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

二层聚合

一、组网需求

为了增加链路带宽,提高网络可靠性,现要在两台核心设备之间运行二层静态链路聚合。流量平衡算法使用源MAC关键字。

二、组网拓扑

三、配置要点

1、将端口加入AP口

2、配置AP口属性

3、更改流量平衡算法为源MAC关键字

注意:

Vmware系统不支持LACP动态聚合,ESXi虚拟机服务器多网卡绑定有四种负载均衡方式,,虚拟机如果使用基于IP的负载均衡方式,Vmware配置手册中注明:如果本端选用基于IP的负载均衡模式,要求交换机端使用静态聚合技术,如果使用其他负载均衡模式,Vmware手册中注明,交换机端应禁用聚合,则交换机端只能使用普通模式而不能使用聚合

四、配置步骤

SW1交换机配置:

SW1>enable

SW1#configure terminal

SW1(config)#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1-2 ------>同时进入到g0/1-2口配置模式

SW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设置为AG1

SW1(config-if-range)#exit

SW1(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进入AG1口配置模式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AG1口配置为trunk口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exit

SW1(config)#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src-mac ------>更改流量平衡算法为源mac模式,默认为源MAC+目的MAC模式SW1(config)#exit

SW1#wr

重要提示:

1、默认设备支持的流量均衡方式为src-dst-mac ,在不同的场景模型中,用户流量的特征不同,可能并不能使流量负载均衡到其成员链路上,

需要人工调整负载均衡的方式;

2、11.x版本支持对某个AP口指定负载均衡模式,当AP口指定了均衡模式时,则按照AP口指定的均衡模式生效,不受全局均衡模式的影响,当AP口没有指定负载均衡模式时,则采用全局负载均衡模式。

SW2交换机配置,类似于SW1交换机的配置,如下:

SW2>enable

SW2#configure terminal

SW2(config)#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1-2

SW2(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SW2(config-if-range)#exit

SW2(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SW2(config-if-AggregatePort 1)#switchport mode trunk

SW2(config-if-AggregatePort 1)#exit

SW2(config)#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src-mac

SW2(config)#exit

SW2#wr

重要提示:

1、默认设备支持的流量均衡方式为src-dst-mac ,在不同的场景模型中,用户流量的特征不同,可能并不能使流量负载均衡到其成员链路上,需要人工调整负载均衡的方式;

2、11.x版本支持对某个AP口指定负载均衡模式,当AP口指定了均衡模式时,则按照AP口指定的均衡模式生效,不受全局均衡模式的影响,当AP口没有指定负载均衡模式时,则采用全局负载均衡模式。

重要说明:

1、如果需要使用二层动态链路聚合(LACP),命令如下:

SW1(config)#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1-2 ------>同时进入到g0/1-2口配置模式

SW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为AG1口,并且模式为active

SW1(config-if-range)#exit

SW1(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进入AG1口配置模式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AG1口配置为trunk口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exit

SW2交换机的配置类似,这里略

2、使用端口聚合的两台交换机模式要一致,不能一边配置为动态链路聚合,一边配置为静态链路聚合(特别是我司交换机与服务器互联的时候,部分服务器只支持动态链路聚合不支持静态链路聚合,此时我司交换机也要配置为动态链路聚合)

三层聚合

一、组网需求

两台交换机使用光纤互联,为了增加链路带宽,提高网络可靠性,现要在两台核心设备之间运行三层动态链路聚合。流量平衡算法使用源IP+目的IP关键字。

二、组网拓扑

三、配置要点

1、第一步先要创建一个AP口,并且将该AP口更改为三层口,并且配置IP地址

2、进入需要加入AP的物理端口配置模式,将物理口变为三层口,如果该端口是光电复用口,需要将电口转换为光口;

3、将物理端口加入成员口

4、调整AP口的负载均衡方式为源目的IP对(HASH)

重要说明:需要按照如上顺序来配置,否则会导致配置不成功

四、配置步骤

SW1交换机配置:

SW1>enable

SW1#configure terminal

SW1(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no switchport------>配置AP1为三层AP口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SW1(config-if-AggregatePort 1)#exit

SW1(config)#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23-24 ------>同时进入到g0/23-4口配置模式

SW1(config-if-range)#no switchport------>设置AP口为三层口

SW1(config-if-range)#medium-type fiber

SW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为动态链路聚合模式

SW1(config-if-range)#exit

SW1(config)#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src-dst-ip

重要提示:

1、默认设备支持的流量均衡方式为src-dst-mac ,在不同的场景模型中,用户流量的特征不同,可能并不能使流量负载均衡到其成员链路上,需要人工调整负载均衡的方式。

2、11.x版本支持对某个AP口指定负载均衡模式,当AP口指定了均衡模式时,则按照AP口指定的均衡模式生效,不受全局均衡模式的影响,当AP口没有指定负载均衡模式时,则采用全局负载均衡模式。

------------------------------------------------------------------------------------------

SW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设置静态聚合模式

SW1(config-if-range)#end

SW2交换机配置:

SW2>enable

SW2#configure terminal

SW2(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SW2(config-if-AggregatePort 1)#no switchport

SW2(config-if-AggregatePort 1)#ip address 1.1.1.2 255.255.255.0

SW2(config-if-AggregatePort 1)#exit

SW2(config)#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23-24

SW2(config-if-range)#no switchport

SW2(config-if-range)#medium-type fiber

SW2(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为动态链路聚合模式

SW2(config-if-range)#end

SW2(config)#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src-dst-ip

重要提示:

1、默认设备支持的流量均衡方式为src-dst-mac ,在不同的场景模型中,用户流量的特征不同,可能并不能使流量负载均衡到其成员链路上,需要人工调整负载均衡的方式。

2、11.x版本支持对某个AP口指定负载均衡模式,当AP口指定了均衡模式时,则按照AP口指定的均衡模式生效,不受全局均衡模式的影响,当

AP口没有指定负载均衡模式时,则采用全局负载均衡模式。

----------------------------------------------------------------------------------------

SW2(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设置静态聚合模式

SW2(config-if-range)#end

五、功能验证

1、当两设备聚合成功后,会提示如下log信息

*Dec 17 13:23:52: %LLDP-4-ERRDETECT: Link aggregation for the port GigabitEthernet 0/23 may not match with one for the neighbor port.

*Dec 17 13:23:52: %LLDP-4-ERRDETECT: Link aggregation for the port GigabitEthernet 0/24 may not match with one for the neighbor port.

*Dec 17 13:23:59: %LACP-5-ATTACH: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3 attached to AggregatePort 1.

*Dec 17 13:23:59: %LACP-5-ATTACH: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4 attached to AggregatePort 1.

*Dec 17 13:24:00: %LACP-5-BUNDL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3 joined AggregatePort 1.

*Dec 17 13:24:00: %LACP-5-BUNDL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4 joined AggregatePort 1.

*Dec 17 13:24:02: %LINK-3-UPDOWN: 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changed state to up.

*Dec 17 13:24:02: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changed state to up.

华为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华为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组网需求 如图所示,在两台Switch设备上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提高两设备之间的带宽与可靠性,具体要求如下: 2条活动链路具有负载分担的能力。 两设备间的链路具有1条冗余备份链路,当活动链路出现故障链路时,备份链路替代故障链路,保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网图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 在Switch设备上创建Eth-Trunk,配置Eth-Trunk为静态LACP模式。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配置系统优先级确定主动端。 配置活动接口上限阈值。 配置接口优先级确定活动链路。 数据准备 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如下的数据: 两端Switch设备链路聚合组编号。 SwitchA系统优先级。 活动接口上限阈值。 活动接口LACP优先级。

操作步骤 创建编号为1的Eth-Trunk,配置它的工作模式为静态LACP模式# 配置SwitchA。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 [SwitchA-Eth-Trunk1] bpdu enable [SwitchA-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SwitchA-Eth-Trunk1] quit# 配置SwitchB。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 [SwitchB-Eth-Trunk1] bpdu enable [SwitchB-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SwitchB-Eth-Trunk1] quit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 配置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1 [SwitchA-Ethernet0/0/1]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2 [SwitchA-Ethernet0/0/2]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2] quit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3 [SwitchA-Ethernet0/0/3]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3] quit# 配置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1 [SwitchB-Ethernet0/0/1]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2 [SwitchB-Ethernet0/0/2]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2] quit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3 [SwitchB-Ethernet0/0/3]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3] quit 在SwitchA上配置系统优先级为100,使其成为LACP主动端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一、原理概述 两个设备间的带宽不够用时,可采用eth-trunk链路聚合使得原来2个1G的全双工的接口捆绑在一起,可以达到2G。优点:提高可靠性,增加带宽 二、实验目的 (1)确保链路出现故障后及时切换 (2)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手工负载分担模式)(3)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静态LACP模式) 三、配置及测试 (一)采用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1.通过 [s2] dis stp br 显示交换机的stp接口信息 Port Role(类型)STP State(STP状态) G 0/0/1

G 0/0/2 G 0/0/4 2. [S1]dis int e b S1中输入以下命令 4.在S2的配置与S1一置 ping pc2 ,即:在PC1中ping –t,然后关闭S1的g 0/0/1端口,把PC1 ping pc2的界面,截图 6.显示S1的eth-trunk的接口信息,在S1中输入以下 dis int eth 1,把显示的结果截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静态LACP模式 问题:链路聚合线路中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只有一条链路能正常工作,这样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带宽。 解决办法:再部署一条链路作为备份链路,采用静态LACP模式配置

链路聚合,当某链路出现故障时,立即启用备份链路进行链路聚合。 1.增加一条新的链路g 0/0/3,如图示: 2.删除S1,S2已经加入到eth-trunk1的接口 注:S2的配置与S1的配置一样 ,S2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态LACP模式,并将S1,S2中的g0/0/1 ,g0/0/2 , g0/0/3添加到eth-trunk1中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 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 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 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 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 ?GigabitEthernet1/0/3 。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 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 命令查看。

华为S5700配置实例76667

目录 1 以太网配置 1、1 以太网接口配置 1、1、1 配置端口隔离示例 1、2 链路聚合配置 1、2、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1、2、2 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1、3 VLAN配置 1、3、1 配置基于接口划分VLAN示例 1、3、2 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示例 1、3、3 配置基于IP子网划分VLAN示例 1、3、4 配置基于协议划分VLAN示例 1、3、5 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示例 1、3、6 配置VLAN聚合示例 1、3、7 配置MUX VLAN示例 1、3、8 配置自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1、3、9 配置手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1、4 VLAN Mapping配置 1、4、1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 1、4、2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N:1) 1、5 QinQ配置 1、5、1 配置基于接口的QinQ示例 1、5、2 配置灵活QinQ示例 1、5、3 配置灵活QinQ示例-VLAN Mapping接入 1、5、4 配置VLANIF接口支持QinQ Stacking示例 1、6 GVRP配置 1、6、1 配置GVRP示例 1、7 MAC表配置 1、7、1 配置MAC表示例 1、7、2 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学习限制示例 1、7、3 配置接口安全示例 1、7、4 配置MAC防漂移示例

1、7、5 配置全局MAC漂移检测示例 1、8 STP/RSTP配置 1、8、1 配置STP功能示例 1、8、2 配置RSTP功能示例 1、9 MSTP配置 1、9、1 配置MSTP的基本功能示例 1、9、2 配置MSTP多进程下单接环与多接环接入示例 1、10 SEP配置 1、10、1 配置SEP封闭环示例 1、10、2 配置SEP多环示例 1、10、3 配置SEP混合环示例 1、10、4 配置SEP+RRPP混合环组网示例(下级网络拓扑变化通告) 1、10、5 配置SEP多实例示例 1、11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 1、11、1 配置基于接口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1、2 配置基于VLAN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1、3 配置基于QinQ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2 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1、1 2、1 配置Loopback Detection示例 1以太网配置 本文档针对S5700的以太网业务,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VLAN Mapping配置、QinQ配置、GVRP配置、MAC表配置、STP/RSTP、MSTP配置、SEP配置、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本文档从配置过程与配置举例两大方面介绍了此业务的配置方法与应用场景。 ?1、1 以太网接口配置 介绍以太网接口的基本知识、配置方法与配置实例。 ?1、2 链路聚合配置 介绍链路聚合的基本知识、配置方法与配置实例。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目录 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1 description .............................................................................................................................. 1-1 1.1.2 display lacp system-id ............................................................................................................ 1-2 1.1.3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1-2 1.1.4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1-4 1.1.5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1-5 1.1.6 enable snmp trap updown...................................................................................................... 1-7 1.1.7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 1-8 1.1.8 lacp port-priority...................................................................................................................... 1-8 1.1.9 lacp system-priority................................................................................................................. 1-9 1.1.10 link-aggregation mode........................................................................................................ 1-10 1.1.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 1-10 1.1.12 reset lacp statistics............................................................................................................. 1-11 1.1.13 shutdown ............................................................................................................................ 1-11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组是由一组相同速率、以全双工方式工作的网口组成,C220的每个链路聚合组可以支持8个GE口。链路聚合组分动态聚合和静态聚合两种。 1、动态聚合: 动态聚合对接的双方通过交互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报文,来协商聚合对接。 优点:对接双方相互交互端口状态信息,使端口状态能保持一致; 缺点:不同厂家对接可能因为协议报文的处理机制等不同,产生对接异常。 一般来说:动态聚合要同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相配套使用,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那么当物理链路质量不好时,可能端口状态频繁出现变化,相应的聚合组状态也会频繁出现up、down故障。 2、静态聚合: 对接双方不交互LACP报文,仅看物理端口状态是否UP。 优点:不同厂家之间无需担心协议报文协商问题。 缺点:单根纤芯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收端正常的一方端口处于UP,而出现单通,所以这种情况一般要求端口匹配状态为自适应状态。 一般静态聚合组要和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相配套,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模式,那么当单纤芯发生故障时,接收正常的端口是处于UP状态的,设备会继续往该端口发出数据流,但实际上对端接收不到,导致单通情况出现。 建议:一般不同厂家对接,建议设置聚合组为静态、端口设置为自适应方式。 C220链路聚合配置: 静态方式(推荐): interface smartgroup1 description To QZ-NA-ST-S8505-L1-1 //聚合组描述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设置端口VLAN模式为hybrid port-protect disable //C300有此参数,C200、C220无此参数 smartgroup load-balance dst-ip //设置为基于目的IP的负荷分担方式(即:在C220侧以不同的目的IP决定走向不同的上联口,以达到均衡负荷的目的,分担方式还有基于目的mac、源IP、源MAC等方式,同85对接建议采用目的IP方式) interface gei_0/13/1 hybrid-attribute fiber negotiation auto //聚合组采用静态后,端口采用自适应模式 description to_ShuiTouL2-G3/1/13 //对接对方端口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这里的端口VLAN模式须和要加入的smartgroup中配置一致 port-protect disable smartgroup 1 mode on //添加到聚合组,采用静态方式 interface gei_0/14/1

华为S配置实例

目录 1 ?以太网配置 ?以太网接口配置 ?配置端口隔离示例 ?链路聚合配置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VLAN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IP子网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协议划分VLAN示例 ?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示例 ?配置VLAN聚合示例 ?配置MUX VLAN示例 ?配置自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配置手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VLAN Mapping配置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N:1) ?QinQ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的QinQ示例 ?配置灵活QinQ示例 ?配置灵活QinQ示例-VLAN Mapping接入 ?配置VLANIF接口支持QinQ Stacking示例 ?GVRP配置 ?配置GVRP示例 ?MAC表配置 ?配置MAC表示例 ?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学习限制示例 ?配置接口安全示例 ?配置MAC防漂移示例 ?配置全局MAC漂移检测示例 ?STP/RSTP配置 ?配置STP功能示例 ?配置RSTP功能示例 ?MSTP配置 ?配置MSTP的基本功能示例

?配置MSTP多进程下单接环和多接环接入示例 ?SEP配置 ?配置SEP封闭环示例 ?配置SEP多环示例 ?配置SEP混合环示例 ?配置SEP+RRPP混合环组网示例(下级网络拓扑变化通告) ?配置SEP多实例示例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配置基于VLAN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配置基于QinQ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配置Loopback Detection示例 1 ?以太网配置 本文档针对S5700的以太网业务,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VLAN Mapping配置、QinQ配置、GVRP配置、MAC表配置、STP/RSTP、MSTP配置、SEP配置、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链路聚合技术

一、链路聚合简介 1.链路聚合原理 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 2.作用 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b47814419.html,CP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 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 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 端接收到LACPDU 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 够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up/down 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 状 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4.链路聚合的端口的注意事项 1 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

2 端口速率相同; 3 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 4 端口同为access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或同为trunk端口; 5 如果端口为trunk端口,则其allowed vlan和nativevlan属性也应该相同。 5.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CISCO a)把指定端口给聚合组,并指定聚合方式 SW(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1 SW(config-ethernet0/1)#port-group 1 mode(active|passive|on) b)进入聚合端口的配置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该模式可以配置一些端口参数 c)名词解释 Port-channel 组号:范围是1-16 聚合模式 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 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 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电脑爱好者 2016-02-19 09:01 如今所有主板至少自带一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有些高档主板带有两个端口。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家用环境下双网卡主板如何充分利用两个网口,其实使用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就是一个好思路。 双倍带宽的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指将两条或多条物理以太网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所以,如果聚合两个1Gb/s端口,就能获得2GB/s的总聚合带宽(图1)。聚合带宽和物理带宽并不完全相同,它是通过一种负载均衡方式来实现的。在用户需要高性能局域网性能的时候很有帮助,而局域网内如果有NAS则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在原本千兆(1Gb/s)网络下PC和NAS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达到100MB/s左右,在链路聚合的方式下多任务传输速度可以突破200MB/s,这其实是一个倍增。 01 链路聚合原本只是一种弹性网络,而不是改变了总的可用吞吐量。比如说如果你通过一条2Gb聚合链路将文件从一台PC传输到另一台PC,就会发现总的最高传输速率最高为1Gb/s。然而如果开始传输两个文件,会看到聚合带宽带来的好处。

简而言之链路聚合增加了带宽但并不提升最高速度,但如果你在使用有多个以太网端口的NAS,NAS就能支持链路聚合,速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家用的局域网环境不论是线缆还是网卡多数都停留在1Gb/s的水平,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更高吞吐量改用更高的带宽比如10Gb/s网卡,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万兆网卡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我们使用普通单千兆网卡主板,通过安装外接网卡来增添一个网络端口就能实现效果。 链路聚合准备工作 首先你的PC要有两个以太网端口,想要连接的任何设备同样要有至少两个端口。除了双千兆(或一集成一独立)网卡的主板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支持链路聚合(LACP或802.1ad等)的路由器。遗憾的是很多家用路由器不支持链路聚合,选择时要注意路由器具体参数,或者干脆选择一个支持链路聚合的交换机。 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一款支持链路聚合的操作系统。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Windows 7并没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一般微软要求我们使用Windows Server,但其实Windows 8.1和10已经提供了支持了。其实如果操作系统不支持可以考虑使用厂商提供的具有链路聚合功能的驱动程序,比如英特尔PROSet 工具。另外操作系统Linux和OS X都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满足了所有先决条件后下面介绍如何实现。 测试平台 主板华硕Rampage IV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i7-3970X 内存三星DDR3 32GB 硬盘三星850Pro 1TB(RAID 0) 交换机网件ProSAFE XS708E 10GbE 网卡双端口10GBASE-T P2E10G-2-T 线缆 CAT7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 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3。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适用的产品与软硬件版本关系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 配置了RRPP的端口、配置了静态MAC地址或者黑洞MAC地址的端口、使能Voice VLAN的端口以及使能802.1x的端口不能加入聚合组。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后)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02-中兴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配置

任务二:中兴设备实现链路聚合一、目的 掌握交换机的链路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和使用 二、内容 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 三、设备 3228 两台 直连网线两条 串口线一条 四、拓扑 交换机3228-1和交换机3228-2通过smartgroup端口相连,它们分别由2 个物理端口聚合而成。smartgroup的端口模式为trunk,承载VLAN10和 VLAN20。 五、配置步骤 1、静态聚合 下面以3228-1为例进行配置说明: /*关于VLAN的部分自己完成*/ /*创建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创建smartgroup端口,它有两个物理端口汇聚

而成】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on /*绑定端口到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 //设置聚合模式为静态【设为静态的,两台交换机也都必须都设为静态的‘ON’】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将端口FE-1/1和FE-1/2设置为聚合端口放置在smartgroup 1并以静态方式工作】 /*修改smartgroup端口的VLAN链路类型*/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把smartgroup1端口以trunk方式加入vlan10 ZXR(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20 //把smartgroup1端口以trunk方式加入vlan10 2、动态聚合 下面以3228-1为例进行配置说明: /*创建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802.3ad /*绑定端口到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聚合模式为active【配置动态链路聚合时,应当将一端端口的聚合模式设置为active,另一端设置为passive,或者两端都设置为active。】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修改smartgroup端口的VLAN链路类型*/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Cisco交换机链路聚合

实用标准文案 下面是局域网的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和二层交换之间的端口聚合的操作实例: 2950 Switch>en Switch#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 %LINK-5-CHANGED: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nt f0/2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 3560 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 Switch(config-if)#exit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Switch(config)#ip routing(默认已经启用了路由功能) 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ip add 1.1.1.1 255.0.0.0

Switch(config-if)#no shut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if)#no ip add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 active Enable LACP unconditionally auto Enable PAgP only if a PAgP device is det ected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desirable Enable PAgP unconditionally on Enable Etherchannel only passive Enable LACP only if a LACP device is detec ted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 %LINK-5-CHANGED: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 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if)#int f0/2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

交换机基础:架构下的聚合技术 技术将多台交换设备组合成一个高性能的整体,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开销,获得尽可能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可用性。支持技术的设备都具备三个重要特性:分布式设备管理、分布式链路聚合和分布式弹性路由。这三项技术是完成技术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用于提高传输链路的可用性和容量。 多台交换机堆叠后,端口的数量增加了,要求能支持更多的聚合组,每组能有更多的链路聚合成员。更多的聚合组意味着交换设备可提供更多的高速链路,而更多的聚合成员则不仅能提高链路容量,还能降低整个数据线路失效的风险。在不同的设备上,上述两项参数不同,但系统至少支持组聚合链路,每组能提供一条总容量为、或的传输链路。一些配置较高的交换机还允许两个端口的聚合,为用户提供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 除了能提供更大的带宽之外,还实现了标准中聚合的其它目标: .带宽的增加是可控的、线性的,可以由用户的配置决定,不以为倍数增长。 .传输流量时,根据数据内容将其自动分布到各聚合成员上,实现负载分担功能。 .聚合组成员互相动态备份,单条链路故障或替换不会引起链路失效。 .聚合内工作链路的选择和替换等细节对使用该服务的上层应用透明。 .交换设备的链路连接或配置参数变化时,迅速计算和重新设置聚合链路,将数据流中断的时间降到最小。 .如果用户没有手工设定聚合链路,系统可自动设置聚合链路,将条件匹配的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 .分布式链路聚合结果是可预见的、确定的,只与链路的参数和物理连接情况相关,与参数配置或改变的顺序或无关。 .聚合链路无论稳定工作还是重新收敛,收发的数据不会重复和乱序。 .可与不支持聚合技术的交换机正常通信,也能与其它厂商支持聚合技术的设备互通。 .用户可通过、、、等方式配置聚合参数或查看聚合状态。 交换机基础:的特征 作为一项新技术,技术呈现出许多新特性,其分布式构架方式使其各功能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体现了技术在链路聚合方面的独到之处: .支持非连续端口聚合 与之前的聚合实现方式不同,系统不要求同一聚合组的成员必须是设备上一组连续编号的端口。只要满足一定的聚合条件,任意数据端口都能聚合到一起。用户可以根据当前交换系统上可用端口的情况灵活地构建聚合链路。 .支持跨设备和跨芯片聚合 目前一些堆叠技术并不支持跨设备的聚合方式,即堆叠中只有位于相同物理设备的端口才能加入同一聚合组中,用户不能随意指定聚合成员。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端口数量扩展的好处。例如,当用户打算通过聚合将一条传输线路的容量提高到时,如果每一单独的设备上的端口都不足个,这一需求就无法满足。虽然整个系统还有足够可用的端口,但它们分散在各物理设备上,无法形成一条满足带宽要求的逻辑链路。 交换机基础:的不同 在看来,堆叠的多台设备(称为)是一个整体,链路聚合功能和操作也应是一个整体。模块对用户屏蔽了端口的具体物理位置这一细节,其示意图见。只要聚

S5500-SI链路聚合配置

第1章链路聚合配置 1.1 链路聚合简介 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端口组, 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 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1.1.2 LACP协议简介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 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LACP协议通 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 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 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 作Key。对端接收到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 比较,以选择能够聚合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LACP 聚合组达成一致。 操作Key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 up/down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对于动态LACP 聚合组,同组成员有相同的操作Key;对于手工聚合组和静态LACP聚合组, 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1.1.3 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在同一个聚合组中,能进行出/入负荷分担的成员端口必须有一致的配置。这些 配置主要包括STP、QoS、GVRP、QinQ、BPDU TUNNEL、VLAN、端口属 性、MAC地址学习等,如表2-1所示。 表1-1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