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麻醉(仅供参考)

骶管麻醉(仅供参考)
骶管麻醉(仅供参考)

骶管麻醉

一、简介

骶管阻滞麻醉是将麻醉药品经骶裂孔注入骶部硬膜外的一种方法,是简单的单次硬膜外麻醉。正好位于督脉的腰俞穴部位,故有学者称其为“腰俞穴”麻醉。

适应范围广:下腹部手术,腹股沟疝手术,前列腺电切术,肛门肛管部手术,会阴部手术,如鞘膜积液,包皮环

特点:选点清楚,操作简单易行,松弛作用好,安全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

二、形态与变移

骶裂孔的形态、变异较大,宽度4MM----16MM,高度3MM---20MM,有人报告:骶裂孔形态多呈倒三角形(23%)、长方形(19.4%)、方形(11.3%)、亦有马蹄形(20%)、不规则形(15%)。有的无骶角、无骶裂孔、骶角不对称、尾骨骶化等变异。所有这些变异都会在骶管麻醉中造成障碍。还有一些肥胖病人根本摸不到任何标记。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的困难。骶裂孔狭窄或方向偏歪等变异又是穿刺失败的另一原因。故很多医生甚至麻醉专家谢荣也认为该部位穿刺成功率较低,约7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使用价值。

三、骶管内容与穿刺关系

骶管为硬膜外腔,硬脊膜囊下端平第二骶椎的下缘,自硬膜囊止端至骶裂孔的平均距离为 4.7CM。是硬膜外的最低端,所以是最安全的。但有少数人终止变异,可能前方即是硬膜囊。骶角下端到硬膜囊下端的距离;男性;5.7CM至7.5CM,女性;4.5---6.4CM这可作为穿入深度的参考值。临床不应超过3CM,囊在骶管内紧贴后壁而远离前壁,前部布满椎内静脉血管网,吻合丰富,血管固定不活动,后方较稀疏。故穿刺针前部潜行易出血。

四、定位方法

A:直接触摸法;两骶角之间

B:间接触摸法,尾骨尖法定位

首先以食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向上4---6CM,以拇指压此处突出标志即两骶骨角和第四骶骨嵴,然后在其中心触摸凹陷和裂孔,作十字切痕,作为穿刺点。C:表面定位法;大小三角法

从患者左右髂后上棘连线与骶裂孔中点形成一个呈倒等腰三角即大三角。下顶角即为骶裂孔,即小三角。黄氏总括为“三角形中有三角,三角下部是三角”。下丁角即为穿刺部位,此总括颇为简明易记。

D:丁氏垂线法

两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即骶2棘突中点),垂直向下连线8cm,即可扪及凹陷。

E;表面标志法

S2棘突中点到骶角连线中点的距离为5.7—7.5CM,即可从上到下沿正线定位。

F:5骨突定位法

黄氏采用5骨突定位,认为其骨性标志三角形的上角为骶中嵴末端膨隆处,三角形的两下角为左右骶角,在其下有两尾角与骶角呈正方形关系。因此在体表定位时这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五骨突,不管找到其中几个,都能找出穿刺点部位。J;臀纹末端与骶尾关节联合定位法

肥胖及局部变异者比较成功,俯卧位时臀纹末端及骶尾关节上方1—2CM 左右的凹陷处定位。

五、穿刺技巧

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屈曲,以5—10ml注射器手感操作较为灵敏,在选点处垂直进针0.5—1cm即能成功。肥胖患者骶角标志不清晰时,免去皮肤局麻造成的肿胀,直接穿刺更能增加成功率。在三角的骶裂孔中分三区,上区易失败,中区易成功,下部易麻醉不全。若骶孔较长细而狭窄时,斜入法针尖穿过黄韧带,进入骶管的行程比垂直进针要长,穿过韧带时的落空感明显一些。在通常垂直不能刺入骶管时,亦可在常规穿刺点上下左右少许移位,一般试穿均能成功。

穿刺成功四要素的标志:(1)落空感。(2)抽无回液回血。(3)推药无阻力、针芯无压缩回弹现象。(4)注药后组织无肿胀。如针头误入深部脂肪组织推药虽阻力不大,但可见皮下麻药积聚而轻微隆起。穿刺成功后用2%利多卡因7—8ml快速注入,注完后再回抽无液,即拔针,十分钟即可达到麻醉目的。六、不良反映及处理

骶管麻醉属于小范围麻醉,全身影响小,一般是安全的,但亦有少数病例在

麻醉过程中有中毒症状、出血、低血压,甚至全脊麻等

A.穿刺出血

在不良反应中出血比较常见,有人报告穿刺一次成功而出血者占26%,我在临床没有这么多,仅约0.6%。多发生在落空感不明显,穿刺较深损伤骶管内静脉丛。特别是碰抵骶管,在前壁推进,损伤和误入血管的机率较高。对回抽有血者立即退针改向上少许移位、试穿成功、回抽无血即注药,再有血者即放弃,改用局麻。对回抽无血,注药后有症状者,不能否认因回抽而产生负压,使血管壁阻塞了针口,形成单项活瓣。所以对穿刺不理想者,要边推边抽,发现有血立即停药拔针,以减少麻药进入、渗入血管引起麻醉不全,或中毒症状。

B.误入蛛网下腔引起全脊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脊髓末端一般平第二骶椎下缘,异常骶裂孔,裂口位置高,蛛网膜终室异常降低,穿刺进入蛛网下腔的机率就越高。附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预防全脊麻措施:采用穿刺点“宁低勿高”。尾骨尖向上5cm为宜,“宁直勿斜”,“垂直进针”。“宁浅勿深”,“入腔即停”。注药“宁少勿多”。注药7—8ml足够,“边推边抽”的原则进行。密切观察麻醉平面,若足大趾麻痹,活动受限,提示全脊麻的可能,作好抢救。

C.腰腧麻醉致特异性反应

罕见,救治不及时,后果严重。注药后出现脉缓BP0/0,昏迷H,P骤停

七、小儿肛门手术骶管麻醉的镇痛问题

1.采用静脉套管针、持续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肛肠外科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小儿骶裂孔清楚,容易辨认,骶管腔小,硬膜菲薄,神经纤细,骶管给药容易阻滞完善,能满足无痛、松驰的要求。持续骶管可重复注药,有效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危险。安全并发症少,特别是适用婴幼儿手术,有独到之处。

2.小儿术后镇痛的关键找准用药剂量

骶管内曲马多2MG/KG时镇痛效果,最为满意。附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48H无需镇痛者达60%。

它的优点在于:①痛苦小,在麻醉下,使病人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较局麻减少了反复进针,同时避开了疼痛敏感区,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痛苦。②进

针远离病灶,减少水肿、皮下淤血及感染机会。③效果好,麻醉完全,肛门松驰,术野清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④持续时间较长。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3.药物浓度和剂量:以往多以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为主。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具有对心脏神经毒性小的特点,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或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成人男性15~18mL,女性12~17mL,小儿按体重计算用量,老年或体弱者用量酌减。

4.给药完毕后要改换侧卧方向,以利药物向两侧扩散,使麻醉效果完善。

骶管麻醉

打骶麻时的几个问题 10,11月我打了20几个骶麻,有三个抽到血改打局麻了,有两个推药时阻力很大,打完后 有一小包块,凉凉的,明显感觉是药液积聚在那,总的来说我打骶麻只有80%的成功率。我有几个疑问:1.打骶麻找到骶骨裂孔最关键,可有时体表标志不明显,斑竹说臀沟纹头处,我用百度没查到,在解剖书上也没找到,我很想知道这位置,这里实在没有刁难发问的意思。2.打骶麻时安全第一,论坛中有人说推药时患者若有大母趾麻感应停止推药,很可能打到蛛网膜下腔,我没碰到过,是这样的嘛,还有有一个外科医师现专从事麻醉,他说刚推药时患者下肢有麻感应停止推药,我跟科主任将这事,他说只要回抽没抽到脑脊液就可以推药。3.从打骶麻图示来看,我觉得打时角度大些容易打到蛛网膜下腔,书上写的是45度左右,斑竹说的40度左右,医学是严谨的,斑竹这样说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能说说吗?最后说句由于本人笨拙,提的问题有可能觉得好笑,但我确实想学好打骶麻,因为骶麻比 局麻要减轻病人痛苦,请斑竹海涵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打骶麻80%的成功率有点低了,达到90%就过关了,达到95%就很熟练了。臀沟纹头的照片哪天我照一个发上来。大母趾麻感是麻醉平面有点高而不是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如果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就不是这种表现了,病人会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立即进入昏迷状态。至于进针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30°,有时候40°,有时候还20°,不一定角度小就容易进入蛛网膜下腔,因为从骶裂孔韧带到蛛网膜下腔还有一段距离,平均4.7cm,打骶麻一般用7号针头,长3cm,从皮肤到骶裂孔韧带最瘦的人也有2cm,遇到胖人,这3cm的长度连骶管腔都进不到。打了3、4千例,也就1例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回抽有脑脊液,停止操作,改为局麻。我的经验是有血液也不是绝对禁忌,退退针或换换地方仍然可以推药。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是最主要的。------------------靳新领 关于骶管麻醉的问题,我觉得讨论很多回了,我认为它的优点在于:①痛苦小,在麻醉下,使病人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较局麻减少了反复进针,同时避开了疼痛敏感区,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痛苦。②进针远离病灶,减少水肿、皮下淤血及感染机会。③效果好,麻醉完全,肛门松驰,术野清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④持续时间较长。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骶管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正确的定位,首先必须熟悉其解剖关系,骶裂孔的定位方法为:①骶裂孔是第五骶椎尚未愈合所形成裂孔,距尾骨尖4-5厘米;②骶裂孔顶端是第四脊椎脊突,左右有两个骶骨角,三者呈等边三角形;③骶裂孔的容积约25-30毫升; ④骶裂孔与两个髂后上嵴呈等边三角形;⑤蛛网膜下腔常至于第二骶椎,相当于两个髂后上嵴下1-2厘米,穿刺时针尖不能超过此线。 不成功的原因:①手感不好,无明显落空感即推药;②抽吸有回血;③穿刺落点位置不佳,上区易失败,中区易成功,下部易麻醉不全;④推药阻力较大;⑤反复穿刺,针眼较多,由于推药压力使麻药反渗入皮下。 不良反应:①穿刺出血在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多发生于体型瘦弱的患者,因启骶尾韧带较薄,落空感不明显,反复穿刺损伤骶管内静脉丛。对穿刺不理想者,要边推边抽,发现有血立即停药拔针,以减少麻药进入、渗入血管引起麻醉不全或中毒症状。对骶裂孔辨认不清时,不要盲目进针,更不宜反复穿刺。②误入蛛网下腔引起全脊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脊髓末端一般平第二骶椎下缘,异常骶裂孔,裂口位置高,蛛网膜终室异常降低,穿刺进入蛛网下腔的机率就越高。采用穿刺点“宁低勿高”,“宁直勿斜”,“宁浅勿

骶管麻醉

骶管麻醉 一、简介 骶管阻滞麻醉是将麻醉药品经骶裂孔注入骶部硬膜外的一种方法,是简单的单次硬膜外麻醉。正好位于督脉的腰俞穴部位,故有学者称其为“腰俞穴”麻醉。 适应范围广:下腹部手术,腹股沟疝手术,前列腺电切术,肛门肛管部手术,会阴部手术,如鞘膜积液,包皮环 特点:选点清楚,操作简单易行,松弛作用好,安全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 二、形态与变移 骶裂孔的形态、变异较大,宽度4MM----16MM,高度3MM---20MM,有人报告:骶裂孔形态多呈倒三角形(23%)、长方形(19.4%)、方形(11.3%)、亦有马蹄形(20%)、不规则形(15%)。有的无骶角、无骶裂孔、骶角不对称、尾骨骶化等变异。所有这些变异都会在骶管麻醉中造成障碍。还有一些肥胖病人根本摸不到任何标记。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的困难。骶裂孔狭窄或方向偏歪等变异又是穿刺失败的另一原因。故很多医生甚至麻醉专家谢荣也认为该部位穿刺成功率较低,约7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使用价值。 三、骶管内容与穿刺关系 骶管为硬膜外腔,硬脊膜囊下端平第二骶椎的下缘,自硬膜囊止端至骶裂孔的平均距离为 4.7CM。是硬膜外的最低端,所以是最安全的。但有少数人终止变异,可能前方即是硬膜囊。骶角下端到硬膜囊下端的距离;男性;5.7CM至7.5CM,女性;4.5---6.4CM这可作为穿入深度的参考值。临床不应超过3CM,囊在骶管内紧贴后壁而远离前壁,前部布满椎内静脉血管网,吻合丰富,血管固定不活动,后方较稀疏。故穿刺针前部潜行易出血。 四、定位方法 A:直接触摸法;两骶角之间 B:间接触摸法,尾骨尖法定位 首先以食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向上4---6CM,以拇指压此处突出标志即两骶骨角和第四骶骨嵴,然后在其中心触摸凹陷和裂孔,作十字切痕,作为穿刺点。C:表面定位法;大小三角法 从患者左右髂后上棘连线与骶裂孔中点形成一个呈倒等腰三角即大三角。下

浅析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

浅析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 发表时间:2015-09-11T10:12:59.2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林辉 [导读]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并讨论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的优势并对比。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60例。于手术前,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和气管插管骶管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麻醉效果情况。结果:在120例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89.00%,效果差者2.00%,效果一般者9.00%。骶管麻醉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76.00%,效果差者3.00%,效果一般者21.0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8)。结论:在对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骶管麻醉的方式,其两者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较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会更好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麻醉科收治的120例需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骶管麻醉组,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手术后询问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止痛效果(分为好、一般、差三个层次),了解硬膜外麻醉组和骶管麻醉组在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1.2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时,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有无对麻醉药物过敏史,以及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记录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用药后患者的意识情况、对疼痛的承受度。 1.3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效果差:患者给药后肌肉进行牵拉,患者反应极其明显,无法进行充分暴露术野。效果一般:对患者给药后牵拉患者肌肉,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但手术仍可以保证顺利进行并完成。效果好:对患者给药后,能达到非常理想的镇痛效果,全身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然后牵拉患者无疼痛感,手术治疗可以保证顺利进行。 1.4统计学方法通过两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用药后麻醉效果对比在120例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89.00%,效果差者2.00%,效果一般者9.00%。骶管麻醉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76.00%,效果差者 3.00%,效果一般者21.0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8)。 2.3硬膜外麻醉组和骶管麻醉组用药剂量、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效果比较通过两组比较分析发现,在用药剂量、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硬膜外麻醉组的优势明显高于骶管麻醉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1,0.002,0.009,0.013)。 3讨论 在妇产科中,对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是一个常见的手术操作,该操作创伤较大,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等。因此,在手术前,如何选择科学、安全、有效的在具体的麻醉方案对手术的成功进行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作用快,阻滞完善的特点,此外,复合麻醉量少且肌肉松弛良好,因为手术人员可以对患者轻松完成深部组织处理,减少了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以避免损伤邻近器官,而且可以减少因手术而造成的出血,有利于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腰硬联合麻醉能起到对脊髓麻醉效果好,起效迅速,肌肉放松完全等多项优点,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硬膜外导管注麻醉药物,增加麻醉水平和延长麻醉时间。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肌肉松弛止痛效果的应用是精确的,并能有效地起到止痛作用,腰硬联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次研究发现,作者通过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或者骶管麻醉的方式,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并对由选择不同麻醉方面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为相关专业人员对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基本特点有了更加细致、精确的了解和掌握,为手术进行子宫切除术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在子宫切除术过程中,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病人麻醉效果是不同的,在对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骶管麻醉的方式,其两者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较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会更好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参考文献 [1]邢相记,申家美,孟庆玲.观察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HR)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41-442. [2]赵燕敏,牟俊英,刘川鄂.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01):90-92. [3]殷福香.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180. [4]吴新海,龚琼,刘晓.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30):10-11.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学号:成绩: 项目总 分 评分标准得分 术前访视与核对20 1、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相关病史及禁食情况5分 2、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手术体位5分 3、关注患者脊柱及穿刺部位情况5分 4、辅助检查:尤其重视血凝情况5分 麻醉前准备20 1、麻醉机吸引器检查并处在待命状态5分 2、开放静脉并进行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5分 3、备好椎管内麻醉物品、抢救物品及气管插管物品5分 4、患者体位摆放与患者保护,穿刺点定位5分 操作40 1、穿刺时告知,并适时与患者沟通10分 2、无菌观念(口罩、帽子、洗手)及消毒范围10分 3、穿刺方法正确(正中入路为例)10分 4、操作结束时给试验剂量, 给足剂量并测平面10分 提问20 1、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与禁忌症 2、局麻药浓度与剂量的选择(给病例) 3、硬膜外腔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判断与处理 4、术后头痛防治原则 5、穿刺过程中出现神经根刺激征的判断与处理 备注:5选2题提问 总分 100 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者签名:

椎管内麻醉提问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有哪些? 2.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是什么?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有哪些? 4.为什么蛛网膜下隙阻滞会造成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有哪些? 6.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简述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8.如何鉴别脊髓早期损伤与脊神经根损伤?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如何?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 参考答案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为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但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2.椎管内麻醉能明显阻断外科手术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应用这些技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经费。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有:①下腹及盆腔手术;②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③下肢手术。 4.血压下降主要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的。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包括:①血压骤降使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拉内脏。 6.置管注意事项有:①导管已越过穿刺针斜口而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插时,必须将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否则会有针尖斜口割断导管的危险;②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肢体异感或弹跳,提示导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 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 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注意骶裂孔位置的检查,并做好思想准备。骶管的容积也大小不等,平均为20-30ml,若注射液的溶积超过30ml,药液可沿硬膜囊腔向上延伸和向四周扩张,受其影响面加深加大。骶管腔大量液体输入应注意其副作用。 骶骨背面中线处为骶椎骨棘突的融合体,呈一上高下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骶中嵴,骶中嵴两侧各有4个骶孔,在骶骨前面的叫骶前孔,在骶骨后面的叫骶后孔,中医学叫做"八髎穴"。骶孔内分别向骶前、骶后有骶神经穿出,

带你了解椎管内麻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6554911.html, 带你了解椎管内麻醉 作者:徐科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 椎管内麻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硬膜外麻醉、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三大类。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注入硬膜外间隙,使得脊神经根阻滞;腰麻是指将局部麻醉注入蛛网膜下间隙,使得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硬膜外麻醉与腰麻都是通过局部麻醉作用使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的麻痹,以便于手术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椎管内麻醉的两种麻醉类型各自的适用症、禁忌症及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1.蛛网膜下腔麻醉,多适用于2-3小时内的下腹部、下肢以及会阴等部位的手术麻醉,例如下肢手术、剖腹产术、痔疮切除术等手术的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脊柱畸形、脊柱外伤、脊柱结核、肿瘤、脑膜炎、休克、靠近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都不应该做蛛网膜下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当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⑴麻醉药物注射失败,注射的药物速度过慢或者调整的体位不当,可能需要重新麻醉或者更改麻醉方式。⑵血压下降较为明显,低血压的发生与麻醉阻滞范围的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⑶恶心、呕吐情况发生较多,是因麻醉导致循环抑制低血压引起的脑缺氧而导致的。 2.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腰麻的手术都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常应用于腹部、腰部、盆腔等部位的手术。同蛛网膜下腔的麻醉的禁忌症一样,此外,月经期女性、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都不应该选用硬膜外麻醉。⑴穿破硬脊髓。⑵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过量注射药物而产生的广泛阻滞,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感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骤停、心搏骤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⑶硬膜外出血导致的硬膜外腔出血,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却是硬膜外麻醉导致瘫痪的最主要的原因。⑷其他的导管拔出困难或者折断导致的血压降低、呼吸抑制情况的发生。 3.腰硬联合阻滞,顾名思义在腰麻的基础上再硬膜外置管进行麻醉,弥补了腰麻的阻滞时间不能满足手术需要,也弥补了硬膜外麻醉的阻滞不完善的情况。可以同一点进行麻醉也可以取不同的穿刺点进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禁忌症也包含了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可能发生的情况。 椎管内麻醉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般选取患者坐位或者侧卧位,患者背部与创面呈垂直,将患者腰部向后进行弯曲,使得棘突间隙能尽量地打开,以便于进行麻醉穿刺。拿腰麻来说,一般选取L3-4或L2-3间隙进行。首先定好位,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逐层进行浸润麻醉,可以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以选择直接穿刺或者侧入进行穿刺,脑脊液流出代表此次穿刺成功,在后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品。对于麻醉平面调控临床上常以皮肤的痛觉、温度觉测试阻滞平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学号:成绩: 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者签名:

椎管内麻醉提问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有哪些 2.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是什么 !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有哪些 4.为什么蛛网膜下隙阻滞会造成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有哪些 6.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简述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8.如何鉴别脊髓早期损伤与脊神经根损伤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如何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 】 参考答案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为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但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2.椎管内麻醉能明显阻断外科手术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应用这些技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经费。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有:①下腹及盆腔手术;②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③下肢手术。 4.血压下降主要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的。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包括:①血压骤降使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拉内脏。 6.置管注意事项有:①导管已越过穿刺针斜口而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

插时,必须将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否则会有针尖斜 口割断导管的危险;②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肢体异感或弹跳,提示导 管已偏于侧腔而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脊神经根损害,应将穿刺针与导 管一并拔出,重新穿刺置管;③导管内流出全血,提示导管已刺破硬膜 外间隙静脉丛,可用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如仍流血时,应 考虑另换间隙作穿刺置管;④为阻止硬膜外间隙内的药液回流入注射 器,可用胶布把注射器芯固定。 7.全脊麻的处理原则:①维持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如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速输液,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若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分钟后病人即可清醒;②如出现心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和严格采用试验剂量注药是预防全脊麻的重要措施。 8.脊髓损伤早期与脊神经根损伤的鉴别:①脊神经根损伤当时有“触电”或痛感,而脊髓损伤时为剧痛,偶伴一过性意识障碍;②脊神经根损伤以感觉障碍为主,有典型“根痛”,很少运动障碍;③脊神经根损伤后感觉缺失仅限于1~2根脊神经支配的皮区,与穿刺点棘突的平面一致,而脊髓损伤的感觉障碍与穿刺点不在同一平面,如颈部.上胸部.和下胸部分别低1.2和3个节段。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为:开始时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及及括约肌障碍,发展至完全截瘫。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 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 p ^ U8y(i E H y304249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cO F2B [0b304249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9g#f%K I n304249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注意骶裂孔位置的检查,并做好思想准备。骶管的容积也大小不等,平均为20-30ml,若注射液的溶积超过30ml,药液可沿硬膜囊腔向上延伸和向四周扩张,受其影响面加深加大。骶管腔大量液体输入应注意其副作用。 骶骨背面中线处为骶椎骨棘突的融合体,呈一上高下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骶中嵴,骶中嵴两侧各有4个骶孔,在骶骨前面的叫骶前孔,在骶骨后面的叫骶后孔,中医学叫做"八髎穴"。骶孔内分别向骶前、骶后有骶神经穿出,骶神经是一对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混合神经,临床也常配合骶疗法治疗常见疑难病症。骶后孔穿刺的位置是:骼后上嵴近中线1cm,再向上1cm为第一骶后孔(S1孔);S孔的正下方1.5cm,处为第二骶后孔(S2孔);骶裂孔的骶角向外1cm,再向上1cm为第四骶后孔(S4孔);S4孔与S2孔之间为第三骶后孔(S3孔)。爱爱医网x V k g'n;d ? 第二骶后孔水平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的终端,是骶裂孔穿刺深度的限制水平线,可以称做为"红色警戒线",若超过此线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自骶裂孔至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平均为4.7cm,最短为 1.9cm,所以特别对身材短小的病人作骶管穿刺,其深度要严格掌握和认真操。 ` c6M A { y304249骶管解剖显示,在骶管腔周围及两侧有腰骶部动、静脉和丰富的血管交通支,满至皮肤,深至会阴、盆腔之深部,与其它动、静脉会师。在骶管之前壁、侧壁有马尾神经终系和交感神经,两者为一种混合性神经其主要分支有骶丛神经、尾丛神经、阴部神经、骶孔神经臂皮神经和坐骨神经(S1\2\3支)等,多数伴随动脉分布,遍及腰骶、会阴、盆腔、直肠、膀胱、子宫、附体、前列腺、生殖器和皮肤。骶管内注入药物一部分被周围组织吸收入血进入血循环,绝大部分经骶管壁渗透浸润作用腰骶段血管、神经和附近组织器官及皮肤下神经丛。祖国医学认为,经腰俞穴或八寥穴治疗效应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强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脊神经根阻滞,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功能暂时消失,又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1.适应证与禁忌证 ⑴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 ⑵禁忌证:休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恶液质、严重高血压、高颅压、脑膜炎、脊柱畸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2.麻醉前准备 ⑴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 ⑵入室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安定10毫克。 ⑶准备好急救器具及药品。 3.操作方法 ⑴体位:取侧卧位,头前屈垫枕、背部贴近手术台边缘并与手术台平面垂直,双手抱膝,膝部贴腹和胸壁。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肛门会阴部手术亦可取坐位,如“鞍麻”。 ⑵穿刺点: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最高不得超过腰2-3,以免损伤脊髓。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3-4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

⑶穿刺方法:先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然后检查腰穿针与针芯是否匹配。在所选择的穿刺点棘突间隙中点做局麻,左手拇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皮肤进针,依次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和棘间韧带。待穿刺针固定,改双手进针,第一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硬脊膜外腔,第二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芯见清澈脑脊液流出,此为直入穿刺法。也可使用侧入穿刺法,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穿刺,穿刺针向中线倾斜,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突间孔方向进针,经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此法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人,棘突间隙不清的肥胖者或直入法穿刺失败的病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一般10-30秒注完后退针,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穿刺点,患者缓慢的改平卧位。 ⑷调节平面: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很多,如体位、用药剂量、浓度、容积、比重、注药速度、局麻药性能、穿刺针粗细、斜面方向、脊柱弯曲以及病人的病理生理如腹内压增高等。其方法是根据体位调节,针刺皮肤试痛后和观察运动神经麻痹情况来进行。用重比重溶液时,病人头端越低,麻醉平面越高。一般头低位不超过15度,麻醉平面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将头端放平,注药后15分钟阻滞平面固定。 ⑸常用局部麻醉药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 (总分:19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16,score:16分) 1.椎管内麻醉能够产生的效果______ 【score:1分】 【A】肌张力增加 【B】意识消失 【C】完全消除内脏牵拉反应 【D】反射活动消失 【E】痛觉暂时消失【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 2.下列手术不能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______ 【score:1分】 【A】阑尾切除术 【B】疝修补术 【C】痔切除术 【D】胃大部切除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半月板摘除术 本题思路:

3.下列不属于腰麻禁忌症的是______ 【score:1分】 【A】颅内压增高 【B】休克 【C】脊柱畸形 【D】不合作者 【E】老年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4.关于腰麻的方法描述中,哪项不对______ 【score:1分】 【A】取侧卧位,尽量使腰部后弓 【B】成人穿刺点只能选择在L3~L4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常规消毒、铺巾 【D】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 【E】有脑脊液滴出,穿刺成功 本题思路: 5.在腰麻注药后10min,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来调节麻醉平面中不对的是______ 【score:1分】

【A】取侧卧位,得到单侧腹部及下肢的麻醉【B】取头高足底仰卧位,得到双下肢和腹部麻醉【C】取头低足高仰卧位,麻醉平面逐渐上升【D】麻醉平面超过T8,会出现循环、呼吸严重紊乱【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取坐位,得到肛门会阴部的麻醉 本题思路: 6.硬脊膜外腔阻滞最常用于手术,除外______ 【score:1分】 【A】胃大部切除术 【B】肾盂切开取石术 【C】直肠癌根治术 【D】双上肢手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双下肢手术 本题思路: 7.下列哪项不是硬脊膜阻滞的麻醉药物特点______ 【score:1分】 【A】穿透性强 【B】弥散性强 【C】毒副作用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