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负责教师王丽萍编写时间2017,8,21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

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与诊断

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特征,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3,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

4,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

实训内容:

通过20个“我是谁”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

(一)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对人成长的意义、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个性特点接纳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探讨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点:

1,个性概述

2,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不良个性特征及其矫治

4,完善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难点:不良个性特征及其矫治

实训内容:

1,通过气质测验,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和表现特点,学会扬长补短。

2,通过“价值观探索”练习,认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与事,了解个人的价值取向,学会珍惜拥有。

3,通过“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练习,了解自己性格方面的特点,接纳自己与他人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学会学习与培养创新思维(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本质和内涵,认识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掌握有效解决学习中各种困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大学生常见学习困扰及调适

4,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与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

实训内容:

1,通过“创新思维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创新思维特点和水平;

2,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认为最富有创意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课堂讨论:常见学习困扰及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二)沟通与人际交往(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功能,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心态,克服不良的交往心态和行为,提高沟通效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的重点:

1,人际交往及其功能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技巧

4,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教学难点:提升人际交往及化解人际冲突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实训内容:

1,通过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量表等有关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交往状况。

2,讨论:周围什么样的人受人欢迎,他(她)身上的什么品质得到大家喜爱,他(她)是如何与他人交往的

3,通过同理心训练,帮助学生学习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善解人意,乐于助人。4,通过处理人际两难问题的情景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解决生活中交往冲突的方法及思路。

5,请尝试,10个陌生人打招呼,并与同学分享个人体验。

6,请用人际交往理论分析自己体会最深的一次人际交往实践。

7,通过团队合作、分享性的课堂活动,了解自我和他人,学会聆听、表达和回应。

(三)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爱情的本质,学会处理恋爱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扰以及友谊与爱情、恋爱和学业、恋爱与个人发展等关系,逐步培养爱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性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性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建立科学的性观念,在两性关系中学会自觉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

1,爱情的涵义与爱情的本质

2,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

3,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及处理

5,恋爱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教学难点:恋爱常见问题的应对,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1,进行“我的恋爱观”小测验,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恋爱观。

2,组织“我心目中的恋人”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增进男女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对爱情的反思。

3,进行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的案例讨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性态度。

4,观看性健康教育录像,透过讨论分享,帮助大学生确立健康性态度的重要意义。

(四)情绪调节与管理(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及功能,情绪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认知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掌握有关情绪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情绪管理的技巧,主动调整自我情绪。

教学重点:

1,情绪及其构成、功能、类型、表现和发生机制

2,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3,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4,理性情绪理论及运用

5,行为训练的理论、方法与技巧

6,其他情绪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性情绪理论及行为训练的的运用,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实训内容:

1,通过“当……我会很愤怒”、“当我愤怒时,我会……”的未完成语句练习及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正确与错误的情绪处理方法及后果。

2,通过“心理气氛圈”分析,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心境。

3,通过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对不良情绪事例的具体分析,分清事件、认知和情绪并能找出非理性观念,学会建立合理观念,从而达到情绪的改善。

4,通过肌肉渐进性紧张放松训练让学生掌握放松技术。

(五)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与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能够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重点:

1,压力和挫折概述

2,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及特点

3,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难点:压力的有效管理和挫折应对

实训内容:

1,通过心理适应力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力水平。

2,写出自己遇到挫折时最常见的应对方式,客观分析这些应对方式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自己应对压力的最佳方式。

3,情境演练。

(六)职业生涯规划(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常见困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自主抉择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学重点:

1,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2,心理学关于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常见困扰

4,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5,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与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实训内容:填写职业生命线,分析自身优势与潜力,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个人行为与他人和团体的、社会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懂得欣赏生命和尊重生命;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对人生做出自主的、负责的选择,在别人需要时付出爱的关怀及行动,自己遇到挫折灾难时不轻易放弃,培养应付困难、寻求支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的意义

2,培养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3,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4,面对困境时摆脱痛苦的方法

5,对自杀的误解与自杀前的征兆及预防

教学难点:培养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实训内容:

1,通过有关生命意义的问卷调查,认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通过课堂练习,确立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

3,通过心理训练,学会对他人的欣赏、热爱、尊重和感谢,感受生活的美好。4,通过对“死亡图像和死亡比喻”的练习,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了解“善别”

和“善终”,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更加珍惜活着的美好。

各主题学时分配如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鉴于本课程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为此,建议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综合采用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演练等方法。

2,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真实反映社会、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教学内容。

3,注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或知识传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5,每一次课后均布置适当作业,以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含学习态度,讨论发言,作业等)占30%,(2)课程结束综合考查(采用开卷形式,含实践性作业、学习心得、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占70%。最后成绩折合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章节内容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交叉和重复。

六,参考书目:

1,程宇洁编著心理课堂给大学生的50堂心理学课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储克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课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丛媛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戴朝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邓先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樊富珉,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龚惠香编著,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郝宏伟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李虹著,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亚男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基础教程,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1,杨娇丽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个案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12,游永恒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3,张大均,陈旭主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经验介绍.

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经验介绍 光明小学位于市区南郊,与盐徐高速、新长铁路相邻。几年来,我校逐渐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各方面工作突出的区名学校,现有学生1073名,20个教学班,60名教师。我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在近几年来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身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时有出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我校为了贯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2002年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再三酝酿,成功申报了市十五课题《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建立了心育课题组。市、区教育学会秘书长、教研室主任莅临我校参加了开题仪式,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研究目标,给予了理论性的指导,在几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工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使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如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第一就是解决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尤其是领导们的认识问题,才能解决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 1、收集有关教育文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布置学期心育工作,并随时的依具体情况,具体任务召开小组会议,领导亲自参与心育工作的决策与计划。 3、校领导带头外出参观学习外地经验。把握心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具体操作方法,学校主要领导及有关教师先后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学习省内外心理健康先进校的宝贵经验。 二、全方位落实,多种途径实施,建立和完善心育体系。 (一)、管理渗透,学科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心育目标。 班主任工作是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能较好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与重要保证;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育目标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如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注重师生的情感沟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备课和论文撰写方面广泛的涉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 (二)、增加经费投入,提供保障,营造自然和谐的心育氛围。 近两年,学校投资四万余元兴建了文化长廊,布置了开心小屋,制作宣传版块,名人字画。根据各楼层学生年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心育主题,如:“自信我能行”、“从小立志”、“心存高远”

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1)

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 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样的形式学生会更喜欢?把目的昭告天下,学生能够接近和接受么?我们的思考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才能够长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才会有生命力。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阳光俱乐部——开辟了学校心育工作的新途径 我校的阳光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12月8日——这是全省首家以俱乐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校学生都是我们的会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2、完善了保障机制——为心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阳光俱乐部成立之初,确定了开展心育的七个必要保障,那就是: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时间保障、空间保障、经费保障。 正是有了以上的诸多保障,心育这颗幼苗才从发芽、成长,到今天的枝叶繁茂,尤其是现在又有了这么多领导专家的关怀和厚爱,我们更有决心让她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花盛枝头。 在这里我仅举一例:大家都知道姜巍的故事,她仅有一年的小学岁月就是在我们的通乡园里度过的。这是一个不幸

的女孩——生长在那样一个家庭;她又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孩——她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在刚刚走入这个社会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斑马线为何物——这就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空洞的内心世界。这个时候,人情世故、人际交往、善恶美丑、是非观念、社会规则等等,在她的心里统统为零。她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入世之初给她涂上什么颜色,就将永远成为她人生的底色。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她的心理是不健康的:过于羞怯、自私任性、不知感恩、不会交往、是非淡薄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在入学之初,学校马上为其建立了心理档案,由学校的心育教师把其作为重点个案进行辅导,帮助、引导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培养她的各种生存技能,让她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等观念。从心理年龄来说,这个孩子很幼稚、单纯,但是从生理年龄上,毕竟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了,走出家庭桎梏的她恢复得很快,发育得也很快。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就发现了一些苗头,青春期的躁动与朦胧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开始表现出来,而且她的生活监护人、居民委的李主任也经常跟学校反映其种种的不正常言行。这样,为了避免其走入歧途,学校专门委派年龄比较大一些的主任、女教师为其讲解生理卫生及人际交往,以培养她高贵的气质,优雅的举止,矜持的行为,从心理上帮其正确认识男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职成[2008J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徳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 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徳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裁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二OO八年十二月九日 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徳有课程。本课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心理健康教研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研组郝兴林 本学期,我们心理健康教研组以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为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现将本学期我组开展教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启动微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地域、对象、学科等方面因素,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把“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原因和对策研究”作为我组的研究课题。主题确定后,一方面,我们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在该课题方面的研究情况;另一方面,我组老师积极动脑,大胆探索,虚心求教,仔细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积累素材。经过充分酝酿,我们计划从实践调查、追踪访谈、归纳整理三个阶段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组微课题研究的实践调查工作有序推进。老师们都知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能够在其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换句话说,儿童时代受到的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心理调查问卷。2015年12月初,我们在学校二、四年级部分学生中开展了心理情况调查,其中二、四年级各发放问卷50份,收回 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中,我们分别从性格、能力、交友及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后,我们及时对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从而掌握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事实依据。下学期,我们将根据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追踪了解,探究有关问题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办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问题。 2、坚持常规,做到了教研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根据教务处安排,我们组教研时间是每周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地点在四年级数学办公室,全员参与,每次教研都提前确定任务,做好准备,努力使每次教研活动都取得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值此艳阳高照,和风徐来之日,我们欢聚一堂,为了学生的未来,畅谈经验,虽然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一年时间,可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学科。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所谓的心,指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它就象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蓝天中飞翔,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浅知拙见,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给予指导。 一、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 如果你问一位孩子“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还包括一个人思想心理上的成熟稳定的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二、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现在不少孩子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专家曾经对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的占78.9℅,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6.4℅,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2℅。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为什么在小学生会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1、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如何使孩子生活的更好,更适应挑战,一些家长打好提前量,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有课外的各个补习班,使学生在学海中过早的苦游,感受不到成长中的乐趣。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宽松管理氛围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教师经典阅读活动等)。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我们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提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给常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促进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还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教师、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应包括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7人,泉州市骨干教师心理培训4人,参加B证考试2人。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西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经验

西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经验、做法及成效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学校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的班主任队伍。他们主要承担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班主任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我们鼓励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这样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通过德育研讨会和每周的班主任例会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四、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完善工作途径,提高工作实效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治疗部门。 回顾几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共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学校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总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常规工作为主,贯彻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落实既定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建立学生相关档案。 二、具体工作成效: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开学初即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和选择性。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开放“心语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XX年心理健康教研室工作计划

XX年心理健康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任务 1、用心研究学情,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主题活动,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按照备课上好每一节心理课,提高心理课堂效能,使心理课堂更专业化。 3、做好学生心理测量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设计好心理复习课,采用灵活有效地复习(展示)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5、编好心理健康学科的测试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6、多听同学科及优秀教师的课,青年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课,并做好相关记录。 7、协助科任教师开展各类心理主题活动(如学习策略、学习兴趣等),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二)教研任务 1、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统一备课、上课、听课要求。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课题的研究。

3、开展观摩课、自录自评、优质课等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4、做好授课反思,提高授课水平。 5、研究心理教育与生本教育、德育教育、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6、促进教师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承办省市课题及教研活动,突显我校心里特色。 (三)教育任务 1、做好个体咨询值班工作,做好个体咨询记录与案例分析,积累个案材料。 2、成立教师心理工作坊,开展教师团体辅导活动,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3、在学生中成立阳光心社,指导学生开展系列心理活动。 4、协助班主任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创设良好的班风班貌,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5、开展各类心理讲座或沙龙活动,促进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协助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二、情况分析 (一)教师分析我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5人,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应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终,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我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坚持心理健康,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学校心理健康教教育经验材料让心育成成为自觉行动良好的心理素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开展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是: : 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和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环环境创建为基础,以活动体验验为载体,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健全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建设,强化心育意识教师队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根本保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把提提高教师的心育认识与能力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首先,,抓住继续教育和每周例会的的契机,进行全员培训,提高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育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校支支持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区级培训,为了加大影响力度度,我们于 XX 年组建了有 6 6 人参加的校级心理活动组,,定期开展活动,达到骨干带带全体,辐射宣传的目的。 第第三,资料支持。 1 / 9

学校为了科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教育,为教师提供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活动方案、教育育个案等,学校先后购买心理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图书 10 0 0 余册,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健康教育》杂志,搜集活动录录像课等,为了丰富教师的信信息量,XX 年年底学校加装装宽带,连接了因特网,便于于每位教师随时上网查阅资料料。 总之,学校通过多种方法法为教师学习、活动提供较为为充足的资料。 第四,加强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课题研究。 自 2019 年起,,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生意意志品质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研究、学科教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培养学学生健全人格的个案研究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期组织交流研讨会,组织教育育活动观摩,促进教师将心理理健康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活活动中。 二、拓宽宽教育途径,落实心育行动(一)以教师为主导,重全体体顾个别 1、课堂教学主渠渠道渗透心育。 心育是各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各各科教学与心育有着千丝丝万缕的联系。 学科教师是学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路人。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倡教师以人格育人格,学学校要求教师蹲下身来和学学生说话,在教师中深入开开展树立教师文明形象六个个多活动,即:

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最终定稿)

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民勤县重兴中学范登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和这么多领导、老师相聚,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并有此发言的机会,我倍感荣幸。非常感谢领导能为我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知道,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因而班主任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能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立平等观念,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所教的学生存在各方面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绝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从教育实践来看,个别班主任对学业成绩不一样或家庭背景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态度,这种行为,一方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实际上,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教育中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他们。 【案例1】小峰是一个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无心向学、成绩差。但是,该学生性格开朗、重感情、遇事果敢,针对这些情况,我满腔热情地关心他、开民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以免产生感情对立,同时我与体育老师商量,特意安排他当体育委员,在平时的班队会上我也及时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到与班里同学是一样的,此后,他渐渐地变得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也一点一点地进步。 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种平等是一种人格的平等,它并不排斥班主任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思想教学工作。如果班主任不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或是明明知道而没有教育过程中加以实践,那么思想教育工作必然失败。 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矫治学生的心病 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的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2学时) 绪论 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目的 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 二、思考题 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1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 (二)教学目的 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 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管理策略 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 二、思考题 1、时间管理三技巧(p44)?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

2、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 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1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 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p72学会合理归因、p76巧妙使用认知策略 难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思考题 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 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 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学会交往(2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 (二)教学目的 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三种状态:轻度、中度和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下的基本技巧;首因 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发问题的应对。 难点: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好“卷入”和“距离”的关系?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卷入”? 2、什么是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 3、在人际关系的三种卷入状态中,各有哪些基本交往技巧?? 4、宿舍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5、校园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