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二○○八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概述 (5)

第三章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8)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2)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13)

第六章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15)

第七章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 (17)

第八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9)

第九章新项目准入条件 (21)

第十章公众参与 (22)

第十一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2)

第十二章困难与不确定性 (22)

第十三章评价结论 (23)

第十四章建议 (23)

2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由来

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包括五里园和安东园2个园区,分别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和东石镇。2006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晋江科技工业园区、泉州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和晋江东海垵开发区整合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前身为晋江市(五里)科技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为五里工业区,是晋江市产业经济组团的核心区域,自1998年建设以来,工业区发展迅速,期间共经历二期的开发建设(即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开发面积850hm2,已开发建设面积719 hm2,开发利用率为84.6%。区内已引进130家企业,现有企业投资总额突破50亿元,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发展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行业涉及食品、服装、电子、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也是为晋江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依托,推动晋江市经济新一轮建设。2005年晋江市政府决定调整五里工业区规划用地范围,在工业区原有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南拓展,增加规划开发用地面积11.87km2(即工业区三期工程),规划开发总用地面积达到20.37 km2,加上规划范围内保留村庄面积,规划区总面积24.91km2。受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月就重新规划定位后的五里工业区编制了《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福建省晋江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2006年1月)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为本项目)。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对规划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预测计算等结果,编制《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委托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评审。

1.2规划特点

规划方案于2006年编制,在此之前五里工业区已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本规划方案是在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整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是对规划区内已开发用地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规划开发用地的指导。该规划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

(1)规划区包括已基本建设完成部分(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和规划开发建设部分(五里工业区三期工程)所组成。

(2)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企业入住率高,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本次评价主要通过回顾性评价,找出工业区已建成部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五里工业区三期工程尚处于开发建设初期,大部分规划用地尚处于征地或土地平整阶段,在空间分布上,是本次规划环评的重点区域。

(4)规划区内涉及17个村庄,规划实施后将保留区内绝大部分村庄用地,形成“园中村”的格局。因此对工业区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本评价在规划布局分析上应重点考虑的对象。

1.3评价内容和重点

1.3.1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对规划内容分析,以及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已实施部分的回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制约规划实施的环境要素;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识别、分析和预测;提出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以及降低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开展公众参与调查;提出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遇到的困难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等。

1.3.2评价重点

(1)调查工业区已开发建设现状,查清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2)分析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对规划目标的实际支撑能力。从环境保护角度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调整。

(3)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后对安海湾海域环境的影响。

(4)通过对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及安海湾环境容量分析,研究提出合理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和分配要求

(5)提出规划调整优化方案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1.4环境保护目标

1.4.1水环境

(1)规划区污水汇入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安海湾水质达到GB3097-97二类标准,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规划范围内的排洪渠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Ⅴ类标准。

(4)坝头溪、加塘溪和梧垵溪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Ⅴ类标准。

1.4.2大气环境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保证规划区内及周边的村庄等环境敏感点人居环境不受污染影响。

区内涉及村庄有林口村、张前村、小浯塘村、曾林村、灵水村、可慕村、林格村、英塘村、大布林村、小布林村、大山后村、后林村、田坑村、坝头村、上宅村、马坪村和力争村(垵内)17个村庄,涉及人口约3.8万人。

区外村庄主要包括可慕村、社坛村、坝头村、马坪村、古厝村、菌边村等村庄,涉及人口约1.5万人。

1.4.3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保证本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规划实施过程不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1.4.4生态环境

①海域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滩涂、潮间生物机生态系统;海水养殖。

②陆域生态环境

规划区范围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敏感目标,主要生态保护目标包括区内的植被群落和耕地。

表1环境保护目标

- 3 -

1.5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表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一览表

注:1、《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规划》(2005~2020年);

2、《晋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2010年);

3、《晋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年);

4、《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4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二章规划概述

2.1工业区开发现状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安海镇和永和镇交界处,距离晋江市区4km。工业区于1998年动工建设,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开发区,原规划开发建设面积为8.5km2,历经二期的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开发。三期工程位于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南部,规划开发面积11.87 km2,目前尚处于开发初期,大部分土地处于征地和平整阶段,有9家企业在建。

工业区一、二期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①工业区与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之间的排污干管和污水提升泵站尚在建设,工业区污水排放对周边地表水体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②工业区内的污水提升泵站和排污管网有待完善。

③区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尚未纳入工业区排污系统,污水排放附近排洪渠,对周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④由于区内燃气工程实施较迟,部分企业自行配备燃煤、燃油锅炉,这与工业区规划要求不符,也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⑤工业区产业定位与晋江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规划要求相符,但未明确规划产业的准入条件,在具体项目企业引进过程中,存在个别企业污染较大。

⑥安平水厂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区内企业生产需要。

表3规划区开发利用情况

- 5 -

2.2规划的目标和定位

规划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目标是努力构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3规划范围和规模

(1)规划范围:东临佘马公路,西面至可慕村、曾林村,南到大深公路,北侧隔规划的繁荣大道与规划的晋江行政中心相接,规划面积24.91km2。

(2)规划年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15年。

(3)用地规模:2491.14hm2。

(4)人口规模:27.6万人。

(5)产值规模:400亿元。

2.4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布局

2.4.1产业结构

工业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等一、二类工业为主,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投资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精细化工、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

2.4.2功能分区

规划红线范围内面积为2491.14hm2,其中规划开发用地2037.4hm2,保留村庄用地面积453.74hm2。规划开发用地中工业用地1072.84hm2(占52.7%),其中89.4%为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959.50hm2;居住用地118.21hm2(占7.7%);市政公用设施、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绿化等用地846.35hm2(占39.6%)。规划功能分区详见表4。

2.5相关专项规划内容

规划方案主要涉及给排水规划、雨水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

(1)给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由安平水厂和胜康水厂联合供水。胜康水厂作为规划区主要的供水水厂,水源取自溪边水库,设计供水能力为15万吨/天。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拟排入晋江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安海湾。

(2)雨水工程规划

6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雨水管道系统采用重力流排放方式。工业园区雨水管渠按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结合道路竖向设置,雨水先排入区内排洪沟,再排至园区外溪流河道。

表4规划用地平衡表

(3)燃气工程规划

区内燃气管道采用中、低压二级系统,生活用气经中低压调压站降压后进入低压管道系统供给用户。工业及公建用户采用中压一级系统供给,通过设置箱式调压器等方式自行调压。燃气管道沿道路东南侧呈环状布置。

(4)道路交通规划

园区对外交通干线主要以“二横两纵”的井字型道路为主,分别是:泉安公路、大深公路、佘马快速公路和灵石公路。规划区内路网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三级。规

- 7 -

划区内设公交站1个

(5)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在工业园区设3个环境卫生管理站,设45座公厕和13个垃圾收集点。

(6)环境保护规划

①工业园区地面水域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控制,排入水域的污水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②工业园区地面环境质量控制共分为二类区:

一类区控制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一级,控制的噪声环境质量标准为1类,实行范围为大部分居住公建区。

二类区控制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二级,控制的噪声环境质量标准为2类,实行范围为大部分工业区。

③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无污染工业,要实行园区内汽车尾气的监测和治理。

④园区污水应排入市政污水系统,经处理达到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排放。

第三章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3.1海洋环境

3.1.1海水水质

安海湾北部水体为缺氧状况,COD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镍均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内各测站无机氮全部测站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南部及湾口海域水质较好,除无机氮外,铜、铅、锌、总铬、六价铬、镍、氰化物、石油类等指标均符合海水二类标准。

3.1.2海洋沉积物质量

硫化物除湾口测站外,湾内均超过二类沉积物标准,湾中部测站铜超二类标准,其它各测站重金属项目指标均可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

3.1.3生物质量现状

以牡蛎监测生物质量的数据表明,各种污染物浓度湾内明显高于湾外,除总汞和砷及三个测站的粪大肠菌群符合一类标准外,其它数据全部超标,其中各站镉及湾内东石港铅、铬、铜与石油烃受污染最为严重,全部超二类标准。

8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以沙蛤监测生物质量的数据也表明了安海湾生物受到重金属铅、铬、砷污染,铅、铬、砷数据超一类标准,污染指数P i(铅)高达11.1,砷和铬分别为2.22、1.58;铜、总汞、镉和石油烃测值尚符合一类标准。

3.1.4底栖生物生态现状

安海湾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均匀度、丰度均偏低,并呈现从湾内到湾外逐步升高的趋势。

3.2地表水环境

坝头溪、梧垵溪、加塘溪和区内排洪渠水质现状较差,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COD Cr、氨氮和石油类;而各监测断面中铜、锌、六价铬和镍等重金属浓度很低,均符合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要求。

对比2003年监测数据,工业园区内排洪渠、坝头溪和加塘溪水质从根本上未发生改变,水中的COD、溶解氧、氨氮、石油类等指标依然超标严重。

3.3大气环境

各监测点SO2、NO2、TSP和PM10评价指数I i值均小于1,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9%~47%,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低,指数0.01~0.87,其中苯和二甲苯浓度测值多为未检出,各测点三苯浓度均能符合评价标准;可慕村点位甲苯浓度相对较高,最高小时浓度达到0.87,主要是因为该点位靠近可慕制革集控区,周边制革和染整企业较多,空气中三苯浓度受制革企业和染整企业涂饰废气影响较大。

结合区域以往(2002年和2006年)监测数据对比,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不大,各常规监测指标仍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大气环境常规指标浓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

3.4声环境

工业区已建成区(一、二期工程)声环境现状良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三期工程大部分区域基本处于自然噪声影响下,大多数测点符合2类标准;而大山后和布林村受施工噪声影响明显,周边区域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噪声测值超标现象严重。区域交通噪声污染明显,各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超过4类标准。

- 9 -

3.5地下水

规划范围内,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根据监测调查结果,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良好,各测点评价因子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适合居民生活饮用,且绝大部分测值达到地下水Ⅰ类水质标准要求。

结合区域以往地下水监测结果分析,区域地下水水质质量良好,符合居民饮用标准;五里工业区开发建设未对区域地下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3.6土壤环境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低,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除铅指标外,各点位的铜、铬、锌、镍基本符合一级标准。

区域土壤中金属浓度低,历年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五里工业区开发建设未对区域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3.7生态环境

规划区北部为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该地块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以人工生态植被为主。规划区内待开发用地主要为工业区三期工程,集中在规划区南部,本节重点分析该区域陆域生态环境现状。

区域土地现状包括耕地、林地、园地、村庄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为59%;其次为村庄建设用地,占24%,园地占6%,林地占2%。规划区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生态敏感目标。区内大部分耕地抛荒和闲置现象较为严重;林地以经济林为主,占70%,主要为龙眼树、芒果树等。

评价区域内代表性植物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林植被,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松科、豆科、木麻黄科、桑科、茜草科、芸香科等与亚热带季雨林相近的热带、亚热带科属。以相思树、马尾松和芒萁骨群落分布最广,常见的有相思树-马尾松-鹅掌柴群丛,相思树-桃金娘-芒萁骨群丛。经济林中以龙眼树分布面积最广。区内植被以乔木为主,草本、灌木为伴,总体植被覆盖率约60%,除路网、建设用地和林地外,缓坡杂地以及弃耕地多分布区域典型的小飞蓬、白茅等杂生灌草丛,未见大面积裸露地表。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草本、乔木、灌木和农田植被等。

10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8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区域主要环境制约问题是水环境污染问题。规划实施的制约性因素主要包括

(1)污水处理工程不完善

①远东污水处理厂至五里工业区排污干管尚在建设,预计2009年初实现通水,目前区内污水尚无法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②污水处理厂规划的白沙头尾水排放管道尚未建设。过渡期排污口设在安海湾湾内,湾内污染严重,已无环境容量,对规划方案的实施直接形成制约。

③污水处理高峰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面临考验。

五里工业区、安海镇和东石镇区等区外排污干管即将完成铺设,随着安东工业区和五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污水处理厂将迎来污水处理的高峰期。污水处理厂现有规模将不能满足区域污水处理需要,将制约规划的实施。

区域污水处理工程不完善,是规划实施的主要制约性因素。

(2)规划区内耕地多,建设用地少

规划区面积大,区内涉及耕地多,可供直接建设用地少,规划实施征用耕地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并且遵照《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执行。目前区内尚有约291公顷耕地需办理相关转用手续。农地功能调整和土地置换是制约本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江市人均耕地0.028公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37公顷/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区域土地资源紧张,制约本规划的实施。

(3)区内村庄对规划的制约

规划方案保留区内大部分村庄,区内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交错布局。为保证区内居住区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居住区周边不宜布置废气型和噪声影响较大的企业;居住和工业用地混杂的布局方式限制了工业项目引进和企业的选址。

规划实施需要征用规划区内耕地,导致村庄农民失去耕地,影响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同时征地和拆迁可能引发失地农民的不满,产生社会矛盾。

(4)区域水资源缺乏

晋江市属贫水区,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为460立方米,仅是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13%。水资源缺乏是晋江市区域发展共同的制约因素。五里工业区规划发展电子、鞋服等低用水型企业,水资源制约性相对较小。目前工业区主要供水水厂胜康水厂正在建设,水厂的供水能力和建设进度将直接影响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 11 -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4.1水资源承载能力

通过对晋江辖区供需水量平衡调查分析,晋江市属贫水区,区内用水70%靠从晋江引水补给,遇特枯年,2010年区域通过供水工程引水,可以满足晋江市辖区内用水需要;2020年,区域城市供水缺口较大。

五里工业区是晋江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区内规划入驻企业为低耗水型或不耗水型工业企业,近期需水量为5.6万吨/天,远期为8.3万吨/天。规划水厂供水能力能满足规划实施需要。

4.2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①从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分析,工业区拟开发的土地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②五里工业区已开发多年,规划区范围涉及耕地面积较大,占规划面积的51%。目前区内的基本农田已全部完成调整和置换,大部分耕地也已逐年、分片完成调整。规划实施后,晋江市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08公顷/人,灵源街道、安海镇和永和镇人均耕地面积分别减少0.008公顷/人,0.002公顷/人和0.005公顷/人,灵源街道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比例较大。晋江市耕地资源下降迅速,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省的49%、全国的20%、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的35%。本规划方案实施,对耕地后备资源少的晋江地区,将进一步增加区域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

③随着规划实施,将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同时也削弱农业的发展。规划的实施应严格按照国家、福建省和泉州市的相关要求,依法办理农用地的征用手续,落实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再就业问题。

4.3水环境承载能力

安海湾湾口、湾外环境容量间较大,污水处理厂排污量达到设计规模,尾水于湾口外规划排污区排放时,COD排放量未超过海域的环境承载力。

4.4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五里工业区规划发展低污染和轻污染企业,并采用天然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区域环境容量大,完全可以支撑规划方案的实施。

12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5.1水环境影响

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规模达到16万t/d,尾水于湾口外规划排污区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增量基本在0.50mg/L以下,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值约为0.60mg/L(低平潮期),污染物排放对海域影响较小。在事故排放时:高平潮,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的区域在排放口附近海域,并向两侧湾内、湾外的方向依次降低。随后,污染物随着落潮流向南,湾外的方向迁移扩散,在低潮时,浓度增量最大值约为2.7mg/L 左右,浓度增量大于1.8mg/L的区域约为3.1km2,安海湾口门附近海域的浓度增量约为2.3mg/L左右,仙景东侧海域的浓度增量可达1.7mg/L左右,小伯屿北侧海域浓度增量约为0.5mg/l,影响很大。

安东工业区内华懋电镀集控中心废水处理达标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管道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铜、氰化物、六价铬等污染物的浓度增量基本在1μg/L以下,最高值约为1.5μg/L(低平潮期),可见正常排放其影响较小。

5.2大气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随着区内燃气工程的完善,现有燃煤和燃油锅炉将逐步被淘汰,燃料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不大。制鞋、机械等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艺废气,工业区应在企业引进时,做到合理布局。企业厂址选择应远离居民区,并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与居民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工艺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5.3声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噪声源为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

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内声环境现状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实施对该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根据预测结果,工业区三期工程的近、远期的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9.6dB、60.1dB,近期区域昼间噪声值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远期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略微超过2类标准。工业区规划入住无污染和轻污染的工业企业,拟进驻企业均非噪声污染型企业,在加强企业高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消声降噪后,各企业厂界噪声基本能达标。

- 13 -

规划实施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但周边区域受交通噪声影响依然严重。

5.4固废处置分析

工业区固废通过建立专门结构进行管理,随着园区垃圾收集、运转系统的逐步完善,通过采取综合利用和分类收集、处置原则,可以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5.5生态环境影响

(1)工业区开发建设对大区域范围的植被自身群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园内绿地点、线、面结合,有利于促进现有较为单一的生态环境向多功能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开发引起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而且流失掉的泥沙作为一种污染物排向施工场地以外的环境,影响局部生态系统或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措施和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

(3)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提高本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不会对区域防洪、排涝造成不良影响。

(4)待开发区域用地类型主要为农田、林地和村镇建设用地,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但当工业园区建立起来之后,这个农业生态系统将会被彻底改变成为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A)植被种群变化大,农田林地将全部消失,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将取而代之;(B)区内人口大量增加;(C)改变地表覆盖层,可渗透的耕地大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增加降雨的表面径流量,减少该地区的水的补给量;(D)景观发生变化,形成现代型生态工业园区的人工景观;(E)人流、物流变化。

5.6社会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当地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劳动者构成比例将会发生变化: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三种产业中的比重将会提高。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将会较大增长。规划的实施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当地的工业产值,促进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规划实施后,区内村庄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医疗卫生状况和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本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工业园区的开发占用大面积的耕地和园地,园区开发过程中应考虑为失去耕地的村民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在政策上应有倾斜和扶持,支持村办企业、房地产和

14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区兴办的各企业应尽可能吸收当地富余农民劳动力,优先安排劳动就业。工业园区建设单位应帮助解决因耕地被征用而需要安置的农民的出路,确保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以维持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减轻生态压力。

在工业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落实减缓征地拆迁影响的各项措施,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第六章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6.1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规划方案与《晋江市环境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冲突,有待调整;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晋江市生态功能区划》、《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等其它规划均无冲突。

6.2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6.2.1规划定位和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规划定位与产业结构符合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总体合理。但规划区内不适宜发展废气型和耗水型企业,应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限制精细化工和人造革行业发展。

6.2.2规划规模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五里工业区规划发展低污染和无污染企业,且入驻企业为低耗水型或不耗水型企业,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水环境、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规划规模基本合理。规划实施,需征用大面积的耕地,对区域农业生产将造成一定的冲击;规划水厂供水能力能满足规划实施需要,但远期晋江供水量存在缺口,需通过提高金鸡闸引水工程供水量和全面实施区域节水措施,发展节约型社会,以解决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6.2.3规划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工业区充分考虑区内村庄和各功能用地之间的关系,居住和公共设施依托现有村庄进行建设;工业用地采取集中布置的原则,并与其它各类用地之间均设有绿化防护带,以降低影响,规划总体布局合理。

6.2.4排污工程规划

- 15 -

工业区污水规划纳入远东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符合区域污染综合整治和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远东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能够满足“三镇两区”排污需求,排污口设置符合《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要求。但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规划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①规划未提出中水回用规划;②规划未对2010年处理规模提出规划,建议根据晋江市总体规划要求,2010年处理规模应达到10万t/d,以满足污水处理需要。6.2.5规划目标的环境可达性分析

(1)水环境目标

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污水管网基本形成,在三期工程开发过程中将配套并完善规划区内的污水收集系统;工业区与远东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干管已大部分完成铺设,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可以实现。

根据《晋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中提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的规划要求。工业区开发建设,带动区内村庄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率可以达到规划要求。工业区内保留村庄较多,且房屋分布密集,道路狭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庄内排污系统的完善将是今后开发建设的难点之一。

在落实晋江市“退二进三”战略、泉荣远东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等各项环保措施后,安海湾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湾内三类水质达标率为67%,湾口二类水质达标率100%是可行的。

(2)大气环境目标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入住企业以一、二类工业企业为主,规划使用清洁能源。随着工业区燃气管道的完善,区内现有的锅炉将逐步淘汰。部分企业(如精细化工、制鞋和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艺废气,主要为三苯等有机废气,废气排放量较小,经收集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工业区开发建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大气环境目标可以实现。

(3)声环境目标

规划区周边三面紧邻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是区域主要的污染源,除道路沿线局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差外,工业区内绝大部分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规划区内工业用地与其它各类用地之间设有绿化防护带,可有效降低工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区内大部分区域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但受交通噪声影响,区域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较难实现。

(4)固废产生和处置

工业区通过对区内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进行分类管理,晋江市生活

16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垃圾的焚烧处理工程已建成,随着园区垃圾收集、运转系统的逐步完善,通过采取综合利用和分类收集、处置原则,可以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第七章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

规划方案的定位、规模、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布局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7.1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发展精细化工和人造革行业

规划的产业结构总体合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但精细化工行业多为废气型污染企业,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引进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产品包括聚氨酯、氯化橡胶、纺织染整助剂等,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成分较多。五里工业区与晋江主城区相邻,区内及周边居民点较多,工业区后续开发中应不宜再引进类似企业。

另外,规划产业结构中并未对制革行业提出要求。作为制鞋和休闲服装的上游产业,在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开发过程中,已引进部分PU人造革生产企业。这类企业属耗水型企业,且生产过程中污染较大,这与工业区规划发展定位不符。

本评价建议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取消原产业结构中的精细化工行业,同时对包括人造革在内的制革行业提出限制要求。

7.2明确阶段发展规模和发展时序

规划未对近、远期的发展规模进行明确。本评价结合规划实施情况和规划时限,提出阶段规划发展规模和时序建议,具体如下:

(1)近期(2010年)

目前工业区已平整土地主要集中在上宅北路以北。建议近期先开发上宅北路以北用地,同时重点对区内已开发用地的污水管网、燃气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加快区内村庄的改造工作。近期规划面积1932.52ha,其中工业用地638.24 ha,预计区内污水量将达到3.6万t/d。在发展时序上,要求五里工业区在2009年6月完成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全部污水管网和提升泵站的建设;2010年完成近期开发用地内全部污水管网和燃气工程管网的建设,淘汰区内现有的燃煤和燃油锅炉。

(2)远期(2015年)

完成规划红线内全部面积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村庄的改造工作。远期规划面积达

- 17 -

到2491.14ha,其中工业用地1072.84ha。预计远期区内污水达到5.5万t/d。在发展时序上,应结合区内的开发建设,优先考虑工业区污水管网和燃气工程的配套建设,其次再考虑对区内村庄的改造。

规划方案应明确阶段发展规模和时序,各阶段的开发规模应与远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相协调,区内的开发时序应结合规划的制约性因素,分轻重缓急制定实施。

7.3调整和完善环境功能规划

(1)建议将流经工业园区排洪渠区划为V类地表水体,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

(2)建议将工业园区内的居住共建区划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3)建议将工业园区内工业用地划为3类噪声适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居住共建区划为2类噪声适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交通主干道两侧区划为4类噪声适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类标准。

7.4补充水土保持和村庄改造等相关规划内容

(1)补充水土保持规划

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补充水土保持规划内容。

(2)补充拆迁安置内容

规划方案未涉及拆迁安置相关篇章,在规划修订时应根据国家、省、地方有关政策补充相关内容。

(3)补充区内村庄改造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内容

本规划方案不是单纯的工业区规划,规划区内保留村庄较多,且规划区位于晋江市规划城区的范围,地理位置的特殊,做好区内村庄改造工作,是促进区域城镇化建设,实现工业和区内村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规划方案中补充对区内村庄改造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

18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濉溪河段,全长为13.4公里,濉溪属金溪水系,在袁庄注入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建宁县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景色优美,素有“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等美誉。 二、设计任务与规模 设计任务:本项目旨在于利用现状滨水自然基底、结合原有和设计防洪设施,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整治提升,充分发挥建宁县的特色和文化,塑造一个集生态、安全、自然、科教、玩赏、休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走廊。 设计规模:本项目起点位于建宁县渡头大桥,终点为建宁县高沙洲,改造设计河道总长13.4公里,本项目将结合建宁县的历史文化和现有的自然景观,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方式,对河道沿线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力求实现水系、道路和绿化三通,打造安全、生态、自然、优美的建宁县安全生态水系示范河段。 三、相关规划及解读 1.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市域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项目区定位为安全、生态、自然的示范河段。本项目属于建宁主要重大河道。根据区域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生态区应加强公园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强化和提升生态功能。设计将对区段进行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河道两侧设置滨水步道的同时进行生态净化涵养,并对其中的农田耕地进行保护及提升。

2.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建宁县将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和客家祖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故项目将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功能区,延续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革命文化精神。 3.《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形成“一带、四廊、多斑块”的绿地系统结构。促进中心城区周边山体生态绿地相融,内外联动、共同交织渗透。 (1)一带:纵贯濉溪溪河沿岸的滨河绿地。 (2)四廊:四条连接建宁县城区绿色交通廊道,包括西部快速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和江滨路。 (3)多斑块:城区和组团之间的生态控制斑块。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濉溪生态绿廊,连接濉溪水源保护区与下游河道。 4.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景观风貌与城市设计规划构建“一带、五楔、多廊道”的景观结构。 (1)“一带”是指贯穿中心城区的沙溪景观带。 (2)“五楔”是指依托城区周边的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绿地,构建五个大型山体景观绿楔。 (3)“多廊道”指以道路或控制绿化带为依托,规划多个城市中心区节点和自然山体背景之间形成的景观廊道。根据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的规划定位,设计依托河道宜打造生态滨水型景观,串联区域内的生态节点,形成连续的生态绿色链条,同时满足周围人们郊野游憩、休闲、亲水等功能需求。 四、基地分析 (1)溪水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当我们心中梦想努力奋斗时,梦想也会离我们更进一步,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中考资讯! 2019年福建晋江中考录取分数线 今日,晋江市2019年高中阶段一级达标中学招生切线举行。 晋江一中:8A1B 532分优 养正中学:8A1B 530.5分优 季延中学:8A1B 529.7分良 今年晋江按一级达标中学招生的共有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侨声中学、南侨中学、毓英中学、英林中学、晋江二中等八所学校,计划招生5000名,其中,统招生名额1850人、定向生2500人、自主招生650人。值得注意的是,省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须达到12分以上(含12分)。 普通高中(第一批次) 9600名[4290(统招)+2500(定向)+1010(自主招生)+100(国际班)+1700(民办)] 示范高中、一级达标中学 晋江本市:5000名[1850(统招)+2500(定向)+650(自主招生)] 晋江一中(代码:11901):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养正中学(代码:11902):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季延中学(代码:11904):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侨声中学(代码:11908): 700名[250(统招)+350(定向)+100(自主招生)] 南侨中学(代码:11905):600名[200(统招)+300(定向)+100(自主招生)] 毓英中学(代码:11906):600名[250(统招)+300(定向)+50(自主招生)] 英林中学(代码:11916):500名[200(统招)+250(定向)+50(自主招生)] 晋江二中(代码:11934):500名[200(统招)+250(定向)+50(自主招生)] 养正中学国际班 (代码:81902):100名 二级达标中学 2800名[ 2440(统招)+360(自主招生)] 平山中学(代码:21927):400名[ 355(统招) +45(自主招生)]。 磁灶中学(代码:21919):400名[ 345(统招) +55(自主招生)] 首峰中学(代码:21940):400名[ 355(统招) +45(自主招生)]。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二○○八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概述 (5) 第三章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8)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2)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13) 第六章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15) 第七章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 (17) 第八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9) 第九章新项目准入条件 (21) 第十章公众参与 (22) 第十一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2) 第十二章困难与不确定性 (22) 第十三章评价结论 (23) 第十四章建议 (23)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由来 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包括五里园和安东园2个园区,分别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和东石镇。2006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晋江科技工业园区、泉州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和晋江东海垵开发区整合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前身为晋江市(五里)科技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为五里工业区,是晋江市产业经济组团的核心区域,自1998年建设以来,工业区发展迅速,期间共经历二期的开发建设(即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开发面积850hm2,已开发建设面积719 hm2,开发利用率为84.6%。区内已引进130家企业,现有企业投资总额突破50亿元,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发展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行业涉及食品、服装、电子、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也是为晋江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依托,推动晋江市经济新一轮建设。2005年晋江市政府决定调整五里工业区规划用地范围,在工业区原有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南拓展,增加规划开发用地面积11.87km2(即工业区三期工程),规划开发总用地面积达到20.37 km2,加上规划范围内保留村庄面积,规划区总面积24.91km2。受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月就重新规划定位后的五里工业区编制了《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福建省晋江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2006年1月)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为本项目)。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对规划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预测计算等结果,编制《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委托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评审。 1.2规划特点 规划方案于2006年编制,在此之前五里工业区已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本规划方案是在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整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是对规划区内已开发用地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规划开发用地的指导。该规划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5)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9)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11) 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8)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2)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3)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7)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9)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0) 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54)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6) 第十七章附则 (59) 图纸目录 (60)

前言 陈埭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环境与形势也对陈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观97版总规,一方面其未能很好预测陈埭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施中差距较大,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执行,使得近几年来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相对缺乏规划指导、管理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陈埭城镇发展规模迅猛,远远突破了97总规的预测,规划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晋江市域概念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面规划的编制,陈埭城镇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路,同时滨海大道、晋江大桥、双龙路延伸线、仙石污水厂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确定、落地,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统筹思路和条件。为此,陈埭镇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受陈埭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我院从2004年5月开始现场调研、主要专项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2004年12月对专项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2005年3月提出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并与陈埭镇和市建设局进行了讨论、沟通与协调,2005年6月,完成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9月,进一步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等单位的意见,2005年12月24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会,并获得较高评价,原则通过,针对专家提出的深化修改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本成果,现提交陈埭镇人民政府予以上报审批。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年)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2年-2015年) 建设规划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 十一五期间,永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以稳定提升粮食基础产业为前提,在特色种植基地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户经营组织化等方面典型示范初显成效。2011年,永安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永安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永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意见》,编制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0多万亩,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区、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 (二)自然资源 永安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市土地面积441.1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68.97万亩,占总面积83.6%,耕地28.12万亩,占6.37%,水域6.86万亩,占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万亩,占8.47%,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海拔高度为150-1705.7米,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3-19.2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降雨量1484-2040毫米,日照充足,区域生物生长量较高。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100.7万亩,竹林面积10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居全省第一位。境内水系丰富,流量充沛,主要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的、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最终方向,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集群的指导下,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从目前的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看,各种产业园区确实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晋江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对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决策参考资料,中商产业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分析,对充分发挥晋江市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关于功率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力做功的功率越大 B.当轮船航行时,如果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合外力为零,所以此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零 C.从公式P=Fv可知,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可以随速度的不断增大而提高 D.能量转化的多少可用功来量度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苹果,从离地面H高的树上由静止开始下落,树下有一深 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当苹果落到坑底静 止时,其机械能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3、如图所示, A. 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 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 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损失的重力势能较少 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损失的重力势能较多 4、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 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 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如右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 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 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9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

课程设计初稿

一、背景情况 牛奶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牛奶的营养含量也成为了人们购买是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的改善。据市场调查的数据52%的人认为一日三餐中必须选择牛奶来摄取,营养物质。于是牛奶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液体奶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纵观2009年的中国乳业,在市场的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乳品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且市场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的常温奶总体销售额增长率为2%,其中花色奶保持不变,白奶、儿童乳饮料和高端奶分别有6%、3%、9%的降幅,乳饮料和功能奶分别小涨3%和4%,而儿童奶则高涨56%.由此可见,儿童奶产品已经成为常温奶产品中销售涨幅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新兴种类之一。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物流网络规划》这门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并且了解福建省9地市的大致物流情况。此次课程设计的对象是长富乳业,我们小组从其中42中产品中选取了“儿童巴士鲜奶”这一种产品进行相应研究,其他产品类似。 二、物流需求预测 (1)根据福建省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州市人口约为711万人;厦门市人口约为353万人;莆田市人口约为277万人;三明市人口约为250万人; 泉州市人口约为812万人;漳州市人口约为480万人;南平市人口约为264万人;龙岩市人口约为255万人;宁德市人口约为282万人; (2)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其中0~14岁儿童所占人口比例为16.5%,将这个比例应用与福建省的9地市; (3)长富乳业在福建省的知名度较高,根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福建省消费的全部奶制品,其中长富乳业的产品占有30%的比重; (4)我们小组还参考了不同学院老师的建议(包括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并且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为方便计算简化了数据; (5)得出福建省9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为: 福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28440盒; 厦门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4120盒; 莆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080盒; 三明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000盒; 泉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32480盒; 漳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9200盒; 南平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560盒; 龙岩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200盒; 宁德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280盒。 三、物流方案设计 (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设计 我们小组采用了CFLP方法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 (1)CFLP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环境: 特点:CFLP(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与最优化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是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但只要处理得当,获得的可行解与最优解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化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启发式方法是仅次于最优化规划技术的选址方法。 应用环境:当配送中心的能力有限制,而且用户的地址和需求量以及设置多个配送中心

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城市总体规 戈I」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 — 前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 签。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七章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三明旅游总规(永安部分)

三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永安部分) 第六章目标与战略 第一条目标定位 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 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 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 三明旅游正处于由区域旅游地向国内旅游目的地的转型期,打造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是三明旅游的近期发展目标,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是三明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以生态休闲体现三明旅游的个性特征,以山水安养体现三明旅游的发展重点,以寻根朝圣体现三明旅游的文化基底。 第二条功能定位 三明城市的功能定位:海峡西岸旅游区中心城市之一。 使三明成为省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海峡西岸旅游区的中心城市。 三明旅游的功能定位:以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海峡旅游纵深推进的桥头堡和平台。 第三条产业定位 1、海峡两岸互动的交流产业:加强与台湾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台海局势的健康发展。 2、城市品牌打造的形象产业:利用三明拥有极其优良的旅游资源,建设三明的城市品牌,打造国内旅游目的地,提升三明的城市品牌形象,争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3、产业结构完善的优化产业:利用旅游业作改善三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高的产业结构,协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极大优化三明的产业结构。

4、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旅游业具有较大的社会带动效用,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的战略下,旅游业应打造成为三明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四条总体目标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整合水上丹霞、绿海洞天、温凉泉乡、地质奇观、乡野田园等原生态类和闽人源、闽江源、客家源、长征源、理学源等源头类优势资源,形成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旅游业成为三明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和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 第五条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2008-2010年):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 到2010年,三明游客接待量800~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5%~6%。 引导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以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转变。推进客源市场稳步增长,提高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市市场份额;巩固以福建和江西市场为主的传统市场。 2、中期(2011-2015年):国内旅游目的地提升与巩固阶段 到2015年,三明游客接待量1200~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7%~9%; 3、远期(2016-2020年):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 到2020年,三明游客接待量1500~17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10%~12%; 进一步完善以休闲、安养、文化为主的产品体系,推出一系列新的旅游项目,构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景区发展目标 1、打造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泰宁丹霞地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宁化客家祖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打造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桃源洞—鳞隐石林景区、玉华洞—天阶山景区、沙县小吃城--淘金山景区、三元格氏栲景区、宁化客家祖地—天鹅洞群景区、清流温泉城为5A级旅游景区。 第六条产业目标 ○打造一个旅游集团企业;

晋江模式

一、引言:话起“晋江模式” “晋江模式”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并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晋江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充分发挥其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以闽南文化中敢于创新、精于商贾的传统为支撑,大胆探索,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和运行机制。 20世纪末叶以来,现代经济显现出新的特征,以“知识经济”为主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轨迹。苏南、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各自的区域模式经济的优势,紧跟新经济的大潮展开了第二次创业。而晋江人也从未停止进取的脚步,他们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勇于实践,勤于探索,敢于改革,领悟到了现代经济的真髓,赋予了 “晋江模式”新的内涵: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这一新内涵的引领下,晋江经济如日方中,大步迈向新世纪的未来。 二、经济发展:晋江财政增收的基础和来源 1、“经济百强”和“全省县级财政第一局”。 晋江市下辖15个镇1个农场,共有38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2万,是集闽东南“金三角”、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祖籍地之一等诸多特征于一身的沿海县级市,现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220多万人,号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 1992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建晋江撤县建市。 改革开放以来,凭着企业群所形成的区域市场体系,晋江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号;食品行业年产值40多亿元,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美称;外墙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成为“全国陶瓷生产基地”;玩具行业跻身全国三大生产基地。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晋江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跃入全省和全国的先进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名单中,晋江市排名第55位。1994年,晋江市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也为全省“十佳”县(市)之冠,此后便一直独占鳌头。2002年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0.16亿,财政收入20.03亿。按国际通常标准衡量,晋江的经济水平已开始向中等发达水平转化,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升级阶段。如今,晋江已跻身全国百强县第十位,福建省综合经济实力第一县。 1989年,晋江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成为我省第一个财

巴中市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调研.doc

巴中市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_调研报告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把巴中作为他的扶贫联系点,把通江县作为他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3、能源资源比较丰富。我市属渠江正源巴河流域,全市大小河流11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5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6条,河流总长4342公里,河网密度0.33公里/平方公里。河流均呈南北流向,树枝状分布,水位洪枯变化大。全市多年平均降雨1198.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71.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4.13亿立方米,人均1996立方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1.24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1.7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0.32万千瓦。? 具最新探测表明,我市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控制储量为1450×108立方米。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5838万吨(具省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资料,全市探明煤炭储量为3887万吨,可开采量3389万吨)。我市生物能源多样,具备发展新能源的条件。 三、巴中市能源发展的初步规划? 能源具有战略性商品的特征,搞好能源发展规划是推进能源可持续建设和有序开发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工作,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和能源安全。“十一五”时期,能源产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6%。

1、水电建设规划。根据我市水能资源状况,在全市河流上共规划水电站33处,设计装机99台,装机容量23.8万千瓦(装机0.5万千瓦以上的16处20.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7亿度,估算总投资18.41亿元。“十一五”期间,建成双滩、黄梅溪、碧滩、高坑、洪口、卡门、大河坝、石洞口、皇柏林、高桥、黄石盘等水电站,2010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 2、天然气建设规划。加快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开发,初步规划第一阶段实现向通江县日供气10万立方米,第二阶段完成巴中市配气站及通江县至巴中市日供气30万立方米,第三阶段形成日供气能力为700万立方米,到2010年,天然气生产能力达到21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15亿立方米。规划建设30万吨合成氨项目,适时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不断提高全市能源供应的调峰调节能力。? 3、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十一五”时期,每年新建农村沼气池2万口,到2010年,全市沼气池达到20万口以上,占适宜农户的40%。推广使用节能气饭煲、沼气灯、热水器等。 4、煤炭发展规划。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实施大集团战略,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推进大型煤矿建设。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年,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180万吨/年。 5、电网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城市及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主要抓好2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市区城建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市区城建项目建设的实施意 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明政办[2016]147号 【发布部门】三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09 【实施日期】2016.1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市区城建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明政办〔2016〕147号) 梅列、三元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市区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明政〔2016〕25号)要求,为深入实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城市,现就加快三明市区城建项目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营造城市宜居环境为重点,推动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拓展市区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

魅力。 二、主要任务 有序推进板块开发,同步完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及公建服务项目建设,拓展市区空间;加快城市道路、各类管网、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提高城市品质;开展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魅力。 (一)围绕建设中心城市、活力城市,推进板块开发 1.有序拓展中心城市。贯彻“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思路,把北部新城、南部新城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拓展中心城市空间。重点推进贵溪洋、陈大、洋溪、台江、东霞、富兴堡等片区板块开发,同步完善路网、管网、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建服务项目建设。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比2016年增加1平方公里,达39.5平方公里,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提高到4 2.5平方公里。 2.健全公共服务设施。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养老助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健身等各项设施。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则,规划建设公园、小绿地、绿道等公共活动空间,配置小型户外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文体活动和交流需要。2017年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2016年提高0.5平方米,到2020年市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基本形成。 (二)围绕建设畅通城市、绿色城市,完善基础设施 1.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通过加快城市路网、公交站场、换乘枢纽的建设,提高城镇交通便捷度。完善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国省道以及各类园区联系,打通影响通道贯通和网络形成的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拓宽小街巷,提高道路网密度。重点完成贵溪洋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