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人文地理考研测试试题

兰州大学-人文地理考研测试试题
兰州大学-人文地理考研测试试题

兰州大学02-05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作者:————————————————————————————————日期:

2

兰州大学

1999年

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2.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2002年

一、名词

1.农业生态系统

2.干扰机会

3.回路径道

4.补偿贸易

5.机会成本

二、简答题

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

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

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

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

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

2003年

一、名词

1. 区位理论

2. 空间结构理论

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4. 旅游环境容量

5. 城市首位律

6. 佩蒂---克拉克定理

7. 区域规划

二、简答

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

2. 主导产业的判断标准

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

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三、论述

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

2004年

一、名词

1. 城市经济区

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

3. 区位指向

4. 梯度推移理论

5. 点轴式空间结构

6. 霍夫曼比例

7. 城镇生态规划

8. 旅游者空间行为

二、简答

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

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

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

三、论述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05年

一、名词

1. 干扰机会

2. 门槛人口

3. 点轴式空间结构

4. 虚拟经济

5. 城市空心化

6. 运费指向论

7. 旅游地空间竞争

8. 城市金子塔

二、简答

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 克里斯塔勒中央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

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三、论述

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

日的距离及其意义

臭氧层及其意义

成冰作用

夷平面

腐殖质及其作用

生态位

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

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

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

兰州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

回归年

山谷风

断头河

砖红壤

生物群落

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

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

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

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

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地带性规律(20分)

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30分)

兰州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

宇宙

大洋中脊

第四纪

对流层

化学风化

终碛垅

侵蚀基准面

腐殖质

泰加林

生境

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

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

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三. 各抒己见,一展才华----人类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危机?人地关系究竟如何协调?(避免俗套) (30分)

兰州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40分)

1风化壳

2全球水分循环

3陆地生态系统

4生物多样性

5反气旋

二. 简答题(60分)

1. 简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简述地理环境中地貌因子的作用.

3. 简述侵蚀基准面,气候变迁以及构造运动如何影响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三. 论述题(50分)

1. 论述土壤圈在全球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球分异规律的内涵,尺度,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兰州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40分)

土壤圈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变化

热带气旋

夷平面

二. 问答题(60分)

1我国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我国暖温带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三. 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 我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 全球变暖对我国地理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3.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兰州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概念填空(50分,每空2分)

1.

由于研究背景的差别和学术观点不同,地理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不同的研究传统和学派,主要学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一般来说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对地带性学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狭义的理解地带性主要指_________,并且认为非地带性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4.

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全球性形式称为行星风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多年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分布,多年冻土带都可以分出_________冻土带和_________冻土带。

二.

野外观测到一河流阶地剖面(如图),由三个地层单元(I,II,III)组成,地层单元I为风成黄土,厚40米。地层单元II为河流砾石层堆积,厚20米,大小混杂,分选较差。地层单元III为第三纪红色粘土堆积。分别在三个地层单元中采集测年样品,试验结果为:①1.3万年,②12万年,③14万年,④19万年,⑤320万年,⑥380万年。

请回答:

1.

河流流经该地区的年代(3分)

2.

阶地堆积物形成的年代(3分)

3.

阶地开始下切的年代(3分)

4.

黄土堆积开始的年代(3分)

5.

构造运动的年代(3分)

6.

阶地的类型(5分)

7.

阶地的形成原因(5分)

三. A,B,C三类土壤,其基本特征如下表:

土类

腐殖质厚度

cm 有机质

gKg-1

钙积层深度

cm

钙积层厚度石膏淀积情况

A30~>5050~8060~90<20未见

B30~50>2030~6020~40局部深位C20~3010~2015~2520~60中位,晶簇状

请回答A、B、C三类土壤的土壤名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地理分布。(共25分)

四. 写出岩溶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分析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论述温室效应对岩溶作用的影响。(25分)

五. 论述洋流的形成原因,世界大洋的主要洋流系统,及洋流对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25分) 2006年兰大自然地理试题:

一、名词(15*4=60分)

1对流层

2大陆度(公式)

3大地构造学说

4顺向河

5全球变化

6反气旋

7 气候地貌叠置性

8 地偏力(公式

9 不同纬度上经度1度的弧长公式

11

15

二、填空(30分)每空5分

1、(具体空记不清楚)有关土壤酸碱度(两种)————

2、风化壳的四个发育阶段————————

三、(四题任选三题)(20*3=60分)

论述:1.论述亚洲大陆地形的基本特点与形成因素

2.论述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与形成过程

3.论述中国黄土记录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机制与第四纪以来第主要环境事件

4.全球现代冰盖记录气候环境信息的机制与末次冰期以来的主要环境事件

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6个):

景观

米兰科维奇假说

铁铝土

夷平面

终极群落

中更新世转型

二、论述题

1、考的是绪论部分(50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5分)、

研究内容(5分)、

研究方法(5分) 、学科发展历程(5分)、

学科现状(5分) 、学科的主要理论成果.(20分)

2 自然地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应用领域.(35分)

3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特点、规律、成因、过程.(35分)

兰大2008年自然地理学

填空:

1.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地球自转速度的历史变化,

历史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方法,地球自转的意义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的几种类型,六大板块的名字

地质相对纪年法

问答:

1.季风的成因以及亚洲季风环流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2.洋流的成因以及北大西洋洋流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3.雪线的影响因素以及冰川的主要类型

4.河流阶地的分类以及影响河流阶地发育的因素

5.化学风化,喀斯特作用;土壤A层的形成过程对大气化学成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兰州大学2009年自然地理(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0分)

1、硅铝层

2、新生代

3、湿润系数

4、SI古土壤

5、基座阶地

6、河网密度

7、动力变质作用

8、粒雪化过程

9、

10

二、简述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特征和形成过程;(20分)

三、中国暖温带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原因;(20分)

四、东亚与西欧自然地理特征异同及原因;(20分)

五、汶川大地震形成原因、机制及重建规划应注意的原则;(20分)

六、全球变暖对我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影响;(20分)

兰州大学2010自然地理真题

名解: 10*5

黄赤交角

正断层

碳酸盐型风化阶段

小冰期

米兰科维奇周期

新近纪

红壤

东亚季风环流

气旋

夷平面

论述:5*20

1. 我国第四纪冰期环境特征. 形成过程

2. 副高分布范围. 气候特征. 和生态环境问题

3. 温盐环流形成机制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 我国棕壤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特征. 地理分布

5. 低碳发展模式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兰州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最后三个论述题如下:

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兰州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生态系统

2.干扰机会

3.回路径道

4.补偿贸易

5.机会成本

二、简答题

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

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

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

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

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

兰州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区位理论

2. 空间结构理论

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4. 旅游环境容量

5. 城市首位律

6. 佩蒂---克拉克定理

7. 区域规划

二、简答

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

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

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三、论述

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

兰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区

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

3. 区位指向

4. 梯度推移理论

5. 点轴式空间结构

6. 霍夫曼比例

7. 城镇生态规划

8. 旅游者空间行为

二、

简答

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

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

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

三、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兰州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干扰机会

2. 门槛人口

3. 点轴式空间结构

4. 虚拟经济

5. 城市空心化

6. 运费指向论

7. 旅游地空间竞争

8. 城市金子塔

二、简答

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

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三、论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

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已有10试题)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 管理学2000——2006 西方经济学2000——2007,2010(2010为回忆版) 文学院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2006 古代汉语2002——2005 文学概论2000——2002,2004——2005 现代汉语2002 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2003——2005 语言学概论2000——2002 中国文学2008 中国文学史2000——2007(注:2002,2003年试卷名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2002——2003 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2008 文学概论和外国文学200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2——2003 汉语言文字学2000——2001 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原理1999——2005(1999——2004有答案) 新闻理论(含中国新闻事业史) 1999——2005,2007(1999——2004有答案) 新闻写作1999——2002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概论2003——2005 民族学原理2000——2001 世界近现代史1995——2005 中国古代史2000——2005 中国近现代史1994——2005 中国历史文选2002——2005 中国少数民族史2003——2005 经济学院 高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06 西方经济学2000——2007,2010(2010为回忆版) 发展经济学2000——2005 金融学综合(含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2005 政治经济学(资、社)2000——2005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含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2005

法学院 法理学2003——2005 法理学(复试)2004 国际公法(复试)2004——2005 国际经济法200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002——2005 经济法2001——2005 民法2001——2002 民法(复试)2004——2005 民商法2003——2005 民事诉讼法(复试)2004——2005 宪法与行政法学2008 宪法(复试)2004 刑法2004——2005 刑事诉讼法(复试)2004——2005 行政法20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4——2005 外国语学院 二外德语2002——2005 二外法语2002——2005 二外日语2001,2003(2001有答案) 翻译与写作2004——2005 英美文学2001——2005 英语语言学2002——2005 哲学社会学院 科学思想史2004——2005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4——2005 西方哲学史2000——2005 中国哲学史2000——2005 社会调查方法2002——2005(注:2004年试卷共2页,缺第2页)社会学理论2007 社会学概论2002——2005 社会学专业2004年复试(笔试)试题 政治与行政学院 国际政治学2002——2006,2008(注:2008年试卷为回忆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02——2006 政治学原理2002——2006,2008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2004 教育学院 高等教育学2002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兰大中文考研试题

2002兰大中文考研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简释题。5分一个。 骑士文学。古典主义。“拜伦式英雄”。象征主义。 二。简答题。 1。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有什么的特征。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专的烦恼的内涵是什么的。 3。为什么的说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桑地亚哥形象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三。论述。 1。分析莎士比亚《哈姆蕾特》中哈形象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2。分析托尔斯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精神与道德复活的过程和期典型性。 2000年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 一、填空(25分) 1、〈诗集传〉的作者是____。 2、〈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______ 。 4、司马迁<在报认任安书〉中论述其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_____ ,成一家之言。” 5、“古书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一书。 6、西昆派以____ 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7、___- 在词史上被称为“花间鼻祖”。 8、陆游的临终遗嘱是〈〉诗。 9、话本是宋代“______ ”艺人的底本。 10、严羽的诗学专著是〈〉。 11、元杂剧的基本体式是____-。 12、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牡丹亭〉、〈南苛记〉、〈邯郸记〉、〈〉。 13、明以来称之为“四大传奇”的元末南戏是〈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 14、清代中叶,被称为“雅部”的昆曲日益衰落,而被称为“”的地方戏兴盛。 15、〈饮冰室集〉的作者是____。 16、五四时期,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____-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17、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其重要原因是他创造了一_____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经典作品。 18、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形成了既对峙又互渗的三大文学派别____、____-、_____ 。 19、被称为30年代现代诗歌批派“诗坛的首领”的作家是____。 20、1937年4月,曹禺写了剧作〈〉,人们称它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 二、论述 1.简述《诗经大雅》专五首周民族史诗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2.试述李白七言绝句的语言特色。 3.概述《红楼梦》的影响。 4.试述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文学范式”的开创。 5.简论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特征。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人文地理历年考研真题98—06

华中师范大学98-06人文地理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研究生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 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 一、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20分) 二、论述并评价三种典型的区位理论模式?(25分) 三、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有哪些?请选择四个重要分支学科对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分别论述之。(25分) 四、论人地关系的协调原则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0分) 华中师范大学 1999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 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旅游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简述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8分)。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16分)? 三、论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16分)。 四、阐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分)。 五、分析下段文字的人文地理学价值(25分)。 江南饶薪,取火于木;江北饶煤,取火于土。西北山高,陆行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酷,南人恶其;河北人食胡葱蒜,江南畏其幸辣。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南宜稻,北宜黍、粟、、菽。天造地设,开辟已然,不可强也。……自昔以、冀、河、洛为中国,楚、吴、越为麦,今声名文物,反以东南为盛,大河南北不无少让何?客有云:“此天运循环,地脉移动,彼此乘除之理”。今日东南之独盛也,然东南他日盛而久,其未势有不转而云贵、百 ? ——摘自明代王士性《广志绎》。 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科目:人文地理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人地关系: 2.人口容量: 3.城市化: 4.文化区: 5.行为地理学: 二、简述题(35分): 1.简述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15分)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 3.产业分布有哪些特性和基本规律?(10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中国的人地关系现状及其协调对策。 2.试以中国为例,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格对不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试题 1.略论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过程。(20分) 2.试说明文化、文化地理、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及其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与地位。(20分)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我国的人口政策。(20分) 4.略述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20分) 5.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地理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发展。(20分)

2021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兰州大学考研 ——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个专业,报考的同学也非常多。本人二本工科三战,最终考取了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硕硕综合第一的好成绩,让我们看看前辈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吧~ 距离复试已经结束了许多天,想想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几天心情起伏变化也很大,想到考研前有一天对茜茜姐说“我希望我有机会能在明年给瓦叔和茜姐送上一篇,我一个三战三跨工科考生的经验贴”,酝酿了很多天,今天总算是写完了。 我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我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学习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相信我,跨度大又没有优势的专业就这么几个了),报考的是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在一志愿的考生里初试分数390排名大概13名,复试第一,综合第一。 好了,话不多说了,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我的经验吧。 ?关于择校 我知道,很多同学在面临择校的时候都很迷茫。大家考虑的不外乎以下这些问题。 1.这所大学的实力,这个专业的实力。 2在哪个城市,离自己家有多远,以后工作要在哪里问题。 3.自己的本科考这个学校会不会被歧视。 4.竞争如何,分数线是多少,招生人数是多少,报录比是多少。 所以关于择校,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1.多方了解,多方比较。 2.不要只是单纯地为爱情盲从,你要的是什么。(据我了解,很多女生 3.这所城市你喜欢吗?因为这里很可能成为你未来事业的起点。 4.你是想挑战(即使可能最后等待自己的是二战,因为报考最好的学校确实面临着这样的风险)还是想要稳妥? ?关于准备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这个学校最基本的信息。每年招收多少人,推免多少人,历年的分数线是多少,设置了哪些专业。 其次,每年三四月复试完,就会有大量的经验贴涌出,选择高分的、和自己

人文地理复试题

08年城资系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复试试题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你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 2、什么叫资源型城市,你怎么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3、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布局的特点 4、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怎么对区域发展条件作出评价? 6、怎么理解城乡统筹的关系? 第五题好像是人文地理在发展中的作用什么的吧,因为是六选五,所以我就不太记得了 09城资区域经济复试 一共就四个论述: 1.以你熟悉的城市或者区域为例,谈谈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谈谈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3.比较沿海的内地的城乡关系,谈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最后一个好像是谈谈金融危机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009人文地理复试题目(回忆版) 四个论述: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0分)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简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40分) 3、根据你所熟悉的城市或区域,论述技术创新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4、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区的特点,论述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一、英语词组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 西部大开发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城乡协调发展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城乡一体化the urban - rural integration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层面上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culture 制度创新system innovation 人地关系manland relationship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2006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区位因子空间相互作用原料指数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地理学人口迁移 二、选择题(略) 三、问答题(略) 北京大学2005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1、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 2、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 3、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 4、城市的精明增长 5、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形式文化区刺激扩散地理物象同语线汤因北比的文明起源说 二、论述 1、简述人口转变模式,并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2、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评价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 3、试用政治地理的理论分析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特点 4、任选一个人文地理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一个实证主义的论证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经济区行政区地缘政治环境认知 二、简述题 1、简述人地关系和谐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3、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论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 2、论述适度人口规模对于我国指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 3、论述世界石油储、产、销的主要格局以及对我国石油安全影响 (其中第一题1、2、3题为2006年的第一题1、2、3题,第三题第2题为2006年简述题的第1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推拉理论位序--规模法则空间扩散全球化人类发展指数 二、简述题?1、简述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2、简述新产业区和经济区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CBD的工农及空间结构特征 三、论述题?1、论述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述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大量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人则认为这必然扩大地区差异,建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向西部地区移民,缩小地区差异。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中心-外围理论经济区行政区人口再生产模式五个统筹?二、简述题: 1、适度人口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简述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3、从经济发展观角度论述区域经济发展?三、论述题?1、你认为我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否应该控制?为什么?如果要控制的话,可有什么措施 2、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3、一张GDP图表,描述了长江沿岸各省市2000年GDP产值。要求分析区位经济发展状况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文化景观学派人口构成第五产业隔陀基督教教派及分布

兰州大学考研试题汇编

兰州大学中文系2004年中国文学史( 2004-5-8 18:38 )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 2、鲁迅评《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是:记言——,记行——。 3、——、——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在于他们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定型任务。 4、宋初诗坛三派指的是“白体”、“晚唐体”和——。 5、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指的是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 6、“落木千山无远大,——”。 7、“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 8、南戏四大传奇指的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是——的《》。 10、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最大的两个文学社团是——和——,并形成了新文学的两大流派。 11、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里,矛盾开创了——小说流派。 1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一批用现代派手法表现都市生活的小说家,被人们称为——派。 13、更能代表20世纪40年代文学主潮的,是——区的文学创作。 14、“七月诗派”是在诗人——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为中心,形成的一个青年人群。 15、作家——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的一位学者型讽刺小说家。 二、论述题(共110分) 1、试述楚辞的来源。(30分) 2、试述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产生和发展。(30分) 3、结合作品论述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内容特色及其具体表现。(25分) 4、论述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的成就。(25分) 兰州大学中文系2004年文学概论 招生专业: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文学理论以——为研究对象,是文艺学或文学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2、以——、——、——等人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学是马克思文学理论的主要来源。 3、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叙事”一词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涵义,即——、——和——。 5、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即使——。 6、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三一律”法则是——、——、和——、的“三个一律”。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②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 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 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共 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 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 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 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 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是可 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 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 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 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游业相关的 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 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的同时还能带 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 收入。⑤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 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 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 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 其它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2021兰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考研备考经验和用的比较好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说英语,对于这科心里面一直不敢怠慢,因为比起他们说的简单,我听到的更多的就是每年死在英语上面的。 我暑假一直就在不断的背单词,用的是《一本单词》。阅读方面,前期就是用比较久的真题,我专门准备了本子,上面记录的都是历年真题上的所有不懂的单词再加上之前总结的历年六级真题不懂的词汇,就这两个本子是我9月份开学后天天看天天背的单词本,十分受用。 历年真题上已经包含了你最需要掌握的单词,解决问题要抓重点,研友们好好想想吧。完型我直接放弃的,事实证明放弃是对的,因为不管我怎样练习永远就是3、4分。认真写的还比不上投机取巧填的答案,不过这点大家时间可以的话还是要好好练习。 推荐英语参考资料:《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一本单词》、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 再说一下政治,既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谈,那我就说说失败的教训吧!由于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专业课,所以政治的学习我开始的比较晚,政治往往是在选择题上拉开分数的,所以要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上下功夫。然而,我完美地避开了这个要点。 由于后期时间不够,历年真题我只把选择题部分的单选都做完了,多选题没有做完,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不但做完了,还刷了好几遍,我当时都快崩溃了!但所幸李凡老师后期的大题我还是认真背了的,所以也没死的太难看。血淋淋的教训啊,大家引以为戒吧!希望你们能够合理的统筹安排各科的复习时间,不可偏废。推荐大家一定使用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这书的重点归纳的特别好,庆幸自己都看了。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2021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的时光我永远铭记,今天我把考研经验和大家做个分享吧。 我政治一是11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其实不用太早复习,10月份之后开始都可以。政治由于时间不够我是倍速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一套,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熟悉知识点。11月份的时候,重点就是做政治里的选择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选择题研究透彻。12月份,背诵了《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大题一定要花时间背诵。虽然我政治准备的晚,最后我该花时间背诵的,我都背诵了,分数也达到预期的。 英语在3月份之前,我已经用《一本单词》将考研单词背了一遍,不是让你光记住单词,是单词的词性与用法。 3-6月看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课程,背单词继续。 7-9月我开始用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最早几年的题型太老了,失去的价值,我把他作为长难句解析,一句一句的分析,用本子记下来后对答案,过程会很痛苦,但是这样四五年的真题后你会突然发现你都看得懂了。开学后我开始刷第二遍真题阅读+背作文。 11月份,我开始关注新题型+完形填空,看了老师的视频,把前面的新题型+完型做了两遍。然后复习到最后一个月,每晚睡觉前刷下木糖英语公众号和蛋核英语公众号里的推文,里面都是考研相关的文章,看了收获很大。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如果看书看不明白,就去问在校授课的专业课老师,老师会慈爱地给你详细解答。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做笔记,做完笔记印象更深刻。 第三遍再返回去扫一下课本,可以结合真题去针对性地复习,真题的答案试着自己去总结,有个自己的答题思路是最好的。反反复复把课本多看几遍,做到尽可能的充分理解(不要觉得自己看过两三遍就能记得全部内容啦,指不定考试那天没睡醒或者天气太冷,脑袋短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就真的玩完了),看到考试前你都不记得你看过多少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真的真的不骗你),

浙江大学 考研 人文地理 历年试题

浙江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通用) 浙江大学二OO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通用) 考试科目:地球科学基础 一、填空题(共65分,每格1分) 1、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和()。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3、我国常见的玉石有()()()和()四大类。 4、重要的能源资源有()()()和()。 5、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为()()和(),三者缺一不可。 6、中国与全球一样,主要成煤期集中在()()()和()四个时期。 7、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8、火山喷发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9、外营力地质作用包括下列类型:()()()()和()。 10、褶皱的基本类型是()和()。 11、断裂构造包括()和()两类。 12、气候的主要类型有()()()()()()和()。 13、海底地形可细分为()()()和()。 14、海洋资源包括()()()和()。 15、震级是根据地震()来确定,而烈度是地震时()的一种表示。 16、世界地球日是()月()日,世界环境日是()月()日。 17、按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细分为()和()两类。 18、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和()。 19、喀斯特溶洞中,悬垂洞顶的碳酸钙沉积物称(),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沉积物称为(),两者相连形成的柱状体为()。 20、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和()。 二、问答题(共85分) 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20分) 2、简述“地质年代”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15分) 3、简述地震烈度、震级、震源深度的相互关系。(15分)

2021兰州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就是你明知道过程痛苦,但还是必须去承受这个过程,我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我愿意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让你们前进的道路走得更容易一些。 只用了李凡《政治新时器》的那一套,看得太晚,后来很慌。强烈建议9月前,对照网课(前期不建议硬着头皮看,作用不大,建议还是跟着李凡学习),复习完第一轮。9月后再看一遍,精简精练,列提纲。11月做李凡真题,分析真题。12月背大题就完事了。 整个考研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人政治学的比别人好很多,但是成绩却不尽人意。有两个原因。一是忽略了如何答主观题。 英语因为我本身的英语底子还算不错,加上我全程用的蛋核英语的课程,不管是单词书《一本单词》,还是到后边的历年真题的训练,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都是很不错的,用加快你的复习效率,所以我英语并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给英语两个小时。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阅读是得分的重点,只要阅读不失太多的分数,英语最后的分数都不会太差的。所以复习的时候多做阅读,尤其是真题,多揣摩出题老师的考察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写作部分我当初是背了20个模板,10个小作文10个大作文。因为这几年基本上小作文都是信件,大作文是漫画。所以我背了几个模板之后,基本上什么TOPIC都可以活学活用了。不过,无论是哪部分,单词永远是最重要的,否则你有再多的技巧,看不懂意思也没用,所以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上大家可以搜索并关注木糖英语公众号与蛋核英语公众号。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如果看书看不明白,就去问在校授课的专业课老师,老师会慈爱地给你详细解答。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做笔记,做完笔记印象更深刻。 第三遍再返回去扫一下课本,可以结合真题去针对性地复习,真题的答案试着自己去总结,有个自己的答题思路是最好的。反反复复把课本多看几遍,做到尽可能的充分理解(不要觉得自己看过两三遍就能记得全部内容啦,指不定考试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人本主义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二、简答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的意义与不足。[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研] 答: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1)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

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①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 ②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 (2)意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①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 ③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3)不足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①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然而,人的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 ②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人文地理学萨乌什金:俄国近代经济地理学内部两大学派之一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06) 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2、05) 文化生态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相互作用的机制。(05) 文化景观:亦成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12) 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12)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作用。(09) 人地关系图式: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模式。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并具有一定文化的群体。自然生物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社会组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技术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人们利用技术获得生存,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06)人类大陆图: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11)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11) 北日耳曼语:即斯堪的纳维亚人所说的语言,它包括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和冰岛语。这些语言都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10世纪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分化成现在的四种语言。(10) 补充: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

兰州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兰州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勿删> 兰州大学1999-2005年传播学试题2005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8*6=48分) 1 信息社会 2 传播情境 3 赛博空间(cyberspace) 4 信息压力 5 传媒接近权 6 传播效果 二简答(13×4=52分) 1 简述拉扎斯非尔德和默顿关于大众传播的功能的观点。 2 在传播学学术界,为什么有人把“培养”理论称作“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 3 沉默的螺旋的舆论观和效果观。 4 大众传播学调研的基本过程。 三论述(25×2=50分,传播学专业答 3题,新闻学专业答 2题) 1 论述制约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各要素。 2 结合新闻传播全球化发展的现实,论述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3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信息主权”概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兰州大学2005年新闻理论(含新闻史)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8分,共48分) 1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 史量才 3 新闻社会责任论 4 珠江模式 5 《刘少奇华北记者团讲话》的内容 6 新闻的真实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1 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2 建国后我国新闻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为什么新闻具有商品属性? 4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观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传播学专业回答1 2题,新闻学专业回答2 3题。) 1 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决定作用。 2 建国后我国新闻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改革实例来说明。 3 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兰州大学2000新闻理论试题 招生专业:传播学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中国新闻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