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泉仿程门瓷画考

朱少泉仿程门瓷画考
朱少泉仿程门瓷画考

初中女生作古诗 嵌入全班同学姓名

初中女生作古诗嵌入全班同学姓名(图) 国内图片中国新闻网[微博]宋兰兰2015-07-10 09:25 我要分享 979 本报讯(记者宋兰兰通讯员郭华)毕业了,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7)班全体同学收到特别毕业礼物——班上“女文青”周天爱把每个人的姓名都嵌入古诗中,纪念3年的美好初中生活。昨日,周天爱把完整版上传到QQ空间,收获一片点赞。 “中考前1个月,班上不少同学都准备了纪念册,让大家写留言。”周天爱昨日说,“看到大同小异的祝福、寄语,我突然想写一个不一样的留言。于是,我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忙里偷闲为同学们写诗,把全班55人的姓名都嵌入诗中。” 邵秋健的名字第一个被写入诗句:“韶华转却浓秋意,天行当健锦当衣。”周天爱说,创作基本以全班同学的学号为序,每天1至2人,有的总结了同学的特点,有的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和祝福。 周天爱送给吕海田的诗句“昔日旧侣望君忆,彼时沧海亦桑田”,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送给季瑞婕的“季春荫繁似瑞锦,婕妤嫣然妍胜花”,写出了对漂亮温柔的她在百花丛中的美好印象;送给冯立为的“冯唐难遣何忧惧,凭栏立望自为仙”,表达了对他不羁性格的欣赏。

班主任金钊说,周天爱文字功底不错,平时成绩总是年级前10名。毕业前夕,周天爱做了两件事,一是填词原创了一首毕业歌《三年,七班》,一是根据全班同学姓名为每人创作了一句诗。 “在分别之际,谨以这55句诗,来‘印刻’七班3年有过的55名成员。让这些在今后或许不再会常常挂在嘴边的名字,以这样的方式被记录。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两行之时,也请铭记作者的这一份深沉的爱……”周天爱给每位同学的特别留言上传后,不仅同学们觉得十分惊喜,连家长也觉得很有新意,希望能把完整版发出来共享。 右图为周天爱本人提供 邵秋健:韶华转却浓秋意天行当健锦当衣 胡艺禾:胡琴呀然吟艺曲春禾郁盛兆丰年 冯立为:冯唐难遣何忧惧凭栏立望自为仙 吕海田:昔日旧侣望君忆彼时沧海亦桑田 叶恒基:叶影婆娑映空碧恒心不陨基业成 刘博涵:榴火残阳博君笑涵虚漓澈养灵心 陈彦希:志意毋需急陈释光彦却待希冀时 宋辰光:笔走宋款龙蛇舞辰砂一画映鸾光 王宇洋:王朝迭替震寰宇颂曲亦自远洋来 王少鸿:气冲王鼎少年傲凌云志甚鸿鹄高

现代中医

《现代中医》研究 一.概况 《现代中医》,民国二十三年元月(1934年1月)由余鸿仁、陈惠民创办于上海,全张纸印刷。初由余鸿仁任主编,陈惠民任发行人,社址在上海西门石皮弄亦仁里一号(近今河南南路),月刊(刊名由秦伯未题写),每月一日发行。民国二十六年初(1937年),余鸿仁因诊务繁忙,坚辞主编职,经内部协商、社务调整,陈惠民恳请其师丁济万出任社长,自任主编,于五月十五日恢复出版,又坚持发行三期,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停刊。前后合计共出39期,其中民国二十五年5至12期为两期合刊本。 余鸿仁(1915—1970),江苏常熟人,孟河医派传人,清末名医余听鸿(景和)之孙,余继鸿(振元、渭经)次子,193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因其系孟河丁济万的弟子,遂以“孟河余鸿仁”之名悬壶沪上。其兄余鸿孙(1906—1956)是余听鸿长孙,为孟河丁甘仁的学生,沪上名医。余氏求学期间,萌发中医革新思想,并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毕业不久即与同学陈惠民创办该刊,又因家学渊源,与前辈同道如秦伯未、陈存仁等多有接触交流,为办刊提供了资源方便。 二.主要内容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心思变,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着泛科学化思潮,同时,西医的广泛传播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医界的有识之士希望中医理论有所变革,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如同主编余鸿仁所说:“创立一充满现代精神之医学学术,以运用并发展中医之本质。”所以,《现代中医》创刊伊始,就将“促中医进入现代化,助同道认识新思想”作为办刊宗旨(余鸿仁《“现代中医”解》,载1934年第1期第2页)。同时,许多中医家认为,祖国医学良好的诊疗经验值得继承推广,需要改良发展的是相对落后的理论知识。因此,《现代中医》刊物内容主要围绕“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改良中医学术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1.学术探讨 主要包括“医事评论”和“学术评论”两个重要栏目,也是《现代中医》杂志的核心内容之一。期刊就中医科学化、改良国医国药、驳斥中医无用论等问题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集锦 元日花雪: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因事下殿,积雪满衣冠,回殿奏陈,武帝以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诗经》中“有先集维霰”之句,《韩诗》解“霰”为“英”,英即花瓣。沈约据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图颂》“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简文帝《谢东宫赐裘启》“地卷朔风,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见《宋书·符瑞志下》)立雪程门: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但他从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予《楞伽经》四卷。唐方干《赠江南僧》所云“继后传衣者,还需立雪中”,即咏此事。我国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传不广,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则为世所广传,即宋代学者杨时事。杨时被尊为龟山先生,通经史,能诗文。早年中进士后调官不赴,远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师。一日往谒程颐,程颐方暝目而坐,杨时与同学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觉醒,二人鹄立多时,门外积雪已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有“卓彼文靖(杨时死后谥“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句,正指此。后遂以“立雪程门”喻尊师重道之诚。(典见《景德传灯录》、《宋史·杨时传》) 一字诗: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复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典见《五代史补》 笔扫千军:唐天宝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典见《杜工部集》 才高八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山水诗派的创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典见《南史·谢灵运传》,《释常谈》) 夺锦才: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明高启《谢赐衣》中“惭无夺锦才”句,用典本此。(典见《隋唐嘉话》、《新唐书·宋之问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倚马可待:东晋时桓温率部北征,参军袁虎随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温信任,被免去参军职。时军中需发布紧急文书,一时无人拟草,桓温宣袁虎前来,令他倚在马前立刻写出。袁虎手不辍笔,顷刻立就,共写了七张纸,洋洋洒洒,观者无不惊叹其才,连桓温也频频点头称赏。后因以“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成诗:三国时杰出诗人曹植,自幼富于才华,曾深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同母兄曹丕称帝后,挟嫌猜忌,时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煮豆燃萁”为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深为惭愧。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诗”称人的文思敏捷。(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汉语 八叉成诗: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藻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唐代科举重视诗赋律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称“温八叉”。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为“温八吟”。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缙《赠虞生》诗“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见《北梦琐言》、《唐摭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古今名医

?上古名医-巫咸 ?上古名医-巫彭 ?上古名医-巫妨 ?上古名医-桐君 ?上古名医-鬼臾区 ?上古名医-僦贷季 ?上古名医-少俞 ?上古名医-俞跗 ?上古名医-少师 ?上古名医-雷公 ?上古名医-伯高 ?上古名医-岐伯[图] ?上古名医-黄帝[图] ?上古名医-神农氏[图] ?上古名医-伏义氏 ?周汉晋名医--葛洪 ?周汉晋名医--涪翁与程高、郭玉?周汉晋名医--皇甫谧 ?周汉晋名医--王叔和 ?周汉晋名医--华佗 ?周汉晋名医--张仲景 ?周汉晋名医--淳于意 ?周汉晋名医--扁鹊 ?南北朝名医--甄权 ?南北朝名医--许胤宗 ?南北朝名医--徐之才 ?南北朝名医--全元起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 ?南北朝名医--雷斆 ?隋唐名医--巢元方 ?隋唐名医--孙思邈 ?隋唐名医--张宝藏 ?隋唐名医--崔知悌 ?隋唐名医--张文仲 ?隋唐名医--韦讯 ?隋唐名医--王焘 ?隋唐名医--鉴真 ?隋唐名医--王冰

?隋唐名医--刘禹锡 ?隋唐名医--昝殷 ?隋唐名医--李珣 ?隋唐名医--韩保升 ?宋金元名医--王惟一 ?宋金元名医--林亿 ?宋金元名医--唐慎微 ?宋金元名医--朱肱 ?宋金元名医--苏颂 ?宋金元名医--钱乙 ?宋金元名医--沈括 ?宋金元名医--许叔微 ?宋金元名医--成无己 ?宋金元名医--王履 ?宋金元名医--戴思恭 ?宋金元名医--滑寿 ?宋金元名医--危亦林 ?宋金元名医--忽思慧 ?宋金元名医--朱震亨 ?宋金元名医--王好古 ?宋金元名医--罗天益 ?宋金元名医--窦默 ?宋金元名医--张从正 ?宋金元名医--张元素 ?宋金元名医--陈自明 ?宋金元名医-李东垣 ?宋金元名医-张子和 ?宋金元名医-刘完素 ?宋金元名医-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明代名医--汪机 ?明代名医--薛己 ?明代名医--万全 ?明代名医--高武 ?明代名医--李时珍 ?明代名医--徐春甫 ?明代名医--龚廷贤 ?明代名医--方有执 ?明代名医--杨济时

祝味菊

祝味菊 我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经常跟我说:我们家有个亲戚,以前是上海的一个名医。 这个话我听过无数遍了,没有在意,因为总是感觉名医多了,是谁和我关系不大啊。后来,有一天我也是闲着没事儿,就接茬儿了,问他:你说的你的亲戚,在上海做名医的,是谁啊?叫什么名字啊? 我这个哥们不是搞医的,对中医圈里的事儿当然一点都不知道,就跟我说,我的亲戚叫祝味菊,解放前在上海很有名的,可能你们现在都不知道了。 我差点晕过去:噢,你跟我说的这么多年的人,原来就是外号叫祝附子的祝味菊啊,他不是一般的有名,是大大的有名啊,原来你是他的亲戚啊,失敬,失敬。 这个祝味菊到底是谁呢?我为什么对他这么感兴趣呢? 这要从我多年前买的一本书谈起。 这本书叫《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苏生》,是陈苏生的后人写的,这位陈苏生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元老(现在改中国中医科学院了),当年是中央从上海调到北京来组建中医研究院的三个名医之一,另外两位是:秦伯未、章次公。 后来,这位陈苏生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新疆,最后又调回了上海。 当时我也不知道陈苏生是谁,只是看这本书,不同凡响,里面的方子都是自己的体会,很多自己总结的方子实战性特别的强,还记得我当时在书的扉页上就写了:“是书当细细研读,定有进境!”今天翻开书,笔迹犹在。 当我看到陈苏生写的自述时,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以下是陈苏生先生的自述,是他的女儿记录的,我援引如下: 我三岁丧父,十五岁丧母,孤苦零丁.就养于姨母家。十六岁做油坊学徒,得"肺痨",消瘦咳血,久不已。姨母曰:"尔三代单丁,尔祖尔父死于是。今孱弱如斯,求学有困难。盍学医以求自存欤?"因介绍给上海名幼科沈仲芳之门,半工半读。未及一年,得"软脚疯",脚软不能步履,邻医针灸治之愈。未几又得伤寒病,高烧旬余不解,一病几不起,名医薛逸山治之愈。由是体会到"医乃仁术’,足以活人,亦是以防病,从此树立了把学医当作终身职业的志愿。在从师学医三年中,除诵读老师指定的《内经知要》、《汤头歌诀》、《药性赋》和《幼科痘疹金镜录》以外,还得学习毛笔字,学写笔记,荏苒三年,期满回常州故里,半耕半医。虽然乡间缺医少药,但由于我初出茅庐,求诊的人不多。即使有,亦因贫穷无力买药而自动停诊停药,因此疗效成绩,几等于零,医务收入,亦几等于零。加上年岁荒歉,生活无着,不得不背乡离井,再来上海谋生

名医师承讲记

名医师承讲记 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 <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李静 目录 五方者,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也。 古人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

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 又说:“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病易流于清淡。粗疏常易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症,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出现。但苦脱离成方,又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 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

程门雪妇科歌诀

程门雪编妇女经带歌诀 【月经门】 先期多者清经散,地骨为重丹皮从。 芍地青蒿茯苓柏,过者损之既济功。 多为血热水多余,少则血热水不充。 月经先期量多,色红紫,血热也,应用清经散,见《傅青主女科》。因火旺而血热,清热泻火为 主,重用地骨皮15克;凉血为次,配以黄柏(盐水浸炒)、青蒿、丹皮,白芍敛阴,熟地滋阴,茯苓 渗泄,导下焦之热。火过者当损之,使水火既济。肾中水火太旺,水太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月经 先期而量少,血热而肾水不足,仍可用清经散,因方中用药虽以清火为主,然仍有滋水之味,火泄而 水不与之俱泄,损中有益之妙也。 先期少者一二点,两地汤方大生地。 地骨皮与麦门冬,阿胶白芍元参继。 此为火热而水不足也。两地汤,见《傅青主女科》。用大生地(酒炒)30克,配地骨皮,清热而又养阴,麦门冬、阿胶、白芍、元参均为滋阴之味,阴盛水旺则火自平。 温经摄血汤可贵,四物独除归一味。 白术续断桂味柴,温中有散兼收摄。

温经摄血汤,见《傅青主女科》,凡经来后期者均可用。大熟地30克,白芍(酒炒)30克,以及川芎(酒洗)、白术(土炒)、五味子、续断,能养肝之血、补肾之精、健脾之气,加肉桂散寒, 柴胡解郁,是温中有散,补中有泄,散兼收摄,泄能存阴。倘元气不足,加人参亦可。 方名定经先后乱,肝气或通时或闭。 归芍地药菟丝苓,柴胡黑芥疏肝急。 定经汤,见《傅青主女科》,治经来先后无定期。肝气郁则闭,疏则开,则经来或先或后。用当 归、白芍、菟丝子、熟地、山药、茯苓补肝肾,黑芥穗、柴胡疏肝急。肝需血养,木需水润,故须重 用归、芍各30克,地、菟各15克。此方无通经之药,似不治经,然肝气疏则经通,肾精旺则水利, 正妙于治也。 宣郁通经治痛经,丹栀归芍用非轻。 柴胡白芥兼州郁,香地黄芩甘草生。 宣郁通经汤,见《傅青主女科》,治经行先痛,经来色黑有块,痛经每月如此。若云虚寒,何以 必痛于此时耶?可见是火郁热痛无疑,以苦寒止痛,大有眼光,非泥古之士所能解也。丹皮、山栀子 (炒)清肝,当归(酒洗)、白芍(酒炒)柔肝,用量均较重各15克,配合柴胡、川郁金、香附疏肝,黄芩降火助清肝之力,白芥子散结助疏肝之功,则宣郁而通经。 经前脐腹痛如刺,寒热交作下豆汁。 此是寒湿搏冲任,辛散苦温血药治。 温脐化湿另出奇,白术苓利腰脐气。

刘渡舟水火湿三论

刘渡舟水火湿三论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

刘渡舟水火湿三论 水证论 "水证",指的是因于水邪伤人所致的各种病证。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佛经)言人禀四大而成形(即地、水、火、风),(内经) 言人禀五行而生(即水、火、木?土)。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二重性,有其用,亦有其害。今爰引(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有关水证之文,并参以已意,试论如下。 第一节水证的形成 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考本文之义,是指脏腑气化对水液的代谢而言。水先入于胃,藉胃气的腐熟之功,使水液游行于下,并摄取水之精气而上运于脾。夫脾与胃相表里,而又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脾又将水精而上归于肺。归肺之水精,处于上升的阶段,故称"地气上为云"。水至高源,又藉肺气的呼吸与"通调",才能或散或降,而润泽周身。所谓"通调"指肺有通达,调节三焦水道的功能。使水津或向外宣发叫"浮",或向内下降叫"沉"。若与上述的"地气上为云"对照,这个阶段则叫"天气下为雨"。凡下行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藉肾的气化功能,又使水之清者,上升于肺;水之浊者,则下输膀胱,或蓄或泻,以为生理之常。" 这就不难看出,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运动,方成其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 如果"五经"之气化失调,则使司水之功能受到障碍,尤以阳气不能化阴,气机不能行水之故,则使水的代谢,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构成气寒水凝,或流溢失序,或上冒清阳,水之气为寒,寒为阴邪必犯阳气,因此,水寒浩淼难制,在表在里,沿三焦以为害,干是各种水证逐次发生。 "水肿",肿之由于水气者。<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素问?气厥论) 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

粉笔资料分析听课笔记(整理版)

粉笔资料分析听课笔记(整理版) 一、常用分数、百分数、平方 1 3 =33.3% 1 4 =25% 1 5 =20% 1 6 =16.7% 1 7 =14.3% 1 8 =12.5% 1 9 =11.1% 1 10 =10% 1 11 =9.1% 1 12 =8.3% 1 13 =7.7% 1 14 =7.1% 1 15 =6.7% 1 16 =6.3% 1 1.5 =66.7% 1 2.25 =44% 1 2.5 =40% 1 3.5 =28.6% 1 4.5 =22% 1 5.5 =18.2% 1 6.5 =15.4% 1 7.5 =13.3% 1 8.5 =11.8% 1 9.5 =10.5% 1 10.5 =9.5% 1 11.5 =8.7% 1 12.5 =7.8% 1 13.5 =7.4% 1 14.5 =6.9% 1 15.5 =6.5% 1 16.5 =6.1% 22=2 32=9 42=16 52=25 62=36 72=49 82=64 92=81 102=100 112= 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12=441 222=484 232=529 242=576 252 =625 262=676 272=729 282=784 292=841 二、截位直除速算法 逍遥龙舞公考笔记1

三、其他速算技巧 1、一个数×1.5,等于这个数本身加上这个数的一半。 2、一个数×1.1 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加. 3、一个数×0.9 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减. 4、一个数÷5,等于这个数乘以2,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1 位。 5、一个数÷25,等于这个数乘以4,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2 位。 6、一个数÷125,等于这个数乘以8,乘积小数点向前移 3 位。 7、比较类: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大。 ②分子大分母小>分子小分母大。③当分母大分子大,分母小分子小 时,看分母与分母的倍数,分子与分子的倍数,谁倍数大听谁的,谁 小统统看为1,再比较。 四、统计术语 1、基期:相对于今年来说,去年的就是基期。 2、现期: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的就是现期。 3、基期量:相对于今年来说,去年的量就是基期量。 4、现期量: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的量就是基期量。 5、增长量: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差值,就是增长量。 6、增长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就是增长率。 7、倍数:A是B的多少倍;A为B 的多少倍,等于增长率加1。 辨析:A比B增长了500%,那么就是A比B增长(多)5 倍,A是B的6 倍。 逍遥龙舞公考笔记2

【诗词典故】伦类师友

伦类/师友 【立雪程门】《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O咏尊师重道。清赵翼《梅花》之一:“单身立雪程门弟,素面朝天虢国姨。”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程门雪”。 【过庭交分】参见器用部·官室“过庭”。O喻与人同学。唐杜牧《寄宣州郑谏议》:“再拜宜同丈人行,过庭文分有无同。” 【绛帐】《后汉书·马融传》:“(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人其室者。”0喻授业师长或授课处所。唐卢纶《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札卑瞻绎帐,恩侠厕华缨。”另参见器用部·日用“马融帐”。 【载酒生徒】“参见文明部·学识“间奇字”。清赵翼《寄顾北墅》:“载酒生徒扬子宅,焚香书画米家船。” 【桃李满天下】《韩诗外传》第七卷第二十章:“魏文候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日:‘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日:‘喧!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莲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O喻培养的人才众多。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另参见植物部·木本“桃。李”。 【跪履】参见器用部·衣冠“取履”。宋苏轼《和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一:“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二难】《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0喻有贤德的兄弟或朋友”。唐罗隐《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今日二难俱大夜,当时三幅谩高才。”另参见伦类部·亲眷“难兄难弟。 【十日欢】《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臼:‘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O指朋友相见而饮酒尽欢。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近作十曰欢,远为千载期。’”另参见器用部·饮食“十日饮”。 【大被姜郎】参见器用部·日用“姜被”。明李东阳《春寒二十韵》:“绨袍范叔谁相恋,大被姜郎且共亲。” 【山阳会】参见文明部·礼乐“山阳笛”。唐崔峒《赠窦十九》:“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千里驾】参见器用部·车船“嵇生驾”。唐房琯《题汉州西湖》:“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车笠相逢】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君当下。”’0指交情不因身份贵贱变化而变化。清尤侗《哭晋顾庵学士二首》之二:“车笠相逢三十年,少君一岁我随肩。”另参见器用部·衣冠“‘戴笠”、器用部·车船“车笠交游”。

名老中医之路

这本书是三辑合订本,新华字典厚度的那么一本精装书,很有分量,里面都是各各学科的名家,很多都是解放前的大家,年轻的资历浅略浅的也是师爷以上级别了。现把前26位老前辈的学习经验总结一下。 1、岳美中:先看衷中参西录,再看伤寒论、金匮要略。 2、任应秋:先背伤寒论、金匮要略,再背黄帝内经,然后看其他书籍,善于精读、写笔记,深入思考,背诵记忆等,然后就是持之以恒了。 3、姜春华:除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学习了千金方,这个药多,不好学,这是治疗五脏病的,还学了外台秘要,这是治疗杂病的,学医案主要学习的是孙东宿的《医案》以及陈菊生的《诊余举隅》,推荐张景岳的书,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其他金元名家都不太推崇,仅仅泛缆。 4、金寿山:这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医生。先背黄帝内经,但基本没有用过,行医时读的是《本草备要》,《汤头歌诀》以及《医宗金鉴》,基本背下来了,但治病时灵时不灵。但开窍是看了《铁樵医学函授学校讲义》。然后翻烂了《伤寒贯珠集》及《金匮要略心典》,但开药还是时灵时不灵,后来是偷看名家方子,汗啊。总结起来是口勤,多背诵,搞忘了多背几遍,手勤,多翻文献资料,遇到不会治的病啥的,多翻翻文献,就算不能照抄原方,也能从中受启发。然后是笔勤,就是多摘抄,多记录。然后是博学,就是多读其他书籍,比如四书五经,看过叶天士的医案《叶案存真》,但作者觉得没有收获,后受程门雪指点,才知道叶天士是一牛逼人物啊。博学之后要会思考,这玩意儿不太好学啊。还看过《温热论》,要苦学才能顿悟。最后说没有好好研究内经,引以为憾。 5、郭士魁:这是一个牛人,硬生生把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搞出来,并通过了西医那一套乱七八糟的所谓科学检验,然后投入生产,这,只能说佩服了。在文章末尾有弄出来的几位药的药方,但是没有药量。 6、李聪甫:先去药店当学徒,半年学会了制药。半年后开始学习书本,看一遍加圈点,看二遍加批语,读三遍记笔记,读四遍默诵,先背药性赋,并对照药物亲自尝试,然后读药性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方集解,濒湖脉学,诊宗三味,金匮心典,素灵类撰,来苏集,伤寒明理论,士材三书,医宗必读,医门法律。然后跟老师学习。总结起来:一是找一本好的经典书籍熟读,精读,这样奠基,作者选择的是伤寒来苏集。二是要思考,要问人。三学切脉只有慢慢积累了,而治病的每一个病例都应该认真记录下来,特别是理、法、方、药,这

典故大全

典故大全 天文/气象 【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长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北窗风】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风落帽】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西风尘】参见地理部·土石“元规尘”。宋苏拭《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易水风】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草木风】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秋风起】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韩翔《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朝南暮北风】《后汉书·郑弘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日:…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o指顺风。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另参见九流部·神仙“樵风”。【舜风】参见人物部·帝王“舜咏”。唐张锡《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 【天漏】参见九流部·神仙“女娲”。O喻天下雨。唐杜甫《九日守岑参》:“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石燕】参见地理部·土石“石燕”。北周痰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石燕】《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O咏雨。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雨垫巾】参见器用部·衣冠“折角巾”。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洗兵雨】参见武备部·军旅“洗兵”。南朝梁《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随车一雨】参见政事部·治理“甘雨”。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甘雨即日应祈》;“天造贤侯惠此州,随车一雨缓千忧。” 【联床雨】参见伦类部·亲眷。对床夜雨。清赵翼《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廿年别绪联床雨,四海虚名满鬓霜。” 【楚雨】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漂麦雨】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清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浥草只愁漂麦雨,鸣条无奈落花风。”

思维导图Mindmaster使用指南

思维导图Mindmaster使用指南 导读: 自从“大脑先生”托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以来,全球掀起了思维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的人都在用Mindmaster 思维导图工具,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Mindmaster使用指南 个人/学生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制作读书笔记、复习大纲、学习安排等等。以往我们用笔记本记录的是线性的文字,不便于归纳整理,而用思维导图软件之后,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优势如下: 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易于理解与记忆; 电子信息易于分享查看,可以在多个平台查看,亦可打印; 内容可以协作,可以云储存,不会丢失; 字体统一整洁,阅读不费事不费力。 教师 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什么?当然是教书啦!在软件里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就可以连接投影仪进行放映。个人认为这种演示效果会更优于传统的PPT 幻灯片和粉笔板书。 优势如下: 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连接,整理成系统,更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鲜艳的色彩和整洁的布局,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实现一页记录全部知识点,易于信息检索; 转化为大纲模式,在复习的时候发挥大作用。 行政

行政管理人员特别经常开会,PPT是最常见的表达载体,而其实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优势如下: 比其PPT的制作过程,思维导图更加高效实用; 简洁布局,提起关键信息,让与会者一目了然; 思维导图便于分享保存,扫描就能显示在手机里,会后可以重温学习。 除了以上列举的,在众多岗位,都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我们的工作价值。 再回到“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问题上,其实进一步描述就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手绘的方式费时费力,不提倡,已被答主自动省略) 首选要挑选一款合适的软件,本文开头已列举目前主流的软件。其中,我个人更倾向使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这款软件的。(主要是基础版免费,专业版也不贵) ①安装并运行软件 这一步太容易了,跳过.... ②寻找合适的模板或自己创建空白模板 几乎所有的思维导图软件开始之前,都要完成这一步骤。

伤寒论辨解

傷寒論辨解 談傷寒論之六經與經絡 傷寒論太陽蓄血部位研究 談傷寒論之六經與經絡 楊維傑 傷寒論的六經與經絡有關嗎?這個問題經常被提起,回答應是:當然有關,可以說傷寒論的六經即是經絡,這應是仲景本意。然而至今仍有一些學者者執著於六經為六個症候群的說法而紛爭不已,有必要據理略作辨析。 程門雪先生說過:「離開經絡而談六經,其弊也淺;分割《傷寒論》與《內經》中之六經為兩回事,其弊也拘。」要想深研《傷寒論》,分清經絡的含意實為首要之旨。三隂三陽是否就是指經絡?這個問題看看仲景自己怎樣說? 《傷寒論》原序說:「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又說「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隂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及,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真理致哉?」,這就說明《傷寒論》是以《內經》的醫學思想為指導中心的。 早在晉代,皇甫謐《甲乙經》中即已提出「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隨·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更是明確地把《傷寒論》三隂三陽証稱作六經病証,以經絡解說傷寒病機,如:「太陽者膀胱之經也…陽明者胃之徑也…少陽者膽之經也…太隂者脾之經也…少隂者腎之經也…厥隂者肝之經也。」巢氏為隨代太醫,當必掌握有大量古籍資料,其論述必有所本。這說明了《內經》《傷寒論》《甲乙經》《諸病源候論》之間,將三隂三陽證作為經絡病變(臟府亦已經絡統之)的相承觀係,其後,《外台秘要》《聖紀總錄》等巨著皆承此說,自漢魏晉唐,以迄宋代,把傷寒三隂三陽病症解作經絡受病,並無異議。 清初《傷寒論》大家柯琴說:「仲景既言撰用《素問》,當於《素問》六經廣求之」:日人丹波元簡也說:「傷寒三隂三陽,乃原於《素問》《九卷》。」 這裡就來看看《素問?熱論》怎麼說的,《素問.熱論》說的三隂三陽證,原指經絡臟府病症而言,它說:「‥‥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背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脇絡於耳,故胸脇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布於胃中,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隂受之,少隂脈冠腎,絡於肺,係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日厥隂受之,厥隂脈循隂氣而絡於乾,故煩滿而囊縮。三隂三陽、五臟六府皆受病,」《傷寒論》的三隂三陽證顯然繼承了《熱論》之說。試觀:傷寒太陽病的「頭項強痛」、腰痛、骨節疼痛」;「太陽隨經,瘀熱在裏」「熱結膀胱」;陽明病的「胃家實」和「口乾鼻燥」、;少陽病的「口苦、咽乾、目眩」、「兩耳無所聞」、「胸脇苦滿」;太陰病的「腹滿嗌乾」;厥隂「煩滿」。這些六經証候,皆與熱論所載病症相符,即可知《傷寒論》和《素問﹒熱病》之間的傳承關系。

华图 粉笔 超 万能思维导图 完整 超全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利益:需求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法律、制度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常识、知识(微观)行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技术手段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 评估(标准、体系)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①多头管理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事前、事中、事后(微观)空间维度物理空间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 思维空间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价值维度 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 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 利益:需求 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 法律、制度 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 文化交流 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 常识、知识(微观) 行为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 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 技术手段 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 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 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 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评估(标准、体系) 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 ①多头管理 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 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 事前、事中、事后(微观) 空间维度物理空间 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思维空间 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 价值维度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