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减少,故错误;

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2价的金属),则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小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3,更不能小于3,故错误;

D、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2442Zn +H SO =ZnSO +H 652↑

2442Fe+H SO =FeSO +H 562↑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 不正确;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 不正确;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 正确;

D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 不正确。故选C 。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

A.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2442

Fe+H SO=FeSO+H

982

2442

Mg+H SO=MgSO+H

982

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

强,所以溶液的pH 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 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 小于11,此选项错误;

C 、根据3

32

Cu +2AgNO =2Ag+C ()6u NO 4216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

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 D 、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5.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分别和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均反应完,盐酸一定有剩余

B .图中a 、b 分别表示铝镁的反应情况

C .盐酸均反应完,镁一定有剩余

D .反应结束后,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详解】

A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22Mg 2HCl M +=+24gCl H 2↑

322Al+6HCl=2AlCl +3H 546↑

,稀盐酸中溶质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一样多,稀盐酸全部参与反应,故A 不正确;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镁在铝前,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镁先和稀盐酸反应,图中

a 、

b 分别表示镁铝的反应情况,故B 不正确;

C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22Mg 2HCl M +=+24gCl H 2↑

322Al+6HCl=2AlCl +3H 54

6↑

,图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则质量相同,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掉铝的质量小于镁的质量,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则铝一定

剩余,故C 不正确; D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22Mg 2HCl M +=+24gCl H 2↑

322Al+6HCl=2AlCl +3H 546↑

,镁和铝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氢气的体积相等,则质量相等,反应结束后,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参加反应的镁

的质量为

24m =12m 2,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54m =9m 6

,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12m:9m 4:3=,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就越剧烈,相同质量的金属和同质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酸溶液反应所需的时间也就越少。

6.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没反应之前,没有硫酸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镁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

B、没反应之前,没有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

C、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硫酸有剩余,最后反应结束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故错误;

D、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了反应,最后反应结束后,镁条的质量是零,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C。

8.下列图像中,坐标标示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反应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分别加热 KNO3、Ca(OH)2 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时,虽然硝酸钾溶解度增大,但是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硫酸中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9.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

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浓硫酸中,溶液中的溶剂增加,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选项错误;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含有等质量的氢元素,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后,生成等质量的氢气,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化学方程式Fe+ 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即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选项错误;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与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放出热量,容器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容器内的压强增大,直至氧气与红磷完全反应,燃烧停止后,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容器内的压强随之降低,且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少于反应前气体的质量,最终容器内的压强会低于燃烧前的压强,选项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剂不断减少,溶质氢氧化钙不断结晶析出,加入足量的生石灰能够与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全部结晶析出,溶液的质量为零,则溶质的质量也随之为零,选项正确,故选D。

10.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

B.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由于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酸量相等故生成的氢气量会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B、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没有加入铜时,固体的质量应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浓度变小,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导致水的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溶质质量减小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1.如图中所示的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稀释

B.向足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相同稀盐酸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初始时的pH应大于7,选项A错误;

B、足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的相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由盐酸的用量决定,因此,三种金属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应相同,选项B错误;

C、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消耗原溶液中的硫酸,无沉淀,故开始沉淀质量为0,当硫酸被消耗完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沉淀质量在某一时刻增加,当硫酸铜被消耗完以后,沉淀质量便不再改变,选项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用量相同,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能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同,图中所示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不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C。

12.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与曲线相符合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反应的情况

B.盐酸反应完毕,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C.锌与盐酸反应完毕,刚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毕,盐酸有剩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进行分析。

【详解】

A、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锌反应的时间短,故曲线a表示锌反应的情况,故A说法错误;

B、如果盐酸均反应完,两种金属都有剩余,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等,而图中氢气质量不等,故B说法错误;

C、如果锌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一定相等,故C说法错误;

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等质量的+2价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该图像中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毕,盐酸有剩余,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不同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酸反应,若酸完全反应,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移到氢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等质量不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等原子质量

成正比。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同学们想除去粗盐中含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含有的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可溶性杂质,进行了探究活动: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实验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①实验一中的操作I是_____,实验二中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

②实验二中,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乙为_____,丙为_____;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反思交流: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OH-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Na2CO3 HCl 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增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填:OH-。

(2)①实验一中的操作I得到固液混合物,所以是将粗盐溶解的过程;实验二中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粗盐经过初步提纯后,仍然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可溶性杂质。实验二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同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甲是氯化钡目的是除去硫酸钠,同时溶液中引入过量的氯化钡;乙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同时引入过量的碳酸钠,此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丙溶液是盐酸,加入过量丙后可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过程中可以除去过量的盐酸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所以乙中溶质化学式Na2CO3,丙为HCl;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填:Na2CO3;HCl;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③反思交流: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规范操作,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多。故填:增加。

【点睛】

粗盐的可溶性杂质去除,借助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为了将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必须过量,后续操作一定要注意将过量的试剂再除去。

14.纯碱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利用饱和食盐水生产纯碱的流程图是: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1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 1 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

(3)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后续处理”主要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_、过滤等操作,参考如图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采用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 NH4Cl 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烧杯Na2CO3H2O降温结晶

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用作氮肥

【解析】

(1). 氨气、水】二氧化碳7氯化钠四种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方程式为: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2). 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

外,还有烧杯 (3). 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X是H2O (5).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降温时氯化铵大部分析出,而氯化钠不析出,所以可用降温结晶提纯氯化铵; (7). 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1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答案】(1)CaCO3 高温CaO + CO2↑;分解反应(2)物理(3)过滤;漏斗(4)可以用氮肥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一是煅烧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 高温CaO + 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物理变化,其中是利用物质的熔点的不同,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操作a产生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NH4Cl中含有氮元素它的一种

用途是用作氮肥。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变化过滤的仪器化学肥料

16.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

NH4Cl、CuCl2、FeCl3、MgCl2、B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

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⑴气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气体F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

⑵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⑶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⑷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____________种溶质(填写数字)

⑸写出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⑹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钟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写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答案】NH3酸性 Cu(OH)2 NH4+、Cu2+ 5 BaCO3 +H2 SO4 =BaSO4↓+H2O+CO2↑ FeCl3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解析】

【分析】

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氢氧根离子会与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混合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气体的,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白色固体A中一定存在氯化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C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无色溶液D中含有氯化钠;混合物A中加入硫酸,会得到蓝色溶液,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铜,会生成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所以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FeCl3溶液显黄色,溶液E显蓝色,故一定不含FeCl3。综上可知,混合物A中一定有NH4Cl、CuCl2、BaCO3,一定没有FeCl3,可能有MgCl2。

【详解】

(1)气体C的化学式为NH3;气体F是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

(2)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u(OH)2;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NH4+、Cu2+;

(4)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钠、硝酸、硝酸银5种溶质;(5)生成沉淀G 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 +H2 SO4 =BaSO4↓+H2O+CO2↑;

(6)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FeCl3,理由是: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点睛】

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推测成分是解题关键。例如:①铵盐中加入碱生成氨气;②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③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氯离子的存在;④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都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17.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标准状况下沸点是78.2℃)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氯化钙、硫酸镁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 的工艺流程如下(其中①②③为依次加入):

⑴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III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VI 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CuSO 4+SO 2+2H 2O=2CuCl↓+2H 2SO 4+Na 2SO 4,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反应VI 后,过滤得到的CuCl 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Na CO 222222NaCl H O NaOH H Cl ++↑+↑通电 S (或硫) NaOH 与24H SO 防止CuCl 被氧化,加快乙醇与水的蒸发(答不全不给分)

【解析】

(1)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因此A 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 2CO 3;(2)反应III 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NaCl 2H O2NaOH H Cl ++↑+↑;(3)反应

2NaCl+2CuSO 4+SO 2+2H 2O=2CuCl↓+2H 2SO 4+Na 2SO 4中,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是-4,氧元素化合价是?2,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氯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因此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硫元素,由+4变成+6,故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S ;(4)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 、H 2SO 4,电解生成的氢氧化钠可应用于反应Ⅰ,反应VI 中生成的硫酸可应用于反应Ⅴ; (5)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蒸发,防止CuCl 被空气氧化。

18.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丰富的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1)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2)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Mg (OH )2与盐酸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用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证明镁比铜活动性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搅拌,防止因溶液局部过热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 电 化学 复分解

Mg+CuSO 4═MgSO 4+Cu

【解析】

【详解】

(1)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溶液局部过热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造成伤人;(2)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 ═MgCl 2+2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可用金属镁与硫酸铜反应来进行验证,镁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由此可证明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SO 4═MgSO 4+Cu 。

点睛:固体和液体分离采用过滤的操作方法。

19.实验室以MnO 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 3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MnO 2+SO 2=MnSO 4;②MnCO 3难溶于水,MnCO 3在 100℃时开始分解。

(1)MnSO 4中 Mn 的化合价为______。

(2)流程中“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检验MnCO 3粗产品已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已洗净。

(5)为获得高纯MnCO 3,选择“低温干燥”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2 漏斗 4324322MnSO +2NaHCO =Na SO +MnCO +CO +H O ↓↑ BaCl 2 防止MnCO 3高温分解而影响高纯MnCO 3的纯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MnSO 4中硫酸根离子显-2价,所以Mn 的化合价是+2;

(2)流程中“操作”为将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反应Ⅱ中加入的是反应I 的生成物硫酸锰和新加入的碳酸氢钠,生成物为过滤得到的碳酸锰和溶液中的硫酸钠以及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故反应Ⅱ为硫酸锰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碳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324322MnSO +2NaHCO =Na SO +MnCO +CO +H O ↓↑;

(4)验证MnCO 3粗产品表面附着有硫酸钠杂质,也就是检验硫酸根的存在: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的BaCl 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已洗净;

(5)为获得高纯 MnCO 3,选择“低温干燥”的原因是MnCO 3的分解温度为100℃,为防止MnCO 3高温分解而影响高纯MnCO 3的纯度。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 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 2(SO 4)3、CuSO 4及 H 2SO 4. 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所得溶液反应,制取还原铁粉并回收铜. 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 2(SO 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Fe 2(SO 4)3+y Fe ═z FeSO 4,其中 x 、y 、z 为化学计量数,z 的值为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_____.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

(5)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填化学式).

(6)隔绝空气进行“焙烧”,铁元素的转化途径是FeCO 3

FeO Fe ,实际作还原剂的是 CO . 写出“焙烧”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CO 3加热FeO+CO 2↑

②_____.

【答案】3 过滤 玻璃棒 Fe+CuSO 4=Cu+FeSO 4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 2(SO 4)3+Fe ═3FeSO 4 Na 2CO 3等可溶性碳酸盐 FeO+CO

高温Fe+CO 2 .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1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训练 图像(选择题) 1、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 .t 2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提纯甲 2、下列 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溶解度 (g/100 水) 蔗糖的质量/g A B C D A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C .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D .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3、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 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 ① ② ③ ④ ⑤ HCl 溶液 HCl 溶液 BaCl 2 溶液 CuSO 4 溶液 H 2SO 4 溶液 NaOH 溶液 大理石 Na 2CO 3 溶液 铁 粉 锌 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⑤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 2SO 4、Na 2CO 3、BaCl 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 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 .可能存在 Na 2SO 4 B .可能存在 NaOH C .肯定不存在 BaCl 2 沉淀(g)

历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

第一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数与式 §1.1实数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1,3分)-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 5 D. 1 5 解析∵|-5|=5,∴-5的绝对值是5,故选B. 答案 B 2.(2015·浙江嘉兴,1,4分)计算2-3的结果为() A.-1 B.-2 C.1 D.2 解析2-3=-1,故选A. 答案 A 3.(2015·浙江绍兴,1,4分)计算(-1)×3的结果是() A.-3 B.-2 C.2 D.3 解析(-1)×3=-3,故选A. 答案 A 4.(2015·浙江湖州,3,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解析∵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 答案 B 5.(2015·浙江宁波,3,4分)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6×1013元B.60×1011元 C.6×1012元D.6×1013元 解析6万亿=60 000×100 000 000=6×104×108=6×1012,故选C.答案 C 6.(2015·江苏南京,5,2分)估计5-1 2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解析∵5≈2.236,∴5-1≈1.236, ∴5-1 2≈0.618,∴ 5-1 2介于0.6与0.7之间. 答案 C 7.(2015·浙江杭州,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26=29B.23-26=2-3 C.26×23=29D.26÷23=22 解析只有“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杭州,6,3分)若k<90<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解析∵81<90<100,∴9<90<100.∴k=9. 答案 D 9.(2015·浙江金华,6,3分)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表示数-3的点最接近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中考聚焦】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能源 18.(8分)(2014?南京)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 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氧气(或O2).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 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石油; (2)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 故答案为:AD; (3)正在使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故答案为:风能;氢能(答案合理即可); (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A+5O23CO2+4H2O,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全国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某混合溶液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所加试剂均过量,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最少。所加试剂1-3顺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B.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C.氯化钠、稀硫酸、氢氧化钠D.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钠,但同时也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迅速分解成氧化银,无法将金属元素逐一分离,故A错误; B、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只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银元素,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铜元素,再加入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钡元素,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故B正确; C、第二个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的话,又因试剂均过量,那么在第三种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时氢氧化钠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就比B选项中的多了,故C错误。 D、硫酸银是微溶物,溶液中多了也会沉淀下来,所以第一步试剂加入硫酸钠的话,无法将硫酸钡和硫酸银给逐一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 A FeCl3CuCl2过量铁粉、过滤 B碳粉氧化铜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 C CaCl2溶液稀盐酸过量CaCO3、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杂质氯化铜后会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但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碳粉也能与氧化铜反应,该方法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反应后过滤掉过量的碳酸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但蒸发时过量的盐酸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2019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图形操作题)

(分类)专题复习(三)图形操作题 类型1 折叠与翻折 类型2 分割与剪接 类型1 折叠与翻折 (2019资阳) (2019深圳) (2019天水)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sin ∠EFC 的值为 . (2019乐山)如图4,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 中,?=∠30B ,过点A 作BC AE ⊥于点E ,现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至△AFE 的位置,AF 与CD 交于点G .则CG 等于(A ) () A 13- () B 1 () C 2 1 ()D 23

(2019淮安) (2019杭州)如图,把某矩形纸片ABCD 沿EF 、GH 折叠(点E 、H 在AD 边,点E,G 在BC 边上),使点B 和点C 落在AD 边上同一点P 处,A 点的对称点为A '点,D 点的对称点为D '点,若∠FPG=90°,△A 'EP 的面积为4,△PH D '的面积为1,则矩形ABCD 的面积等于 . (2019天津)答案: (2019潍坊) (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 ABCD 中, E 是 CD 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 B 落在线段 AE 上的点 G 处,折痕为 AF .若 AD =4 cm ,则 CF 的长为(6-. 图4

(2019泰安) (2019南充)如图,正方形MNCB 在宽为2的矩形纸片一端,对折正方形MNCB 得到折痕AE ,再翻折纸片,使AB 与AD 重合.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D ) A.52102 +=AH B. 215-=BC CD C.EH CD BC ?=2 D.5 1 5sin +=∠AHD (2019重庆B 卷)如图,在△ABC 中,∠ABC=45°,AB=3,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E=1,连接DE ,将△AED 沿直线沿直线AE 翻折至△ABC 所在的平面内,得到△AEF ,连接DF ,过点D 作DG ⊥DE 交BE 于点G.则四边形DFEG 的周长为( D ) A 、8 B 、24 C 、422+ D 、223+. (2019重庆A 卷)如图,在△ABC 中,D 是AC 边上的中点,连结BD ,把△BDC ′沿BD 翻折,得到△BDC',DC 与AB 交于点E ,连结AC',若AD =AC =2,BD =3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 B ) A . 2 3 3 B . 7 21 3 C .7 D .13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省是“三农大省,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1)科学保护和使用土地当前,土壤酸化是引起土地生产潜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施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①在种植农作物之前,首先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请写出用pH试纸检测土壤酸碱度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化肥 某化肥可能含有KNO3、NH4Cl、(NH4)2CO3、(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份,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Cl、BaSO4均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评价)在步骤②中不能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混合使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只写1个)。 (3)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联合收割机等许多农用设备的工作部件主要由钢铁组成。试计算如果冶炼2000t含杂质2%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_______? 【答案】向土壤中加入蒸馏水,振荡、静置,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熟石灰显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有氨味产生 (NH4)2CO3 AgNO3溶液加入BaCl2溶液会有NH4Cl生成,干扰NH4Cl的检验。 2NH4Cl+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3500 t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肥的检验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应用题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应用题 (河南)l9.(9分)暑假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剩余油量为30升. (1)已知油箱内余油量y(升)是行驶路程x(千米)的一次函数,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油箱中余油量少于3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 (河南)20.(9分)如图所示,电工李师傅借助梯子安装天花板上距地面2 .90m的顶灯.已知梯子由两个相同的矩形面组成,每个矩形面的长都被六条踏板七等分,使用时梯脚的固定跨度为1m.矩形面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为78°.李师傅的身高为l.78m,当他攀升到头顶距天花板0.05~0.20m时,安装起来比较方便.他现在竖直站立在梯子的第三级踏板上,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他安装是否比较方便? (参考数据:sin78°≈0.98,cos78°≈0.21,tan78°≈4.70.) (河南)22. (10分)某家电商场计划用32400元购进“家电下乡”指定产品中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共l5台.三种家电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 (1)在不超出现有资金的前提下,若购进电视机的数量和冰箱的数量相同,洗衣机数量不大于电视机数量的一半,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2)国家规定:农民购买家电后,可根据商场售价的13%领取补贴.在(1)的条件下. 如果这15台家电全部销售给农民,国家财政最多需补贴农民多少元? (安徽)7.某市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7年增长了12%,由于受到国际金融

第23题图(1) 第23题图(2) 危机的影响,预计今年比2008年增长7%,若这两年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x %满足的关系是…………………………【 】 A .12%7%%x += B .(112%)(17%)2(1%)x ++=+ C .12%7%2%x += D .2(112%)(17%)(1%)x ++=+ (安徽)23.已知某种水果的批发单价与批发量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1)请说明图中①、②两段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 【解】 (2)写出批发该种水果的资金金额w (元)与批发量m (kg 么范围内,以同样的资金可以批发到较多数量的该种水果. 【解】 (3数关系如图(2)所示,该经销商拟每日售出60kg 使得当日获得的利润最大. 【解】 (北京)18.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北京市实施交通管理新措施以来,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显著增加.据统计,2008年10月11日到2009年2月28日期间,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与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总和为1696万人次,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比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的4倍少69万人次.在此期间,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各为多少万人次? (恩施州)22.某超市经销A 、B 两种商品,A 种商品每件进价20元,售价30元;B 种商品每件进价35元,售价48元. (1)该超市准备用800元去购进A 、B 两种商品若干件,怎样购进才能使超市经销这两种商品所获利润最大(其中B 种商品不少于7件)? (2 促销活动期间小颖去该超市购买A 种商品,小华去该超市购买B 种商品,分别付款210元与268.8元. 促销活动期间小明决定一次去购买小颖和小华购买的同样多的商品,他需付款多 )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一、按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变化等角度分类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物质的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物质的化学式): 小苏打、一氧化碳、尿素、硝酸钾、甲烷、酒精 分类标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2)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三种) 2.分类就是按照组成、用途或性质等不同标准来归类。下列三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组成或物质类 3.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物质的应用,如图: 你认为C应当归入(1)组,理由是(2)。 4.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变化的角度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分类: ①洗涤剂除餐具油污;②用水冲洗试管壁上的高锰酸钾;③盐酸除铁锈;④汽油除油污;⑤食醋除水垢;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1)属于一类的有(填序号);(2)分类的依据是。 5.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甲、乙两个同学对KN03、Cu0、NaCl、K2S04、H20、NH4Cl六种物质的分类情况,请回答问题: 你同意__________ __ (“甲”或“乙”)同学的分组,理由是_____ ____。 6.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的构成从N2、C、CO2、He、KClO3、KCl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有;(2)这样分类的理由是 。 二、实验分类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中经历过的实验。

若按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应将待分类组实验归为(1) 组(填字母),你的分类依据是(2) 。 2.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现有如下实验: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1) 组(填“A”或“B”),理由是(2)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 归为(1) 组(填“A”或“B”),理由是(2) 三、按化学式或化学用语的意义进行分类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从“N 2、CO 2、H 2S 、SO 2、Cu 、He ”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1)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 ;(2)分类的依据是 。 2.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对下列符号N 2、2He 、O 2、H 2O 2、Pt 、H 2、2Ag 、Ne 进行分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的一组符号为 ;(2)分类的依据是 。 四、自拟分类标准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将我们学过的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粒子 。 2.比较、归纳、总结是我们学习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图进行分类。(填序号 ) 3.下面是同学对盐酸,一氧化碳、水、氧气四种物质分类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你赞同的分类方案是 ;本方案的分类依据是: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完整版)历年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1-3

历年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词类 知识点1:名词 ( ) 1.(2009·广州)—You look very tired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fternoon? —I did Christmas shopping. A. a lot of B. a few of C. a number of D. a piece of ( ) 2.(2009·湖北武汉)—Why do you get up so early in the morning, Tracy ? —I generally make it a to be up by 7 to read English. A. plan B. wish C. secret D. rule ( ) 3.(2009·湖北武汉)—Do the dishes, Mike, or I will tell mum! —Mind your own ,Sue! A. action B. duty C. business D. way ( ) 4.(2009·广州)The letter from my uncle was short. There wasn't news. A. many B. a few C. much D. few ( ) 5.(2009·山东威海)---Why didn’t you take a taxi back last night? ---Because I didn’t have any ______ with me. A. food B. bicycle C. friend D. money ( ) 6.(2009·四川成都)John always says that he likes apples of all the ______ . A. vegetables B. fruits C. drinks ( ) 7.(2009·江西)---You look worried. What’s your ______ ? ---I have trouble learning English. A. name B. question C. problem D. job ( ) 8.(2009·江苏南京)---Oh, my God! We have missed the last bus. What shall we do? ---I’m afraid we have no ______ but to take a taxi. A. choice B. decision C. reason D. information ( ) 9.(2009·河南)I like __ a lot, and my mother usually cooks it in different ways. A. fish B. butter C. potatoes D. noodles ( ) 10.(2009·湖北宜昌)---In my opinion, China has more ______to deal with the disease ofA/H1N1. ---I quite agree with you.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ell. A. advantages B. interests C. equipments D. materials ( ) 11.(2009·湖南娄底)—It’s said that you have moved into a new house. —Yeah,and we need to buy some in the mall nearby. A. food B. furniture C. hamburger ( )12.(2009·湖北孝感)All the _______ teachers enjoyed themselves on March 8th, because it was their own holiday. A. man B. men C. woman D. women ( ) 13.(2009·湖北孝感)--Emma, who are you taking _________ of at home? — My grandma, she got hurt in an accident. A. place B. part C. seat D. care ( ) 14.(2009·山西)---How can I see thick snow in most northern parts of China? ---You have to wait till ______ comes, Steve. A. summer B. autumn C. winter ( ) 15.(2009·山西)Let’s get some ______ about tourism on the Internet. A. information B. message C. invention ( ) 16.(2009·江苏无锡)____ the teachers in their school is about 200 and one fourth of them are ___ teachers.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2.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3.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4.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物质处于液态;③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 A. 重水 B. 氨水 C. 水银 D. 水晶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6.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 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2020-2021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C.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不变。 【详解】 A、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钡显碱性,故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3.将含有酚酞的Ba( 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导电性越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河北历届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02)6.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120厘米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米/秒 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千克 D.家用普通照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安 (04)15.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B.成处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D.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05)1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 D.普通家用台灯的功率约为200W (06)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短跑运动员的百米速度约15m/s B.乒乓球的直径约40m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中学生重约50N (07)1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重约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4s D.一名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150J (08)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B.中学生在1s内心跳约70次 C.九年级物理课本重约15N D.人的正常体温约38℃ (09)1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全自动洗衣机的功率约为20W B.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约为2V C.河北省全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2o C D.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 (10)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颗小铁钉重约为5 N B.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40 W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厚度约为6 mm D.去年我省北部的最低气温达零下60 ℃(11)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B.成年人的手掌厚度约为10cm C.—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 (12)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13)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1dm B.夏天白洋淀的水温平均约为2℃ C.石家庄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为4h D.500mL罐装饮料的质量约为500 g (14)1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kg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 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按单元分类汇总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按单元分类汇总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其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2010届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动态综合型问题 (二)填空题 1.(2010 浙江义乌)(1)将抛物线y 1=2x 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2的图象,则y 2= ▲ ; (2)如图,P 是抛物线y 2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x =t 平行于y 轴,分别与直线y =x 、抛物线y 2交于点A 、B .若△ABP 是以点A 或点B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t 的值,则t = ▲ . 【答案】(1)2(x -2)2 或2288x x -+ (2)3、1、55-、55+ 2.(2010浙江金华)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E ,F ,O 分别是AB ,CD ,AD 的中点, 以O 为圆心,以OE 为半径画弧EF .P 是上的一个动点,连 结OP ,并延长OP 交线段BC 于点K ,过点P 作⊙O 的切线,分别交射线AB 于点M ,交直线BC 于点G . 若 3=BM BG ,则BK ﹦ ▲ . 【答案】31, 3 5 3.(2010江西)如图所示,半圆AB 平移到半圆CD 的位置时所扫过的面积为 . A O D B F K E (第16题G M C P y x y x 2 y O ·

(14题) 【答案】6 4.(2010 四川成都)如图,在ABC ?中,90B ∠=,12mm AB =,24mm BC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B 以2mm/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 重合),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C 以4mm/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 重合).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那么 经过_____________秒,四边形APQC 的面积最小. 【答案】3 5.(2010 四川成都)如图,ABC ?内接于⊙O ,90,B AB BC ∠==,D 是⊙O 上与点B 关于圆心O 成中心对称的点,P 是BC 边上一点,连结AD DC AP 、、.已知8AB =,2CP =,Q 是线段AP 上一动点,连结BQ 并延长交四边形ABCD 的一边于点R ,且满足AP BR =,则 BQ QR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2010中考化学分类汇总整理-实验精选一

2010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一) 1、(2010山东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2、(2010山东烟台)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分子的运动,与VCM仿真实验的“氨气分子的扩散”实验相吻合。 3、(2010山东烟台)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CaCl2固体(CaCO3)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NaCl固体(Na2CO3)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Fe粉(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固体(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D 4、(2010山东烟台)(7分)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 是,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 (5)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做法) 答案:(1)肥皂水pH试纸(或pH计) (2)过滤不可以,降低净水效率(或过滤速度减慢等) (3)加热煮沸(4)它们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或液氮气化、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5)节约用水(或为灾区捐款、捐水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5、(2010山东烟台)(6分)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