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伤口不愈合

脚上伤口不愈合

你知道吗? 脚上伤口不愈合 脚底部的伤口不愈合,主要是因为足部位身体末稍,血运相对较差,加上冬季较冷,足部的保暖往往没有其它地方好,以及人们每天都需要行走,经常走路踩踏,致使局部的血液循更差一些;而且踩踏时伤口处受力会有开裂的趋向,反复刺激伤口,炎症反复发作,就会导致伤口不愈合。 还有一种原因比较特殊,是由于糖尿病或者下肢血管疾病所导致的,由于这两种疾病都会导致腿部血运循环变差,位于人体血管末端的足部血液循环就会彻底阻塞,从而导致足部肿胀,疼痛,当受伤后就十分难以愈合。 脚上伤口不愈合怎么办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足部普通伤口,应遵医嘱定时服用消炎药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以防伤口化脓感染。如果伤口处发痒,只需隔着纱布轻按几下就能止痒。切勿隔着纱布或揭开纱布乱抓乱搔,以免引起伤口破损和出血。 再者还应注意尽量避免行走,休息的时候可以适当把腿抬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如果有炎症或者坏死组织存在,应先对伤口进行清理,清理后使用收

去口方进行正规治疗即可恢复。 对于糖尿病足或者下肢血管疾病导致的腿部溃烂,则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足部腿部出现肿胀,则最好配合输液疏通血管进行治疗,切记避免受累,避免长时间行走坐立。 切勿将油膏类药物直接在伤口上涂敷,因为这样对伤口的正常愈合以及伤口清洁都不利;同时还应该避免过度清洁伤口。 【摘要】 人们每天都需要行走,都需要用到足部,同样足部也是人体较为容易受伤的部位,有的患者在足部出现伤口后,很不容易愈合,有的甚至能够长达数年之久,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什么办法让脚上的伤口快速愈合吗? 脚上伤口不愈合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5:44.7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陈杰 [导读]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进行处理?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610500 在临床上,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腹部手术、手术时间≥2h、原发病≥3种,合并感染的患者其术后极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术后恢复及后续治疗进程,给病人和家属均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其实,伤口愈合受多种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所影响,任一项都有可能导致伤口愈合进程发生问题,出现伤口愈合不良。那么,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进行处理?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 1、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①清创过程停滞; ②肉芽组织延迟形成或形成不良; ③切口创面无上皮再生并伴血肿、伤口裂开、瘢痕过度增生等; ④出现伤口感染。 2、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1)脂肪液化:若切口有较多脂肪组织,并应用电刀进行手术操作时,电刀所产生的高温会烧伤皮下脂肪组织或使脂肪细胞变性,致使切口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此外,术后切口的脂肪组织出现无菌性坏死,也会造成脂肪组织液化,产生较多渗液,进而导致切口的愈合速度变慢。 (2)局部因素:若存在切口感染、异物、局部营养供应不良、神经支配受损等局部因素也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口感染或有异物极易导致局部组织化脓,影响组织的再生修复。局部营养供应不良不利于坏死物质吸收,而且神经支配受损也会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创面组织细胞再生。 (3)全身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年老体弱、贫血、血浆蛋白低下、用药不当等。其中,年老体弱是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与青壮年相比,老年人脏器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会显著退化,再加上血管老化,均会造成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不利于切口的愈合。贫血、血浆蛋白低下等全身营养缺乏疾病均可导致切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胶原纤维合成减少、肉芽组织形成不良等。此外,伤口内直接应用抗生素可影响伤口细胞增殖与上皮细胞的形成,并可减弱切口拉抗力的强度。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以抑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阻止成纤维细胞增生,促使胶原纤维分解,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高血糖是细菌等微生物病原体生长增殖的良好环境,故稍有不注意极易引起伤口感染。 3、伤口愈合不良的类型及处理措施 (1)伤口血肿:主要是指血液缓慢渗入到伤口中,并见伤口周围组织肿胀,有片状淤血出现。对于小血肿,可在其出现的72h内予以冰敷。而对于大血肿,则需切开血肿,清除血凝块,并用适量的林格液冲洗伤口,置入引流管并封闭。同时,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状况,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2)软组织坏死:当伤口有损伤或出现淤血时就会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组织坏死。在组织坏死早期可见软组织皮肤苍白、紫绀,并逐渐变为棕褐色,增加感染发生风险。一旦出现软组织坏死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予以相应的药物改善循环,并可根据实际病情予以清创缝合,尽量保持坏死表皮完整。 (3)伤口裂开:主要是指即使实施了正确的创面缝合,但仍有部分伤口开裂,形成腔隙,多见于腹部手术及邻近关节部位的切口。若出现完全性伤口裂开,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应用含有消毒盐水的纱布覆盖伤口,采用合适的敷料轻轻加压包扎,送手术室进行伤口缝合。若仅部分伤口裂开,且裂开范围较小的,可适当涂抹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并用蝶形胶布和腹带轻轻加压包扎以保护伤口。 (4)增生性瘢痕形成:伤口的瘢痕较周围正常皮肤显著升高,局部增厚变硬,且瘢痕组织外观潮红,有瘙痒、疼痛症状等。遇到此种情况,可在瘢痕区涂抹去瘢痕膏或用瘢痕贴延缓瘢痕增生。情况严重的需进行瘢痕松懈术。 4、促进外科伤口愈合的方法 (1)合理饮食:手术伤口愈合需要有合理充足的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锌、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可为身体供能、增强免疫力,进而促进伤口愈合。①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有:肉(包括禽、畜、鱼)、鸡蛋、牛奶等;②富含锌的食物有:深海鱼和紫菜等海产品以及牛肉、猪肝、核桃、花生、玉米、黄豆、萝卜等;③富含维生素C食物:猕猴桃、橙子、柑橘、番茄、豆角、豆芽、草莓、茼蒿等;④富含维生素E食物:坚果(杏仁、榛子等)、压榨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新鲜果蔬(菠菜、芦笋、莴笋、山药、猕猴桃等)。 (2)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保持术后伤口干燥,换药时需应用碘伏、双氧水等进行消毒处理,并需采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出现伤口感染,也可促进术后伤口早期愈合。 (3)术后及早下床活动:术后若条件允可的,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走走,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 (4)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让患者的心理、生理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反之,若患者术后情绪低落、心烦气躁的,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伤口愈合的常识

伤口愈合的常识 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时候,病人本人和家属,自然会想到与手术有关的事情。比如,伤口多大?开刀疼不疼?什么时候伤口才能长好?怎样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好一些?这篇文章就说一说与伤口有关的常识。 1.手术刀口开多大好? 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就要给他把阑尾切掉。阑尾长在腹腔里,必须切开腹壁才能进行手术。切完发炎的阑尾,还要把腹壁重新缝合起来。切口越大,对病人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将来的疤痕也越长。所以医生在设计手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刀口尽量要切得小一些。 还有一些手术,例如,作甲状腺手术,在脖子上开刀,刀口就要隐蔽一些,否则将来在明处露着一条疤,样子不好看,于是医生把切口尽量往下一点,将来用衣服领子一遮就挡住了。 从病人着想,当然手术是刀口越小越好,缝针也越少越好。有时候,病人就以“刀口大小”,衡量医生的技术高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切口大小,首先要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在手术过程中,要看得清楚,操作方便,病人安全才是。 还以阑尾炎手术为例。刀口太小,医生看不清楚腹腔里的病变,翻来覆去,损伤就多,将来还会加重腹腔的粘连,病人经常要肚子痛。如果哪一个出血点没有发现,病人手术后出血多,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第一是手术安全,保证手术成功,第二位的才是切口要小、要隐蔽。这样说来,一味追求手术切口小,就是不足取的一件事了。 2.伤口怎样愈合 开刀以后,如果刀口长得“天衣无缝”,与原来的皮肤没有两样,该有多好啊!实际上又不可能。 开了刀以后,在伤口处就要结疤痕。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会越来越软,但是,那些地方的弹性总是不如开刀以前。 3.伤口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清洁伤口。 比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或者疝气修补手术,手术以前,病人需要手术的那一块皮肤,是完整健康的;手术的时候,医生还要给开刀的皮肤附近反复清洗消毒,医生自己的手,还有手术用的器械,都要认真消毒。这样的刀口,不应当有细菌污染。将来愈合也应当又快又好。 第二类是污染伤口。 比如,阑尾炎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的伤口,虽然手术前皮肤完整,也充分消了毒。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切开胃或肠壁,其中下消化道寄生的细菌,即可污染伤口。阴囊和会阴部的手术,因为靠近肛门,皮肤的消毒灭菌不易彻底,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是感染伤口。 这类伤口的组织,靠近或直接暴露于严重污染的部分。比如,阑尾穿孔时,脓液流入腹腔,很容易污染伤口,就属于这一类。 4.一般将伤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级

病理学理论指导: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但这时仍然只达到正常皮肤强度的70%~80%.伤口抗拉力的强度可能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此外,还与一些其它组织成分有关。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强度较低,加之瘢痕组织本身缺乏弹性,故腹腔内压的作用有时可使愈合口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类似情况还见于心肌及动脉壁较大的瘢痕处,可形成室壁瘤及动脉瘤。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以内,伤口边缘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移动,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当这些细胞彼此相遇时,则停止前进,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长时间不能将伤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则上皮再生将延缓;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异物及感染等刺激而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高出于皮肤表面,也会阻止表皮再生,因此临床常需将其切除。若伤口过大(一般认为直径超过20cm时),则再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往往需要植皮。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现瘢痕修复。肌腱断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复,但随着功能锻炼而不断改建,胶原纤维可按原来肌腱纤维方向排列,达到完全再生。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侧剪产分娩后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现象的8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愈合不良的原因和护理效果。结果:造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包括原有阴道炎症、伤口缝合技术不当、过早拆线、产后出血等。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引起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引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标签: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护理干预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会阴侧剪或自然裂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妇产科伤口,而近年来随着巨大儿、早产儿等现象的增多,产妇会阴伤口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在临床治疗中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则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降低产妇预后。为此,分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是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侧剪产分娩后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现象的86例产妇,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确诊为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生殖器疾病、恶性肿瘤、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年龄20.5~35.5岁、均值(27.0±1。2)岁,初产妇31名、经产妇12名;对照组年龄20.2~34.9岁、均值为(27.1±1.2)岁,初产妇30名、经产妇13名。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6名产妇进行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通过医师会诊讨论、与患者交谈确定最终原因。 其次,对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用药护理、会阴卫生护理、饮食指导、基础心理护理、药物镇痛治疗护理、口头宣教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产后定期监测:在产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会阴伤口进行检查,做好会阴伤口周围皮肤的换药、清洁、消毒工作;指导产妇做出正确的卧姿防止对伤口产生压迫。2)心理健康教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导致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改变,对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而言,由于疾病的存在,自己的工作、生活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一、伤口的定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伴或不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人类伤口照护史 45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创面被覆盖后较不覆盖愈合效果要好。长期以来,曾出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敷料,有些是动植物,有些是矿物质。甚至粘土,砂和雪也用作创面覆盖物。 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应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如拆散的旧的绳索或碎布片等材料加工成为覆盖创面的敷料。 “棉纱布”时代”:1867年,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棉纱布敷料对术后切口覆盖以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对创面的侵袭。之后的一百年,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利用伤口敷料用密闭半密闭方法保持伤口低氧、微酸、适度湿润的环境,增加细胞生长及移行速度,加速伤口愈合,并可防止痂皮形成。 三、干性愈合的缺点: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患者疼痛;再次性机械损伤 容易发生感染 换药频次快,护理量大 四、湿性愈合的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 五、选择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 渗出量多少 伤口的解剖部位 坏死组织的多少 伤口有无感染 有无死腔或者窦道 六、新型敷料 1、水凝胶敷料(清创胶) 成份: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提供湿性、微酸的愈合环境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 –填充窦道及腔隙类伤口 –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 缺点: –涂抹过多容易造成伤口浸渍;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清创胶使用注意事项 1.少量涂抹在坏死组织上,不要涂在正常的皮肤上. 2.对于厚而硬的黑痂皮可预先用刀片在痂皮上划线,可加快清创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 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感染。 (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营养低下: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如蛋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更大,如维生素C缺乏虽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使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脯氨酸的羟化障碍),且影响其转化为纤维细胞,使其瘢痕形成少,抗拉力强度弱;维生素A1 、B2和B6的缺乏则导致纤维化不良;全身和局部锌含量降低也致愈合迟缓。 ◎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 (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 ◎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 ◎局部血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保证所需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控制局部感染。反之,则影响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延滞愈合,特别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口,药物作用及营养输送很难到过伤口。 ◎神经支配受损:植物神经受损时可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组织细胞再生。麻风性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即系因神经受累所致。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1、患者的年龄是导致伤口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自身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减弱,患者血液供应较差,从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周期也明显延长,细胞活性广泛降低,致使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不愈合的发生。 2、手术过程中或是手术后对伤口处理不当,导致伤口异物残留。由此导致伤口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伤口炎症或是伤口感染没有及时处理,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容易炎症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伤口长期不愈合的症状。 4、伤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脂肪液化,伤口部位由于长期的脂肪液化影响伤口血液循环,进而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 5、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如果患者自身伴随有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6、营养状况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原因。不良的饮食,可能影响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 7、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患者长期生活中在压抑、紧张的状态下,也就有可能导致伤口不愈合的症状发生。 伤口不易愈合怎么办 1、一旦患者伤口出现不易愈合的症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进

行详细的检查,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伤口不愈合。 2、如果患者由于年龄或是脂肪液化等原因导致的伤口不愈合,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注意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避免伤口感染,同时搭配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良药进行治疗。 3、如果是由于伤口感染导致伤口不易愈合,需要做好伤口清理工作,如果有坏死组织还应该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伤口严重的还需要配合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要想使伤口愈合的快一些,首先发生了伤口应该积极、正确的进行处理。保护好伤口,避免伤口感染异物,同时及时清洗伤口,做好伤口的包扎和缝合。 5、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伤口周围的皮肤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定期换药并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6、适度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伤口不影响活动时,适度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功能退化,防止发生感染。 7、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水果。 吃什么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1、发生了伤口应该多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 2、发生了伤口应该多吃一些含有葡萄糖丰富的食物,它们能够提供患者足够的能量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含有葡萄糖丰富的食物蜂蜜、龙眼肉青木瓜、猕猴桃等。 3、发生了伤口应该多食用一些含锌量丰富的食物,锌对于我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指伤口愈合的3个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的停滞或延迟而导致伤口 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伤口范围扩大,伤口床有明显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另一种情况是I型胶原肉芽过道增殖而致瘢痕过度增生、挛缩。 一、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既往认为,伤口愈合的快慢与好坏取决于病人的体质(如贫血、体质虚弱者,其伤口愈合将会延迟)、病因及特定的伤口环境。现代研究发现,除上述因素外,营养因素、心理因素及伤口护理的操作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炎症反应期延迟,伤口易感染;营养素缺乏,组织增生受抑制,伤口增殖期停滞,因而营养因素影响者伤口愈合的全过程。心理状态因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免疫力而影响伤口愈合,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伤口愈合,而消极、悲观、抑郁等负面心理则会延迟伤口愈合。任何增加病人不适感的伤口护理操作或不利于营造伤口愈合理想环境的操作都会延迟伤口愈合。 二、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因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伤口愈合不良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清创过程停滞、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或延迟、无上皮再生伴典型的术后并发症(血清肿、血肿、伤口裂开和瘢痕过度形成)以及伤口感染等,上述表现均可引起更炎症的伤口愈合不良。 三、伤口愈合不良的类型与处理 (一)血清肿 1.基本概念:血清肿是指血清渗液集中渗入伤口空隙中,引起局部肿胀。 2.产生原因:可能于伤口边缘的刺激有关,如异物、凝固的坏死物、大团的结扎线、伤口张力过大(缝合过紧、创缘错位)等。 3.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因血清肿系高蛋白渗出液,富含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淤滞在伤口空隙中可能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细菌易于生长而致感染。 (二)伤口血肿 1.基本概念:伤口血肿是指血液渗入伤口裂隙中,外观见伤口周围肿胀,有片状红色淤血,若继发性出血明显,病人还可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2.产生原因:伤口血肿产生的原因有:① 伤口血管止血不充分或结扎血管的缝线脱落;② 术后血压升高和塌陷的血管再灌注;③ 活动过度引起出血; ④ 抗凝治疗引起凝血障碍,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华法令抗凝治疗; ⑤ 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第VIII因子缺乏)等。 3.可能的并发症:血肿可引起局部张力过大,伤口缝合断裂、裂开,

伤口久不愈合的一招灵

伤口久不愈合的一招灵 伤口久不愈合的一招灵 1、伤口长期不愈合时,伤口做一般处理后可以用乙烯雌酚注射液放在伤口内,肉芽组织生长很快,适用于各种伤口(对褥疮溃烂面积大者也有很好疗效).治疗肛肠疾病的九华膏有生肌去腐,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也可以用做不易愈合的伤口。2。可以用西米替丁注射液水放到伤口处,效果也满快的。 3、到医院做菌类培养试验,确定哪类药物适合 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1、锌:锌可与维生素c结合,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含锌的食品有玉米、黄豆、萝卜、蘑菇、坚果、动物肝脏、木耳、海带、海鲜、蛋、肉类、全谷类、坚果类。2、维生素e:维生素e可维持动物生殖机能、促进伤口愈合;维生素e及维生素c合并使用,二者会相辅相成、增强作用。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谷类、绿叶蔬菜、蛋黄、坚果类、肉及乳制品。3、葡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4、蛋白质: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5、维生素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

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6、维生素c: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主要是青菜、菠菜、橙子、红枣、猕猴桃、柑橘和柚子。锌: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等食物中。脂肪:脂类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葡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蛋白质: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维生素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维生素C: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辣椒是维生素C的宝库。十大促进伤口愈合的食品:乳鸽:鸽子是调理并强壮身体的上等补品,有益于维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心肌收缩和凝血功能。虹鳟鱼:高蛋白、低脂肪,是极佳的促进伤口愈合的食品。海带:海带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以及尼克酸含量丰富,对动脉出血症有很强的止血功能,同时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苦瓜:苦瓜汁含有类似奎宁的蛋白成分,能加强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伤口恢复。黑木耳:黑木耳中富含铁、锌等矿物元素,能促进术后失血过多,加快患者伤口愈合速度。西红柿:吃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 伤口的愈合类型、时间以及修复程度与创面大小、受伤原因、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可以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血管功能不全、新陈代谢疾病、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药物的使用、心理因素、吸烟等;局部因素包括伤口感染、异物、结痂、坏死组织、局部太干燥或过于肿胀、局部牵拉/压迫/摩擦、局部伤口组织缺氧、无效的纤维蛋白分解。这两种因素相辅相成,决定伤口的愈合速度。 (一)全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组织细胞自身的再生能力会逐步减弱。高龄人群较青 壮年的炎症反应减慢、新血管与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真皮的附着力减低、皮脂腺功能降低致皮肤干燥、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这些均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的减慢。2.营养状况蛋白质的缺乏或消耗增加使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受 影响,伤口缺乏愈合必须的基质,影响伤口愈合;伤口愈合过程必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铁、锌。其中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伤口炎症期正常的炎症反应不充分;锌参与伤口愈合的各时期,其缺乏则会影响愈合的每一步。 3.血管功能不全包括动脉功能不全和静脉功能不全两种形式。动脉功能不全时,局部组 织没有足够血流供应导致缺血缺氧、伤口愈合延迟、不愈合;静脉功能不全时,下肢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水肿,纤维蛋白原渗出至局部组织,阻挡组织中氧气运输、营养交换、废物排出。 4. 组织氧气灌流不足组织的氧分压须≥32mmHg,才能维持细胞的再生、胶原蛋白的合成及白细胞的活性。 5. 药物使用过量的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期,导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无法进入伤口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活动受阻;化疗药物则导致炎性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相关生长因子不足;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导致愈合不良;类固醇药物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蛋白水解酶及其他促炎因子释放,使血液中锌含量减少,影响伤口愈合。 6. 免疫力低下白细胞数减少,无法引导正常的炎性反应,影响伤口愈合的正常进程。 7. 神经系统障碍感觉系统受损患者无法保护伤口导致再损伤;活动受损导致血流缓慢;大小便失禁导致伤口污染,影响愈合。 8.心理因素焦虑、忧郁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 9.凝血功能障碍伤口出血时间延长,导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伤口愈合。 10. 新陈代谢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受损,同时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缺失,而血糖过高可导致初期炎症反应受损,感染机会增加。肾功能衰竭致全身血液废物排出、血压调节、水和电解质失衡、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11.吸烟吸烟者血液循环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对氧的运输能力。尼古丁会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伤口愈合。 12.其它因素:肥胖患者脂肪丰厚,手术后切口处易发生脂肪液化,影响伤口愈合。放射线的照射:放射线会损伤小血管,造成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并直接损伤各类细胞,致使愈合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之欧阳家百创编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 欧阳家百(2021.03.07) 伤口的愈合类型、时间以及修复程度与创面大小、受伤原因、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可以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血管功能不全、新陈代谢疾病、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药物的使用、心理因素、吸烟等;局部因素包括伤口感染、异物、结痂、坏死组织、局部太干燥或过于肿胀、局部牵拉/压迫/摩擦、局部伤口组织缺氧、无效的纤维蛋白分解。这两种因素相辅相成,决定伤口的愈合速度。 (一)全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组织细胞自身的再生能力会逐 步减弱。高龄人群较青壮年的炎症反应减慢、新血管与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真皮的附着力减低、皮脂腺功能降低致皮肤干燥、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这些均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的减慢。 2.营养状况蛋白质的缺乏或消耗增加使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 态,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受影响,伤口缺乏愈合必须的基质,影响伤口愈合;伤口愈合过程必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 A、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铁、锌。其中维 生素A缺乏可导致伤口炎症期正常的炎症反应不充分;锌参与伤口愈合的各时期,其缺乏则会影响愈合的每一步。

3.血管功能不全包括动脉功能不全和静脉功能不全两种形式。动 脉功能不全时,局部组织没有足够血流供应导致缺血缺氧、伤口愈合延迟、不愈合;静脉功能不全时,下肢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水肿,纤维蛋白原渗出至局部组织,阻挡组织中氧气运输、营养交换、废物排出。 4. 组织氧气灌流不足组织的氧分压须≥32mmHg,才能维持细胞的再生、胶原蛋白的合成及白细胞的活性。 5. 药物使用过量的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期,导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无法进入伤口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活动受阻;化疗药物则导致炎性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相关生长因子不足;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导致愈合不良;类固醇药物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蛋白水解酶及其他促炎因子释放,使血液中锌含量减少,影响伤口愈合。 6. 免疫力低下白细胞数减少,无法引导正常的炎性反应,影响伤口愈合的正常进程。 7. 神经系统障碍感觉系统受损患者无法保护伤口导致再损伤;活动受损导致血流缓慢;大小便失禁导致伤口污染,影响愈合。8.心理因素焦虑、忧郁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9.凝血功能障碍伤口出血时间延长,导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伤口愈合。 10. 新陈代谢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受损,同时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缺失,而血糖过高可导致初期炎症反应

手术伤口愈合过程

手术伤口愈合过程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是做手术的话都会留下伤口,需要慢慢的愈合,而伤口的愈合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伤口才可能会彻底的愈合好,如果是在每一个阶段没有照顾好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伤口发炎,是的伤口没有办法愈合而给患者增加无谓的痛苦。具体手术伤口愈合过程如下: ★急性炎症期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细胞增生期

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对于手术伤口愈合过程在经过了上述的过程之后就是疤痕的形成了,疤痕形成之后整个伤口基本上就算是愈合了,在这些过程当中最需要患者注意的就是急性炎症期,这个阶段如果是照顾不好的话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希望各位患者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按时换药,及时的清洗伤口,这样才可以保证伤口更快的愈合。

伤口难愈合是什么原因

伤口难愈合是什么原因 伤口难愈合是什么原因 伤口难愈合的原因一、年龄因素:尤其是老年人,伤口愈合速度相对于年轻人较慢较慢,尤其是患病的老人。 伤口难愈合的原因二、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肿瘤、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病,免疫功能低下,贫血、血液疾病,全身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起伤口久治不愈 伤口难愈合的原因三、患者日常的营养状况较差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例如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同时影响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组织修复比较缓慢,伤口不易愈合。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常导致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者缓慢,肉芽组织形成受阻。同时一旦患者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锌、铁等微量元素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 伤口难愈合的原因四、物理化学因素:如药物,特别是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类、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可影响伤口愈合速度;放射线、化学治疗也会影响到伤口愈合。 伤口难愈合的原因五、伤口局部因素:如伤口创面皮肤缺损过大;伤口感染;肉芽水肿;伤口内有异物;清创不彻底;伤口内的血肿、引流不畅;缝合口皮肤对合不良等因素,伤口部位脂肪液化均是导致伤口难愈合的原因。 伤口难愈合怎么办

如果是由于饮食营养方面的因素,需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多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食用发物。 如果是由于伤口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需要做好伤口清理工作,如果感染严重,出现了组织坏死,还需要进行伤口清创工作,清理后涂上碘伏进行消炎工作。 如果患者伤口由于脂肪液化或是年龄、疾病等因素导致的长期不能愈合,这时候一般需要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月华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 注意事项 总之,伤口难愈合一定有其原因,我们需要根据原因采用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促进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伤口愈合是指组织对创伤的反应和修复过程。现代研究表明,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但有序进行的生物学过程,了解其过程和机理有助于护士决定如何处理伤口和选择最佳的伤口护理方法。从理论上说,伤口愈合可分为3个阶段:炎症期或称渗出期;纤维组织增生期(简称增生期);瘢痕形成修复期(简称修复期)。临床实践中又分别简称未清创期、肉芽期和上皮形成期。 一、炎症期/渗出期(清创期) 此期从手术瞬间开始,在生理条件下持续3~6天。早在1975年Benson就提出了“炎症开始于受伤后持续到6天”的观点。经大量研究证实,此阶段的生理过程为: 血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渗透伤口---纤维蛋白凝块稳定伤口---中性粒细胞清洁伤口----巨噬细胞引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组织细胞碎片,消化、中和、吞噬损伤因子,以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由于炎性反应、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此期内可见大量的血浆渗出液由伤口渗出,渗出液富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浆蛋白,故渗出期内病人可出现反应性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进行性下降。 (一)止血过程 止血是伤口修复的首要步骤,其过程为:受损的组织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局部血管收缩,同时血小板凝集,激活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网,产生血凝块,封闭破损的血管并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的细菌污染和体液丢失。 (二)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复杂的机体防御反应,其目的是去除有害物质或使其失活,清除坏死组织并为随后的增生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炎症反应存在于任何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有4个典型的症状:红、肿、热、痛。 1.炎性发红、发热:损伤初始,收缩的小动脉在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扩张,伤口血液灌注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加强,使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临床表现为局部发红和发热。 2.炎性渗出:血管扩张的同时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液增多。第一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0min;第二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2h后,3~5 天达到渗出高峰,临床表现为肿胀;5天后开始回吸收。 3.疼痛:神经末梢暴露和肿胀,大量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的刺激性引起伤口局部的疼痛,但缺血坏死所形成的伤口如压疮也可以无疼痛感。 (三)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1.吞噬过程:皮肤组织损伤发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碎片、异物和微生物。其吞噬过程为:识别异物后,吞噬细胞向异物移动,然后粘附,伸出伪足将异物包裹、吞并,吞噬体与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将异物消化。 2.伤口的首次清洁:炎症初期阶段,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在伤口中,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并释放蛋白水解酶,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受损和失活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粘附分子,此过程称为伤口的首次清洁。白细胞的移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伤口愈合不良指伤口愈合的3个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的停滞或延迟而导致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伤口范围扩大,伤口床有明显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另一种情况是I型胶原肉芽过道增殖而致瘢痕过度增生、挛缩。 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有: 1、年龄:年龄越大,伤口愈合越迟; 2、肥胖:愈合慢且增加感染危险; 3、营养不良:主要是低蛋白血症。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同时影响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组织修复比较缓慢,伤口不易愈合。维生素缺乏主要是B族和C族、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等与伤口愈合有关。 4、感染:伤口感染时,渗出物增多,增加了伤口局部张力,容易使伤口裂开。或者导致伤口感染扩散加重损伤。 5、异物残留:血肿或失活组织过多,一方面损伤的组织裂隙被此类物质充填,隔断新生细胞和基质连接;另一方面容易并发感染,成为组织修复的不利因素。 6、手术操作:手术中过度牵拉皮缘或使用器械夹持皮缘、皮瓣分离失当,伤口包扎过紧,使皮缘缺血缺氧,均对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严格遵守手术原则,如无菌技术、轻柔操作、合理使用电凝止血及正确的清创和缝合等,均有利于伤口愈合。 7、换药方法:根据情况拟订合理换药时间间隔及创造适宜的外界物

理环境,理疗的应用等都直接应影响着伤口愈合的好坏与快慢。8、吸烟:吸烟者血液循环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对氧的运输能力。尼古丁会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伤口愈合。 9、心理因素:心理压力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功能,使伤口愈合延长。 10、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抑制,透明质酸较正常减少,胶原酶含量却增加,引起胶原减少,影响愈合组织张力强度和胶原的聚集,故组织修复较慢。此外,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的病理改变,使血流灌注低、组织缺氧,易致伤口感染。其他疾病如尿毒症、肝病、白血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或艾滋病等均影响伤口愈合。其它如动脉硬化、肾衰竭、免疫缺陷。

探讨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方法

探讨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处理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后出现难愈合性伤口的患者,共7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项数据,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说明,对术后难愈性合伤口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率,还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研究价值较高。 关键词: 伤口愈合率 并发症 针对性护理 难愈合性伤口 术后难愈合性伤口,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是无法自行进行愈合,需要有外界因素干扰才能愈合的伤口,这类伤口由于愈合较难,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1]。这也侧面证明,患者术后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后出现难愈合性伤口的患者,共7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5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年龄为67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6岁,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9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均获得各位患者以及其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1.2 实验方法 对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定期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换药以及检查,并与医师进行沟通;2)定时对患者进行输液等用药治疗。 对研究组3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1)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了解,后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2)针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等习惯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且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3)若患者的伤口出现感染等情况,应及时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别,对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伤口处以及伤口附近的皮肤进行彻底清理以及消毒;若患者的伤口处出现分泌物,则使用水凝膏进行处理,后进行伤口包扎[2];4)患者的伤口逐渐出现愈合后,要引导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初期可进行创伤伸展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引导患者下床进行站立、行走等运动。 1.3 观察指标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完整版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伤口愈合是指组织对创伤的反应和修复过程。现代研究表明,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但有序进行的生物学过程,了解其过程和机理有助于护士决定如何处理伤口和选择最佳的伤口护理方法。从理论上说,伤口愈合可分为3个阶段:炎症期或称渗出期;纤维组织增生期(简称增生期);瘢痕形成修复期(简称修复期)。临床实践中又分别简称未清创期、肉芽期和上皮形成期。 一、炎症期/渗出期(清创期) 此期从手术瞬间开始,在生理条件下持续3~6天。早在1975年Benson就提出了“炎症开始于受伤后持续到6天”的观点。经大量研究证实,此阶段的生理过程为: 血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渗透伤口---纤维蛋白凝块稳定伤口---中性粒细胞清洁伤口----巨噬细胞引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组织细胞碎片,消化、中和、吞噬损伤因子,以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由于炎性反应、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此期内可见大量的血浆渗出液由伤口渗出,渗出液富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浆蛋白,故渗出期内病人可出现反应性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进行性下降。 (一)止血过程 止血是伤口修复的首要步骤,其过程为:受损的组织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局部血管收缩,同时血小板凝集,激活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网,产生血凝块,封闭破损的血管并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的细菌污染和体液丢失。 (二)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复杂的机体防御反应,其目的是去除有害物质或使其失活,清除坏死组织并为随后的增生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炎症反应存在于任何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有4个典型的症状:红、肿、热、痛。 1.炎性发红、发热:损伤初始,收缩的小动脉在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扩张,伤口血液灌注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加强,使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临床表现为局部发红和发热。 2.炎性渗出:血管扩张的同时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液增多。第一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0min;第二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2h后,3~5天达到渗出高峰,临床表现为肿胀;5天后开始回吸收。 3.疼痛:神经末梢暴露和肿胀,大量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的刺激性引起伤口局部的疼痛,但缺血坏死所形成的伤口如压疮也可以无疼痛感。 (三)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1.吞噬过程:皮肤组织损伤发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碎片、异物和微生物。其吞噬过程为:识别异物后,吞噬细胞向异物移动,然后粘附,伸出伪足将异物包裹、吞并,吞噬体与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将异物消化。 2.伤口的首次清洁:炎症初期阶段,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在伤口中,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并释放蛋白水解酶,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受损和失活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粘附分子,此过程称为伤口的首次清洁。白细胞的移行约持续3天,直到伤口“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