村以下日军168名,生俘3人,受到延安总部的通报表彰。

但延陵大捷没有改变江南严峻的局势,新四军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和日军的双重挤压中日益艰难。毛泽东因而决定以一部坚持江南现地区,主力向江北发展,同时派一支八路军主力南下,与新四军共同作战。

粟裕十分赞同这一决策,还建议苏南新四军渡江北上,皖南的新四军主力东移苏南,但是军部最高负责人项英不同意。

项英和皖南军部不东移,苏南新四军也处于被冷欣合围的态势,粟裕感到形势危急,和陈毅商量后,决定立即率军北渡长江。

冷欣发现他们的渡江意图后,连夜调集两个团赶来堵截。粟裕调兵遣将,打掉了这两个团各一部,随后又巧施“金蝉脱壳”之计,最终渡过日军封锁的长江,于1940年7月8日抵达苏北吴家桥地区。

不久,“皖南事变”爆发,当新四军军部和主力被蒋介石围歼后,成功脱险的江南指挥部成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正宗“余脉”,接过了新四军的旗号。

五、黄桥战役:解决新四军生死存亡的问题

粟裕到达苏北后,江南指挥部奉命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兼参谋长,麾下主力约7000人,被整编为三个纵队,后来分别发展为赫赫有名的20、24和26三个军。

苏北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远比狭小的江南安全,但也绝非高枕无忧。这里已有三股势力:

老大是侵华日军,占领了长江北岸及运河沿线各县城及大镇、要点;老二是控制敌后乡村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

德勤,统辖16万人,其中嫡系即有8万人;老三则是非韩德勤嫡系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和李长江部,以及税警总团陈泰运部。

江南新四军主力安然脱险北渡,不仅为日军所不容,也为蒋介石所痛恨。粟裕深知蒋介石的干将韩德勤很快就会动手,因而和陈毅确定了“联李、击敌、反韩”的策略,以便在苏北站稳脚跟。

因为韩德勤的实力远大于苏北的新四军,毛泽东原准备等黄克诚的两万余八路军南下增援后,与陈毅、粟裕合力对付韩德勤。为此,他还公开警告韩德勤:“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令毛泽东没想到的是,处境危急的粟裕和陈毅,都没有过分远道奔波的八路军,而是准备独立对付兵多将广的韩德勤。

果如粟裕所料,兵力集结完毕,韩德勤不顾毛泽东的警告,于8月21日下达作战命令,以 26个团共3万余人,分为右、中、左三路:嫡系部队组成中路,是进攻的主力;“二李一陈”的部队为右路;保1旅等5个保安旅为左路。

他的主力又分为三路:左翼为89军33师,负责攻打黄桥东面;右翼是独立6旅,负责黄桥北面;居中的则是军长李守维亲自统领的89军117师等部队,负责攻打黄桥东北。

粟裕指挥的全部兵力仅有7000人,战斗部队不过5000人,与韩德勤任何一路相比都处于兵力上的劣势。但背靠长江的新四军没有退缩的余地,而且必须打赢,否则就会被赶下长江“喂鱼”。

如何打赢这一仗,粟裕反复思考多种方案,最终决定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不仅各个击破进攻之敌,而且保住黄桥。

方案确定后,他又专注于首战对象的选择。

通过对韩德勤嫡系大军的分析,粟裕将首战歼灭目标锁定了翁达的独立6旅。

翁旅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是韩德勤的绝对主力之一,全旅3000余人,军官多毕业军校,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都配备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

确定了作战方案和首歼目标,粟裕又决心大胆运用奇兵,精心部署麾下三个纵队:将兵力比较充足一、二纵隐蔽集结,用于围歼翁达,不到2000人的三纵则守备黄桥。

9月30日,韩德勤下令进攻开始,所部倾巢出动。

粟裕首先将重点放在黄桥,令三纵司令陶勇对整个防御部署积极灵活,将主要兵力放在东门,西边和南边不安排部队,仅由后勤和伙夫担负警戒,北门也只放一个班。

89军官兵分为几路扑向黄桥后,战场形势严峻,苏北各种政治势力都将紧张的目光投向了黄桥。原本保持中立的李明扬和陈泰运都在观望战局,随时准备反戈相向;日军和伪军的各路侦探也忙碌窥视。

黄桥守卫异常激烈时,粟裕选择的首歼对象翁达还没有登场。翁达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在等待新四军主力消耗在黄桥东门。粟裕耐心地等待他出场。

当翁达终于现身,从驻地向黄桥进军时,粟裕马上计算,独立6旅采用一路纵队前进,如果两人之间相距1.5米,全旅3千余人的队形将长达四五公里。从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独立6旅的先头部队抵达黄

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已全部进入了一纵的设伏地区。

他决定立即出击,实施多路突击,特别要首先歼其首脑机关。陈毅听说后,问是否再等等?粟裕回答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错过时机了!”随后,他向等待已久的突击部队下达了攻击命令。

整个战斗干净利落,仅3个小时便将独立6旅大部歼灭,中将旅长翁达羞愤难当,自杀身亡。随后,粟裕令突击部队与黄桥守卫部队前后夹击李守维的89军,其军部与所属两个师很快被全歼,李守维渡河逃窜时被淹死。

黄桥生死对决见出了分晓,新四军大获全胜,共打掉韩德勤1.1万余人,缴获的弹药和军需物资则不计其数。

被逼迎敌,以少打多,能打成平手或许已是奇迹,但粟裕不仅一战而胜,还将韩德勤的老本一扫而光,从苏北的“老四”一跃而成“老大”,控制了60%的区域。毛泽东异常高兴,说黄桥决战“对全国有绝大意义”。

六、平原水网日军重围中自由来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毛泽东以苏北指挥部为基础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原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为代理军长、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为政委,下辖7个师。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被改编为第1师,粟裕为师长,不久兼任政委。

为消灭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面占领苏北,日军从江南增调一个强悍的旅团前来扫荡,苏中一带的国民党军望风而降,伪军一时增加到13个师3.7万余人。

粟裕采取了诸多对敌举措,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久抗战。

1、化整为零

粟裕以主力一部阻击日军外,其余分散转移到日军侧翼和后方农村,以团或营为单位行动,一面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一面建设抗日根据地。日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虽然先后占领了海安、东台、泰州等空城,却没能歼灭粟裕的主力,随后又集中“扫荡”泰州、泰兴乡村,寻歼已经化整为零的新四军,最终也一无所获。

2、要点争夺战

为加紧掠夺和控制中国占领区,给即将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做准备,华中日军加紧“伪化苏北”。他们控制河流,修筑公路,封锁交通,把粟裕负责的苏中地区分割成零碎的小块,意图将新四军1师歼灭或赶出根据地。

粟裕一面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进军日军后方,同时开展反复的要点争夺战。

日军攻占了苏中的三仓和丰利两个基本区,准备修通三仓至潘家鐅的公路,将这两处作为分割苏中的据点。粟裕随即与日军重兵展开了长达8个月的激烈争夺,两个地方反复易手,仅有20多户人家的三仓镇被夷为平地,但日军始终无法实现企图,只得灰溜溜撤兵回营。

3、10团大战

与北方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百团大战”遥相呼应,粟裕也组织了“十团大战”。他指挥麾下3个旅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主动出击日伪军守备的薄弱据点。

令日军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心消灭的粟裕,一直带着一个十几人的指挥机构和一个担负警卫的加强排,始终留在“扫荡”圈内活动。粟裕曾在包围圈内反复往来,连续行军一天两夜,行程100余公里,多次身处险境,但他谈笑自若,指挥若定,最终化险为夷。

4、首创了中共第一支海军

粟裕还首创了中共第一支海军。

苏中濒临大海,日伪海军猖獗,近海的土匪武装也活动频繁,粟裕调查研究后,组建了1师海防团,任命3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

海防团很快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面打击海上土匪武装和近海日伪军,一面开辟海上交通线,从上海等地运来大量军需民用物资,沟通了苏中与山东根据地、浙东根据地的联系。

这支独一无二的“土”海军,后来发展为拥有3个团的海防纵队。1949年4月,已担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还将海防纵队划入白手起家的华东海军,成为今天东海舰队的最早前身之一。

随着冬季反“扫荡”的胜利结束,1941年也接近了尾声。

这一年,粟裕指挥1师主力和地方武装作战500余次,毙伤日伪官兵6800多人,俘虏日伪官兵5300多人。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肯定说:新四军1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5、改造苏中的地形

进入1942年,粟裕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原因有3个:

一是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更为迫切地期望将中国占领区变为它的后方基地,对富饶的苏中继续发动残酷的“扫荡”外,又开始千方百计“清剿”和“清乡”,战斗也就更为激烈和频繁。

二是蒋介石虽然处于重庆等大后方,却接受不了新四军在他昔日统治的中心大江南北活跃的现实,不断制造军事“摩擦”。

三是活动在江南,谭震林为师长的新四军6师在对日作战中损失严重,新四军军部于1942年春决定将6师并入1师,粟裕实际上同时担任两个师的师长,负责管辖的范围也扩大到了江南地区。

苏中多是水网和半水网地带,河渠纵横,密如蛛网,城镇村落,港汊环绕。为应对日军的“扫荡”,粟裕别出心裁,决定发动群众,改造苏中的地形。

众多河道相继被构筑了明坝、暗坝、交通坝、阻塞坝,当地的平底木船通行无阻,日军的尖底汽艇却寸步难行;往日的大桥被改为小桥,固定桥被改为活动桥,大路被改为小路,直路被改为弯路,新四军行军

作战能来去自如,日伪军行动却困难重重;新开凿了许多小运河,将河流连接起来,便利了苏中各个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联系。

6、反日军“清剿”

1942年6月,日军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决定实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总力战”的“清剿”,乃至对一些要地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不给粟裕的新四军利用。

粟裕针锋相对,提出了“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的方针,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主,进一步处理好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的关系,打破日军的“清剿”。

根据粟裕的部署,苏中各个分区互相策应,互相支援,先后举行了石港攻坚战、海门袭击战、如西反击战、二鸾歼灭战等较大的战斗,相继打破了日军的一、二、三期“清剿”。

反“清剿”中,粟裕如同以往反“扫荡”一样,带领一个精干的指挥所,包括警卫部队共100余人,始终留在“清剿”区内,多次亲临前线指挥重要战斗。

1942年9月25日,日军兵分两路奔袭休整中的师部机关。粟裕闻报后,很快部署全歼这股日军,毙伤日军保田大队长以下官兵110多人,生俘日军3人,迫使其第一期“清剿”仓皇结束。

战后,粟裕命令将保田中佐的尸体装进棺材还给日军,日军旅团长亲自回信,说“贵军战后归还遗骸,宽仁厚德,诚贵军政略之胜利”。

进入1943年后,日军为了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对华中占领区的控制和掠夺更为残酷,粟裕所在的抗日根据地也进入了最为艰苦的一年。

鉴于“清剿”的失利,日本侵华派遣军总部决定撤换屡遭失败的南浦旅团,并增调3个伪军师到苏中参加“清剿”。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发誓说,要把粟裕的新四军赶到黄海边统统消灭,在江北造成一个“大东亚圣战的华中确保区”。

粟裕毫无畏惧,提出“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的反“清乡”方针,准备迎接这一残酷的挑战。

为打乱日军的部署,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抓住敌人“清乡”尚未准备就绪、日伪军调防和某些据点空虚的有利战机,对日伪军发起攻势。

2月23日,粟裕亲自指挥1师教导团主力发起曹家埠战斗,全歼伪军1个营200余人,乘胜拔除孙家窑等据点。随后,其余主力相继相继攻克三阳镇等日伪军12处据点,摧毁40余座碉堡;还以部分兵力挺进长江北岸,掩护群众烧毁日伪军用以构筑篱笆封锁线的大批毛竹。

粟裕还加强分化瓦解伪军,使南通500余伪军集体大逃亡,海门伪军则暗中表示中立。

1943年4月,日军终于开始进行屡屡推迟的“清乡”。粟裕对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和部署:

主力部队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时而跳到“清乡”圈外围攻击日军守备薄弱的据点,时而突入“清乡”圈内掩护和配合群众斗争。

仅4、5两月,主力部队便进行了42次主要战斗,先后袭击和攻克金沙等重要集镇的日伪军据点,平毁碉堡108座。

地方武装和民兵则在“清乡”区内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为主,以武工队对日伪军的重点打击为辅,坚持原地斗争。粟裕还号令“每乡每支部每月捕杀一个敌人”,乡与乡、支部与支部之间一时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杀敌竞赛。

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下定决心后,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 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的将领和共产党的将领不在一个层次,实际上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军事以外的因素。可以看到,同样是这些将领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红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甚至被迫进行了长征。双方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五员大将拿出来做个比较和对决,是很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抛开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纯军事角度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 第一,粟裕vs傅作义。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熟练运用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在前十名。粟裕从战士开始干起,一直成长为战略决策的指挥员和总参谋长。可以说陈毅托了他的福,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淮海的完胜。何况他的手下和周围的智囊比起林彪的手下能力要差很多,这更体现出他作为中华第一将的无可争议!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建国后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能在朝鲜战争展现军事才华。把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第一将很多人有看法,其实这是一个从未战败过的将领,抗日时日军,伪蒙军和华北共军都吃过他的大亏。日本人在战后写的研究中日战争的书中最推崇的中国将领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内战时聂荣臻和贺龙更是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四野入关时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形式是最好的。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平原东突西奔,而其他战区的国民党军要出动的话最少两个军或一个兵团互为掩护。可看出傅作义经营一个战区的能力。因次,拿两人相比,傅只是稍逊一筹。 第二,林彪vs陈诚。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整个内战中取到的巨大作用才这样安排的。首先,东野的兵力多装备好,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占有很大的优势。其次,他的部下猛将如云,身边的刘,罗又是足智多谋之士。北满和南满两个根据地又紧临苏联和朝鲜两个后方,无后顾之忧又不愁结养供应。即便这样他还有四平之败和打锦州的优柔寡断。围歼廖兵团是他的亮点,但其中也有廖耀湘的失误帮了他的忙。至于四野入关后的秋风扫落叶那是大势已定。所以说即便换另一人去东北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甚至更好。陈诚在国民党军中是被低估的人物。此人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和武汉会战中指挥得极其出色,内战初期的东北战场也搞得不错。另外他的战略大局观在国军中无出其右者。但他也不是国民党军的二号战 将,只是林彪和他一个高估,一个贬低, 实为棋逢对手。 第三,刘伯承vs白崇禧.这是在内战中唯一正面对上号的对手,都是智将。刘伯承的军事素养堪称一流,作战擅用奇招,往往使敌出其不意。谋略远在其他共军将领之上,抗战时的一二九师的战绩最大,只是名声不如打了平型关的一一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武力值排名(大略版)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武力值排名 一、参考书《三国演义》 二、排名依据 1. 成长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大多数武将在30 岁之前武力值都是处于增长状态,成长的速度通常与武将自身的条件、生活的环境成正相关,通常北方的武将比南方的武将“成长”得快。可以对比赵云和太史慈。 2. 衰老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大多数武将在60 岁之后武力值都是处于衰退状态,衰老的速度通常与武将的文化程度、能力范围成反比,通俗点讲,就是“帅才”老的比“武夫”快。只有三个特例:黄忠、严颜、赵云不受“衰老”定律限制,这三个人“衰老”的极慢。 3. 偏科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所有武将都拥有全面的武技,或者说相比之下,在某一方面稍微弱一些。如关羽、张辽、徐晃等武将在弓箭方面要相对弱一些;孙策偏于进攻,太史慈偏于防守等。 4. 超长发挥定律:在三国演义中,个别武将在特定情况下会超常发挥。如张飞存在“正常”和“愤怒”两种状态,正常的张飞在虎牢关前和吕布交手50 回合就已经露出败相,而在吕布偷袭徐州后,丢了面子的张飞以抢劫马匹为导火索,硬是和吕布挑了100 回合;再如曹洪,基本上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物,但只要当曹操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曹洪将军的武技就会超水平发挥,战平一流名将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5. 类型定律:在三国演义中,武将大致可以分成“爆发型” 和“持续型”两种:“爆发型”就是上来就很猛,通常喜欢打别人一个措手不及,基本上就是“面前无三和之将”的那种人,但这种武将通常不能持续打斗,

否则能力会下降,如孙策、关羽等;“持续型”武将通常都很能坚持战斗而不影响战力指数,如马超、典韦、许褚等,但这些都是相对的,当一个能坚持的许褚碰到一个更能坚持的马超,就会出现脱下盔甲(几十公斤)减少负担的现象;当然也有技能爆发又能持续的“综合型”的武将,既很猛又能挺的,但这种武将只是凤毛麟角,如赵云、文鸯等。 6. 败军定律:有些武将的能力往往不是在胜利中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如吕布能从“刘关张”组合或是“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和李典”组合的围攻下全身而退,这是其他武将都办不到的 7. 倒霉定律:有些“狠人”刚一出场就碰到更牛的人,就被打“挂” 了,所以根本就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只能排在“能力”相对的位置,如高览;另外一些“狠人”虽然没死,但被安排去做“打杂”的事情去了,也一样体现不出真正的实力,如李严。对于这些武将,我们只能按他们的仅有的出场表现来排名。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 森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粟裕故居纪念馆的雕像与兵器展

粟裕故居纪念馆的雕像与兵器展 ——2017-12-28摄粟裕同志纪念馆大厅中的粟裕铜像(局部) 粟裕大将诗词:抒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同志纪念馆,1987年4月始建于湖南省会同县城粟裕公园内,由杨尚昆同志亲笔题写馆名。2014年9月底完成搬迁至粟裕故居坪村镇的新馆扩建,新馆建筑由北京建筑学院

重新设计。纪念馆以粟裕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大将光辉战斗的军旅一生。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36位军事理论家之一,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 湖南怀化市城东设有中国侗文化城粟裕纪念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设有粟裕纪念馆)。 30年前的1987年4月底,本人参与过张震上将、楚青夫人等出席湖南会同新建粟裕纪念碑\纪念馆揭幕仪式、探访粟裕故居的路线、现场、驻地的安保警务……2009年3月间,自己再次参观过粟裕故居、纪念馆……2017年12月底,咱又一次祭奠粟裕纪念碑、重访了粟裕旧居、扩建后的粟裕纪念馆…… 199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粟裕同志纪念馆载入《全国文物机构名录》,本馆文稿被《中国博物馆志》《中国纪念馆概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收编,2000年8月13日,中央电视台到粟裕同志纪念馆采访报导。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迟浩田,省委书记杨正午等到纪念馆视察指导工

作。2016年12月,会同县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景区通过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粟裕同志纪念馆注重发挥爱国主义、廉政、全民国防、党性教育等基地作用,先后被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最佳红色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纪念馆入口正厅 粟裕大将伟岸铜像 馆内设序厅、展厅、贵宾厅和报告厅。其中,序厅正中安放着粟裕大将铜像,左边墙上为毛泽东主席“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的评价,右边墙上悬挂着粟裕大将获得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展厅展线长350米,陈展面积1100余平方米,共收藏、展出了55件粟裕大将的遗物、700余件文史资料,以照片、资料、图表、字画、文献、视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分“侗家少年,投身革命”、“投笔从戎,初露将才”、“敌后抗日,名震江淮”、“华东主将,决战决胜”、“致力国防,呕心沥血”、“沧海一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六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

最新精选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 1 课 抗日救亡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

最新精选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 课抗 日救亡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文中的“军事政变”(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这些电视剧照片生动形象的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史实的有哪些( )

① ② ③ ④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淞沪会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下列属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略行径有( ) ①黄海战役②九一八事变 ③七七事变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⑦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我心目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导读:【篇一:我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英雄,有的是高大威猛,也有的是聪明机智,还有的有胆有识…… 还有很多很多。但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看到这里读者们会说:"老爷爷有啥敬佩的而且素不相识。”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那一次是我老妈带我去逛街。等逛完了快要回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声:"抓小偷啊!”这是一个青年男子飞奔而去,紧接着是一位中年妇女追那个青年男子。不用问,那个青年男子肯定偷的是那位中年妇女的钱包!群众们看此情景也都纷纷追那个青年男子,要把他抓到公安局,让警察来处置他。我也跟他们一样,去追那个青年男子。 但那个青年男子简直比刘翔还跑的快,不一会儿,跑的就远远的了,在一眨眼工夫,早把我们甩的远远的了!小偷似乎也洋洋得意,回头向我们示威。这使得我们非常恼火,决心一定要把他抓住! 就在小偷快要进小胡同时,一位老爷爷恰好从胡同刚出来,但看见这次情景,他也明白了,也要把这个偷钱的男子抓住。于是,他用身体挡住了他的去路。但小偷根本不理会,一下子朝老爷爷的肚子来了一拳。差点把老爷爷打倒在地。但老爷爷用手搂住了他的腰,始终不撒手。小偷却更加猖狂,居然用手臂打老爷爷的腰。看见这次情景,

我恨不得立马跑到他的面前,打他几拳。让他也知道知道厉害!但离的这么远,唉,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看老爷爷挨打了。 但事实好像也不是那样,老爷爷也开始反攻了,我有点不相信,年过六旬的老人居然还能和小偷搏斗,这太出乎人的意料了。我在心里为老爷爷加油!小偷看见老爷爷始终不撒手,可居然用脚踹老爷爷,但老爷爷抱住她的腿,把他撂倒在地。这是群众们也纷纷都赶了过来,一起把小偷送到警察局!中年妇女看见钱包追了回来,想酬报刚才的老爷爷,但一转眼,老爷爷早已消失在人群中,中年妇女感动的都快哭了出来。 同学们,这样的人算是英雄吧!来,张开你们的双手,为老爷爷鼓掌吧! 【篇二:我心目中的英雄】 田径比赛,特别是径赛,可以说是体育运动的最重要的项目,是综合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却也一直是中国体育乃至亚洲体育的弱项。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年仅21岁的刘翔一举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不仅完成了中国的零的突破,也是亚洲的零的突破。 一夜之间,刘翔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也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接下来的4年里,这个年青的小伙子,频频创出佳绩。在很多大家的心目中,刘翔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的象征和代表。

沈振新将军简介

沈振新将军简介 《红日》中的沈振新由我解放战争中的真实原型人物王必成改编而来,是个军令如山的铁面将军,个性鲜明。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片名:红日 主演:张伐高傅中叔皇康泰 导演:汤晓丹影片类型:战争 地区:大陆上映时间:1963 语言说明:国语 1946年冬,苏北连水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讲述我军沈振新、丁元善部,顽强地抗击着气焰嚣张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以后,为了配合整个战局需要,奉命主动北撤,广大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再跟七十四师干”的杀敌决心,离开苏北根据地的故事。 ······················ 红日 故事片(黑白)。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1946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蒋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张灵甫气焰嚣张,与其他师共二十万人,向山东临沂地区齐头并进,盘踞济南的敌人也同时出动,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迎战北面的敌人。于是展开了著名的莱芜战役。沈振新军奉命拿下莱芜城北的吐丝口镇,以截断敌人的退路。而刘胜团被留下作为军的总预备队,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求战心切,情绪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我军的猛攻下,妄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沈振新当即命令刘胜率部投入战斗。刘胜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直插敌人的师部,获得全胜。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石东根却有些忘乎所以,军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蒋军以张灵甫为先锋,又向我蒙阴、坦埠进攻,妄图聚歼我主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部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向南溃退。沈振新部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突出重围,但在我军凌厉的攻势下,阴谋未能得逞。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负隅顽抗,被我击毙。我各路大军在孟良崮胜利会师。编剧:瞿白音(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汤晓丹摄影:马林发美术:葛师承作曲:吕其明、萧珩扮演者剧中人扮演者剧中人张伐沈振新杨在葆石东根里坡刘胜舒适张灵甫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 1. 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激战是()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注:1941 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A.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 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 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4.小王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不到半年沦陷 B.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英雄 D.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5.如果你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个纪念馆?() A.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 西安事变纪念馆 C.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D. 百团大战纪念馆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淮海战役 8.“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A. B. C. D. 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材料描绘的现象存在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之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与《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国粉”圈中广为流行:“民国的‘黄金十年’间,中国工业实力迅速进步,为八年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的说:“抗战中,国军多次研制飞机和多种轻武器、火炮,抗战后还研制了喷气式战斗机,还研究过原子弹。其军工科技研究方面不比‘1949年后’差……”此外,一篇网络热贴《民国留给‘新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此文的用心从其标题引号位置可见一斑)也被广为转发。该文称,现行教科书里称“洋钉、洋火、洋灰”之类说法都是“谎言”,民国早已“研制出火柴、铁钉和水泥”,而且还能“制造万吨轮”。作者最后问道:“试问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有多少在世界领先的科技能压倒欧美和日本?上海新楼倒掉的时候,1910年代马牌水泥建造的上海邮政总局迄今不倒,这是为什么?”——换句话来说,此文作者认为“水泥、铁钉和火柴、万吨轮”就是“压倒欧美和日本的世界领先的科技”,认为施工质量正常的钢筋水泥建筑应该和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比寿命。 不过光是从这个角度来辩驳的话,实在不必单独成文。我们这个系列文章,不仅仅是要辟谣,更希望能带读者细读历史,不要被片面的“真相”引入歧途。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他造谣的秘诀是“九句真话里夹一句假话”,上述谣言制造者更高明一些,他们说的全都是“真话”,只是隐去了那些他们不希望别人了解的东西罢了。 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几乎没有实用价值“黄金十年”忘了钢

三国名将排行榜

01 1.吕布---字奉先,英俊洒脱、傲慢自负,持长剑,跨宝马,征战四方,天下无敌,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位列三国英雄榜之首。 2.赵云---字子龙,忠心贯日,一身虎胆:神飞枪,盖世无双,青虹剑,所向披靡,后人称其为常胜将军,位列三国英雄榜次席。 3.典韦---相貌威猛,胆量惊天,力大无穷:乾坤双戟三战吕奉先,毫不畏惧,列三国英雄榜第三位。 4.关羽---字云长,汉寿亭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相貌堂堂,武功卓绝:忠义贯日月,威名震华夏,列三国英雄榜第四位。 5.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刚烈过人,枪法绝伦:力战曹将,无人能敌,人称“锦衣马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五位。 6.张飞---字益德,持丈八蛇矛,乘踏雪乌雅:武功超群,豪爽而霸气,列三国英雄榜第六位。 7.许褚---字仲康,统领曹操虎卫军:憨厚勇猛,武功高超,人称”虎痴“,是继典韦死后得曹军中的一位猛将,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七位。 8.黄忠---字汉升,蜀国五虎将:坚毅、勇猛、自信;金刀斩名将,强弓射顽敌,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八位。 9.孙策---字伯符,俊朗英明,聪慧旷达;枪法精妙,骁勇善战,人称小霸王,开辟疆土,叱咤风云创立东吴一代江山,是文武全才的统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九位 10.庞德---字令明,先为凉州名将,后入驻曹营,性情火爆,爱增分明,臂力惊人,锯齿飞镰刀斩将无数,令人胆寒,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十位。 11.甘宁---字兴霸,豪爽、狭义,霸气,武功高超,射术精妙。早年浪迹江湖为帮主,威震扬子江,人称锦帆贼,后投奔孙权,百骑敢劫曹营。不愧为孙权时期江东第一猛将,其位列三国英雄传的第十一位 附: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以"The greatest hero in my heart"为题,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60个: Suggested points: 1 Who is the greatest hero in heart? 2 Why do you take him or her as the greatest hero? 3 What will you learn from him or her? Have you ever seen the film "Hero"? I think you have. You may like the people in the film. But I don't think they are the real heroes. In my heart, the Chinese astronaut, Yang Liwei is the real hero. He was the first to get to the mo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trip to the moon was successfully made by him, though there were quite a few difficulties. Also, he brought us the courage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As an astronaut, Yang woks very hard in order to finish the special trip perfectly. So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to build our country into a stronger one. We Chinese people are proud of having such a wonderful space hero. 。com By Huahua Zhuxu Middle School

抗战中的黄埔系

抗战中的黄埔系 左权和戴安澜这两位黄埔高材生饮恨疆场,也是抗战中牺牲的数以十万计的黄埔师生缩影。据日本投降后的统计资料显示,黄埔毕业生在战后幸存者仅一万一千多人,相比之抗战期间入校受训的20万学生,“黄埔系”在抗战中的牺牲率高达95%。记者_黄修毅 站在“陆军军官学校”的仿古牌坊下,仰头瞻望那句耳熟能详的题词“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九十高龄的张学韬两手不自觉贴住裤缝。1941年,20岁那年,他刚从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毕业。如今70多年过去,这位老黄埔第一次重新迈入母校的门槛。 “黄埔”联结着中国近代战史上绝大部分军功显赫的名字,除国民党军中的三千多员将领外,也为共产党培养了53位将军。这所在因陋就简的条件下草成的军事学府,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等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抗战八年,有200多名黄埔教官学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全国三分之二的抗日之师;抗战胜利前毕业的前十九期黄埔学生约20万人,更充实着各级部队的基层干部岗位,“黄埔系”挺起了中国军队抗战的脊梁。 “黄埔部队多已打完,其余当然望风而溃”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初开之时,一班年轻军官冒着炮火聚集上海江湾某隐蔽所,站在台前训示的,正是被委任为淞沪警备司令的前黄埔总教官张治中。 当日听众中,职衔最高的桂永清,也不过是上校副师长。日后在国民党军中任兵团司令的长沙分校学生廖耀湘,还只是个中校参谋主任;后在解放军中官拜上将的黄埔一期学生周士第,此时远远落在了同期生胡宗南、宋希濂等人后头,别人都当上了军长、师长,他还只是个师参谋。 张治中的话在年轻人头脑中嗡响,不亚于日军炮火的一次次叩击。他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到后方扩军,大家升官,我升集团军总司令,你们营长升团长,团长升师长,师长升军长;另一条是到前方作战牺牲。两条路走哪一条,请各位自决!” 淞沪血战三月,为达成“赶敌下海”的战略目标,投入战场的黄埔军为作战最得力之部队。1934年以来,国民政府即着手以“中央军校教导队”扩充而成三个全德式装备“示范师”为样板,整训陆军60个师之计划,于此时已完成大半。美国记者斯诺曾记述道,“1937年的中国陆军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 在杨行、罗店等抗战初期争夺最激烈的战场,统军者正是黄埔系大佬级人物胡宗南。 与蒋同为浙江老乡,报考黄埔时因身高不足被破格录取的胡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700字

有了爱,就有阳光;有了爱,就有希望,阳光造就了希望,希望带来了阳光,阳光和希望让爱心之树茁壮成长,开遍我们每个人的胸膛!题记做出惊天动地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是英雄,在我心目中,也有英雄,他们是团队,是集体,所以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无名英雄!在我们生活中,火神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捷,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在新闻上,我看见了因为一个火苗,引起了森里大火,在那里我看见了那个团队,在生活中,因为吸烟,未熄灭的火星点燃了稻草,发生了火灾,在那里,我也看到了那个集体,正是他们,才让受难者看到了阳光和希望;他们每每在火灾时出现,他们不顾一切和自己的生命,把绝望赶走,把希望留给人们。所以在这里,我要歌唱他们消防队队员。一次,我在看电视,不经意的看见了让人感动的一幕。一个小男孩正在家里做饭,可火神突然来了,慢慢地侵略了厨房,一眨眼,厨房里起了大火,铺天盖地,因为火势太大,这个小男孩无法逃生,只好费尽最后的力气拨打119,然后就晕了过去,大火还在无情的蔓延着,就在火神要抓住他时,门突然有了强烈的撞击声,因为砸门时一位队员的胳膊受了重伤,所以他只能吃力的抱起小男孩,小男孩在朦胧中看到了希望和阳光,,接着,又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抱起了他,把他从火神那里救了出来。大火熄灭后,记者采访了那位受了重伤的队员,那位队员说救人是他们的义务,就算有生命危险也要把那个小男孩救出来。这句活深深地感动了我。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消防队,他们在和火神不停地搏斗,水火无情人有情,他们的脚步永远停不下来,他们的赞歌人民一直在唱,他们就是火灾中的千缕阳光的万点希望,他们用那温暖的手,用那一颗热血滚烫的心唤醒了生命之花,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甘肃酒泉敦煌市西关小学六年级:冰月惜雨

解密: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解密: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战前:7000余人>30000余人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下定决心后,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从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新四军的设伏地区。"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复习(含中考真题) 一.精彩四选一(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歌曲中“从那个悲惨时候”指的是 A. 七七事变后 B. 红军长征开始后 C. 九一八事变后 D.解放战争后 2. 1936年,一场震惊了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这场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A.中日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B.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 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蒋介石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 假如你在课本剧《西安事变》中扮演一位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那么肯定有一场你与另一 位扮演中共代表谈判的场景,那么那位演员扮演的中共代表人物应该是下列的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朱德 D. 周恩来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5. 1937年12月,古老美丽的南京城曾经被侵略者变成了“人间地狱”,城内尸骨堆积如山, 雪流成河,制造这一暴行的侵略者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6.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至电朱德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 打击,特此嘉奖。” 蒋介石至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C. 平型关大捷D. 台儿庄战役 7.2010年10月8日晚,美籍华人、张学良夫人赵一荻的侄孙女赵荔向西安事变纪念馆捐赠 了7件张学良先生晚年的遗物。这是赵荔女士第二次向该馆捐赠张学良先生晚年遗物。当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取蒋而代之 B.逼蒋抗日 C.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D.为打击国内投降派 8. 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但其中第二次合作是 外力迫使的,这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以后 B.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主张 9. 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台儿庄战役纪念馆C.百团大战纪念馆D.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10. 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 确立党的正确领导 B. 制定党的工作任务 C.制定党的政治路线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11.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勇敢,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能够众志成城,团结御侮,共赴国难。 请你指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精神主旨的是 A.合作北伐 B.共建黄埔军校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2. 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地立在哪儿,没 有眼泪,它早干了,……,所有的哭泣.所有的欢笑代表不了我们的心,想笑,因为我们胜利,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的日子,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时刻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8月5日 C.1945年9月15日 D.1944年8月15日 13.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4. 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5. 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 —l949 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组《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7.“……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18. 下列关于百团大战描述正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伟大历史篇章 D.抗战防御阶段中国军队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狂妄计划 19. 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①《地道战》②《血站台儿庄》③《铁道游击队》④《小兵张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排名前十的中国名人

1、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十大名将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