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婴幼儿生理学知识

3婴幼儿生理学知识
3婴幼儿生理学知识

4.胸围

时间0~1岁1~2岁以后每年

增长值12cm 3cm 1cm

(二)指数法

所谓身体指数就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体格发育指标联系起来,用以综合评价体格发育、营养状况、体型等。

1.身高体重指数(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cm)

它表示每厘米身高所含的体重量。此指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男孩大于女孩。

2.考泊(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4

此指数将儿童身高的平方设想为小儿的体积,表示一定体积内的重量。其标准是15~18为正常,小于15有瘦的倾向,大于18 有肥胖的倾向。

3.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

此指数反映胸围与身高间的比例关系,即每厘米身高的胸围数,这与儿童胸廓发育和皮下脂肪量有关。此指数在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增加,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且男孩大于女孩。

4.维尔维克(Ververck)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此指数是身高体重指数与身高胸围指数的总和,此指数3个月内随着年龄逐渐增大,4~5个月后随着年龄而逐渐减少,男孩大于女孩。

5.坐高与下身长比值:坐高/(身高-坐高)

这是反映人体上、下身长度比例的一个指标,此指数初生时约为2.00 ,坐高约占身高的2/3,上身长、下身短,随年龄增长,比值逐渐减少。

6.身高坐高指数:坐高/身高×100

此指数也是反映上下身长度比例的一个指数,它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说明下身比例逐渐增加。

7.胸围臂围比值:胸围/臂围

此指数反映胸围与臂围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初生时较大,6个月内减少,6个月后随年龄增长又逐渐加大,男孩略大于女孩。

8.配里地雪指数:×104

身高(cm)

是营养指数,营养差者,这一指数偏低。

(三)离差法

离差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理论依据:是正常儿童的发育状况多呈正态

分布,而这个正态分布范围又与均值和标准差呈

一定的关系(如图2-13所示): 68.3%的儿童发

育水平在均值上±1个标准差范围;95 .4%的儿童

在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99.7%的儿童发育水

平在均值±3个标准差范围内。这说明儿童的发育

水平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均值的上下,离均值越远,

儿童数越少。以均值和标准差来评价儿童的生长

发育,比单用一个均值更加准确,更为合理。

1.发育等级评价法

它以均值()为基准值,以其标准差(S)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评价时将个体各项发育指标的实测数值与当地发育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均值作比较,将其差数除以标准差,以获得超过或低于均值的标准差数,然后再评定其等级。国内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2-9)。

例:某市,王某,女,3岁,体重9.5公斤;查表3-4(见万钫《学前卫生学》

102页),3岁女童体重的均值为13.44,标准差(S)为1.42;由于9.5在-2S以

下(即10.60以下),因此该儿童的体重

状况属下等。

2.曲线图法

根据离差法的原理,将当地不同性

别不同年龄组儿童某项发育指标的均

值,均值±1个标准差和均值±2个标准

差,分别标在坐标纸上,连成5条曲线,

作为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的标准,然后将

各个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分别按年

龄标在曲线图上,就能根据它所处的位

臵确定其发育等级(如图3-1)。

3.体型图评价法

这种评价法的原理与曲线图相同,

也是将均值与标准差结合起来,评价发育水平。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每岁儿童用一张图纸(分男女),图上同时列出几项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的标准。即均值及±1个、±2个、±3个标准差的绝对值。评价时,将它们连成线,用个体对均值的离差进行各发育标志的分等评价,并得出体重、胸围对身长的比例的印象。一般说,体重、胸围对通过身长点垂线的偏差在一个标准差范围内时,可以认为该儿童身体发育比例较匀称,但当个体身长距均值超过一个标准差时,则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胸围、体重与身长的相互关系(如图2-10所示)。

图2-10

四种离差法优缺点比较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41651)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41651)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考试分数:幼儿教育学50分,幼儿心理学50分,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 1.幼儿教育的概念 2.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4.福禄培尔(1782~1852年)∶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培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5.陈鹤琴(1892~1982年)∶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第二章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 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2.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3.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①教育的活动性; 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①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②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2.幼儿体育的概念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3.幼儿智育的概念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婴幼儿营养知识试题大全

婴幼儿营养知识试题大全 一口答题: 1、从受精卵发育成新生儿要经历多少倍的变化。(答案:60亿) 2、有多少%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营养和保健来预防?(答案:80%) 3、孩子的智商有哪三个方面决定?(答案:遗传、营养、环境) 4、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接近多少毫克?(答案:400mg)。 5、大脑在6岁前发育最迅速,完成百分之多少?(答案:90%) 6、从多大年龄开始骨密度开始下降?(答案: 35岁) 7、葆婴获得国家专利的是什么?(答案:葆婴母婴需求发展模式图) 8、孩子的智商多少来自于遗传(答案:占1/3) 9、孩子的智商多少来自于环境的影响(答案:占1/3) 10、孩子的智商多少来自于营养(答案:占1/3) 11、孩子大脑在2岁前发育最为关键,完成百分比是多少?(答案:占60%) 12、父母后天的营养和环境能够影响孩子多少比例的智力水平?(答案:占2/3) 13、葆婴的母婴需求发展模式图将母婴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答案:9个) 14、社区孕婴关注母婴的几种生理需求?(答案:7种) 15、社区孕婴关注孩子发育关键时期的几项技能?(答案:8项) 16、我们通常通过哪些食物获得蛋白质?(答案:鱼、肉、蛋、奶、豆) 1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多少?(答案: 70-90克) 18、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每日额外增加多少蛋白质?(答案: 20克) 19、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每日额外增加多少蛋白质?(答案: 20克) 20、70克蛋白质相当于多少个鸡蛋?(答案: 8个) 21、我们可以从多少牛奶中获得70克蛋白质?(答案: 2300毫升) 22、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但是要获得70克蛋白质需要饮用多少豆浆?(答案: 3100毫升) 23、氨基酸种类齐全的葆苾康蛋白粉吸收利用率高达多少?(答案: 98%) 24、要想合理摄入油脂,植物油每日摄取量应不超过多少?(答案: 25克) 25、人体什么器官最需要脂肪?(答案:大脑) 26、孕期是胎儿大脑细胞增殖期,DHA不足将影响到什么?(答案:胎儿脑细胞数量) 27、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几位?(答案:第二位) 28、视网膜和视觉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什么时间?(答案: 4岁前) 29、视网膜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什么时间?(答案:孕4个月) 30、世界卫生组织对孕妇和成人每日DHA的补充建议量是多少?(答案: 100-300毫克) 31、世界卫生组织对婴幼儿每日DHA的补充建议量是多少?(答案: 100毫克) 32、胎儿乳牙的牙胚是什么时间形成?(答案:孕五周) 33、胎儿恒牙的牙胚是什么时间形成?(答案:孕五月) 34、母乳中铁的吸收率是多少?(答案:>50%) 35、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人类135种基础疾病中多少种与缺钙有关?(答案:106种)。 36、儿童铅污染对智力影响很大,血铅每上升10微克/分升,智商下降多少? (答案:6-8分) 37、根据我国最近的抽样调查和流行病资料统计:心脑血管病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多少? (答案:60%) 38、ω(读欧米伽)-6脂肪酸主要来自哪里?(答案:植物油中) 39、ω-3脂肪酸主要来自哪里?(答案:鱼、海产品中,如DHA、EPA等) 40、营养学家建议,ω-6:ω-3脂肪酸的比例应该在多少才正常?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婴幼儿生理学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婴幼儿生理学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弹性,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硬度。()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2. 成人骨组织的无机物约占 1/3 ,有机物约占 2/3 ;婴幼儿骨组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则 分别占 1/2 。()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3. 婴幼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4. 婴幼儿期,脊柱生理弯曲已经形成,并完全定型。()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5. 在婴儿期,髋骨还不是一个整体,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6. 保育员在组织活动时,不要让婴幼儿从高处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以免使未愈合的胸 骨出现变形。()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7. 运动量太大或太小都有可能造成足弓塌陷。()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8. 婴幼儿的骨骼肌发育特点要求保育员在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时要动静交替,避免让婴幼儿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注意让婴幼儿适时休息,以免造成过度疲劳。()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9. 婴幼儿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好,血管丰富,但整个肺脏含气少而含血多,肺泡数量 较少,故易于感染且炎症也易蔓延。()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10. 婴幼儿喉部淋巴组织丰富,易患扁桃体炎。()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11. 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呼吸道,要为其选择适合其音域特点的歌曲和朗读材料,唱歌、体 朗读的场所空气要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中间适当休息。()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12. 让婴幼儿经常锻炼,可以加强婴幼儿心肌的收缩能力,使每次心跳可以搏出更多的 | 成 血液,从而增强心脏的功能。()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13. 婴幼儿的血管比成人短,血流量大,供氧充足。()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14. 婴幼儿的年龄越小,其心率越快,且节律不稳定。() A. 对 ( 正确答案 ) B. 错 15. 婴幼儿的血压较成人高,年龄越小,血压越高。() A. 对 B. 错 ( 正确答案 ) 16. 保育员要让婴幼儿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开水,以免增加淋巴系统的负担。()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提纲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 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 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感觉对比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19、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0、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 说明:1、每题后面附有该答案的页码,如有异议请参考教材内容。 2、阐述题的答案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字体部分为阐述时的参考答案,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选择部分文字加以阐述说明。 3、作业评讲3和5是实作题,请根据你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整、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营养P5 营养是人体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2、保育P8 保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保育就是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促使婴幼儿的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狭义的保育是指对婴幼儿身心的保护和养育,即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3、教育P6 教育是两方面含义的合成,从教的角度讲,它是对人的成长施加影响,人为干预成长过程;从育的角度讲,它是将人自身的潜质引发出来,通过个人内部的原动力来不断发展。 4、生长发育P36 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5、内分泌系统P34 内分泌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和分散在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它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主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 6、生长发育形态指标P39 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 P5 A.0至3岁 B.0至6岁 C.3至6岁 D.0至7岁 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P9 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 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婴幼儿营养知识

1.婴儿婴儿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这个时期的婴儿经历从母体到外界,从母乳喂养到完全食物供给的过程,体重和身长的发育迅速,营养需要和膳食安排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坚持母乳喂养是这个时期婴儿喂养的原则。 因各种原因造成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称为人工喂养,或在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同时用婴儿配方奶粉补充母乳的不足,称为混合喂养。 1.婴儿生长和消化的特点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新生儿体重正常范围为2.5-4.0kg.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体重增加700-800g,出生4-6个月,每月体重增加500-600g,7-12个月,每月体重增加300-400g. 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至12月龄,身长增加至75cm,为出生时身长的1.5倍。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受损。唾液腺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少,消化酶含量较低。咀嚼肌利于吮吸。舌和牙齿不能完成口腔消化食物的第一步。胃容积小,出生时为30-50ml,3个月为100ml,6个月为200ml,12个月为300ml.胃液盐酸和蛋白酶的分泌量远远低于成人。 2.婴儿营养需要 婴儿营养需要多根据健康婴儿母乳喂养情况估计。 (1)能量和宏量营养素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0-12月龄的婴儿的能量适宜摄入量为95kcal/(kg,日)(1kcal=4.184kJ),非母乳喂养应增加20%。所需蛋白质的量按每单位体重计大于成人,除成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以及牛磺酸。母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母乳喂养者每日需蛋白质2.0g/kg;牛乳喂养者需3.5g/kg,大豆或谷类蛋白喂养者需4.0g/kg. 0-6个月龄的婴儿按每日摄入母乳800ml计,则可获得脂肪27.7g,占总能量的4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0-6月龄婴儿脂肪摄入量为总能量的45%-50%。FAO/WHO于1994年推荐婴儿亚油酸提供的能量不低于膳食总能量的3%。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为12g/kg(供能比约为37%),人工喂养的婴儿略高(40%-50%)。 (2)主要微量营养素 母乳中含钙量约为350mg/L.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前6个月为300mg/d,后6个月为400mg/d.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10mg.0-6月龄婴儿锌的RNI为1.5mg/d,6月龄以上为8mg/d.婴儿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约400ugRE/d。牛乳中的维生素A仅为母乳含量的一半。用牛乳喂养的婴儿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150-200ugRE/d.母乳及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从出生2周到1岁半之内都应添加维生素D。婴儿每天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为10ug(400IU). 3.婴儿喂养要点 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采用牛奶、羊奶等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种非母乳眼养婴儿的方法即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所用奶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60kcal/(kg.日),第二周以后约需95kcal/(kg.日),再根据代乳品每100mL(直接喂养的浓度)提供的能量来确定一日所需的奶量。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具体技术细节可参考第3章相关内容。 4.婴儿混合喂养要点 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混合喂为优于人工喂养。尽管母乳不足,但也应坚持按时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吸空乳汁,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母亲因故不能按时喂奶时,应将多余的乳汁及时挤出或吸空,一方面用清洁的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评讲( 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分)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3、教育 4、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量的增加的过程。包括三个交叉的因素。身高体重的不断增加。各器官组织分化和机能的完善身体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 5、内分泌系统: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6、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和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8分) 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 A.0至3岁 B.0至6岁 C.3至6岁 D.0至7岁 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 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 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 C.营养和保育是不可分离的 D. 保育是营养的一部分 C.血压、脉搏、头围 D.脉搏、血压、肺活量

3、下列列出的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指标正确的是( D ) A.身高、体重、头围 B.身高、体重、脉搏 C.血压、脉搏、头围 D.脉搏、血压、肺活量

4、乳牙出齐的时间为( D ) 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A ) word 编辑版.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 6、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 ) C .绘人试验( Drawing-a-person Tes )t D .50 项智能筛查量表 E .0~6 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 三、简答题 (一)简述营养和保育的关系。 2. 解答要点: 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营养物质,离开了营养物质,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维持,就 更谈不上发展了。从这个角度讲,营养保障了婴幼儿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 在目的性上, 营养和保育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在促进婴幼儿 成长的方式上, 二者又各有侧重, 营养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的物质基础的保障, 而保育侧重于对 A .1岁 C .1. 5~2 B .1~1.5岁 D .2~2 5 岁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C. 时常忽快、忽慢 7、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 ( A .感觉 B. 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D. 时常停止 ABCD )方面。 B .记忆 D .思维 8、儿童在( B )岁开始会逐渐产生羞愧、自豪、 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A.8 个月 B.1岁半左右 C.2岁 9.筛查性测验包括以下哪些( ABCDE ) A .丹佛发育筛查试验( DDST ) E .人格 骄傲、内疚、同情等(更 高 D.2 岁半 B .图片词汇试验( PPVT )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1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婴幼儿心理学》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幼儿英语口语、婴幼儿医学基础、婴幼儿教育学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婴幼儿教师口语、婴幼儿营养喂哺、儿科护理、婴幼儿生活照料与保健、健康管理学、婴幼儿社会教育、婴幼儿健康教育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 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0-3岁儿童个体心理的整个面貌,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历程与特征;具备利用本课程理论分析和解决0-3岁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致力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学前儿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从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0-3岁儿童发展的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基础; 明确0-3岁儿童在人类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0-3岁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

掌握0-3岁儿童动作发展、言语发展、情绪表达的发展和规律。掌握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

婴幼儿基本营养知识配方

基本营养知识配方 1.植物性单细胞澡油DHA&ARA—安全高纯度的DHA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以在婴幼儿产品中添加的DHA, 植物性单细胞澡油DHA 有利于大脑细胞的发育,ARA有利于视网膜和视觉神经的发育,百必佳美奶粉中添加了全面均衡的植物性单细胞澡油DHA&ARA,有利于宝宝的安全、健康吸收,为中国的婴幼儿拥有眼明、脑快的聪明才智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2.CPP(酪蛋白磷酸肽)—酪蛋白磷酸肽(COPY) 是生长因子,是从牛乳酪蛋白通过生物技术制得的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CPP 是有磷酸基的肽, 它具有促进人体吸收钙的生理活性。然而在人的小肠下部, pH 一般呈中性到弱碱性, 在此条件下, 矿物质不易溶解而产生沉淀, 导致对钙的吸收率大大下降。因此, 仅仅增加膳量中补钙并不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CPP 在小肠内能与钙结合而形成钙盐, 这些肽的钙盐在生理pH 下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 这样就促进了人体对钙的吸收。目前, CPP 已被公认为应用面广泛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它能促进婴幼儿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中老年人的保健。 3.核苷酸—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人身体的机能。核甘酸是母乳中重要物质,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球蛋白添加在一起,双重增加免疫力。 4.叶酸—有利于胎儿及婴、幼儿大胞神经中枢的发育,尤其孕妇缺乏叶酸时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和流产。国外厂家表明,在3岁以下的婴儿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叶酸可添加于婴儿奶粉中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添加剂。※◎ 5.低聚果糖(FOS)—是从菊苣根中提取的,本身是一种双歧因子,即肠道保护因子,能增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各种营养素的良好吸收,保护肠道健康; 6,低聚半乳糖(GOS)的主要成分是乳糖, 是一种“益菌因子”。能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降低腹泻的发病率或减轻腹泻的症状.※ GOS和FOS都是从没有经过基因修饰的原料中生产和提取的。益生元组合是从植物或食物中提取的,所以是天然的,非常安全。 7. L-肉碱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L-肉碱还有以下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及钙、磷的吸收;促进动物胃液、胰液的分泌,增强消化与吸收,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改善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8. B-胡萝卜素—它是维生素A的安全来源,只有在人体缺乏和需要维生素A 时才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还可以消除人体内的有毒素,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可以保护人的视力,预防“夜盲症”。◎※ 9,100%天然乳钙—牛奶中固有的钙,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不增加肠胃对各种素消化吸收的负担。 10.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由铁蛋白演变而来。在牛初乳中的含量约为1.5-5.0mg/ml,是常乳的50-100倍。乳铁蛋白不仅能结合铁,也能结合铜离子,乳铁蛋白能通过吸附在细菌表面膜蛋白的特定部位,夺取细菌生长所需的铁源,具有强烈的抑菌效应。此外,它还具有调整补体活性,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刺激淋巴细胞生长、抗病毒、中和毒素、促进铁吸收、抑制活性氮产生、防止脂肪过氧化、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11.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有以下两种用途:第一是用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则是成为人体自身的物质,为人体发挥各种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免疫球蛋白是一类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球形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

婴幼儿营养试题

婴幼儿营养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热能的物质,但维生素却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为基础免疫。 3.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刚出世就有疾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胚胎在母亲子宫内就具有的疾病或损伤;二是胎儿娩出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 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一般来说,多种食物配合应用,能较好地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特别是对必需氨基酸的要求,提高食品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这就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5.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何时起,可以给孩子饼干、面包片等手拿食()。 ~4个月 ~5个月 ~7个月岁 2.佝偻病是因缺乏()所致。 A.维生素A B.维生素B族 C.维生素D D. 维生素E 3.下列几中食物中,含铁量最高的是()。 A.大米 B.牛奶 C.猪肝 D.西红柿 4.夜盲症是由于缺乏()导致的。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5.下列()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不是成人的必需氨基酸。 A.组氨酸 B.亮氨酸 C.赖氨酸 D.缬氨酸 6.医学上将胎龄在()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1

注:重点内容用下划线标出 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识记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 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理解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应用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理解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 斯金纳根据条件 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 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 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婴幼儿营养素补充知识汇总

怎样给婴儿补充所缺营养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其正常发育。根据儿童保健门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以及有关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发表的材料,认为婴幼儿阶段易缺乏下列营养素。 (一)维生素D 2岁以下经幼儿可因日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 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胳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患佝偻病。因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央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有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肋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供给富含维生宏D与钙磷的 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色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及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拘楼病的好 方法。 (二)维生素A 当婴幼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意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幼儿患夜盲症、干眼病。胎儿出生前其所需维生隶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富含维生意A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维生意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 2-3个月 以上的婴儿还可以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 奶油、肝类和台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型幼儿维生素A缺乏。 (三)铁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可供生后3-4个月之需。如果4 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 发病率约为30%左右。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中及蛋黄中含铁尤多,故1岁左右的思儿每日可补充蛋黄1个,肝末20克左右、维生意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给婴幼儿适当补充。 (四)锌 哺乳母亲营养不足和末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锌缺乏。小儿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缺锌必然会对孩子的生长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食欲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缩印版)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 展观、教育观。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 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 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 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 动中不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 描述性研究1.观察法2.测验 法3.产品分析法4.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 2.自然实验。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 因素。 一、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 熟程序。 二、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 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 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 的研究。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 为不至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 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 巩固和发展。 三、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 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 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 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 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发展 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 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 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 起来的过程。 四、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 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 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 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 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 五、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 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 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 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 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 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 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 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 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 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 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 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 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 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 的倾向。 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觉和 注意 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 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 理过程。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绝对感觉阈限:某种刺激若要 引起一个人的感觉,是需要具 有一定强度的。也就是说,只 有当物体发出的声音、气味等 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 被听到、闻到。那种刚刚能引 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做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在已有感觉的 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 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 的量。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 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 差异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 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 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 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 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 知觉现象。 观察力: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 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 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 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 性质有关。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 关。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 有关。 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 关。 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 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 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在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 的和任务;2.必须对幼儿有一 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语 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 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 持有意注意;5.丰富幼儿的知 识和经验。 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 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 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 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 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 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 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 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 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 认、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 识记为主导。(二)机械识记 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三) 记忆的恢复现象。(四)回忆 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2. 回忆水平的提高。3.长时记忆 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 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 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的 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 完整发展。4.容易把现实与想 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1.按内容的不同 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 忆。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 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 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一)无意想象 与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与 创造想象。 幼儿记忆的培养:1.激发兴趣 与主动性;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 策略 1.复述 2.组织 3.选 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1.丰富幼儿 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 性。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 养想象的主动性。3.开展各种 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 激发幼儿想象力。5.鼓励大胆 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 技能技巧。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 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 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 的高级形式。 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 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 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 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 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 现为动作。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 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 问题。 3.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 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 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 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 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 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 断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 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 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 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 结论的过程。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 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 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 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 独特的新思维。 4.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 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 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 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