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三 土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三 土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三 土炒

三、土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称为土炒。灶心土性味辛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明《本草蒙筌》有“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的记载。故常用来炮制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等。

(一)目的

1. 增强药物补(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山药。

2. 缓和药物的性能。如当归。

(二)操作方法

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土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

(三)注意事项

1.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一般用中火,防止药物烫焦。如火力过小或灶心土未呈灵活状态就投入药物,药物不易“挂土色”。

2.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山药

【处方用名】山药、淮山药、土炒山药、炒山药。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有蒸法;唐代以后提出熟者和蜜、姜炙、炒、酒浸、酒蒸、乳汁浸、酒炒、醋煮、土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现行主要有土炒、麸炒等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载有山药、麸炒山药。

【炮制方法】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粘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

2.土炒山药先将土粉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

土经加热后逐渐变色,炒山药的土稍显黑色时应及时换土,以保持药色美观。3.麸炒山药将炒制容器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每100kg山药片,用麦麸10kg。

【质量要求】本品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地坚硬,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土炒山药,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麸炒山药,表面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

【炮制作用】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如治肺虚喘咳的薯蓣丸(《金匮要略方论》);治阴虚消渴的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及治肝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如治脾虚久泻,身体羸瘦的扶中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如治脾虚厌食或脾虚泄泻的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脾虚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炮制研究】通过对不同炮制品中主要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表明土炒、清炒和麸炒后,能促使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溶出,为生品的2~3倍,从而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测定总磷脂的含量,结果是蜜麸制>麸炒>生品>米炒>土炒>炒焦>炒炭。表明山药经炒制后,造成了部分磷脂成分的破坏。

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是炮制后必需氨基酸中的甲硫氨酸与色氨酸含量大为降低。而其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亦是土炒品、麸炒品为最低。

微量元素分析比较,土炒品除了Co元素以外,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大大升高,而麸炒品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却降低。

生山药、清炒、土炒、麸炒等四种饮片煎剂对家兔离体肠管节律性活动均有明显作用。对脾虚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山药生品、麸炒品及土炒品还能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生品又强于麸炒品和土炒品。

白术

【处方用名】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唐代有熬黄、土炒;宋代有炮、炒黄、米泔浸、米泔水浸后麸炒、醋浸炒、煨制、焙制、土煮;元代有用黄耆、石斛、牡蛎、麸皮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明代增加了蜜炒、水煮、绿豆炒、附子、生姜、醋煮、酒制、乳汁制、米泔浸后黄土拌九蒸九晒、盐水炒、面炒、炒焦、姜汁炒等多种辅料炮制的方法;清代又增加了枳实煎水渍炒、香附煎水渍炒、紫苏、薄荷、黄芩、肉桂汤煮、酒浸九蒸九晒、烧存性、陈皮汁制等方法。现行主要有土炒、麸炒等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载有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炮制方法】

1.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白术先将土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上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100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kg。

3.麸炒白术先将炒制容器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或蜜炙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100kg白术片,用麦麸10kg。

【质量要求】白术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和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周边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皱纹和瘤状突起。质坚实,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土炒白术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有土香气。麸炒白术表面焦黄色或黄棕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

【炮制作用】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如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的五苓散及痰饮内停,脾失健运,心悸的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治风湿痹痛的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方论》)。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

安。如治脾虚泄泻的理中丸(《脾胃论》)和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虚食少的大健脾丸(《古今医统》),以及胎动不安的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以及脾气不足,中气下陷的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治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炮制研究】白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煎剂的挥发油减少很多。另有报道,与生品比较,麸炒、土炒白术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均有所增大,比旋度有所下降(土炒下降明显)。通过对白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及气一质联用对比分析,发现白术炮制后的挥发油含量均降低,其组分也减少,如马里烯、菖蒲二烯等。

层析图谱可见,麸炒品的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多。因此认为,白术炮制后并不单纯是减少挥发油刺激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化学成分。这一结果提示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而炒制品则可缓和其燥性,并用内酯类或其他成分达到和胃或消导等其他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生品及4种炒制品中白术内酯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是:不同炮制方法及时间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麸炒轻品、麸炒黄两种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Ⅲ含量均有增加,这可能是白术中所含的苍术酮不稳定,遇热、见光易分解产生白术内酯Ⅲ。炒白术和麸炒焦白术品中的白术内酯Ⅲ有所下降,这可能由于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又会脱水,转变成白术内酯I所造成的。由此可见,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且以麸炒黄品含量最高。

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都比生白术片所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清炒增加了组织的疏松度而使成分更易浸出。

药理实验表明,土炒白术与麸炒白术均能显著延长小白鼠负重疲劳游泳时间,说明白术炮制后,其健脾作用增强。此外,生、炒白术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皆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白术作用较炒白术略强。

实验3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1.实验目的 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 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 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 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 4.实验步骤 4.1麸炒 4.1.1山药 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 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

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 4.2.1党参 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 4.1制净砂 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 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 4.4.1鸡内金 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

实验二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焦味等。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常用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3仪器和材料 3.1 实验仪器 电炉、铁锅、铁铲、筛子、温度计、天平、瓷盘等盛药器具 3.2 实验材料 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 4方法和步骤 4.1准备 将要炮制的药物筛去碎屑、杂质;依炮制药物的重量按比例称取所用辅料;检查炒锅、铲子和盛药器具是否洁净,必要时清洁;将炒锅放置在电炉上。 4.2实验操作 4.2.1麸炒 (1)麸炒山药:将准备好的50g山药投入已冒浓烟的麦麸(7g)中,用武火快速翻炒,炒至山药呈黄色时迅速出锅。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内。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2)麸炒枳壳:先将麸皮(7g)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准备好的枳壳片50g,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2米炒 米炒党参:将大米(10g)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50g,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2.3砂炒法(砂烫法) 砂烫骨碎补:先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滑利容易翻动状态时投入50g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炒好后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砂炒后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质地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端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有香气。 4.2. 4滑石粉炒 滑石粉炒鸡内金:将滑石粉(23g)置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分档的鸡内金50g,翻炒至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出锅,筛去辅料。 成品性状:炒后质地轻脆,表面棕黄色,有香气。 4.2.5土炒 土炒白术:细土粉置锅内加热热,呈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入药白术50g,拌炒,炒至药物表面呈土色,透土香气,取出土,放凉。 成品性状;土炒白术片面深黄色,挂土。 5作业 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采用米炒法?米炒时应注意什么? 枳壳用麸炒。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加热,再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浓烟使倒入枳壳片,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即可。 米炒时利用米的润燥的作用,以缓和燥性,党参用米炒法增强党参的健脾止泻的作用。 炮制昆虫类中药材或饮片时,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色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药时,观察中药材及饮片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炒毒性中药材及饮片的米,要烧掉或埋掉。 5.2.砂炒法常用于哪些药物? 狗脊、穿山甲、马钱子、骨碎补等质地坚硬的药材。 5.3.土炒常用于哪些药物? 用来炮制补脾止泻的中药材及饮片。 5.4.列表比较实验中各种药材加工炮制的方法、使用的辅料用量、炮制目的、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三 土炒

三、土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称为土炒。灶心土性味辛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明《本草蒙筌》有“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的记载。故常用来炮制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等。 (一)目的 1. 增强药物补(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山药。 2. 缓和药物的性能。如当归。 (二)操作方法 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土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 (三)注意事项 1.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一般用中火,防止药物烫焦。如火力过小或灶心土未呈灵活状态就投入药物,药物不易“挂土色”。 2.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山药 【处方用名】山药、淮山药、土炒山药、炒山药。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有蒸法;唐代以后提出熟者和蜜、姜炙、炒、酒浸、酒蒸、乳汁浸、酒炒、醋煮、土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现行主要有土炒、麸炒等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载有山药、麸炒山药。 【炮制方法】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粘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 2.土炒山药先将土粉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

实验二 加固体辅料炒2012

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 (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妙的火候不同,辅料炒分麸炒、土炒、砂炒、蛤粉炒、米炒、滑石纷炒。加辅料妙多用“中火,砂炒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麸炒枳壳、僵蚕。 2.米炒红娘子、斑蝥、党参。 3.砂烫鸡内金、骨碎补、穿山甲。 四、实验器材 炉子、锅、铁铲、扫把、筛子、台秤、盆、温度计等。 五、实验方法 (一) 麸炒 1.枳壳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枳壳片60g,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kg枳壳片,用麸皮10-15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2.僵蚕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僵蚕60g,翻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kg 僵蚕,用麸皮10-15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淡黄色至黄色。腥气较微弱。 (二) 米炒 1.党参将大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60g,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

每1kg党参片,用大米0.2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2.斑蝥将大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投入斑蝥60g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粒,放凉。 每1kg斑蝥,用大米0.2kg。 成品性状:炒制后斑蝥微挂火色。臭气轻微。 3.红娘子把米放入热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净红娘子拌炒,至米呈焦黄色。炒好后取出筛去米粒冷凉。 每1kg红娘子,用大米0.2 kg。 成品性状:炒制后红娘子表面微黄色,臭味轻微。 (三) 砂烫 1.鸡内金将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致的鸡内金50g,不断翻炒,至鼓起,卷曲,表面金黄色时,立即取出。筛去砂,放凉。 砂的用量以能与药物混匀后掩盖药物即可。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具焦香气。 2.骨碎补先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滑利容易翻动状态时投入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炒好后筛去砂,放凉,撞去绒毛。 砂的用量能以能与药物混匀后掩盖药物即可。 成品性状:砂炒后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质地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端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有香气。 3.穿山甲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致的穿山甲片60g,不断翻炒,至鼓起,表面呈金黄色,边缘向内卷曲时,取出。筛去砂子,及时倒入醋中,搅拌,稍浸,捞出,干燥。 每1kg穿山甲,用米醋0.3kg。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边缘向内卷曲,表面金黄色,质脆。略有醋气。 4.马钱子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人马钱子50g,不断翻炒,至外表呈棕褐色或深褐色,内部鼓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褐色或褐色,击之易碎,其内面鼓起小泡。具苦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