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讲完《创新与科技发展》这节课后,为了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本课共设计了三个环节,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手段,用视频或问题的形式展示本课重点,难点内容。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因此设计时我尽量将理论简单化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东西,所以在设计《创

新与科技发展》这节课的时候,我尽量选取一些对学生来说能够感兴趣的一些视频和图片,导入新课是非常关键的,我以“畅想未来五十年”为题,在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的导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回答过渡到课题,过渡顺畅自然。

2.针对这节课的实际情况,我没有过多的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而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选取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并且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难点有好奇到创新这一问题时,我选取的本地的“怪坡”这一材料和一组反应好奇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分解大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虽然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尽量

想到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对学情了解不够,再加上课前没有与学生做好沟通,所以导致了在课堂上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可能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

2.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就要求作答,这样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我感觉并没有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创新与科技的关系。对第一模块的问题设计的有些突兀,以后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一定在情景创设水到渠成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提出。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东高初中

许玉洁

《菜园里》的教学反思

《菜园里》的教学反思 《菜园里》的教学反思范文 整堂课中,我看到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昂,学习的兴趣很高,学得主动,因此学习的效率较高,本课的识字重点完成得较快。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识定的欲望 “知之者,中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误用字教学过程中。如我在开始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教室里,它们是来考我们的,你们接受挑战吗?看看哪些小朋友能战胜他们?识字的兴趣就在无形之中被激发出来,还有谁不去认的呢。反馈时效果很好。 另外在巩固生字时,我创设了摘辣椒的情境,学生的热情更高了,黑板上的辣椒成了学生的焦点,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异,但是汉字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又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随着识字方法的积累,学生的识字能力越来越高,他们能够利用“熟字记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好方法识字。有些学生的识字方法真是让你大开眼界。我班学生就“菜

园”二字,想出了“草字头加采”、“彩减去三撇换上草字头”、“方框加元”等方法。学生在交流识字方法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不断地积累识字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快乐游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识字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天堂,在游戏中一切都能解决,而且效果出奇的好。在课堂快结束时,我设计了“摘辣椒”的游戏,所有会读的和不会读的都想来试试,对于他们来说摘辣椒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好玩的,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在摘辣椒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这堂课中,我感到遗憾的是容量太多,有些环节被我删掉了,有些环节匆匆而过。

2019版人教版一年级上《汉语拼音》精编创新导学案(全集,31页)

全册备课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学习目标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导学案(答案不全)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导学案 (答案不全)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2、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重点、难点】重点: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难点:赵州桥设计原理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认真阅读课本40— 4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 (1 )老师这是准备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哪一种重大发明?这种发 明岀现于何时? (2 )所示图片在世界上地位如何?2、你一定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正月十五元 宵节,那璀璨的焰火布满天空。那些带给你无限 快乐的焰火主要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这些原料最早出 现于什么时候?并回答下面两题。 (1 ) 唐初著名的练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 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称赞的是哪一座桥?这座桥在历史上地位如何? 它是由哪朝哪一工匠设计的?为什么说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 、课堂研讨 1、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2、指图说出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那里?

、拓展延伸

雕版印刷和火药是怎样发明的?你有没有什么发明?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留心,你也会有发明的,不信就试试。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5、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 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气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 )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的前两种是什么? (2)这“三种发明”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C 1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岀现的( 2、恩格斯曾经说: “在14世纪初,()从()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 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个小学生都知道 A、火药阿拉伯B C指南针阿拉伯D 3、有尖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D 4、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造纸术以色列 、印刷术以色列 ) 、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 A、造纸术印刷术 C指南针火药 B、印刷术 、造纸术 火药 火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金刚经》 D 、《千金方》 A B C D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决定开一块新菜地。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让学生画一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语句,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这个环节时,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学生懂得了:在父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同时,没有捕捉住学生精彩发言进而展开有效生成。虽然我的预设实现了,实现教学的第一步,但没有抓住学生这个资源,进行生成教学,而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的制高点。这将成为以后我的努力方向。

学校管理案例三则及反思

学校管理案例三则及反思 导读:本文学校管理案例三则及反思,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管理案例三则及反思 柳华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也是在每天进步。今天学校面对的教育形势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环境变了,学校就得变,领导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也必须变。尤其是在目前变革中,唯有管理者思“变”,才能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良好的集体,建成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 【案例1】一元钱风波 某个周四的下午3:15,象往常一样,我召集老师们一起学习。这时一个愤怒的声音突然从教室后排传过来:“上个月扣了,怎么这个月又扣?扣上瘾了!”我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先到的甲老师看到下发的工资单后在生气,在座的其他老师看了看她,又转过身来看看我。我看了一眼甲老师,瞬间又用眼睛扫了一遍全体老师说:“老师们都到齐了,现在开始政治学习内容是……”布置完后我又补充了一句:“甲老师我帮你查一下问题出在哪?”甲老师随我一同来到办公室,我找来所有的记录,发现是在上微机时出的错,立马进行了更正、补办。在整个过程中,我没说一句批评的话,甲老师的气也在慢慢消。甲老师自言自语地说:“一元钱事小,但太欺负人了!”这时,我心

平气和地说:“由于管理工作上的疏忽给你带来了烦恼,我们很抱歉,也很感谢你指出我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今天你这种质疑的方式,我作为你的朋友认为欠妥,原因有二:1.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因为你比他人先进才被发展为党员,当然,不是说党员就不能说,而是说你与比别人相比要注意自身党员的形象;2.提意见或质疑是每个老师的权利,但要注意地点和场合,事情是解决了,但影响不好。”甲老师想了一下说:“我今天是有些欠妥,都是因为太气愤了,我就是这个脾气。”我说;“人都是有脾气的,这一点我能理解。那我们说好,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出现不妥之处,欢迎你第一时间到我们办公室提出,怎么样?”甲老师点点头,高兴地走了。 反思 学校这些事看来琐碎并且对学校的决策无直接关系,但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转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我想到法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我认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破窗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学校管理中,尤其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在学校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一方面,

创新与科技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发展 认识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联系实际,正确把握自己的好奇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科技发展靠创新难点:由好奇到创新 学习指导: 环节一、自主探究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17---P19页。思考:创新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 1.阅读P68页材料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列举事实,说明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4. 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19----P21。思考: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如何? 1. 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的最初动力。 2.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进而发展为,多加观察,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走向成功。 环节二、思维互动解难释疑 1、师生互动,组间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我们一起分析判断: 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成功吗? 环节三、知识整合系统小结 科技发展靠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科技发展 由好奇到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检测反馈

1.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人们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新的结果。这表明() A.科技疾步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需要人们努力创新 B.科技发展靠创新 C.只有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新,在生活、学习中不需要创新 D.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 2.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这表明() A.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 B.爱因斯坦完全是依靠强烈的好奇心取得巨大成功的 C.有了好奇心就会在学习、科学上取得成就 D.任何好奇心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理解是()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4、材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火箭到座舱的每一部件,从发射到回收的每一道程序都是我国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今天的航天事业成绩显著。为了明天再创辉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1)取得这些科技成绩是我国实施什么战略的结果? (2)为什么说要进一步推进这一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3)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你打算怎样做? 环节五:学习收获

菜园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旁”、“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教具】图片、小黑板、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个小谜语,谜语的谜底是打一蔬菜名。 身体有长也有圆,奇怪的是它越老皮越黄。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爱,有人怕。 (猜谜语是孩子的一大乐趣,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2、你们知道这些可爱的蔬菜长在哪儿吗?(地上或菜园里),出示课题:菜园里。齐读课题。“菜”和“园”是生字宝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它们吗?谁能用“菜园”说一句话?(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呢?(指名说) 这些蔬菜宝宝都跑到我们桌上来了,它们是来考我们来了,你们接受这个挑战吗?(生答)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认一认,连一连。 1、自己先拼一拼,再贴一贴,不会拼的请教一下同学。 2、同桌互读。 3、老师看大家都学得很不错。你们都认识蔬菜宝宝了,你最喜欢哪一种蔬菜呢?(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地进行生字教学,并在黑板上板书。) ①(我喜欢茄子。)茄子是什么颜色?你当小老师领读两遍吧。 ②(我喜欢辣椒。)你爱吃辣椒吗?用它说句话吧。 ③(我喜欢黄瓜。)你知道黄瓜可以生吃吗?你生吃过吗?你喜欢哪种吃法? ④(我喜欢豆角。)你亲热地喊一下它的名字吧。谁愿意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豆”字呢?谁能给角找个朋友呢?太聪明了,你真了不起。 ⑤(我喜欢萝卜。)你读一下这个词。这两个字你是怎样认识的?以前见过吗?谁能说一说“卜”你怎么记?同学们请仔细看一看“卜”和哪个字相像?(外、处、下)真不错、真聪明。谁能说一说“萝”怎样记? ⑥(我喜欢南瓜。)圆圆的南瓜像什么?你能用“南瓜”说一句话吗? ⑦(我喜欢大白菜。)你带大家把这词读两遍。 ⑧(我喜欢卷心菜。)卷心菜,你知道它还有什么名字吗?(大头菜),“心”也是生字,怎样记住它?能用“心”组词吗?说一句话也可以。老师也说一句话:“能和你们在一起学习,

创新导学案高考总复习1-2

1-2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0分钟) 1.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 B .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 C .命题“若x =1,则x 2+x -2=0”的否命题 D .命题“若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 【解析】 对于A ,其逆命题:若x >|y |,则x >y ,是真命题,这是因为x >|y |=? ????y (y ≥0)-y (y <0),必有x >y ;对于B ,其否命题:若x ≤1,则x 2≤1,是假命题.如x =-5,x 2=25>1;对于C ,其否命题:若x ≠1,则x 2+x -2≠0,因为x =-2时,x 2+x -2=0,所以是假命题;对于D ,若x 2>0,则x >0或x <0,不一定有x >1,因此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故选A. 【答案】 A 2.“如果x 、y ∈R ,且x 2+y 2=0,则x 、y 全为0”的否命题是( ) A .若x 、y ∈R 且x 2+y 2≠0,则x 、y 全不为0 B .若x 、y ∈R 且x 2+y 2≠0,则x 、y 不全为0 C .若x 、y ∈R 且x 、y 全为0,则x 2+y 2=0 D .若x 、y ∈R 且x 、y 不全为0,则x 2+y 2≠0 【解析】 “x 2+y 2=0”的否定是“x 2+y 2≠0”,“x 、y 全为0”的否定是“x ,y 不全为0”. 【答案】 B 3.(2015·河北唐山一模)已知命题p :?x ∈N ,x 33b >3”是“log a 3

教育综合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

教育综合论文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三题 一、关于教研创新 关注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开展行动研究, 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 校本教研是架设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应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科研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 (一)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 传统教研的方式是教师以听为主, 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条件下校本教研的新内涵是“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根据这→新内涵, 我校提出了“教师主动参与式教研”,即以典型课例为线索, 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 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使教师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传统的研究课的活动程序大致是“听课→评课”,主讲者为了追求完美, 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无懈可击, 其实, 研究课并非样板课。 传统的研究课活动的评课, 大家往往只谈优点, 不讲缺点, 更不研讨问题。其实, 研究课活动的生命在于研究。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变“评课”为“议课”,不再将研究课活动的重心放在对主讲教师的评价上, 而将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这里所说的“问题”,可能是大家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通过研讨,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课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课教研活动, 既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 又重视随堂昕课和日常研讨: 既重视他评、互评, 又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 自我分析、评价、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应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我校正着手制订“创建学习型学校三年规划”,努力使教师率先踏入学习型社会, 进入终身学习的轨道。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文件,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自身在重大问题面前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紧要关头从容应对的能力, 在困难挫折面前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不利因素面前谋求发展创新的能力。 我校还要求全体在岗教师2004 年能熟练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辅助媒体,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2005 年在岗教师100% 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我校将建立单位、个人共同分担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投入机制。培训经费支出达到市区规定标准并根据学校经济效益情况和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进修, 学费按一定比例报销, 对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费全额报销, 对取得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或研究生学位者, 学校将予以奖励。 学校将充分发挥“读书堂”、“电子备课室”的功能, 加大订阅教育报刊和购置图书资料的力度, 加大订购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资料、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力度, 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再学习的需要,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 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关于备课创新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 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与改变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 面对新课程, 教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这是因为,“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 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放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备课, 可以用“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 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总之, 在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想着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课堂就会在真情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导学案(有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排版方式,优越性,发展过程等,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向世界传播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在橡皮或橡皮泥上刻字,体验雕版印刷的过程、利弊,从而认识活字印刷术的优势;通过收集身边涉及指南针、火药的用途,认识四大发明的广泛用途,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阅读课本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并学会列表归纳;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立志奉献、勇于创新的思想品德,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服务社会;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初步认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情景导入播放“NBC转播的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师:英国科学家培根说:“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何理解培根的认识评价,学习完本课就会有个明确的答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发明:我国在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局限:雕刻版,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成本高、利用率低.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时的匠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它的两大创新:变死字为 , 变死版为。 (毕昇的活字印刷)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高效快捷成本低 (2)发展:元代科学家在《农书》中对技术作了总结创新,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了印刷。 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印刷,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他被称为“当代毕昇”。 3、传播与影响(1)传播:13世纪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2)影响:降低制书成本,加快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1)发明:①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铜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②罗盘(指南针):宋代开始用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于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人们把这种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诸蕃志》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手之友”。 (3)传播及影响①传播:乘坐中国海船的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②影响: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火药火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 (1)发明: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黑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应用:①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②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战争。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火器。宋金战争和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都大量使用了火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③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 突火枪: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和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弹射出,射程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是世界枪炮的始祖。 (3)传播及影响①传播: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②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产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推动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拓展:沈括与郭守敬(1)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梦溪笔谈》,涉及各学科知识;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最早使用“石油”一词。(2)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编成《授时历》。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2)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3)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曾经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现象:“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这说明什么?

《菜园里》听后反思四

《菜园里》听后反思四 一、新课导入:1 揭示课题:菜园里(1)指名读课题师: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儿歌写的肯定都是(菜)这些都叫做(蔬菜)(2)齐读课题读词语和文章 1 教师示范读词语和课文注意读法:尖尖嘴捉迷藏好风光红、绿、黄、紫2 解决疑问师:豆角青青指的是什么?生:淡绿色师:你们知道不知道豆角是什么?(画豆角)生:茄子高高打灯笼是什么意思?(做动作讲解示范)师:亮亮的,就像灯笼在发亮生:为什么南瓜越老皮越黄师:吃过南瓜吗?南瓜刚开始是青的,放的时间越长了就越甜了3 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词语和课文4 读完后照着生字表圈一圈,大声读一读5 指名学生上台领读生字熟读课文1 同桌合作读词语和课文一个读茄子,一个读辣椒一个读豆角,一个读青青细又长最后两句讲解合作的读法2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菜园里:豆角、黄瓜、茄子、萝卜、辣椒、南瓜(用不同的颜色书写)3 开火车读这些词语4 师:为什么“萝卜”用白、红的颜色写呢?生:因为有白萝卜、红萝卜师:为什么“辣椒”用红的和绿色的写?生:辣椒有红辣椒和绿辣椒师:那又为什么南瓜用黄色呢?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生:南瓜越老皮越黄5师生互读(1)老师读前面的,学生读后面的(2)学生先读,老师后读(3)找2个伙伴,分别读前、后(4)三人一组找伙伴读(5)合作最快的一组来上台读(评价)(6)一学生上台读“豆角”,左边2组读“青青“,右边两组读“细又长” (7)试着被儿歌,根据老师的板书(8)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下来,同桌合作(9)男生前、女生后的背课文教学反思:这是师父《菜园里》的一堂课,听过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朗读课文方式、方法样化。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读有哪些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每次读都要有读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如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初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等等。读的目的明确,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二是读的层次由浅入深。要遵照读通、读懂、读透的层次循序渐进。读通就是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读懂就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并能边读边思,以思促读,熟知文章内容,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读透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三是读的形式多样化。语文课堂上要把充分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读的形式还要多种多样,如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像一种调味汁给课堂气氛带来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学习侧重点】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 课前预习案 1、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 派。 2、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一、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课中学习案 一、《寄李儋元锡》 1、诗人见到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校管理创新与现代教育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与现代教育发展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深层次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倡导管理创新,谋求学校发展,就要求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搭建现代教育平台,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人文校园。 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学校发展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管理创新又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校长与领导班子的理念更新,体现在办学思想的先进与鲜明上。 理念更新是学校改革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形成能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发展使命、指导新学校教育构建的观念体系。 新的人才观,要将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

倡导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新的学校观,服从和服务于师生的成长需要,使学校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美好情感生发、自身价值体现的精神家园。 新的学习观,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陶冶,强调学习的个体意义和合作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的活动观,注重在动态的师生活动中共同发展,满足师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关注教育活动的情境生动性,在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体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命本原。 科学论证是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通过一些优化的方案来调适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办学绩效,是通过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加强校本管理,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我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必须秉承我校的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办学思想,秉承我校“和风惠畅,办好省级重点中学;再铸辉煌,争创国家示范高中”的办学目标,在“以人为本、主体创新”的管理理念和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下,以学校近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为载体,以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和周边教育形势的发展为支撑,构建以文化型见长的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的“九五”“十五”学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完成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两大步,近十年来,我校办学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站《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理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3、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句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三、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10-16页,思考下列问题 1、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表现) 3、说说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 4、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5、为什么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 6、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的作用是什么? 7、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8、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对“网络”的理解 9、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10、不正当的网络行为有哪些? 11、遇到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12、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13、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 14、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危害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五、达标检测 1.2017年3月31日,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移动图书馆启动仪式”在创业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移动图书馆开通后,读者可借助无线网络,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网站,享受检索查询图书馆纸本资源,下载阅读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服务。这说明() A.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B.网络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 C.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D.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2.2017年4月6日中国经济网消息,日前,TCL宣布加速转型,业务模式从单独的卖硬件、卖产品转型到产品+服务。为加速发力互联网市场,TCL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互联网品牌“雷鸟”,同时联合阿里、腾讯发起新一轮进攻。这是继去年TCL发布高端副品牌“创逸”后,对其旗下品牌阵营的又一扩充。这说明() A.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2017年3月27日,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在“创新引领追赶超越”中省媒体聚焦陕西科技创新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对陕西2016年科技创新成果亮点进行了总结。他介绍说,今年,陕西将统筹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资源大数据库,形成涵盖需求征集、众包、众筹、技术交易、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子平台的“陕西科技云”。这说明() ①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物质与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③互联网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④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陈女士的儿子上学期迷上了手机,放学后边玩手机边做作业,晚上要玩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让陈女士担心不已的是,以前孩子常和她说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烦恼,自打孩子爱上玩手机后,在家基本就不和她交流了。陈女士的儿子应该懂得沉迷于网络() ①影响学习和生活②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③耗费了自己的时间④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6年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延续至今2017年将有更多大品牌通过践行新零售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渠道。 (1)上述材料体现了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哪一方面作用?(1分) (2)除此之外,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还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文化创新作业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导学案 课程标准: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汇及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本课与第三课、第四课之间的联系,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努力学习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去。 学习重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 学习方法:系统归纳法、辩证分析法 【课前知识梳理】 1、自主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

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没有文化的发展创新,在文化发展创新过程中,如何把握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课内合作探究】 第一小组:1、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第二小组: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结合漫画分析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自主探究】 作为2011年最强悍的电影,《功夫熊猫2 》在中国电影票房为6亿人民币。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极、五行拳、针灸、算命、皮影等。其艺术总监对中国媒体说该片制作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际团队,他们热爱中国文化,但不完全拷贝。他们的创作人员特地到中国考查,登长城、坐黄包车;远赴成都实地考察小熊猫生活。最终把这一切定格在电影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关知识,分析《功夫熊猫2》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