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三)

通信原理实验(三)
通信原理实验(三)

实验报告(三)眼图

实验目的

掌握生成基带调制信号的方法

掌握生成眼图的方法

掌握分析眼图的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在实际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像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

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特性。

通常眼图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图形来描述。由此图可以看出:

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码间串扰影响和抽样再生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该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间。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

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实验内容

分别产生符合下列要求的眼图,输入调制方式为2PAM 和4PAM ,符号率为1Hz ,等效信道滤波器为升余弦滚降成形滤波器(缺省滚降系数为0.5):

具体思路

整个产生眼图的过程为:发射端产生信号序列—>信道码间串扰作用—>接收端噪声作用—>接收端升余弦滤波器接收。

主要使用的MATLAB 库函数及调用格式为:

H=rcosine(Fd, Fs, 'fir', alpha); %升余弦滤波器设计 iS=randint(N,1, [1,length(sym)]); %产生随机序列 X=filter(H, 1, S1); %升余弦滤波器作用 eyediagram(Y, Fs*2); %产生眼图

最佳抽样时刻

门限电平

y = awgn(x,snr) %加性高斯白噪声作用

约定2PAM的符号集为[-1 1] 4PAM的符号集为[-2 -1 1 2]

实验结果

2PAM调制无码间串扰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 如下图:

2PAM调制无码间串扰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2PAM调制无码间串扰SNR=20dB加性高斯白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2PAM调制受信道参数为[0.9806; -0.1961]的码间串扰影响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4PAM调制无码间串扰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 如下图:

4PAM调制无码间串扰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4PAM调制无码间串扰加入snr=20dB加性高性白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4PAM调制受信道参数为[0.9806; -0.1961]的码间串扰影响无噪声作用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1 如下图:

结果分析

2PAM是双极性的波形,包络成一只眼睛。

4PAM有四种波形,也具有极性,形成三只眼睛。

滚降因子β越小,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越接近矩形窗,滤波特性越好。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特性

在理想传输条件下,β= 0.5时的2PAM眼图的过零点畸变比β=1时的要明显。

在理想传输条件下,可以清晰地看到,2PAM眼图有一只眼睛,4PAM眼图有3只眼睛。

对于β=1,加入SNR=20dB的高斯白噪声后,2PAM和4PAM的眼图发生剧烈抖动,眼睛急剧缩小,噪声容限减小,过零点畸变增大,抽样时刻最大信号畸变增大。其中4PAM只剩下中央一只眼睛可以清晰辨认。

仅加入码间串扰的情况下,噪声容限减小,2PAM和4PAM眼图的眼睛变小并发生剧烈形变,其中4PAM的只有一只眼睛可以清晰辨认。

实验总结

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以非常明显地体现在眼图上,眼睛的张开程度说明了波形的失真程度。

升余弦滚降曲线的滚降系数越小,通带边缘就越陡峭,传输函数越接近矩形窗,滤波特性越好,频带利用率越高。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方真 实验二模拟信号幅度调制仿真实验班级:10通信工程三班_________ 学号:2010550920 ________________ 姓名:彭龙龙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王仕果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TLA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坎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3.1信号及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1时域取样及频域取样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R, +R)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 -R, + R)这样一个时间段。 为此将把s(t)按区间T, T截短为 2 2 S T(t),再对S T(t)按时间间隔△ t均匀取样,得到取样 点数为: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 T Nt t s(t)。显然△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 率, (3-1) △ t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时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那么必须有f H W 丄才能保证不发 t 2 t 生频域混叠失真。设 1 B s 2 t 则称B s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 (3-2) t,那么不能用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学时:51 学分:3 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 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 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 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 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 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 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 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 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 六、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 《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具体有三种。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第一种是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理论和常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二种是采用课程设计(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三种是采用课程论文(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教材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吴德明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9月 2.参考书 (1)《光纤通信原理与仿真》,郭建强、高晓蓉、王泽勇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5月 (2)《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朱勇、王江平、卢麟,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8月

通信原理实验 思考题

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 第三章数字调制技术 实验一FSK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后思考题: 1.FSK正交调制方式与传统的FSK调制方式有什么区别?有哪些特点? 答:传统的FSK调制方式采用一个模拟开关在两个独立振荡器中间切换,这样产生的波形在码元切换点的相位是不连续的。而且在不同的频率下还需采用不同的滤波器,在应用上非常不方便。采用正交调制的优点在于在不同的频率下可以自适应的将一个边带抑制掉,不需要设计专门的滤波器,而且产生的波形相位也是连续的,从而具有良好的频谱特性。 2.TPi03 和TPi04 两信号具有何关系? 答:正交关系 实验中分析: P28 2. 产生两个正交信号去调制的目的。 答:在FSK 正交调制方式中,必须采用FSK 的同相支路与正交支路信号;不然如果只采一路同相FSK 信号进行调制,会产生两个FSK 频谱信号,这需在后面采用较复杂的中频窄带滤波器。用两个正交信号去调制,可以提高频带利用率,减少干扰。 4.(1)非连续相位 FSK 调制在码元切换点的相位是如何的。 答:不连续的,当包含 N(N 为整数)个载波周期时,初始相位相同的相邻码元的波形(为整数)个载波周期时,和瞬时相位是连续的,当不是整数时,波形和瞬时相位 也是可能不连续的。 P29 1.(2)解调端的基带信号与发送端基带波形(TPi03)不同的原因? 答:这是由于解调端与发送端的本振源存在频差,实验时可根据以下方法调整:将调模块中的跳线KL01置于右端,然后调节电位器WL01,可以看到解调端基带信号与发送端趋于一致。 2.(2)思考接收端为何与发送端李沙育波形不同的原因? 答:李沙育图形的形状与两个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都有关。 3. 为什么在全0或全1码下观察不到位定时的抖动? 答:因为在全0或全1码下接收数据没有跳变沿,译码器无论从任何时刻开始译码均能正确译码,因此译码器无须进行调整,当然就看不到位定时的抖动了。 实验二BPSK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后思考题: 1.写出眼图正确观察的方法。 答: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 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完整版)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A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A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1.5V 直流+ 1KHZ 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 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AM 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F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F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2KHZ 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 V/F (电压 /频率转换,即 VCO 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FM 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模拟(音频)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光纤端面的处理和夹持; 2、了解模拟信号的光纤调制方法; 3、学会已调信号的解调技术; 4、观看已调波和调制波的波形; 5、光纤折射率的时刻法求解。 实验装置和仪器: GX1000光纤实验仪;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功率计;光纤刀;光学实验导轨;光纤调整架;光纤;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或收音机)。 实验原理: 激光器的输出特性(I—P)特性 激光器的光输出特性(P—J特性)是表示注入电流与激光器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当注入电流增加时.由于自发辐射量增加,输出功率也会增加,但增加得较慢。当光辐射量超过PN结中的吸取损耗,增益超过损耗时,激光器就开始振荡,因此光输出功率随注入电流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图1

光的调制 将调制信号加在激光器上,操纵激光器的电流,则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如图2所示。 光通信系统 图3是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电信号加在激光器的偏置电路上,操纵激光器的注如 电流,从而使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随外加信号变化,达到对输出光进行调制.经调制的光由光纤(光纤通信)或空间(空间光通信)传输到光电探测器,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续电路检波解调复原所加的电信号。 图2 图3 图4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光纤端面的处理 1、用光纤剥皮钳剥去光纤两端的涂覆层,长度约10mm。如图5 在5mm出用光纤刀刻划一下。用力不要太大,以不使光纤断裂为限。 在刻划处轻轻弯曲纤芯,使之断裂。处理过的光纤端面不应再被触摸,以免损坏和污染。 将光纤的一端小心放入光纤夹中,伸出长约10mm,用簧片压住,放入三维光纤架中,用锁紧螺钉锁住。 将光纤的另一端放入光纤座上的刻槽中,伸出约10mm ,用磁吸压住。 光纤的耦合 将实验仪置于直流挡。 调整激光的工作电流,使激光不太明亮,用一张白纸在激光器前后移动,确定激光焦点的位置。 通过移动三维光纤调整架和调整Z轴旋钮,使光纤端面尽量靠近焦点。 将激光器工作电流调到最大,通过认真调整三维光纤调整架上的X轴、Y轴、Z轴旋钮和激光器调整架上的水平、垂直旋钮,使激光照亮光纤端面并耦合进光纤。观测光纤输出光强的变化,反复调整各旋钮,直到光纤输出功率达最大为止。记下最大功率值Pf。测量5次,取平均值。

通信原理实验一、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验一 实 验 报 告 实验日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 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 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 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 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 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 TLAB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 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 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 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 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次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四、实验步骤 (1)分析程序program1_1 每条指令的作用,运行该程序,将结果保存,贴在下面的空白 处。然后修改程序,将dt 改为0.2,并执行修改后的程序,保存图形,看看所得图形的效果 怎样。 dt=0.01 时的信号波形 Sinusoidal signal x(t) -2-1.5-1-0.500.51 1.52 Time t (sec) dt=0.2 时的信号波形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AMI/HDB3)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 、HDB 3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AMI )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 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 )、三阶高密度 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 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AMI/HDB 3编译码模块(EL-TS-M6)。 BS S5S4S3S2S1 BS-OUT NRZ-OUT CLK 并 行 码 产 生 器 八选一 八选一八选一分 频 器 三选一 NRZ 抽 样 晶振 FS 倒相器 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 010×0111××××××××× ×××××××数据2 数据1 帧同步码 无定义位 图1-2 帧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信源模块和HDB3/AMI 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 插上模块(EL-TS-M6),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FS 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 (1)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 和BS-OUT ,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 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 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 调用格式:x=square(t,duty) 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 ±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 td=1/100000; t=0:td:1; 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 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 subplot(312); plot(t,x2); 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 subplot(313); plot(t,x3); 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

图1-1 周期性方波 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 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 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如图1-2所示。 t=-4:0.0001:4; T=4; % 设置信号宽度 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 subplot(121); plot(t,x1); 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 信号函数调用

通信原理实验三 张倩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张倩雨 学号:2011329680211 实验三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Simulink 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信号的压缩扩张; 3、熟悉信号的量化; 4、熟悉PCM 编码与解码。 二、实验仪器 带有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微机。 三、实验原理 1、信号的压缩和扩张 非均匀量化等价为对输入信号进行动态范围压缩后再进行均匀量化。中国和欧洲的PCM 数字电话系统采用A 律压扩方式,美国和日本则采用μ律方式。设归一化的话音输入信号为x ∈[-1,1],则A 律压缩器的输出信号y 是: ???????+++=|)|ln 1(ln 1)sgn(ln 1y x A A x A Ax 1 ||11||≤<≤x A A x 其中,sgn(x) 为符号函数。A 律PCM 数字电话系统国际标准中,参数A=87.6。 Simulink 通信库中提供了“A-Law Compressor ”、“A-Law Expander ”以及“Mu-Law Compressor ”和“Mu-Law Expander ”来实现A 律和?律压缩扩张计算。 压缩系数为87.6的A 律压缩扩张曲线可以用折线来近似。16段折线点坐标是 ?????? -=1214181161321641128101281-641-321-161-81-41-21-1,,,,,,,,,,,,,,,,x ?? ???? -=187868584838281081-82-83-84-85-86-87-1y ,,,,,,,,,,,,,,,, 其中靠近原点的4段折线的斜率相等,可视为一段,因此总折线数为13段,故称13段折线 近似。用Simulink 中的“Look-Up Table ” 查表模块可以实现对13段折线近似的压缩扩张计算的建模,其中,压缩模块的输入值向量设置为 [-1,-1/2,-1/4,-1/8,-1/16,-1/32,-1/64,-1/128,0,1/128,1/64,1/32,1/16,1/8,1/4,1/2,1] 输出值向量设置为 [-1:1/8:1] 扩张模块的设置与压缩模块相反。 2、PCM 编码与解码 PCM 是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是现代数字电话系统的标准语音编码方式。A 律PCM 数字电话系统中规定:传输话音信号频段为300Hz 到3400Hz ,采样率为8000次/秒,对样值进行13折线压缩后编码为8bit 二进制数字序列。因此,PCM 编码输出的数码速率为64Kbps 。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 3、通过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WDM)实现双波长单纤单向音频视频通信传输;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 到了20世纪中页,出身上海的英藉华人高锟(K.C.Kao)博士,通过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所作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光波通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认为,既然电可以沿着金属导线传输,光也应该可以沿着导光的玻璃纤维传输。并大胆地预言,只要能设法降低玻璃纤维的杂质,就有可能使光纤的损耗从每公里1000分贝降低到20分贝/公里,从而有可能用于通信。从此揭开了光纤通信的帷幕。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 三、光纤通信优点: 1.光波频率很高,光纤传输的频带很宽,故传输容量很大,理论上可通上亿门话路或上万套电视,可进行图像、数据、传真、控制等多种业务;目前的通信材料主要电缆、波导管、微波和光缆,电缆、波导管、微波和光缆通信容量的对比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光缆的通信容量远远大于其它的通信材料。 表2电缆、波导管、微波和光缆通信容量的对比

2.不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损耗小,中继距离远。光纤是由非金属的石英介质材料构成的,它是绝缘体,不怕雷电和高压,不受电磁干扰,甚至包括太阳风暴也影响不到光纤通信,2000年6月8日的太阳风暴,差点使俄罗斯的一颗导航卫星失去方向。太阳风暴还会造成人造卫星的短路,许多靠卫星传播的通信业务可能因此停顿。1998 年5月,美国银河4号卫星因受太阳风暴影响而失灵,造成北美地区80%的寻呼机无法使用,金融服务陷入脱机状态,信用卡交易也中断了,有试验表明,在核爆炸发生时,地球上所有的电通信将中断,而唯有光通信几乎不受影响;光纤中传输的是频率很高的光波,而各种干扰的频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它不能干扰频率比它高的多的光波。打个比方说,光纤中的光波好比是在万丈高空飞行的飞机,任凭地上行驶的火车、汽车如何得多,也不会影响到它的飞行。 3.光纤材料来源丰富,可节约大量有色金属(如铜、铝),且直径小、重量轻。相同话路的光缆要比电缆轻90%~95%(光缆重量仅为电缆重量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而直径不到电缆的五分之一。通21000话路的900对双绞线,其直径为3英寸,重量为8 吨/公里;通讯量为其十倍的光缆,直径仅0.5英寸,重量仅450磅/公里。 4.耐高温、高压、抗腐蚀,工作可靠等等优点就不一一罗列了。 四、光纤通信的原理: 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信原理-习题及答案概要

一、填空 1、单音调制时,幅度A不变,改变调制频率Ωm,在PM中,其最大相移△θm 与Ωm_______关系,其最大频偏△?m与Ωm__________;而在FM,△θm与Ωm________,△?m与Ωm_________。 1、在载波同步中,外同步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内同步法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一种差错控制编码的可用码组为:0000、1111。用于检错,其检错能力 为可检;用于纠正位错码;若纠一位错,可同时检查错。 3、位同步信号用于。 1.单边带信号产生的方式有和。 2.设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 ,则单边带信号的带宽为,双边带信号的带宽为,残留边带信号的带宽为。 3.抽样的方式有以下2种:抽样、抽样,其中没有频率失真的方式为抽样。 4.线性PCM编码的过程为,,。 5.举出1个频分复用的实例。 6.当误比特率相同时,按所需E b /n o 值对2PSK、2FSK、2ASK信号进行排序 为。 7、为了克服码间串扰,在___________之前附加一个可调的滤波器;利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将失真的波形直接加以校正,此滤波器称为时域均衡器。 1、某数字传输系统传送8进制信号,码元速率为3000B,则该系统的信息速 率为。 2、在数字通信中,可以通过观察眼图来定性地了解噪和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 3、在增量调制系统中,当模拟信号斜率陡变时,阶梯电压波形有可能跟不 上信号的变化,形成很大失真的阶梯电压波形,这样的失真称 为。 4、为了防止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在相干解调时出现“倒π”现象,可以对 基带数字信号先进行,然后作BPSK调制。 1、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和,在模拟通信系统中前者用有效传输带宽衡量,后者用接收端输出的衡量。 2、对于一个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可以用实验手段通过在示波器上观察该系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信号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及信源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应液晶屏显示,观测DDS信源输出波形。 2、观测各路数字信源输出。 3、观测正弦点频信源输出。 4、模拟语音信源耳机接听话筒语音信号。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 信号源模块大致分为DDS信源、数字信源、正弦点频信源和模拟语音信源几部分。 1、DDS信源 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信源输出波形种类、频率、幅度及方波B占空比均可通过“DDS信源按键”调节(具体的操作方法见“实验步骤”),并对应液晶屏显示波形信息。 正弦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三角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锯齿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方波A输出频率范围为1Hz~5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占空比50%不变。 方波B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占空比以5%步进可调。 输出波形如下图1-1所示。

正弦波:1Hz-200KHz 三角波:1Hz-20KHz 锯齿波:1Hz-20KHz 方波A:1Hz-50KHz(占空比50%) 方波B:1Hz-20KHz(占空比0%-100%可调) 图1-1 DDS信源信号波形 2、数字信源 (1)数字时钟信号 24.576M:钟振输出时钟信号,频率为24.576MHz。 2048K:类似方波的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2048 KHz。64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64 KHz。 32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32KHz。 8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8KHz。 输出时钟如下图1-2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二

实验二 数字调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 、2FSK 、2DPSK 信号的方法。 3、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 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 、2FSK 、2DPSK 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 、2FSK 、2PSK 、2DPSK 信号波形。 3、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ASK 、2FSK 、2DPSK 信号的频谱。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及数字调制单元。 1、熟悉数字调制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 2、用数字信源单元的FS 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CH1 接信源单元的(NRZ-OUT)AK ,CH2 接数字调制单元的BK ,信源单元的K1、K2、K3 置于任意状态(非全0),观察AK 、BK 波形,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变换规律以及从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 图 2-1 AK 和BK 信号 结论:从图中结果,总结AK 信号和BK 信号的关系为:-1b =n n n a b ⊕,反过来,-1=b n n n a b ⊕。由于异或1相当于取反,异或0相当于保持。所以当-1=0n b 时,b =n n a ,而当-1=1n b 时,b =n n a 。最终的BK 波形由b n 的首个参考相位决定。

3、示波器CH1 接2DPSK,CH2 分别接AK 及BK,观察并总结2DPSK 信号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PSK 信号相位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 图 2-2 AK和2DPSK信号 结论:2DPSK信号在AK码元为“1”时反相。 图 2-3 BK和2DPSK信号 结论:2DPSK信号在BK信号的前后码元不一致时反相。 4、示波器CH1 接AK、CH2 依次接2FSK 和2ASK;观察这两个信号与AK 的关系。 图 2-4 AK信号和2FSK信号 结论: 2FSK信号中,在AK信号码元为“1”是,对应已调波有载波振幅,码元为“0”时,无已调载波波振幅。

通信原理 实验三AMI

实验三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 AMI/HDB3 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 HDB3 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 HDB3 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与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实验器材 1.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2.20MHz双踪示波器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内容 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 位置(右端)、单/双极性码输出选择开关设置KD02设置在2_3 位置(右端)、AMI/HDB3编码开关KD03设置在AMI 位置(右端),使该模块工作在AMI码方式。 (1)、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7位周期m序列。用TPD01同步。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与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波形,如图3、1所示;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与AMI 输出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波形,如图3、2所示; (2)、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 设置在1_2 位置(左端),产生15 位周期m 序列。用TPD01同步。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与AMI 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波形,如图3、3所示;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与AMI 输出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波形,如图3、4所示。

图3、1 7位m序列双极性图3、2 7位m序列单极性 图3、3 15位m序列双极性图3、4 15位m序列单极性 分析:经过对上述波形的分析,输入与输出基本满足了AMI码编码规则,+1与-1交替出现。且7位m序列与15位m序列对应的波形基本一致,只就是15位m 序列波形宽度变窄。 2.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1)、将KD01设置在M位置,KD02设置在2_3位置,KD03设置在HDB3位置; (2)、将KX02设置在2_3位置,观测TPD01与TPD05波形及TPD08波形,用TPD01同步,分别得到7位m序列双/单极性波形图,如图3、5与图3、6所示; (3)、将KX02设置在1_2位置,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可得到15位m序列双/单极性波形图,如图3、7与图3、8所示; (4)、使输入数据端口悬空产生全1码(方法同1),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可得到全1码双/单极性波形图,如图3、9所示; (5)、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方法同1),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可得到全0码双/单极性波形图,如图3、10与图3、11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AM调制和解调的仿真原理:1)AM调制的原理是,发射信号的一侧将信号加到高频振荡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此,高频振荡波是载波信号,也称为载波。调幅是通过调制信号来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直到其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在线性调制系列中,第一幅度调制是全幅度调制或常规幅度调制,称为am。在频域中,调制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中,调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具有线性关系。设正弦载波为:C(T)= ACOS (WCT +φ0),其中a为载波幅度;WC是载波角频率;φ0是载波的初始相位(通常假设φ0 = 0)。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为m(T)。根据调制的定义,幅度调制信号(调制信号)通常可以表示为: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W),则SM(T)= am(T)cos(WCT),则调制信号的频谱SM(T):SM(W)= a [M(W + WC)+ m(w﹥6 ﹣1wc)] /22。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恢复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也称为检测。对于幅度调制信号,解调是从幅度变化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产品类型的同步检波器可用于解调振幅。可以将调制信号与本地恢复载波信号相乘,并且可以通过低通滤波来获得解调信号。下图显示了AM解调的原理:原理图和仿真结果:参数设置:正弦波WAVE1和正弦波WAVE2

模块分别在发送器和接收器处生成载波信号,并且角频率ωC设置为60 rad / s,并且调幅系数为1;调制信号M(T)由正弦波模块产生,为正弦波信号,角频率为5rad / s,幅度为1V。直流分量A0恒定。低通滤波器模块的截止频率设置为6rad / s。承运人:sin60t;调制信号:sin(5T)sin(60t)2 2. B DSB调制和解调模拟调制原理: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如果滤波器是全通网络(= 1),则滤波器中没有DC分量。调制信号,则输出调制信号是没有载波分量(DSB)的双边带调制信号。当源信号的极性改变时,调制信号的相位将突然改变π。SDSB (T)= m(T)coswct调制的目的是将调制信号的频谱移动到所需位置,从而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DSB调制原理的框图如图4-3所示:图1:DSB信号本质上是基带信号和载波的乘法,而卷积在频域中。表达式为:调制后,s DSB(W)= [M(W + WC)+ m (W?6?1 WC)] / 2(1),已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始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模拟基带信号的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的带宽为2W;(2)在调制信号中没有离散的载波频率分量,因为原始的模拟基带信号不包含离散的DC分量。(3)(4)某个信号的频谱或随机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的频谱/功率谱的线性位移。因此,它称为线性调制。解调原理:DSB只能进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 实验二 CVSD编译码系统实验 实验一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所谓抽样。就是对时间连续的信号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 抽取一个瞬时幅度值(样值),即x(t)*s(t)=x(t)s(t)。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信号。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二、功能模块介绍 1.DDS 信号源:位于实验箱的左侧 (1)它可以提供正弦波、三角波等信号,通过连接P03 测试点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的32P010 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调制信号x(t)。抽样脉冲信号则是通过P09 测试点连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 (2)按下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切换不同的信号输出状态,例如D04D03D02D01=0010 对应的是输出正弦波,每种LED 状态对应一种信号输出,具体实验板上可见。 (3)旋转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步进式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顺时针旋转频率每步增加100Hz,逆时针减小100Hz。 (4)调节调幅旋钮W01,可改变P03 输出的各种信号幅度。 2.抽样脉冲形成电路模块 它提供有限高度,不同宽度和频率的抽样脉冲序列,可通过P09 测试点连线送到PAM 脉冲调幅模块32P02,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抽样脉冲s(t)。P09 测试点可用于抽样脉冲的连接和测量。该模块提供的抽样脉冲频率可通过旋转SS01 进行调节,占空比为50%。 3.PAM 脉冲调幅模块 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 实现脉冲幅度调制。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无信号输出。因此,本模块实现的是自然抽样。在32TP01 测试点可以测量到已调信号波形。 调制信号和抽样脉冲都需要外接连线输入。已调信号经过PAM 模拟信道(模拟实际信道的惰性)的传输,从32P03 铆孔输出,可能会产生波形失真。PAM 模拟信道电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2W01(R1)电位器可改变模拟信道的传输特性。

通信原理实验习题解答

实验一 1.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 答: 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s 归零码特点:τ<Ts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不一定相同。因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1”、“-1”相间出现,而HDB3码中的“1”,“-1”不但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0”码有关。举例: 信源代码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AMI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HDB3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2. 设代码为全1,全0及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给出AMI及HDB3码的代码和波形。 答: 信息代码 1 1 1 1 1 1 1 AMI 1 -1 1 -1 1-1 1 HDB3 1 -1 1 -1 1 -1 1 信息代码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MI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HDB3 0 0 0 1-10 0 1-1 0 0 1 -1 信息代码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AMI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HDB30 1 -1 1 0 0 -1 0 0 0-1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3. 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f S(f 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0个数不超过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f S成分,故可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同步信号。

通信原理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5-1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表示式如下: (1)t t c ωcos cos Ω,(2)t t c ωcos )sin 5.01(Ω+。 式中,Ω=6c ω。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1(1)cos cos [cos()cos()] 2[cos cos ]{[()][()][()][()]} 2 1 (2)(10.5sin )cos cos [sin()sin()] 4 [(10.5sin )cos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 t F t t t t t F t t ωωωπ ω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ωπδωωδωω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Q Q 解:)]{[()][()] 4 [()[()]]} c c c c j π 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 5-2 根据图P5-1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图P5-1 m(t) t 解: 从波形中可以看出,DSB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输出波形失真,不能恢复调制信号;而AM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能正确恢复调制信号。 m(t) t 0 S DSB (t) 0 t S AM (t) t 5-3已知调制信号m (t )=cos(2000πt ),载波为cos104 πt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sin(2000)sin(4000) 1111 ()()cos ()sin cos(12000)cos(14000) 22221111 ()()cos ()sin cos(8000)cos(6000) 2222 USB c c LSB c c m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ππωωππωωππ=+=-=+=+=+) ))解:则 f (kHz) S SSB (ω) 上边带 -7 –6 -4 -3 0 3 4 6 7 上边带 下边带 下边带 5-4 将调幅波通过残留边带滤波器产生残留边带信号。若此滤波器的传输函数H( ) 如图P5-2所示(斜线段为直线)。当调制信号为()[100600]m t A sin t sin t ππ=+时,试确定所得残留边带信号的表达式。 14 -14 H ( ) 1 f/kHz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

中央民族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马丽娜学号:0938087 专业班级:09电子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年3月21日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邹慧兰 一、实验项目名称 模拟锁相环模块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模拟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模拟字锁相环的基本参数及设计 三、实验基本原理 模拟锁相环模块在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中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测试。在系统256KHz时钟锁在发端的256KHz的时钟上,来获得系统的同步时钟,如HDB3接受的同步时钟以及后续电路同步时钟。 该模块主要由模拟锁相环UP01(MC4066)、数字分频器UP02(74LS161)、D触发器UP04(74LS74)、环路滤波器和运放UP03(TEL2702)及阻容器件构成的输入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256KHz)组成。在UP01内部有一个振荡器与一个高速鉴相器组成。

该模拟锁相环的框图见图2.1.1。因来自发端信道的HDB3码为归零码,归零码中含有256KHz时钟分量,经UP03B构成中心频率为256KHz有源由带通滤波器后,滤出256KHz时钟信号,该信号再通过UP03A放大,然后经UP04A和UP04B两个除二分频器(共四分频)变为64KHz信号,进入UP01鉴相器输入A脚;VCO输出的512KHz 输出信号经UP02进行八分频变为64KHz信号,送入UP01的鉴相输入B脚;经UP01内部鉴相器鉴相之后的误差控制信号经环路滤波器送入UP01的压控振荡器输入端;WP01可以改变模拟锁相环的环路参数。正常时,VCO锁定在外来的256KHz频率上。模拟锁相环模块各跳线开关功能如下: 1、跳线开关KP01用于选择UP01的鉴相输出。当KP01设置于1_2时(左端),选择异或门鉴相输出,环路锁定时TPP03、TPP05输出信号将存在一定相差;当KP01设置于2_3时(右端),选择三态门鉴相输出,环路锁定时TPP03、TPP05将不存在相差,调整电位器WP01可以改变模拟锁相环的环路参数。 2、跳线开关KP021是用于选择输入锁相信号,当KP021设置于1_2时(HDB3:左端),输入信号来自HDB3编码模块的HDB3码信号;当KP021设置于2_3时(TEST:右端)选择外部的测试信号(J007输入),此信号用于测量该模拟锁相环模块的性能。 在该模块中,各测试点的定义如下: 1、TPP01:256KHz带通滤波器输出 2、TPP02:隔离放大器输出 3、TPP03:鉴相器A输入信号(64KHz) 4、TPP04:VCO输出信号(512KHz) 5、TPP05:鉴相器B输入信号(64KHz) 6、TPP06:环路滤波器输出 7、TPP07:锁定指示检测(锁定时为高电平) 以上测试点通过JP01测试头引出,JPO1的排列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