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一、食器

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

鬲:鼎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国名和作姓时念gé,表示器物时用lì)

甗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

甑zè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

敦duì: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二、酒器

斝jiǎ: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爵: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有的有盖,但无流和注。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樽: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觚gǔ: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觯zhì: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觥gōng: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斛hú:呈直口直壁的圆筒形,平底,腹两侧各有一柄;量器,古代以十斗为斛,后来以五斗为斛。

卣yǒu:古代的一种酒器,椭圆形。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盉hé: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

收稿日期:2009Ο09Ο22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JDR2006A05);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创作团队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强(1967-),男,江苏高邮人,博士,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 王强 (江苏大学,镇江212013) 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灯具主题性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的设计观进行梳理,寻找对当代设计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传统设计思想,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设计特征、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古代器物设计制器尚象的造型设计特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器以载道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古代灯具;造型特征;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9)11-0152-03 Design Concep t of t he Ancient Chinese L a mps W A N G Qi a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me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mps ,sorts 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ancient China ,and looks for the traditional design that can inspiringly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 2rary design.On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design ,analyses the design features ,the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mps.It then arrives at the vivid design features ,as the system browser design still features the ,people 2oriented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containing Tao in wares. Key words :ancient lamp s ;form feature ;design concept 在长达数千年的艺术设计史中,中国古代的器物无疑成为了某些特定观念的承载物,设计作为一个造物的过程,包含了许多的观念与信息。对中国古代器物进行设计艺术学的研究为总结中国古代器物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的灯具作为众多器物的一个种类,其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及完整的发展脉络,丰富的出土及其他遗存的实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其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理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实证,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各时期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制度与生活风俗。中国古代灯具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见证,虽然伴随电光源的出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却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演变的具体进程,其包含的设计思想对我们现代的艺术设计仍然有许多借鉴与启发。 1 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设计的特征 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发展及重大发明都离不开自然界对人类的启迪。“大自然是最杰出的设计师,自然形态是设计造型的优秀原型,在人类的造物史和艺术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原始初民的造物设计就把自然作为各种形态和造型的主要依 据[1]。”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创造性的制造了各种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身的生存本领。中国古代设计的自然观影响着所有的设计活动,“制器尚象”体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造型设计特征。“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2]。”“朴散则为器[3]。”老子认为器是由人选择物质材料,经过加工工艺制作成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器具。《易经》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4]。“象”就是现象,“形”就是形状。现象可以看做动态的过程,形状可以看成静态的结果。所谓“见”乃谓之“象”,即观察天地时看见的天地万物之形象,形于外的形在“地”称之为“形”,在“天”才能称之为“象”,“象”主要指天象,天体的现象和变化的征兆,反映在古代灯具设计中就是普遍出现在灯具造型中的几何形及几何装饰纹样。如早期几何形态造型的灯及其圆、涡纹等的装饰纹样。“形”,《说文》解释为:形,象形也,指各种自然万物的形态。“形”作名词时,指形制、形状、造型等某一类具体的器物;作动词时,指器物设计的活动与过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准确地表达了先人造物取象的标准,将道法自然作为设计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自然观。“形”反映在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上表现为各种写实造型设计,如植物形灯、动物形灯、人物形灯及器皿形灯都是由模拟物各部分组成的形态。模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 2 51包装工程 PAC KA GIN G EN GIN EERIN G Vol.30No.112009.11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01、梅花02、竹03、松04、兰花05、水仙 06、菊花 07、玫瑰08、莲花09、萱草10、牡丹11、藻纹12、灵芝 13、忍冬纹14、蔓草15、一品清廉16、九秋同庆17、九重春色18、天仙寿芝 19、四季平安20、本固枝荣21、玉堂富贵22、玉树临风23、仙壶集庆24、百事如意 25、贵寿无极26、长命富贵27、松菊犹存28、杞菊延年29、和合如意30、和合万年 31、并蒂同心32、宜尔子孙33、连中三元34、连生贵子35、富贵平安36、群芳祝寿 37、群仙祝寿38、新韶如意39、满堂富贵40、聪明伶俐41、兰桂齐芳42、安居乐业 43、华封三祝44、榴生百子45、万年如意46、百事大吉47、子孙万代48、天地长春

49、同心之言50、因和得偶51、长生不老52、富贵万代53、富贵长春54、岁寒三友 01、梅花: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02、竹: 竹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 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塞三友”和“四君子”之列。历史上许多文人爱为它们赋诗、投墨,予以赞美。 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03、松:

古代容器大全

已经不用的古代容器大全 1、觥:汉语拼音:gōng?? 基本解释: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 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筹交错(酒器和酒筹 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 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 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 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出现于殷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基本式样有:角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咸组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属。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体及圈足皆为长方形,流前伸较长,盖前端为大龙头,后端为一大兽面,圈足内收,鋬厚大,作鸟形。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器体长方,盖前端为大垂角兽,似为羊头,后端为大兽面纹,圈足周边较其他样式有所放大。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器体椭圆而长,腹鼓出,龙头盖有钮,附一小斗,体内有一隔层,分为二室。 2、鬲汉语拼音:lì

基本解释: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3、缶汉语拼音:fǒu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 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 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缶,瓦器所 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乐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首气势恢弘的“击 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 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那么,演员们击奏的乐器——缶,是一种什么样的古代乐器? 先说“缶”这个字,“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振奋

中国的传统花卉

中国的传统花卉 杜鹃——花中西施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simsii,英名:IndianAlaiea,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科名:杜鹃花科。形态特征: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高达200cm),主干直立 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叶革质或纸质,常绿,半落叶或落叶,披针开至卵圆形。花顶生或腋生,单花或多花呈总状伞形花序,花冠漏状或钟状,有白、黄粉、红紫色及复色等。花期3-7月,也 有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 梅花——君子(花魁) 梅花学名:prlmusmume,英名:Mtmeplant.JapaneaeAprlcot,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科名:蔷薇科。形态特征:落叶小 乔木。树冠圆头形。干紫褐色,有纵驳纹;小枝绿色,常具枝刺。叶 互生,卵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1-3朵簇生,有淡粉、红、白等色,具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潮湿, 不耐涝,耐瘠薄,稍耐碱,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圭为最好。抗 性较强,为长寿树种。 荷花——花中仙子 荷花学名:Nelumbomucifera,英名:HinduLotus,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科名:睡莲科。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 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 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 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 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 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10月。荷花栽培品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我国的设计学研究已有60年历史,先从50年代的手工工艺生产的研究到80年代的传统设计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教育的关注,90年代对设计消费、绿色设计的研究,到2000年开始重视设计理论、设计批判的研究设计创意产业、现代手工艺的研究,视乎又回到的原来的主体,但展现处的却是全新的概念模型。 设计艺术学研究特征 1研究的主体是实物而非存艺 2研究的方式是系统的而非经验 3研究的问题是实际的而非抽象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范围 1设计内部研究领域 (1)设计历史 (2)设计原理 (3)设计美学 (4)设计类型 (5)设计批判 (6)设计方法 (7)设计比较 (8)设计哲学 2设计外部研究领域 (1)设计社会学 (2)设计经济学 (3)设计管理学 (4)设计教育学 (5)设计消费学 (6)设计人类学 (7)设计伦理学 (8)设计价值学 (9)设计文化学 (10)设计心里学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1)关于设计现象的一系列命题及理解 (2)命题间的逻辑性与设计艺术学研究哲学基础 (3)设计艺术学研究过程及结果与真实客观性的联系 (4)设计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5)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不同范围及其应用 (6)理论方法的可验证性 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式 (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 (3)历史性研究 (4)实验性研究 (5)调查性研究 (6)田野考察 (7)逻辑论证

(8)个案与综合研究 研究前期的文献回顾包括各类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各种特定的技术和操作方法,研究后期的撰写论文是研究的最终形式, 方法的交叉和综合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目标 (1)对设计提供要意义的指导 (2)积累设计知识 (3)建构生活现实 (4)完善设计艺术学科结构 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 一般长说的设计指的是物的形式方案的规划过程,是在规划之内的设计,其研究知识由命题性的元素来定义,策略、功能、结构、技巧、假设、含义、文献、测定、数据等,这一过程强调客观性和逻辑性 研究在对积累设计知识的作用 (1)该研究成果应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2)该研究成果应该扩大现有文件 (3)完成后的研究成果要纳入该研究主题的成果链 (4)研究过程中构建起得生活现实 设计艺术研究过程 1研究的五个阶段 (1)确立研究题目 (2)拟定研究计划 (3)调研、考察、分析、 (4)实验、研究、结论、 (5)论文、报告、撰写 2以理论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 (1)确立研究课题 例证《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饮食有:刀、勺、灶、锅、筷、碗、盆、罐等 (2)拟定研究计划 概述 结构 原理 材料 工艺 视觉 特点 延展 文献 参考 (3)调研考察 在博物馆 在实地考察实物制作 在图书馆、档案室 修改实验结果

最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摘要:花,作为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绚丽装扮着世界,也装扮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花的喜爱也深深的溶进了文学、艺术中,并被赋予人格化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一直贯穿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时间各个方面,从先秦的诗经到后代的歌赋,再到近现代的小说散文,从文化习俗到思想艺术,花无不以独特的姿态穿梭在浩瀚的文化之海,并在历代文人逸士的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花总与生活、艺术思想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花传统文化文学艺术 花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明确提及的植物种类有150种之多,其中属于花卉范畴的达132种,在诗经305篇诗歌中,共有7篇出现了华字,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桃之夭夭,烁烁其华”此华同花,所以说,自古以来花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保留下来,且始终占有重要的席位,为人们所钟爱。但是,人们爱花不仅仅是因为花的美丽的外表,更因为人们看到了花了内在的美丽品质,这才是花在传统文化意象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花在文学与文人中的人格化 自古以来,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紧密联系。人们对花的认知过程从敬畏与崇拜到利用与开发再到审美与象征。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由欣赏花之色貌开始,融入自我主体情感意趣,在审美过程中体悟出花卉代表的精神气质品德,进而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花之神的独特生命意蕴.傲骨贞姿,见之于梅; 静雅慎独,见之于兰; 清廉无染,见之于莲; 孤禀劲节,见之于菊。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更有宋代张翊在花经中以九品九命品评花卉,其中梅兰牡丹为最高的一品九命。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这段话出自宋代邵雍善赏花吟,生动地描绘了人对花卉的认知,经历了由物蜕化为人,再由人羽化为神的转变过程。古人正是在不断认识欣赏感悟花的过程中,逐步积淀丰富了中国花卉文化,花的人格化乃是其中的核心精神和最高境界. 1、孔子独爱兰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因贫困而改节。” ——孔子 孔子的这句话既道出了兰花超脱、逸然的品格,又完美的阐释了君子对高尚道德品行的修养,以及那种处境艰难而品格傲然脱俗的君子形象。兰花以幽

设计学专业推荐书目

艺术设计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一、经典著作 [一年级] 《考工记注释》,张道一著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天工开物译注》(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在民间》,张道一,廉晓春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美术长短录》,张道一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民俗与民间美术》,陈瑞林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美术史》,王逊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让人成为人》,(美)加纳罗、阿特休勒著,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 《艺术形态学》,(俄)莫卡冈,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学概论》,王朝闻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原始文化研究一一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朱狄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本),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古代社会》,(美)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中国传统十大花卉

中国传统十大花卉 梅花——君子(花魁) 学名:prlmus mume 英名:Mtmeplant.Japaneae Aprlcot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科名:蔷薇科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树冠圆 头形。干紫褐色,有纵驳纹;小 枝绿色,常具枝刺。叶互生,卵 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1朵-3 朵簇生,有淡粉、红、白等色, 具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 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潮湿, 不耐涝,耐瘠薄,稍耐碱,但以 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圭为最好。 抗性较强,为长寿树种。 牡丹——花中之王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别名:鹿韭、木芍药、花王、洛 阳王、富贵花

科名:芍药科 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老枝干灰 褐色,多纵裂驳纹;新枝光滑, 绿色,叶互生,大形,2回羽状 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倒卵形,单 生枝顶。单瓣、半重瓣或重瓣, 有红、黄、粉、白、紫和绿等色, 多具清香,花期4月-6月。果实 生短绒毛,种子大形,8月-9月成熟。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du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 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 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 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

中国十大花名简介

图片:

图片:

1.梅花——花中君子 梅花简介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乌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了。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目的,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花居于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有几千年栽培历史。从出土的文物中,不仅发现竹简上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样,还有一些陶罐、铜鼎等器皿中,发现了梅核。梅花在冰中育蕾,雪里开花。它这种不畏寒威,独步寒霜的精神,历来被用于象征人们刚毅意志和崇高品德的化身。宋代诗人陈亮歌颂它:“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王安石歌颂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国古人就有许多喜爱梅花的品格,如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如今,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依然是“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梅花——花中君子

图片:

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鼎拼音dǐng 部首“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鬲拼音lì部首 “鬲”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于烧 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 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甗拼音yǎn 部首“瓦”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拼音guǐ部首“皿” 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簠拼音fǔ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盨拼音xǔ部首“皿”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说文》

敦拼音duì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豆拼音dòu 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 1.1花—一种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1.2花—一种精神文化 (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在清代蒲松龄的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的文学形象。诚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2)中国花卉画?,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 中国的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通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使它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 花卉,是中国绘画历久而不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但是,直到春秋时代,花卉画还只是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到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不但画史记载中名家辈出,而且,在新疆阿靳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这说明,当时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欢迎的画种。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 ★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百卉含蘤。”(《汉书·张

衡传》),“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可见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 中国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确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 和其他许多栽培植物一样,中国人栽培和应用花卉的历史是从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开始的。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铜鼎,其中满盛炭化了的梅核。经鉴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说明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食用梅花树的果实了。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作者:李立新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全书422页。 作者简介: 李立新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艺术学。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艺术学》、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江苏省教委文科项目《江南彩衣堂装饰艺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设计价值论》等。著述代表作有:《中国设计艺术史论》(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设计概论》(2004年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四卷(2004—200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副主编)、《探寻设计艺术的真相》(2008年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在《文艺研究》、《装饰》、《中国美术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艺术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研有法——《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序一 张道一 小时候在农村赶集,最喜欢钻在人群中看变戏法。开场之前,一个老者总是敲着锣不停地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说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有钱的赏钱,没钱的捧场。”当时还不理解全部内容,只是急着看他变出什么来。我问大人,他为什么老讲话,又不懂什么是“门道”、“捧场”。回答说这是江湖礼节,防备有人“砸场子”;又说“门道”就是“关子”,并不是真的会变。可怜求学之难,那么,什么叫“关子”和“砸场子”呢?于是,大人不耐烦了…… 长大之后,也就晓得“门道”和“关子”,并且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才知道各行各业都有门道。门道也就是方法,方法也就是“术”。不学无术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军事家思谋张略与战术,美术家强调构思与构图,如果比较两者的关系,前者是目的,后者便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古人造字,思想非常活跃,繁体汉字的术字外边有一个“行”(術),说是村中的一条小路,使行人走的方便,由方便引申而为方法,无路可走就不方便了。简化字去掉了“行”,方法也就不明了。 我从小热爱艺术,好像钻进了一个圈子,再也跳不出去,竟然钻了一辈子。先是学图案,从事工艺与设计,后来又研究艺术的理论;从读书到教书,六十多年没有离开过学校,不论是艺术实践还是艺术理论,深深体会到方法的重要。当然,从道理上讲,应该是创意、构想在先,艺术思想是首位的,但思想只能装在脑子里,充其量是“形象思维”,并非成为作品,也就是艺术的现实。一个艺术家只有将所想的做出来,才会有艺术。这就要靠方法,创作中叫“技巧”。 创作的技巧跟着专业走,有什么专业就有相应的技巧。当然技巧也有基础的和特殊的。但是,从事理论研究,虽然也有写作技巧,其方法却与创作相距很大。一般地说,创作强调个性,而理论则须要探讨共性,要进行归纳和概括,思考的方式也不同了。 许多年了,由于对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我曾经作过两次关于研究方法的讲

中华传统香事用具:匙箸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2471991.html, 中华传统香事用具:匙箸 作者:吴清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10期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传统的香文化也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宋代丁晋公《天香传》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香的使用与上古的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 香事用具之滥觞 《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上古祭天之礼为“禋、柴、燎”《礼纪·郊特牲第十一》载:“天子适四方,先柴”。许慎《说文》释曰:“柴,以供郊庙及百祀之薪燎”。段玉裁注云:“燎柴祭天”。故上古之禋祭礼以焚烧带有香味之草木为之。 上古之柴、禋、燎祭皆在空地或祭台上燔焚带有香味的草木类,一般焚烧量较大,以堆置焚烧为主,故用香工具可能比较粗放随意,先秦的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目前考古发掘亦未发现上古的香工具。 上海市青浦福泉山高台于距今5300~4200年的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陶质竹节带盖熏炉。此类炉具开启了后世炉具样式的先河,在使用中可能存在有与之配套的用香工具,但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 西汉汉武帝拓南疆通西域后,大量的域外香料进入中土。沉香、檀香、熏陆、安息香、 龙脑、丁香、苏合香等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香料渐渐成为汉代香事用香料的主体。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的和合香料制成末香、香丸、香饼等,以炉中埋炭烧香的方式取代了西汉早期以前的直接将草木类香料切碎置于炉中焚烧的散烧方式。炉具亦由战国至西汉初期,炉体较浅、扁平状、出烟孔较大的豆式炉,演变为炉体较深、岀烟孔较细小的博山炉。由于焚香方式的改变,此一时期焚香必须使用夹炭火的香箸及铲灰压灰的香匙,故早期的香事用具应当是直接将食具中的筷箸汤匙用于香事中,在使用中再逐渐改善,将汤匙的凹形匙改变为扁平的铲形等,而名称亦延续了食具的原名。因此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初年当为后世传统香事工具之滥觞。

中国传统送花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送花礼仪常识 下面介绍的是中国传统送花礼仪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样的节日该选择什么样的花来送呢?以下介绍的是一些传统的搭配方式: 新年(1月1日)要选带有喜庆与欢乐气氛的剑兰、玫瑰、香石竹、兰花、热带兰、小苍兰、仙客来、水仙、蟹爪兰、红掌、金桔、鹤望兰等。 春节(阴历正月初一)要选带有喜庆与欢乐气氛的剑兰、玫瑰、香石竹、兰花、热带兰、小苍兰、仙客来、水仙、蟹爪兰、红掌、金桔、鹤望兰等,具体送哪种还要根据对方爱好和正在开放的应时花而定。 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以送红玫瑰的最多,表达专一热烈的情感。给情人送玫瑰以几枝为宜?当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独钟之意,三枝则代表“ 我爱你”,九枝表示“天长地久”。。。。。。 情人节不可或缺的,如:百合、郁金香、勿忘我、红掌等等。均可表达深深的爱意! 女孩节(3月3日)女孩节一般送粉色玫瑰或粉色康乃馨,因为粉色代表女性。 妇女节(3月8日) 妇女节适合送组合花束或花篮。 清明节(4月5日)清明节送黄白菊花或黄白百合、兰花、勿忘我最佳。 男孩节(5月5日) 男孩节一般送组合的抵花,以黄颜色为主。 护士节(5月12日) 护士节送素雅的抵花或花束为宜。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通常以康乃馨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送花时既可送单支,也可送数支组成的花束,或抵作成造型优美别致的抵花。 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黄色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 白色康乃馨:对母亲的怀念 几种颜色组成的康乃馨表示热烈的爱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通常以送黄颜色的玫瑰和百合为主。在有的国家,把黄颜色视为男的。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的玫瑰花,枝数和造型不限。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送黄色菊花、盆栽为好,或组合花篮、花束。 教师节(9月10日) 教师常被比喻为母亲,可送各色康乃馨。 国庆节(10月1日) 国庆节适宜送组合的花篮或花束。 圣诞节(12月25日) 通常送一品红、圣诞树、黄颜色百合或红花绿叶组成的花环。 以上是较为传统的一些送花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人们在选择花礼时,早已不拘于以上的形式,而是增添了很多随意性和观赏性,比如情人节时,有些人觉得每年都送红玫瑰比较单一而选择百合或者更多其它的花材,而我们就针对人们的这种心理,在今年的情人节时推出了非常有创意的卡通花束来供顾客选择,虽然价值不菲,依然很受顾客的青睐,有一位歌手就说在我们这找到了独一无二的小熊花束,自己买了一束还帮另外的朋友也订了一束。另外,母亲节时,也有很多人选择用香水百合夹杂一些紫罗兰\太阳花\粉玫瑰之类的来包装,标准一点也不次于送给情人的。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各种节日都有,说明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送花礼仪常识的内容,感谢阅读。

十大名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花卉

十大名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花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花卉的杰出代表,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也成为邮票设计者的重要选题。 1.菊花(特44)。菊花是我国栽培最早的花卉之一,远在三千多年前《礼记》里就有关于“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秋天时节百花已尽,菊花却傲霜餐露,迎风开放,故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说法,并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1960年12月10日发行的菊花邮票为影写版,齿孔度数P11 1/2X11,邮票尺寸规格26.5X36mm,背面刷胶,全套18枚,设计者刘硕仁.原画作者洪怡、胡青、汪慎生、徐聪佑。 2.牡丹(特61)。牡丹在我国栽培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了,被人们称为国色天香的“花王”。它雍容华贵,色泽艳丽,历来被我国人民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1964年8月5日发行的牡丹邮票为影写版.齿孔度数P11 1/2X1l,邮票尺寸规格26.5×36mm,背面刷胶.全套15枚,原画作者田世光,设计者邵柏林。同时还配发牡丹小型张(特61M),影写版.齿孔度数P11 1/2。邮票尺寸规格77X136mm,邮票面积52X62mm,面值2元,原画作者田世光,设计者卢天骄。

3.云南山茶花(T.37)。山茶花别名曼陀罗,原产我国,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花。它叶绿花香,色彩绚丽,花期长,有很多珍贵品种。1979年11月10日发行的云南山茶花邮票为影写版,齿孔度数Pll 1/2X1l,邮票尺寸规格40X30mm,全套10枚,设计者任宇。同时配发云南山茶花(小型张T.37M)影写版,齿孔度数P11 1/2X11,邮票尺寸规格135X90mm,邮票面积90X40mm,设汁者任宇。

中国古代器皿

鼎拼音dǐng 部首“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鬲拼音lì部首“鬲”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

甗拼音yǎn 部首“瓦”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 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拼音guǐ部首“皿” 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簠拼音fǔ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盨拼音xǔ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说文》

敦拼音duì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豆拼音d?u 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在服装上的应用及意义

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在服装上的应用及意义 一、花卉文化与服装概述 由于花卉自身优美的形象及人们赋予的文化意蕴,长期以来在服装设计中被普遍应用。花卉文化与服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花卉图案上,花卉图案在服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服装设计中经常对其他艺术领域的素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设计,对花卉图案利用主要指在服装设计中充分利用面料自身的图案或者将花卉图案结合特定的装饰工艺进行装饰性设计。 花卉图案造型的装饰特点,在女装设计中应用广泛,在童装上运用也较为普遍,甚至在现代男装设计中也会偶尔出现其身影。服饰图案设计中花卉图案最大特点在于其应用的灵活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服饰图案的发展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也越来越发挥起独有的装饰性价值,这种价值在服饰设计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服饰图案要充分把握艺术规律,发挥服饰艺术的特点,将平面的纹样立体化,将静态的图案动态化、装饰化。 二、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在服装上的应用 中国花文化以一种较特殊的形式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格。对于中国人来讲,欣赏花不仅要欣赏它外在形象中丰富的色彩、妖烧的姿态,更要欣赏中国文化赋予各种花卉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图案是一种具有装饰和实用性的美术形式,而以花卉为表现内容的图案是一种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深受欢迎的设计题材,花卉通过转喻、谐音等比附的手法再结合其他题材,构成具有吉祥意味的装饰纹样,更是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花卉图案以其特有的装饰性、文化性、民族性,在传统服装中被广为采用,中国传统花卉图案拥有多样的造型、丰富的吉祥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再加上我国古老而精湛的服饰制作工艺,如织、染、绣、缝等,使我国传统服装如同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服装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