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第13课教案 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第13课教案 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第13课教案 华师大版

第 5单元第 3、4课时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

xx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二、难点: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讲述法、情境设计法、讨论法多法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有关资料。(教师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有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电影《滑铁卢》片段,重现历史场景。) 师:(随着影片片段解说)影片中充满自信和睿智,跃马在前者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有人评价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那么拿破仑是一个什么历史人物,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了解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xx大革命) 二、学习新课: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问:大家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法国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2、三级会议的召开(多媒体展示《三级会议》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三级会议召开时间、当时的国王,国王召开会议的目的及其结果。

九年级历史上: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华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进而分析: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可以讲清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二.“人文主义”概念 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清其含义; ②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③在介绍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①注意强调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一位艺术大师;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向西欧发展时的一位英国文学巨匠。 ②要求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 ③“天文学领域成就”虽然安排在课文小字部分,但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强调天文学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率先发起反对封建教会的斗争。对哥白尼、布鲁诺等一批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及新天文学理论的创立可以简要讲述,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扩展学习内容。 ④自由阅读卡《欧洲最早的印刷机》,建议穿插在“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成就”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使相关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引申: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⑤最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陈吉海 〔导入新课〕:出示美国总统山图片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学:略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 师:(出示林肯图片),提问:我们对于林肯有什么样的了解? 生:(略) 师: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今天我们讲述的美国南北战争就会学到他的主要功绩。 师:下面看课本第111页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的一场战争。 师:(出示课题)。 板书 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北战争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一)、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师: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经济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生:(南方是大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现在我们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第一、二组分别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阐述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第三组同学在他们的阐述中找出双方有几对主要矛盾。 第一组南方:(略) 第二组北方:(略) 第三组矛盾(略) 师:出示南北双方矛盾简图,进行对比讲述:要进行生产,肯定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要进行工业生产,必须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

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而北方要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入,扩大本国的市场就要利用海关了。这时我们想一下,南北双方会各自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调整关税? 生:(北方:提高关税,南方:降低关税) 教师:对于北方来说,想卖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而这时,就要对进入本国的商品收税高还是低?而南方…… 师:这是南北双方在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矛盾,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那么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 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师:出示漫画图片,讲述其焦点就在于是否向西部扩张奴隶制。 板书: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二) 林肯当选总统 师: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生:导火线:(1860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2、导火线林肯就认美国总统(1860年)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4、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 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2学时重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1.3学时难点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 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革命和变革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革命和变革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推动英国工农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开辟新航路,掠夺殖民地 C、君主立宪制确定 D、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当时资产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属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剧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②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③来克星顿枪声④萨拉托加大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 ) A、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B、两党竞选,确立了现代典型的两党制 C、实现主权在民,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实践启蒙思想,建立了总统共和制 【答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过程以及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的;了解手工业发展变化以及手工工场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产生过程和影响。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特点和出现的意义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原因。 导入新课 出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0-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11世纪以后,欧洲的庄园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 4.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5.中世纪晚期的手工业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6.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7.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西欧庄园经济的变化 (1)首先是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11世纪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其次是自由劳动力的增加,庄园瓦解。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租地农场的出现 (1)原因:①是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一些领主不善经营. 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租地农场的形成: ①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 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2)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2.知道《独立宣言》的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了解1787年宪法的特点,理解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3.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根据线索记忆历史事件的能力;探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重点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请同学们看自由女神像。这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它承载了一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那就是美国的独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听听这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吧! 一、独立战争 1.背景 教师:同学们,美洲大陆最早是谁发现的? 学生:美洲大陆最早是哥伦布发现的。 教师:对,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渐形成。而与此同步的是,西方也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扩张。面对着广袤的北美大陆,谁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学生:英国。 教师: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北美经济的发展却遇到了空前的障碍。 史料1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 第 1 页共5 页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七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改革前两国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实现了农奴的“解放”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观知识。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 ) ①中国戊戌变法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⑤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图2是小李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阅读下图:日本东京鹿鸣馆(1883年建)明治初期的日本小学请回答:(1)图中的场景体现了日本明治政府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哪些改革措施?(2)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结合上述问题,从一个民族进步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是新课标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8课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标实验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辩论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通过表演,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上课前对学生状况有清 楚的了解,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班学生 已学习美国的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并对美国为何能迅速发 展也较感兴趣。 2、从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已值十四五岁,他们有强烈的好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1.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属于大河文明,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1)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象形文字 (2)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3)古印度:兴起于印度河流域,推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的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发明阿拉伯数字;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 2.西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早期文明是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 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著名城邦斯巴达(崇尚武力),雅典以(民主政治)著称。“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429年),雅典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主政治 发展到了全盛时期。特点:①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政治;②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保障:法制严格、健全;④范围(局限性):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自由、开拓 进取精神,推动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是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的源头,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布匿战争)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30年(屋大维) 建立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1453年保守落后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和上古历史的终结。 (3)中古时代(封建时代)的西欧社会: ①政治方面: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采邑改革”,使西欧逐渐形成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封建等级制。 ②宗教方面:8世纪中期,“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罗马天主教会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是西欧各国最大的封建主。 ③经济方面: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生产力提高,工商业逐渐发展,城市复兴。工商业者作为城市居民的主体,掀起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典型的是法国琅城起义。 3.日本大化改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

现在的国旗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 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萨凡 纳查尔斯 顿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波士顿大西洋 木材、造船、冶铁小麦烟草、蓝靛北部 :资本主 义工商业 比较发达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玉米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经济矛盾民族矛盾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至21课知识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思维导图】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发地区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出现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特点: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2、手工业新变化:出现集中手工工场;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出现: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中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兴起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兴起的时间、地点:14世纪 、 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4.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 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6. 意义或影响: (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但丁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2)表达的思想: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 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3.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达·芬奇 1.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四、莎士比亚 1.文艺复兴向外传播时间及范围: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2.莎士比亚的成就及体现的思想内容 (1)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2)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在行纪中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3.商业因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所有重要传统商道。 4.客观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导航技术及造船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及及航海成就: 1.迪亚士和他的航海:(1)时间:1487--1488年(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1488年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4)成就: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7--1498(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及成就: 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2年8月(2)资助国:西班牙 (3)路线及成就:1492年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等。 4.麦哲伦船队及航海成就 (1)背 景: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达到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 (2)时 间:1519--1522(3)资助国: 西班牙 (4)路 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全球航行。 (5)意 义: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 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