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特色农产品

葡萄
发展现状:桂林市自1985年引种巨峰葡萄成功后,目前已建成桂黄公路(国道322线)沿线百里葡萄长廊,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南方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有华南“吐鲁番”之称。主栽品种有巨峰系列、酿酒用葡萄系列和欧亚种群的提子系列三大类。2002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8.4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91万亩,总产量达5.91万吨,产值1.77亿元。总产值除柑、橙、柚、柿类外排名第五,是平均产值最高的水果品种之一。桂林永福一带是广西野生山葡萄主产地之一,用这些山葡萄酿制的酒,酒色红褐、清澄透明、酸甜适度、醇香爽口,曾获国家轻工部铜奖。
优势区域:北部兴安、全州桂黄公路沿线乡镇发展鲜食葡萄,含兴安县的溶江、崔家、界首、严关、湘漓、兴安镇;全州县的咸水、绍水、凤凰、枧塘、永岁、才湾;资源县的中峰、延东、大合。
南部以永福县为主,发展酿酒葡萄,含苏桥、罗锦、桃城、广福、永福(镇)。


发展目标:2010年,葡萄总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鲜食葡萄13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加工型葡萄(含加工葡萄汁和酿酒用)5万亩,总产量达到10万吨。

“双低”油菜
发展现状:桂林市是广西油菜主产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全市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占油料种植面积的 40 %,总产量2.5万吨,约占广西油菜籽总产的30%。冬种油菜投入少,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冬闲田,不与其它作物争地,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油菜是一项重要的生态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油菜在3、4月开花,花期长达30天,既能美化环境,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还可为养蜂业提供大量优质蜜源,促进养蜂业的发展。桂林市发展油菜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与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相比具有上市早的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全州、灌阳两县。包括全州县的凤凰、石塘、安和、朝南、两河、咸水、绍水、才湾、全州镇,灌阳的黄关、新街、灌阳(镇)、新圩、水车、文市等19个乡镇,以及龙胜、资源两县的河谷地带。另外,为配合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可在旅游区及交通沿线适当种植。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桂北商品油料生产基地油菜品种基本实现“双低”化,单产明显提高,亩产达到200公斤,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含油率提高2-3个百分点,油菜籽基本实现我市植物油自给。商品油菜籽芥酸、硫甙含量达到部颁标准。

食用菌
发展现状:桂林市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现已初具规模。主要品种有香菇、蘑菇、鸡

优势区域:重点扶持和发展荔浦、永福2个食用菌优势产区和临桂县南方食用菌种场,主产区布局在荔浦县的花贡为主、双江、荔城;永福县的百寿、永安、龙江、堡里;灌阳县的洞井、西山;临桂县的黄沙和宛

田等11个乡镇。
发展目标:到2010年,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鲜菇产量12万吨,其中干菇出口量达到3000吨。



“双低”油菜
发展现状:桂林市是广西油菜主产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全市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占油料种植面积的 40 %,总产量2.5万吨,约占广西油菜籽总产的30%。冬种油菜投入少,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冬闲田,不与其它作物争地,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油菜是一项重要的生态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油菜在3、4月开花,花期长达30天,既能美化环境,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还可为养蜂业提供大量优质蜜源,促进养蜂业的发展。桂林市发展油菜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与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相比具有上市早的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全州、灌阳两县。包括全州县的凤凰、石塘、安和、朝南、两河、咸水、绍水、才湾、全州镇,灌阳的黄关、新街、灌阳(镇)、新圩、水车、文市等19个乡镇,以及龙胜、资源两县的河谷地带。另外,为配合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可在旅游区及交通沿线适当种植。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桂北商品油料生产基地油菜品种基本实现“双低”化,单产明显提高,亩产达到200公斤,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含油率提高2-3个百分点,油菜籽基本实现我市植物油自给。商品油菜籽芥酸、硫甙含量达到部颁标准。

夏秋反季节蔬菜
发展现状:夏秋反季节蔬菜是利用桂北中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及先进的园艺设施、优良品种等实行春菜夏种、春菜秋种、冬菜夏种等反季节蔬菜生产,利用时间差发展淡季蔬菜,补充淡季蔬菜的不足,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经过10多年的发展,桂林市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 优势区域:
1、夏季反季节蔬菜适宜区:地处桂林市中北部县的灵川、资源、全州、灌阳、龙胜等5个县的海洋、大境、白宝、东山、蕉江、洞井、车田、两水、瓜里、梅溪、伟江等11个乡镇。品种以蕃茄、茄子、辣椒、萝卜为主。

2、秋季反季节蔬菜适宜区:地处桂林市中南部县的灵川、临桂、永福、荔浦、平乐、阳朔、雁山等7个县区的大圩、三街、灵川镇、四塘、会仙、雁山、三皇、永安、马岭、东昌、高田、普益、福利

、二塘、张家、同安、源头等17个乡镇。品种以蕃茄、芥菜、大白菜、萝卜为主。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反季节蔬菜面积发展到7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

月柿
发展现状:月柿是桂林市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果品之一,已有400多年栽培、加工历史。1996年恭城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称号。目前各县、区均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恭城、平乐、阳朔县。月柿营养丰富,成熟的柿子含15%以上的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果糖,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铁等矿物质,都超过苹果、梨、桃、杏等果品,柿果果大、色艳、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2002年,全市月柿面积30万亩,挂果面积17万亩,产量18万吨。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于恭城、平乐、阳朔三县。包括恭城县的嘉会、莲花、平安、恭城(镇)、西岭、栗木、龙虎;平乐县的平乐(镇)、二塘、青龙、张家、同安、沙子、福兴;阳朔县的普益、福利、阳朔(镇)、白沙等20个乡镇。
发展目标:2010年,全市月柿面积35万亩,产量35万吨。其中优势区域面积达到28万亩(挂果面积达到20万

亩),亩产由1吨提高到1.5吨,产量达到30万吨。优果率达到70%以上。加工量达到20万吨。
马蹄
发展现状:桂林市马蹄(荸荠)生产历史悠久,其产品以个大、皮薄、脆甜多汁、化渣爽口而闻名于世,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的绿色食品,明清时曾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全市有10个县3个城区栽培马蹄,主产县(区)为荔浦县、平乐县、临桂县和永福县。品种有桂林、菲律宾、八步、孝感、苏州马蹄和杭州大红袍,以桂林和菲律宾马蹄为主。2002年全市栽培面积17万亩,总产34万吨。
优势区域:荔浦、平乐以加工马蹄为主,临桂以鲜食马蹄为主。布局于荔浦县青山、新坪、修仁、荔城、马岭、东昌;平乐县二塘、
发展目标:2010年,桂林市马蹄生产面积发展到22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加工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

荔浦芋(属槟榔芋)
发展现状:荔浦芋是槟榔芋中的著名品种,以荔浦县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得名。荔浦芋肉质细粉松散,有独特芬芳香味,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为历代皇室贡品,是广西传统地方名优特产,2000年获国家证明商标,2001年获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2002年全市有14个县区种植,面积11.5万亩,产量21万吨。
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荔浦县的杜莫、新坪、荔城

、马岭、修仁、东昌;平乐县的源头、二塘、张家、平乐(镇)、同安;恭城县的西岭、莲花、嘉会;灌阳县的观音、洞井、灌阳(镇)、黄关、新街、新圩;全州县的安和、石塘、朝南、两河等24个乡镇。
发展目标: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28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总产36万吨,年加工能力提高到7万吨以上。



罗汉果
发展现状:罗汉果是驰名中外的桂林特产,也是我国的特产。全市都有栽培。其中永福、临桂县是罗汉果栽培的起源中心,种植面积最大。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2年全市罗汉果产量1.6亿个,约占全国总产的80%。桂林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是罗汉果的最适宜栽培区。目前,罗汉果主要品种有长滩果、拉江果、青皮果、红毛果、古曼果、地藕果、毛罗果、茶江果、马铃果、茶山果等。人工选育、栽培的品种有青皮果、红毛果、长滩果、拉江果和冬瓜果。其中青皮果种植面积占80%左右。青皮果作为主栽品种,适应性强,品质中上,产量高,大中小果比例18:67:15,但在平原种植易感染根结线虫。红毛果适应性广、产量尚可,但果小商品价值比青皮果低。长滩果因发现于永福县长滩而得名,品质最好,但只适于冷凉山区种植,抗逆性弱。拉江果从长滩果中选育出来的变异品种,适应性仅次于青皮果,冬瓜果是人工栽培的最早品种。
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甜味素和维生素C,从罗汉果中提取的三萜甜甙的甜度是蔗糖的250倍、且不含热量,是医药的原材料和饮料添加剂。作药用,有清热、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多痰,胃热、便秘

、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果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治疗冠心病和预防血管硬化的理想油脂 优势区域:根据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将罗汉果优势区域划分为桂柳高速公路以西的永福、临桂、荔浦、龙胜、资源、灵川、兴安、全州等8个县的龙江、百寿、永安、苏桥、罗锦、堡里、蒲芦、茶洞、黄沙、渡头、宛田、两江、公平、青狮潭、九屋、兰田、金石、华江、咸水、绍水、才湾、龙水、大西江及资源、龙胜两县全境共41个山区、半山区乡镇。
发展目标:到2005年面积8万亩,产果4亿个,2007年面积12万亩,产果6亿个,2010年面积15万亩,产果10亿个,实现在丘陵、平地种植面积达80%以上。



南方优质梨
发展现状:南方优质梨是桂林市仅次于柑桔、银杏、柿的第4大宗的水果,全市均有分布。主产灌阳、龙胜、全州、平乐、荔浦、阳朔等县。目前面积10.5万亩,挂果树2.51万

亩,产果1.6万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面积及总产量的3.9%,1.36%,其中近年引进的以日本丰水梨为主的南方优质梨近5万亩,预计2006年投产后将年产梨果25万吨其产量将跃升到全市第三位。
优势区域:全州、灌阳、兴安的湘江流域,含全州县的全州(镇)、黄沙河、永岁、文桥、庙头、朝南、两河、石塘、凤凰、咸水、绍水、龙水、才湾;兴安县的兴安镇、湘漓、界首;灌阳县的灌阳镇、新圩、水车、文

市、西山等21个乡镇。
发展目标:2010年总面积15万亩。2007年总产达到15万吨,创产值3亿元;2010年达到22万吨,产值4亿元。优势区域的梨产量占全市梨产量的90%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盛果期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
优质稻
发展现状:桂林市是广西的农业大市,素有“桂北粮仓”之称。以优质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是桂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年播种面积450万亩,占粮食面积的75%,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5%左右,人均有粮在广西各地市中名列前茅。
(1)、栽培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比较明显。桂林优质稻生产历史悠久,永福县曾是广西有名的优质稻米生产、出口基地,最高年份出口量达到2万吨,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声誉,2000年该县被列为全国优质粮生产示范基地县。临桂县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自治区优质稻生产基地,1992年
银杏
发展现状:桂林市现有银杏2.7万公顷,其中挂果面积1730公顷,2002年产果3875吨,占广西银杏总产量的98%以上,仅次于江苏泰兴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银杏的主产区。桂林市银杏优良品种较多,其中华口大白果、大佛手、海洋皇、漠川大马铃等尤为著名,具有粒大、质优、丰产的良好园艺性状,是出口创汇的名牌产品。
桂林市银杏主产区以海洋山脉西南山麓为主,地处越城岭和海洋山之间的兴安县的高尚、漠川、白石、崔家、湘漓;灵川县的海洋、潮田、大境、灵田、大圩;全州县的安和、蕉江,垂直分布在200—800米。桂林市银杏栽培历史悠久,宋朝即有栽培,向为我市传统出口产品。在现有的2.7万公顷银杏中,约有2.6万公顷为近十年来新发展的幼树。

随着银杏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投产面积会逐年增加,桂林市的银杏产量将会在今后3—5年内成倍增长。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在三个主产县的23个乡镇。即灵川县的海洋、大境、潮田、大圩、灵田、三街、潭下、九屋;兴安县的高尚、漠川、白石、崔家、金石、湘漓、界首;全州县的安和、蕉江、凤凰、咸水、龙水、才湾、绍水、大西江。
发展目标:至2010年,全市银杏发展到3万公顷。其中投产面积4000公顷,产果1万吨,产值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