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信息、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层次和特性

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反映。

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也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资源。

它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生产第一线的形式。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论的奠基者得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学者阿希贝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者状态直接或者间接的表述”。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 (E.W.Horton) 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

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在最普通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者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1)可量度。

2)可识别。

3)可转换。

4)可存储。

5)可处理。

6)可传递。

7)可再生。

8)可压缩。

9)可利用。

10)可共享。

按照性质,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按作用,信息可分为实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应用部门,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按携带信息的信号的性质,信息还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

按事物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把信息分为概率信息、偶发信息、确定信息和含糊信息。

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消息、资料和知识。

按社会性,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按空间状态,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

信息传递是指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象或者动作相互沟通消息的意思。

古人传递信息上要使用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辟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从4 个方面理解其涵义:

首先,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

其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中的概念。

再次,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最后,信息化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最具有活力和高渗透性的科学技术。

从内容层次看,信息化内容包括:核心层、支撑层、应用层与边缘层等几个方面。

从产生的角度看,信息化层次包括: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1)信息设备装备化

(2)信息技术利用化

(3)信息内容数字化

(4)信息服务完善化

(5)信息人材递增化

(6)信息投资倾斜化

(7)信息政策封闭化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1)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信息产业将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

(1)通信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和重要内容,强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创造业和软件业是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2)信息技术和装备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1)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再生产的基础。

(2)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要组成部份,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的龙头产业。

(3)信息产业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将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极大提高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

(1)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装备是国家信息化的物资基础和主要动力。

(2)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社会生产、

生活方式的转型。

(3)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降低物资消耗和交易成本,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

2)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

3)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4)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

5)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辟能力明显不足。

2.1 信息技术

2.2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技术(英语:informationTechnology,缩写:IT),在台湾称作资讯科技,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辟、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辟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

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功能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

移。

3)信息处理与再生产技术。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有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当做信息技术的特征。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

1)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普通特征——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速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1)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分

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

2)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分

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3)按使用的信息设备不同分

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4)按技术的功能层次不同分

可将信息技术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次是文字的浮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2.2.2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传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十一五期间逐步扩大。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二,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

第五,数字鸿沟有所扩大。

第六,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到2022 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辟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2)推行电子政务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4)推进社会信息化

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辟利用

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保证在“十一五”时期国家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的原则,优先制定和实施以下战略行动计划。

1)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

2)电子商务行动计划

3)电子政务行动计划

4)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辟

5)缩小数字鸿沟计划

6)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

为了保持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顺利部署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行动,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1)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

2)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

3)完善相关投融资政策

4)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5)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6)加强互联网管理

7)壮大信息化人材队伍

8)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9)完善信息化推进体制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

1.信息化基础知识(第一章) 1.1.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1)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 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3)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 要手段; 4)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立足于自主发展的支柱; 5)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 的关键;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 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图1-1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关系图 1.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 1)G2G:政府(Government)间电子政务 2)G2B:政府(Government)-商业机构(Business)间电子政务 3)G2C:政府(Government)-公民(Citizen)间电子政务 4)G2E:政府(Government)-雇员(Employee)间电子政务 1.3.企业信息化 1.3.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

计算机软考试准备资料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单位为比特(bit,位) 2、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转化性。 3、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多个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4、信息系统概念:就是输入数据后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5、信息系统,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实现,自顶向下的数据分析。 6、输入数据得到信息。 7、信息使用者是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 8、信息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人员 9、系统转化分为:分段转化、直接转化、并行转化 10、信息系统工程包括: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 11、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分为:硬件网络集成项目、软件产品实施型项目以及软件开发型项目。 12、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及存储介质、通信系统、信息采集设备、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7大部分。 13、詹姆斯·马丁计算机的4类数据环境,文件环境、应用数据环境、主题数据环境、信息检索系统环境 二、国家信息化体系6个素 1、国家信息化6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2、信息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材料、能源 3、信息网络:三网合一: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电视网 4、信息技术:反应了效率、效果、效益。 5、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合理利用人才是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6、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电子政务主要4个模式 1、G2G:政府对政府,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和业绩评价系统。 2、G2E:政府对公务员,是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 3、G2B:政府对企业,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 4、G2C:政府与公民,政府给公民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电子医疗、社会保险、公民信息、交通管理、电子税务、电子证件 四、电子商务3种模式 1、B2B:企业对企业 2、B2C:企业对个人 3、C2C:个人对个人 五、企业信息系统系统: 1、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为基础 2、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为中心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工作关系)。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立项阶段: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 ?开发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验收阶段。 ?运维阶段:4种维护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常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通过视图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结构: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求)、过程视图(并发问题)、组件视图(实现问题)、部署视图(分布问题)。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 ?UML提供9种主要的图来对待建系统进行建模: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状态图、序列图、协作图、活动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和对象-行为模型组成。?典型软件结构: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中间件分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ODBC/JDBC)、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面向消息中间件(MOM)、事务中间件(TPM)、分布式对象中间件(CORBA/DCOM/RMI/EJB)。 ?Web service典型技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传递信息;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描述服务;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注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数据交换。 ?常用构件标准:1、COM/DCOM/COM+;2、CORBA;3、EJB。 ?局域网最常见三个协议是微软的NETBEUI、NOVELL的IPX/SPX、跨平台TCP/IP。?网络管理4个方面:设备、服务器、资源、用户。 ?OSI网络管理标准定义网络管理5大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交换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技术。 ?网络存储3大模式: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目前在综合布线领域被广泛遵循的标准是EIA/TIA 568A。 ?EIA/TIA 568A中把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我国颁布的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D/T926的适用范围是跨越距离不超过3000米、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布线区域,区域内的人为50~5万人。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1.1 要求 建造、开发等活动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项目。 1.2 信息化基本概念 1、信息与信息化 1)信息 信息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同时信息也会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利用,此时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人们认识事务的“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并把他们描述为信息以利用信息来创建价值,从而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2)数据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务属性的记录。 3)决策信息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称为决策信息。决策信息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 4)知识 知识就是知道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谁。这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知识是4个W”。 智慧是以知识为根基的,加上个人的运用能力、综合判断、创造力及实践能力来创造价值。智慧是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演络进而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5)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过程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来完成。这些项目建成的信息系统作为各行各业、各单位的数字神经系统,支持和推动相关行业和相关单位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功能就在服务各行业、各单位业务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如一个企业的MRP系统,它的功能不仅要支持企业的进销存,还要支持生产和财务,根据具体企业的需要MRP 还可以具有其他一些功能。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再是孤立分散的单个技术的应用,而是组成具有庞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去支持、改造各行各业的业务。这种网络作为各行各业业务的数字神经系统已改变和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 2、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即: ①信息资源 ②国家信息网络 ③信息技术应用 ④信息技术和产业 ⑤信息化人才 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这个体系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与国外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所不同。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如下: 我国信息化发展包括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发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2006-2020年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战略目标是: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信息、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层次和特性 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反映。 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也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资源。 它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生产第一线的形式。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论的奠基者得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学者阿希贝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者状态直接或者间接的表述”。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 (E.W.Horton) 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 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在最普通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者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1)可量度。 2)可识别。 3)可转换。 4)可存储。 5)可处理。 6)可传递。 7)可再生。 8)可压缩。 9)可利用。 10)可共享。 按照性质,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大要素:【2009上,2009下,2011下】【P3】 ①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②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③信息网路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递、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 ④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⑤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⑥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恰、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两网间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间逻辑隔离。【*** 重要,中高级都需要仔细阅读P10】 注: 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3、企业信息化 3.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结构 3.2 ERP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CRM的功能,区分ERP和CRM。 4、商业智能(BI) 4.1 商务智能的概念 4.2商务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4.3商务智能的三个层次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中级重点要求:掌握资质管理要求,掌握案例题中的IT服务管理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论识记部分)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指以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创造,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的发明,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二、信息技术——I nformation T echnology ,简称IT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1946年在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 “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个人计算机——P ersonal C omputer ,简称PC 按电子元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IT 业第一定律”——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 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GGG) ——可以将因特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成为因特网发展的新一波浪潮。 USB —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是目前流行的MP3等数码设备与计算机连接传递数据的常用接口。 三、信息的处理过程:采集、存储、输入、传输、加工、输出。 信息处理技术:模拟技术(模拟技术是用实物或电压、电流等连续变化着的物理量来表示相应不断变化着的信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把信息编成以0或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进行存储和处理。) 模拟技术处理的信号受外界和元器件影响较大,信息易失真。 数字技术处理的信号受影响较小,信息不易失真;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的信息处理。 常见的数字设备有:扫描仪,摄像头,MD 、MP3,数码相机。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目前计算机的结构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的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 外存储器 计算机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软磁盘 硬磁盘 光盘 系统软件:如WINDOWS 、DOS 应用软件 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图书管理系统等实际应用软件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信 息化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信息化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作为现代人,了解信息化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一种可以对数据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配件。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等软件则控制计算机的硬件执行任务。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和重启。每台计算机 都有自己的硬件配置和系统设置。我们可以在控制面板中修改电脑的设置,包括安全性、外观和声音等。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文件的创建、 编辑、删除和复制等问题。文件是一组数据的集合,可以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内容。文件的格式决定了它们的类型,例如文本文件、图片文件和音频文件。 二、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是一种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的方式。网络 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类型。局域网通常指一个小区域,例如家庭或办公室。广域网则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国家甚至全球范围。

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网络协议、路由器、交换机和 防火墙。网络协议是通信的规定和流程,例如TCP/IP和HTTP 协议。路由器是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它可以控制数据包的流向。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而防火墙则用于保护网络安全。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和接收 电子邮件以及下载文件等。浏览器是一种软件,它可以将网页的HTML代码转换成可读的文本和图像。电子邮件是一种在线 通信方式,可以发送文本、附件和图片等。文件的下载是从另一个计算机中获取文件的过程。 三、互联网基础知识 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世界各地的计 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万维网和搜索引擎等内容。 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 防部开发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万维网访问各种网站,例如社交网络、购物网站和新闻门户网站等。 互联网的安全是关键问题。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病毒、 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等。安全性能够保护计算机和数据的安全,例如使用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和设置复杂密码等。 四、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它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移动通信发展迅速,例如2G、3G、 4G和5G等技术,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 移动通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手机、基站和移动通信网络。手机是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它通过基站和移动通信网络

渭南市八年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渭南市八年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 点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动作、情景等载体所呈现的内容。 2、载体:即媒体,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 3、信息技术(IT):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相关的技术。 4、IT的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5、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DV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6、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管理-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二、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作ENIAC(埃尼阿克)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依据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组成,划分为四代: 按照:代次,时间,主要元件,体积特点,速度特点划

分: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大,慢(5000次/秒)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较小,较快(几万次/秒)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小,很快(上百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3、依据计算机体积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4、计算机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巨型化、微型化。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思想: 1、计算机由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只识别0、1) 3、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信息化概念 1信息用以消除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2、 认识论信息和本体论信息是想通的,其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 方式; 3、 推广信息技术是手段,真正利用信息资源是目的,信息化则是实现目的的过程; 4、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 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六大要素; 图M 国体系六芸噸关集图 (1)信息技术应用:它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 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 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照国家信息化水平 的一个重要标 志; (3)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 交换 和 共享的必要手段; (4)信息技术和产业:它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是国 家 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5、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 (1)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 (2 )推行电子政务;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4 )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集中 (5)信息化人才:它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 的 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对其它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 常赵技沐和产业 伯 息代 &中沽理和标申埋龜

(5)提供信息化产业竞争力; (6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7)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二、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模型包括两个方面: (1)、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课科学化; (2)、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 2、电子政务根据其服务的对象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即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企业(G2B、政府对公众(G2C)、政府对公务员(G2E)。 3、根据政府机构的业务构成,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查询、公共政务办公三个领域。 4、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构筑一个电子政务系统从上到下主要包括 应用业务层、应用服务支撑层(信息交换层)、信息资源管理层(数据访问层)、网络系统层等。此外,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贯穿于上述四个平台的设计和实现之中。 三、企业信息化 1、电子商务按照交易对象可分为四种模式,即企业对企业(B2B )、企业对消费者(B2C )、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政府对企业(G2B)。 2、电子商务的一般框架分为四个层次和两个支柱。四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网络层、多 媒体信息发布层、报文和信息传播层、贸易服务层;两个支柱是:公共政策和法律、各种技 术标准及网络安全协议。 三、企业资源计划 1、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 )逐步演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 2、E 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于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以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3、E RP系统具有的特点: (1)、是统一的集成系统; (2)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 (3)是模块化可配置的; (4 )是开放的系统。 4、在ERP系统中的几大模块: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索: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四控一一三管 ------- 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 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工作关系)。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立项阶段: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 开发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验收阶段。 运维阶段:4种维护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常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通过视图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结构: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求)、过程视图(并发问题)、组件视图(实现问题)、部署视图(分布问题)。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 UML提供9种主要的图来对待建系统进行建模: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状态图、序列图、协作图、活动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彖模型、对彖■关系模型和对彖■行为模型组成。典型软件结构:管道/过滤器模式、血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中间件分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ODBC/JDBC)、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面向消息中间件(MOM )、事务屮间件(TPM )、分布式对象屮间件 (CORBA/DCOM/RMI/EJB)。 Web service典型技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 传递信息;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一一描述服务;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一注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数据交换。 常用构件标准:1、COM/DCOM/COM+; 2、CORBA; 3、EJB。 局域网最常见三个协议是微软的NETBEUL NOVELL的IPX/SPX、跨平台TCP/IP。 网络管理4个方面:设备、服务器、资源、用户。 OSI网络管理标准定义网络管理5大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交换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技术。网络存储3大模式: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o 目前在综合布线领域被广泛遵循的标准是EIA/TIA 568A O EIA/TIA 568A中把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我国颁布的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D/T926的适用范围是跨越距离不超过3000米、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布线区域,区域内的人为50~5万人。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软考中级项目经理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为了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逐步规范政府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建设和完 善重点业务系统采用“云计算优先的模式”,还包括“一站、两网、4库、12金” 2.ERP是一个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 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ERP大于CRM (客户关系管理),大于SCM (供应链管理) 3.衡量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客典意度。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都 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 4.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 民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顾员(G2E) 5.ERP系统的特点:是统一的集成系统、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模块化可配置、开放的系统。 6.供应链分类:根据网状结构特点分为V型供应链(发散)、A型供应链(会聚)、T型供应链。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7.系统集成资质分为5级,特1级、1级、2级、3级、4级 8.监理资质分为4级,甲级、乙级、丙级、丙级(暂定) 9.运维能力评定资质,先有系统集成资质,目前不分级,要通过信息技术运行附属要求,即工信部 的ITSS要求 10.关于软件产品登记与著作权的关系是是“或” 11.质量体系标准增加了双模(ST/tll234和SJ/tll235) 12.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 13.监理活动中的四控:变更控制(多)、进度控制(快)、质量控制(好)、投资控制(省) 14.监理实行“总监理师”负责制,即“人”和“钱”的事需要总监签字,监理公司负责人无权; 15.监理和技术无关 16.系统集成资质取得方式:1级:取得2级资质的时间不小于2年;2级:取得3级资质不少 于1年;3级:从事集成业务时间不少于2年或取得4级资质时间不少于1年

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可以定义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对决策或行为 《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社会语言学》:“按物理学的观念,信息只不过是被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这个定义还不够:信息还必须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说信息必须是‘意义的载体’。”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即肯定性的确认。 而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定义为: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的最新定义:信息是指物质运动偶然性的排除(Shannon定义的拷贝,旧定义);其特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假性;数据即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构成是由: (1)信息源; (2)内容; (3)载体; (4)传输; (5)接受者。 别人告诉你个事,说 1、“前面有个人!”——非常含糊! 2、“前面有个男人!”——更具体! 3、“前面有个老人,是个男的!”——更具体! 4、“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更具体! 5、“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更具体! 6、“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需要帮助!”——更具体! 7、“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有个警察把他送回家了!”——非常具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和事情的本质,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我们听到的是消息!而不是信息! 举个例子,单位通知作息时间, “下周开始, 长白班: 上午上班时间 8:00——12:00, 下午上班时间14:00——18:00, 即日生效。”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点1】: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例如雷达、卫星遥感等感测与识别技术使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大为提高;电话、电视、因特网(Internet)等通信技术与光、电、磁等信息存储技术几乎消除了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计算机、机器人等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控制能力。 2、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就是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它能为人们更多更好地获得和使用信息服务。 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有人工的、半自动的和全自动的; 从技术手段来看,有机械的、电子的和光学的; 从适用范围来看,有专用的和通用的; 【典型考题】: 61.现代信息技术是以__数字__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8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 61.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有两项:一项是微电子与光纤技术;另一项是_数字__技术,电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该技术。 2.用于扩展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和记忆器官的功能,消除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的信息技术是__D_。 A.感侧与识别技术 B.控制与显示技术 C.计算与处理技术 D.通信与存储技术6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__计算机及其软件__为核心。 【知识点2】: 微电子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是关键性的技术。 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 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 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 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 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集成电路是采用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 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等,数目可以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集成度小于100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集成度在100~3000个电子元件之间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MSI);集成度在3000~1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ISI);集成度达10万~10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集成度超过10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通常并不严格区分VLSI和ULSI,而是统称为VLSI。 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它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硬件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 【知识点3】:

信息化基础知识与Windows应用

第一篇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化概述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可以定义为: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消息、信号、数据、情报或知识1、信息的性质 (1)普遍性 (2)可识别性 (3)动态性 (4)可处理性 (5)可度量性 (6)可传递性 (7)可共享性 2、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 (2)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 (3)信息是管理的基础

(4)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二、信息资源的含义 狭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其特殊性:(1)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存在竞争关系 (2)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的时效性都强 (3)每一条信息都有独特的性质 (4)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的信息资源。 1、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殊性质 (1)信息来源广泛,信息发布自由 (2)信息量极大,传播范围广泛 (3)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交互性

(5)动态性、缺乏管理 (6)结构复杂、分布广泛 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选择 (1)信息质量 (2)易用性 (3)来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1.2信息化社会 一、人类社会与产业发展进程 二、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1)信息化是一个社会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逐渐演变的动态过程(2)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化人才、信息意识和教育水平、信息政策和法规等(3)从信息化涉及的社会层面来说,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种方法:内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层 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 3、信息分发 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50 ,填空题1-20 、单选题 1.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的特征是以A 为主体的通信技术。 A.电传输 B.光缆、卫星等高新技术C .信息处理技术D .书信传递 2.在信息技术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语言的利用、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B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利用五次革命性的变化。 A.农业革命B .电信革命C .工业革命D .文化革命 3. B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拉开了第五次信息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序幕。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8年 4.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即C。 A.第二产业B .第三产业C .信息产业D .房地产业 5.知识是经过加工和D的,通过认识主体所表达的条理化的信息。 A.研究确定B .反复叙述C .理论论证D .实践检验 6.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一起构成了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体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和B 信息。 A.认识 B.传播C .存储D .复制 7.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是将计算机划分为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A 等五大部件。 A.存储器 B. CPU C高速缓冲器D .硬盘

8. 电子管又称为真空管,其三个主要电极有阴极、栅极和B。 A. 集电极B•屏极C .基极D .发射极 9. 以下D不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A. 巨型化 B.微型化C .网络化D .专业化 10.计算机中使用辅助存储器作为虚拟存储,用于提高计算机的C。 A.命中率B•运行速度C .存储容量D .运算能力 11.信息处理技术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上的,具体实现对信息获取、C处理、控制和存储的技术。 A.检索B•排序C .传输D .转换 12.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多任务、多用户作业,在于它Bo A.采用实时操作系统B .采用并行操作系统 C•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D .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1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指Co A.网络资源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B .系统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 C.人机接口界面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D .人机接口界面管理和信息管理 14.目前制造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A.晶体管 B.超导体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5.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 A.数据 B.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 C.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及特征反映 D.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 16.信息一般可以分为自然信息和 A.人文信息 B.历史信息 C.社会信息 D.生产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