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特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

第一节画面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

1.再现性

2.表现性

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1.景别

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

2.焦距

3.镜头运动

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

4.角度

平视镜头

俯视镜头

仰视镜头

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1.构图

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

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类型

构图原则

2.光

光的质量

光的方向

光的亮度

光调

3.色彩

色彩的配置:

色彩的变化:

色调:

四、场面调度

第二节声音

一、人声

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

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

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

二、音响

1.音响还原逼真感

精品文档2.音响刻画人物

3.音响表达情思

4.音响创造空间

三、音乐

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

四、声与画

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

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

“静默”

第三节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功能

1.叙述故事

2.表达情感

3.阐述思想

4.创造风格

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

1.平行蒙太奇

2.交叉蒙太奇

3.重复蒙太奇

三、长镜头

1.叙述的完整感

2.表意的丰富性

3.画面的开放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用声音和画面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一的审美世界。因此,如果说文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文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面造型上,那么,影视的艺术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第一节画面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及生理特征(视觉暂留原理和透视原理),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影视画面尽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知,但它并不是客

观的物像,而是借助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为了一定的目的和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现实物像进行记录、改造、加工而成的。影视画面中的影像既是对现实物像的再现,同时也是对现实物像的重写。因而,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艺术符号,既是对现实的记录,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被人赋予了意义的现实。

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

1.再现性

影视画面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它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尽管这种客观现实本身可能是被有意识创造的,如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的,场景是由人工建造的等,但胶片或磁带上的影像都来自于摄影机或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影像在再现现实时,比任何其他艺术载体都更为逼真。

2.表现性

影视画面又并不只是对现实物像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有目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制作者或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做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因此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这种主观的目的性就体现了影

视影像作为一种符号所具有的表现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影视影像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它让观众产生一种逼真的“在场”感,但同时观众面对的又只是一种经过艺术和技术处理的光影图像,真正的现实是“缺席”的:这正是影视画面最本质的特征,借助这一特征,一方面影视艺术比任何其他艺术样式都具有更逼真的复制再现力,另一方面它也比任何其他艺术样式具有更潜在的主观表现力。因此,影视影像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也是对主观心智的表现:

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影视画面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等构成:从形成看,影视画面则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因而镜头的运用对于画面有着直接影响。镜头运用除了技术性区别以外,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4个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1.景别

景别主要是指由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这种区别使影像(画面)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并对观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序列│景别│定义│功能│├───┼─────┼────────┼────────┤│ 1 │大特写│放大局部│突出特点│├───┼─────┼────────┼────────┤│ 2 │特写│局部│特点│├───┼─────┼────────┼────────┤│ 3 │近景│主体│个别│├───┼─────┼────────┼────────┤│ 4 │中景│个体│环境中的个别│├───┼─────┼────────┼────────┤│ 5 │全景│环境中的个体│个体与环境│├───┼─────┼────────┼────────┤│ 6 │远景│人的环境│人所处的环境│├───┼─────┼────────┼────────┤│7 │大远景│环境、│人消融于环境│└───┴─────┴────────┴────────┘

远景(大远景)是指由远距离以外的被拍摄主体所构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如“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景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场面。这种景别主要用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展现场面。观众往往通过远景画面,了解影视故事的空间状态和感受宏观场面,但参与程度和对细节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全景是指由处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被拍摄主体的整体所构成的画面,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既有局部又有整体,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观众通过这种景别可以对被拍摄主体和主体所处的环境产生完整认识。

中景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例如由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所构成的画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就属于中景的表现效果。在这种景别中,被拍摄主体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环境成为一种背景,更加淡化。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这种景别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观众通过中景将注意力指向被拍摄主体。

近景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肩以上部分。在这种景别中,环境基本被忽略,观众注意力加强,主要集中于被拍摄主体的局部,可以观察到被拍摄主

体的细微特征和变化。例如,如果要表现一个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需要使用近景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大量的对话和表现被拍摄主体细微变化的情景往往较多使用近景镜头。

特写(大特写)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面部,甚至眼睛。这种景别用一种放大和夸张的方式突出特定局部、特定细节,主要用来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像《诗经》中所描绘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近似于特写的效果。

景别的使用和变化对影视作品的节奏、风格和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影视作品以“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为主,影视片的节奏感更紧张,画面对观众注意力的强制性会更强,如好莱坞电影。而多使用“远景——全景——中景”景别的影视片节奏更为舒缓,观众视觉感知的自由度更大,如纪实性影视片,张艺谋在具有纪实风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中仅在片尾使用了一个演员的特写镜头。

一般来说,在电影中,为了展示场面和环境,可以比较频繁地使用远景和全景镜头,但在电视剧中,由于屏幕和播放条件的不同,这种视野开阔的镜头一般较少使用,往往以“中——近——特写”镜头为基本叙事镜头。

2.焦距

影视影像是通过镜头的光学作用而被记录下来的。镜头外射入的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被聚合为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被称为焦距。焦距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使影视影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正是这种技术原理,使镜头不仅常常被比喻为人的眼睛,而且它还具有一些人眼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人们通常将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和长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为40-50毫米的镜头。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其影像效果更强调对现实物像的还原。这是常规影片通常采用的镜头。

短焦距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该镜头视野比标准镜头广,可以达到180度的视角范围,被拍摄对象被横向扩张,近景有明显的变形感。同时画面景深也加大,前景和后景体积对比鲜明,造成深远的纵深感,这种镜头在表现横向的场面时可以强化场面的宏伟性,在拍摄纵向的运动时可以增加运动的速度感。像《大决战》、《勇敢的心》等历史题材影片,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就经常使用短焦距镜头,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恢弘的风格。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称为望远镜头。该镜头可以将远距离物像拉到近处,纵深被压缩,使深度空间被压缩为平面空间,视野小,景深感也小。这种镜

头利于调整摄影。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一个镜头既可以作标准镜头,也可以作短焦距和长焦距镜头使用;这种镜头可以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造成画面纵深感、物像体积、运动速度的变化,也可以产生推拉镜头的效果,有时还用来造成一种虚实焦点的对比。

焦距对于镜头来说,不仅是用来记录和复制现实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参与影像造型、气氛营造、人物刻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甚至成为影视作品风格形成的有机元素。

3.镜头运动

电影诞生初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镜头运动所具有的表现力。1896年,卢米埃尔在威尼斯一条船上偶然发现船上的摄影机与岸边的景物之间有一种运动关系,拍摄下的画面生动活泼、变幻万千。以后,人们便开始自觉地利用摄影机、摄像机或者镜头的运动来拍摄电影或电视,影视艺术获得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同一镜头中镜头位置的改变(包括焦距、方向、角度等的改变)和摄影机、摄像机位置的改变——镜头的运动,被称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或静止镜头而言的,它造成画面空间关系和空间内容的变化,产生一种运动感引导观众注意力的变化。

运动镜头主要包括以下5种基本形式,其他运动方式则是对这些形式的组合或变化。

推:指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随着视野的集中,一方面被拍摄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细节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环境和陪衬物越来越少,画面中心也越来越突出。推镜头常常被用来引导观众的观赏注意力,强化视觉的冲击效果。

拉:指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随着视野的扩大,一方面被拍摄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小,细节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环境和陪衬物越来越多,画面中心相对淡化。拉镜头常常被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引导观众将被拍摄主体放置在一定的参照环境中进行观察。

摇: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位置固定,而镜头借助三角架做出的上下、左右或旋转运动。这种镜头可以改变拍摄角度、拍摄对象,也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追踪,因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移:指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时所做出的左右、上下运动。移动镜头可以扩展画面的空间容量,造成画面构图的变化,特别是当与物体同时运动时,由于背景的变化可、以造成强烈的运动效果。

跟:指摄影机或摄像机镜头与运动着的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纵向运动。这种镜头可以在运动中跟踪被拍

摄物体,使观众能够细致地观察处在运动状态中的被拍摄主体及其环境的变化。

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它们还可以相互结合,可以借助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派生出其他镜头的运动方式,如升降镜头、跟推、跟拉、摇摆镜头、环移镜头等。镜头运动可以借助于支架、升降机、轨道以及汽车、飞机、船等机械手段来完成,随着变焦镜头的出现,推拉的运动也可以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来实现。

运动镜头在影视拍摄中被频繁使用,它不仅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环境,叙述故事,而且可以创造节奏、风格、意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重要手段。正像一位法国电影理论家所说,电影的画面,“应该是对现实的一种开放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牢狱:观众永远不应该忘记其余的现实在别处仍然存在,并且能随时进人摄影机的范围。”不过,也许更应该说,影视画面不仅是一种开放的现实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开放的审美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对现实的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表现。

4.角度

摄影机或摄像机镜头与被拍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被称为镜头角度。一般人们将镜头角度分为三种类型。

平视镜头:指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水平的镜头,这种镜头比较接近于常人视角,画面效果也接近于正常

的视觉效果。

俯视镜头:指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具有如下基本特点:使被拍摄物体呈现一种被压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展示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从特定角度展现运动线条;使影像压缩变形来制造特殊效果。

仰视镜头:指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使影像体积夸大,使被拍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或者崇敬感,也可以用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有时仰视镜头也被用来模仿儿童的视角。

总之,镜头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艺术手段,镜头的运用,对于影视画面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它既是叙述故事、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的基本手段,也是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审美意蕴、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作品是用镜头来说话的,所以,如果说词汇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元素的话,那么镜头则是电影画面的核心元素。

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画面是影视艺术叙事的基本手段,而影视画面一方面具备一种运动的时间感之外,同时还具有造型的空间感,也可以说画面的运动是通过造型的变化形成的,影视画面的时间

应该是一种空间化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画面就像绘画和摄影一样,具有造型性。所谓造型即指在特定视点上,通过形、光、色等空间元素来表现人、景、物,塑造视觉形象。如果说镜头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过程,那么造型则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成果。

影视画面造型一方面是一种再现和复制手段:还原具有真实感的空间现场,如人物形象、物体形状、环境状况等,同时又是一种表现和创造手段:表达特殊的人生体验、人文倾向、审美理想。因此造型不仅具有叙事功能,而且具有表意功能;不仅是一种客观再现,同时也是一种主观表现,是真与善的一种结合。

造型一般是通过摄影造型(取景、光线、色彩等)、美术造型(布景、服装、化装、道具等)和演员造型(外形、动作等)来完成的。最重要的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与色。

1.构图

影视作品的画面是由影像构成的,在绘画中构图是指画面的构成,在影视艺术中构图即指影像的构成。构图所处理的是画面中影像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更具体地说是指人、景、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形、光、色的配置关系。

构图的组成:

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

的环境。这三个部分中,陪体和环境都与主体形成一定的关系,对主体起修饰和映衬作用。这些作用可以通过线条、体积、位置、视点、亮度、色彩等方式来完成。如在画面中,突出主体的面积,或者突出主体特殊的色彩,或者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或者将主体处在聚光中心,都可以突出构图的主体性。有时也可以通过主体与陪体或者环境的对比制造一种对比关系,使构图的意义更丰富复杂。

构图类型:

从构图的内部空间布局来看,影像构图可以分为平衡构图和非平衡构图。在平衡构图中,画面内的各个部分配置基本均衡、匀称、适中,较为能够还原人眼日常的视觉习惯。这是常规的影视构图。这种构图给观看者带来一种舒适感和轻松感。非平衡构图是指画面内各部分的配置明显失去比例,冲击人的日常视觉经验,这是非常规的影像构图。这种构图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惊奇感和新鲜感,往往用来表达强烈的情绪和提供陌生化的思考。

从构图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来看,影视构图又可以分为封闭性构图和开放性构图。封闭性构图是指画面中包含完整的视觉形象,具备明确的视觉信息的构图。这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它将观看者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画内空间,接受画框内现成的影像信息。开放性构图是指画面中的影像缺乏完整性,视觉信息比较暧昧,它引导观看者注意画外空间。作为

一种非常规性构图,它倾向于对观看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观看者参与画面意义的创造,用画外画来传达话外话。

构图原则:

如何构图,采用什么样的构图类型,取决于影视创作人员的创作动机和影视作品的整体风格。一般来说,构图的基本原则有四点:首先是叙事性原则。影视艺术是一种叙事艺术,因而造型的首要目的是要用来叙述事件、人物、场景,完成整个故事;因此,造型需要一种真实感,一种与现实的相似感,从而使观看者认同影像,跟随叙事的发展。其次是表意性原则。影视艺术并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原,而是一种贯注了创作者体验的再创造,因此构图不仅要叙述事件,同时还要表达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有时甚至可能用表意性冲淡或者排斥叙述性。第三是修辞性原则。这实际上也就是美感原则。人类漫长的审美历史已经积累了许多美感形式,这些形式作为一种并不包含实际目的和意义的审美习惯成为了一种抽象的修辞原则,如对称、对比、起伏、排比、平衡等,影视艺术一般情况下也要按照这些修辞原则来构图。而且,由于影视艺术是一种时空整体化的艺术,一方面画面具有内部的空间修辞关系,另一方面画面与画面之间又存在外部的修辞关系。所以影视画面的构图在考虑画面内部的修辞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画面与画面之间的修辞效果。第四,整体性原则。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人文创造,必然具备统一的风格和

完整的形式,因而构图也服从于作品的整体性,构图本身就是整体风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在一部常规电影中一般不能采用非常规构图,而在修辞感很强在作品中,一般也不能采用那种反修辞性的构图。

构图可以说是“听不见的旋律”,它不仅传达一种认知信息,而且也传达一种审美情意,所以有的影视作品的构图能让观看者感受到宁静安详、和谐均衡,有的则热烈奔放、不拘一格,有的沉郁凝重、含蓄蕴藉,有的则明快简洁、立意鲜明。随着影视美学的日益成熟,影视构图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图可以说是影视美学空间性的最直接体现。

2.光

影视影像是以光影成像的。摄影机或摄像机对光的不同摄入方式对影视造型会产生重要影响。光线包含着情感、包含着意义、包含着美学创造。用一位电影理论家的话来说,光“是产生画面表现力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画面上的光既来自自然光源,也来自于人工光源。光可以通过四个基本途径产生造型作用。

光的质量:

从质量上说,光可以分为柔光和硬光。柔光是指光源比较分散,方向性较弱的布光,画面的布光效果比较均匀、和

谐。这种光的效果比较柔和自然,画面区域区分模糊。比如,在表现欢快、自然、明亮的气氛和情绪时,就可以采用柔光处理。硬光是指光源比较集中,有明显的方向性,画面的布光不均匀,各个区域分割明显。这种光的效果比较强烈并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在表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氛围时往往使用硬光。电影《一个和八个》中有一个场面,女卫生员杨芹儿与八个犯人在一个场景中,明亮柔和的灯光照射在杨芹儿脸上,而给大秃子等人则布上阴暗坚硬的光,画面就出现了明显的反差,既是白皙、稚嫩与狰狞、野蛮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光在这里变成了一种视觉表意因素。

光的方向:

根据光源不同,人们常常将光分为前置光(光源在被拍摄物前面)、侧光(光源在被拍摄物侧面)、背光(光源在被拍摄物后面)、底光(光源在被拍摄物下部)、顶光(光源在被拍摄物上部)。如果为这些方向性明显的光源加上足够的辅助光,光的质量可以是柔光,相反则是强光。光的方向性可以突出被拍摄物的局部,中心突出,明暗对比鲜明,往往可以用特殊的构图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情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正面对着光源,被拍摄物阴影较少,没有很清晰的轮廓、造型平面化,会产生一种僵化呆板的印象。而侧光则使被拍摄物层次分明、对比突出,具有一种严峻感;底光则可能使画面有一种违反日常视觉习惯的反常性,使被拍摄物有变形感,往往用

来表达一种恐惧或狰狞的效果。在电影《青春之歌》里,有一段画面描写余永泽与林道静的争吵和分裂,这时在为余永泽布光时,就采用了底侧光,人物的面部半明半暗、上阴下亮,使人物卑鄙、自私、丑陋的心理通过光的造型被生动地传达出来。光的方向,并不只是起简单的照明作用,而是影视美学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

光的亮度:

根据光的照明度的不同,光可以被划分为强光和弱光。强光使被拍摄物明亮清晰,轮廓和细节比较分明,而弱光使被拍摄物阴暗模糊,轮廓和细节不明显。两种用光具有不同的造型作用,在影视作品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弱光可以用来表现压抑的或悲剧性的氛围。谢飞导演的影片《本命年》,结尾是主人公李慧泉在孤独、绝望中死去,这时画面的光是暗淡阴沉的,人物被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寒风凛烈、败叶萧瑟,具有一种情绪感染力。在电影《黑炮事件》中,有一段会议室的场面,布光明亮强烈,与会议室的白色置景浑然一体,画面没有明暗对比而失去了纵深和立体感,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平面、僵硬和呆板的造型。它是对影片中官僚机制的一种隐喻,这种体制就像光效一样,没有生气、活力和人性。

光调:

光影的基调除了正常光调外,通常有高调和低调之分。

艺术的特征

课程内容: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理解艺术作品是由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学习重点:艺术的主体性。 ?学习难点:审美性(价值判断)。 韩雪松

(一)形象性 ?形象性要做到三个统一。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客观指艺术作品的形象的具体、可感;主观指在作品必须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方面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只表现客观或主观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齐白石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句话可以用在一切艺术创作中。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艺术欣赏中,首先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感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鲜明地形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同一内容由于艺术的形式不同会表现出不同形式:?如雕塑:形体、质地、空间; ?音乐:时间性、复演性、非语义性、不确定性; ?舞蹈:情感、节奏、韵律、人体结构与运动; ?戏剧:扮演性、剧场性、戏剧性。 ?就艺术整体来讲以上这些都是艺术的个性,单就一门艺术而言,它又表现为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就讲到下面一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个性是多样的,共性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性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举一反三,甚至从“一”知“十”。 ?这里的“一”就是共性,“三”和“十”就是个性(多样性)。 ?共性就是典型和代表性。如罗中立创作的《父亲》形象,朱自清创作的《背影》中的父亲形象。

(二)主体性 ?主体性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创作主体;二是欣赏主体。?1、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 ?艺术是客观化追求主观化的过程。客观是艺术本身具有的形象,主观则是艺术家主体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客观化,而没有主观的表现会成为艺术作品?如中国绘画,唐代张彦远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山水画一开始十分具有装饰性,说明这时人的能力只能是追求客观,还没有达到追求主观的时候。到唐代,花鸟、人物、山水、树石、蔬果等等只要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都被竭力的表现,元代倪瓒的山水画则是不求形似,只求逸笔草草,这就是到了主观表现的阶段。西方绘画也是如此。

影片分析讲解

如何写影片分析 (自己任选一部影片进行分析 2500-3500字) 第一部分、引言 介绍影片基本情况及整体风格。 比如获奖、导演等,影片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 第二部分、影片剧情简介 300字以内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影片的艺术风格。 可以分析影片的主题、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色彩、剪辑、镜头特色、音乐等方面。 要分标题分析两到四个方面即可,不要面面俱到。 第四部分、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写作的角度。 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与角度很多,比如主题思想,剧作结构,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等。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就就是抓住其中两三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一、主题分析 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

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就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 考察学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性。 如《秋菊打官司》就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讨论的主题就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二、叙事分析 就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如此,它在遵循艺术发展的普遍法则的同时也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一、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构成音乐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即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音乐艺术所运用的声音,是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现象中,经过特定的方法挑选和概括出来的有组织的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织体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 二、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声音材料的特性决定了一个事实:音乐是靠听觉来感受的,也就是说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是由声音组成的,但它不同于同样是以声音材料为基础的语言。音乐虽然是一门听觉艺术,但“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但听觉仍是基础,是关键”。 三、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它是“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呈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呈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该作品的整体形象”。音乐的这种特征与电影和戏剧艺术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为了使整个艺术作品得到完整的实现,而必须把一定的时间作为前提。在此过程中,只是我们的欣赏视角改变而已,美术作品在时间中的状态是始终保持不变的。而音乐艺术却相反,它是随时间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而更好的呈现给欣赏者。 四、音乐是一门空间的艺术“音乐中的空间,是听者在感受音乐整体所展示的运动时所产生的一种表象”。这是一种由欣赏者脑中派生出来的想象空间,它与欣赏者在欣赏音乐当时所处在的实际空间不同。因为音乐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变动性,所以音乐不会象其他艺术那样直接给欣赏者展示空间性。这种听觉造成的空间和由视觉造成的空间以及由知觉造成的空间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五、音乐是一门表情的艺术无论是歌曲,还是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它们可能是一种情绪、意境的反映;可能是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和发展;还可能是某种乐思的概括。音乐以声音为媒介,从而体现出其巨大的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以直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对人们的情绪起激发作用,因此,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抒发情感。 六、音乐是一门形象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以塑造自己本门类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内容”。[6]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它既看不见,又不具有明确的语义内容,只是一种依靠人的听觉才能被感知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是非视觉性的,所以说音乐这一门类的“形象”是比较特殊的。当然,由于音乐最擅长的是抒发情感,抒情手法就成了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最主要手法,因此,音乐的形象艺术与情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人们在音乐营造的情感气氛中,产生了自我情感的跌宕起伏,使精神世界在某些方面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并从中受到熏陶。所以,音乐一直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丰富精神生活,满足审美需要,进行教育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审美价值是音乐最根本的价值,音乐以独特的审美方式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的欣赏与愉悦中实现其教育价值。3.音乐“是以审美的方式进入人的精神世界,能更深入、更强烈地打动人,所以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能长久留存”。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电视是现 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科技 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等艺术门类的技巧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正如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创造〉中曾对 电视做过的概述:”电影可以说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 接感受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 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 节反映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 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都把电影看做是综合艺 术。当然这种综合艺术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 按影视艺术本身的规律给以吸取改造,使之发生质 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 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 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 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 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 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 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一 影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 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影视视觉文 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 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 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 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 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 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将这种 形象称之为”意象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对举形态 而出现,这深刻地概括了当代审美认知从”反映 到”反应,从理性愉悦到感性娱悦的转变。以”意 象形态为其表征的审美文化当仁不让地在社会审 美文化舞台上成为主角,那些业已成为当前人们生 活方式、生存范式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电视、 电影、卡拉、、广告艺术、时装表演等,正 是意象形态的基本承载主体。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 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艺术鉴赏的概念 “鉴赏” :鉴者,照也,明也,即”识” , 赏者: 即赏心,称扬,玩娱之意. 鉴赏即: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 从具体设计作品的感受出发.由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 鉴赏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 1969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西蒙首次提出“设计科学” 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 从人的创造思维和器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对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进行总结.包括定义,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20世纪初,“design ”开始引入中国”中国开始注重装饰与设计 俞剑华<<最新图案法>> “图案design一语” 1920 蔡元培<<美术的起源>>“美术有狭义:建筑造像,,广义:图画与工艺美术”等 柳林<<提倡工艺美术与提倡国货>>我国制造家、实业家忽视工艺美术之得要,不以工艺美术为产品竟争这必要工具的结果。 1.1.1识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 设计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 1. 基本功能2. 享受功能 3.鉴赏功能, ,构成了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艺术: 是一种方式, 过程,手段,, 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联系点: 1. 艺术的属性: 技术, 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 2. 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在技术中成长出来. 整体设计的产生便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进步整合的产物. 技术化与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设计日趋艺术化, 艺术化生活是人类的理想.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美学>> 席勒<<美育书简>>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 1.1.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 (1) 领会: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以下艺术欣赏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 影视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经典电影赏析资料讲解

经典电影赏析 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 画面 A.镜头元素 (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 来表现 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 拉,相对与推 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 移:横移,纵跟和斜移 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 B、转场: 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

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

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 作者: 摘要:设计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交互性其实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多媒体就是通过硬件、软件、设计师和用户的参与这四项来共同实现的高技术性艺术作品。由于世界实现不停变化的,所以这些设计资源相对的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不同时期它的设计资源是不同的。 正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创新形态的嬗变,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关注,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用户需求、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被认为是新条件下设计创新的重要特征,用户成为创新2.0的关键词,用户体验也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模式的核心。设计不再是专业设计师的专利,以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也成为了设计的关键词,Fab Lab、Living Lab等的创新设计模式的探索正在成为设计的创新2.0模式。但是无论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还是一个知识人士的自我探索的设计,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人们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设计资源。资源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设计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它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依据就是与它相关的资源。诚然,因为各行各业的不同,所以它们的资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下面我就分几点来论述设计资源的特征。 一,交互性。我认为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交互性其实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多媒体就是通过硬件、软件、设计师和用户的参与这四项来共同实现的高技术性艺术作品。设计家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活动。设计大部份为商业性质、少部份为艺术性质。 根据工业设计师的定义,设计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更详细的定义如下: 第一步: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并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和限制; 第二步:将这些所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或者产品本身),使得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这是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所在) 这个定义可以适用于设计的所有领域,尽管不同领域的关注点从形式、内容到行为上均有所不同。比如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然而设计也是一种职业。例如在电影业中有场景设计一职,在印刷业中,有包装设计一职。 二,本质与目的,本质与目的:设计资源的本质是指人对物的认识而改变物的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设计资源的目的是适应生活的具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高度文明的具体所在。 设计资源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精神性,象征性的不同作用。 ①功能性:功能性是设计资源的主要意义,这是设计的一种本质特征。人类在设计活动中始终将功能性的作用放在首位,这是由于物品的出现是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衣、食、行、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物品是因人的需要而存在,因人的需要而出现。 ②精神性:精神性是指器具的使用不仅仅为人们在功能上提供方便,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舒适感、美感。如逛百货商场,也许最初并无明确的购物意向,但是看到琳琅满目,五彩缤

影视作品赏析

《霸王别姬》赏析 上电影赏析课以前也看过《霸王别姬》,但那总是断断续续的看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次,甚至重来没看到过结局。就算看也是囫囵吞枣,没有以一种赏析的眼光去欣赏这部电影。通过影视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终于一览这部电影全局,并开始以赏析的方式观看这部电影。 ——题记《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影片围绕两个京剧艺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影片《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文革以后。片头关师父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国民政府军的压迫,文化大革命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衣与段小楼在文革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文革消灭。诚如一个影评人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一个极其有力的象征"。——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如果说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那时期虽然是乱世,但是当时的社会对艺术人生的诉求是不变的。不管当时的这会是什么样的人掌握了权利,但是当权者对艺术是尊重的。因为意识形态病没有变化,管理社会的主体主要还是依靠精英阶层。但是到了解放之后的时代,就是对艺术人生的摧残和亵渎的时了… 毕竟,农民是没有艺术可言的,更不用说文革的影响。因此,这个影片主要讲的也有文革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破坏。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不要说对艺术扶植了,连那种让其保持原生态,自生自灭的气量都没有了。而那个曾经听话的好孩子“小四”,也因为受到政治运动的利诱,终于变成了一个狂热的革命份子,完全背弃了当初跪在逝去的师傅的灵堂前那种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的本质。这个时候的小四已经是早饭派的头头,打着新文化运动的幌子做着那些破坏艺术的事情。因此,影片最后程蝶衣的“死”,突显了艺术大师辉煌执着的一生,而影片最后,早已经不再提及那个背叛者“小四”,他早已经被人所遗忘……他是死是活,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艺术是超越政治的。艺术通过程蝶衣,艺术达到了永恒,而小四呢?只能是政治的牺牲品、革命的牺牲品。艺术是不妥协的。不管是民国还是日本人,对艺术是珍视的。对艺人是尊重的。在艺术面前,没有政治之分,只有更高的追求。而影片中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士兵集体殴打戏子的一幕,虽然说明了国民党士兵对艺术理解能力的低弱,但是起码还能说明那时候人性偏好的本

艺术设计具有哪些基本的审美特征

艺术设计具有哪些基本的审美特征? 1.设计的概念: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2.现代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字义来解释,是设想和计划的含义。现在所说的设计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产品的前期构思,以及实现这个构思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反映现代大工业社会的本质! 3.艺术设计的本质; 1.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人类在进行艺术活动时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预见性,是为达到某一明确目的性和预见性的自觉的行为。 2.是一种问题求解活动。设计过程就是以问题求解,寻找问题答案为核心,它是人们为满足一定需要,精心寻找和选择理想被选方案的活动。 3.是一种智能文化创造形态。设计表现为某种文化创造活动形态,而这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进行设计活动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的人所决定的 4..现代设计的特征: 1.是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践活动。设计的时空性特征,给设计成果打上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烙印。为了减少时空的限制而造成的负面效应,设计师可做的是强化设计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 2.设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的的约束下进行的。设计活动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3.设计都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设计始于需求,需求由设计来满足。这是设计与需求的本质关系。 4.设计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5.设计活动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系统过程。 5.设计活动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系统过程。具有过程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设计的社会价值来说,现代设计是科学,是生产力,是生活方式的创造,是科学技术的全面物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五.现代设计的经济价值: 设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成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战略和途径,作为经济的载体,设计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当今时代是品牌经济的时代,是形象消费的时代。.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设计是管理,设计左右产品的发向和市场的导向。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概念设计师”。 六.现代设计的文化价值; 现代设计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设计文化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两者的共融。 文化价值的体现: 1. 设计传播的信息体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观念,这是独有的效应, 2. …………………体现特定民族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人文特征, 3. …………………体现人类社会知识的传承,获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的知识,都是靠文化传播发展起来的。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本体 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 第四节、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第一节、影视艺术本体 一、何谓艺术? 能够引起美感的形式。 艺术创造就是用具体可感的形式比较自由地传达出某种情绪、思想、感受等,是形式技巧对内在精神的呈现。 1、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 只懂技术,只有形式,而不能传达思想,那是手工劳动;能够用技术形式传达出某种思想情感的人被称为艺术家。 二、什么是影视艺术? 以声像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三、何谓本体? 决定一个事物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特征。它的前提是“一元论”。 电影本体:即强调使电影成为电影的决定性因素。是对电影的总体看法,而不是对一部具体电影的看法。

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 一、照相技术的发展: 1839年摄影技术产生; 1875年胶片的发明; 1878年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连续动作的拍摄成功;1894年爱迪生制成了电影视镜。 二、电影的产生: 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电影。 3、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4、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保持记录客观生活的观点;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 一、梅里爱: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发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260英尺,16分钟,把想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轰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确立了故事片的地位。

影视艺术鉴赏

影视艺术特性在影片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大众传媒,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特性。何谓影视艺术的三个艺术特性?这三个艺术特性包括文化特性,美学特性和技术特性。其中每一个艺术特性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下面是对进行的一些详细介绍。 首先是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1.影视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紧密联系。 2.影视艺术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3.影视艺术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创新。 其次是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 1.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统一体。 2.影视艺术为满足观众特殊的审美情趣,具有极强的逼真性。 3.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因而影视艺术必然涉及到画面艺术,画面思维和 画面的美学价值。 4.影视独特的时空性,体现在虚拟空间的创造,心理时间的构成上面。 5.影视中声音的使用使其更好的表现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6.影视中的蒙太奇手法大大加强了电影和电视的情感表达。 最后是影视艺术的技术特性: 1.影视艺术的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细节,对白等。 2.影视艺术的形式包括节奏,悬念,回忆,结构等。 3.影视艺术的编导,对影片影响巨大。 4.影视艺术的表演 5.影视艺术的拍摄 6.影视艺术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对于文化特性,我们来看《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直以来,教育问题广受诟病,这部影片就是关于这一有深刻社会影响问题的探讨。现代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养的?影片通过兰彻的经历来说明,学习应该来源于兴趣。影片最值得嘉奖的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虽然有印度电影标志性的歌舞,但更多的是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彻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又有多少人有兰彻的聪明才智,又有多少人能不受生活的影响,所以影片还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所以影片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给我们更深层次的震撼,不仅仅是一句素质教育能解决的。 对于美学特性,我们来看《盗梦空间》。不同于传统科幻片,故事并非发生在未来,而是在现实----梦境中,但是那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独特的虚拟空间的创造,使观众如梦如醒。同时梦境设计师对梦境随心所欲的创造,也使观众体验到了现实中不可能有的快感,如阿里曼德尼刚进入梦境时把道路立起来,车子跟着爬墙,很给观众刺激。另外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法兰、拉杜一起去寻找兰彻,跑车在环

影视艺术特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 第一节画面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 1.再现性 2.表现性 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1.景别 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 2.焦距 3.镜头运动 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 4.角度 平视镜头 俯视镜头 仰视镜头 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1.构图 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

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类型 构图原则 2.光 光的质量 光的方向 光的亮度 光调 3.色彩 色彩的配置: 色彩的变化: 色调: 四、场面调度 第二节声音 一、人声 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 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 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 二、音响 1.音响还原逼真感

2.音响刻画人物 3.音响表达情思 4.音响创造空间 三、音乐 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 四、声与画 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 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 “静默” 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 1.叙述故事 2.表达情感 3.阐述思想 4.创造风格 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 1.平行蒙太奇 2.交叉蒙太奇 3.重复蒙太奇

三、长镜头 1.叙述的完整感 2.表意的丰富性 3.画面的开放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用声音和画面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一的审美世界。因此,如果说文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文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面造型上,那么,影视的艺术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第一节画面 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 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及生理特征(视觉暂留原理和透视原理),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艺术设计试题及答案一

艺术设计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扬州八怪"是指__D___朝活跃在扬州的8位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 A.宋 B.元 C.明 D.清 2.《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是法国__B___绘画垢代表作品。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___C__的代表。 A.贝多芬 B.巴赫 C.约翰·施特劳斯 D.李斯特 4.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__A___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A.古琴 B.古筝 C.扬琴 D.二胡 5.由些可夫斯基作曲的古典芭蕾舞剧__A___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 A.《天鹅湖》 B.《天鹅之死》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浮士德》 6.梅特林克的《青鸟》、《不速之客》等作品是__B___戏剧的典型之作。 A.荒诞派 B.象征派 C.写实派 D.印象派 7.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是20世纪50年代__B___影片。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日本 8.影片《城南旧事》由___C__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 B.

谢晋 C.吴贻弓 D.滕文骥 9.《红字》是美国作家__B___的代表作。 A.奥尼尔 B.霍桑 C.爱默生 D.福克纳 10.席勒在___A__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A.《美育书简》 B.《诗艺》 C.《艺术哲学》 D.《美学》 11.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以__A___最为著名。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墨竹画 12.提出"风格即人格"的法国文学理论家是___B__。 A.莫里哀 B.布封 C.福楼拜 D.丹纳 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驱除__A___。 A.诗人 B.政治家 C.工匠 D.军人 14.康德最著名的学论著是__B___。 A.《美学》 B.《判断力批判》 C.《汉堡剧评》 D.《拉奥在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魏晋六朝时期的__顾恺之___、__陆探微___、___张僧繇__三位画家被称为"六朝三杰"。 16.20世纪20年代,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筹建了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__国立音乐院___。 17.最早的舞蹈是___诗__、__乐___、___舞__三位一体的。 18.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起源于江苏昆山的___昆曲_是最古老的

影视鉴赏1.1 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1.1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艺术陪伴人类度过最初的荒蛮岁月,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艺术,是自由的象征,是人们美的理想的凝聚。 20世纪艺术样式中发展最快的,大约要数电影和电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影视艺术。 影视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故事情节等语言来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的综合形态。影视作为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统称,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影视艺术是最年轻的艺术样式,它凭借现代科技成为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现代艺术媒介。同时,它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体制的运转。因此,它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古老艺术样式的新型艺术。有人称电影为继音乐、舞蹈、诗(文学)、美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戏剧六大艺术门类之后的“第七艺术”,电视则为“第八艺术”。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但它又具有独立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视指一种技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播图像和声音的广播、通讯方式或技术,相较于电影,它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在英文中写作television,前缀tel是远的意思,vision则是画面的意思。顾名思义,电视的本意即为——“远处传来的画面”。 电视媒体中可以传播各种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艺术类电视节目,它主要包括新闻类节目、服务类节目、资讯类节目等;另一类

中国艺术设计史学习资料

36中国艺术设计史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2比较唐宋器物造型;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3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 1 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的陶瓷。可大致分为:半坡型、马家窑型、庙地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大汉口型、龙山文化等。 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喝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次,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2 比较唐宋器物造型 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饮食器中,模拟瓜果花卉形状的器型品类大为增加,

如瓜棱壶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高足杯、兽面杯等造型体现异域风格的器物。常见的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盘口多曲的典型特征。碗的造型和盘近似,多棱、多曲碗是唐代碗的代表。壶的造型出现了执壶,短颈,腹部硕圆丰满。罐类器具器体饱满,气势雄强,生动体现盛唐气象。 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响,造型洗练,比例高度和谐,花口盘、花口碗与唐代相反。梅瓶、玉壶春瓶、斗笠碗是宋代器物的代表,以玉壶春瓶为例。造型:口稍侈,细颈,腹部微呈椭圆形,造型秀丽,富有曲线美,体现了宋代器物造型简约,比例和谐完美的特点。 3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他各种形式高坐具。唐代家具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度阶段,唐后期出现桌椅。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明清家具达到高峰。 4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 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

影视艺术的特征

氛围之中,视其所视,听其所听,喜其所喜,怒其所怒,成为其中的“一员”时,才能获得全身心的愉悦,仿佛自己经历过一般。因此,“只有当我们消除了自己(观众)与银幕的距离,把银幕上的生活同我们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浑然一体的时候,我们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才能得到满足。” [14] 四、组接性组接性又称镜头性,运动性,即蒙太奇。“电影识破了运动的奥秘。而这正是它的伟大之处。”[15]这也是影视艺术的鲜明特点。 1.蒙太奇的涵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意为“构成”、“装配”。它是影视艺术(首先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即导演及相关创作主体按照一定的构思,将拍摄的若干准镜头加以剪辑、组接,从而构成有机影视整体的形象合成方式和镜头运动系统。《辞海》从电影学的角度就“蒙太奇”作如下界定:“一部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这些镜头分别拍摄完成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为‘蒙太奇’。”蒙太奇具有结构、语法、修辞、节奏、声画结合等基本功能,包含了电影的许多特性。 2.蒙太奇的分类(1)叙事性蒙太奇叙事性蒙太奇是一种按时间进程及事件的逻辑顺序、因果关系分解、组接镜头的艺术方法,其作用是展示影视事件、叙述情节进展、引导观众进入和理解剧情。这是影视艺术最为基本、最为常用的叙述方法。其优势在于脉络清晰、逻辑连贯、叙事流畅、通俗易懂。叙事性蒙太奇包括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①连续蒙太奇。这是一种基础性叙事蒙太奇。它要求依照某一情节线索组接镜头,组接过程体现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具有自然连续性。连续的方式有对话式、人物式、物件式、音乐式、音响式等。②平行蒙太奇。平行叙述发生在相同或不同时空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这些情节线索在剧情总体结构中具有完整统一性。这种叙事方式显得开放、灵活、自由。如《西安事变》中,“捉蒋”以后,西安、南京、延安三线平行。西安张、杨谏蒋抗日,南京何应钦乱中图谋,延安中共力主和谈,增加了作品的厚度。③交叉蒙太奇。两条或两条以上发生于同一时空、具有密切因果关联的情节线索间的交替穿插。这种叙事方式结构紧凑,往往造成紧张快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该方式在惊险片、战争片中常常使用。如《铁道游戏队》中,一方面是日军准备枪杀芳林嫂,另一方面是刘洪等游击队员快马加鞭欲救芳林嫂,两镜头交叉更替,紧迫而动人。在《南征北战》中,敌我双方争先抢占摩天岭,敌兵车马奔驰,我军快速步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究竟谁先到达?快速穿插,紧张激烈,扣人心弦。④重复蒙太奇。即同一内容的镜头或镜头片段两次或多次反复出现,起强调或强化作用。(2)表现性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即通过镜头组接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的艺术方法。表现性蒙太奇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或镜头片段内容、形式上的前后对比,构成对比镜头间的冲突或强调效果,以更强烈、更深刻地表达思想情感。郑君里拍《枯木逢春》时,对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作了诗意化的对比处理:用横移镜头摄取乡村的破败景象,用以再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伦无奈小虫何。千村薛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在拍摄解放后人民的幸福生活时,用远景、中景和特写镜头摄取了桃花垂柳、碧水扬波、稻香白云、牧童悠笛,以表现“坐 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前后对比强烈,感情色彩浓厚,极易打动人心。②隐喻蒙太奇。又称诗意蒙太奇。它运用比喻方法文体的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含蓄、简练地表达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其一,为保卫瓦尔特,钟表匠谢德前往钟楼,被党卫军击中倒地(慢镜头);其二,大钟长鸣,群鸽展翅蓝天。这样,既渲染了失去英雄的巨大悲痛,又表现了革命的美好前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当盖世英豪关羽败走麦城时,雄鹰孤飞,象征英雄受困及悲壮的结局。这些都是隐喻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的妙用。③心理蒙太奇。以是表现相关文体内心活动为主的蒙太奇方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灵活性,适于表现人物的回忆、梦境、幻觉、沉思等意识活动和精神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