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3657354.html,

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

作者:杨国龙

来源:《学园》2014年第03期

【摘要】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

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表现模式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56-01

一对高效课堂的思考与理解

首先,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其次,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性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乐学”和“会学”。生成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生成性教学和预设性教学是两种不同策略,这两种策略是互补的而非对立的。再次,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最后,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五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教学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1.诊断课堂教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通过互相听课、互相学习、调查研究的活动,诊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和总结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进行推广和学习。听课的具体要求:主管副校长、兼课的教科室主任平均每周听课2节,教务主任平均每周听课3节,教研组长和师徒结对教师平均每周听课1节,教龄在5年以内和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平均每周听课1节,其余教师必须参加教研组和学校统一组织的“说、听、评”课活动的听课。

2.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特色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