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宏观经济学流派]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古典经济学概况

从1890年代起,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英国经济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直到1936年以后,才由他的学生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所取代。因马歇尔连同他的门徒都先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故又被称为剑桥学派,其弟子著名的有庇古、琼·罗宾逊、凯恩斯等人。因为西方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该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㈠主要代表人物

⒈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

英国人,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经济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先后就读于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学过数学、物理、经济学等专业。曾在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牛津大学任教。讲授过数学、逻辑学、近代哲学、经济史、经济学等课程。他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奠基人、《经济学杂志》的发起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此后经过8次修订,在l920年出版了第8版。西方经济学家把此书看做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

⒉庇古(1877—1959)

英国人,马歇尔的学生,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业于剑桥大学,1901年开始在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成为马歇尔经济理论的解释者。他在马歇尔的福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于1927年发表《工业波动》,1928年出版《公共财政研究》,1933年发表《失业理论》,这是“凯恩斯革命”前夕问世的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三部杰作,它们连同《福利经济学》一起标志着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最终成果。

⒊张伯伦(1899—1967)

美国人,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1933年,他几乎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他的《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张伯伦与罗宾逊的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从而发展和丰富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⒋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

英国人,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1933年以《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而闻名西方经济学界。“凯恩斯革命”以后,她转而信仰和研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成为著名的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

㈡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渊源、形成及发展

⒈理论渊源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新的学说补充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有时还修正旧的学说,而且因着重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却很少推翻旧的常说。”他在这里所指的旧的常说实际上就是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所借助的新的著作则是杰文斯、杜能、古诺等边际效用学派的有关著作。也就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对古典学派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边

际效用学派等其他学派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个折衷调和体系。

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之后,其学生庇古与罗宾逊、张伯伦对他的理论作了重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庇古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成为西方“福利经济学之父”。罗宾逊和张伯伦则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庇古对马歇尔推崇备至,宣称“所有的理论均包含在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谁要在理论上走入迷途,必然是出于误解了马歇尔,或是忽略了他的“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部分。他长期从事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宣传和讲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典型代表。他指责凯恩斯对“老恩师马歇尔缺乏支持”,严厉地批评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基本观点。他还发展了马歇尔的福利思想,在边际效用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琼·罗宾逊早年受马歇尔经济学的熏陶,并受庇古的影响。他对马歇尔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不完全市场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把价格歧视纳入她的理论结构中,对之作了新的阐述和发挥,在分析方法上强调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利润的最大化行为。罗宾逊认为传统的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市场假定是不现实的,现实是处在垄断和竞争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

与琼·罗宾逊几乎同时,张伯伦则在提出“产品差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均衡状况,这区别于马歇尔以行业为对象的均衡分析。从而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另外,还有斯拉法、凯恩斯等人也各自发展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斯拉法的贡献比较特殊,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在马歇尔体系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贡献,而是对马歇尔体系的基础提出了疑问,进而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重新检验。而凯恩斯则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货币理论。

二、新剑桥学派概况

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沃斯维克等人。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由于其中的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为意大利人,所以该学派有时又被叫做“英国-意大利学派”。

㈠主要代表人物

⒈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

英国人,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从1929年以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她曾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和倡导者。她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她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价值和价格、收入分配、资本、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军备竞赛、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她是经济学界的一位批评家,可以说,她的理论就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1937年,她出版了《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

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此外,1956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和1962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论文集》和1973年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导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⒉皮罗·斯拉法(1898-1983)

著名的意大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27年移居英国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该书是斯拉法划时代的著作,为新剑桥学派确立理论基础之作。这本书在西方经济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提供了基础。

⒊尼古拉斯·卡尔多(1908-1986)

匈牙利人,是新剑桥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从1949年,他开始在剑桥大学任教。1975年,从剑桥大学退休,结束了其学术生涯。主要著作有:1955年的《支出税》和1982年的《货币主义的灾难》等。

㈡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渊源

⒈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它使得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只是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缺乏动态分析,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等。对此,“二战”后,美国的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但是,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为此,双方展开了经济史上有名的“两个剑桥之争”。在这场论争过程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形成、丰富和完善。1956年,琼·罗宾逊发表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卡尔多发表了《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是新剑桥学派的正式诞生的标志。该学派在20世纪50、60年代作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支曾经风靡一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逐步沦为非主流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观点不是由一个人或创始人所建立的,而是由一些代表人物观点的综合而形成的。例如,否定边际生产力的观点是斯拉法早在1920年代提出的,主张回到李嘉图的传统观点也是斯拉法于1960年代倡议的;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把经济增长理论与阶级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则是琼·罗宾逊和卡尔多的贡献。

⒉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这是新剑桥学派最主要的理论渊源。②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他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琼·罗宾逊认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比凯恩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是“真正的…通论?”。③斯拉法的理论。1960年发表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武器。④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新剑桥学派主张恢复和运用李嘉图的客观价值理论,建立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古典意义上政治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主张在于:坚持从凯恩斯《通论》中的社会哲学观点出发,将《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通过

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凯恩斯所向往的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的社会。并将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三、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总的来说,新剑桥学派作为“左派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努力使凯恩斯理论同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决裂,主张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具体来说,在以下问题上,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持怀疑、批评、甚至否定的态度。

㈠方法论

⒈关于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他们认为,经济人在市场中会理性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使经济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新剑桥学派则坚决抛弃均衡概念、主张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他们考虑到了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注意到了不同时间经济的区别,强调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经济学研究要从“均衡观”转到“历史观”上来。

根据琼·罗宾逊后期的著作,她认为新古典理论的主要弊病在于忽略了对时间因素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本质是静态比较分析。她认为排除了一切历史的因素,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到马歇尔的局部均衡,都没有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考虑在内,而这些意味着要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进行重大的修正,这种修正必将引起新古典经济理论大厦的崩溃。

⒉关于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以资源配置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以个人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只集中分析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或者物与物的关系,没有对社会制度进行分析。而新剑桥学派对此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指出:“经济关系是人们之间的关系。人类同物质世界的技术关系规定了人们过去的经济生活的条件,虽然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对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有着重大影响,但技术条件并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人类关系和工艺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经济分析的论题。”

⒊关于边际分析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十分强调边际分析方法的意义,认为运用该方法有利于提示出经济概念的本质,因为边际量比总量对经济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影响更大。而新剑桥学派则反对使用边际分析方法,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如果消费的数量和投入的数量一直保持不变,则既无边际效用又无边际产品,这样就什么都没有了。”

㈡理论前提

⒈关于“萨伊定律”。

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信奉“萨伊定律”,认为自由竞争条件下,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而新剑桥学派则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例,完全否定了“萨伊定律”。

⒉关于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量决定投资率,储蓄额总是一定的,只要通过利息率的调节,储蓄总是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的。而新剑桥学派恰恰与此相反,认为不是储蓄决定投资,

而是“储蓄不能不受投资量的支配,储蓄水平随收入水平而变化。在工人失业和生产设备利用不足的时候,投资支出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又增加储蓄”。

㈢“二分法”

传统经济学,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理论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又称为价值论,货币学原理又称货币论。前者讨论的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后者讨论的是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这两者之间往往彼此隔绝。新剑桥学派则继承了凯恩斯的观点,认为这种划分是不恰当的,价值论和货币论应该是一体的。

凯恩斯为经济学重新定义了“二分法”,并为新剑桥学派所继承。一方面是研究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的理论。另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这种划分实际上是将经济学划分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对以后的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㈣价值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也就是它的“均衡价格论”,是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折衷的理论产物。他们使用边际效用的主观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如何把稀缺资源最适度地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上的问题。如此之下,生产活动就成了单向选择过程。在对价值决定的解释中,认为边际的和心理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价值是在供求均衡时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作为价值决定的一翼,供给价格决定于边际生产费用,而边际生产费用又决定于劳动和资本。作为价值决定的另一翼,需求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递减律。供求均衡点是供求双方最大满足点,未达此点或超过此点,均不是最大满足,因为不是买方受损,就是卖方受损。

而新剑桥学派则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做法和把主客观因素混淆在一起的供求论。认为,价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价值主要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而丝毫未取决于需求函数、效用、边际效用和规模生产报酬因素,从而彻底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

新古典经济学把生产看作是一种从“生产要素”的使用开始到消费者“偏好”得到满足而结束的“单行道”。而新剑桥学派拒绝承认把生产看作“单行道”的观点,他们还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

㈤分配论

分配论是价值论的延伸。新古典经济学的分配论其实就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他们认为,各种要素协同生产了财富和价值,也就有权共同占有和分配这种财富和价值,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也是劳动这个要素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是资本的报酬。地租是土地收益或使用土地的代价。利润是企业组织这个要素的收入,这些要素收入共同构成了商品供给价值。这些要素收入或分配份额的大小则决定于各要素的价值或价格,各个要素的价值或价格的决定法则,与一般商品的价值决定无异,即由其各自的供求均衡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还认为,经济剩余的分配法则就是市场运行的一般的供求法则,这对任何生产要素和任何社会阶级都是一样的,这种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趋势,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说明了阶级关系的和谐。

新剑桥学派则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是完全错误的:①不考虑社会制度因素,只从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来解释收入分配方式,把现行制度中的工资和利润分配格局看成是公平合理的。这一理论不仅不能说明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实际状况,而且歪曲了真实的状况。②他们认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是为收入

分配不均辩护的。

新剑桥学派反对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并从自己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得出了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是不合理的结论。即:经济增长中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工资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经济增长使工人的处境相对恶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

㈥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这一思想,认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和有效率的。因此,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直接干预。

而新剑桥学派则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国民收入分配将会朝着有利于资本家的方向发展,从而破坏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导致出现经济波动,而且这种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完全是社会制度原因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得到解决。

㈦政策主张

新古典学派承认实际存在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的弊端,但他们认为这是自由竞争法则没有完全得到贯彻所致,补救之道在于继续发展和完善自由竞争制度,包括采取一些政策加以改良,例如适当的税收制度。

新剑桥学派则依据他们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分配不平等,并主张对此进行政府干预。但是,干预的方向不是直接去增加总需求,而是应该把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作为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首要目标和主要政策,其他政策目标均处于次要地位。

㈧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即:价值论(均衡价格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新剑桥学派则认为,收入分配理论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基于新剑桥学派观点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

《金融学说史》课程论文题目新剑桥学派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启示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 年级班级金融一班 学生姓名高彩华 指导教师郭明杰 2015年10月

新剑桥学派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启示 摘要:新剑桥学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关系紧密结合 在一起,着重考察随着经济增长分配结构如何变化,同时研究决定这种变动趋势的基本因素。目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群体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导致我国贫富差距呈现出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新剑桥学派从劳资双方的角度探究分配问题,并将分配问题放于经济增长中进行分析。借助新剑桥学派理论,从投资率的角度来检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有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增长变化措施 一、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有: (一)分配理论 新建桥学派的分配理论建立在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假设社会只存在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纯产品在两个阶级中被划分为工资和利润,则工资和利润的关系可表示为:r = R( 1 - w)式中: r—利润率R—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w—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例部分。根据这一公式,他们得出以下结论: r 的大小与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部分 w 成反比,即国民收入为一定量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另外,利润率( 或工资和利润的份额) 与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直接相关,因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部分( 即雇佣劳动力的多少) 和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 生产资料的生产率) 都代表一定的生产技术物质装备所达到的水平。上述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利润( 纯资本收入) 是资本家凭借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它取决于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 另一方面,工资是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报酬。按照表现形式,工资可以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前者取决于某些外生变量( 如历史工资水平、劳资双方议价力量的对比等) ,而后者则与利润率、商品、货币流量以及价格水平等因素有关。虽然货币工资可以不依赖实际工资而自行变动,但是其变动却可以反过来影响实际工资: 当货币工资上升时,它会推动成本上升,进而物价上涨,最终导致实际工资下降。通过对比劳资双方的实力,新剑桥学派提出资本主义分配格局是显失公平与合理的。由于他们坚持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进行批判,因此被称为左派的经济学。 (二)增长理论

货币银行学各学派理论

我觉得你的掌握程度是: 各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渊源、核心观点要牢记,找到与当前经济热点的联系,最好是能应用理论解释热点问题。理论推导不用记下来,看懂就好了。我是这样子看的。 文文你别着急,多看多记笔记,一般你把数看两遍以上,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了。呵呵,这是个体力劳动,我觉得你是个认真能吃苦的孩子,所以要加油,不要有太多心里负担,好好看书,慢慢一点一点儿消化,最后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我帮你理顺一下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1)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 (2)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 (5)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新剑桥学派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药方,也反对货币主义者减少国家干预的主张。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调节社会总需求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的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为实际经济生活证明是无效的;它们不但没有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反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环境的污染和收入分配的进一步失调。对于货币主义者提出的减少政府的下预,听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节经济的主张,新剑桥学派认为,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工具,因此,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倒退。 新剑桥学派通过对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停滞膨胀等问题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得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新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在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的失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是在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人未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中进行的,现存社会的分配制度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因此不能指望在现行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改变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并且,在现行制度下,经济增长本身是在收入分配失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经济增长丝毫不能改变这一分配格局,反而只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程度。根据上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诊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要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必须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所以,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重点就是收入分配政策。 基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能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新剑桥学派提出,必须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才能改变现行的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他们的主要政策主张有以下几项: (1)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累进的税收制度可以对高收入者课以重税,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一些收入不均等(尤其是收入水平太悬殊)的状况。 (2)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以便消除私人财产的大量集中.抑制社会食利者阶层收入的增加;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这一税收方式将所得到的财产用于社会公共目标和改善低收入贫困阶层的状况。 (3)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从而拉平一些收入上的不均等状况。此外,国家可以通过预算给低收入水平的家庭以一定的生活补贴,增加他们的收入。 (4)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平衡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率来制定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政策,以改变劳动者在经济增长过强中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向不利方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逐渐扭转分配的不合理。 (5)实行进出口管制政策,利用国内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以便为国内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6)政府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盈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把一部分公司股份的所有权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从而抑制食利者阶层的收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新剑桥学派虽然不像新古典综合派那样掩盖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粉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揭露,并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取之处的经济政策主张。但是,一方面新剑桥学派的这些政策主张对资产阶级政府来说是相当激进的,它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方面动大手术,并要触及到相当大一部分大企业的利益,因此,迄今为止,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从未被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采纳和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在新剑桥学派看来,似乎只要考虑到收入分配问题,通过国家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提要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危机;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识码:A 一、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21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理论包括: (一)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二)计划经济。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计算需要有价格提供指导,而计划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所以不可能利用要素价格来指导,经济计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可能的。合理的经济配置是要以合理的经济行为做基础的。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和成本的计算为依据。而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机制的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概论 摘要: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关键词:理论渊源理论特点主要观点政治主张 一、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追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自然要提到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的理论。在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前,卡莱斯基在1935年就以波兰文发表了几乎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相同的理论。他把社会分为两大阶级,国民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分析引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分析,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的作用结合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变动和分配所起的决定作用。这些对新剑桥学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罗宾逊对卡莱斯基非常推崇,她说:“卡莱斯基的论述在某些方面是比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更为真正的'通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基础。例如,新剑桥学派师承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坚持有效需求原理;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决定作用。正因为如此,他们自命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嫡传。他们将凯恩斯《通论》第24章中关于社会哲学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是不均等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坐收利息的食利者阶层,只要消灭了这个食利者阶层,资本主义社会就可以改观,走向“文明生活新阶段”。 对新剑桥学派有影响的,还有长期在剑桥大学工作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斯拉法在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新剑桥学派对斯拉法的这本著作极为推崇,宣称要通过斯拉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目录 一、新剑桥学派概况 (2) 二、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 (2) 三、新剑桥学派的学说渊源 (4) (一)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两个剑桥之争”) (5) (二)理论渊源 (6) (三)新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 (6) 四、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 (7) (一)新剑桥学派在方法论上的显著特点 (7) (二)新剑桥学派在理论前提方面的表现(反映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上) (7) 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8) (一)新剑桥学派的价值论与分配理论 (8) (二)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13) (三)停滞膨胀的理论 (19) 六、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21) (一)政策主张的特点 (21) (二)抑富济贫的收入分配政策 (21) 七、新剑桥学派理论简评 (22)

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概况 新剑桥学派是产生于英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由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坚持和发展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因此,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 二、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1.琼·罗宾逊(1903-1983),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答试题(1)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A卷) 课号:017A01Y0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有什么特点? 2.略述帕廷金的非均衡失业理论和克洛尔的双重决策规则。 3.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什么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4.略述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5.简要评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根本分歧。 6.什么是“凡勃伦传统”?新制度学派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7.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与大推进理论有什么区别? 8.举例说明积极的外部性和消极的外部性;如何克服消极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9.举例说明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新认识。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在政府对经济进行规制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2.你认为你在本门课程中学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思想,请阐述你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B卷) 课号:017A01Y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在对“滞胀”的解释上,新古典综合和新剑桥学派有什么区别? 2.托宾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 3.供给学派经济理论的两大特征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论述税率和税收总额之间的关系 的? 4.哈耶克提出的“中性货币”和传统的“中性货币”概念有什么异同?他是怎样用“中性 货币”的概念来阐述经济周期理论的? 5.试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6.什么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7.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意义何在? 8.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含义有哪些?为什么它比货币主义更坚决地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 2.怎样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二战前后六位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

二战前后六位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保险061 辛秋实 10060148 米塞斯的货币理论 米塞斯的基本成就是,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和其他边际主义者建立的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于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价值或价格,而边际效用理论本来是为了解释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价格而建立起来的。从此,货币理论不再与个人行为和效用、供给、需求和价格的一般经济理论分离,也不再孤立地存在于“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交易方程式”的内容之中。 在把供求分析应用于货币时,米塞斯采用了威克斯蒂德的概念,供给是特定时刻一种商品的总存量,需求是增加和持有现金余额的总市场需求,源于不同数量的货币在市场参与者的价值刻度上的排序。威克斯蒂德的概念尤其适用于货币的理由是,第一,货币供给,要么在金本位制下与当前生产相比极其持久,要么由市场之外的政府权威决定,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市场上人们渴望的众多商品中,惟有货币不是为了消费而获取的商品,而是为了日后交换而持有的商品。因此,“需要持有”成了适用于分析货币功能的概念,因为为了日后出售而持有恰恰是货币独有的显著功能。米塞斯还能够解释对现金余额的需求,将其解释为每个人的序数价值刻度上边际效用的结果。在米塞斯的分析中,他以他的奥地利同事Franz Cuhel的见解为基 础,发展了严格序数的边际效用,彻底清除了效用可度量的错误假设。 熊彼特的货币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有其独特的一面,这种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基本概念的定义上。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的变动,其意义就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经济体系所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它主要是一种

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是同一种适应过程,象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发展主要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而不问这些资源的增加与否”。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同时,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出现“常常是我们所谓的发展的一个条件。但即使它们常常使得我们所谓的发展成为可能,可是它们并不从自己身上来创造这种发展”。可见,虽 然在概念涵义的界定方面,熊彼特的观点与现代发展理论家有所不同,但关于增长与发展关系的说明已非常一致了。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 伯南克的成名之作,是《金融危机之非货币因素如何加剧大萧条之蔓延》,发表于1983年6月号的《美国经济评论》。透彻理解大萧条,是伯南克长期为之着迷的重要课题。他说,“理解大萧条是经济学者一直梦寐以求的高远理想。大萧条不仅催生了宏观经济学,让它成为一门独立独特的学问,而且1930年代的经验依然深深影响着经济学者的信念、政策建议和研究策略。此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撇开实际运用价值不谈,解释1930年代颠覆全世界的大萧条,依然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学术和知识挑战,令人激动不已。”

基于新剑桥学派观点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

基于新剑桥学派观点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 摘要:新剑桥学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随着经济增长分配结构如何变化,同时研究决定这种变动趋势的基本因素。目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群体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导致我国贫富差距呈现出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新剑桥学派从劳资双方的角度探究分配问题,并将分配问题放于经济增长中进行分析。借助新剑桥学派理论,从投资率的角度来检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有新的借鉴意义。一、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有: ( 一) 分配理论 新建桥学派的分配理论建立在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假设社会只存在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纯产品在两个阶级中被划分为工资和利润,则工资和利润的关系可表示为:r = R( 1 -w)式中: r—利润率R—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w—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例部分。根据这一公式,他们得出以下结论: r 的大小与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部分w 成反比,即国民收入为一定量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另外,利润率( 或工资和利润的份额) 与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直接相关,因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部分( 即雇佣劳动力的多少) 和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 生产资料的生产率) 都代表一定的生产技术物质装备所达到的水平。上述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利润( 纯资本收入) 是资本家凭借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它取决于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 另一方面,工资是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报酬。按照表现形式,工资可以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前者取决于某些外生变量( 如历史工资水平、劳

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

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 新剑桥学派在解释停滞膨胀的原因时认为,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他们从区分商品市场类型或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着手,结合价格形成中的垄断因素,货币工资谈判中的阶级冲突因素,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而解释停滞膨胀现象。 卡尔多将经济生活的部门区分为三类:初级部门,它为工业提供不可缺少的基本供应品,如食物、燃料和基本原料;第二级部门,它将原料加工为成品以供投资或消费之用;第三级部门,它提供辅助其他部门的各种服务(如运输或销售,或各种专门技术),以及提供欣赏的不是辅助其他部门的服务〔如戏剧演出)。卡尔多认为,第三级部门是决不可能发生重大问题的,但是,初级部门和第二级部门(工业部门)却都很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根源。根据卡尔多的看法,“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发展要求这两个部门的产量的增加应符合必要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说,可出售的农矿产品产量的增加,应该和需求的增加相一致。这种需求的增加又是反映第二级(以及第三级)部门的增长的。1但是,“从技术观点看,不能保证由节约土地的革新所推动的初级生产的增长率,正好符合第二级和第三级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的增加所要求的增长率。”2这也就是说,如果初级部门产量的增长和工业制造业部门生产的增长之间出现比例失调的话,就有可能导致经济生活中出现停滞膨胀。 卡尔多认为,不同类型生产部门的产品价格决定是通过不同的经济机制进行的: (1)在初级生产领域中,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价格是以亚当·斯密所描述的传统方式,直接响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压力而变化的,价格变动是调节未来生产和消费的“信号”。 (2)在工业部门中,至少是在大部分生产集中在大公司手中的现代工业社会中,制造品的价格是被“管理”的,也就是说由生产者自己确定的;生产对需求变动的调节是通过库存调节机制进行的,与价格无关;商品积存时,就减少生产,库存减少时则增加生产。工业制造品的这种“管理”价格,不是由市场而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具体地说,是根据“完全成本原则”和“垄断程度原则”来决定的,即在直接的劳动和原料成本上.加上按工厂的标准开工率计算出来的一般管理费和折旧费,再在这两种成本之上加上一个纯利润。按照这种方式决定的价格,对需求的反应不是非常敏感的,但对成本的变化(如工资和原料价格)却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根据以上分析,卡多尔得出一个“基本的命题”:从世界经济范围来看,“农矿产品价格的任何巨大变动——不论它对初级生产者是有利还是不利——对工业活动往往起抑制作用。”3其原因在于: (1)初级部门的农矿产品价格下降时,虽然有可能刺激工业部门吸收更多的初级产品,同时由于食物价格的下降会使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从而有可能因此而增加了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但是,由于贸易条件(初级产品和制造品两类价格或两类总价格水平的比率)在农矿产品价格下降时对初级部门生产者极为不利,所以就将减少初级部门生产者对工业制成品的有效需求,结果势必是抵消了农矿产品价格厂降所带来的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而有余, 1尼·卡尔多:“世界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衰退”,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322页。 2同上。 3尼·卡尔多:“世界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衰退”,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324页。

流派第二三四章考点整理

第二章新剑桥学派/新李嘉图主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缔) 1.两个剑桥之争(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之争) (1)争论起因 “两个剑桥之争”的爆发起因于对凯恩斯《通论》中若干观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看法上的分歧。(2)争论实质 如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和如何发展线现代经济学(但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派别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 (3)争论内容 ①关于分析方法。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用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的均衡分析方法补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均衡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法是其基本方法。而新剑桥学派坚持的是历史分析法,并强调阶级分析的方法。 ②在基本经济理论方面的争论。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是收入-支出理论。而新剑桥学派认为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均和不合理,以及由此推断出的资本主义不必进行革命就可以和平地过渡到没有食利者阶层的社会哲学才是凯恩斯思想的精髓。 ③在政策主张上的论战。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具体政策观点不同。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实行以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主张利用收入政策和人力资本政策以摆脱“滞涨”。新剑桥学派则主张以收入分配政策为中心,实行以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消灭食利者阶层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和一系列社会政策。 2.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1)新剑桥学派的主要思想来源还有凯恩斯的《通论》。例如,他们坚持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作用和“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等。 (2)米哈尔?卡莱茨基是波兰著名经济学家,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一批论文中,利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早于凯恩斯独立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深刻地论述了有效需求原理。 (3)对新剑桥学派有影响的,还有长期在剑桥大学工作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斯拉法在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新剑桥学派对斯拉法的这本著作极为推崇,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体系回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所以,这个学派有时又有"新李嘉图主义"之称。 (这个第二节和第三节老师划重点的时候没有涉及,按照庞莹老师的直爽性格来说,这块应该不考大题,就不给大家整理了) 3.斯拉法的理论体系 r=R(1-w)r:利润率R:全部国民收入对全部生产投入量的比率(工资为零时的最大利润率)w:工资率 结论: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且二者呈反方向变动。剩余的生产和商品价值的形成是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过程,而剩余的分配的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阶级间的利益。 4.经济增长理论(卡尔多的经济增长模型)(请结合P51复习) (1)经济增长速度与收人分配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①社会每个阶层都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且存在相对于稳定的储蓄倾向,这样国民收入中利润与工资份额就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从而支配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有一定的资本积累率作保证,从而也要有相应的收入分配比例关系。所以资本积累率、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

应用文-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一般认为,奥地利 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经济学原理》的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 ,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 ;1890年《美国 及 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 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如W·格拉斯尔(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 思想 起来了。 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古典派经济学家们认为,价值受以往资源成本的支配;门格尔则认为,价值是对今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实用性的判断。门格尔的著作虽是奉献给德国和奥地利说德语的学术界的,但它在方法、风格乃至本质上,都与当时德国各大学的研究大相径庭。后者的研究虽也尖锐批评古典经济学,但它抨击的是其理论特征,其主张主要是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门格尔著作发表时,以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为首的新历史学派正开始取代以罗雪尔(Rosoher)、克尼斯(Knies)和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为首的旧历史学派。年方31岁的奥地利公务员门格尔显得小心翼翼,尽量不与德国经济学界冲撞。事实上,他以“恭敬之心”将《原理》一书题献给罗雪尔,并“作为一个奥地利伙伴的友好问候以及作为对德国慷慨恩赐我们奥地利人以科学启迪的菲薄报答……”(门格尔,1871年,前言)。门格尔显然希望人们会认为他的理论创新证实了德国学者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献出一种新的经济学以取代备受怀疑的英国正统古典学说。 但门格尔注定要大失所望。德国经济学家对他的著作不屑一顾。即便一些德语学术刊物注意到它,也是或被完全曲解,或被一笔带过。在《原理》出版后整整10年中,门格尔完全是孤立的;当时不存在什么奥地利“学派”。19世纪80年代,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热情洋溢的著作开始问世时,这一新学说虽被冠以“奥地利学派”的称号,但与其说是一种尊称,倒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一、学派概况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二、代表人物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剑桥学派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点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实现收入“均等化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新剑桥学派概况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 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卡尔多 卡尔多(1908年--),193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小组组长;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经济政策论文集》等。他与琼·罗宾逊在分析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之间仍有基本的相似性。例如,他们都以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收入分配失调作为考察的重点,都把收入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斯拉法 斯拉法(1898年--),早在1936年以前,就是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写过一些论文对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修正。他长期从事《李嘉图著作和通信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核心理论的比较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述评 作者兰星天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对于政府应不应该采取行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和政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次危机开始时,以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其政策在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力度也相当欠缺,还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最终选择了政府干预主义。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这在形式上确实意味着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启动。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救市举措,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亦承诺了一连串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及军事方面的支出项目以推动经济及改善民生,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奥巴马政府短期内将不可避免推行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正在急速下滑的实体经济。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新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这种新干预主义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那就是在市场失灵时由政府出面,帮助市场恢复信心,恢复市场正常运作。因此,西方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就意味着又一场各经济学派三分天下的角逐的来临。一直是非主流但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同样引起学术界很多的关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就力挺奥地利学派,并宣称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张维迎教授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政府目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与其说在解决危机,不如说在延缓和恶化危机。”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市场自由放任,而正是因为政府对市场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 由此可见,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相关理论 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