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2009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和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在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全国校安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2010年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民族教育自身跨越和与全国同步发展、完成三年校舍改造加固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等职业教育

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载体,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保障职成教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支撑国家产业升级特别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建设,重点做好以下7项工作:

一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制定实施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事业发展、服务产业、改革创新、基础能力四个方面为主要任务目标,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实施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校长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信息化能力建设、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等10个分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载体,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大产业振兴、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落实免学费政策巩固提高中职培养能力。全面贯彻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省要依据4部委文件标准和范围,结合省情细化落实,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做到对困难家庭学生全面覆盖。办好涉农专业,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增强中等职业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分类指导各地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鼓励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的招生政策,引导西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东部地区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满足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城镇化和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能力。完成中职招生830万,可比口径增长5%的工作目标。

三是深化教学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筹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新一轮教学教材改革创新。突出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重点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创新教材和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的两个证书;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两个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两类平台:即教学教材与工厂生产技术环境全面对接的模拟实训软件、学生学习专业课件的资源平台;满足教师教学

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课件、专业教材课件的资源平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办好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四是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认真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规划、指导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创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研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指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研究推进“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准入制度研究和《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依法治教、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探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实现形式和强化管理基础制度。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政策,组织和引导学校企业社会共同支持和加强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的管理,从国家宏观制度、政策到学校微观制度、措施全方位全领域创造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社会环境。

五是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整合优化资源,引导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规划,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建设质量较高、规模适宜、效益最佳、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共享职教资源,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优化学校和专业配置,建设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优质职教资源的共享平台。制定学校设置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力争使80%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共享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启动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改革创新建设计划、1000所优质特色学校建设计划;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讨计划。研究宏观政策,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引导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六是坚持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东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办学特色,建设优质资源,拓宽办学视野,扩大示范效应。支持北京上海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支持天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支持广东通过职业教育再造高新技术开发区新的生产力,支持辽宁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和新教材课件两类资源,支持江苏等省建设工业园区和职教园区合作新机制;鼓励引导东部地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已创造的优势,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办学的新理念、新机制,中东西共享优质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中部地区,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加强农村、农业职业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支持河南湖北等省以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提高符合区域经济特点中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西部地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规模,支持重庆、四川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建设,落实中央对西藏、新疆中职软硬件投入的各项政策;通过东西合作,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及高中阶段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举办新疆西藏内地中职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制定《东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推进计划》;通过组织联合办学、集团办学、对口支援、校际交流、教师互派、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西部地区共享东部优质教育资源。

七是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以广播电视大学、中等职业学校、社区教育机构为主体,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成人继续教育,提高社会成人职业技能和就业再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制定社区教育管理规范,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方

探索建设社区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副省级城市在50%以上的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机构,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升级对各种教育的需求。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乡镇)等各类学习型组织,推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为在职职工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和新一代农民了解、熟悉、适应城市生活和就业环境提供学习机会。完成9000万人次农民工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二、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民族地区教育与全国同步发展、双语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人才培养4项任务,以制订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为载体,做好6项重点工作:

一是筹备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认真筹备并适时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拟提请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分规划和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双语教育,加快推进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进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努力增加内地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合格人才规模,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水平提供教育支撑。落实好全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具体政策项目和措施。

二是继续抓好抓实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全过程、全覆盖,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和考核考试范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指导并组织编写适合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搭建宣传平台,筹划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以民汉双语为表达形式的文艺汇演和宣传工作。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为指导,研究启动“五个一百”工程,为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制作符合各阶段认知特点的系列读物,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是加强双语教育指导工作。以全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为重点,促进学前双语教育、双语教育衔接体系建设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育调研和学术研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汉语授课课时,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制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双语教育资源开发、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办法,修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办法,成立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不断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是落实扶持西藏、青海等四省藏区和新疆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项目。认真贯彻西藏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好西藏和青海等四省藏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抓好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招生和管理工作;落实好新疆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各项政策和重大项目,细化双语衔接体系建设、双语教师攻坚和南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三个重点实施方案。为实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跨越发展的各项目标创造条件。

五是积极推进其他民族地区教育与全国同步发展。根据中央关于支持广西、宁夏等省(区)发展的有关政策,结合各省(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其他民族地区和边境县,研究制定本地区促进民族教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中等

职业教育,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提高标准。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升级的支撑能力,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

六是继续办好内地民族班。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办好内地民族班的战略部署,落实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扩招任务,举办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混合编班,提高办班学校的基础能力。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做好内地民族班维稳工作和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教学水平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实事求是研究解决内地民族班教师编制、班主任待遇、公用经费、学生生活补助费标准等问题。

三、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坚持按照工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7项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利用排查鉴定结果和完善工程规划。校舍安全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现有校舍安全达标问题。已结束的排查鉴定是严格按照新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逐校、逐栋实施的,并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了每一栋建筑的鉴定报告,鉴定结果科学、客观、合理。各地要科学分析和利用好排查鉴定结果,完善工程规划,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实事求是地确定三年工程任务。要依据文件、结合省情,突出工程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先解决“危”,即现有校舍的安全达标问题;其次解决“还”,即按新的安全标准恢复建设被拆掉的有隐患校舍。对基础条件差、危险程度高的校舍,要在规划中优先安排加固改造。要利用好以省为主统筹制定规划的契机,按照城镇化进程规律和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求,合理制定校舍加固改造计划。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解决安全问题,切实做到能加固的尽量加固,切忌搞超安全标准的大拆大建。

二是依据国办发〔2009〕34号文件,结合省情确定辖区内工程实施的重点。校舍安全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使所有校舍达到安全标准,具体包括两方面任务:一方面,是对“两区”及其他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另一方面,是对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从排查鉴定看,三年完成加固改造任务难度确实不小。因此,各地要结合省情凝炼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将三年工程任务聚焦到“两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他地区校舍的加固改造,由各地根据本地区校舍安全状况、财力等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中西部省份要突出重点,加强统筹,集中一切力量和资源解决好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人口稠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的加固改造问题。

三是准确把握和执行技术标准,指导重点地区和技术力量薄弱地区的加固改造。2010年是校舍加固改造最集中的年份。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技术上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专家组的主导作用,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以及工程实施细则、工程技术指南的要求,设计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的加固改造方案,形成典型案例,加以推广应用。要加强对重点工程骨干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定期巡查各地工程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对建设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市),要采取任务包干、专人蹲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四是积极调配工作力量,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工程推进机制。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各级各部门职责的省级政府统筹工程,国务院已明确校安工程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巩固已形成的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和完善规划、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各环节的责任机制。紧紧依靠建设、地震、国土、公安、水利等专业部门,安排和调配好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围绕组织工程施工这一重点,坚持和完善办公室例会、工作调度、信息通报、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加固改造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进展较慢的地区进行及时调度和指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2010年工程进入全面加固改造施工阶段,资金需求量很大,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主动地向政府汇报工程进展情况,争取列入本地区民生工程,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地方债券资金、缓建楼堂馆所、压缩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公经费、调剂土地出让金、预算外资金调入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安排加固改造资金。工程实施以来,一些地区在工程资金筹措上已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如新疆从2009年新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5亿元中安排了20亿元;陕西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安排了24.6亿元。这些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政府重视,一定能解决好资金筹措问题。各地要继续落实工程实施中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工程涉及的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相关费用,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给予支持。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一步降低加固改造成本,走“成本不高但质量高”的技术路线,校舍要安全实用,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确保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加固改造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刀刃”上。许多省份的实际施工案例表明,新建校舍的每平方米单位造价在900-1300元左右、加固项目在300-500元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并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

六是解决好档案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目前,各地都已建立了校舍安全档案室,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也开始部署运行。但一些地区仍存在档案资料不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地要组织开展校舍安全工程档案资料完善和档案室建设的验收工作,查补缺失档案,完善电子档案,健全管理制度。要按照校安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场地、资金、设备、人员等必要条件,2010年完成单机版与网络版的对接工作,实现全国联网。

七是继续强化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行政、技术和社会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各地要将工程质量摆在首位,狠抓质量管理,确保学校加固改造一所、验收合格一所、安全达标一所。要组织技术专家、工程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执行工程质量标准,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和采购关。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教育督导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行政监察、专项审计以及教育督导,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协调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严把施工现场安全关,坚决杜绝安全工程出现不安全的问题。要严把工程验收关,坚持必须经过验收合格的校舍才能交付使用的原则,对验收不合格的加固改造工程,要依法依规追究各环节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监督举报电话、工程信息公开等手段,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监督。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 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2011年10月31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今天,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和各职业学校的代表,以及教育界、产业界和新闻界的专家、朋友们相聚北京,以“政企学研融合共赢”为主题,共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大计,这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还是我们发挥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实践探索。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届产教对话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全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面临新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艰巨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完成这样的目标,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需要达到32%,届时,中国人才资源需求总量为1.56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需要达到15%,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动力。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今年6月27日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期间,对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做了进一步强调。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从国际经验和趋势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在新时期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选择。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发言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发言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教育部与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同签署了超过一个亿的合作协议。今天和我们签约的企业既有以汽车和数控技术为主的制造业企业,也有为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相关企业,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教育部将和在座的知名企业一起推进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我代表教育部对在座企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知道,去年7月,国政府颁布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今天的这个签约仪式就是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具体举措。下面我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12月视察广东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 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总理强调指出,一个人就不了业不仅没有收入,而且在社会上也就没有尊严。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2009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和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在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全国校安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2010年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民族教育自身跨越和与全国同步发展、完成三年校舍改造加固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等职业教育 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载体,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保障职成教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支撑国家产业升级特别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建设,重点做好以下7项工作: 一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制定实施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事业发展、服务产业、改革创新、基础能力四个方面为主要任务目标,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实施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校长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信息化能力建设、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等10个分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载体,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大产业振兴、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落实免学费政策巩固提高中职培养能力。全面贯彻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省要依据4部委文件标准和范围,结合省情细化落实,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做到对困难家庭学生全面覆盖。办好涉农专业,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增强中等职业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分类指导各地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鼓励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的招生政策,引导西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东部地区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满足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城镇化和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能力。完成中职招生830万,可比口径增长5%的工作目标。 三是深化教学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筹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新一轮教学教材改革创新。突出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重点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创新教材和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的两个证书;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两个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两类平台:即教学教材与工厂生产技术环境全面对接的模拟实训软件、学生学习专业课件的资源平台;满足教师教学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深化职教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2011年02月18日 21:32:19 来源:新华教育【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教育部与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同签署了超过一个亿的合作协议。今天和我们签约的企业既有以汽车和数控技术为主的制造业企业,也有为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相关企业,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教育部将和在座的知名企业一起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我代表教育部对在座企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知道,去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教育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今天的这个签约仪式就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具体举措。下面我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2月视察广东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总理强调指出,一个人就不了业不仅没有收入,而且在社会上也就没有尊严。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培养新生劳动力素质,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升在职人员从业技能,服务全民接受更高技能培养培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教育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强化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培训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这需要行业企业与教育部门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座的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交通部等专业部委和行业组织的鼎力支持。 二、丰富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图】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图】 ——图为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 ● “在中国政坛上,女副省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们很多人经历了时代的历练,拥有高学历,有人未满18岁就走向社会。虽然步入政坛较晚,但她们升迁速度快…… 女副省长总数28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说,到2010年省一级的领导班子,省政府有女性的副省长占到87.1%。有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配备了女性副省长(直辖市女副市长、自治区女副主席),女副省长的人数达到28人。 这其中,甘肃(咸辉、张晓兰)、广东(雷于蓝、招玉芳)各有两位女副省长。少数民族女副省长有7个:孙士彬(满族)、布小林(蒙古族)、李康(壮族)、符跃兰(黎族)、德吉(藏族)、咸辉(回族)、刘慧(回族)。非中共人士的女副省长有6个,分别是:程红(民盟)、张俊芳(民进)、赵雯(九三学社)、谢茹(无党派)、王随莲(九三学社)、朱静芝(农工民主党)。 辽宁、吉林、湖南、贵州、青海5个省份没有女副省长。据《南方日报》报道,只有贵州是从2008年换届时就一直没有配备女副省长,其他4个省份都是届中职务调整,造成

空缺。青海原来是宋秀岩担任省长,她上调全国妇联后,没有补配女副省长;湖南省原副省长甘霖今年3月调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辽宁省原副省长鲁昕2009年调任教育部副部长;吉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房俐2008年转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参加工作早起点高 28位女副市长以50后居多,有6位60后。她们平均年龄为53岁,55岁以上的有8人,占28%,年纪最大的是河北省副省长孙士彬和河南省副省长孔玉芳,均为59岁;60后有7人,占24%;最年轻的是江西省副省长谢茹,今年43岁,其次为北京市副市长程红、甘肃省副省长张晓兰,均为45岁。 28名女副省长中,平均开始工作的年龄是18岁。河北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主题是: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 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积极筹备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好会议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好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和袁贵仁部长近期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在2014年取得新的进展。 一、关于2013年职成教工作的回顾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一是提出了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明确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三是规划了现代职业教育十项制度,填补了多项国家制度建设的空白。 四是明确了今后7年的重点建设任务,指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环节。 (二)对接现代产业需求,完善教学基本标准。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第十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二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100个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 三是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四是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完善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是遴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公布第二批129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六是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公布100个示范专业点。 (三)密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任务。 二是发挥技能大赛的引导作用,发布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 三是联合水利、机械、石化、民航等行业召开工作会议,分类制订指导意见。 四是与粮食、建材、民族技艺、外贸、工信等行业开展对话活动,完善合作机制。 五是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指导中远集团牵头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联盟,推动组建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六是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各专业硕士复试排名

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各专业硕士复试排名 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复试排名 名次姓名准考证号总分专业课面试专业课笔试英语面试英语笔试英语总成绩排序成绩备注 1 鲁宇104345601500940 206 88.8 9 2 90 79.5 83.00 77.34 2 郑潇雨104345601501174 195 89.8 90 95 85 88.3 3 75.97 3 周艳104345601501443 186 92 89 92.5 73 79.50 73.18 4 曾光104345601501172 184 88 87 86 87. 5 87.00 73.03 5 陈骞104345601501078 178 90.4 90 9 6 81 86.00 72.59 6 王雷104345601501138 192 84.6 88 83 63 69.6 7 71.54 7 梁波104345601501057 180 90.6 90 89.5 69.5 76.17 71.52 8 周旭104345601501159 172 92.2 92 95.5 72 79.83 71.14 9 潘宜良104345601501156 184 82.8 89 95 67 76.33 70.95 10 韦磊104345601501430 175 90 87 95 75 81.67 70.88 11 孙晓凤104345601501023 173 88.2 94 95 70.5 78.67 70.85 12 王正果104345601501059 187 90 86 80.5 60.5 67.17 70.76 三支一扶 13 柳天广104345601500988 183 91.8 64 99 85 89.67 70.37 14 侯晓阳104345601501021 186 86.6 82 88.5 65.5 73.17 70.37 15 李振柏104345601501187 177 92.4 83 94 65 74.67 69.96 16 吴康104345601500982 182 84.4 85 82 68 72.67 69.68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9年硕士复试名单

考生编号姓名报考专业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初试总分备注100039005109712 李红瑞环境工程64 74 118 88 344 100039005109697 符安晴环境工程60 66 102 89 317 100039005109694 王潇环境工程54 73 126 84 337 100039005109693 陈梓钰环境工程63 60 128 86 337 100039005109690 贾志鹏环境工程68 71 103 84 326 100039005109687 王鹏环境工程63 62 99 88 312 100039005109682 李清钞环境工程60 60 117 89 326 100039005109675 檀天环境工程68 69 115 95 347 100039005109665 雷华新环境工程63 57 117 93 330 100039005109663 孙晨曦环境工程73 76 95 117 361 100039005109662 刘岱环境工程65 66 120 118 369 100039005109655 赵凯宁环境工程63 73 115 122 373 100039005109651 黄冲环境工程60 62 84 111 317 100039005109650 李玉婷环境工程58 76 141 117 392 100039005109649 杨永顺环境工程73 58 107 120 358 100039005109648 郭倩楠环境工程77 59 80 115 331 100039005109647 向舶玉环境工程59 55 87 129 330 100039005109646 韩文轩环境工程60 65 130 112 367 100039005109644 许海莲环境工程66 63 107 116 352 100039005109641 王志强环境工程60 55 81 119 315 100039005109636 韩礼聪环境工程70 73 131 126 400 100039005109635 杨鲁昕环境工程71 76 116 125 388 100039005109633 魏凡钦环境工程71 74 133 122 400 100039005109618 刘菲菲环境科学与工程70 73 112 87 342 100039005109610 贾金霖环境科学与工程66 69 106 89 330 100039005109608 李泓贤环境科学与工程70 73 87 105 335 100039005109605 刘俊含环境科学与工程68 79 105 94 346 100039005109598 李伟环境科学与工程57 72 136 108 373 100039005109594 史祺环境科学与工程67 65 122 89 343 100039005109587 刘家诘环境科学与工程69 62 120 92 343 100039005109581 刘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71 71 119 95 356 100039005109577 罗兴申环境科学与工程76 70 109 106 361 100039005109573 李鹏飞环境科学与工程63 62 93 91 309 士兵计划100039005109563 郑泽林环境科学与工程57 72 131 93 353 100039005109561 郑嵩鑫环境科学与工程61 52 136 104 353 100039005109557 郭阳梅环境科学与工程71 52 137 86 346 100039005109555 哈里环境科学与工程68 74 102 97 341 100039005109547 孙益权环境科学与工程71 71 114 109 365 100039005109546 马海琴环境科学与工程59 65 92 130 346 100039005109544 尤清伦环境科学与工程69 58 119 106 352 100039005109536 黄晨帆环境科学与工程70 76 97 110 353 100039005109534 邢之慧环境科学与工程63 73 119 112 367 100039005109532 张泽瀚环境科学与工程70 69 110 119 368 100039005109530 张乐川环境科学与工程53 75 109 110 347 100039005109525 张锦茹环境科学与工程56 79 110 113 358 100039005109524 张小刚环境科学与工程65 70 105 112 352 骨干计划100039005109520 秦若冰环境科学与工程64 72 106 115 357 骨干计划100039005109517 陈玥姮环境科学与工程65 70 112 125 372 100039005109516 安文凯环境科学与工程66 68 109 124 367 100039005109515 李睿轩环境科学与工程65 65 130 117 377 100039005109508 欧阳长沛环境科学与工程70 65 121 127 383 100039005109503 罗昱东土木工程62 73 138 125 398 100039005001549 牛泽同环境工程67 55 112 103 337 100039005001547 谭鑫悦环境工程67 55 130 101 353 100039005001528 刘炜环境科学与工程56 64 120 97 337 100039005001527 鞠雪敏环境科学与工程68 81 120 83 352 100039005001520 林延森环境科学与工程64 68 103 101 336 100039005001516 陶立言环境科学与工程58 72 107 109 346 100039005001515 周星兆环境科学与工程65 74 111 100 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