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主题是: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

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积极筹备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好会议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好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和袁贵仁部长近期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在2014年取得新的进展。

一、关于2013年职成教工作的回顾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一是提出了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明确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三是规划了现代职业教育十项制度,填补了多项国家制度建设的空白。

四是明确了今后7年的重点建设任务,指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环节。

(二)对接现代产业需求,完善教学基本标准。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第十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二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100个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

三是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四是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完善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是遴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公布第二批129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六是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公布100个示范专业点。

(三)密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任务。

二是发挥技能大赛的引导作用,发布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

三是联合水利、机械、石化、民航等行业召开工作会议,分类制订指导意见。

四是与粮食、建材、民族技艺、外贸、工信等行业开展对话活动,完善合作机制。

五是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指导中远集团牵头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联盟,推动组建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六是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地协同发展。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知识+技能”等六条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机会。

二是启动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方案研制工作。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研制工作。

三是指导试点和试验区改革。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检查。批复成立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推进重庆、甘肃试验区筹建工作。推动组建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联盟。

四是推进协调发展。启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五)夯实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推动将《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纳入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加快起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继续修改完善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习管理规定等。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1000所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工作。开展首批39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276所国家中职示范校、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重大项目验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中期调整,新增备选项目113个,项目总量增加到2542个。

三是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编制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指导框架。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研究启动信息惠民工程子项目——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专项试点项目。举办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四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中德、中英、中荷、中国-东盟等职业教育

领域合作与交流。联合亚洲开发银行实施校企合作政策研究项目。提出与澳大利亚、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合作建议。完成全国职教国际合作情况调研。

(六)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明确转型方向目标。

一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组织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开展了以1999年新建本科高校为重点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研究,明确将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作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途径。

二是指导和支持35所地方高校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加强地方高校信息交流和沟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决策研究支撑。

三是研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转型发展专家组和起草组,在广泛听取有关行业企业、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启动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明确了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和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工作重点。召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气会,就主要政策考虑及工作安排进行前期沟通和工作部署。

四是广泛开展宣传。在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开辟专栏,多种形式宣传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为改革试点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七)聚焦继续教育难题,准备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加强国家制度设计。修改完善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方案和宏观性指导文件。

二是构建政府服务体系。推进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

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

三是加强学校资源建设。推动百所高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数字化继续教育资源,指导15所电大依托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四是加快建立学分互换认证体系。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和实践。

五是推动电大系统整体转型升级。起草推进开放大学建设的若干意见,调研推进普通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的政策措施。

六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举办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覆盖690多个城市。召开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制订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新增45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22个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对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把自身改革置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大局中加以谋划,系统设计制度体系,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任务。在此,我结合制订《决定》和《规划》,就职业教育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调以下几点:

(一)更加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

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既是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定位。

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推进中、高职紧密衔接,着力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形成合理的教育层次结构,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支撑。

(二)更加注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服务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匮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跟上社会步伐,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切入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特别是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其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其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促进国

家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更加注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

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事业建设中,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力量,是我们调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

《决定》把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和强化企业参与作为重点,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改革方向。要按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以办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密切产学研合作等工作,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典型案例。

(四)更加注重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

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袁贵仁部长在今年年初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职业院校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抓紧启动学校章程编制工作,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开展分类指导,推动示范院校依法率先制定体

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

(五)更加注重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在于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重点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水平。

《决定》着力突出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强调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努力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广泛提供服务。无论是县级职教中心还是城市职业院校,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任务,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六)更加注重服务促进就业创业。

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重要经验。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是具体的体现。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

才需求。

(七)更加注重率先探索教育领域深度改革。

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面向市场办学的教育类型,多年来在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鲜活的案例。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改革优势。

要牢牢把握中央要求,率先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特别是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探索混合所有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灵活学习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探索路径、打开局面、取得成效。

三、2014年要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开局之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要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规划》的部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此,我强调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项部署。

一是组织政策宣讲。各地要在会后及时传达、宣传会议和文件精神,把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尽快形成本地区的落实方案。

二是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要抓紧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形成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

三是开展试点工作。要围绕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试点。可考虑以省为单位,从地方遴选一批行业背景较为突出的本科院校,与优秀高职院校对接,推动人才系统培养。

四是督导检查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要建立重点工作任务的定期报告制度,实施督导检查,确保各地不折不扣落实会议部署。

五是加强典型宣传。加大对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二)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重点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和学制改革,完善五年一贯制、5+2等方案,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二是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努力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制定提高学生巩固率的政策措施。

三是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升格与升级的困惑,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四是配合做好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本科高校转型等工作,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加快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步伐。

一是尽快以四部门名义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转型发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出台改革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制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组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转型试点。推动省级政府制定省级试点实施方案,确

定试点范围,落实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支持政策措施。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遴选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高校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加强政策和典型案例宣传,及时总结提炼试点经验。指导办好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三是加强标准体系研究,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设置标准、专业标准、教师标准、办学条件标准、评估标准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四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与德国、荷兰等国应用技术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间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联盟、协会的合作交流。鼓励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四)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关键制度建设。

一是以修订职业教育法、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重点,抓紧推进制订有利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制度。

二是抓紧制订提升行业指导能力的意见、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

三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继续实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形成职业教育日常管理规范。

四是组织开展调研和科研,为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五)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继续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二是全面提高符合现代产业要求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专业规划和专业建设

水平,努力做到新标准对课程的全覆盖。印发高等职业学校指导性专业目录(2014)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三是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组织修订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国家规划教材。

四是试点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开展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推广应用获奖成果。

(六)推动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是印发职业院校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扩大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二是指导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可考虑从高职起步开展试点,逐步推广到中职学校。

三是指导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四是组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委员会,开展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年活动,公布一批学校管理典型案例。

五是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标准的制定工作,保障学校按规律办学。

六是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七)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

一是推动省级政府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推动县级以上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

二是推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完成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

范学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工作。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等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实施绩效。

三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地做好助学政策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

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八)促进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推动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公益性培养培训制度。指导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支持跨区招生,深化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继续实施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工作等。

四是指导民族地区分区制定规划,继续办好内地民族中职班,进一步推广“9+3”经验。

(九)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是发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指导框架和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

二是加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全国中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和监测机制。在此,要强调一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项工作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中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按时推进:

5月底前完成国家系统在各省的安装、部署与培训;

6月底前完成全部中职学生学籍信息的补录和审核;

8月20日前完成全国所有问题学籍学生信息的处理,为每一名学生分配全国唯一学籍号,实行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使用”;

9月1日正式开始系统全国联网运行,利用系统完成学生招生、注册、转学、升学、毕业、就业等业务管理工作,实现学生数据动态更新。

三是继续实施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启动信息惠民工程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项目,推进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二期)等,着力提升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优质资源远程输送能力。

四是继续举办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出一批大赛成果。

(十)引导试点和试验区聚焦体系建设。

一是引导56个试点项目和10个试验区进一步聚焦重点,围绕《决定》《规划》提出的基本制度和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实践。

二是认真总结试点项目和试验区的实践经验,发挥好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推出一批典型案例。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确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对推进不力的适时进行督促或调整。

(十一)提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一是拓展中外职业教育政策对话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搭建合作平台。

二是继续开展相关合作项目,实施中德、中英、中荷等合作项目,推动中美、中澳、中非、中国-南美高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交流合作,开展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儿基会等的相关合作项目。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三是扩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国际合作试点范围,推广100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成果。

四是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水平,扩大合作与交流的影响。

(十二)深入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

一是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资源开放联盟和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积极推动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三是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改革及相关试点工作。

四是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重点研究制定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

五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十三)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和电大转型升级。

一是制定开放大学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主要任务。

二是制订实施电大系统转型升级的整体方案,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

三是围绕继续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抓好抓实开放大学的相关制度建设和功能建设。

四是围绕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改革重点任务,试点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

制度。

四、提升行业指导能力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代表。本届行指委自2010年成立、2012年重组以来,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对大家表示感谢。今年是行指委的换届之年,希望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认真做好换届工作,继续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在此,提5点要求:

一是发挥好主体作用。继续举办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巩固并完善密切产教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若干行业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分类制订实施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丰富行业企业参与的形式。引导行业、大型企业、示范性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组建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联盟等协作组织,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三是加强标准建设与工作指导。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选取40个左右行业,对本行业所需人才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区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指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同时,选取农业技术、轨道交通、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量大面广的专业(类),组织制订顶岗实习标准。

四是深度参与教育教学。组织撰写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估报告,结果面向全

社会公布,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遴选或指导开发一批与产业发展同步、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优秀教材。同时,分行业组织开发基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案例库,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水平。

五是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和竞赛体系。按照行业组织牵头设计、企业深度参与的原则,设置和开展比赛,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点任务。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承担着重大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的高度,努力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到新的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 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2011年10月31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今天,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和各职业学校的代表,以及教育界、产业界和新闻界的专家、朋友们相聚北京,以“政企学研融合共赢”为主题,共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大计,这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还是我们发挥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实践探索。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届产教对话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全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面临新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艰巨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完成这样的目标,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需要达到32%,届时,中国人才资源需求总量为1.56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需要达到15%,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动力。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今年6月27日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期间,对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做了进一步强调。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从国际经验和趋势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在新时期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选择。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回顾;展望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早期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职业大学。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多年来,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共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职业大学在办学中尚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部分职业大学逐渐从“压缩式”模式中走了出来,经过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重要办学力量。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1985年,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为落实这一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5年制技术专科教育。实践证明,5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总体上看,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二)“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一条高中毕业程度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991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这一举措整合了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转变,也是高职教育界对高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入的体现。1997年,为了明确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范校名,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一律定名为“x x职业技术学院”或“x x职业学院”,同时鼓励其他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发展高职教育的学校照此更名。3月,原国家教委首批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1998年,教育部提出“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并拨出了11万个招生指标,在20个省市用于试点发展高职教育。这一时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三)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为了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便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教育部提出: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

成就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梦想

成就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梦想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的总目标,提出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厚德精技"为校训,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梦想而努力。 一、立足改革,创新学校品牌 学校创建于1963年,目前在校学生近2500名,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9个专业,工科特色明显,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启动上海市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校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新方法。 一是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 积极推进与高职、应用本科以及与开放大学的贯通衔接培养。2013年,学校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启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试点,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贯通模式。在此基础上,2014年双方进一步开展本专业的中本贯通。同时,2014年,上海开放大学在本市部分中职学校进行课程学分对接试点,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成为试点专业之一。学生所获大专课程学分存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一旦入读上海开放大学,即免修对应课程学分。 二是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近两年,与学校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有28家,目前已完成的合作项目逾40个。2010年,上海磊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入驻学校,双方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校授课,传授企业文化理念和工作流程。学校以企业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学生在模具设计、工艺编制、制造加工等岗位上,全程参与零件测绘、图纸绘制、产品工艺质量分析、零件编程、数控加工及检测等岗位实习,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 2014年,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汾阳视听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双元模式工学交替项目。一、二年级学生在寒暑假及双休日走进企业,参加实际岗位训练,在工作中体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校还与宝岛眼镜合作,开展“啄木鸟计划”,组织学生深入门店,检查员工服务态度与专业程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引领先进制造业专业改革 学校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将任务引领、项目教学贯穿于课改之中。学校领衔制定《上海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装备标准》,主持开发了《电切削工》(五~一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完成上海市中职数控和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包开发以及教育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2014年,市教委和市人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本市开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发言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发言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教育部与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同签署了超过一个亿的合作协议。今天和我们签约的企业既有以汽车和数控技术为主的制造业企业,也有为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相关企业,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教育部将和在座的知名企业一起推进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我代表教育部对在座企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知道,去年7月,国政府颁布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今天的这个签约仪式就是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具体举措。下面我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12月视察广东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 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总理强调指出,一个人就不了业不仅没有收入,而且在社会上也就没有尊严。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全国比较有名的专科院校

全国比较有名的专科院校 相对于本科,很多人都认为专科院校都是极差的,上专科都是非常 没有前途的。事实上,不要小看专科,有很多专科院校,实力也是特别强的。 ?专科院校也是分为三六九等,有一些实力较强,有一些确实是垃圾大学, 混子生的天堂,从全国来看,比较有名的专科院校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盘点 一下我们国内最好的专科大学。1、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始建于 1978年,其前身是南开大学第二分校、天津大学化工分校。1982年底,改建为天津职业大学,是全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17所院校之一,属于专科院校里面最好的一所大学了。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示 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2002年移交河北省成为省属高校,2006 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院校之一,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以”入学双起点、育人双主体、毕业双证书”为主要标 志的”邢台模式”和”军人作风+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就业名列全国高校前列,荣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3、威海职业学院。是全 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机械 制造专业人才外派劳务基地、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服 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4、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吉林省首批高职”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获得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长春市百姓最 满意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5、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点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点 2010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能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一、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1.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善始善终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抓好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工作。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绩的观念和做法,推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和筹备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制定和发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7个分领域规划和9个省(区、市)分地区规划,统筹推进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编发学习辅导材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培训活动。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全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3.积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

王继平在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主题: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 时间:2012年3月16日 14:00 地点:教育部机关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大家知道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科研的支持。为此,去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展开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接下来我们进行大会交流的最后一个发言是我们科研代表,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切实加强科研工作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王继平:职业教育科研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在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切实加强科研工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战线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我国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科研逐步得到加强。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李鹏总理和李铁映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下,1990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同时在上海和辽宁成立了两个地方职业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成立,带动了我国职教

科研体系的不断发展,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了以科研为支撑的健康发展道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建立了一支以专业研究人员为骨干、各方面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科研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专门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550多家,专职从事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约2200多人,大量其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教师加入到职教科研的行列。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在鲁昕副部长的领导下,职教科研工作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是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 作会议。2011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新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此次会议是全国职业教育科研领域第一次大会师,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二是建立了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由教育部职教所发起,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成立,加强了全国各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的联系、信息交流和行动协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2009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和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在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全国校安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2010年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民族教育自身跨越和与全国同步发展、完成三年校舍改造加固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等职业教育 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载体,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保障职成教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支撑国家产业升级特别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建设,重点做好以下7项工作: 一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制定实施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事业发展、服务产业、改革创新、基础能力四个方面为主要任务目标,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实施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校长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信息化能力建设、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等10个分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载体,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大产业振兴、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落实免学费政策巩固提高中职培养能力。全面贯彻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省要依据4部委文件标准和范围,结合省情细化落实,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做到对困难家庭学生全面覆盖。办好涉农专业,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增强中等职业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分类指导各地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鼓励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的招生政策,引导西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东部地区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满足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城镇化和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能力。完成中职招生830万,可比口径增长5%的工作目标。 三是深化教学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筹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新一轮教学教材改革创新。突出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重点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创新教材和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的两个证书;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两个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两类平台:即教学教材与工厂生产技术环境全面对接的模拟实训软件、学生学习专业课件的资源平台;满足教师教学

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 近日,《经济》杂志社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倡导社会关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让更多年轻人获得就业技能和就业机会。《经济》记者就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对与会嘉宾进行了专访。 共青团中央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党组书记 陈宗 作为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理事会理事,大学生创业就业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在基金会成立6年多的时间中,从政策协调、资金扶持再到技能培训,我们以扶持青年就业创业为宗旨,以大学生创业为关注帮扶的重中之重,不断进行各方面技能整合。在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就业这么久之后,我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偏才”往往比“全才”更好找工作,行行通却行行不精,远不如精通一门专业的知识技能,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要比本科院校好。 但是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欠账很多,原因在于人们在传统观念上总觉得上了大学才有出息,上职业院校就是没出息,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教育体系趋势,以及家庭教育的结果都导致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低下。而在美国、新西兰等发

达国家,蓝领工人的薪资水平一般都很高。我们应改变人们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尤其是传承传统手工业的技能人才,因为这些工艺是不可替代且难以传承的。 因此,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成立后应该在舆论上引导社会大众,使传统观念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项基金,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比如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孩,有的可能义务教育完成后就出来打工了,并且往往只能胜任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高、重复劳动的低薪资工作。如果职业教育能够补上来,对他们将有很大的帮助。在政策上进行争取和协调,在资金方面提供帮助和扶持,都是联盟可以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我们往往只是世界的代工厂,从设计到技术甚至原材料大多都是国外进口,对于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工资收入都没有什么积极效果。而我国有着悠久的制造业历史,有能力也有潜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技工,发展出更先进的技术,带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高端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从一种说法变成一种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也被国家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我认为职业技能教育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它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相

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名单(80个)

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名单(80个) 武汉市(10个)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 武汉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武汉市交通学校 桥口区教育局成教科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 武汉工交职业学院 武汉市江夏职业技术学校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 黄冈市(5个) 罗田县教育局 麻城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黄冈卫生学校 黄冈高级技工学校(黄冈劳动中等专业学校)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荆州市(6个) 荆州市教育局 荆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公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荆州市荆州职业教育中心 松滋市教育局 荆州市创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宜昌市(6个)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宜昌市第三技工学校 夷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 宜昌市青华职业培训学校 襄樊市(7个) 谷城县政府 襄樊市机电工程学校 襄樊市工业学校 保康县职业高中 襄樊市襄城职业高中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襄樊高级技工学校

孝感市(5个) 孝感市第一技工学校 孝感生物工程学校 安陆市中等职业学校 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大悟县教育局 十堰市(4个) 十堰市教育局 十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十堰市技术工程学校) 咸宁市(5个) 咸宁市教育局 咸宁市卫生学校 咸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赤壁市教育局 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 荆门市(4个) 荆门市教育局 钟祥市教育局

荆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荆门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随州市(3个) 曾都区教育局 曾都区电子工业学校 随州市技工学校 黄石市(3个) 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 黄石市女子艺术学校 黄石中等专业学校 恩施州(5个) 鹤峰县中等职业学校 利川市中等职业学校 恩施市中等职业学校 恩施州民族贸易技工学校 巴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省直(17个)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校企合作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深化职教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2011年02月18日 21:32:19 来源:新华教育【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教育部与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同签署了超过一个亿的合作协议。今天和我们签约的企业既有以汽车和数控技术为主的制造业企业,也有为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相关企业,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教育部将和在座的知名企业一起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我代表教育部对在座企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知道,去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教育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今天的这个签约仪式就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具体举措。下面我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2月视察广东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总理强调指出,一个人就不了业不仅没有收入,而且在社会上也就没有尊严。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培养新生劳动力素质,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升在职人员从业技能,服务全民接受更高技能培养培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教育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强化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培训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这需要行业企业与教育部门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座的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交通部等专业部委和行业组织的鼎力支持。 二、丰富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梁鑫 (教育学院教育本1302 摘要:自我国首次在政策中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注释1)以来,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在国家没有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法体系),培养方案,评聘制度,双师型教师无论质量数量都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元化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双师型教师自身的本质来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必要性、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要素及其内涵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说明和诠释,尽管如此,作为一个职业教育的社会现象,它已经渗透到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也给予了重视,早在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提到“要采取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那么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究竟有何种必要性呢? 解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将对探究它发展的必要性产生深远的意义。我国在注重和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就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育的构想,可是一直以来,双师型教师都没有公认准确的内涵界定,一直停留在探索阶段。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及表述。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双师型”教师就是拥有双证的教师,这个观点侧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可是可能会导致教师为了考证而考证的弊端。2.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二是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但是这种观点有可能会把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为教师和工程师的机械相加。3.还有叠加说认为双师就是双证加双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双师是既有讲师职称又有工程师的职称,这是从形式的角度看到双师的两硒功能。5.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复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培养,有可以指导他们获得与个人价值相匹配的职业。这就是把双师型教师分为两个层次:能力之师和素质之师7.双师结构8.特定说。综其所述,双师型教师有两层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有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虽然“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还缺乏统一、准确的认识。(1)”但是这不会妨碍到认识它的必要性。 历史角度:职业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古代职业教育之中,师徒制是存在最普遍,影响最持久广泛,受教育者人数最多,也是沿用时间最长的教育形式。他们培养了许多能工巧匠,发展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工工艺,有的产品被视为“国宝”,成为中国古代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1】师徒制是学徒边从事劳动边接受师傅关于操作技艺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言传身教”、“心传”为特色,注重现场学习,以亲密的师徒关系维系,同时也存在教育效率低下,周期长的缺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以私塾讲学的形式传授知识给三千弟子,发明了锯,刨,石磨的木匠祖师爷鲁班,也通过师徒的方式传授技能,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的雏形。其实大量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已经证实,早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XX,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0 届毕业生就业 推 荐 书 姓 名: 院(系): 学 号: 专 业: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子邮箱:

学院概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校53年来,培养近6万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国家建设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学生6500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系、工商贸易系、建筑工程系、流通管理系,开设有专业33个,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是重庆市示范专业,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是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是国家示范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重庆市新技术推广中心2个,建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汽车实训基地等46个与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室),正在建设投资1.1亿元的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教育实训基地,拥有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校办实习工厂,在国内大中型企业建有90个校外实习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机电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重庆市数控技术培训中心等机构,可以考核颁发国家承认的高、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发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的优势,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扩大国际合作,引进美国教师来校任课,与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新加坡等高校和办学机构合作,颁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国际化的技能型人才。学院毕业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面广,深受企事业单位青睐,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开设专业简介 一、机械工程学院 1.高职专科: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2.五年制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二、自动化系: 1.高职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2.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 三、汽车工程系: 1.高职专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2.五年制高职:汽车电子技术 四、计算机科学系: 1.高职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技术、电脑艺术设计 五、工商贸易系: 1.高职专科:营销与策划、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酒店管理 六、流通管理系 1.高职专科: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 七、建筑工程系 1.高职专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2018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

2018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精选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 依法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部 20年来,教育部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认真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法定职责,会同各部门依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结构。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相协调。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特色制度和标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涵盖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实习、投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标准。三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教育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建成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

学指导委员会,推动组建了1300个职教集团,开展了16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四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致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及时优化专业设置、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五是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推动各地制定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和产业革命新趋势,还需要攻坚克难、提升水平。我们将瞄准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定方向、准确定位、细化措施,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重点有3个关键词: 一是推进。加强对各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对于成熟的做法,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升为制度。对于工作进展不明显的,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指导和督促。充分用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等载体,汇聚各方合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完善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正确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图】 28位女副省长晋升内幕【图】 ——图为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 ● “在中国政坛上,女副省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们很多人经历了时代的历练,拥有高学历,有人未满18岁就走向社会。虽然步入政坛较晚,但她们升迁速度快…… 女副省长总数28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说,到2010年省一级的领导班子,省政府有女性的副省长占到87.1%。有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配备了女性副省长(直辖市女副市长、自治区女副主席),女副省长的人数达到28人。 这其中,甘肃(咸辉、张晓兰)、广东(雷于蓝、招玉芳)各有两位女副省长。少数民族女副省长有7个:孙士彬(满族)、布小林(蒙古族)、李康(壮族)、符跃兰(黎族)、德吉(藏族)、咸辉(回族)、刘慧(回族)。非中共人士的女副省长有6个,分别是:程红(民盟)、张俊芳(民进)、赵雯(九三学社)、谢茹(无党派)、王随莲(九三学社)、朱静芝(农工民主党)。 辽宁、吉林、湖南、贵州、青海5个省份没有女副省长。据《南方日报》报道,只有贵州是从2008年换届时就一直没有配备女副省长,其他4个省份都是届中职务调整,造成

空缺。青海原来是宋秀岩担任省长,她上调全国妇联后,没有补配女副省长;湖南省原副省长甘霖今年3月调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辽宁省原副省长鲁昕2009年调任教育部副部长;吉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房俐2008年转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参加工作早起点高 28位女副市长以50后居多,有6位60后。她们平均年龄为53岁,55岁以上的有8人,占28%,年纪最大的是河北省副省长孙士彬和河南省副省长孔玉芳,均为59岁;60后有7人,占24%;最年轻的是江西省副省长谢茹,今年43岁,其次为北京市副市长程红、甘肃省副省长张晓兰,均为45岁。 28名女副省长中,平均开始工作的年龄是18岁。河北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主题是: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 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积极筹备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好会议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好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和袁贵仁部长近期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在2014年取得新的进展。 一、关于2013年职成教工作的回顾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一是提出了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明确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三是规划了现代职业教育十项制度,填补了多项国家制度建设的空白。 四是明确了今后7年的重点建设任务,指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环节。 (二)对接现代产业需求,完善教学基本标准。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第十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二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100个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 三是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四是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完善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是遴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公布第二批129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六是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公布100个示范专业点。 (三)密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任务。 二是发挥技能大赛的引导作用,发布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 三是联合水利、机械、石化、民航等行业召开工作会议,分类制订指导意见。 四是与粮食、建材、民族技艺、外贸、工信等行业开展对话活动,完善合作机制。 五是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指导中远集团牵头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联盟,推动组建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六是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