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以奏鸣曲K576为例【摘要】:莫扎特晚期的奏鸣曲,都有着一种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气质,幽

深淡远。而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K576是莫扎特所写的音乐中最精美的、最伤感、最细腻的一首。无论是在调性布局还是结构模式或是复调与和声交织的写作手法上,莫扎特都进行的大胆创新。

【关键词】:奏鸣曲复调性对位

1789年4月莫扎特创作了奏鸣曲K576,这一年是莫扎特人生中最煎熬、悲惨的一年。由于对死亡的思考与理解,使他晚期的作品富涵着哲理。但是,莫扎特的作品依然是安静祥和的,他从来不在音乐中表现痛苦。

整首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小快板。

第一乐章的主题简约,由二声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由D大调的主和弦构成了呈示部主要主题,接着右手重复一遍琶音的进行开始出现音阶型的新对位旋律。

例一:

接着,副部主题在A大调上使用着主部主题的动机。莫扎特把渴求看得高于一切的灵魂状态,使得整个音乐都生机勃勃。在展开部的写作手法具有特别鲜明的莫扎特晚期作品的特点,主题动机中使用了二声部的有终卡农式模仿,使得声部非常的充实。

例二:

再现部首先陈述一遍主部主题的音乐材料,接着连接部到副部主题中一直使用了卡农的模仿手法。

莫扎特将对生命的渴望,对人生的感触和理解全部寄托在了他的音乐上,使得他的音乐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不论是上帝、还是大自然,是爱情的痛苦与欢乐、还是人生的光明与黑暗,一切的一切无不渗透着莫扎特的情绪。

第二乐章的音乐可以说是莫扎特歌曲化钢琴奏鸣曲的精髓代表。乐曲是抒

情的慢板乐章,虽然是以主调为主,但是不难发现在许多段落中都运用到了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方式。莫扎特把许多装饰的写法都应用在了音阶旋律的经过句上。独特的和声效果融入进了自然的旋律当中。主题的进入将抒情缓慢演绎到了极致,而紧接着的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可谓是畅快淋漓、悠扬舒畅。无法释怀的忧愁也成最动人的歌唱。

例四:

第三乐章是整篇奏鸣曲的重中之重。莫扎特晚期对对位法的痴迷使得他用尽了各种手法将复调音乐巧妙地与主调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打破了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的界限,是的这个乐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动机活泼、轻快,它是由一些短小、短促的音程组成。副部主题则加入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接着旋律声部出现了双声部的对唱,在连贯流动的一长串三连音的映衬下,惬意悠闲之感油然而生。

例五:

副部第二主题是舒缓而深情的三部和声。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窝。是全曲中唯一较为舒缓、歌唱而深情的主题旋律。歌唱着的下行旋律中穿插着一丝切分,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直率的莫扎特。

例六:

在展开部中,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寻常的跳跃性思维。他将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之间的区别巧妙的处理了,音乐的发展虽说在意料之外但却异彩纷呈、大胆创新。加入了丰富的复调的写作手法,左手和右手的流淌出来的音乐是那么的纯洁无暇、天真浪漫。

例七:

展开部的副部主题的乐思发展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出色的扩充。一个声

部跳进的琶音与级进的音阶与另一个声部旋律穿插在一起、巧妙配合。时而主题声部与从属声部的交替转换,时而又在音乐的进行中插入了如低声细语般的旋律。左右手柔和、温暖的对位旋律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莫扎特超凡脱俗的作曲视角。卓越的思维、美妙绝伦的乐思如泉涌般流淌着,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尾声的写法简洁明了,在一片安静祥和中结束了全曲。

三、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复调性的创作风格原因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中体现的特别显著的复调性风格与他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一年,莫扎特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爱人的背叛,而自身卑微的地位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更是让他无能为力。在面对各种突如其来而又无力抗拒的压力下,莫扎特只能在他的音乐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于是他成长了起来,开始有了对死亡的预感和对人生的见解。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开始用音乐来表达对上帝的歌颂和对人生的思索。复调音乐拥有着立体的的音乐思维、丰富的音乐线条、多声部的穿插交替。种种复杂的写作方式中所体现的深刻的内在气质是那么的寓意深厚。兴许正是这样的寓意才能表达对上帝的歌颂和对人生的思索。就这样,莫扎特的音乐性格慢慢成长起来了。由之前的天真无邪变成了庄严肃穆,由轻松自在的快乐变成了饱含寓意的欢乐,由稚嫩的悲歌变成了饱经沧桑的诉说,对生活的深入洞悉。这种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及音乐体裁的运用,莫扎特一直坚持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莫扎特擅长学习和模仿各种音乐体裁和创作手法,他中早期的作品中也偶尔会出现一些复调的因素,那也许仅仅处于模仿。但其晚期的作品特别显著的复调风格,乃至全首乐曲中满满的复调创作正是对其历经沧桑、悲欢离合的生活的冥思。

结语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大部分都带显著的古典主义时期的特点。严谨对称的曲式结构,精巧典雅的主调音乐,功能性的和声语汇,层次分明的伴奏织体。而这首钢琴奏鸣曲K576无论在结构、调性、主调复调交替以及乐思的进程各个方面都是大胆的创新。这相对莫扎特以往的作品做出了巨大的突破,也成了莫扎特晚期作品的一大特色。这种风格上巨大的改变,影响了古典主义后期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试析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赵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3](英)迈克尔.怀特世界著名音乐家系列———莫扎特[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4]童道锦、孙明珠编钢琴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版社,2003.[5]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三明:厦门大学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教学心得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教学心得 廖志坚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出生于德奥边境的萨尔茨堡,父亲曾任该城宫廷、教堂乐师,从小得到了良好的音乐训练和才能发掘,有音乐“神童”之称。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范围几乎涉及所有音乐领域,是举世公认的音乐天才。下面就他的C大调奏鸣曲(K545)做一些教学上的探讨,期望有抛砖引玉之用。 第一乐章:奏鸣曲形式,4/4拍,快板。本乐章为带再现部的二乐段,结构严谨、精致而富于逻辑性,其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呈示部:第一主题1-12小节第二主题14-26小节 发展部:29-41小节 再现部:42-73小节 第一乐章的精髓是“简单”“自然”和“歌唱性”,第一主题单一而完整的旋律,在dolce 的气氛中进来,惋如一缕清风,轻柔地吹进人的心扉,令人心神怡悦,仿佛置身于一个殿堂之中,不容得有半点杂念,尤其是第4小节中的颤音要弹得要清晰可辨,不能含糊过去,后半拍可以“想长一点儿”,可以把第二拍颤音弹成五连音效果,要有唱歌一样的感觉,内心感觉和手指独立一样重要。5-10小节为快速流畅的音阶跑动,其节奏型是| || |||| |||| |||| ,要把下行的旋律音符即每小节的第一个音a、g、f、e、d弹得强调一些,并有<>的效果,左手休止符要干净,这样才能把莫扎特泉水般的乐思表现出来。 第二主题:先在高音区出现,似乎是由长笛吹出,其难点是短颤音。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演奏的效果是把它简化为波音的奏法,接下去高低音互相呼应,声部穿插要清晰可见,如高天流云,色彩斑澜,因而踏板使用要适度,不能一片轰鸣。25小节的长颤音对不少人是一个不小难题,这多半是因为基础不牢才会出现。练习时可以先弹稳左手的“阿尔贝提低音”,边弹边数1、2、3、4,然后右手加入,指法是3指开始,2指结束,然后进入结束乐句,转到属调G大调上,第一段结束。 发展部第一小节,一个坚挺的八度G把调性转入同名g小调,紧接着是各种大小调音阶的不断变化,让人目不暇接:31小节g旋律小调上行,g自然小调小下行;32小节A自然大调上行,d和声小音阶下行等,这种左右手穿插不停的变化,一直持续到第40小节,然后一个C7和弦把乐曲转入F大调,主题再现。 再现部的主题几乎是第一主题的“原封不动”的重现,但却不知不觉巧妙地转到了F 大调。练习中最难的地方是第50—53小节的左手主题再现。就这一处都可能把很多人拦在“山腰”上了,这个地方的左手跑动技术水平绝不亚于车尔尼299前半部分(No.25)的水平。从54小节到结束,几乎和第一段11小节开始往后的一样,不同的是这里是回到了主调C大调上,而第一段却“游离”到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从这种“鬼斧神工”式的转调技术,可以从中隐约发现巴赫的影子。 第二乐章:回旋曲形式,3/4拍,行板其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A1--16小节,B17--24小节,A25--32小节,C33-48小节,A49--64小节尾声65—74小节第二乐章更像是一个室内乐章,G大调,充满了灵性,表现了作曲家天真无暇的内心世界,是天才音乐家童真的流露。左手通篇都是用阿尔贝提低音(Alberti bass)伴奏,双手紧密无间,天衣无缝。这也是本乐章的弹奏技巧所在。 B段左手分解和弦要匀称流畅,需弹出大提琴般的音色,从20小节—23小节,要把下行旋律的音流弹清楚:|d #c b| a g #f |b a g| a a a|。弹好这种音型要用手腕带,四个音用一次手腕提手动作,整个手腕,臂部的重量落在第5、4指上,掌心略朝外,避免1指过响,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第3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Vol.35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3 ──────────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BYQK2012001) 收稿日期:2012-11-19 作者简介:郑丹青(1973-),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35-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郑丹青 (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语言;复调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1-0035-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09 The Polyphony in Heidegger’s Thought on Language ZHENG Dan-q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83,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Heidegger’s ontology – “Dasein is in the world” – connects the idea of worldliness and that of man. Dasein also connects eventually the world of phenomena and Being.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is the relation of being. Heidegger’s “speech of language” – Being is constructed with words – is founded on the critique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anguage. He posits the concept that “language is the house of Being” and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with “poetic dwelling”. The audible whole and the silent whole reinforce each other to construct the polyphony in his thought on language. Key Words: Heidegger; Being; language; polyphony 一、复调性与存在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调子唱同一个题目”[1]。巴赫金在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文本分析时,将音乐中的“复调”概念引入小说理论中,经多方阐述成为其哲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由隐喻演绎为概念,由术语提升为范畴,其涵义在多重变奏中不断绵延而日益丰厚。它们既是指文学体裁,也是指艺术思维;既是指哲学理念,也是指人文精神。“在美学理论中,‘复调’指的是艺术观照上的一种视界,因此而有‘复调型艺术思维’;在哲学理论‘复调’指的是拥有独立个性的不同主体之间既不相融合也不相分割而共同建构真理的一种状态,因此而有‘复调性关系’。”[2]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及《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等 书中,“对话”是巴赫金反复阐述的一个核心概念。对话性(对话关系)是其复调理论的基石。对话是复调得以形成的质的规定性。巴赫金的“复调性”的核心语义乃是“对话性”。经巴赫金的多方阐发“复调性”不仅指称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更是把它提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复调性”作为哲学理念,其精髓乃是不同主体间意识相互作用的对话性,其根源乃是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巴赫金看来,凡是能够表达一定含义的事物,只要是以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就会有对话关系。任何存在只有经过对话,才能实现思想的、情感的、意义的交流,才能建立起人与物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这样相互关系显现存在,对话是人的存在以及世界的本质。因此,对话思想具有存在论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是“此在在世界之中”,将此在与世界联系起来,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

艺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装饰音解析

艺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装饰音解析 装饰音只是来渲染装饰哦旋律的一种音节符号,又称之为花音,一般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包含在所要装饰的音符内,而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等等,形式比较多,在音乐演奏中都蕴含着含多的装饰音,曾经有一段时期,在西欧的一些地区,装饰音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旋律风格。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也蕴含着装饰音等,他的音乐实现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逐渐过渡到钢琴风格,确定了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钢琴奏鸣曲的世界地位,使得钢琴的成效和音域等方面得到了发展,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既体现出他自己的生活特点,又在钢琴奏鸣曲中凸显出一种对比的价值,逐渐形成只属于自己的音乐演奏风格。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相应的钢琴曲风格,这样才能弹奏出更好的钢琴曲。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装饰音的应用首先,倚音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拍子上弹出的时值,就是整个倚音的所写的实际时长,可以将主要音符与装饰音进行对分弹奏;第二种形式是,在拍子前弹出,这样不计算主要音符放入时值,确保整个倚音的时长。 其次,颤音,在莫扎特音乐曲谱中,颤音都是有所标明的,一般在主要音符放入上方二度进行注明,而这种颤音的标明法,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了。此外,在贝多芬的中期音乐作品中,颤音也在音乐曲谱上有了明显的标注,并将颤音演奏法集中在拍子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同时,也存在特例,有的曲谱在第一拍前半拍旋律中增加了后半拍的颤音辅助,这样一来颤音就成了辅助音,因此,颤音需要从本位音开始算起。当颤音的时间比较长时,可以有弹满整个音符的时值时,就可以先从本音上进行演奏,在开始演奏时,速度要缓慢一些,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可以适当的加快演奏速度。 最后,回音在弹奏过程中也有明显的标识,一般将回音标在两个音节之间,那么回音弹奏就要放在本位音弹过之后再弹,而回音的节奏分布情况,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时间安排好。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常用的装饰音主要有倚音、颤音和回音,此外也存在着一小节的曲谱中,会同时出现多个装饰音,这就需要钢琴弹奏者具备超强的旋律感,能够将这些装饰音很好的运用在钢琴弹奏中,把握好装饰音之间的逻辑性,将装饰音灵活的融合到钢琴演奏过程中,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装饰音的运用,既要掌握装饰音的相关规律和演奏方法,又要充分把握装饰音在整个音乐演奏中所带来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发展音乐,展现音乐作用

分解和弦的乐理知识

分解和弦的乐理知识 下面就跟随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分解和弦相关乐理知识吧!分解和弦的乐理知识(一)分解和弦常作为伴奏织体,在主调音乐中应用。 18世纪上半叶,早期钢琴音乐中著名的阿尔贝蒂低音,即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也可作为曲调或声部进行的一种成分,具有旋律作用,并表示出和声内涵。 18世纪以后到19世纪浪漫派作家的作品中,分解和弦的应用极为普遍,并愈趋复杂,为和声的一种重要织体类型。 有的作品仅用分解和弦构成,如J.S.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1册第1首的前奏曲。 上例左手部分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分解和弦在民谣伴奏中使用较多。 分解和弦的乐理知识(二)一般地,先用P指弹低音,然后用i、m、a三指重复或不重复地弹出其余的和弦音。 分解和弦与琶音的共同点是依次弹出和弦内各音,不同之处是琶音弹奏时值较短,往往要在一拍内完成;而分解和弦的弹奏时值较长,可以在4拍或更长的时值才完成整个和弦的分解弹奏。 例如C和弦是由1(do)、3(mi)、5(sol)三个音组成的。 分解和弦就是要把这三个音依次弹响,(注意:不是同时弹响!而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弹响)不管是按什么顺序,这就叫分解和弦(顾名把和

弦拆分依次演奏)。 吉他演奏从吉他演奏的角度讲,就是比如:你按住C和弦,右手可以先弹五弦3品、然后弹三弦空弦、然后二弦1品、然后三弦空弦、然后一弦空弦、然后三弦空弦、然后二弦1品、最后三弦空弦。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3231323。 钢琴演奏所谓分解和弦就是把音顺次弹出的和弦,柱式和弦就是三个或四个音一起弹的和弦,对于钢琴伴奏,最普通且好听的就是根据右手弹的旋律相应的弹出左手的1 3 5 1的伴奏,主音和右手的第一个音相同,如对应不上可以等左手弹完了再弹右手。 分解和弦的乐理知识(三)1,先学习五线谱。 2,学习五线谱和吉他音位的对照。 3,学习音名、唱名以及音级。 4,训练各调子的音阶。 5,训练各调子的常用和弦。 6,弹奏单音旋律,学习视唱练耳,掌握音准和节奏。 7,弹奏带简单和弦的独奏曲,分清楚旋律和伴奏的声部。 8,学习和声知识,复调知识,9,弹奏古典吉他名曲。 10,弹唱学习分开训练,先抓住主旋律的唱,单独训练转换和弦,最后是弹唱。 11,训练音阶的速度和准确,把音阶速度训练到疯狂速度,提高技巧。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 【摘要】众所周知看,莫扎特作为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他钢琴音乐技艺一直以来都是钢琴演奏者以及学习者无法回避的必弹曲目。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特别是音响技术的日益提升,录音技术直接能够展现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予以完美再现。一方面,实现了无数的听众音乐欣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音乐研究者对一个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表演解释对比给予了更大的可能性。换言之,不同的钢琴家就能够从不同的视域演绎出不同的“莫扎特”。本文力图通过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3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论述对这一乐章中不同演奏者对于速度、力度、层次、装饰音演奏的理解。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前言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大家之一,他以异常悠然、流畅、率性的天性,强调了一种特别优雅丰富的感情和柔美细腻的音乐境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纤巧细腻,曲调旋律充满了歌唱性,也充盈了一种静谧的情怀,是钢琴艺术史上屹立不倒的精品。莫扎特终其一生,一共创作十四首钢琴奏鸣曲,其中“k333”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笔者试图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3 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并且择取了几位钢琴演奏家的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音响版本展开对比研究,其中,重点涵括了音响版本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特点的对比研究,对怎样诠释这一经典之作奏鸣曲展开阐述。 1.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概述 莫扎特的这首钢琴奏鸣曲 K333是其在一七七八年创作于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斯时,莫扎特年仅二十二岁,是他的中期作品。莫扎特的这首奏鸣曲的主旨所追求向往的是一种诗意、静谧、优美的和谐,他也愈发地开始明白与感受音乐所可以形成的变幻无方的意境。一直以来,敏感的莫扎特面对巴黎变迁中的各种现实,不得不令他更加沉迷于幻想,不得不令他对生活以及他所理解的世界更加报以诙谐的处世态度。他多以美丽的旋律撩动人心,在他手上那种透明的感觉呼之欲出。终其一生,莫扎特对生命的追求始终止于平和、宁静、安详[1]。 k333奏鸣曲整篇曲调极富华丽,润饰的和弦延伸是很能体现莫扎特和声语言的特色,更好的展示出了音乐的气质和个性,第一乐章的重点情景甜美和热情,且尤为清丽可亲,并未运用一种夸大的色彩,曲子典雅的风格也更加有亲切感。 曲式分析: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四四拍子奏鸣曲式 1 呈示部(1-63 小节) 主要主题 1-8 小节降 B 大调 连接 8-22 小节 副主题 23-30 小节 F 大调 连接 30-38 小节 Coda 38-63 小节 2 展开部(64-9 3 小节) 3 再现部(93-165 小节) 主要主题 93-101 小节 F 大调 连接 103-113 小节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莫扎特第一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第一钢琴奏鸣曲 呈示部 主部:主部是由两个乐节构成的开放式终止乐段结构,主部右手材料由m1与m2构成,m1是由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四分音符在中高音区,由二分音符的调式主音上行分解主和弦构成,紧接着下行六度跳进到由骨干音为调式导音与主音构成的m2材料上,m1与m2构成一个乐节。主部的左手部分是锯齿状的半分解和弦式的进行。紧接着第二乐节的一个高六度的非严格变化重复。 连接:连接是有右手一连串的由十六分音符为主的上下波浪式的音阶进行,在临近结尾时被冲淡成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式进行,最后结束在属和弦上。 副部:部副一开始先是左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颤音式进行,一直进行到17小节结束,而右手则是以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下行由属音分解和弦式进行到主音(G大调),然后紧接着围绕着主音做迂回环绕式的级进进行,最后停在调式导音上,然后紧接着两小节是前面两小节的重复,接下来的4小节织体变化为左右手交替呼应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式进行,但是右手依旧保留了由属音下行级进到上主音的隐伏旋律进行,最后在一段快速的颤音中完满终止。 结束部:结束部主要是右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分解,最后完满终止于主和弦上。 展开部 导入:导入部分主要用了呈示部中结束部的材料,然后中途又采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左右手音阶呼应式进行,分别在5个调上依次进行,最后闯入终止于F大调的主和弦上。 第一中心:在F调上严格再现了主部的部分,音区较之前整体高了纯四度。 第二中心:展开了连接部的材料,分别在F大调、C大调与G大调上进行。 属准备:属准备部分也是运用了连接部快结束时的材料,最后终止于G大调的主和弦上,等待再现部。 再现部:再现部是一个省略主部的再现部。 副部与结束部:较呈示部而言,整体都出现了调性回归,都在C大调上进行,最后完美终止于C大调主和弦上。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教资笔试知识点串讲——模仿式复调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教资笔试知识点串讲—— 模仿式复调 最新、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时间:12月13至16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一对一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复调这部分我们教师资格考试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它的考察形式是怎样的复调这部分内容在教资资格考试中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会在创编题中出现:给出主旋律让大家用紧缩模仿或其他的形式来进行低声部的攥写,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模仿式复调。 其次,我们要知道模仿式复调的三要素:相同的旋律;不同声部;先后出现,说到先后出现这个要素我们就要知道模仿式复调的声部结构: 起句丨-- 丨答句丨-- 丨答句丨-- 丨-- -- 丨应句丨-- 丨应句丨-- 丨应句丨-- -- 我们来看结构图,高声部的前几小结我们称之为是起句,而低声部的应句是模仿起句进行的也是我们考试让大家填写的内容,再看高声部的答句就和低声部的应句产生一种对比的关系。这个就是我们的声部关系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可; 再次,我们来看下模仿的类别:局部模仿(只模仿起句部分)卡农模仿(完整的模仿),类别的知识大家了解既可,当我们知道概念和类别之后我们来看考点:模仿的手法,这部分内容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和记忆。模仿手法的第一种手法: (1)音程模仿(特点:只改变音高,不改变节奏类型) 丨12 3丨4 56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56 7 丨1 23 丨-- --(此例为下方四度(度数可改变)) (2)扩大模仿(使用条件:起句短、节奏紧缩)(特点:只改变节奏(时值),不改变音高) 丨12 34丨45 67丨-- -- 丨-- --丨-- --丨-- --丨-- -- 丨-- -- 丨-- --丨 1 2 丨3 4丨4 5丨6 7丨-- -- (3)紧缩模仿(使用条件:起句长、节奏宽展)(特点:只改变节奏(时值),不改变音高) 丨 1 2 丨3 4丨4 5丨6 7丨-- -- 丨-- -- 丨-- -- 丨-- -- 丨-- --丨12 34丨45 67丨-- -- 丨-- --丨-- -- (4)倒影模仿(类似对称图形,上下对称;音高变化,节奏不变)(注意对称轴:小字1组c(可变换))(注意:音高与对称轴度数关系) 丨12 3丨4 56丨-- -- 丨-- -- 丨-- --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以奏鸣曲K576为例【摘要】:莫扎特晚期的奏鸣曲,都有着一种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气质,幽 深淡远。而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K576是莫扎特所写的音乐中最精美的、最伤感、最细腻的一首。无论是在调性布局还是结构模式或是复调与和声交织的写作手法上,莫扎特都进行的大胆创新。 【关键词】:奏鸣曲复调性对位 1789年4月莫扎特创作了奏鸣曲K576,这一年是莫扎特人生中最煎熬、悲惨的一年。由于对死亡的思考与理解,使他晚期的作品富涵着哲理。但是,莫扎特的作品依然是安静祥和的,他从来不在音乐中表现痛苦。 整首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小快板。 第一乐章的主题简约,由二声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由D大调的主和弦构成了呈示部主要主题,接着右手重复一遍琶音的进行开始出现音阶型的新对位旋律。 例一: 接着,副部主题在A大调上使用着主部主题的动机。莫扎特把渴求看得高于一切的灵魂状态,使得整个音乐都生机勃勃。在展开部的写作手法具有特别鲜明的莫扎特晚期作品的特点,主题动机中使用了二声部的有终卡农式模仿,使得声部非常的充实。 例二: 再现部首先陈述一遍主部主题的音乐材料,接着连接部到副部主题中一直使用了卡农的模仿手法。 莫扎特将对生命的渴望,对人生的感触和理解全部寄托在了他的音乐上,使得他的音乐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不论是上帝、还是大自然,是爱情的痛苦与欢乐、还是人生的光明与黑暗,一切的一切无不渗透着莫扎特的情绪。 第二乐章的音乐可以说是莫扎特歌曲化钢琴奏鸣曲的精髓代表。乐曲是抒

情的慢板乐章,虽然是以主调为主,但是不难发现在许多段落中都运用到了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方式。莫扎特把许多装饰的写法都应用在了音阶旋律的经过句上。独特的和声效果融入进了自然的旋律当中。主题的进入将抒情缓慢演绎到了极致,而紧接着的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可谓是畅快淋漓、悠扬舒畅。无法释怀的忧愁也成最动人的歌唱。 例四: 第三乐章是整篇奏鸣曲的重中之重。莫扎特晚期对对位法的痴迷使得他用尽了各种手法将复调音乐巧妙地与主调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打破了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的界限,是的这个乐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动机活泼、轻快,它是由一些短小、短促的音程组成。副部主题则加入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接着旋律声部出现了双声部的对唱,在连贯流动的一长串三连音的映衬下,惬意悠闲之感油然而生。 例五: 副部第二主题是舒缓而深情的三部和声。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窝。是全曲中唯一较为舒缓、歌唱而深情的主题旋律。歌唱着的下行旋律中穿插着一丝切分,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直率的莫扎特。 例六: 在展开部中,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寻常的跳跃性思维。他将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之间的区别巧妙的处理了,音乐的发展虽说在意料之外但却异彩纷呈、大胆创新。加入了丰富的复调的写作手法,左手和右手的流淌出来的音乐是那么的纯洁无暇、天真浪漫。 例七: 展开部的副部主题的乐思发展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出色的扩充。一个声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分析与讲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054512.html,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分析与讲解 作者:宋佳琳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简介,向读者展现了这位被公认为是音乐界 的旷世奇才的创作的一生,并深入的剖析了他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文中以莫扎特较有特点的广为流传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331)为例,讲解了此作品在演奏中会出现的难点问题并加以详细的解决方法及练习方法,以点盖面,为广大的钢琴学者及爱好者提供了作品的练习的方式方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莫扎特;奏鸣曲;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一、莫扎特的生平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生于奥地利,4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便可以在欧 洲各国登台演出了,10岁已经开始尝试作曲,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 18世纪70年代,莫扎特接触到曼海姆乐派,这个时期的作品旋律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反映了曼海姆乐派对莫扎特的影响。18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的欧洲狂飙运动,莫扎特的作品受到了运动思潮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在内容忽然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音乐要素,例如在奏鸣曲式的作品中,第一乐章,在呈示部出现了与第二主题,这第二主题又是是与第一主题相对立的音乐形象;在再现部中,有时也会做出与呈示部中对主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乐曲的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之间,会做出反差比较大的强弱对比写法,使音乐作品有较强的力度变化,充满了戏剧的风格与表现力,这也是“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莫扎特创作最后十年——维也纳时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的歌剧作品题材和形式更加丰富,音乐和舞台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声乐作品中,加强了钢琴的伴奏的成分分,使歌声与琴声象融合得统一而不可分割。 二、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他在音乐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奏鸣曲也是全世界钢琴演奏家所演奏曲目中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莫扎特的奏鸣曲没有海顿和贝多芬的奏鸣曲数量多,但却有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与音乐体系。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作品织体简洁、对位工整,旋律流畅自然,演奏时每一个音都必须精雕细琢,是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必修课。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331)的演奏技巧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莫扎特所作的钢琴奏鸣曲,虽没有贝多芬般戏剧性的演进历程,却是利用当时新发展的奏鸣曲式作成的最精致最优美的音乐。奏鸣曲式的确立虽是海顿的贡献,莫扎特却敏锐地紧随其后,写出了比海顿更充实、更杰出的钢琴奏鸣曲。海顿晚年的作品,反倒调转过来,跟随莫扎特的轨迹写作。这两位天禀相异的作曲家,在同一时代中相互砥砺,为后起之秀的贝多芬铺起了一条坚实的康庄大道。莫扎特的音乐,与其说是“歌唱性”的,不如说是“歌剧性”的。聆听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也同样能够感受到歌剧的影响:性格各异、无限丰富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个整体,这正是歌剧音乐的魅力所在。贝多芬在他的典型作品里对乐思的使用是高度节制的,甚至可以基于一个主题构造整个乐章(如《热情》);而莫扎特却从不吝惜他的乐思,美妙的旋律挥之即来,往往在呈示部中就出现了三四个主题,在展开部中更是常常引入新的主题。莫扎特在奏鸣曲式中使用的主题之丰富,在所有的作曲家中都是罕见的。如果说贝多芬通过双主题的对立斗争,着意表现人性中抗争和奋斗的一面的话,莫扎特则是通过多主题的表现手法,刻划人性中开朗乐观的一面,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777年

以前的8首属于早期作品,其中作者的风格已初露端倪,虽还略显稚气;1778至1785年的6首中期作品风格已趋成熟,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内涵也更为深刻,其中著名的C小调幻想曲与奏鸣曲,悲剧性的境界堪与贝多芬的作品相比;1788年以后的晚期作品形式格外紧凑,并应用了主调和复调相结合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最初是为业余爱好者所作,因此并没有很高的技术难度。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钢琴家极少把它们列入自己的演奏曲目。本世纪上半叶,只有施纳贝尔等少数钢琴家公开演奏过莫扎特的奏鸣曲。然而这些作品的妙处并不在于技术。50年代俄国大钢琴家李赫特访华时,有人问他哪些作品难于演奏;在列举了几部作品之后,李赫特补充了一句:“还有莫扎特,所有的莫扎特都很难。”内在的深刻与外表的含蓄节制相统一,丰富的表情与分寸的把握相统一,这正是莫扎特音乐表演的困难之所在。钢琴奏鸣曲在他的作品里占有相当的分量,也都是不朽的传世之作。他的19首钢琴奏鸣曲的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流泻般的优美旋律充满魅力,可以看到典雅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歌唱性快板”。主题和副题的对比,虽没有贝多芬式的强烈个性对比,但发挥得也式很巧的。第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 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 教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钢琴奏鸣曲》在莫扎特的作品里占有相当的分量,也都是不朽的传世之作。他的19 首钢琴奏鸣曲(包括一首奏鸣曲)的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流泻般的优美旋律充满魅力,可以看到典雅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歌唱性快板”。主题和副题的对比,虽没有贝多芬式的强烈个性对比,但发挥得也式很巧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莫扎特运用C.P.E.巴赫所创立的奏鸣曲式,但又有新的发展。加强发展部和两个主题见的过渡段。第二乐章慢板乐章,通常用行板或广板,ABA曲式。莫扎特的任何一个慢板乐章都是极高质量的精品。温暖、真诚、恬静。第三乐章大都是回旋曲或缩短的奏鸣曲式,洋溢着莫扎特独有的轻巧优雅。 莫扎特奏鸣曲的曲式都是较完整的曲式。他在发展部里发挥钢琴的技巧、重视两个主题间的连接段。海顿的奏鸣曲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很像,但莫扎特的不一样,不只是调,性质上也不同。第一主题一般有两个动机,但在他以前的作家很少这样。第二乐章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温暖、纯朴、光明。第三乐章一般纯真欢快。 这些钢琴奏鸣曲基本是3个乐章,规范、有个性、讲究。 No.1,K.545,C大调,简易奏鸣曲,学生早期应该练习,结构小,但很完美。 No.2,K.283,G大调是早期较吸引人的优雅作品之一,学生都要学习这首奏鸣曲。 No.3,K.330,C大调,莫扎特此时是完全掌握奏鸣曲得形式了,句法和内容如此完美。No.4,K.547,F大调。第一乐章的主题光辉,充满活力,像交响乐队的演奏。 No.5,K.279,给人以即兴的感觉。 No.6,K.280,F大调,真正莫扎特风格的曲子,是初、中级程度中比较好的一首。第二乐章用一点淡淡的复调手法。 No.7,K.332,F大调,优雅,适合演奏和教学,第三乐章较辉煌的快板。慢乐章用了大量的优雅装饰。 No.8,K.281,bB大调,第二乐章Andante和第三乐章Rondo是相当富于音乐表现力的。No.9,K.331,A大调,变奏曲,第一乐章是主题与变奏,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第三乐章是有名土耳其进行曲。变奏曲和小步舞曲都是莫扎特较好的风格,第三乐章要用不可阻挡的精神,用钢琴弹出土耳其士兵乐队的效果。 No.10,K.333,bB大调是在技巧和音乐上都较完美的作品。吸收C?P巴赫的思想,融合在自己的作品里。尤其是第二乐章和声丰富。以上几首是他在曼海姆时期写的。以后6年没写钢琴曲,写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No.11,K.309,C大调,第一乐章是很有精神的快板,第二乐章更接近Adagio的行板,第三乐章是回旋曲。 No.12,K.475,c小调,幻想曲,是由一个幻想曲加一个奏鸣曲组成,曲中的幻想曲是由一个由规律的奏鸣曲式的Adagio和一个发展部 分构成。 No.13,K.311,D大调第一乐章主题光辉,要用莫扎特得触键和语气,此曲经常用到。No.14,K.576,D大调,技术性很强的作品,演奏和教学必弹曲目。 No.15,K.284,D大调,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经常作为教材用,第二乐章是有波兰舞曲性质的回旋曲,很难表现,第三乐章是变奏曲。以上几首是他在家乡萨尔茨堡创作的。 No.16,K.310,a小调,每乐章都是很好的天才作品除了幻想曲(K.475)和奏鸣曲(K.457)是小调外,这是莫扎特唯一的悲剧性的小调奏鸣曲。甚至在最后的Rondo都要以悲伤的触键,不要弹得太欢快。 No.17,K.533或494,F大调,普通三乐章。No.19,K.282,bE大调,此奏鸣曲以慢乐章开始,接着是小步舞曲和回旋曲,第二乐章的两个小步舞曲有巴洛克时期的感觉。 No. 20,K.457,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尽管奏鸣曲是先于幻想曲两年完成,但在第一次正式出版时就放在一起了,也可分开弹,但有明显的连带精神。主题两个动机对比强烈,有贝多芬的气质。 No.21,K.570,bB大调,普通三乐章,用莫扎特轻巧、典雅的触键法。 如果简单分析一下莫扎特奏鸣曲的性质,第一乐章的主题简洁并洋溢着莫扎特特有的轻快优美的风格的有G大调(K.283),F大调(K.332),C大调(K.545),bB大调(K.333)和C大调(K.330)。3首D大调和F大调(K.547)第一乐章的主题光辉,充满活力,像交响乐队的演奏。另外,a小调(K.310)和c小调幻想曲(K.475)加c小调(K.457)时悲剧性的,优美隐藏着悲哀,表现了深刻戏剧性的作品。

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音乐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准确理解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悉音乐学科发展历史 世界多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关注音乐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因此, 具备的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 统地把握音乐专业知识 本部分共分为六个章节 配;中外多元音乐文化 及学科。音乐基本理论包括乐理知识梳理 分析、歌曲创作与器乐编配包括曲式与作品分析与器乐编配的知识 民族民间音乐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 在历年考试中 和器乐编配是考查的难点 乐理知识、 艺术及学科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析在选择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习,学以致用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第一章音乐基本理论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能够掌握和运用与高中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等音乐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 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 2.在历年考试中,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装饰音是考查重点。 3.和声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特别是K64和弦的运用、为旋律配伴奏等。同时,和声知识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需好好掌握。 第一节乐理知识梳理 考点梳理 一、音及音的属性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音叫乐音,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音叫噪音。音的性质有四种,即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音高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每秒钟内振动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延续时间长,音就长;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振动的泛音的多少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二、音的高低 (一)乐音体系、音列与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按照音高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变化音级。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 升高半音 ;降记号(), 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一个全音;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 。。 。。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