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ECON2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学、国贸二学位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或第二学期(特指二学位)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董虹、刘晓惠、孙华妤、赵忠秀、孙玉琴等

考核方式:闭卷

指定教材:Dominick Salvatore 《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版,2003年

教学目的:

国际经济学这门课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开放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其运行方式;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决定因素、理论模型、运行机制和政策含义;以达到可以应用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的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分支

以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和现代经济学一起产生,20世纪50年代独立为一门学科。

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关系

经济体,非政治概念。

三、开放经济的一般规律

对外活动,涉及外部变动对内部的影响,及其反作用。

四、国际经济活动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要素国际间流动等活动

五、国际间的合作和竞争

竞争为主流,合作是趋势。

六、目标

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福利的提高。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国际贸易纯理论

理论一般包括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的方式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内容。

二、国际贸易政策

包括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等。

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包括资本、劳动、技术、信息等在国际间流动的成因、福利分析。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主分析。

四、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

涉及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福利分析、主要案例分析。

五、经济发展

涉及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六、跨国公司

七、国际经济秩序

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概况和改革的需要。

八、汇率决定

探讨汇率值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所涉及的因素。

九、国际收支

研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和方式。

十、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介绍开放经济的规律和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的方法。

第三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二、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六、吸收和评价相结合

思考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课时:1-2周,共4课时

第一节绝对利益学说

一、重商主义

基本内容:一国财富的标准,对外贸易的态度,静态的世界观

二、绝对利益学说

按照劳动价值论和完全竞争的假设,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绝对优势产品可以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并出口换回绝对劣势的产品。贸易是双赢的。贸易价格应该位于两国封闭时的价格之间。

第二节比较利益学说

一、假设条件

一共8项条件,其中单一要素经济、机会成本不变、2×2模型最重要

二、理论内容

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他结论与绝对利益基本相同,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三、图形分析

第三节实证分析和理论扩展

一、多国多产品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在多国多产品的情况下也成立。

二、实证分析

思考题: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

第三章标准贸易模型

课时:3周,共2课时

第一节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的定义和特征,机会成本递增的性质。生产点是PPF与价格线的切点。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与个人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相同。消费点是CIC与价格线的切点。

三、封闭经济的均衡

国内封闭均衡点位于PPF和CIC的切点,切点所在切线的斜率为封闭时的国内价格。

第二节贸易产生

两个国家由于比较优势产品不同,PPF曲线形状不同。无论CIC曲线的形状是否不同,只要封闭时的国内价格不同,贸易就会产生。生产会偏向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消费摆脱国内资源的限制,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无论是否小国)。

第三节贸易所得

贸易利益来源于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第四节贸易利益的分配

参与国际贸易,出口国的国内产品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进口的国内替代品生产者受损,消费者获利;两国的贸易利益分配比例取决于封闭时的国内价格和贸易价格的差距。

第五节提供曲线

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的均衡实现。

思考题:

1.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贸易是否会产生?

2.贸易价格如何实现的?

3.2×2模型的贸易利益分配的福利分析结果如何?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课时:3-4周,共3课时

第一节假设条件

一共11项假设前提,其中重要的是2×2×2模型,技术相同,偏好相同,同一产品属于同一密集型产品。

第二节 H-O定理内容

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产生贸易。一国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第三节H-O-S定理

国际贸易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第四节里昂剔夫之谜

验证美国贸易模式是否符合要素禀赋论时,产生里昂剔夫之谜。对于此有多种解释,如劳动生产率、偏好、关税结构、多要素、人力资本理论等。

思考题:

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剔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第五章新贸易理论

课时:4-5周,共2课时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机会成本递减也可以产生贸易。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但专业化方向不确定,贸易模式不确定。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不完竞争市场所产生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为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产业

内贸易的衡量有两种指数表示。

第三节需求偏好相似论

一国出口的产品最有可能是该国代表性需求产品。人均收入水平接近,需求结构相似,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大。

第四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前身为技术差距论。产品一般分为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消亡期几个阶段。属于动态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技术因素对周期的长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五节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阻碍作用,运输成本越大,贸易的可能越小。运输成本对需求和供给弹性小的国家的影响大。

第六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会阻止后进国家进入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后进国家过早开放市场可能遭到损失。

思考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2.需求偏好相似论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那些阶段贸易可以产生?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4.运输成本对不同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国家的影响怎样?

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课时:5周,共2课时

第一节要素增长与PPF

要素增长会导致PPF向外扩张。要素增长分为中性增长,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和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三种类型。

第二节技术进步与PPF

技术进步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导致PPF外移。第三节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另一种产品产量的下降。“荷兰病”正是该理论的现实表现。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促进贸易,福利增加;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减少贸易量,甚至改变贸易方向,福利增加。

第四节出口贫困化增长

大国要素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福利变化不确定;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福利增加。

出口贫困化增长出现的条件是大国,偏向出口部门要素增长;该产品的世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极小;该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出口部门的增长。

第五节需求变动和国际贸易

需求变动也可以对国际贸易的动态情况产生影响,如恩格尔定律,需求偏好相似论的动态形式和示范效应。

思考题:

1.试解释非工业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2.试说明出口贫困化增长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关税

课时:6周,共3课时

第一节小国关税的分析

小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出口国利益不变,世界福利受损。

第二节大国关税的分析

大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贸易价格下降,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变化不确定。出口国利益受损,世界福利受损。对进口国来讲,存在最优关税。

第三节有效关税

一国一整套贸易壁垒所导致的价值增值增加的百分比为有效保护率。一般来讲,当原料的税率低于成品的税率的时候,有效关税率会高于名义关税率。各国的关税结构一般为瀑布型关税结构。

思考题:

1.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影响如何?

2.大国关税和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的区别在哪里?

3.一国如何确定自己的关税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产业?

第八章非关税壁垒

课时:7-8周,共6课时

第一节进口配额

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情况下由于世界市场价格下降,总体福利变化不确定。

进口配额的福利分析结果与进口关税相同。但是由于运行的规律、许可证的发放、需求低估、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导致现实中配额的损失会更大。

第二节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

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会导致国内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量下降,消费量上升,生产者受损,消费者获利,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时不确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与进口税和进口配额的关系相同。

第三节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会导致出口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占领进口国市场。举例说明: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出口国为小国的情况和进口国为小国的情况。进口国遭到出口补贴行为导致的国内企业受损后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

第四节倾销

倾销,特别是持久性倾销是企业追求更高的垄断利润所形成的。WTO对于倾销有具体的规定。倾销对进口国,出口国和第三方国家市场都有不利影响。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第五节卡特尔

OPEC是典型的石油卡特尔。影响其定价的因素有世界市场的石油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非卡特尔国家的供给,卡特尔国家的市场份额,卡特尔成员国是否有背叛行为。

思考题:

1.试分析小国情况下进口配额和等额关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分析小国情况下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之间的关系。

3.试分析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运行机制和改革趋势。

4.什么是倾销?如何针对倾销采取措施?

5.OPEC能够生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九章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课时:9周,共2课时

第一节幼稚工业理论

对于幼稚工业可以进行保护,以为了未来具有竞争能力。幼稚工业的定义有三种情况。通过幼稚工业的保护,后进国家可以追赶上先进国家。目前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现状严重制约了保护的效果。

第二节扭曲理论

扭曲就是对帕雷托最优的违反。扭曲是政府干预的根本原因。社会附加利益的存在是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所依存的经济因素。针对扭曲的根源干预的政策是最优的。

第三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产业一般是具有强烈技术外溢效应的。国家出面帮助战略性产业中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有利的地位。属于博弈论内容。

思考题:

1.政府如何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发展经济?

2.为促进国内生产,生产补贴和进口关税那个措施更好?

3.欧盟对空中客车的支持保护属于那种保护贸易政策?运行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十章经济一体化

课时:9-10周,共2课时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一体化等形式。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经济主权逐渐被让渡出来。

第二节关税同盟分析

参与关税同盟与否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衡量。贸易创造效应是由于贸易量扩大所导致的福利增加的作用,贸易转移效应是由于贸易对象的改变所导致的福利下降的作用。欧共体的例子证明了关税同盟对成员国有利可图。同时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比静态影响还大。

第三节经济一体化的案例

欧盟的发展历程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入发展的表现。目前其他的一体化组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具备深入发展的前景。

思考题:

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什么?

2.试分析欧共体实施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果。

第十一章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课时:10周,共2课时

本章介绍了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成因和福利分析。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会给要素的流入国和流出国都会带来好处的,促进了要素在国际间更为有效的配置。

第一节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第二节国际间的劳工迁徙

思考题:

试分析完全竞争情况下,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对流入国和流出国的GDP,GNP的影响。

第十二章外汇与国际收支

课时:11周,共3课时

第一节外汇和汇率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比价或价格,是相对价格的概念。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同时充当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段时间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记录。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形成。有四项基本内容。形成各种差额。国际投资头寸表补充说明国际收支。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解释两缺口理论和双赤字现象。

思考题:

1.什么是远期汇率升贴水率?

2.什么是国际收支?什么是国际收支差额?

3.试解释两缺口理论及其显示意义?

4.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削减贸易赤字的办法有什么?

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课时:12-13周,共6课时

第一节利率平价理论

根据人们对投资收益率高低的考虑所进行的货币选择引起汇率的决定。包括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和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差等于升贴水率。决定短期汇率的因素为利率和预期汇率。

第二节利率、汇率和货币

将利率在货币市场中的形成过程引入,汇率的决定因素增加了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国民产出。通过货币供给量对汇率的长短期分析,形成超调机制。

第三节购买力平价理论

基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需要所产生的汇率决定因素为该国的价格水平。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属于长期汇率决定理论,引入实际汇率的概念和费雪效应。

第四节供求流量说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分析短期影响汇率的因素:国民收入、价格、利率、预期汇率。

第五节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思考题:

1.影响汇率的变动因素有什么?

2.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何决定远期汇率?

3.目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课时:14-15周,共6课时

第一节弹性论

通过对进出口市场的分析,得到如果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就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但是会出现J曲线效应。

第二节吸收论

将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结合在一起,得出改善国际收支需要增加国民收入,同时降低国内总吸收的结论。强调政策搭配,但难以操作。

第三节收入论

通过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中四个部门的分析,得到改善国际收支的途径有紧缩财政政策和本币贬值政策。给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的定义和推导过程。并且分析了回应效应。

第四节货币论

属于长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而且是自动调节。短期内政策无效。

思考题:

1.运用弹性论的假设条件用图形分析本币贬值是否能够调节国际收支。

2.根据吸收理论本币贬值是否可以改善该国国际收支?

3.对外贸易乘数是什么?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情况下的宏观调控

课时:16-17周,共6课时

第一节内外均衡

内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的实现,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内外同时不均衡可以体现在斯旺图中。

第二节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的实现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缺少支出转换政策,会出现米德冲突。可以应用蒙代尔法则来解决内外均衡问题。在浮动汇率制下内部均衡由支出调整政策解决,外部均衡由支出转换政策调整。

第三节 IS-LM-BP模型

该模型表述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同时平衡情况下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开放经济情况下,为了维持外部均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根据汇率制度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节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每一种制度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

思考题:

1.什么是内外均衡?如何实现内外均衡?

2.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果如何?

3.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

4.试比较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第十六章国际货币体系

课时:18周,共3课时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思考题:

1.什么是特里芬难题?如何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2.什么是双挂钩体系?该体系如何崩溃的?

参考书目

1. D. Appleyard,《国际经济学》(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2. Robert Carbaug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6th),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G.Gandolfo,《国际经济学》(第一卷)(2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4.G.Gandolfo,《国际经济学》(第二卷)(2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5.P. Krugman,M. Obstfeld,《国际经济学》(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6.J. E. Meade, “A Geome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ondon, Macmillan, 1998

7.Thomas Pugel,Peter Lindert,《国际经济学》(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8.Francisco Rivera-Batiz,Luis Rivera-Batiz”,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Macmillan, 1985

9.薛敬孝等,《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高成兴、朱立南、黄卫平,《国际贸易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董虹

2005年3月8日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1.专业认知实习020******* (1) 2.国际结算实习020******* (4) 3.国际商务制单模拟实习020******* (6) 4.国际货运代理模拟实习020******* (8) 5.外贸跟单模拟实习020******* (10) 6.报关模拟实习020******* (12) 7.报检模拟实习020******* (14) 8.专业实践与调研020******* (16) 9.创新创业实践1102901003 (19) 10.进出口业务综合实习020******* (21) 11.毕业实习1102901002 (23) 12.毕业设计(论文)1102901001 (26)

******(专业认知实习020*******)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名称:专业认知实习 实习编号:020******* 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学期 实习地点:校内/校外 实习周数:0.5周 实习学分:0.5 实习类型:认识实习 适用专业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实习目的 专业认知实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环节。专业认知实习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感观上认知国际贸易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感性认识,较全面了解开展国际贸易工作的各个环节,加深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认知,和专业的认同。 专业认知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实习的实习单位一般为国际贸易公司或者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专业认知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针对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树立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下一步展开教学培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相对应的就业方向,以及各方向下对应的具体岗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性质的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等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展开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展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国际贸易公司或国际货代公司,了解外贸公司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通过直接的感观认识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工作的更深入的认知,为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做一个铺垫。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英汉双语)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72 课程性质:理论教学学分:4 适用专业:外文系、管理系、政法系等国贸专业、英语专业开课教研室:外文系、管理系、政法系专业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基本目的、任务及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入世后对各类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客观上使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既熟悉外贸业务,又精通英语的合格人才是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该课程是我院外文系经贸英语专业、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政法系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进出口业务环节,使我系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既能够学到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基本专业知识,又能够提高和巩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就业,并且能很快地胜任对外贸易工作。本课程主要的任务是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并能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阐述。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逐渐确立了“三融合”的教学理念和“双主”教学思想。

所谓“三大融合”即: 1. 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三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2. 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并强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提高; 3. 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双主”教育思想是一种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要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般的“传递-接受”教学活动后,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提供精心组织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教师讲过的原理、原则,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在“三融合”和“双主”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我院外文系、政法系、管理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和习惯性做法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贸易实践和法律的角度,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 纲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编码:见附件三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 学时:18学分:2 适用专业: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通实课先修课程: 教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宋体4号字加粗) 国际贸易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涉外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国际贸易概论课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通实课。 1.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能提出相应的见解。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 的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系统,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教材选用上,采用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包括一般性的知识与理论,同时,其教材编排体系和内容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上“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争议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强调概念及其应用,而不是理论上的形式主义。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这一动态领域中令人振奋的理论进展和有趣的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以往教学中忽略课后练习或作业这一环节。实践证明,每一章节内容的练习和作业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学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物流基础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物流活动的学科,研究内容是国际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国际实务相关的知识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运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贸易方式和对外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理解并实际运作国际物流的实际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代理业务、货物出入报关和检疫等制度与程序、国际货运保险和运作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能够学有所用; 2、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更具有现实性,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科学分析; 3、在教学中,重点在于动手,通过案例分析,要学生知道如何做; 4、要增强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努力使之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 5、教学中要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突出国际物流活动中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前,必须要学习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物流基础等相关课程。这些构成教学和内容理解的基础知识,也为这些学科提供应用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物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准确的掌握项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理解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国际物流的含义; 2、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3、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际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二、国际物流的特征 三、国际物流的分类 四、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际物流系统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二、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三、国际物流运输路线 第三节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 一、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环节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实习报告

篇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实训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实训总结 经过两周的模拟实验实训,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世格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资源进行练习。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次的模拟实验操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出口磋商谈判、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等。出口磋商谈判又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内容。出口磋商谈判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训第一天的时候,为了之后的练习能顺利进行,老师让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在相关网站上了解一些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开始做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建立业务关系、写贸易函电,由于这是在实践中第一次接触,所以就比较迷茫,不知从何做起,完全找不到头绪。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我们慢慢找到了做题的方法。经过两个星期的不间断练习,在后来的操作练习中,我们处理起来就比较轻松,比较得心应手了。 实训过程中,信用证的审核相对来说比较难,但同时这部分也是重点,在进出口贸易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并且还是英文的,先不审核,自己就先晕了。所以,在做信用证审核的练习中,细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时,面对陌生的合同和信用证,里边好多术语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分析销售合同和信用证,逐句翻译。后来,题做得多了,慢慢就掌握了分析的方法。实训结束时,自己差不多可以独立阅读信用证了,上边的英文看着也不再那么陌生了。 这两周,我们一直坐在电脑前做各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的练习,每天盯着电脑很忙很累,但也收获了很多。在练习中,我了解和掌握了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使自己在模拟操作中进步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不足点,发现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搞懂,尤其是里面的规则等等。 通过这次实训,我感觉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出口过 程中,出口商为了找到客户并顺利完成交易过程,需要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在准备阶段,出口商需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工厂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海洋地理学体系 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 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2海与洋 2.3海底形态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海流 4.1概述 4.2海流运动方程 4.3风海流 4.4上升流 4.5寒暖流

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 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五章波浪 5.1概述 5.2小振幅重力波 5.3风浪与涌浪 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 5.5内波 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潮汐 6.1概述 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 6.3引潮力 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 6.5潮流 6.6潮汐计算 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七章海洋生物 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7.2海洋生物多样性 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 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 8.2透明度和水色 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8.4海洋声学现象 第九章海洋遥感 9.1引言 9.2海表遥感 9.3海色遥感 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 10.1海洋开发 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家百(2021.03.07)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编码:见附件三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 学时:18学分:2 适用专业: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通实课先修课程: 教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宋体4号字加粗) 国际贸易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涉外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国际贸易概论课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通实课。 1.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能提出相应的 见解。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学 生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系统,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教材选用上,采用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包括一般性的知识与理论,同时,其教材编排体系和内容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上“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争议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强调概念及其应用,而不是理论上的形式主义。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这一动态领域中令人振奋的理论进展和有趣的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以往教学中忽略课后练习或作业这一环节。实践证明,每一章节内容的练习和作业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学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宋体4号字加粗):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 二、国际货物贸易 三、国际服务贸易 四、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 五、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六、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七、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八、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111050122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B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学分:32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先修课程:2111050120国际贸易理论 适用对象: 一、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实务类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悉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商务惯例;了解与国际贸易发展有关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其它传统的信息途径搜寻到相关信息;掌握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有关程序。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一般流程、基本内容,专业术语和行业惯例,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做法,成为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组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贸易条件、交易洽谈、合同签订、运输保险、索赔仲裁等一系列交易的内容及各种交易方式,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并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熟练应用。 1国际贸易术语 本章要求了解贸易术语的性质和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并掌握《2010通则》中E.F.C.D各组术语的特点,对各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重点: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国际贸易术语的主要内容;各种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难点:E.F.C.D各组术语的含义;E.F.C.D各组组的特征。 1.1贸易术语的性质与作用:贸易术语的性质;贸易术语的作用。 1.2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1.3三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对FOB术语的解释;对CFR术语的解释;对CIF术语的解释。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 践教学研究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本文以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建议为重点,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

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滁州四中高三地理教学复习体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

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安排 按照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必修课共三本教材,平均每周3课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必修课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1.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 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 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展的观点 教学内 必修自然地理部 一、宇宙中的地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境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重大影响(二)日地关 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经纬网补充地球仪与经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RZ03010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总学时:36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 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全球各地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特点,以及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球各地的气候种类及主要特点。不同的地形区; 各国的国别、语言、宗教等人文因素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矿产品:铁、天然气和煤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生产国及地区及这些矿产资源在全球的主工贸易情况;知道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地区及贸易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的分布及贸易;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至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掌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资源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贸易情况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运输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认识到运输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铁路运输方式他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国际商法教学大纲

《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20401H2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2 课时:36 开课学期:4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英合作) 一、课程简介 《国际商法》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事活动法律实务的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国际商法理论知识处理有关国际商事活动及国际商事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或纠纷的能力。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概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后续课程有《国际商务战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结算》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从国际商事交易的主体到国际商事交易行为,再到国际运输及其保险、支付及其国际商事仲裁的完整的国际商事交易过程,并针对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指导,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则与案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学以致用,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国际商法中两大法系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票据法,国际商事仲裁等国际商法的内容; 掌握包含国际商事交易的主体、国际商事交易行为、国际运输、国际运输保险及支付、国际商事仲裁在内的国际商事交易过程,并针对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大陆法系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普通法系的概念和特征;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商法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理解和掌握两个主要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当代中国法律的制度。 重点、难点:本章内容大陆法系以及普通法系特征及区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结合实例进行讨论,课外拓展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doc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论、国际贸易术语(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国际贸易的特点 2、了解国际货物买卖使用的法律与惯例 3、了解本课程的研究的对象 4、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 5、认真阅读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6、认真阅读贸易术语的产生与发展。 7、认真阅读并知晓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8、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与惯例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其特点 3、国际贸易术语及其含义和作用 4、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5、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为什么要遵循《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 2、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各包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4、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有何联系与区别?如合同内容与惯例有冲突以什么为准? 5、当事人可否在合同中作出与惯例不符的规定? 6、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都有哪些?各有何不同? 7、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意义何在? 第二讲国际贸易术语(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E组贸易术语的主要特点 2、掌握F组贸易术语的特点 3、重点掌握FCA和FOB贸易术语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

4、重点掌握C组贸易术语中有关CIF贸易术语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 5、重点掌握CIP贸易术语的有关特点 【课程知识点】 1、EXW贸易术语的特点 2、FAS贸易术语的特点 3、FOB、CFR和CIF贸易术语的买卖双方基本责任义务的划分、特点和使用的注意问题 4、FCA、CPT和CIP贸易术语的买卖双方基本责任义务的划分、特点和使用的注意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EXW术语的含义及卖方完成交货的条件。 2、《2000通则》对FCA条件下卖方交货的地点、风险划分的界限及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费用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3、FAS术语与FCA术语有何共同点和区别? 4、如何理解按FOB术语成交时以船舷为界划分风险的问题? 5、CFR与FOB术语的异同点是什么? 6、请指出CPT、CIP和FCA三种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国际贸易术语(3)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组贸易术语的特点 2、重点掌握DES贸易术语及其注意的问题。 3、重点掌握常用贸易术语的变形及其涵义 4、重点掌握贸易术语与合同的关系。 5、重点掌握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知识点】 1、DAF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2、DES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3、DEQ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4、DDU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5、DDP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6、E、F、C、D三组不同的贸易术语的特点 7、FOB、CFR和CIF三种不同贸易术语的变形及其含义 8、贸易术语与合同的关系 9、风险转移问题 10、包装和检验问题 11、选用贸易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请比较DES与CIF术语的区别。 2、《2000通则》对DEQ术语作了什么新的规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上涵盖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各个方面,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文章从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入手,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家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教学创新 目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向前推进,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面对的不再是狭小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各国在语言、文化、法律、政治体制、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广泛存在的差异给国际贸易活动造成了种种障碍,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贸易中存在的障碍,怎样才能降低贸易活动中的风险呢?这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的外贸实践技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上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各个方面——贸易术语、贸易合同条款、贸易的磋商和贸易合同的履行,不仅包括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必须重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一、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求学生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外贸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操作技能。 (一)适应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竞争也更加激烈,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业务环节多、风险大,用人单位在招聘外贸业务人员时往往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会遭遇“要求实践经验”这样一个障碍,从而影响就业。为了适应社会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需要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适应普通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目前,我国开设有国际贸易(本科、专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已达610所,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中最大的一支。由于开设国贸专业的院校数量庞大,各高校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提高本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各个高校都制定了本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过基于国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各校的人才培养大都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外贸人才”为目标。因此为了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院校都在大力倡导、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