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主预习】

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

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__________。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形成_______和_________。

在下图中,填写二分二至点、近日点、远日

点的位置及日期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并且存在黄赤交角,由此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日期北半球节气南半球节气直射位置

3月21日_____日______日________

↓a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正向___移动

6月22日_____日______日________

↓b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正向___移动

9月23日_____日______日________

↓c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正向___移动

12月22日_____日______日________

↓d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正向___移动

【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图解“黄赤交角”

①“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____平面和_____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__________;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______。

探究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

数据间的关系。如右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1)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

(2)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巩固练习】读下图,回答各题。

1.假设图中β角数值变大,则()

A.热带面积变大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寒带的范围将缩小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2.与图中α角数值相等的纬线

是()

A.南、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北极圈 D.日界线

3、写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节气:

图1: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图2: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4.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5.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8题。

6.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7、当地球公转由 C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状况(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变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当大家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附近()A.A B.B C.C D.D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2 AC 3、

4-8CDBDC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1~3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B.天空中的白云 C.地球上的陨石 D.安全回家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这首童谣,完成4~6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全部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分别表示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页 1 第 8.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9.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读下表中的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0~12题。 行星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球为1)(地球为1)地球分时56 23°26' 1.00 1.00 231年 0.15 ' 24时37分 0.11 年1.9 火星°23590.06 0.06 日58.6 88日<28°水星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 学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完整版)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20厘米B.40厘米 C.60厘米D.80厘米 【解析】考查地球相关数据及比例尺的计算。第1题,赤道的实地长是40 000千米,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第2题,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大圆周长的1/4。 【答案】 1.D 2.A 3.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③⑤ 【解析】①②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中,则两点坐标分别为(30°S、30°W),(0°、0°);③在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其坐标为(30°N、30°E);④⑤坐标分别为(30°S、30°W),(60°N、90°E),则坐标相同的是①④。 【答案】 B (2010年盐城调研)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 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4~5题。 4.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 行线路是

() 5.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西→东B.南→北→南 C.东南→东→东北D.东北→东→东南 【解析】第4题,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弧,但是赤道,理论上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第5题,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是指沿经线圈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答案】 4.A 5.B 6.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相同度数的经线和相同度数的纬线组成的图中,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可根据经纬度差来判断实际范围的大小。四幅图中表示的实际范围由小到大依次是A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 积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则 ab、bd、cd、ac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点在d的西北方②a点在d的东北方 ③bd的经度为90°W ④bd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经线上,若由c点至a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60° 10° c d b a 120°E ● ●● ●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 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 11.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750米 12.已知王村的气温是11℃,丁山气温应是 A.6.5℃ B.7.1℃ C.7.4℃ D.6.8℃ 13.王村与大王山实际水平距离为 A.3km B.6km C.8km D.10km 图6为我国某沿海地区等高、等深线图(单位:米),图7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4~17题。 图6 图7 14.夏至日12时12分(北京时间),图中岛屿上a ′处的旗杆影长为零,a ′点的地理坐标为 A.123°E ,23°26′N B.117°E ,23°26′N C.117°E ,23°26′S D.120°E ,0° 15.最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活动是 A.晒盐 B.建港 C.滩涂养值 D.海滨旅游 16.图6中与图7剖面图相符合的剖面线是 A.aa ′ B.bb ′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8617698.html, ′ D.dd ′ 17.图1中cc ′剖面线最大高差H 为(单位:米) A.64<H <65 B.69<H <70 C.74<H <75 D.79<H <80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 1150 1000 丁山 大王山 1050 800 900 900 700 600 500 400 500 李村 张村 余村 王村 气象哨 1100

2018届高考地理-行星地球-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行星地球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期中考试)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14年10月24日美国宇航局探测到太阳表面发生较大规模的耀斑事件,其来自太阳巨大的黑子群,这是科学家在24年内发现的太阳最大黑子群。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5.太阳黑子和耀斑() A.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③层 B.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②层 C.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①层 D.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③层 (2017·浙江镇海中学月考)据英国媒体2016年8月21日报道,上周爆发的太阳风暴“击中”地球磁场,为全球一些高纬度地区带来一场近年来最盛大的极光“焰火盛会”。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 7.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7·四川泸州调研)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我国两条经线不同纬度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我国两条经线沿线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B.25°N附近 C.30°N附近D.35°N附近 2.我国110°E沿线,从30°N至40°N年太阳辐射总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越来越短B.纬度越来越高 C.地势越来越低D.云雨天气越来越少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北京时间2014年3月3日晚,位于78°N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上空,由于受到来自太阳大气外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出现了美丽的极光。据此回答5~6题。

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除挪威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美国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7.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上产生( ) A.强热带风暴B.雷鸣闪电 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 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王亚平还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空中授课。据此完成8~9题。 8.最可能干扰“空中授课”(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B.太阳活动 C.流星D.太阳辐射 9.下列说法符合航天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 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年)。读图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1150 1000 丁山 大王山 1050 800 900 900 600 500 李村 余村 1100 60° 10° c d b a 120°E ● ● ● ●

(完整版)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初一地理测试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2、0°纬线是() A、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B、最短的纬线 C、经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D、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6、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7、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 8、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C、沿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D、沿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9.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0.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1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1)在多数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可表示东西方向。 (3)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2)表示方式 ①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 ②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成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可表示为1∶10000000或 10000000 1 或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比例尺的大与小,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比值的大与小。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一般来说,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A .比例尺的缩放 将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将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1放大到原比例尺N倍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平方 2 缩小到原比例尺1/N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1/N平方 二、等高线与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地形的判读: (1)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表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表坡度越缓。 (2)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中心向外递减,表示为山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外向中心递减,表示为盆地。 (3)当一组等高线明显弯曲时,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小处凸出,表示为山脊;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大处凸出,表示为山谷。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的相对低洼处,表示鞍部。 (5)若干条等高线交会在一起处,表示陡崖。 思考讨论 如何确定闭合等高线中心的海拔高度? 提示:如图所示,A、B两地海拔高度的确定应遵循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A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1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小,故A地海拔高度应大于0米小于100米;B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2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大,故B地海拔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300。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XX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 )、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 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 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来源于。请写出反应过程。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层。 请用图示意。 太阳内部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7、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 (2)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

第1 页共14 页 地球与地图 【自主梳理归纳】【回归教材】回归书本,夯实基础!公6371万公里;平均半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4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里。、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地球仪1测试要点二0,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00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S。 3、经线:9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北极点为90N,南极点为900经线,也叫本0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0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②指向标地图:指测试要点三: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比例尺: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比实际距离。 3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 1、高度的表示测试要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特点:呈闭、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2 3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4、地形剖面图: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反映断面的 高低起伏状况。合的曲线。思路清晰,提升能力!0对应在地面)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差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1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0,因此只要知道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 km1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2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0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各纬线上经度差l0。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kml 的纬度为α)经度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2(的东西方向。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南北方向的判定: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根据在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东西方向的判定:0的180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经度来判定,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弧段)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在被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等值线判读的三个技巧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高中必修Ⅰ因为自然地理的理科属性和综合性,在知识构建、空间关系、逻辑过程、综合运用等方面对学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高初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落差,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梳理教材和配套图册,依据课标、考纲和近年高考会考试题,理出核心知识,并根据其呈现形式、教学目标水平要求、相关学科配合程度、学生的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等制定分层原则,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教学策略,落实“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努力达成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分层原则;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现实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有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内容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高中地理 地球与地图

地球和地图 1、(2007年北京文综卷)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2)题。 图1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示意图 (1)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2)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月4日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2)题。 (1)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 (2)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 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 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②一④一③一①C.②一①一④一③ D.④一①一②一③

3、如右图,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4、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比B的地方时要____(早或晚)____小 时。 (2)B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方向。 (4)飞机从B地到D地的最短航线为。 5、(2007年上海地理卷)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回答(1)-(3)题。 (1)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地理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老师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必须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尖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 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和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提问】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就是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的有这么一根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