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蛋白组学研究的细菌样本蛋白提取方法

适用于蛋白组学研究的细菌样本蛋白提取方法
适用于蛋白组学研究的细菌样本蛋白提取方法

细胞组织裂解(提蛋白)方法

第一种方法 蛋白匀浆缓冲液: 50 mM Tris-HCl (pH7.5) 150 mM NaCl 5 mM EDTA 1 % NP-40 1 mM PMSF 操作步骤 直接用这个进行组织匀浆 然后于10000 rpm 离心20分钟收集上清 作SDS-PAGE电泳从染色的情况来看所得到的总蛋白纯度都不错条带比较清晰。我是作的小鼠八种常规组织也包括肾脏在内。 将抽提好的蛋白分装后直接放在负八十保存。上样大概3~8ul每孔都可以的具体看个人需要。70v浓缩,150v分离 第二种方法 裂解液配方: 尿素:8M CHAPS:4% DTT:65mM(现加)PMSF:1mM(现加)MiliQ 水操作步骤: 取300mg样品在液氮环境下研磨, 加入1ml裂解液混匀, 室温静置1小时(实验证明改为匀浆更好,蛋白降解轻), 15000g离心1小时, 取上清测定蛋白质浓度。 在裂解液中加IPG buffer有两个作用:1,增强蛋白质的溶解性2,可以结合核酸,在沉淀的时候予以

除去。建议最好加,浓度从0.5-2%不等(这取决于您样品蛋白质的难溶程度)。IPG buffer 是载体两性电解质,IPG buffer另外一个作用是促进蛋白质溶解的,所以IEF前一定要加,裂解液中没有IPG buffer可以么? (可以的,最后上胶条的时候可以再加) 不过,我觉得液氮研磨以后,最好是粗离心一下,把一些结缔组织给离心掉(150g既可)然后再加裂解液。裂解液加1ML应该没什么问题,主要取决你以后蛋白的浓度。用这个方法最好经丙酮沉淀一次比较好) 第三种方法 建议最好加完裂解液后再用超声波破碎,我做肝脏蛋白提取时一般采取400W工作10秒,间歇10秒,次数15次,一次结束后大约30分钟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因为不同的样品用一根超声柱子,可能会导致污染,所以一定要用双蒸水冲洗干净,再用70%乙醇洗一下,再用水洗一次),另外样品超声时要置于冰浴中,以免产热 做过的是用10ml蛋白裂解液来匀浆3克的组织,最终用考马斯亮兰染色法测得的蛋白浓度大概为30~50 ug/ul 测595 OD值时,设定一个只用水的空白,把所有测得的值都减去这个空白。再用减后的值做标准曲线。查得未知蛋白浓度时,也要用减后的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培养细胞 细胞培养于100 mL/L FCS+RPMI1640培养基中,待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密度约为80%时用细胞括括下细胞离心收集.按细胞/裂解液体积比1:10加入细胞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目前研究蛋白组学的主要方法有蛋白质芯片及质谱法,本文将从多方面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解与比较; 蛋白质芯片(Protein Array) 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有序地排列、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形成微阵列。利用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对生物蛋白质分子精准、快速、高通量的检测。 主要类型: ●夹心法芯片(Sandwich-based Array) ●标记法芯片(Label-based Array) ●定量芯片(Quantitative Array) ●半定量芯片(Semi-Quantitative Array) 质谱(Mass Spectrometry)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测出离子准确质量并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即通过对样品离子质荷比的分析而实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方法。 主要类型:

●二维电泳+质谱(2D/Mass Spectrometry, MS)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SELDI)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 Protein Array or Mass Spectrometry?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下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与推荐: 1.筛查蛋白组学表达差异 建议选择:RayBiotech(1000个因子的芯片)+质谱 a)不同的方法学有不同的特点:对于质谱,可以筛查到未知的蛋白,但是对于分子量大、 低丰度的蛋白质,质谱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一定的限制。 b)不同的方法能筛查到的目标不同:根据Proteome Analysis of Human Aqueous Humor 一文中报道,质谱筛查到的差异蛋白集中在小分子与代谢物。而用RayBiotech芯片筛查到的结果,多是集中在细胞因子、趋化、血管、生长等等。 c)质谱筛查到355个蛋白,而RayBiotech抗体芯片也筛查到328个蛋白,且用定量芯片 验证25个蛋白有差异,这些蛋白是质谱找不到的。目前RayBiotech夹心法抗体芯片已经可以检测到1000个蛋白,采用双抗夹心法,尤其是对于低丰度蛋白,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很多的低丰度蛋白是抗体芯片可以检测出来,而质谱检测不到的,且样品不经过变性和前处理,保持天然状态的样品直接检测,对于蛋白的检测准确度高。 d)质谱的重复性一直是质谱工作者纠结的问题,不同操作者的结果,不同样品处理条件, 峰值的偏移等影响因素都会产生大的影响;RayBiotech的夹心法芯片重复性高。

PH0311 细菌细胞总蛋白提取试剂盒操作手册

PH0311|细菌细胞总蛋白提取试剂盒 (Bacterial Cell Protein Extraction Kit) Catalog No:PH0311Size:?50T Storage:Store@4℃ ◆产品简介 1、总论:经典的细胞蛋白质分离流程由下述主要步骤组成:清洗组织或细胞;裂解细胞;离心去沉淀获得可溶性蛋白质粗提物(可依据目标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特别的调配裂解缓冲液);通过有机溶剂或盐析等沉淀离心、层析、电泳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得到目的产物蛋白。 2、本试剂使用温和的非离子型去污剂,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的蛋白提取。本产品可应用于从细菌裂解液中提取可溶性蛋白。所提取的蛋白保持了生物学活性,可进行IP,Western Blot,蛋白纯化等下游操作。 ◆产品存储 Store at4℃(本试剂在室温干燥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溶菌酶贮存液、100×蛋白酶抑制剂和50%甘油2-8℃保存) ◆试剂组成 试剂盒组成PH0311-50 细菌细胞蛋白裂解液50ml 细菌细胞漂洗液120ml 溶菌酶贮存液3ml 100×蛋白酶抑制剂0.6ml 50%甘油10ml 说明书1份 ◆使用说明 1、离心收集细菌细胞,按照每克湿菌取用5-6ml细菌细胞漂洗液的比例,于20℃~37℃将细胞悬浮起来后,4℃,12000g,1-2min离心除去细菌细胞漂洗液,漂洗2次。(离心只是收集细胞,转速、时间可自行调整。) *如果细菌细胞漂洗液不够,也可以用TE buffer(H=7.4--7.6)代替。 2、离心除去细菌细胞漂洗液后,按每克湿菌细胞,加入5ml细菌细胞蛋白裂解液,250ul溶菌酶贮存液和50ul100×蛋白酶抑制剂,混悬细菌细胞样品。

总蛋白的提取

1.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倒掉培养液,并将瓶倒扣在吸水纸上使吸水纸吸干培养液(或将瓶直立放置一会儿使残余培养液流到瓶底然后再用移液器将其吸走)。 (2)每瓶细胞加3ml 4℃预冷的PBS(0.01M pH7.2~7.3)。平放轻轻摇动1min洗涤细胞,然后弃去洗液。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共洗细胞三次以洗去培养液。将PBS弃净后把培养瓶置于冰上。 (3)按1ml裂解液加10 μl PMSF(100mM),摇匀置于冰上。(PMSF要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 (4 )每瓶细胞加400 μl含PMSF的裂解液,于冰上裂解30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5 )裂解完后,用干净的刮棒将细胞刮于培养瓶的一侧(动作要快),然后用枪将细胞碎片和裂解液移至1.5ml离心管中。(整个操作尽量在冰上进行。) (6 )于4℃下12000rpm离心5min。(提前开离心机预冷) (7 )将离心后的上清分装转移到0.5ml的离心管中放于-20℃保存。 2. 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1 )将少量组织块置于1~2ml匀浆器中球状部位,用干净的剪刀将组织块尽量剪碎。 (2)加400 μL单去污剂裂解液裂(含PMSF)于匀浆器中,进行匀浆。然后置于冰上。 (3 )几分钟后再碾一会儿再置于冰上,要重复碾几次使组织尽量碾碎。 (4)裂解30 min后,即可用移液器将裂解液移至1.5ml离心管中,然后在4℃下12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分装于0.5ml离心管中并置于-20℃保存。 3. 加药物处理的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由于受药物的影响,一些细胞脱落下来,所以除按(一)操作外还应收集培养液中的细胞。以下是培养液中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 )将培养液倒至15ml离心管中,于2500rpm离心5min。 (2 )弃上清,加入4ml PBS并用枪轻轻吹打洗涤,然后2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后用PBS重复洗涤一次。 (3)用枪洗干上清后,加100 μL裂解液(含PMSF)冰上裂解30min,裂解过程中要经常弹一弹以使细胞充分裂解。 (4)将裂解液与培养瓶中裂解液混在一起4℃、12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分装于0.5ml离心管中并置于-20℃保存。 含量测定

细胞总蛋白提取方法

细胞总蛋白提取方法 一、溶液配制 1.100mM NaF (NaF MW=41.99) 10ml 称取NaF 41.99mg,超纯水8ml溶解后定容至10ml。 2.100 mM PMSF 3.RIPA溶液100ml 成分分子量终浓度 Tris 121.14 0.6 g 5.0 mM (pH 7.4) NaCl 58.44 0.87 g 150 mM EDTA 372.24 37.22 mg 1 mM NP-40 1 ml 1% SDS 0.1 g 0.1% 脱氧胆酸钠0.5 g 0.5% 溶解于80 ml超纯水中,待溶解后加入HCl调pH值至7.4,定容至100 ml。 ※使用前加入 成分储存浓度加入量终浓度 PMSF 100 mM 10μl/1ml 1 mM NaF 100 mM 10μl/1ml 1 mM Aprotinin 10μg/μl0.2μl/1ml 2μg/μl Leupetin 10μg/μl0.2μl/1ml 2μg/μl 二、方法 1.细胞收取 1)细胞传代至60mm培养皿中,待细胞融合约100%,收集细胞 2)弃培养基,加入PBS 2ml清洗培养皿一次,弃PBS。 3)加入0.05%胰酶2ml,37℃温育1min。 4)待细胞变形后,将细胞吹下转移至一个1.5ml ependorf 管中,10,000rpm×3min,4℃ 5)弃上清,1ml预冷的PBS清洗沉淀,10,000rpm×

6)重复PBS清洗一次 7)弃上清,-80℃冻存待裂解 2.蛋白提取 1)向细胞沉淀中加入200μl RIPA缓冲液(含1mM PMS 1mM NaF、2μg/ml Aprotinin、2μg/ml Leupetin) 后冰上放置40mins 2)10,000rpm×15min,4℃ 将上清转移至一个新的ependorf 管中(约250μl)

提取蛋白的常规方法

1、原料的选择 早年为了研究的方便,尽量寻找含某种蛋白质丰富的器官从中提取蛋白质。但至目前经 常遇到的多是含量低的器官或组织且量也很小,如下丘脑、松果体、细胞膜或内膜等原材料, - 105 -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Protein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因而对提取要求更复杂一些。 原料的选择主要依据实验目的定。从工业生产角度考虑,注意选含量高、来源丰富及成 本低的原料。尽量要新鲜原料。但有时这几方面不同时具备。含量丰富但来源困难,或含量 来源均理想,但分离纯化操作繁琐,反而不如含量略低些易于获得纯品者。一般要注意种属 的关系,如鲣的心肌细胞色素C 较马的易结晶,马的血红蛋白较牛的易结晶。要事前调查 制备的难易情况。若利用蛋白质的活性,对原料的种属应几乎无影响。如利用胰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的活性,用猪或牛胰脏均可。但若研究蛋白质自身的性质及结构时,原料的来源种属 必须一定。研究由于病态引起的特殊蛋白质(本斯.琼斯氏蛋白、贫血血红蛋白)时,不但 使用种属一定的原料,而且要取自同一个体的原料。可能时尽量用全年均可采到的原料。对 动物生理状态间的差异(如饥饿时脂肪和糖类相对减少),采收期及产地等因素也要注意。 2、前处理 a、细胞的破碎 材料选定通常要进行处理。要剔除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如不能立即进行实验,则应冷 冻保存。除了提取及胞细外成分,对细胞内及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均须先 将细胞破碎,使其充分释放到溶液中。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其细胞破坏难 易不一,使用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如动物胰、肝、脑组织一般较柔软,作普通匀浆器磨研即 可,肌肉及心组织较韧,需预先绞碎再制成匀桨。 ⑴机械方法 主要通过机械切力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坏。常用器械有:①高速组织捣碎机(转速可达 10000rpm,具高速转动的锋利的刀片),宜用于动物内脏组织的破碎;②玻璃匀浆器(用两 个磨砂面相互摩擦,将细胞磨碎),适用于少量材料,也可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等,两面间

1-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提取及纯化实验(最新整理)

第一天 1、配置LB培养基: 酵母粉15g、胰蛋白胨30g、氯化钠30g,定容至3000ml。调节PH至 7.4(2M NaOH),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37℃保存。分装成15瓶(每瓶200ml)。 2、接种(超净台要提前杀菌通风) 取4瓶上述培养基,每瓶加200μlAMP(1:1000)、60μl菌液。37℃过夜。 第二天 1、扩大培养(超净台) 4瓶扩至16瓶,每瓶培养基加200μlAMP,摇床培养1小时左右。 2、诱导(超净台) 加40μlIPTG,加完后去除封口的除牛皮纸,扎口较松。25℃摇床培养4小时。 3、离心获取菌体 4℃,8000rpm离心25分钟。注意配平。 4、超声波破碎菌体 离心后去上清,向沉淀加入(600mlPB裂解液、300μl溶菌酶、3mlPMSF)。将菌液转入2个烧杯中,冰浴超声波破菌,400W,75次,每次6秒,间隔2秒。离心收集上清液。 600mlPB裂解液:20mM/L PB,10mM/L EDTA,5%甘油,1mM/L DTT,调节PH至7.4。 超声波破碎:首先用去离子水清洗探头,再将盛有菌液的小烧杯置于有冰 水混合物的大烧杯中,冰水界面略高于菌液面即可。探头浸没于菌液中,不可伸入过长。注意破菌过程中由于冰的融化导致的液面变化。 5、抽滤(双层滤纸) 洗胶(GST)。将上述上清液抽滤,滤液与GST胶混合,磁力搅拌过夜。 第三天

1、抽滤蛋白-胶混合液,滤液取样20μl,留电泳。 2、洗杂蛋白,用1×PBS+PMSF(1000:1)约400ml,洗脱若干次,用移液枪吸去上层泡沫(杂蛋白),至胶上无泡沫为止。 3、洗脱目的蛋白,洗脱液加50ml,分3次进行(15+15+15),每次加入后间歇搅拌,自然静置洗脱15分钟,抽滤,勿使胶干,合并洗脱液,取样20μl,留电泳。用洗脱液调零,测OD280。(OD值达到1.5为佳) 4、将洗脱液置于透析袋中(透析袋应提前煮好),将透析袋置于2L透析液1中,加入磁珠置于4℃冰箱内磁力搅拌器上,4小时后换为透析液2。胶的回收:用3M氯化钠溶液(用1×PBS溶液溶解)、1×PBS(无沉淀)洗涤,20%乙醇洗脱,装瓶。 洗脱液:50mM/LTRIS-HCL 、10mM/LGSH 透析液1:20mM/L TRIS-HCL、1mM/L EDTA 、0.15mM/L DTT 透析液2::0.5mM/L EDTA、1×PBS

细胞的总蛋白质提取全过程及经验

细胞的总蛋白质提取全 过程及经验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细胞的总蛋白质提取全过程及经验 如果你要自己裂解细胞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师兄给你的细胞要赶紧裂解,当然了,你还要看是带瓶子给你还是消化好给你的。一般我使用的时候,是将细胞统一从几个培养瓶中消化收集起来,然后赶紧4 度下离心,用预冷的PBS 或者生理盐水洗涤细胞。也有人喜欢在培养瓶中直接加裂解液,这个一般都是做 western 什么用的,需要的蛋白量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要有活性的蛋白的。一般1000rpm 足够离心了,转速太快,细胞会破碎,然后会损失蛋白。PBS 洗涤的最后一遍,记得将细胞转移到超声管中,也许是由于普通的10mL 离心管有可能承受不了超声的能量吧,我们师兄师姐一般都用超声管来自装细胞,然后加入裂解液直接超声。3s 每次,间歇3s 60 次,400W,重复工作复位2 次,总共超声180 次就差不多了。裂解后的细胞要赶紧在2500g 下离心30-60min,超声管是没有盖子的,可以直接在上面加一层封口膜离心。在离心的时候,去配制沉淀液,丙酮:无水乙醇:冰乙酸=50:50:,体积比。一般我加的是裂解液体积的5 倍。沉淀液要预冷,我喜欢将沉淀液放在-20 度下。细胞离心后,上清液加入到沉淀液中,就会看到比较多的白色沉淀出现,-20 度沉淀>2h,然后就可以高速沉淀下蛋白了。这里我们用的体积比较大,一般的离心管不能用,要用 beckman 专用的那种50mL 离心管,25000g,15-30min。Beckman 离心管比较大,底部是平的,所以蛋白在底部并不是很牢固,在弃去上清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枪头缓慢的吸出!然后用5mL 做有的丙酮洗涤一遍,再用75%酒精将蛋白转移到4mL 的离心管中,当然,如果你的蛋白很少,的EP tube 也可以使用。之所以用4mL 是因为我每次提取的蛋白量大概>10mg,而冻干后的蛋白复溶后测定浓度,一般要求在5-6mg/mL 之间,所

蛋白提取实验步骤

蛋白提取实验步骤: 1、细胞总蛋白提取 A、对于悬浮细胞: 离心收集细胞,每106细胞加250 ul RIPA (在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振荡。如果需要提高蛋白浓度,可以适当减少细胞总蛋白提取试剂体积。 B、对于贴壁细胞: a、用TBS冲洗细胞2-3次。最后一次彻底吸干残留液。 b、加入适当体积的 RIPA(使用前数分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于培养板、瓶内3-5分钟。期间反复晃动培养板、瓶,使试剂与细胞充分接触。 c、用细胞刮刀将细胞及试剂刮下,收集到1.5ml离心管中。 C、冰浴30min,期间用移液器反复吹打,确保细胞完全裂解。 D、12000g离心5min,收集上清,即为总蛋白溶液。 2、组织蛋白提取: A、组织块用冷TBS洗涤2-3次,去除血污,剪成小块置于匀浆器。加入10倍组织体积本试剂(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冰上彻底匀浆。如果需要提高蛋白浓度,可以适量减少该试剂体积。 B、将匀浆液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振荡。冰浴30min,期间用移液器反复吹打,确保细胞完全裂解。 C、12000g离心5min,收集上清,即为总蛋白溶液。 注意事项 1、组织尽可能新鲜,若不能及时提蛋白,组织标本应保存在-80℃冰箱,并避免反复冻融。 2、全程必须在冰上进行,避免蛋白降解。 3、蛋白酶抑制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需在RIPA使用前数分钟加入蛋白酶抑制剂。

4、裂解过程中如有溶液粘稠现象可用移液器(200μl)反复吹打,或再加入适量裂解液以保证充分裂解。 5、总蛋白溶液不稳定(蛋白酶依旧有活性)可在-80℃短时间保存,建议立即加入蛋白上样缓冲液变性后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细菌总蛋白和膜蛋白提取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菌总蛋白和膜蛋白提取方法 膜蛋白, 细菌膜蛋白, 细菌 一、从新鲜样品中提取总蛋白(简易法) 1、自配裂解液(pH 8.5-9.0):50 mM Tris-HCl,2 mM EDTA, 100 mM NaCl,0.5% Triton X-100,调pH值至8.5-9.0备用;用前加入100 μg/ml 溶菌酶,1μl/ml 的蛋白酶抑制剂PMSF。该裂解液用量为10-50ml 裂解液/1g湿菌体。 2、将40ml 菌液在12000g,4℃下离心15分钟收集菌体,沉淀用PBS悬浮洗涤2遍,沉淀加入1ml裂解液悬浮菌体。 3、超声粉碎,采用300w,10s超声/10s间隔,超声20min,反复冻融超声3次至菌液变清或者变色。 4、1000g离心去掉大碎片,上清可直接变性后PAGE电泳检测,或者用1% SDS溶液透析后冻存。 缺点: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疏水性跨膜蛋白提取效率有限。 二、从Trizol裂解液中分离总蛋白 1、Trizol溶解的样品研磨破碎后,加氯仿分层,2-8℃下10000g离心15min,上层水相用于RNA提取,体积约为总体积的60%。 2、用乙醇沉淀中间层和有机相中的DNA。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3ml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3min,2-8℃不超过2000g离心5min。 3、将上清移至新的EP管中,用异丙醇沉淀蛋白质。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1.5ml异丙醇,室温放置10min,2-8℃下12000g离心10min,弃上清。 4、用含有0.3M 盐酸胍的95%乙醇洗涤。每1ml Trizol加入2ml洗液,室温放置20min,2-8℃下7500g 离心5min,弃上清,重复洗涤2次。最后加入2ml无水乙醇,涡旋后室温放置20min,2-8℃下7500g离心5min,弃上清。 5、冷冻干燥5-10min,1%SDS溶液溶解,反复吹打,50℃温浴使其完全溶解,2-8℃下10000g离心10min去除不溶物。 6、替代方案:将3中的酚醇上清液移至小分子量透析袋中,在2-8℃的1% SDS溶液中透析3次,1000g 离心10min去除沉淀,上清可直接用于蛋白实验。 三、从新鲜样品中提取疏水性膜蛋白(Triton X-114去污剂法) 1、配制疏水性蛋白提取液(非裂解液):1% Triton X-114,150mM NaCl, 10mM Tris-HCl,1mM EDTA,调pH值至8.0备用。 2、菌液于4℃条件下15000g离心15min收集菌体;用1ml 含有5mM MgCl2 的PBS洗涤3次,最后于4℃条件下15000g离心15min收集菌体。 3、菌体沉淀加入1ml冷提取液,于4℃条件下放置2h,17000g离心10min,去除沉淀取上清。 4、将上述上清中的Triton X-114含量增加到2%,再加入20mM的CaCl2抑制部分蛋白酶活性,37℃条件下放置10min使其分层。室温下1000g离心10min使液相和去污相充分分层。 5、将液相和去污相分开,分别用10倍体积的冷丙酮在冰上沉淀45min。 6、于4℃条件下17000g离心3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3次。 7、将沉淀溶解在1% SDS溶液中,测定蛋白浓度,比较液相和去污相中蛋白提取效率,一般是去污相中疏水性膜蛋白较多,适于进一步蛋白实验 8、SDS-PAGE进一步分析液相和去污相的蛋白图谱。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_甄艳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 o l .35,N o .1 J a n .,2011 h t t p ://w w w .n l d x b .c o m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0-2006.2011.01.024]  收稿日期:2009-12-31 修回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28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0K J B 220002) 作者简介:甄艳(1976—),副教授,博士。*施季森(通信作者),教授。E -m a i l :j s h i @n j f u .e d u .c n 。  引文格式:甄艳,施季森.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103-108.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甄 艳,施季森 *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已成为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和核心技术。质谱技术的先进性在于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的通量和分子信息。笔者重点概述了基于质谱路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介绍了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的研究 进展。 关键词: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Q 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1)01-0103-06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n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Z H E NY a n ,S H I J i s e n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F o r e s t G e n e t i c s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3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o t e o m i c s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s m a t u r i n g t o b e a p o w e r f u l t o o l a n dc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d u r i n g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l i e s i n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t h r o u g h -p u t a n d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h i c hn o o t h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b e m a t c h e di np r o t e o m i c s .I nt h i s r e v i e w ,w e m a d e a g l a n c e o n t h e o u t l i n e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t h e nw e a d d r e s s e d o n t h e a d v a n c e s o f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 K e yw o r d s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蛋白质组学(P r o t e o m i c s )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二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其中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路线最终也离不开质谱技术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质谱软电离方式即电喷雾电离(e l e c t r o s p r a y i o n i z a t i o n ,E S I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m a -t r i x 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i o n i z a t i o n ,M A L D I )的发明和发展解决了极性大、热不稳定蛋白质和多肽分 析的离子化和分子质量大的测定问题[1]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质谱分析仪包括离子阱(i o n t r a p ,I T ),飞行时间(t i m e o f f l i g h t ,T O F ),串联飞行时间(T O F -T O F ),四级杆/飞行时间(q u a d r u p o l e /T O F h y b r i d s ),离子阱/轨道阱(I T /o r b i t r a ph y b r i d ) 和离子阱/傅里叶变换串联质谱分析仪(I T /F o u r i e r t r a n s f o r m i o n c y c l o t r o nr e s o n a n c e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s h y b r i d s ,I T /F T M S ),这些质谱仪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分辨率、质量精确度和产生不同质量的M S /M S 谱[2] 。质谱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及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有学者指出质谱技术 已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3] 。目前在通量及所包含的分子信息内容上,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鉴定和量化

蛋白质提取方法

蛋白质提取方法-------列举10种方法 一、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summer) 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3.5ml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 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 小时)。 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 4、提取上清夜,样品制备完成。 蛋白质提取液:300ml 1、1Mtris-HCl(PH8)45ml 2、甘油(Glycerol)75ml 3、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rdone)6g 这种方法针对SDS-PAGE,垂直板电泳! 二、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summer)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1、在液氮中研磨叶片 2、加入样品体积3倍的提取液在-20℃的条件下过夜,然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弃上清。 3、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0.07%的β-巯基乙醇),摇匀后离心(4℃8000rpm以上1 小时),然后真空干燥沉淀,备用。 4、上样前加入裂解液,室温放置30 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裂解液中,然后离心(15℃8000rpm 以上1小时或更长时间以没有沉淀为标准),可临时保存在4℃待用。 5、用Brandford法定量蛋白,然后可分装放入-80℃备用。 药品: 提取液:含10%TCA 和0.07%的β-巯基乙醇的丙酮 裂解液:2.7g 尿素0.2gCHAPS 溶于3ml 灭菌的去离子水中(终体积为5ml),使用前再加入1M 的DTT65ul/ml。 这种方法针对双向电泳,杂质少,离子浓度小的特点!当然单向电泳也同样适用,只是电泳的条带会减少! 三、组织:肠黏膜(newinbio) 目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应用TRIPURE 提取蛋白质步骤: 含蛋白质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1.5ml每1mlTRIPURE用量)倒转混匀,置室温10min 离心:12000 g,10min,4度,弃上清,加入0.3M盐酸胍/95%乙醇:(2ml每1mlTRIPURE 用量)振荡,置室温20min 离心:7500g,5 min,4 度,弃上清 重复0.3M盐酸胍/95%乙醇步2 次 沉淀中加入100%乙醇2ml 充分振荡混匀,置室温20 min 离心:7500g,5min,4度,弃上清吹干沉淀,1%SDS溶解沉淀 离心:10000g,10min,4度 取上清-20 度保存(或可直接用于WESTERN BLOT) 存在的问题:加入1%SDS 后沉淀不溶解,还是很大的一块,4 度离心后又多了白色沉定,SDS 结晶?测浓度,含量才1mg/ml左右。 解决:提蛋白试剂盒,另外组织大小适中,要碎,立即加2X BUFFER,然后煮5-10分钟,

蛋白质提取综合性实验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 蛋白质的提取(沉淀法)和定量分析之 鸡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研究盐析沉淀和等电点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二、实验原理 1、沉淀法粗分离蛋白质[1][2] 沉淀法是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常用的一种经典方法,可分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蛋白质分子表面含有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基团与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故蛋白质在水溶液中能形成水化膜,增加了蛋白质水溶液和稳定性。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被中和,水化膜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盐析作用。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所带电荷数目不同,它们在蛋白质表面上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将不同蛋白质盐析出来所需要的盐浓度也各异,盐析法就是通过控制盐的浓度,使蛋白质混合液中的各个成分分步盐析出来,达到粗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盐析法是1878年Hammarster首次使用的,可用作盐析的中性盐有过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硫酸铵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硫酸铵,硫酸铵在水中溶解度大,25℃可达4.1mol/L的浓度,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的温度系数变化较小,价廉易得;分段效果较其他盐好,性质温和,即使浓度很高时也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和白蛋白(卵清蛋白),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 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当降低其盐类浓度时,又能再溶解,因而可初步纯化蛋白质。 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来分离具有不同等电点蛋白质的方法。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性质和数量因PH不同而变化,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它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 卵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6-4.8,而球蛋的等电点是5.1。 2、蛋白质的测定 根据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等。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由于核酸在280波长处也有光吸收,对蛋白质的测定有干扰作用,但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处,如同时测定260nm的光吸收,通过计算可能消除其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因此溶液中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280nm及260nm之光密度,方可通过计算测得

细胞总蛋白的制备,SDS-PAGE,WesternBlot

医学生物学研究技术与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胞总蛋白的制备,SDS-PAGE,Western Blot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SDS直接裂解细胞法提取蛋白质 2. 掌握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 3. 掌握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技术 4. 掌握半干转移的操作和Western Blot 的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 蛋白质提取常见裂解方法极其原理。 蛋白质的抽提是指破碎过程中,将生物材料在水,缓冲液或稀盐溶液等适当溶剂中浸泡,使胞内的蛋白质等内容物释放到溶剂中。血浆,消化液和分泌液等体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可不经抽提,直接进行分离。细胞内一般蛋白质的抽提,应先将细胞膜或细胞壁破碎,然后用适当溶剂将蛋白质溶出,再用离心法除去不溶物,得到出抽提液。膜蛋白的抽提比较复杂。膜蛋白按其所在位置分为外周蛋白和固有蛋白。外周蛋白通过次级键和膜外侧脂质的性头部鳌和在一起,应选则适当离子强度及PH的缓冲液,其中要好友EDTA,将其抽出。固有蛋白嵌和在膜脂质双层中,通过疏水键于膜内侧脂质层的疏水性尾部结合。在抽提固有蛋白时,要减弱器与膜脂的疏水性结合,又要使其保持部分疏水基暴露在外的天然状态,这一过程叫增溶作用。较为理想的增溶剂是去垢剂。目前用的去垢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增溶后的膜蛋白抽提剂有较好的均一性,便于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膜蛋白,可通过透析法去除去垢剂,进行膜蛋白重组。抽提蛋白质的理想条件是尽可能促进蛋白质在溶剂中溶解,而减弱蛋白水

解酶活力,以减少细胞的自溶过程。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当PH,温度,或溶剂,以及加适当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常见裂解方法有:1 低渗裂解,2 冻融法,3 Triton100或者NP-40等非离子去污剂(比较温柔),4 脱氧胆酸钠、SDS、Triton100 (强烈),5 上样缓冲液(含SDS)+细胞沸水浴5 min,6 匀浆器。 2. 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 蛋白质与碱性铜试剂产生双缩脲反应,形成紫红色蛋白质-铜复合物; 2. 紫红色复合物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还原磷钼酸和磷钨酸,产生深蓝色,呈色强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分光光度计测A750吸光度,做标准曲线 3.SDS-PAGE分离蛋白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蛋白分析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蛋白样品同离子型去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巯基乙醇一起加热,使蛋白变性,多肽链内部及肽键之间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键被打开,打开的肽键靠疏水作用与SDS结合而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肽链在凝胶中向正极迁移。不同大小的肽链由于在迁移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分开,其相对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间成线形关系。 4.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是在不加入SDS 疏基乙醇等变性剂的条件下,对保持活性的蛋白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于同工酶的鉴定和提纯。未加SDS的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使生物大分子在电泳过程中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和电荷,它们的分离是依据其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和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因而可以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在电泳分离后仍能保持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对于生物大分子的鉴定有重要意义,其方法是在凝胶上进行两份相同样品的电泳,电泳后将凝胶切成两半,一半用于活性染色,对某个特定的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另一半用于所有样品的染色,以分析样品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和含量。 5.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本原理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包含了两种以上的缓冲液成分、pH值和凝胶孔径,而且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亦不均匀。由此产生的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1)浓缩效应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一般能浓缩几百倍),然后再被分离。当通电后,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效迁移率最大,被称为快离子,解离度次之的蛋白质则尾随其后,解离度最小的甘氨酸

细胞总蛋白提取

细胞总蛋白提取 准备: 1、冰盒、提前开启低温高速离心机、预冷1× PBS、细胞刮刀、移液器(吸头)。 2、1×RIPA buffer [Thermo (89901)]、100×Cocktail [CALBIOCHEM (#539131)]、100×PMSF [Beyotime (ST506-2)]、10×Phosstop [Roche (4906837001)] (Cocktail 和Phosstop 分装储存于-20℃,需提前置于冰上解冻,根据xuyao)。Cocktail和Phosstop的配制方法为:1粒药片加入1ml RIPA buffer [Thermo (89901)],分别配成100X Cocktail 和10X Phosstop。 PMS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20℃保存1年。 Coaktail:抑制丝氨酸、半胱氨酸、金属蛋白酶;2- 8°C保存1-2周,-20°C 可保存至少1个月。 PhosSTOP可同时持续抑制包括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1, PP2A, PP2B)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内的多种磷酸酶。溶解后的储存液体4℃可以稳定保存一个月以上,-20℃下可以保存6个月。 【注意】PMSF严重损害呼吸道粘膜、眼睛及皮肤,吸入、吞进或通过皮肤吸收后有致命危险。 3、标记并预冷1.5ml离心管(样品数)、0.5ml离心管(样品数)、0.2ml离心管(样品数)。 样品: 1、根据实验需求干预细胞,蛋白提取前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数量及状态(用于评估需要裂解液的量和Western Blot数据分析参考)。 举例:HCT-8细胞接种于2块6孔板中,用PZH干预24h后,对照组细胞汇合度约为80%时,PZH 0mg/ml、0.25mg/ml、0.5mg/ml、0.75mg/ml所需加入裂解液的体积为60μl、60μl、60μl、50μl,即所需加入孔中裂解液总量为690μl,所配量比所需份数多2-3份,预计所配量为800μl(1× RIPA Buffer 704μl + 100×Cocktail 8μl + 100× PMSF 8μl + 10×Phosstop 80μl、),剩余裂解液另存于离心管中保存于-20度,供测定BCA时使用。提取在冰上操作及试剂置于冰上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