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含义

大多数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货币是实物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实物的价值。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货币供给,如央行印刷,币种兑换)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例如货币总量100元,实物总量1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也就是300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二、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可分为: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3、混合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单纯的需求拉动或成本推动不足及说明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而应当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于是又有人提出了从供给和需求的两个方面以及其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理论,及混合通货膨胀。

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5、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做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做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 ,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 ,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 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 ,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 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那些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利于储蓄者,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也不同;不同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不同,定价与议价的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涨价受益不同。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导致收入或产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收入和产出的下降。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生产和就业水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通货膨胀对产出的正效应,即推动经济增长,通常应具备以下条件: (l)社会经济中要有闲置资源的存在。(2)存在较强的“货币幻觉”。(3)通货膨胀必须是“温和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短缺”是经常现象,“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利用度经常处于最大限度或接近最大限度的状态”,并不存在一块闲置资源等待利用增加货币来启动。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发生,经济中已较少存在“货币幻觉”,工资—物价螺旋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总之,在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具备通货膨胀产出正效应的条件,通货膨胀往往只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倾斜、经济过热,而不会刺激实际生产的增长。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这时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将不愿花精力去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的经营,而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把钱花出去,或进行种种投机活动。市场经济机制无法在正常运行,别说经济增长,大规模的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了。

四、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表现

1、国民经济的比例失去平衡

通货膨胀造成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物价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商品的标价已经不能代表其所蕴含的价值。这样会让广大的生产者陷于困惑之中。他们会加大投资来扩大生产。这样会使得整个行业的产业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发生一定的恶性改变,最终让经济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对于压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不尽科学合理就会将经济导入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会造成生产能力无法发挥其作

用。这样会造成经济层面的萎缩甚至恶性循环。

2、生活标准下降

当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阶层的差距。特别是拥有土地和其他财产的人处于恶性通胀环境下,可以通过人为提升农产品价格方式得到一些补充收益。既是总的收益有所损失,但仍然能够承受并且尽量缩小损失范围。然而,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却完全依靠仅有的工资支撑起整个家庭生活日常消费,与快速增长的商品价格相比,工资上涨速度远远偏低。此时,随着商品价格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是,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就将锐减,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标准急剧下降。

3、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会大量增加

通货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害,其所造成的货币的贬值也会触及大家都极为敏感的收入的分配。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能够得到整体的上升,许多的社会不和谐现象就会无法避免的产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不利。

4、国内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通货膨胀的程度较为剧烈,会造成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极大的削弱。这对于本就已经处于困境的出口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造成我们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这样只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我们的汇率必定会发生贬值的现象。

五、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经济学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就较低。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人们可能预期较高的通胀率,使菲利浦斯曲线右移,即意味着在同样的失业率下通胀率更高。这时候是菲利浦斯曲线恶化。而当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时,曲线与横轴垂直,即无论通胀到什么程度,一定的失业率依旧存在。

谈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阻碍及治理措施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治理 2009级2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091042 潘顺伟 指导教师李俊

完成时间 2010年12月12日 2010 年 12 月 12 日 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阻碍及治理措施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差不多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要紧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淌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要紧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CPI 通货膨胀流淌性过剩心理预期 引言: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产品“涨声一片”,去年50个都市11月中旬各类蔬菜价格旬度涨幅已达到了20%左右。经济学家纷纷发表通胀警告,官方纷纷表态通胀并非当前要紧问题。孰是孰非尚且难下定论,但能够确信的是,有关通胀的讨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刻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事实上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那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可不能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假如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但关于通货膨胀的认知,经济学界众讲纷纭。最有代表性的,可分为两类:以新古典综合派代表,认为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持续的全面上涨的现象;以货币学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发生在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的逾快,通货膨胀律也就逾高。 二、通货膨胀的缘故

通货膨胀问题及措施

通货膨胀问题及措施 一、背景链接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典型表现--物价上涨。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二、解决办法 针对通货膨胀及人民实际收入降低的现象,应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采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有力措施,2010年中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已吸取了过去经济扩张时易造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的教训,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清醒地提出要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即对推测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要及时进行有效管理,防止通货膨胀由可能性转变为客观现实,这对控制物价上涨至为重要。而对不断上升的物价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不但会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货币政策的信任度,而且会增强社会公众对物价稳定的预期,这对稳定物价会产生多方面作用。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已根据市场货币流通状况,3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显然已对货币流动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011年又提出:目前我国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严重,供小于求,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现在货币在市场中流通数量过多、投资过热,而使得物价上涨过快,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税种、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货币的储蓄量,来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只要政府保持高度清醒,预先做好应对价格波动的多种准备,前瞻性地进行政策调整和引导,有效控制全年物价是完全有基础、有可能的。 三、统筹谋划 一是,必须注意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货币政策作为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政策,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又要具有高度灵活性,相机决策,从供应和需求两个层面着手,用多种手段管理好货币供求。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回升的态势,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似应作适度微调。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及其他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市场驱动的投资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向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领域;流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竞争力提高的领域。 二是,必须把调整结构作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抓手。把调整结构与管理好通胀结合起来,这是2010年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亮点。比如,大力度地压缩高消耗产业,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能大大缩小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缓解输入通胀的压力。 三是,必须努力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当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时,有效供给也能相应超前增加,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价格就不会上涨。鉴于农产品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对物价上涨影响力、拉力大,我们应一如既往抓好农产品生产。 四是,必须审慎考虑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对已酝酿多年的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不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部分资源价格进行改革,这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但对资源价格何时改、提价幅度如何掌握,这在2010年经济工作十分复杂的态势下,必须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 表现主要有: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泡沫化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在低利率下,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创新投资指生产力提高或发明新产品。失业率下降,如果创新投资少人化明显,失业率下降幅度小,反之失业率下降幅度大,通货膨胀上升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不如通货膨胀快,市场收缩产品生产减少,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减少。行业间平均利润率差异达到最大化,并开始收缩。 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 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通货膨胀继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就业人员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后期市场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通货膨胀开始上升。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萨缪尔森则加上时期概念,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价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等也都上升。罗宾逊夫人以通货膨胀的解释是:由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还有其它种种界定 一个描绘性的现象是大家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对于这个定义,还有必要增加几点说明: (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价格下跌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贴上通货膨胀的标签。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说0.5%,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不过,能够冠以“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虽然,许多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总是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只要采取断然措施,将流通中货币量大减少,使每种货币代表的金量不断增加,以致逐渐恢复到其所代表的原有价值水平,则通货膨胀自然消除,通货膨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自然解决,但现代经济中,货币与金属必要量的直接联系已被切断,“流通中的必要金属货币量”这个概念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无法实际测度;对付所有通货膨胀一律采取紧缩政策,有时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出现“滞胀”。对通货膨胀的成因作进一步的分析,有助于理解通货膨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制定适当的消除通货膨胀的措施。 三、通货膨胀的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 四、通货膨胀的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 1. 需求转移型 2. 部门差异型 3. 外部输入型 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3.外部输入型 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该模型将一国经济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紧接着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给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要了解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就要先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大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作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本文就将从通货膨胀的发生、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关键字】:通货膨胀游资炒作总需求总供给 有些人还是有疑问:我国现阶段社会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吧。 2010年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与1-9月份持平。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以上数据是我从老师给的材料里摘抄整理下来的。根据数据显示,证明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且我认为这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而我国目前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政府又该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我就根据所学的知识一一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有人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个神偷,他悄无声息地从你的口袋里偷走你的钱。如果一个社会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那每个公民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目前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文献综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文献综述 金融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 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 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 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

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其上涨,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下面牛牛小编将从投入产出、就业、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表述分析。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 通货膨胀对投入产出的影响 在持续性通货膨胀中,市场价格机制已经不具备原有调节功能, 所以,这时候无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作出错误决策。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这种错误决策必定会造成全社会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并且,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降低居民实际收入,进而使全社会的储蓄和资金积累下降,这必然会降低对生产经营的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率低下。同时,货币贬值会导致人们蜂拥抢购那些能够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如黄金、外汇、珠宝、房产等,势必冲击正常的经济活动。 2. 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失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常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该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时,失业率就低;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低,甚至会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这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的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失业率也高。 3. 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所以不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总有一部分人的收人是继续上涨的。但毫无疑问,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原来签订固定合同的双方都无法预见通货膨胀今后会如何发展,由此必然会导致财富和收人与履行原合同相比发生偏差,从而引发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4. 恶性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社会危机 当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上述各方面产生正常影响了,而是会造成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某种危机了。 例如,最常见的是,恶性通货膨胀会引发突发性商品抢购、挤兑银行风潮;产品销售无法弥补原材料成本,使得正常生产经营难以继续下去;地区之间通货膨胀程度不一,会导致流通秩序发生紊乱等等。更不用说当形势继续恶化、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政治动荡了。 综上所述,适度的通货膨胀应该是有利有弊的,不过如果是恶性通货膨胀,那就肯定是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

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践中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经济的货币超发越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1年以来逾十年的M2与GDP的比值,见表1。 表12001-2012年M2、GDP相关数据表单位:万亿元

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讲义: (知识点1)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2.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Cost-push Inflation)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体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争先恐后将其抛出,货币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归纳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和供求混合推进说。 1.需求拉上(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上”说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它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 10.1 加以说明。横轴 Y 代表总产出,纵轴 P 代表物价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二对通货膨胀的一些理解 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 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资本利润率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在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利润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 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1%。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GNP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失业率的减少、就业率的增加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存在着“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逐步与贫困相伴。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文化投资作为较高层次的追求不得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因而,失业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政府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